国美在线入驻天猫电商 抱团围剿京东?
618

台形象。
不过这一次天猫所推出的次日达并不是针对所有用户,而是天猫推行快速物流的一个试点开始。
此次只有标注次日达字样的商品才可以享受到该服务,范围非常小,基本上只会针对发货厂家附近的城市,不过这也说明了天猫未来将会在提升快递效率上大下工夫,尤其是在购物节这样的日子。
京东京东方面,将会通过京东手机客户端互动游戏将发送高达10亿元的红包,同时微信购物、手Q购物等平台同期也将投放红包、礼包及礼券。
而针对天猫推出的超级品牌日,京东将在“6·18”前夕密集释放出与品牌商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并集合全球购、智能生活、网络金融、移动社交几大板块力推全品类平台。
简评:618作为京东店庆的日子,京东自然十分重视,不容他人抢了自己的风头。
京东的优势一方面在借助微信、手Q的红包互动上,另一方面当然还是京东的物流优势,尤其是在这种购物狂欢节,京东物流的优势更是凸显出来,当然京东物流也存在一个弊端,就是只针对京东自营的商品。
而在品牌合作以及商家数量上,京东始终还是无法追上天猫的步伐。
苏宁易购至于苏宁易购,这次在服务上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苏宁易购将在618推出母乳速递、急速达、送装一体、包装回收、夜间送、免费果汁、体育众筹、毕业生免费寄包裹等特色服务。
简评:苏宁之所以敢推出急速达、夜间送、母乳速递等系列服务,其凭借的就是苏宁易购商城的最核心优势:覆盖全国195个城市的1100多家门店。
此外苏宁这一次竟然要在海外购推出最快72小时出货配送,足见海外购这个市场正在成为苏宁、天猫、京东角逐的重心。
国美在线与天猫、京东、苏宁主打物流、品牌、服务不同,国美在线则仍然坚持打价格战。
线上线下联合打造618最强低价盛宴,甚至还推出了“比价京东贵就赔300”的标语。
此外,此次国美在线也暗暗推出了互联网家装、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等业务,意图借此机会杀出一片新的天地。
简评:国美在线的主打品类和品牌都集中在电器上,在其他业务方面目前难以对天猫、京东、苏宁构成威胁。
万达50亿做电商O2O,将成为另一个“富士康”B2C嘛?(二)

至此,传统巨头企业转型B2C电商宣告几乎全线战亡,然而在传统企业身上找到优越感的电商巨头们,在面对竞争惨烈的B2C市场,也依然难逃相互扼杀的命运。
那么时至今日,当年甩下富士康的电商巨头们,今天是否还将成为万达电商的挑战对手呢?今天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电商内战”,来了解富士康与万达这俩伙伴的共同对手。
首先让我们回顾那些年,飞虎乐购所面临的对手:郭台铭上线飞虎乐购前,江湖盛传他先找了刘强东,希望以低于5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京东,但被刘强东拒绝,才推出了飞虎乐购,剑指京东。
而此时在中国市场,刘强东创办的京东商城发展最为迅猛,以其低价的竞争力,已然成为中国B2C市场最大的3C平台,当然也是飞虎乐购在3C销售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
然而飞虎乐购并没有依靠自身在3C领域的优势选择死磕京东,而是从原来的主营3C扩展到百货商城。
(这点也是加速了飞虎乐购失败的原因)“富士康作为各大3C品牌代工的制造型企业,在品牌商那里有话语权,但是转型电商零售企业的飞虎乐购,品牌商就不会给任何优惠,甚至富士康直接代工的品牌,飞虎乐购往往也要从二、三级渠道拿货,致使在京东商城、易迅网、新蛋网等同行面前,价格没有一丝一毫优势:其次百货产品线不够全、采购价格更高、没有自建物流导致送货速度不稳定等种种不利因素。
2011年后,B2C电商的竞争更是达到了白热化阶段,各种价格战、营销战层出不穷。
1月,上市后的当当网发力百货商城,借助资本市场宣布斥资4000万元进行3C、百货、图书等产品的大幅促销降价活动,更加卖力参战。
京东商城随之还击:将对图书、3C、日用百货等11大类的商品展开总金额8000万元的年底大促销。
3月国美网上商城也正式上线,与之前国美投入了4800万元收购库巴网80%的股份,启用电商双线作战战略,并坚决打价格战。
5月京东完成了C轮高达15亿美元的融资,再掀价格战,并计划同时开工建设7个一级物流中心和25个二级物流中心为仓储减轻压力,同时高调迎战其他B2C电商平台。
电商大事件2014

