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 15频数与频率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掌握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频数和频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问题:在一组数据中,数字3出现的次数是多少?这组数据中3出现的频率是多少?2. 新课讲解:a. 频数的定义: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b. 频率的定义: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c. 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频数 = 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频率 = 频数÷ 总次数。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实例1:调查50位同学喜欢的篮球明星,统计各个篮球明星的频数和频率。
实例2:一组数据中,数字3出现的频数和频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频数和频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问题:如何利用频数和频率来解决实际问题?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频数和频率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频数和频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1. 巩固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计算方法。
2. 运用频数和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频数和频率的知识,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统计方法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
频数与频率:“统计学”的两个重要指标

初学习•策略方法频数与频率「统计学”的两个重要指标周红娟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就学习过统计图,当时学过的扇形图、条形图、折线图在初中仍然有很大的用途,而且新增了一类直方图,初中阶段常常称它为频数分布直方图。
直方图的主要特征是能清楚地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并且方便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与之相近的有两个概念:频数和频率。
频数,指在数据统计时,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频率,是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
从上面定义可以看出,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分量。
频率X 100%就是百分比。
下面我们结合例题为同学们详细讲评。
例1有40个数据,共分成6组,第1~ 4组的频数分别是10、5、7、6,第5组频率为10%,则第6组频率为()oA.25%B.30%C.15%D.20%【讲解】选D。
前四组的频率和为(10+ 5+7+6)*40=70%,所以,第6组的频率为1-70%-10%=20%。
例2在对n个数据进行整理的频率分布表中,各小组的频数与频率之和分别等于()。
A.n,1B.n,nC.l,nD.l,1【讲解】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各小组的频率之和为1。
故选A。
例3某中学组织了献爱心捐款活动,该校数学兴趣小组对本校学生献爱心捐款额做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并绘制了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o如图表所示:⑴填空:a=________,b=____________捐款额(元)频数百分比50<10510%1O0V15a20%150<201530%2O0V2514b250V3O612%总计100%(3)该校共有1600名学生,估计这次活动中爱心捐款额不低于20元的学生有多少人?【讲解】(1)5*10%=50,a=50x20%=10;b=缕刈00%=28%。
(3)1600x(28%+12%)=640(人)。
答:估计这次活动中爱心捐款额不低于20元的学生有640人。
九年级数学频率与概率的计算

九年级数学频率与概率的计算数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频率与概率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九年级的数学课程中,频率与概率的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九年级数学中频率与概率的计算方法。
一、频率的计算方法在统计学中,频率是指某一事件在一定次数内发生的次数。
频率的计算公式为:频率 = 事件发生的次数 / 总次数。
以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频率的计算方法。
假设某班级有30名学生,其中有10名学生喜欢打篮球。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统计每个学生的喜好,来计算喜欢打篮球的频率。
首先,我们需要记录每个学生的喜好情况,然后统计喜欢打篮球的学生数目。
在这个例子中,假设有7名学生喜欢打篮球,那么频率 = 7 / 30 = 0.23。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知喜欢打篮球的学生频率为0.23,也就是说在这个班级中有约23%的学生喜欢打篮球。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在所有可能事件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频率来进行估算。
