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露筋病害浅析及预防

合集下载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钢筋笼上浮1、名词解释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的钢筋骨架,在浇混凝土过程中,骨架位置比原设计位置高出,俗成“浮笼“。

2、原因分析1)钢筋笼骨架内径与导管间距小,粗骨料粒径太大,主筋搭接焊头未焊平,在导管提升与下沉回来过程中,法兰盘挂带钢筋笼。

2)钢筋在安装过程中,骨架扭曲、箍筋变形、脱焊脱落或者导管倾斜,使得钢筋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

3)有时因机具故障,浇混凝土时停歇,导管与钢筋间混凝土已凝结,提升导管时将钢筋带出。

4)浇混凝土速度过快,混凝土面升至钢筋笼底,产生向上“浮力”,导致钢筋笼浮上来。

3、处理办法1)刚开始浇混凝土就出现“浮笼”,主要是导管与笼之间有挂带现象;应立即中止浇混凝土,反复上下摇动导管或单向旋转。

2)在浇混凝土过程中,随着导管拔出,笼上浮,但混凝土面不动,亦是因导管与笼间有挂带现象,应反复摇动导管,重复使之上下移动,以切断二者联系。

3)在浇混凝土过程中,随着混凝土面上升,笼上浮,即应控制混凝土浇量及速度。

二、沉笼1、名词解释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钢筋,在浇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笼坠落,钢筋骨架比原设计位置低,俗称“沉笼”。

2、原因分析1)吊筋与主筋之间或分段钢筋之间焊接不牢固或吊环脱落。

2)上下振动导管时,导管挂带钢筋,对钢筋施加一很大外力,吊环松脱,而一旦导管与钢筋笼脱离时,笼沉入孔中。

3、处理办法1)如笼沉入混凝土深度不深(小于2米时),可暂不处理,继续浇混凝土,待基坑开挖后,在原桩位上人工或机械挖土,凿出桩头钢筋接高上来,桩头混凝土须凿毛,再浇灌高出原标号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2)在开挖基坑后凿除桩头浮浆时发现沉笼,但不知沉入深度,此时须重新补桩或请设计人员核定在基础结构上采取加固措施。

三、导管拔空1、名词解释在浇混凝土过程中,导管脱离混凝土面,泥水进入导管中,造成桩身变小或断桩。

2、原因分析施工人员操作失误,过快上拔导管。

3、预防措施严格控制导管提升速度,在提升前应测量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导管埋入混凝土长度及本次可提升高度。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工程中的常用桩型,因其承载能力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建筑、桥梁、港口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施工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如桩位偏差、孔壁坍塌、桩身缩径、桩身夹泥、断桩等,这些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还会增加工程的成本和工期。

因此,有必要对钻孔灌注桩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一、桩位偏差桩位偏差是指灌注桩的实际桩位与设计桩位之间的偏差超出了规范允许的范围。

造成桩位偏差的主要原因有:测量放线不准确、桩机就位不精确、施工过程中桩身倾斜等。

预防措施:1、在施工前,应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对桩位进行准确放线,并设置好控制桩和保护桩,定期对控制桩进行复核。

2、桩机就位时,应确保桩机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调整桩机的支撑点,使桩机平稳牢固。

3、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桩身的垂直度,发现倾斜及时纠正。

二、孔壁坍塌孔壁坍塌是指在钻孔过程中,孔壁土体失去稳定性,向孔内坍塌。

孔壁坍塌不仅会影响成孔质量,还可能导致埋钻、卡钻等事故。

造成孔壁坍塌的主要原因有:地质条件不良、泥浆性能差、钻进速度过快、孔内水位过低等。

预防措施:1、在施工前,应详细了解地质情况,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2、制备性能良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粘度和含砂率,以提高泥浆的护壁能力。

3、控制钻进速度,避免钻进速度过快对孔壁造成扰动。

4、保持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15m 以上,以增加孔内静水压力,防止孔壁坍塌。

三、桩身缩径桩身缩径是指灌注桩在某一部位的桩径小于设计桩径。

造成桩身缩径的主要原因有:地质条件不良、泥浆性能差、拔管速度过快等。

预防措施:1、对于容易产生缩径的地质条件,如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等,应采取加大钻头直径、增加泥浆比重等措施。

2、优化泥浆性能,提高泥浆的护壁能力,减少孔壁土体的变形。

浅谈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浅谈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浅谈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概述
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常被用于土木工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
以提供良好的承载力和结构稳定性。

然而,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
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给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带来隐患。

