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教育的研究型课程开发与实施
大班环境教育教研计划

大班环境教育教研计划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愈发凸显,尤其是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因此,环境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而大班环境教育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大班儿童正处于探究环境的重要时期,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描摹、测量等方式,了解环境,感知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环境认知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本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环境教育活动和课程,激发大班儿童探究环境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环境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课程目标•帮助儿童掌握相关环境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儿童的环境美观意识•增强儿童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培养儿童的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精神2. 教学策略•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主动参与三、教学内容1. 环境观察和描绘教学目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环境的原貌和环境的美•集中儿童的视力,促进环境自然美的感性认识•培养儿童发现和描述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观察环境中的事物•描述环境的原貌和美•感受环境的美和自然教学方案1.教师带领儿童一起外出看见外面的环境,并且让儿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着重从不同角度感知环境的美。
2.教师粘贴一些图片由儿童组合,认识自然的美和环境保护。
(如:不乱扔垃圾,保护树木等)。
3.教师呈现几种颜色的铅笔,鼓励儿童绘制自己想自己所见所想的环境,促使儿童感知环境。
2. 环境保护知识教学目标•让儿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儿童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儿童掌握环境保护知识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环境保护•了解垃圾分类•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教学方案1.教师介绍环境保护的概念及重要性。
并且让儿童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如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2.教师让儿童了解垃圾分类,如纸张、金属应该分开投放,垃圾应该分类等。
3.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做一些相关环保活动,如-种树,清洁公园等,帮助儿童身体力行参与环保。
4.教师可以培养儿童参与发起一些环保活动,如组织社区垃圾清理等,促使儿童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环保意义。
大东中心小学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

大东中心小学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深入到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界也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与教育改革,把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建立对环境的正确价值观,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以及当今素质教育研究的新课题。
因此我校把有关的环境教育内容作为校本课程,要求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以及其他学科的渗透,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为指导,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校园、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二、课程目标:环境教育课程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将环境知识、技能及态度的获取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从而使环境教育的各部分内容内化于学生自身(并通过学生影响到其他普通民众),并在今后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时将所获得的各方面知识技能外化于具体的行为之中。
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
总体目标为:(1)学习环境知识。
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工程等生态学基本概念和知识,了解灾害、能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它们分析环境问题及其包含的生态系统原理。
(2)提高环境意识。
通过活动,使学生从思想上、情感上尊重环境、关心环境、热爱环境、理解环境,进而形成对环境的正确态度和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促使及周围人群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向着有利于自然和谐的方向转变。
上口镇南邵小学环保育人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

寿光市上口镇南邵小学环保育人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从少养成爱环保、讲环保的思想道德品质,丰富校园德育内容。
在上级领导的工作指引下,我校开展了环保系列活动,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抒发对自然的崇敬,对美丽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环境现状的忧虑和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急切心情。
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道德,让他们能自觉维护校园及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用心积极营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生活氛围和学习氛围。
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1、重视校园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净化一起抓师生坚持每天三清扫,人人都有自己的劳动小岗位,各卫生区都有自己的保洁员,做到了责任划分明确、制度严格,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有表扬。
教室内设有植物、生物角,把芬芳赏目的植物带进教室,使得学生不出教室就可感受到植物带来的清新。
使学校有一个整洁卫生的学习环境。
2、利用各种宣传阵地,校园处处盛开文明礼仪之花给同学们宣传一些环保小知识:如电池的分类,动物为什么会灭绝,为什么会下酸雨等以及宣传“环保小卫士”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
3、让环保教育深入校园,走向社会为了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学校多次开展了环保主题队会,如:“我做环保小卫士”,“我是环保宣传小标兵”等,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清扫街道,进行环保宣传。
4、在社会实践活动渗透绿色环保教育。
学校利用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惯,开展拥抱大自然系列活动,走向大自然活动。
使学生用已学的知识了解大自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验自然生命的奥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与社会、环境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使学生具备一种奋发向上、勤奋学习、服务于社会的动力。
通过一系列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的环境教育活动,提高了我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开阔了师生环境教育的视野,激活了师生开展环境教育的思维。
师范学校环境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 科 学 版 )
J U NA FB II GI ' U EO D C TO N T A C E E E I O O R LO E JN NSTr T FE U A IN( A UR LS 1NC DT N) I I
Vo . . 1 No 2 4
程 ”对 于“ : 师范 学校 环境 教育 课程 应该 侧重 于环境 知 识 、 保综 合实践 活 动还是 环境 价值 观教 育”教 环 。 师们 认为 三者 都很 重 要 . 但是 6 .%的现 任 教师 和 8.%的 师范 学生 选择 应该 侧重 于 “ 3 O 02 环保 综合 实 践
活动 ” 因为通 过环保 综 合实 践活 动可 以“ 高学 生 的环境教 育 能力 , 一 步形成 正确 的环 境价值 观 ” . 提 进 。
22课程 开发 原则 .