概率的计算公式为:概率 = 事件发生的次数 / 总次数。
以一个掷骰子的例子来说明概率的计算方法。
骰子有六个面,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数字(从1到6)。
假设我们想知道掷骰子后出现偶数的概率。
首先,我们需要统计出现偶数的次数。
在掷骰子的30次实验中,我们记录到有20次出现了偶数。
那么偶数的概率 = 20 / 30 = 0.67。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知掷骰子后出现偶数的概率为0.67,也就是说在这个实验中有约67%的可能性出现偶数。
三、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频率与概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实验次数趋于无穷大时,频率将趋于概率。
也就是说,概率可以通过频率进行估算。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使用频率来估算概率。
通过进行大量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事件发生的频率,从而可以估算出概率。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进行一系列实验来估算同时掷两个骰子后出现两个六的概率。
在100次实验中,我们记录到出现两个六的次数为15次。
那么概率≈ 15 / 100 = 0.15。
频数与频率典型题解析

频数与频率典型题解析频数、频率是初中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都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但也存在区别:在同一个问题中,频数反映的是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绝对数据,所有频数之和是实验的总次数;频率反映的是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相对数据,所有频率之和是1.1.有关频数与频率概念的辨析题.例 1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小明和小芳分别在各自班级里竞选班长.小明得了25票,小芳得了23票.可以断言,小明在班内受欢迎的程度比小芳高.解不正确.虽然小明比小芳的得票多,但受欢迎程度不依赖于得票出现的频数,而是依赖于得票出现的频率,由于各班总人数没有给出,因此,无法计算出频率.说明频数表示的是某一对象出现的次数,而频率则是某一对象的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从本例可知,频率能更好地反映出某一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2.有关频数与频率的简单计算题.例2在英语单词frequency(频数)和英语词组relative frequency(频率)中,频数最大的各是哪个字母?它们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解析数出各字母在单词或词组中出现的次数即为频数,而字母出现的频率字母出现的频数.在单词frequency和词组relative frequency中,频数最大的字母都=所有字母的总个数2.在词组relative frequency中,e的频数是e.在单词frequency中,e的频数是2,频率是94.是4,频率是17说明(1)频率是个比值,它可以用小数、百分数、真分数来表示,但当结果不能除尽时,只能选择用真分数来表示.(2)在两组数据中,某两个对象的频数相等,但频率不一定相等,频数大,不一定频率大.在同一组数据中,某两个对象的频数相等,频率也相等;频数大,频率也大.你能举两个具体的例子吗?3.频数与频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3学期结束前,班主任想知道同学们对班长一个学期以来的工作表现的满意程度,特向全班40名学生(除班长外)作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1)请计算每一种反馈意见的频率;(2)你认为本次调查对班长下学期的连任有影响吗?为什么?解析(1)非常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频率分别为0.075,0.5,0.3,0.1,0.025; (2)本次调查对班长下学期的连任没有影响.因为对班长一个学期以来工作表现满意的同学占绝大多数,频率是0.85.说明在下结论时,要根据调查的数据来说话,不能抛弃数据,只顾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只能以偏盖全,最终达不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本题的解答让我们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体会到频数与频率在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中的重要性,让我们体会到“数据也能说话”:班长的工作是负责的,他可以连任.。
1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知识点全解析

高中数学“频数与频率”知识点全解析一、引言频数与频率是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在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解析“频数与频率”相关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二、频数与频率的定义1.频数:频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某个特定数值或特定范围内数值出现的次数。
频数通常用符号f表示。