本文将浅谈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

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1. 混凝土质量不合格
混凝土质量是影响钻孔灌注桩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常见
问题包括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材料质量不达标、搅拌不均匀等。


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配比,确保水灰比、砂浆含量等参数合理;
- 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原材料,严禁使用劣质或过期材料;
- 在搅拌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均匀一致。

2. 钻孔偏斜
钻孔偏斜是指钻孔施工过程中,孔壁的偏斜从而导致钻孔位置不准确。

施工人员经验不足、设备问题等都可能导致钻孔偏斜。

为预防钻孔偏斜,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招聘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确保其熟悉钻孔设备操作;
- 定期对钻孔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 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勘查和测量,准确确定钻孔位置。

3. 钢筋错位
钢筋错位是指钢筋在孔内的布置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者在注浆过程中移动,导致钢筋与混凝土粘结不牢固。

为预防钢筋错位,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定期进行钢筋的质量检测,确保质量合格;。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具有施工噪音低、振动小、桩长、直径可按设计要求变换自如,桩尖能可靠进入持力层,单桩承载力大等优点。

但是,从钻孔开始至成桩结束,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引发质量问题甚至质量事故,因此质量控制成为施工中的难点。

一、钢筋笼上浮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的钢筋骨架,在浇砼过程中,骨架位置比原设计位置高出,俗成“浮笼“。

1.1 原因分析1)钢筋笼骨架内径与导管间距小,粗骨料粒径太大,主筋搭接焊头未焊平,在导管提升与下沉回来过程中,法兰盘挂带钢筋笼。

2)钢筋在安装过程中,骨架扭曲、箍筋变形、脱焊脱落或者导管倾斜,使得钢筋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

3)有时因机具故障,浇砼时停歇,导管与钢筋间砼已凝结,提升导管时将钢筋带出。

4)浇砼速度过快,砼面升至钢筋笼底,产生向上“浮力”,导致钢筋笼浮上来。

1.2 处理办法1)刚开始浇砼就出现“浮笼”,主要是导管与笼之间有挂带现象;应立即中止浇砼,反复上下摇动导管或单向旋转。

2)在浇砼过程中,随着导管拔出,笼上浮,但砼面不动,亦是因导管与笼间有挂带现象,应反复摇动导管,重复使之上下移动,以切断二者联系。

3)在浇砼过程中,随着砼面上升,笼上浮,即应控制砼浇量及速度。

二、沉笼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钢筋,在浇砼过程中,钢筋笼坠落,钢筋骨架比原设计位置低,俗称“沉笼”。

2.1 原因分析1)吊筋与主筋之间或分段钢筋之间焊接不牢固或吊环脱落。

2)上下振动导管时,导管挂带钢筋,对钢筋施加一很大外力,吊环松脱,而一旦导管与钢筋笼脱离时,笼沉入孔中。

2.2 处理办法1)如笼沉入砼深度不深(小于2米时),可暂不处理,继续浇砼,待基坑开挖后,在原桩位上人工或机械挖土,凿出桩头钢筋接高上来,桩头砼须凿毛,再浇灌高出原标号一个强度等级的砼。

2)在开挖基坑后凿除桩头浮浆时发现沉笼,但不知沉入深度,此时须重新补桩或请设计人员核定在基础结构上采取加固措施。

三、导管拔空在浇砼过程中,导管脱离砼面,泥水进入导管中,造成桩身变小或断桩。

2022年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022年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局部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

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必须防治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硅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一、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1)、钻孔过程中护筒冒水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埋设护筒的周围不密实,或护简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止措施:在埋简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正确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

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LOT.5nl的水头高度。

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简。

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周围填实加固,假设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 那么应重新安装护筒。

⑵、钻孔过程中孔壁坍陷钻孔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者泥浆突然漏失,那么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造成原因: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

钻孔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防止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

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该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3)钻孔过程中缩颈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造成原因: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

浅谈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浅谈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探讨xx圣德摘要:为了确保成桩质量和桩基工程的安全,必须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每个细节、每道工序都要做到严格控制,文章在分析了常见的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通病;原因;预治措施灌注桩施工中容易出现缩颈、孔底沉淤、坍孔、钢筋笼上浮、断桩与夹泥层、桩顶部冒水、桩身空洞等质量缺陷,造成桩基承载力的下降,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

分析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密切注意抓好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力争将隐患消除在成桩之前。

1缩颈1.1产生原因分析(1)清孔不彻底,泥浆中含泥块较多,再加上终灌拔管过快,引起桩顶周边夹泥,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