电商大事件20142014年电商行业主要还是围绕着“促销战”、“整合并购”、“上市”、“下乡”、“移动电商”展开。
一、腾讯入股京东行业整合趋势明显3月10日,腾讯宣布获得京东15%股份,成为京东重要股东。
公告显示,腾讯向京东购买351,678,637普通股,占后者上市前普通股的15%。
双方资产将进行整合,腾讯支付2.14亿美元现金,并将QQ网购、拍拍的电商和物流部门并入京东。
易迅继续以独立品牌运营,京东会持易迅少数股权,同时持有其未来的独家全部认购权。
入选理由:腾讯入股京东后,国内B2C市场格局日趋明显。
天猫、京东、腾讯位于第一梯队;苏宁易购、亚马逊中国、唯品会、1号店、当当、国美在线、凡客诚品位于第二、三梯队。
国内B2C市场格局日趋明显。
二、电商史上最大规模“上市年”5月16日,美妆电商聚美优品正式登陆纽交所,上市融资2.5亿美元。
5月22日,京东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为19美元,融资17.8亿美元,加上腾讯的5%投资,京东的整体融资额达到30亿美元。
9月19日,阿里巴巴于美国时间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交易。
股票代码:“BABA”,阿里巴巴IPO发行价敲定为68美元,以此价格计算,阿里巴巴集团此次将募资217.7亿美元,成为美国证券史上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招股。
入选理由:京东和阿里巴巴两大鳄今年先后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几乎震惊世界资本市场,中国整个电商领域的马太效应将会进一步加剧。
三、“腾百万”200亿入局O2O8月29日,万达集团、百度、腾讯在深圳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共同出资在香港注册成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一期总投资额50亿人民币,未来5年总投入将超过200亿。
万达电商将打造国内最大的通用积分联盟平台。
同时万达、百度和腾讯三方将建立大数据联盟。
万达、腾讯、百度在电商业务推进不够顺利的前提下,选择以抱团的方式结盟。
一来,万达电商可以名正言顺的坐拥百度和腾讯巨大的流量资源,二来,百度、腾讯也将通过万达线下强大的商业帝国部署自己的O2O梦想。
2012电子商务的十大事件

7月阿里重组事业群
继几大互联网巨头频频布局电商之后,行业 “巨无霸”阿里巴巴集团也被逼出新动作,为减 少内耗保持竞争优势阿里集团在7月23日宣布重 组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 阿里小企业业务和阿里云七大事业群。用阿里的 话说是为了加速推动“OneCompany”计划。 这似乎也印证了马云在两年前说的那句“淘宝 不会停下来等你”,而从目前现状来看,整个阿 里巴巴集团都不会,尽管他已经手握超九成C2C 市场、B2C近一半市场规模。然而,电商同行的 穷追猛打、互联网巨头的电商之心不死,让阿里 不断加速跑,照今年的竞争态势来看,停下就很 有可能被超越。 点睛:活着熬过百年,死去只需一秒,生存是 不进则退的真命题。
9月苏宁收购红孩子
尽管收养别家的孩子不如自家的亲,但是为了在各细分领 域插上苏宁易购的旗帜,苏宁也不得不先买几个外姓人, 9月25日,他看上的是已有8年历史的母婴类电商红孩子, 来帮助他们加速实现“去电器化”,而且业界相信苏宁对 红孩子的兼并只是其收购战略的开始。 其实,从今年苏宁易购在价格战和口水战的高调之举, 以及其单与京东商城叫板发展到挑战天猫“双11”,苏宁 易购的野心已不止在3C市场,可以说哪里有电商促销战, 哪里就能看到苏宁易购的身影。这一点从“线上线下同价” 即可见一斑,苏宁已顾不得什么“左右互搏”,先向各电 商大佬摆明了自己誓将血战到底的立场。 点睛:不怕钱买,就怕买了没有用,电商兼并,最怕 买来的东西不能为我所用。
8月F团与高朋合并
去年还风光无限的团购网站今年却成批死亡, 为了多圈点儿市场,行业前十名不惜关站、裁员、 合并。只要是能活着,连原品牌都可以放弃。继 8月1日F团和高朋合并之后,12月初F团和QQ团 购这两个同是腾讯系的难兄难弟被彻底整合进新 高朋,这意味着F团和QQ团购将不复存在。 从数据来看,从8月F团和高朋正式合并后,F团 当月到10月的市场规模分别为8742万美元、 7429万美元和7031万美元,位居行业前五名之 后,而高朋和QQ团购则未挤进前十名行列。令 业界紧张的是,整个团购市场规模近两个月持续 萎缩,用户规模甚至低于去年同期。 点睛:规模效应是好东西,但1+1未必大于2。
浅谈京东与苏宁国美价格战

