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曲表演中的行当角色

合集下载

戏曲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

戏曲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

名家介绍
? 本世纪20年代京剧旦
行先后成名的四位有
代表性的演员:梅兰
芳,尚小云,程砚秋,
荀慧生。四大名旦各
树一帜,雄踞舞台。
四大名旦在艺术上不
断进取,表演,唱腔 四大名旦合影:梅兰芳
精益求精,各有独门 (左三)、程砚秋(左
剧目陆续问世,蔚成 流派。
一)、尚小云(左二)、 荀慧生(左四)
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
豫 剧
精彩唱段欣赏
唱段三: 豫剧《花木兰》选段
刘大哥讲(啊)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 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请往咱身上看,咱们的鞋和 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
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 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第三组
1、在京剧脸谱中,颜色 不同,象征人物的性格品质、 命运也不同,下列代表褒义
色彩的是: B
A、蓝脸B、红脸
C、黑脸D、白脸
2、享有“东方歌剧” 盛誉的哪一剧种?A A、京剧 B、豫剧
C、昆剧 D、越剧
3、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 丑四大行当,大多是扮演 性格品质相貌上有些特异 的男性人物是哪一行当:
豫剧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是 在河南地方小曲的基础上,吸收秦腔、蒲州 梆子等形成的新剧种,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 流行于河南和邻近各省。声腔分豫东调、豫 西调两大流派。豫东调以开封、商丘为中心, 男声高亢,女声活泼,擅长表演喜剧。豫西 调以洛阳为中心,男声苍凉悲壮,女声委婉 缠绵,擅长表演悲剧。代表曲目有:《穆桂 英挂帅》、《花木兰》等。
京剧

戏曲行当划分的4个依据

戏曲行当划分的4个依据

戏曲行当划分的4个依据
戏曲行当的划分可以依据以下四个依据:
1. 角色性别:戏曲行当的划分最基本的依据之一是角色性别。

在传统的戏曲表演中,男性演员扮演男性角色,女性演员扮演女性角色。

这种划分基于性别特征,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辨认角色。

2. 年龄与身份:戏曲行当的划分还考虑到角色的年龄和身份。

年轻的角色通常由年轻的演员扮演,而老年角色则由年长的演员扮演。

此外,根据角色的身份,如官员、商人、农民等,也会有相应的行当划分。

3. 表演风格和技巧:戏曲行当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表演风格和技巧进行划分。

不同的行当有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技巧,例如梅派、花旦、青衣、丑角等。

这种划分侧重于演员的表演特点和风格,有助于塑造角色形象。

4. 曲目和剧情要求:戏曲行当的划分还可以根据曲目和剧情的要求进行。

不同的行当适合演绎不同类型的曲目和剧情,如武戏、文戏、闹戏等。

这种划分有助于保持剧目的整体和谐,使不同角色在剧情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这些依据在戏曲表演中被广泛运用,有助于演员和观众理解和识别不同的行当角色。

同时,这也反映了戏曲表演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每个角色都能发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生旦净末丑详细介绍

生旦净末丑详细介绍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

如明代文学家祝枝山的《猬谈》中说:“生、净、旦、末等名,有谓反其事而称,又或托之唐庄宗,皆谬云也。

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每行当又可细分,习惯上大致分为:[1]丑(丑角)文丑武丑三花脸彩旦2特色化妆编辑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

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

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作出评价,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据史料记载,脸谱系由唐朝乐舞大面(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是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所戴面具和参军戏副净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

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曾撰文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

在戏曲形成之后,脸谱与面具仍然交替使用。

戏曲角色简介

戏曲角色简介

角色行当:扮演剧中人物分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

行当从内容上说,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

从形式上看,又是有着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

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的集中反映。

每个行当,都是一个形象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应的表演程式系统。

举例来说,老生就是一个形象系统,其中包容着一系列中年以上的、正直刚毅的男性人物形象。

如京剧《空城计》中充满智慧的军事家诸葛亮,京剧《四进士》里的宋士杰等。

这些人物的性格气质比较接近,在表演上也有一整套相应的程式。

如念韵白、用真声演唱;风格刚劲、质朴、淳厚;动作造型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

由于这类人物必须戴象征着胡须的髯口,因此又有一套髯口上的功夫。

某些剧种还为戴纱帽的人物创造了一套耍帽翅的特技。

再如净行,又是另一类形象,包拯、项羽、曹操等都属于这个系统。

这是戏曲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性格造型。

它有两个突出的表现:一是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净又俗称花脸;二是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或豪迈,因而在表演上要求音色宽阔洪亮,动作造型也是粗线条的。