2.频率:频率是指某个特定数值或特定范围内数值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频率反映了该数值或数值范围在数据集中的相对重要性。
频率通常用符号F表示,计算公式为F = f / N,其中N为总次数。
三、频数与频率的性质1.非负性:频数和频率都是非负数,因为它们表示的是出现的次数或比例。
2.归一性:对于一组数据,所有不同数值的频率之和等于1,即∑F = 1。
这是因为频率是相对于总数的比例,所以所有频率的和应该等于整体。
3.相对性:频数是绝对的,而频率是相对的。
频数表示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而频率表示该数值出现的频率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四、频数与频率在统计中的应用1.数据分布描述:通过计算各个数值或数值范围的频数和频率,可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例如,可以绘制频数分布表或频率分布表,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2.概率计算:在概率论中,频率常被用来近似概率。
当试验次数足够多时,某个事件发生的频率会趋近于该事件发生的概率。
因此,在实际问题中,可以通过计算频率来估计概率。
3.决策分析:在决策分析中,频数和频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选项的相对重要性。
例如,在投票中,可以计算每个选项的频数和频率,以了解选民的意见分布。
五、应用举例1.抛硬币试验:假设我们进行多次抛硬币试验,并记录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
通过计算正面和反面的频数和频率,我们可以近似得到硬币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
2.考试成绩分析:在考试成绩分析中,可以计算各个分数段的频数和频率,以了解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
这对于评估教学效果和制定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3.市场调查:在市场调查中,可以通过计算不同选项的频数和频率来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题型详细解析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题型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 (2018•广西玉林•3分)某小组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实验时.绘出的某一结果出现的频率折线图.则符合这一结果的实验可能是()A.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朝上B.掷一个正六面体的骰子.出现3点朝上C.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洗匀后.从中任抽一张牌的花色是红桃D.从一个装有2个红球1个黑球的袋子中任取一球.取到的是黑球【分析】利用折线统计图可得出试验的频率在0.33左右.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A.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为0.5.不符合这一结果.故此选项错误;B.掷一个正六面体的骰子.出现3点朝上为.不符合这一结果.故此选项错误;C.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洗匀后.从中任抽一张牌的花色是红桃的概率为:0.25.不符合这一结果.故此选项错误;D.从一个装有2个红球1个黑球的袋子中任取一球.取到的是黑球的概率为:.符合这一结果.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2.(2018湖南省邵阳市)(3分)根据李飞与刘亮射击训练的成绩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根据图所提供的信息.若要推荐一位成绩较稳定的选手去参赛.应推荐()A.李飞或刘亮B.李飞C.刘亮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得出两人射击成绩.再计算出两人成绩的方差.据此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李飞的成绩为5.8.9.7.8.9.10.8.9.7.则李飞成绩的平均数为=8.所以李飞成绩的方差为×[(5﹣8)2+2×(7﹣8)2+3×(8﹣8)2+3×(9﹣8)2+(10﹣8)2]=1.8;刘亮的成绩为7.8.8.9.7.8.8.9.7.9.则刘亮成绩的平均数为=8.∴刘亮成绩的方差为×[3×(7﹣8)2+4×(8﹣8)2+3×(9﹣8)2]=0.6.∵0.6<1.8.∴应推荐刘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与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折线统计图得出解题所需数据及方差的计算公式.二.填空题1.(2018•内蒙古包头市•3分)从﹣2.﹣1.1.2四个数中.随机抽取两个数相乘.积为大于﹣4小于2的概率是.【分析】列表得出所有等可能结果.从中找到积为大于﹣4小于2的结果数.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可得.【解答】解:列表如下:﹣2 ﹣11 2﹣2 2 ﹣2﹣4﹣1 2 ﹣1﹣21 ﹣2 ﹣122 ﹣4 ﹣22由表可知.共有12种等可能结果.其中积为大于﹣4小于2的有6种结果.∴积为大于﹣4小于2的概率为=.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2. (2018•上海•4分)某校学生自主建立了一个学习用品义卖平台.已知九年级200名学生义卖所得金额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那么20﹣30元这个小组的组频率是.【分析】根据“频率=频数÷总数”即可得.【解答】解:20﹣30元这个小组的组频率是50÷200=0.25.故答案为:0.