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答案】A 【剖析】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的利 用和改造方面的知识。
(1)需了解沼泽地和盐碱地的特点。沼泽地是 在积水和地下水浸渍及湿生植物作用下形成的土壤 ,土壤中水分太大,长期潮湿、缺氧。盐碱地的土 壤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的碱性成分物质,对植物生长 危害极大。
5、广深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交通
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政策
3、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有很大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并 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自然因素进 行改造,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的目 的。例如:宁夏平原气候干旱,发展种植业需加强灌溉, 改造水分条件;东南丘陵地形坡度大,发展种植业需修筑 梯田,改造地形条件。
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的显著优点有三: (1)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 、牧草或休耕地,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2)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 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 (3)灵活的生产选择。农民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多种 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地理》
必修2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②结合实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能力目标 ①运用景观图判别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由此分析出农业
的主要区位因素。 ②分析对比天津农业分布图与杜能环示意图的异同,初步学
典型例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只能发展种植业,山区只 能发展畜牧业
B.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 北纬22°,这是改造自然的结果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农业的区位选择》篇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些水果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大家很津津有味的品尝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会种植在不同的地方?另外,我们也学习过一篇语文课文《晏子使楚》——晏子其中有言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以上所说的种种,都和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农业区位的选择有关。
学习完今天的知识,我们或许就有更深的了解了。
好,在上课前,大家都有读过了课文,那么现在想请位同学告诉我一下,什么是农业?好,请坐下,那么,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下面大家请看这两幅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学生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则是一个牧场,从事牧羊业。
那现在我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不是和这两个地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这两个地方的不同选择?要知道以上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
下面请同学们找到课本里有关农业区位的两个含义并且一起读出来: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大家看起来是不是很抽象,那下面我们再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来解说一下这两个含义:一是水稻这一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湄南河平原;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们再次以湄南河平原的例子来说,这个是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首先,我们知道泰国是位于中南半岛上,而这个地方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我们看一下这个图片,图片上的红色曲线代表了气温的分布,而绿色的柱形图则代表了降水量。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21] 第八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21] 第八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86307a3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e.png)
练案[21]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单项选择题(2021·湖北适应性测试)油菜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一般以轮作或间作为主。
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但产量低,易倒伏,不适宜机械收割。
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是因为冬季(B)A.风力大B.气温低C.光照强D.降水多2.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与(A)A.无霜期呈正相关B.海拔呈正相关C.年均温呈负相关D.纬度呈正相关3.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北移,可采取的措施有(A)①搭建大棚②覆盖地膜③培育良种④延迟播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由材料“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可知,我国北方冬季气温较南方低,北方冬季种植的蔬菜需有耐低温的特性;白菜型冬油菜具有早熟、强抗寒的特性,适合越冬生长,故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主要是因为冬季气温低。
第2题,由材料“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知,和白菜型冬油菜相比,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较弱,冬季气温越高越冬率越高。
无霜期越长,表示该地冬季气温越高,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高,二者呈正相关;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低;年均温越高,冬季气温相对越高,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高;纬度越高,冬季气温越低,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低。
第3题,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受气温影响较大,若种植北移,需提高生长期环境的温度,增强其抗寒性,搭建大棚可改善温度条件,培育良种可增强甘蓝型冬油菜的抗寒性;覆盖地膜对甘蓝型冬油菜的生长保温作用较小,延迟播种会导致甘蓝型冬油菜无法正常生长。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萍乡市芦溪中学吴学琪【三维学习目标】1.明确区位及区位选择的含义。
2.掌握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3理解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
4.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5.培养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
【重点难点】1. 农业生产主要的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含义。
2. 明确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3. 结合案例进行综合运用,提升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路】运用新闻事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业生产,明白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巨大影响,导入课堂;然后以课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农业景观图为例,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和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构建出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并通过教材中的活动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掌握和对农业区位选择实质的理解。
最后,在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获取知识,得出结论,享受思考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以课文案例引导学生学生理解、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通过比较,理解不同地区发展农业有不同的特色。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理念】运用案例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从单纯的学知识中解放出来,提升学习能力,更新学习理念。
【教材板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展示:2011年4月时节,正是北方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可是丰收的蔬菜却未能给菜农带来半点喜悦心情。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 第一节课件

一般为3月初老枝萌芽,4月初展叶,4月中旬孕蕾,5~6月开花,
花期约20天。 材料三 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在这一天,情侣之间
互送玫瑰、巧克力以表达爱意,近几年我国的情侣之间也在仿 效学习,在天寒地冻的隆冬季节,花费“ 高价钱 ” 购置“不合
时宜”的玫瑰花,过起了情人节。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地形 、土壤、水源等 自然因素 气候、______ 社会经济 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
因素
科技 等 策、_______
较快 _______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
历史 发展阶段,在 地域 和一定的 _______ (1) 概念:在一定的 _______ 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
耕作制度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地 形 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 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
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 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 发展种植业
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高低不
同而有所不同
土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 壤 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选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 mm 水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 的地区,农业分布在河 源 产的主导因素 湖水、地下水、冰雪融
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不属于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
塘生产属于混合农业。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3.农业生产对环境带来的都是有利影响吗? 提示 农业生产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土地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
(完整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2、区位因素:自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3、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比拟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案例: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二、农业地位的形成1、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2、农业地域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开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开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差异:农业地域的形成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
3、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混合农业主要是以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地区:亚洲季风区〔热带季风区、亚热带季风区、温带季风区〕2、区位优势:〔1〕自然因素①气候:处在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这种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的生长。
②地形:地处平原,地势平坦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④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2〕社会经济因素①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②生产习惯: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③食物喜好: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物④人均耕地: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这样可以缓解对土地的压力和粮食的需求3、生产特点:〔小农大水利,高产低商技〕①小农经营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拟低④水利工程量大二、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俄罗斯2、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①地势平坦开阔②土壤肥沃③气候温和④降水丰富2〕社会经济条件①交通便利②市场广阔③地广人稀④机械化水平高⑤农业科学技术先进3、根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4、经营方式:国外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东北和西北一般是国营5、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玉米分布在中部,小麦分布分为北部小麦区和中部小麦区。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训练1(新人教版)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训练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B.一地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C.人们通过垦荒可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D.限制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因素的是地形2. 影响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B.地形C.土壤D. 市场3. 受交通运输影响最明显的是()A.春小麦B.棉花C.奶牛业D.玉米4.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A.政策B.交通运输C.科技D.市场5. 我国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主要由于()A.政策变化B.市场需求的变化C.人口增长趋缓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
武都(位置见下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
据此完成6-7题。
6. 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较优的主要原因有()①纬度较高②海拔较高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④年温差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 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不便B.人力成本上升C.土质退化D.种植面积扩大下图表示的四个平原地区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
读图回答8-9题。
8. 四个平原中,农业地域类型与珠江三角洲相同的是()A.甲B.乙C.丙D.丁9. 关于四个平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粮食商品率高B.乙——机械化水平低C.丙——水利工程量大D.丁——市场适应性强10.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造成这种农业模式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市场11.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越的区位条件是()A.气候炎热,终年湿润多雨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C.劳动力资源丰富 D.临太平洋,便于商品经营12.19世纪中叶以前,环地中海地区水果、蔬菜、花卉不能大量生产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不适合花卉生长 B.交通不便C.花卉生产技术水平低 D.没有灌溉水源下面是“某农场土地利用示意图”,该农场放牧地主要用于牧羊,据此回答13~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