221 分挖 掘 当地 环境 教育 资源 . .. 充 突显地 方特 色
同一个 环境 问题 在 不 同的地 区会 有不 同的表 现 , 污染 是 本地 最 突出 的环境 问题 之 一 . 水 而且表 现
出 明显 的地 方特 色 : 城镇 水环 境 的污染 源 主要 是生 活 污水 和工 业废 水 . 而农业 畜 禽粪 便及 化肥 农药 污 染 是农 村河 流 的主要 污染 源 , 流富 营养 化严 重 。大运 河是 本地 最 主要 的一 条河 流 . 河 承担 着南 水北 调 的 主要任 务 , 以 , 着 环境 教 育 “ 球 思考 , 地 行动 ” 所 本 全 本 的原 则 , 保 护 生 命 之河— — 大 运 河 ” 主 以“ 为 题。 组织 课 程 内容及 开展综 合 实践 活动 。 222强调 贴 近生活 实践 . 调学 生 的亲 身体 验 . . 强 课 程需 求 调查 显示 , 师 们希 望 “ 过环 保 综合 实 践活 动培 养 师 范生 的环境 教 育 能力 . 一 步形 教 通 进 成 正确 的环境 态度 价 值观 。” 因此 , 程 内容 中 , 课 综合 实践 活 动 占有重 要地 位 , 活动 以研 究性 学 习的方 式 开展 , 引导 学生从 身 边 的环境 问题 出发 , 考各 种 “ 以为 常 ” 思 习 的生 活和生 产 方式 。 关注 学生 的体 验 。 发展 学生 的实 践能 力 , 培养 与人 交往 的 能力 , 使学 生学 会分 享 。 学会 合作 。 223从 “ 以解决 的问题 ” .. 可 做起 作 为 一个青 年 学生 , 于工 厂排 污 、 对 汽车尾 气 排放 等破 坏环 境 的行 为 , 法 阻止 . 是 我们 可 以从 无 但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反思

环 境 本 身 是一 个 综 合 的 整体 , 境 问题 具 有 复 杂 性 , 极 环 是 其 复 杂 的 社 会 活 动 。 境 教育 本 身具 有 跨 学 科 性 、 合 性 与 实 环 综 践 性 , 是一 个 理 论 问题 , 是 一 个 实 践 问 题 。环 境 教 育 校 本 既 又 课 程 的开 发 与 实 施 是 一 项 长 期 的 系 统 工 程 ,不 但 涉 及 国家 的 教 育 制 度 、 们 所 受 教 育 的程 度 , 涉 及 一 个 国 家 和 地 方 的经 人 还 济 发 展 水 平 。 开 发 环境 教 育 校本 课 程 既 可 以 弥 补 国 家 课 程 开 发 的 不足 , 又有 利 于形 成 学 校 办 学 特 色 . 高 教 师 专 业 水 平 与 提 科 研 能 力 , 其 有 助 于 中学 生 环 境 意识 的提 高 。 尤 环境 教 育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 内 涵 1 9 年6 1 9 9 月 5日颁 布 的《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关 于 深 化 教 育 改 中 革 全 面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决 定 》 出 : 行 国 家 课 程 、 方 课 程 指 试 地 与 学 校 课 程 . 课 程 的决 策 权 部 分 下 放 给 学 校 的课 程 政 策 , 把 从 政 策 层 面 上 给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提 供 了 保 证 。 可 以 说 强 调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是 当 今 世界 课 程 改革 的 一 种潮 流 ,也 是 未 来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一 种基 本 取 向 “ 本 ” 什 么 ?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博 士 生 导 师 郑 金 洲 教 授 从 校 是 三 个 面 理 解 它 的 含 义 :一 是 一 切 为 了 学 校 .二 是 一 切 在 学 校 中。 三是 一 切 基 于 学 校 。“ 本课 程是 学 校 根 据 自己 的 教 育 理 校 念. 在对 学 校 学 生 的需 求 进 行 系 统 评 估 的基 础 上 , 分 利 用 当 充 地 社 区 和 学校 的课 程 资 源 , 过 自行 研 讨 、 计 或 与 专 业 研 究 通 设 人 员 或 其 他 力 量合 作 等 方式 编 制 出 的 多样 性 的 、可 供 学 生 选 择 的 课 程 ” 著 名 的课 程 理 论 专 家 基尔 宝 克 ( Si ek 早 就 …。 