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频率=频数÷总数.3. (2018•贵州安顺•4分)学校射击队计划从甲、乙两人中选拔一人参加运动会射击比赛.在选拔过程中.每人射击次.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及方差如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选一人参加比赛.最适合的人选是__________.选手甲乙平均数(环)方差【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定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详解:因为S甲2=0.035>S乙2=0.015.方差小的为乙.所以本题中成绩比较稳定的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4. (2018•上海•4分)某校学生自主建立了一个学习用品义卖平台.已知九年级200名学生义卖所得金额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那么20﹣30元这个小组的组频率是.【分析】根据“频率=频数÷总数”即可得.【解答】解:20﹣30元这个小组的组频率是50÷200=0.25.故答案为:0.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频率=频数÷总数.三.解答题1. (2018·湖北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7分)在2018年“新技术支持未来教育”的教师培训活动中.会议就“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实践应用演示”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参会教师.对他们发言的次数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了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组发言次百分比别数nA 0≤n<3 10%B 3≤n<6 20%C 6≤n<9 25%30%D 9≤n<12E 12≤n<10%15m%F 15≤n<18请你根据所给的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共随机采访了60 名教师.m= 5 ;(2)补全条形统计图;(3)已知受访的教师中.E组只有2名女教师.F组恰有1名男教师.现要从E组、F组中分别选派1名教师写总结报告.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所选派的两名教师恰好是1男1女的概率.【分析】(1)根据:某组的百分比=×100%.所有百分比的和为1.计算即可;(2)先计算出D.F组的人数.再补全条形统计图;(3)列出树形图.根据总的情况和一男一女的情况计算概率.【解答】解:(1)由条形图知.C组共有15名.占25%所以本次共随机采访了15÷25%=60(名)m=100﹣10﹣20﹣25﹣30﹣10=5故答案为:60.5(2)D组教师有:60×30%=18(名)F组教师有:60×5%=3(名)(3)E组共有6名教师.4男2女.F组有三名教师.1男2女共有18种可能.∴P一男一女==答:所选派的两名教师恰好是1男1女的概率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条形图、频率分布图、树形图、概率等相关知识.难度不大.综合性较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2. (2018·湖北襄阳·6分)“品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某校举办了第二届“中华诗词大赛”.将该校八年级参加竞赛的学生成绩统计后.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频数分布统计表与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统计表组别成绩x(分)人数百分比A 60≤x<70 8 20%B 70≤x<80 16 m%C 80≤x<90 a 30%D 90≤<x≤100 4 10%请观察图表.解答下列问题:(1)表中a= 12 .m= 40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D组的4名学生中.有1名男生和3名女生.现从中随机抽取2名学生参加市级竞赛.则抽取的2名学生恰好是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的概率为.【分析】(1)先由A组人数及其百分比求得总人数.总人数乘以C的百分比可得a的值.用B组人数除以总人数可得m的值;(2)根据(1)中所求结果可补全图形;(3)列出所有等可能结果.再根据概率公式求解可得.【解答】解:(1)∵被调查的总人数为8÷20%=40人.∴a=40×30%=12.m%=×100%=40%.即m=40.故答案为:12.40;(2)补全图形如下:(3)列表如下:男女1 女2 女3 男﹣﹣﹣(女.男)(女.男)(女.男)女1 (男.女)﹣﹣﹣(女.女)(女.女)女2 (男.女)(女.女)﹣﹣﹣(女.女)女3 (男.女)(女.女)(女.女)﹣﹣﹣∵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选中1名男生和1名女生结果的有6种.∴抽取的2名学生恰好是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的概率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也考查了列表法和画树状图求概率.3.(2018•江苏宿迁•8分)某市举行“传承好家风”征文比赛.已知每篇参赛征文成绩记m分(60≤m≤100).组委会从1000篇征文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参赛征文.统计了他们的成绩.并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两幅统计图表.