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行当是什么

合集下载

京剧行当

京剧行当

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行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①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

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

人物形象以挂“黑髯口”(黑胡子)为主。

按照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老生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

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中的陈宫等。

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

“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的人物,以做功为主,故称“衰派”,如《四进士》中的宋土杰、《卖马》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

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军山》中的老将黄忠、《战太平》中的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

无论是哪类老生,都是以唱为主,全用本嗓。

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愤颓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

另外,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为“文武老生”,如程长庚、谭鑫培等。

②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

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

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跪但不柔媚,刚健但不粗野。

根据人物性格、身分的不同特点,小生又分为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

袍带小生,又称“纱帽小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头戴纱帽是其主要标志,这些角色大部分是文人,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奇双会》中的赵宠、《陈三两爬堂》的陈魁等。

扇子生,多扮演年青的书生、风流儒雅的公子,手拿扇子,头戴文生巾,身穿褶子,所以又称“褶子生。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以及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不同身份,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一)“生”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

“生”又可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老生”,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

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这是说老生在舞台上扮演人物时要在嘴上挂一个胡子。

胡子在京剧里有个专门名词叫“髯口”。

老生还有一个名称叫正生,这是说由正生扮演的大多是严肃端庄的人物。

老生一般在剧中扮演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

老生所挂胡子的颜色则表示了人物的年龄。

例如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是中年人,所挂胡子就是黑色的。

京剧《秦香莲》中的王延龄是老年人,所挂胡子就是白色的。

根据表演侧重的不同,老生行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文武老生等。

唱工老生的演唱部分要多一些,做工老生的念白与身段、表情表演相对要吃重一些,文武老生则是能唱又能打,如京剧《定军山》里的黄忠就是由文武老生来应工的。

因为文武老生在穿戴上大多穿靠衣(盔甲衣),紮靠旗(后背上插四面靠旗),所以又称为靠把老生。

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念白和细腻的表演,在唱腔上也比较丰富。

老生的念白和演唱都用真声。

念白用韵白来表现。

老生的表演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庄重、潇洒为主要基调。

“红生”,红生在京剧行当里,是指老生应工扮演关羽、赵匡胤一类勾红脸的角色。

京剧界一般认为王鸿寿(老三麻子)是京剧红生行当的创始人。

以前虽然也有关羽戏,但剧目较少,因此并没有形成红生这个表演行当。

清末民初,王鸿寿从关羽的化装、服装、盔头、髯口、服装、青龙刀,还有造型、身段、唱腔等各方面,对关羽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还把关羽戏的剧目发展到数十出,并把关羽戏从南演到北,形成了王鸿寿风格的关羽戏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了众多的追随者,这才有了红生这个行当。

红生的表演风格独特。

红生吸收了老生、武生、净,三个行当的艺术因素,但与这三个行当又迥然而异。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

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老生、小生、武生)、旦(青衣、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彩旦、老旦)、净(铜锤花脸[正净]、架子花脸[副净]、武花脸[武净])、丑(文丑、武丑)。

由于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

生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老生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他们演出时要戴挂在耳朵上的假胡须,在京剧的行话中也叫“髯口”,因此还专门有一套髯口上的表演功夫。

胡须的颜色表示了人物的年龄。

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年约三十岁,所戴胡须为黑色。

京剧《秦香莲》中王延龄年约六十,所戴胡须为白色。

老生一般分为文老生、武老生两大类。

文老生主要可分为唱工老生(安工老生)和做工老生(衰派老生)两类。

唱工老生的代表剧目和人物的名字:《文昭关》伍子胥、《二进宫》杨波、《乌盆记》刘彦昌。

做工老生的代表剧目和人物的名字:《四进士》宋世杰、《清风亭》张元秀、《一捧雪》莫成。

也有人将专门扮演帝王的老生单分为王帽老生一类。

武老生又名靠把老生。

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富。

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

小生与老生相对应的是小生,在京剧中指青少年男子角色,他们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

在演唱上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演唱风格华美和明亮。

小生可以细分为文武小生两类。

文小生可分为巾生(又称扇子生)、冠生(又称纱帽生)、翎子生(又称雉尾生)、穷生、娃娃生(一般由儿童演员或女演员扮演)。

例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

武生“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轻的男性武将,他们用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

京剧行当

京剧行当

扮演不具备 武艺,或在舞台 上不作翻腾、跳 转一类技巧表演 的角色。 袍带丑
方巾丑
扮演武艺高
强、性格机警、
动作灵敏的滑稽
人物。俗称“开
口跳”。扮演能言善 语、幽源自诙谐的 中老年妇女。也 称“丑旦”,俗 称丑婆子。
京剧的行当:就是角色的分类,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生 旦 净
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 正旦、花旦、武旦、老旦、花衫 正净 (唱功花脸——黑头、铜锤) 副净 (架子花脸和二花脸) 武净 (武花脸) 文丑 (方巾丑、袍带丑) 武丑 彩旦
亦名“青衣”。主 要扮演庄重的中青 年妇女。 表演特点以唱功 为主。
扮演活泼开朗 的青年女性。 表演以做功、
说白为主。
扮演擅
长武艺的女 性。较重唱、 做、舞。
扮演老年妇
女的角色。如
《打龙袍》中的
李皇后。
演唱用本嗓。
综合了“青衣”、 “花旦”、“武旦”的 表演特点,唱、念、 做、打并重的旦角。
勾大花脸的脸谱,俗称“花脸”。专门扮
演性格粗犷、性情豪放、形象高大的男性角色。
以唱功为主,
又称铜锤或黑头。
唱、念、做派要
求雄浑、凝重。
架子花脸, 以做功为主。
以武功为主。
因在鼻梁上先抹一小方块白粉,然后勾画脸谱, 所以俗称“小花脸”。 专门扮演滑稽、幽默、机敏的人物。又分文丑、武 丑、彩旦。
京剧 的行当:就是角色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
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进行划分。分为生、旦、净、
丑四类。