M.kl c ) b 指 出 :设 计课 程 的最 佳 场 所 在 学 生 和 教 师相 处 的地 方 。” “ 1 7 年 在 爱 尔 兰 阿 尔 斯 特 大 学 召 开 的 国 际 课 程 研 讨 会 93 上 . 吕马 克 ( u u r ) 麦 克 墨 伦 ( Mu ) 人 首 次 提 出 菲 F rmak 和 Mc l 等 1 “ 本 课 程 开 发 ” S h o— aeC r c lm D vlp n .简 称 校 (c o lb s u r uu e e me t i o S C 一 词 并 加 以 阐 述 。 由 于 不 同 的 学 者 对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 B D) 界 定 反 映 出不 同 的侧 面 , 平 认 为 , 本 课 程 开发 的 界定 关键 杨 校 要 把 握 好 两 点 : 是校 本 , 是课 程 开 发 [。 他 主 要 从 六 个 方 一 二 3 ] 面 进 行 了大 致 的 归 纳 : 为 一 种 新 的课 程 开 发 策 略 : 为 一 作 作 种 课 程 管 理 制 度 的 变 革 : 为 课 程 开 发 的 一 种 结 果 : 为 课 作 作 程 开 发 的 一 种 过 程 ; 为 课 程 变 革 的 一 种 新 模 式 ; 为 学 校 作 作 特 色 构 建 的一 部 分 。不 同 的 学 者 对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 理 解 不 分歧较大 。 环 境 教 育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是 学 校 以地 方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 环 境 现 状 的 客观 需 要 为 目标 , 分 利 用 当 地 和 学 校 资 源 , 高本 充 提 地区学生环境意识水平 , 进 地方经济 、 境 可持续发 展 , 促 环 以 适 合 当地 环 境 都 教 育 开 展 为 目的 , 充 分 调查 、 究 当地 学 校 在 研 学 生 环境 意识 水 平 的基 础 上 , 过 自行 研 讨 、 计 或 与专 业 研 通 设 究 人 员 或 其 他 力 量 合 作 等 方 式 参 与 开 发 的 ,有 助 于提 高 学 生 环境 意识 水 平 的环 境 教 育 课程 。 二 、 境 教 育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 基 本 过 程 环 首 先 , 校 应 成立 相 应 的环 境 教 育课 程 开 发 工 作 组 . 定 学 确 参 与 课 程 开 发 人 选 , 立 学 校 领 导 、 研 组 或 年 级 组 、 课 教 建 教 任 师三 级 开 发 网 络 , 负 其 责 , 尽 所 能 。 人 力 、 各 各 在 物力 、 费 、 经 信 息 、 间 方 面提 供 保 障 与支 持 , 调 与 课 程 开 发 有 关 的各 项 工 时 协 作 , 证 环 境 教 育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顺 利进 行 。 保
开发与实施环境教育校本课程

第三节 : 城市 . 考城 市绿 化 中 3 3思 .实 验 室 活 动 : 测 如何绿化 植树 与 种 草 的 利 与 量裸 露 泥 土 和 覆 盖 弊 苔藓泥 土蓄水量 4 .比较 我市 和欧 洲 城市绿化 差距
在编写过程 中, 从实例入手展开 内容 , 实例必 这些 须是 与无锡市或 东林 中学 有关 的 ; 教材语 言要求既 通 俗 易懂 , 又注重科学性 , 符合学 生阅读 习惯 ; 引用照片 、
市树 。在活动栏 目中则介绍 了我校学生开展 的无 锡市
古树名 木调查 活 动。二 是突 出活动特 色 , 每章 中我 在
1 课程的开发 在课程开发前做 了大量 的文献 检索 工 作 , 获取 了
们都设计编写 五到六个 活动方案供 师生选 择 , 这些 方
案都是 从我校 历年开 展 的环保活 动 中精选 的 , 具有 很
城市 中学学校特 色 : 是各章 节 内容紧紧 结合无 锡市 一
和东林 中学的 实际 , 比如写 到水 资 源与水 体污染 一章
改革课程体系 , 建立新 的基础教育课 程体系 , 试行 国家
课程 、 地方课 程和学 校课程 。这表 明我 国基础 教育 在
课程设置改革上 正从 中央集权 走 向国家 、 地方 和学 校
12 教材 的编制 . 确定 了校本教材 的十六 个选题 。 从
的需求进行科学评 估 , 并充分利 用 当地 社 区和学校 的 课 程资源进行开放 的、 多样 的、 可供学 生选 择 的课 程 ,
是针对地 区、 学校 、 教师、 学生差异性 , 着眼 于尽量 满足
我们周围的环 境谈起 , 介绍 了环境 问题 的产生和解 决
.