请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表中c的值是________;(2)补全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80分以上(含80分)的征文将被评为一等奖.试估计全市获得一等奖征文的篇数.【答案】(1)0.2;(2)补全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见解析;(3)全市获得一等奖征文的篇数为300篇.【分析】(1)由频率之和为1.用1减去其余各组的频率即可求得c的值;(2)由频数分布表可知60≤m<70的频数为:38.频率为:0.38.根据总数=频数÷频率得样本容量.再由频数=总数×频率求出A.b的值.根据A.b的值补全图形即可;(3)由频数分布表可知评为一等奖的频率为:0.2+0.1=0.3.再用总篇数×一等奖的频率=全市一等奖征文篇数.【详解】(1)c=1-0.38-0.32-0.1=0.2.故答案为:0.2;(2)38÷0.38=100.a=100×0.32=32.b=100×0.2=20.补全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3)由频数分布表可知评为一等奖的频率为:0.2+0.1=0.3.∴全市获得一等奖征文的篇数为:1000×0.3=300(篇).答:全市获得一等奖征文的篇数为300篇.【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熟知频数、频率、总数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4. (2018•乌鲁木齐•12分)某中学1000名学生参加了”环保知识竞赛“.为了了解本次竞赛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分取整数.满分为100分)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并制作了如图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不完整且局部污损.其中“■”表示被污损的数据).请解答下列问题:成绩分组频数频率50≤x<60 8 0.1660≤x<70 12 a70≤x<80 ■0.580≤x<90 3 0.0690≤x<90 b c合计■ 1(1)写出a.b.c的值;(2)请估计这1000名学生中有多少人的竞赛成绩不低于70分;(3)在选取的样本中.从竞赛成绩是80分以上(含80分)的同学中随机抽取两名同学参加环保知识宣传活动.求所抽取的2名同学来自同一组的概率.【分析】(1)利用50≤x<60的频数和频率.根据公式:频率=先计算出样本总人数.再分别计算出a.b.c的值;(2)先计算出竞赛分数不低于70分的频率.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计算出1000名学生中竞赛成绩不低于70分的人数;(3)列树形图或列出表格.得到要求的所有情况和2名同学来自一组的情况.利用求概率公式计算出概率【解答】解:(1)样本人数为:8÷0.16=50(名)a=12÷50=0.2470≤x<80的人数为:50×0.5=25(名)b=50﹣8﹣12﹣25﹣3=2(名)c=2÷50=0.04所以a=0.24.b=2.c=0.04;(2)在选取的样本中.竞赛分数不低于70分的频率是0.5+0.06+0.04=0.6.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有:1000×0.6=600(人)∴这1000名学生中有600人的竞赛成绩不低于70分;(3)成绩是80分以上的同学共有5人.其中第4组有3人.不妨记为甲.乙.丙.第5组有2人.不妨记作A.B从竞赛成绩是80分以上(含80分)的同学中随机抽取两名同学.情形如树形图所示.共有20种情况:抽取两名同学在同一组的有:甲乙.甲丙.乙甲.乙丙.丙甲.丙乙.AB.BA共8种情况.∴抽取的2名同学来自同一组的概率P==【点评】本题考查了频数、频率、总数间关系及用列表法或树形图法求概率.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形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5. (2018•嘉兴•8分)某厂为了检验甲、乙两车间生产的同一款新产品的合格情况(尺寸范围为~的产品为合格〉.随机各抽取了20个祥品迸行检测.过程如下:收集数据(单位:):甲车间:168.175.180.185.172.189.185.182.185.174.192.180.185.178. 173.185.169.187.176.180.乙车间:186.180.189.183.176.173.178.167.180.175.178.182.180.179. 185.180.184.182.180.183.整理数据:组别频数165.5~170.5170.5~175.5175.5~180.5180.5~185.5185.5~190.5190.5~195.5甲车间 2 4 5 6 2 1乙车间 1 2 2 0分析数据:车间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甲车间180 185 180 43.1乙车间180 180 180 22.6应用数据;(1)计算甲车间样品的合格率.(2)估计乙车间生产的1000个该款新产品中合格产品有多少个? (3)结合上述数据信息.请判断哪个车间生产的新产品更好.并说明理由.【答案】(1)甲车间样品的合格率为(2)乙车间的合格产品数为个;(3)乙车间生产的新产品更好.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甲车间样品尺寸范围为176mm~185mm的产品的频数即可得到结论;(2)用总数20减去乙车间不合格样品的频数得到乙车间样品的合格产品数.从而得到乙车间样品的合格率.用合格率乘以1000即可得到结论.(3)可以根据合格率或方差进行比较.详解:(1)甲车间样品的合格率为;(2)∵乙车间样品的合格产品数为(个).∴乙车间样品的合格率为.∴乙车间的合格产品数为(个).(3)①乙车间合格率比甲车间高.所以乙车间生产的新产品更好.②甲、乙平均数相等.且均在合格范围内.而乙的方差小于甲的方差.说明乙比甲稳定.所以乙车间生产的新产品更好.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表和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合格率.用样本估计总体.6. (2018•贵州安顺•12分)某电视台为了解本地区电视节目的收视情况.