除净、丑以外的男性角色。内行术语称为“俊
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 几个门类。除红生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

京剧资料

京剧资料

京剧的行当有哪些?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共四大行当。

1.生行简称“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行简称“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行简称“净”,亦叫花脸。

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

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末行呢?其实,末行现在已经并入净行了。

4.丑行简称“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

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截然不同.京剧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奎所创的老生表演的三个流派。

后来又出现了谭鑫培、汪桂芬和孙菊仙为代表的老生三个流派。

京剧行当流派简介

京剧行当流派简介
面人物。 ❖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梳古装头(如古代仕
女画中的头型)穿花盆底鞋。 ❖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花衫
青衣
净行
❖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 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 下几种角色:
❖ 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 ❖ 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
余派的唱法特点
❖ “云遮月” ——余叔岩的声音美,就是说,他的嗓 音主要不靠亮度取胜,而是有厚度、挂“味儿”。 他行腔曲折自如,顿挫有致,抑扬动听,还很善于 运用“擞音”等装饰因素来点染唱腔的色彩。在艺 术处理上审慎精到,字斟句酌,于简洁、精炼中蕴 藏着深厚的功力。
❖ 余派唱腔,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韵味清醇而著 称于世。他塑造的音乐形象,端庄大方、深沉凝重, 具有清健的风骨,富有儒雅的气质。
马连良的艺术特点
❖ 唱:马连良的唱以谭鑫培唱腔为基础,结合本身条件,吸取 各家之长,大胆突破传统,发展自己的所长,创立与人不同 的唱法。他的演唱,流利、舒畅、雄浑中见俏丽,深沉中显 潇洒,奔放而不失精巧,粗豪又不乏细腻,他以独特的风格, 为京剧开创一代新声,丰富了京剧老生的唱腔艺术。
❖ 念:马派代表性剧目多是唱念并重,甚或念重于唱。在经常 演出的剧目中,念白有时老辣,有时苍劲,有时是幽默风趣 的声调,有时是忠告谏劝的语气,用以表达人物的不同性格 和感情需要。他善于将念白处理得像唱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 感染力,悦耳动听。马派念白和马派唱腔互为表里,彼此依 托,统一于马派声腔艺术之中。
❖ 表演:马连良的表演,手、眼、身、步结合一体,准确严谨, 凝重潇洒,将人物蕴涵的复杂感情,节奏鲜明地形之于外, 形成独具艺术魅力的马派丰彩。

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行当是我国传统戏曲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手段,各地方戏曲剧种都有行当的划分。

京剧原分十大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后概括为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最后归并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除这四行外,尚有几类次要的角色,如武戏中的配角“武行”和“觔斗行”,以及跑龙套的“流行”,所以也有七行之说,即“生旦净丑,武流觔斗”。

其他地方剧种的行当和京剧大同小异,现我们就京剧的行当作一简单的介绍——1、生行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以面部化妆为俊扮为其特点。

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不同的种类。

老生:指生行中的中年或老年形象,以戴胡须(即髯口)为其特点。

又根据其不同的表演特点,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和靠把老生三类。

小生:指生行中的年轻人形象,根据不同的表演特点,可分为扇子生、纱帽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等类别。

(《群英会》的周瑜是雉尾小生)武生:指生行中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又有长靠武生(表现大将)和短打武生(表现绿林英雄)之分。

前者扎大靠,重工架;后者穿紧身衣服,重翻打。

(如《长坂坡》之赵云)红生:有时将其归入武生行,指勾红脸的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最典型的是关羽和赵匡胤。

2、旦行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

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

武旦: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十字坡》的孙二娘等。

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

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吊金龟》中的康氏、《辕门斩子》的佘太君等。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 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 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 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 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 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 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 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 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 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 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 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 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 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 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净”,俗称花脸, 大多是扮演性格、 品质或相貌上 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
这位就是 传说中, 铁面无私的
奸 诈 无 比 , 狡 猾 无 比 的 是 ?
“丑”,扮演喜剧角色, 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 俗称小花脸。
虽 然 扮 丑 角 , 可 是 小 孩 子 好 可 爱 啊
~~~
一 笔 一 划
~~~
除 了 花 脸 以 及 丑 角 以 外 的 男 性 角 色 的 统 称

武 艺 高 强 , 武 生 是 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 称
我 们 再 来 看 看 旦 , 猜 猜 我 是 什 么 角 色 ?
这 位 是 刀 马 旦 !
别 看 衣 服 是 白 的 , 其 实 她 是 青 衣
这 位 涂 着 厚 重 的 脂 粉 , 她 是 谁 呢 ?
再 见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行当是什么
京剧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杂剧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

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京剧行当是什么,希望能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叫作脚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

末又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与副净。

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和正旦。

当时这些行当(脚色) 的划分还不如现在的科学、细密,各种行当的涵意和表现形态,也和现在舞台上的行当,有很大的区别。

直到明末清初,昆曲盛行的时候,行当的划分就日益细密精确,已经划分为12 种脚色(行当),被称为江湖十二脚色:老生、正生(相当于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相当于闺门旦)、贴旦、老旦、大面(相当于净)、二面(相当于副净)、三面(相当于丑)、杂。

这些脚色在艺术上都有独特的创造。

不过对于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应该说是汉剧。

汉剧共分为10 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

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 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

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

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

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