由此可见,行当既有性格的内涵,又含有相应程式化的表现方式,是形象类型和程式的统一体。

由于戏曲人物思想情感的内在特征必须加以外化,并从程式上对其进行提炼和规范,这就会使唱念做打各类程式无不带有某种性格的色彩。

经过长期的艺术磨炼,一些性格相近的艺术形象以及与之相应的表演程式、表演手法和技巧便逐渐积累、汇集且相对地稳定,这就是行当的形成。

而当一个行当形成以后,它所积累的表演程式又可作为创造新的形象的手段。

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促使了行当体制的逐步丰富和完善。

可以说,行当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表演程式创造形象的结果,又是形象再创造的出发点。

1、主要类型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每个行当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

下面对主要行当作个简要的介绍。

谈行当在戏曲表演人物塑造上的反映

谈行当在戏曲表演人物塑造上的反映

47艺术论丛谈行当在戏曲表演人物塑造上的反映陈胜超合肥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摘要:舞台形象作为当众表演的、诉诸观众听觉和视觉的审美对象,要求尽快地取得观众的感知和认同,以期产生应有的审美效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戏剧是一种直观的艺术。

戏曲的歌舞表演虽然带有表现的性质,但在要求直观效果这方面,同其他戏剧样式的表演艺术并无根本的区别。

不同的只是:戏曲的分行体制用最经济的手法揭示出人物最富于特征的内在素质及其外部表佩,开门见山,浅出深入,这种形象外观的鲜明性,易于调动观众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这正是帮助观众认识人物性格本质的一种更富直观性的形式。

关键词:戏曲表演;人物塑造;行当戏曲舞台上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例如:孔明、关羽、周瑜、白娘子、穆桂英、张飞、曹操、包拯、汤勤、蒋干,等等,只要一出场,几乎不用太多的介绍,观众就能从外部造型上对他们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乃至品德的善恶美丑等个方面有一个鲜明的印象,有着强烈的剧场效果,原因就在于此。

这种强烈妁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味,从而容易引起观众对人物命运的关心,这是戏曲表演的一种值得重视的优势。

一、行当的形成与发展行当既是一类舞台形象及其相应的表演程式的汇集,所以在戏曲表寅中,没有抽象的表演程式,只有带着一定行当特色的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生旦净丑演来都各有异趣:老生的雍容端方、小生的倜傥风流、老外的气局苍老、龙脸的粗豪雄浑、小丑的风趣滑稽,等等,各领风骚;青衣的庄重娴静、花旦的活泼窈窕、闺门旦的秀雅柔婉、刀马旦的明丽婀娜等各具风采。

归结到一点:当是戏曲表演的一种独特的造型语言,形象鲜明,风格多样,因此可以作为戏曲演员进行形象创造的造型手段。

从这一点说,行当是戏曲表演联系生活和艺术创造的重要中介和桥梁。

戏曲演员艺术是集创作者、创作材料和创作成品于一身的艺术。

演员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的材料,同时也就是那个被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就演员作为创作材料而言,没有纯粹处于自然形态的戏曲演员,只有从属于一定行当为戏曲演员。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资料讲解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资料讲解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每行当又可细分,习惯上大致分为: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