我校将 师生双方 的积极 因素结合起 来 , 年通过 教学 每 反馈 了解情况 , 对校本教材进行修改和完善 , 使校本课 程建设成为一个动 态 的过程 ; 确立 了环境 教育校 本课 程的 目标体系和内容 。 包括水 资源与水体 污染 、 大气 和
自然探索: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方案

《自然探索: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方案》一、引言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方案是幼儿园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的城市化社会中,很多孩子与自然的接触机会有限,这对他们的身心发育和素质教育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对于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然观念、培养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浅谈自然探索的意义自然探索是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自然探索活动中,孩子们能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地探索,感受自然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了解自然界的奇妙,还能够培养观察力、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通过自然探索,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自然中快乐成长。
三、深度探讨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方案1. 自然探索的活动设置在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方案中,自然探索应该是一个贯穿幼儿园教育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活动设置上,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自然探索活动,如树木观察、昆虫捕捉、花草鉴赏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自然探索活动中,教师的角色非常关键。
教师应该在活动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孩子们观察、发现和体验自然界的美好。
教师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自然探索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3. 家园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方案的重要依托之一。
学校和家长应该积极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自然探索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让孩子在家庭和社区中也能够感受自然的美好。
四、总结和回顾自然探索是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方案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自然探索,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自然中快乐成长。
在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家园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教育教研活动汇报

环境教育教研活动汇报活动概述本次环境教育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和能力,推动环境教育在学校中的开展。
活动时间为XX月XX日,地点为XX学校。
活动内容包括环境教育理论培训、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分享。
活动安排1. 环境教育理论培训- 时间:上午9:00-10:30- 内容:介绍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和原则,探讨环境教育课程设计和评估方法。
2. 案例分析- 时间:上午10:45-12:00- 内容:分析国内外环境教育案例,讨论成功的实施策略和面临的挑战,提供参考和启示。
3. 教学实践分享- 时间:下午1:30-3:00- 内容:教师代表分享在实际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实践经验,包括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4. 结业仪式- 时间:下午3:15-3:30- 内容:总结活动成果,颁发结业证书,展望未来环境教育的发展方向。
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活动,参与教师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他们了解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掌握了设计和评估环境教育课程的技巧。
同时,教师们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分享,互相借鉴和启发,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后续计划为了进一步推动环境教育的发展,我们计划开展以下活动:1. 组织教师参观环境保护科研机构,增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实际了解。