(2)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稳坍落,造成混凝土桩身夹泥或缩颈。

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窟窿,成桩后形成护颈。

(3)塑性土膨胀导致桩径缩小形成缩颈。

1.2防治措施预防缩径的关键是控制泥浆比重,确保泥浆能保持孔壁平衡。

(1)使用直径合适的钻头成孔,根据地层变化配以不同的泥浆。

(2)成孔施工时应重视清孔,在清孔时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预防清孔后的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局部坍塌,导致缩径的产生。

(3)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2xx沉淤2.1产生原因分析在钻孔成孔,拆除钻杆泥浆,停止循环至吊放钢筋笼,浇灌水下混凝土的全过程中,施工环节多,时间长,会在孔底淤积较厚的淤泥而影响成桩质量.静置的时间越长,淤积的淤泥越多。

2.2防治措施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要xx: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

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准备一个清孔接头,一头可接导管,一头接胶管,在导管下完后,提离孔底0.4m,在胶管上接上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

公路桥梁桩基露筋病害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公路桥梁桩基露筋病害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公路桥梁桩基露筋病害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摘要:在公路桥梁运行中,桩基露筋作为常见病害,不仅影响了公路桥梁承载力,若无法及时解决病害,随着时间推移,裸露钢筋在水与空气作用下,不断锈蚀,桩基承受弯矩、水平力等能力逐渐下降,一旦超出界限,甚至发生坍塌,危害人们的行车安全。

对此,全面掌握公路桥梁发生桩基露筋的主要原因,及时做好处理工作,保障公路桥梁质量与寿命,提高行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文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公路桥梁;桩基露筋;病害原因;处理措施前言近年来,国家越发重视交通基础建设,交通设施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不计其数,综合施工技术逐渐成熟[1]。

但是,在公路桥梁实际建设中,桩基露筋这类病害仍然无法彻底根治。

尤其是上世纪末建设的公路桥梁,因施工经验不足、监管制度不完善、桩基检测手段局限等,在施工与运行过程为公路桥梁埋下隐患,导致桩基露筋,桩基断面逐渐减小,承载力下降,严重时,公路桥梁结构稳定性难以保障、寿命严重缩短。

对此,如何快速判断桩基露筋原因并处理病害,成为公路桥梁稳定运行的重点。

1.工程概况本文选择了一个已经建设多年且出现桩基露筋病害的路桥工程展开分析。

在某路桥工程中,路桥全长130m,宽为20m,桥梁下部桥台是通过肋板台搭建,桥墩为柱式墩,墩台选择桩基础。

因路桥工程跨越河道,河道宽90m左右,当年施工资料显示,该路桥施工阶段时水深在2-3m左右,桩基础通过筑岛围堰方式建设。

在多年使用中,该工程因上下游蓄水放水、下游捞砂等作业,河床砂砾层逐渐在水流影响下进入岩层,河床标高逐渐下降,公路桥梁出现裸桩。

目前,公路桥梁1-4#桥墩的河床岩石均已裸露,在长期水流冲刷、施工过程不当等的影响下,裸露桩基出现露筋现象,如图1所示,桥梁使用承载力明显下降,桥梁耐久性难以保障。

图1 桩基露筋图2.公路桥梁桩基露筋病害原因在此次路桥工程中,为了解导致桩基露筋的主要原因,专业人员通过查询过往施工资料、当地气候条件、降雨情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详细分析,得出如下几种原因。

露筋处理方案

露筋处理方案

灌注桩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南京港务工程公司2011.05.24灌注桩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处理临时码头钻孔灌注桩施工已经完成,横梁工作面土方开挖施工后,发现基桩均局部存在不同程度缺少混凝土保护层的问题(以下简称露筋)现象。

现将有关问题的分析及处理措施综述如下:1、检查情况经过认真检查和现场分析,露筋问题主要表现在:在现浇桩顶以下1~2m范围内局部钢筋笼偏位,在钢筋笼与灌注桩混凝土圆弧切面区域附近形成一个小范围的钢筋外露,多数表现为箍筋外露,部分存在主筋外露,区域外均为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