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

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

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

娃娃生:剧中的儿童角色等几大类。

除去红生和勾脸(即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

旦行分为青衣(正旦):端庄娴雅的女子。

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

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特别是打出手。

刀马旦: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不用打出手。

老旦:老年妇女。

彩旦:滑稽诙谐的喜剧性人物。

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于一炉的全才演员等称为花衫。

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

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

净行可分为正净(大花脸):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忠臣良将。

副净(二花脸):俗称架子花脸,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

武净(武花脸):以武打为主的角色。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

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

老生: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

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剧中老生作用较小的中年男子。

传统昆剧演出整部传奇之首出,照例皆为副末念诵词曲开场。

在北杂剧中,末称“末泥”或“末尼色”,泛指末本正角,与宋元杂剧所称的“生”同,而与“末”的涵义不同。

宋元南戏所称之“末”实即“副末”,除担任报台,介绍剧情梗概和剧目主题的开场外,还在戏中扮演社会地位低下的次要角色。

中国京剧中的生与末的介绍

中国京剧中的生与末的介绍

中国京剧中的生与末的介绍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它的表演艺术独具特色,其中包括了生、旦、净、末、丑等不同的角色行当。

以下是关于京剧中“生”和“末”的介绍:
生:指的是男性角色,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年龄层次。

在京剧中,生行有老生、小生、
武生等不同的表演风格和技巧要求。

老生一般扮演中老年男性角色,表演风格庄重、
沉稳,多扮演帝王、官员等角色;小生扮演青年男性角色,表演风格清新、秀雅,多
扮演书生、儒士等角色;武生则扮演勇猛、力量型的男性角色,表演风格矫健、威猛,多扮演武将、侠客等角色。

末:在传统京剧中,末行指的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角色的行当。

与生行不同,末行的
表演风格更加沉稳、庄重,多扮演官员、将领等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

随着京剧的发展,末行逐渐被归入生行,因此在现代京剧中,末的概念已经逐渐淡化。

京剧中的生和末是两个不同的角色行当,它们在表演风格和技巧要求上各有特点。


解和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京剧的表演艺术。

窦娥冤 中国戏曲行当生、旦、净、丑

窦娥冤 中国戏曲行当生、旦、净、丑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 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典故作用大家谈】
苌弘化碧:清白如玉,天理昭昭; 望帝啼鹃:含冤就死,心存不甘; 六月飞霜:冤情感天,冤狱重现; 东海孝妇:孝行天鉴,人神共愤。
典故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 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 而为碧。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 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 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 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 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 定。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 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
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 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 副旦、外旦、小旦等。
小生,青年人物, 不挂胡须,分文 小生、武小生。
旦行,扮演女性 角色的一种行当。 可分为正旦、花 旦、武旦、老旦、 彩旦等。
正旦,主要扮演 娴静庄重的青年、 中年妇女。 从服 装上看,正旦穿 青褶子为多,所 以正旦也称青衣 或青衫。
花旦 , 多扮演 性格明快或活 泼的青年女性。 表演常带喜剧 色彩。
可分为三个场景:
赴法场 情节结构 见蔡婆
在刑场
怨天 遗嘱 誓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戏曲表演中的行当角色
作者:李红霞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第13期

戏曲行当的发展,总的趋势是由繁而简,直到今天,生、旦、净、丑成为戏曲的四大行
当。上千出的戏曲剧目中,有数不尽的人物形象,他们都可以归入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每一个大的行当中,还可以再做更加细密的划分。

一、生行
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扮演男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泛指净、丑
之外的男角色,主要包括老生(过去京剧中原有生、外、末三行,后来统称为老生)小生、武
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一)老生主要扮演的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性格正直刚毅的、中年或老年的正面男性
人物。因多戴口,故又称须生、正生,俗称胡子生。京剧老生行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表演艺
术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功老生,“王帽生”大部分扮演帝王.官僚、书生一类人
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武帝刘秀、
《捉放曹》中的陈宫等。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如《定军山》中的老将黄忠《战太平》中的
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衰派老生又称“做工老生”。“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
状态衰的人物,以做工为主。故称“衰派”,扮演穷困潦倒之人,如《四进士》中的宋士杰.《卖
马》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做工老生和武老生等。无论是哪类老生,都是以唱
为主,全用本嗓。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愤秃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
慷慨。另外,京剧中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