浅谈京东与苏宁的价格战摘要:京东和苏宁的价格战甚嚣尘上,成为时下最热点事件。
京东CEO刘强东发的微博“把苏宁往死里打”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知名挑衅狠话”,起源是苏宁将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发行 80 亿元的企业债券以筹集资金,以丰厚羽翼,助其加入电商领域的竞争。
众所周知,苏宁的电器线下销售实力稳居第一,但线上的苏宁易购步伐显得有些缓慢,而京东的电器销售,2012年一季度在B2C市场份额达到50.1%。
苏宁为了在电商领域与京东分一杯羹,故出此策略,京东怎会淡定?而且刘强东宣称京东遭到竞争对手非正大光明的手段打压,于是变被动为主动,拉开了价格战的序幕。
关键字:价格战原因策略正文: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各类大型电器商城也开始开拓网上市场。
今年愈演愈烈的苏宁,京东价格战正是线上电器商城这一趋于完全竞争市场中各类厂商竞争最好的缩影。
本文将就此次价格战的原因,双方的基本策略和发展做如下讨论。
一.价格战原因:一.这场战争的背后,是永不睡眠的资本。
刘强东在8月13日23点发微博称,“今晚,莫名其妙地兴奋”。
当时,苏宁刚刚发布消息,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发行 80 亿元的企业债券以筹集资金,明确指出要重点投入电商领域的竞争。
而此前的7月,苏宁刚完成47亿元的定向增发,这样一来苏宁与京东的在战略层面的全面碰撞已经不可避免。
于是,刘强东立刻第二天的上午10点发布了针对苏宁主营业务——大家电的挑战书。
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周斌随后做出定量分析:苏宁电器在此前增发时,将大量股票作为抵押物质押给了三家担保公司。
如果股价下跌到一定程度,担保公司会要求苏宁追加股票以保证担保物价值;否则,担保公司会强行出售被质押的股票。
这是苏宁无法想象的灾难。
刘强东发动战争的意图至此非常清晰:对自身不到20%的大家电业务降价,逼迫该业务占比超过60%的苏宁应战;价格战导致投资者看空苏宁盈利前景,股价下跌;担保机构要求苏宁追加股票,否则平仓;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苏宁资金链大出血。
既生瑜,何生亮