基桩露筋问题的普遍性,表明施工过程中存在工艺性问题,导致了钢筋笼普遍偏位露筋。

问题的结症在于利用桩机起吊钢筋笼,而桩机高度不够。

施工中只能在各环节采取技术措施和控制手段,减少偏差及偏差的积累,尽可能控制住桩顶钢筋笼的居中。

2、问题分析(1)钢筋笼拼接同轴度偏差大下钢筋笼时,钢筋笼由桩机吊钩单点悬吊,上节钢筋笼倾斜角度过大。

根据目前施工工艺,采用桩机吊钩起吊钢筋笼,机架高度低于8米,钢筋笼分段9m,笼顶处钢筋笼中心偏位0.5m,垂直度经简单折算为5.5%。

已采取的处理措施为:①上下节钢筋笼对接后,先焊好两根主筋接头,再将钢筋笼整体提升500mm(钢筋笼联接前,下节钢筋笼使用横担挂在机架上,上节钢筋笼悬挂在桩机吊钩上),人工尽可能的纠正上下节钢筋笼的轴线偏移,再完成其余主筋焊接;②上下节钢筋笼联接时,控制各主筋搭接长度,要求各主筋搭接长度基本一致,减小多节钢筋笼联接的同轴度偏差;③要求严格执行保护层垫块,每个加强筋部位均布4个。

(2)钢筋笼悬挂偏心最上节钢筋笼顶在主筋上加焊了两个φ25钢筋吊环,钢筋笼下放到位后,将两个吊环固定在桩机平台下挂钩上,因悬挂不平衡导致钢筋笼向单独受力一侧偏移。