(二)小生
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脆但不柔媚,
刚健但不粗野。

纱帽小生,又称“袍带小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头戴纱帽是其主要标志,这些角色大部
分是文人。扇子生,多扮演年轻的书生、风流儒雅的公子,手拿扇子,头戴文生巾,身穿褶
子,所以又称“褶子生。”扇子是帮助角色表现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一种特殊道具。翎子生,又
称“雉尾生”,头插翎子(雉尾)是其主要标志,大都扮演武将或文武兼备的人物。武小生大多
扮演年青英武的人物,表演着重武功,也兼重唱功,念白和做工。从武打功夫上看,武小生与
武生差不多,但是唱与念全用小生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为戏中的武打角色。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
类,俗称“墩子武生”、“撇子武生”,“墩子”是指厚底靴子,“撇子”是指穿薄底靴子。武生还兼演
部分勾脸戏(武净戏),如《铁笼山》中的姜维,《拿高登》中的高登等。猴戏中的孙悟空一
般也由武生扮演。

(四)红生指勾红脸的老生,主要扮演关羽,赵匡胤等角色,演唱嗓音高亢浑厚,表演具
有特殊工架和造型,扮演者要有坚实的武功和特殊的训练。

(五)娃娃生是指戏中专门扮演儿童的角色。大都由童伶(儿童演员)扮演,头戴孩子
发,身穿茶衣,运用本嗓演唱,多采用老生腔。如果一出戏中同时出现两个儿童角色,则分别
由一生一旦扮演。

二、旦行
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女主角,如窦
娥 、崔莺莺)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老旦、贴旦(多是小姐天真活泼的贴身丫环),
外旦、搽旦等专行。

(一)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
年妇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

(二)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裙。
(三)武旦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
与刀马旦的区别,过去主要有两点,一是武旦蹊跷,刀马旦不蹊跷;二是武旦“打出手”,刀马旦
无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

(四)花衫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
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王瑶卿为了丰富
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
旦的武打工架等熔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
(花旦和青衫的结合)。京剧四大名旦所编演的新剧目,大都属于花衫范畴,每个新戏都力求
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

(五)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
年人的特点。演唱用本嗓,唱腔与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

三、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
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或鲁莽诚朴。演唱声音
宏亮宽阔,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为戏曲舞台上风格独特的性格造型。据说此行当是从宋
杂剧副净演变而来。“花部”兴起后,净扮演人物范围不断扩大。净行根据角色性格、身份的不
同,划分为若干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一)大花脸是净行的一支,也叫正净、大面。扮演剧中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人物,多
为朝廷重臣,故造型上以气度恢宏取胜。表演上重唱功,唱念及做派要求雄浑、凝重。

(二)二花脸又称副净、架子花脸、二面。大都扮演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以做功为主,
重身段工架,唱念中有时夹用炸音,以点染特定人物的威势和性格上的刚烈。一些勾白脸的奸
臣,也属二花脸范围。

(三)武二花也叫摔打花脸、武净。以跌扑摔打为主,不重唱、念。
(四)油花脸俗称毛净。多用垫胸、假臀等塑型扎扮(叫做扎扮),以形象奇特笨重、舞
蹈身段粗犷而妩媚多姿为其特点,有时用喷火、耍牙等特技。有名的鬼魂形象钟馗,在中国戏
曲舞台上就是扎扮造型,非常独特。

四、丑
丑时喜剧角色。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宋元南戏
至今各戏曲剧种都有此脚色行当。扮演人物种类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诈刁
恶,悭吝卑鄙。近代戏曲中,丑的表演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同的剧种都有各自的风格特
色。丑的表演一般不重唱工而以念白的口齿清楚、清脆流利为主。相对地说,丑的表演程式不
像其他行当那样严谨,但有自己的风格和规范,如屈膝、蹲裆、踮脚、耸肩等都是丑的基本动
作。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表演上各有特
点。

(一)文丑是丑行的一个支系。包括人物类型极广,除武夫外各种丑脚均由文丑扮演。
(二)武丑俗稱开口跳。扮演机警幽默、武艺高超的人物,念白口齿伶俐,吐字清晰真
切,语调清脆,动作轻巧敏捷,矫健有力,擅长翻跳扑跌等武功。

五、结语
今日的中国戏曲院团,特别是地方戏院团行当发展极其不平衡。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中以旦行为统帅,生行沦为主要配戏的地位,净行与丑行沦为次要配戏状态。生行中的武生,
旦行中武旦和刀马旦等细化的行当同样十分缺。不少剧团因为行当不全,就失去了很大一批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