对部分市民开展了“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问卷调查(每人只填写一项).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所示).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问卷调查共调查了________名观众;图②中最喜爱“新闻节目”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为________;(2)补全图①中的条形统计图;(3)现有最喜爱“新闻节目”(记为).“体育节目”(记为).“综艺节目”(记为).“科普节目”(记为)的观众各一名.电视台要从四人中随机抽取两人参加联谊活动.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恰好抽到最喜爱“”和“”两位观众的概率.【答案】(1).;(2)补图见解析;(3)恰好抽到最喜爱“”和“”两位观众的概率为.【解析】分析:(1)用喜欢科普节目的人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调查的总人数.用喜爱“新闻节目”的人数除以调查总人数得到它所占的百分比;(2)用调查的总人数分别减去喜欢新闻、综艺、科普的人数得到喜欢体育的人数.然后补全图①中的条形统计图;(3)画树状图展示所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抽到最喜爱“B”和“C”两位观众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详解:(1)本次问卷调查共调查的观众数为45÷22.5%=200(人);图②中最喜爱“新闻节目”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为50÷200=25%;(2)最喜爱“新闻节目”的人数为200-50-35-45=70(人).如图.(3)画树状图为: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恰好抽到最喜爱“B”和“C”两位观众的结果数为2.所以恰好抽到最喜爱“B”和“C”两位观众的概率=.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通过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求出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出事件A或B的概率.也考查了统计图.8. (2018·黑龙江大庆·7分)九年级一班开展了“读一本好书”的活动.班委会对学生阅读书籍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设置了“小说”“戏剧”“散文”“其他”四个选项.每位同学仅选一项.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不定整的频数分布表和扇形统计图.类别频数(人数)频率小说16戏剧 4散文 a其他 b合计 1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a.b.m的值;(2)在调查问卷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选择了“戏剧”类.现从以上四位同学中任意选出2名同学参加学校的戏剧兴趣小组.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选取的2人恰好乙和丙的概率.【分析】(1)先根据戏剧的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可得总人数.再用总人数乘以散文的百分比求得其人数.根据各类别人数之和等于总人数求得其他类别的人数.最后用其他人数除以总人数求得m的值;(2)画树状图得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找出恰好是丙与乙的情况.即可确定出所求概率.【解答】解:(1)∵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4÷10%=40人.∴散文的人数a=40×20%=8.其他的人数b=40﹣(16+4+8)=12.则其他人数所占百分比m%=×100%=30%.即m=30;(2)画树状图.如图所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有12种.其中恰好是丙与乙的情况有2种.所以选取的2人恰好乙和丙的概率为=.9. (2018·黑龙江龙东地区·7分)为响应党的“文化自信”号召.某校开展了古诗词诵读大赛活动.现随机抽取部分同学的成绩进行统计.并绘制成如下的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各题:(1)直接写出a的值.a= 30 .并把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2)求扇形B的圆心角度数.(3)如果全校有2000名学生参加这次活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那么估计获得优秀奖的学生有多少人?【分析】(1)先根据E等级人数及其占总人数的比例可得总人数.再用D等级人数除以总人数可得a的值.用总人数减去其他各等级人数求得C等级人数可补全图形;(2)用360°乘以A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可得;(3)用总人数乘以样本中E等级人数所占比例.【解答】解:(1)∵被调查的总人数为10÷=50(人).∴D等级人数所占百分比a%=×100%=30%.即a=30.C等级人数为50﹣(5+7+15+10)=13人.补全图形如下:故答案为:30;(2)扇形B的圆心角度数为360°×=50.4°;(3)估计获得优秀奖的学生有2000×=400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10. (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10分)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后.数学老师把一班的数学成绩制成如图所示不完整的统计图(满分120分.每组含最低分.不含最高分).并给出如下信息:①第二组频率是0.12;②第二、三组的频率和是0.48;③自左至右第三.