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环氧树脂中环氧氯丙烷的方法
环氧树脂回收处理方法

环氧树脂回收处理方法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然而,环氧树脂的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环氧树脂的回收处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环氧树脂回收处理方法。
一、溶剂回收法溶剂回收法是将含有环氧树脂的溶剂进行回收再利用的方法。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将含有环氧树脂的溶剂加热蒸馏,使环氧树脂分解或挥发出来,然后将溶剂进行冷凝回收。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回收溶剂,减少环境污染。
二、热解法热解法是将废弃的环氧树脂在高温下进行分解的方法。
具体步骤是:将废弃的环氧树脂放入高温炉中进行加热,使其分解成低分子化合物,然后通过冷却和凝固将其收集起来。
这种方法能够将废弃的环氧树脂转化成可再利用的物质,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重整法重整法是将废弃的环氧树脂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使其重新变为可用的环氧树脂的方法。
具体步骤是:将废弃的环氧树脂进行破碎、洗涤、过滤等处理,去除杂质,然后通过合成、聚合等方法将其重整成新的环氧树脂。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回收环氧树脂,降低生产成本。
四、生物降解法生物降解法是利用微生物对废弃的环氧树脂进行分解的方法。
具体步骤是:将含有环氧树脂的废水进行处理,引入适量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环氧树脂分解为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能够实现环氧树脂的无害化处理,对环境友好。
五、焚烧法焚烧法是将废弃的环氧树脂进行高温燃烧的方法。
具体步骤是:将废弃的环氧树脂放入焚烧炉中进行燃烧,通过高温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能够实现环氧树脂的彻底处理,但需要注意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排放物。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环氧树脂回收处理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同时,环氧树脂的回收处理也需要加强研究,寻找更加高效、环保的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氧树脂胶去除方法

环氧树脂胶去除方法哇塞,说到环氧树脂胶,那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呀!有时候它能把东西粘得牢牢的,但要是不小心弄得到处都是,或者想要去掉之前粘好的,那可就麻烦啦!那怎么去除环氧树脂胶呢?首先你得准备一些工具,比如刮刀、酒精、醋、丙酮等等。
然后就开始行动啦!用刮刀小心翼翼地把能刮掉的胶尽量刮掉,可别太用力哦,不然会刮坏东西的。
接着用酒精或者醋浸湿一块布,轻轻擦拭有胶的地方,多擦几次,可能胶就会慢慢变软脱落啦。
要是还不行,那就试试丙酮吧,但要注意通风哦,丙酮的味道可不好闻呢!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呀,不能心急,不然很容易搞砸的。
还有就是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手和其他部位,可别让这些化学物品伤到自己呀!在去除环氧树脂胶的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可是非常重要的呢!就像走钢丝一样,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问题呀。
使用那些化学溶剂的时候,一定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不然吸入那些刺鼻的气味对身体可不好。
而且要小心别让溶剂溅到眼睛或皮肤上,那可就糟糕啦!同时,在操作的时候也要稳稳当当的,别毛毛躁躁的,不然把东西弄坏了可就得不偿失啦!那环氧树脂胶去除方法都有哪些应用场景和优势呢?哎呀,那可多了去啦!比如说,你不小心把胶弄到了心爱的家具上,这时候就能用这些方法去除呀,让家具恢复原来的漂亮模样。
或者在一些工业生产中,需要更换零件或者修复东西的时候,也得把之前的胶去掉呀。
它的优势就是比较简单方便呀,只要按照步骤来,一般都能搞定的。
而且工具也比较容易找到,成本也不会太高呢。
我就记得有一次,我朋友不小心把环氧树脂胶弄到了他的手机壳上,哎呀,那可把他急坏了。
后来他就用我告诉他的方法,慢慢地把胶去掉了,手机壳又变得干干净净的啦!他那个高兴呀,就像中了彩票一样呢!这就很好地展示了这些去除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呀!总之,环氧树脂胶去除方法真的很重要呀!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慌不忙地解决啦!。
一种利用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生产环氧树脂的方法

一种利用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生产环氧树脂的方法
一种利用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生产环氧树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催化剂,加热至一定温度进行反应;
2. 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离心机将未反应的原材料分离,得到初步环氧树脂;
3. 对初步环氧树脂进行精制,用溶剂洗涤,分离出杂质;
4. 真空脱水,将初步环氧树脂中的溶剂除去,得到最终环氧树脂。
该方法利用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作为原料,通过加热反应、冷却分离、精制和脱水等步骤,制备出高质量的环氧树脂。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产品质量高等优点。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生产工艺参数可能因原料纯度、设备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还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管。
快速去除环氧树脂胶的方法