既生瑜,何生亮————————————————————————————————作者:————————————————————————————————日期:既生瑜,何生亮?-建筑论文既生瑜,何生亮?同行竞争天经地义,所谓的“冤家”不过是竞争的代名词罢了。
马云与刘强东相互掐架本不足为奇,然而各自组团死磕却是极罕见。
文/ 张文森9 月,阿里巴巴高调发布新战略,宣布走出杭州,在北京设立“双中心”。
同时宣布,旗下天猫将携手苏宁进军北京市场。
对于京东而言,这当然如芒在背。
10 月17 日,京东和腾讯宣布推出“京腾计划”,一场电商巨头之间的同城厮杀已必不可免。
是阴谋还是阳谋?近几年,阿里与京东的战火一直未曾停息,而是愈演愈烈。
从发展轨迹看,阿里的野心显然不会仅此而已。
这个秋天,阿里巴巴终于从民资天堂挥军北指了。
从8 月开始,连续2 个多月,天猫超市成为阿里北上的先锋部队。
从推出北京专享的50 元红包,到设置“杭州+ 北京”双中心,再到包下京东集团总部亦庄的地铁站广告,天猫超市的攻势一波接着一波,矛头直指京东。
这意味着,京东面临的将不只是短期促销性质的战术挑战,而是长期战略性压力。
为了保住北京市场,京东势必投入大量财力正面迎战。
近日,马云豪掷283 亿拿下中国电商市场的老三“苏宁”,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阿里欲联合苏宁布局O2O 的战略举动。
但就目前阿里“大军”的举动来看,其目的也许并不仅仅如此。
苏宁除了强大的3C 渠道和线下实体店的巨大优势资源外,其强大的送装体系也是阿里看中的一大“宝贝”。
其实,早在一个多月以前,阿里巴巴CEO 张勇就曾在内部邮件中,透露了与苏宁合作的布局模式:一是天猫电器城携手苏宁3C 家电品类合作;二是阿里旗下菜鸟网络与苏宁的线下配送安装服务体系合作;三是阿里打通苏宁覆盖全国的1600 多家线下门店。
阿里巴巴方面介绍,阿里在北京将会集中部署全球生态系统的优质资源,不设上限的向北方市场投入,其中包括天猫电商服务,菜鸟物流服务,苏宁、银泰等合作伙伴的线上线下整合和人财物资源等。
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8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8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给定资料1.11月11日,这个被网民戏称为光棍节的日子,在电商的大力促销下,已经演变成下半年最重要一个网购盛宴。
2012年,天猫在“双十一”当天销售数字达到191亿元,而2013年更是达到350亿元。
此外,京东、苏宁同样表现不俗,而乐蜂网、酒仙网等垂直电商也乘着“双十一”的东风获得佳绩。
而11月11日过后,这股热潮仍未消散,虽然也有退货、物流迟缓等问题被爆出,但不少网店仍然持续打折促销,试图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保持下去。
作为“双十一”购物节的发起者,淘宝天猫的销售额无疑是电商行业的代表和风向标。
阿里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1月11日零时,天猫、淘宝“网购狂欢节”开场,55秒后,活动通过支付宝交易额便突破1亿元;6分7秒,交易额突破10亿元,超过香港9月份日均社会零售总额;13分22秒,交易额超过20亿元;38分钟后,交易额达到50亿元;凌晨5点49分,交易额突破100亿元;13点04分,交易额突破191亿元,超越2012年;13点39分,交易额突破200亿元;21点19分,交易额突破300亿元;24点,交易额达到350.19亿元。
数据还显示,截至当天20点30分,有l 4个店铺交易额破亿元。
而另一个中国电子商务巨头——京东商城则发布了系列促销结果数据。
从11月11日零点到中午12点,京东商城订单量已经达到平日全天的三倍,从11月11日零点到早8点,订单量达到平日全天的水平,最终京东商城“双十一”当天订单数量达到680万单,是前一年同日的3倍多。
京东从11月1日到12日的促销周期内交易额预计达到100亿元。
这也是行业内唯一一个与天猫一起站在百亿销售量级的电商公司。
此外,腾讯电商在“双十一”当天拿下了9亿元战绩(含虚拟商品)。
其中易迅网产生了60万单的下单量,约5亿元下单金额,比去年上涨4倍;QQ 网购单日订单金额突破3.73亿元。
京东串货遭家电连锁巨头封杀

经验交流别让订单配送——企业发力突破物流瓶颈如今,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作为其发展的重要保障已经显得有些“跟不上脚步”。
于是网络商家们纷纷各显其能,有的不惜投入重金自建物流体系,有的将专业物流公司“拉拢”过来一起“同仇敌忾”,有的则“按兵不动”一旁静观其变。
一边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另一边是严重滞后的物流服务,如何在这场硝烟弥漫的物流大战中成为最后的胜者,成为了每个企业的核心命题。
近年来,面对电子商务行业出现的井喷式发展以及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往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桎梏比如交易安全、线上支付、售后服务等一一解除,物流的重要地位已越发突出。
随着消费者可选择的购物网站越来越多,其对网络购物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即使是很小的一点失误给品牌和企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使其成本增加和客户满意度下降。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以近乎100%的准确率完成订单的分拣和包装,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部门的核心命题。
除了通过物流提高用户满意度来增加用户粘性以及忠诚度外,B2C的物流与传统物流截然不同,货品品种多、批量小、批次多、周期短等特点对货品的分拣和存储要求都非常苛刻。
如何通过高度压缩供应链来获得成本优势,是每一个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商务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高效率的物流,既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又是建立和保持企业成本优势的重要一环,还是赢得和扩大用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外包第三方物流公司集中精力做品牌目前国内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也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采用的方式,就是将物流直接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由于自建物流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支撑,如果不具备相当实力,自建物流体系非但不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反而很可能成为拖住企业的“累赘”。
物流外包则可以使企业集中所有资源发展核心业务,无需分散精力在建设中转站和仓库上,以节省人力、物力,有利于企业降低管理难度,提升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