已采取的处理措施为:顶层钢筋笼顶均匀设置4个钢筋吊环,两个用于平衡起吊,两个用于穿横担,钢筋笼整体平衡悬挂在横担上,横担支撑在安放在地面的稳固枕木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在灌注水下砼时由于砼是通过导管从下往上灌的换砼在上升过程中若其上面有较厚残渣或泥浆因不断沉淀而逐渐浓稠则增大了砼上升的阻力使砼无法平衡上升砼必然顺导管边缘冒出而反压在砼面之上从而造成局部缩32施工工艺要求1采用配套先进的灌注设备保证砼灌注顺利钻孔灌注桩要求水下砼灌注开始后应连续地进行这就需要配套先进的灌注设备只有保证导管内砼下落有一定的超压力才能使导管外砼有足够的顶托力和挤压力从而使砼自下而上顺利灌注
1 前言 钻孔灌注桩是桥梁施工中采用的比较广
当硷灌至桩的上部时, 于灌注过程中泥 由 浆不断沉淀, 随硷的上升, 上部的稀泥浆不断 被挤排出孔来, 而下部的泥浆越来越浓稠, 甚 至形成部分稠泥团, 再加上上部钢筋笼箍筋相 对较密, 硷受到阻滞, L顶升的硷往往难于 向_ 挤出钢筋笼外, 而造成缩径露筋。所以要保 证成桩质量, 各个环节都要做好, 这就要求现 场管理要严格, 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 井适当 加大硷顶托力, 确保灌注顺利。 ( 5 认真做好记录、计量工作 ) 灌注过程要测深淮确, 硷灌入t 记录准 确, 经过计算, 某段正常、某段扩硷、某段 缩径, 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防范事故于
工 程 技 术
20 0 7 N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S C 〔NC E 盈 TEQ 曰《t C洲 丫 INF O 」 丁 N 〕 MA IO
钻孔灌注桩露筋病害浅析及预防
陈一统
《 广东汕揭高 速公路有 限公司 广东 揭阳 52203 ) 1
摘 要: 钻孔灌注桩是隐蔽工程, 其露筋病害是成桩质 问题中较严重的一种缺陷, t 本文就露筋的成因及维修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 露筋病害 预防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一 3791(2007)0 (a)一 6 的61一 02 中图分类号:T U997 地质。若在深部, 可以通过加大泥浆浓度来 护壁和悬浮钻渣, 但钻孔时一定要根据浮渣情 泛的基础形式, 桩头钢筋存在不同程度缺少混 况来控制钻进深度, 从而缩短终孔后的清孔时 所以一定 凝土保护层问题(以下简称露筋) , 它是成桩质 间。特殊地质钻孔时耗浆量较大 , 量问题中较严重的一种缺陷, 严重地影响着桩 要备足泥浆。但在含卵、砾石较多的地质, 这样 基使用的安全及寿命。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 最好采用反循环钻机或冲抓钻机来成孔 , 泥浆作用只是护壁, 可不用加大浓度, 从而可 原因分析, 并提出预防和处理意见。 减小清孔换浆的麻烦。 (3 彻底清孔换浆, ) 确保灌注顺利 2 原因分析 钻孔灌注桩薄筋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 当终孔后, 必须进行清孔, 将孔内残渣尽 缩径露筋, 另一种是钢筋笼偏位而露筋。钻 可能全部排出孔外: 清孔合格后, 如果孔内泥 孔灌注桩露筋病害的造成原因归纳起来主要 浆不符合要求, 还应进行换浆, 使泥浆的比 有三方面: 重、粘度、含砂t 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 清孔、换浆不彻底. 造成泥浆浓度偏 泥浆比重最好控制在 1. 1左右, 特殊地质也不 高。特别是当出现诸如微砂或含卵石。砾石 能大于 1. 2 , 且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补充 较多的砂层等特殊地质时, 往往通过加大泥浆 换浆措施。因为在灌注水下硷时, 由于硷是 浓度来护壁和悬浮钻渣, 成孔后又不能做到彻 通过导管从下往 上 灌的, 孔内泥浆被硷所置 硷在上升过程中, 若其 卜 面有较厚残渣或 底清孔、换浆, 这样泥浆就浓度高、含渣量 换, 多, 加大了水下压力, 使灌注水下硷时顶托力 泥浆因不断沉淀而逐渐浓稠, 则增大了硷上升 不足, 无法把硷挤出钢筋笼外并托起泥渣, 而 的阻力, 使硷无法平衡上升, 硷必然顺导管边 而反压在硷面之上, 从而造成局部缩 出现桩周严重夹泥, 致使桩缩径而引起露筋。 缘冒出, 灌注设备不配套、工艺不完善, 这样就 径 而 露 筋 。 不能保证水下硷灌注的连续性和足够的顶托 3 .2 施工工艺要求 力, 而引起露筋。 (1 采用配套先进的灌注设备. 保证硷灌注 ) 因钢筋笼保护层控制措施不当或没有采 顺利 钻孔灌注桩要求水下硷灌注开始后 , 应连 取控制措施, 特别是在钢筋笼安装完毕后, 在 这就需要配套先进的灌注设备 , 只 护筒内无焊接定位筋, 这样钢筋笼便处于自由 续地进行, 或半自由状态。在灌注水下硅时 , 只要钢筋 有保证导管内硷下落有一定的超压力, 才能使 笼受到扰动(如导管在下部刮到钢筋笼的某一 导管外硷有足够的顶托力和挤压力, 从而使硷 侧, 则钢筋笼上部就偏向另 侧), 就会出现偏 自下而 L顺利灌注。只要硷灌注顺利 , 才能 位, 偏向某一侧, 该侧的保护层就不足, 当偏位 防止露筋病害的发生。 过大时 , 钢筋笼的一侧贴紧孔壁, 就出现 了因 (2 控制混凝土工作性 ) 偏位而引起的露筋。 灌注水下硷不需振捣, 而靠自 然密实, 这 就要求硷既要满足强度方面的要求, 又要有较 3 预防措施 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若水下硷工作性不 在灌注时, 硷在孔内难以扩散, 容易发生塞 3 . 1 第一种原因引起的盆筋问肠. 可以从以下 好, 三方面加以预防 管等事故, 且桩身容易出现蜂窝, 硷不密实, 甚 ( 1 采用优质泥浆 ) 至挤不出钢筋笼而造成缩径露筋, 影响成桩质 泥浆质量的优劣, 将直接影响成桩的质 最。但也不能随意加大硷的水灰比, 降低其 因硷水灰比高 t 。泥浆的主要作用是护壁、悬浮孔 内残 稠度而增加流动性以便于灌注, 渣。质量好的泥浆, 在孔壁上形成的泥皮薄 了, 从高处灌注时极易产生离析现象 , 也是影 而密实, 粘度大, 护壁效果好。质量差的泥浆 响成桩质量的原因。 在孔壁上形成的泥皮厚而疏松, 护壁效果差, (3 控制埋置深度 ) 灌注水下硷过程, 导管埋入硷中的最大深 不但易出 现坍孔等事故, 且对桩的灌注质孟 而 以防造成灌注事故。当埋深 和桩的承载力都有一定的影响。若在灌注过 度不得大于6m , 程出现坍孔, 重则压坏钢筋笼而无法灌注 , 轻 较多时, 必须及时拆管, 拆管时, 应先测量硷面 则坍落的泥土把钢筋笼周围覆盖, 使硷无法挤 高度, 根据导管的埋深, 确定拆管的节数, 拆管 出钢筋笼而出现缩径露筋现象, 影响成桩质 后导管的最小埋深不得小于Zm , 严禁将导管 最。所以, 有条件最好采用膨润土造浆。 拨出硷面, 而造成断桩事故。当导管埋深过 (2 解决好特殊地质和泥浆浓度的关系 ) 大或过小时, 由干硷顶托力不均匀, 容易造成 当碰到特殊地质时, 若在浅部, 最好以增 桩周局部央泥而露筋, 影响成桩质量。 加护筒埋置深度来解决, 即使护筒穿过该特殊 4 ( )加强现场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