快速去除环氧树脂胶的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快速去除环氧树脂胶的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这环氧树脂胶沾到东西上可真让人头疼啊。
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最先试的就是用热水冲,心想着这胶遇到热可能就软化了就好弄了呢。
我就把沾了环氧树脂胶的小物件放在热水下一直冲,冲了好一会儿,这胶是有点变软了,但是根本去除不干净,还是有一大块牢牢地粘在上面,这个方法算是失败了。
后来我又想着用油试试,因为油有时候能让一些胶松动。
我就找了家里的色拉油,把有胶的地方浸泡在油里。
这个效果稍微比热水好一点,胶能松动一些,但是弄得油乎乎的,而且胶还是有残留。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这环氧树脂胶还真不好对付。
前几天又试了个新方法,这次总算成功了。
我用了丙酮,这东西我之前也听说对去除胶有效果。
我找了个小刷子蘸了丙酮,然后小心翼翼地刷在沾胶的地方。
刚开始刷的时候,就能看到胶慢慢溶解了,但是丙酮这东西味道刺鼻而且还很容易挥发。
我就一边蘸着丙酮一边快速刷,刷的时候就像是在给这个粘了胶的东西做一个深度清洁,一点点把胶刷下来。
不过这里面有个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丙酮是有机溶剂,对一些表面是可能有损害的。
像有一次我不小心滴到木头桌子上一点,结果木头的颜色就变浅了一块儿。
所以要是在比较娇贵或者不耐腐蚀的材料上用丙酮去环氧树脂胶,可得三思而后行呢。
要是用在金属或者陶瓷这种比较耐造的材料上就还好。
当然了,我也不确定所有金属和陶瓷都完全没问题,但是我试验过的铁制品和陶瓷杯是没事的。
还有啊,要是你手上沾了环氧树脂胶,你可别像我一样,直接用手去抠,那根本抠不掉,反而还把手指周围的皮肤弄得红红的。
如果手上沾了这种胶,我觉得用一些温和的洗手液先泡泡,然后再慢慢用毛巾搓,能稍微减轻一点胶在手上的附着,但是要完全弄掉还是很难,这时候用丙酮也行,不过用的时候要小心,别擦到别的地方了。
我还试过用酒精去环氧树脂胶,但是基本没什么效果,跟用热水冲差不太多,就是看着好像有点希望,但实际上根本去除不干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cess for removing trace amounts of epichlorohydrin
from heat sensitive glycidyl products
A vertical jacketed column of 0.5 inch (1.27 cm) diameter was packed to a height of 18 inches
(45.72 cm) with fine wire mesh. The column was fitted with a jacket through which temperature
controlled polyethylene glycol was circulated to maintain the desired temperature in the column.
The column was fitted with a source of vacuum with vacuum gauge and an inlet at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for introducing heated nitrogen as a purging gas. The nitrogen was heated to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olumn by an external heat source, and the rate of flow of nitrogen gas was
monitored and controlled by a flowmeter and control valve.
An epoxy resin or product containing glycidyl groups having over 2000 ppm of epichlorohydrin
present therein, was placed in a 1000 ml bottom-outlet flask fitted with a thermowatch control
mantle attached to the top of the packed column.
The flask and contents were then heated to a temperature sufficient to allow the epoxy resin or
product containing glycidyl groups to flow readily, but to a temperature insufficient to cause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hereof. This temperature was the same as that maintained in the packed
column and of the heated nitrogen purging gas. Heated nitrogen purging gas was admitted to the
column and a pressure (vacuum) of 410 mm Hg was imposed on the system. The heated epoxy
resin or product containing glycidyl groups was allowed to flow into the packed column by
gravity feed.
The stripped resin or product was collec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packed column with the flow rate
determined by timing the run and weighing the resin or product. The flow rate was adjusted to the
desired level by use of a metering valve on the bottom-outlet flask.
The stripped resin or product containing glycidyl groups was analyzed for epichlorohydrin content
to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ipping step. After the analysis was completed, the stripped
resin or product containing glycidyl groups was passed through the packed column again for as
many times as was needed to reduce the level of epichlorohydrin to less than 10 ppm.
The results of these stripping experiments using four different starting materials showing the
number of passes through the column required to reduce the epichlorohydrin levels to less than 10
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