2. 在学校内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3. 加强与社区和环保组织的合作,共同开展环境教育项目,形成合力。
结论本次环境教育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进一步的推广和实施,我们相信环境教育将在学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学 生科学 态度 , 握 研究 型学 习 的基本 方 法 与 掌
过程 , 提升 学生发 展 性 学 力 与创 造 性 学 力 的一 门 课程。
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 , 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 也必将推动高中生乃至全体公 民环境意识与环境 道德的树立 ,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的
与环境 监督 、 境调 查 和评估 、 保 宣传 、 境决 环 环 环 策和环境建 设等行 动 。
模 式 , 终使 广 大师 生 形 成 可持 续 发 展 的环境 教 最 育 理念 , 建设 具 有 学校 特 色 的校 本 课 程 。这不 仅
环境 教育 资源 , 过 自行研讨 、 通 设计 、 制 出来 的 , 编 以跨 学科 活动 为特征 , 以班 级为 组织形 式 , 过研 通 究性 学 习 , 唤起 学 生 的环 境 意识 , 高 环境 素 养 , 提 使 他们 理解 人类 与 环 境 的相 互 关 系 , 展解 决 环 发
基 于环 境 教 育 的研 究 型课 程 开发 与 实施
刘 育蓓 , 文 明 蒋
( 上海市复旦实验 中学 , 海 上 20 3 ) 0 43
摘 要: 环境 问题 日 益受到世人关注。环境 问题 的解决要依 靠大批具有较 高环境素养的 公 民共 同努 力 。 中学生是 未来 的建设 者 , 中学环境 教 育是 关 系到整 个 环境教 育成 功 与 否 的一 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 因此加强中学环境教 育具有深远 的战略意义。文章主要 阐述 了基于环境
教 育 的研 究型课 程 开发 的 实施 途径 、 价及 实施效 果分析 ; 评 还就 课程 开发 中的 一些 问题 进行 了 探讨, 并提 出了设 想 。 关键 词 : 环境 教 育 ; 究 型课 程 ; 研 环境 意识 ; 环保行 为 ; 环境道德 基于环 境 教 育 的研 究 型 课 程 开发 的基 本
依 据
一
、
重要途径 , 将推进高中环境教育步人可持续发展
轨道 。 二 、 于环境 教育 的研 究型课 程的 界定 基
环境教育具有整体性 、 综合性 、 区域性 、 跨学
科 的特点 。研究 型课程 的特 点是 探究性 、 新性 、 创 自主 性 、 综合 性 、 开放性 和实 践性 。研究 型课 程 的
征, 充分利 用校 园 环境 和周 边 环境 中所 蕴 含 的环
本质特性、 价值取 向同环境教育 的实施特点与要 求十分吻合 , 因此它是中小学环境教育具有时代 意 义 的先 进 实施渠 道 。 本课 程 的开发 以可 持 续 发展 理 论 、 境 学 理 环 论、 研究性学习理论、 教育学理论为理论基础 , 将 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 , 力求将环境教育与 研究 型课程 相结 合 , 编写环 境教 育校本 教 材 , 展 开 以问题为 中心 的专 题 探 究 式学 习 , 索 环 境 教 育 探 的最佳 途径 及科 学 评 价 , 建学 校 环 境 教 育教 学 构
( ) 动 目标 : 使 师 生 利 用 已有 的 知识 和 4行 促
技能, 主动 参 与解决 环 境 问题 的 工作 。形 成 有利 于环境和可 持续 发展 的生 活和 行 为模 式 , 积极 参
境 问题 , 大气 污染 、 雨 、 如 酸 湿地 保护 , 养学生关 培
注身边 的环境 问题 。 ( ) 出课 程的研究 性 。在课 程 开 发 和实施 4突
收 稿 日期 :0 8— 9— 3 20 0 0
作为-r面向高中学生的、 - I 具有 自主性 、 开放
作者简介 : 刘育蓓 (9 3 ) 女 , 17 一 , 江苏扬州人 , 上海市复旦实验 中学一级教师 , 主要从事 中学地理 教育研究 。
5 7
第 4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性、 探索 性 的研究 型课 程 , 该课 程具 有如下 特点 :
识及 掌握 处理 环境 问题 基 本 技 能 的基 础 上 , 导 引
() 1 突出环境 教育 的综 合 性 。整 合各 学科 教 育 资源 , 使得学 生可得到 的课 程 资源更加 丰富 、 全
面且 充满 活力 。采 用 跨 学 科模 式 进行 课 程 的开 发 、 织与实施 。 组 ( ) 出课 程 的开 放 性 和 动 态 性 , 重 生成 2突 注 性课 程资源 的有 效利用 。 ( ) 出课 程 资 源 选 择 的 区域 性 和适 切 性 。 3突 除了全球性 的环境 问题 , 别 关 注上 海 本 土 的环 特8 中 图 分 类 号 : 6 39 G 3.8 Junlo h nhi om U i rt (Ee etr dct n dtn) ora f S aga N r a nv sy l ei lm na E uao E io y i i 文 献标 识 码 : A
学生 从思 想上 、 感上 尊 重环境 、 心 环境 、 爱 情 关 热
环境 、 理解环境 , 进而形 成对待 自己 、 人 、 他 自然 的
正确 态度 , 有 责任 感 的社 会公 民。激 发 学生 热 做 爱 家乡 , 建设 家 乡 的热 情 。培 养 学 生 的科 学态 度
和精 神 ,
我们认为 , 环境教育 ” “ 研究 型课程 , 指学 是 校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 的需 要和理论 , 国家 以《 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 < 试行 ) 为指导 , 20 》 以 03 年 1 月教 育 部颁 布 的 《 1 中小 学 环 境 教 育 实 施 指 南》 为基础 , 以科学 的教育 、 程理念作支撑 , 课 以 高 中学 生为教 育对 象 , 结合 学 生 的 需求 和年 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