四.五组的频数比为9:8:3;请你结合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1)全班学生共有50 人;(2)补全统计图;(3)如果成绩不少于90分为优秀.那么全年级700人中成绩达到优秀的大约多少人?(4)若不少于100分的学生可以获得学校颁发的奖状.且每班选派两名代表在学校新学期开学式中领奖.则该班得到108分的小强同学能被选中领奖的概率是多少?【分析】(1)由第二组频数及其频率可得总人数;(2)先由二、三组的频率和求得对应频数和.从而求得第三组频数.再由第三.四.五组的频数比求得后三组的频数.继而根据频数和为总数求得最后一组频数.从而补全统计图;(3)用总人数乘以样本中后三组人数和所占比例即可得;(4)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即可得.【解答】解:(1)全班学生人数为6÷0.12=50人.故答案为:50;(2)第二、三组频数之和为50×0.48=24.则第三组频数为24﹣6=18.∵自左至右第三.四.五组的频数比为9:8:3.∴第四组频数为16.第五组频数为6.则第六组频数为50﹣(1+6+18+16+6)=3.补全图形如下:(3)全年级700人中成绩达到优秀的大约有700×=350人;(4)小强同学能被选中领奖的概率是=.【点评】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利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然后利用概率公式求事件A或B的概率.也考查了统计图.11.(2018•贵州贵阳•10 分)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贵阳市教育局为了普及禁毒知识.提高禁毒意识.举办了“关爱生命.拒绝毒品”的知识竞赛.某校初一、初二年级分别有300 人.现从中各随机抽取20 名同学的测试成绩进行调查分析.成绩如下:初一:68 88 100 100 79 94 89 85 100 88 100 90 98 97 77 94 96 100 92 67初二:69 97 96 89 98 100 99 100 95 10099 69 97 100 99 94 79 99 98 79(1)根据上述数据.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成整:整理、描述数据:分数段60 x 70 x 80 x 90 x 初一人数22412(2)估计该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在本次测试成绩中可以得到满分的人数共135 人;(3)你认为哪个年级掌握禁毒知识的总体水平较好.说明理由.初二年级总体掌握禁毒知识水平较好.因为平均数和中位数都高于初一年级.12. (2018湖南张家界8.00分)今年是我市全面推进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年.某校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中期检测评价.检测结果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并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的检测结果作为样本进行数据处理.制作了如下所示不完整的统计表(图1)和统计图(图2).等级频数频率A a 0.3B 35 0.35C 31 bD 4 0.04请根据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随机抽取的样本容量为100 ;(2)a= 30 .b= 0.31 ;(3)请在图2中补全条形统计图;(4)若该校共有学生800人.据此估算.该校学生在本次检测中达到“A(优秀)”等级的学生人数为240 人.【分析】(1)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得本次的样本容量;(2)根据(1)中的样本容量和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求得A.b的值;(3)根据a的值可以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4)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1)本次随机抽取的样本容量为:35÷0.35=100.故答案为:100;(2)a=100×0.3=30.b=31÷100=0.31.故答案为:30.0.31;(3)由(2)知a=30.补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如右图所示;(4)800×0.3=240(人).故答案为:240.【点评】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统计表、样本容量、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3. (2018•乌鲁木齐•12分)某中学1000名学生参加了”环保知识竞赛“.为了了解本次竞赛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分取整数.满分为100分)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并制作了如图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不完整且局部污损.其中“■”表示被污损的数据).请解答下列问题:成绩分组频数频率50≤x<60 8 0.1660≤x<70 12 a70≤x<80 ■0.580≤x<90 3 0.0690≤x<90 b c合计■ 1(1)写出a.b.c的值;(2)请估计这1000名学生中有多少人的竞赛成绩不低于70分;(3)在选取的样本中.从竞赛成绩是80分以上(含80分)的同学中随机抽取两名同学参加环保知识宣传活动.求所抽取的2名同学来自同一组的概率.【分析】(1)利用50≤x<60的频数和频率.根据公式:频率=先计算出样本总人数.再分别计算出a.b.c的值;(2)先计算出竞赛分数不低于70分的频率.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计算出1000名学生中竞赛成绩不低于70分的人数;(3)列树形图或列出表格.得到要求的所有情况和2名同学来自一组的情况.利用求概率公式计算出概率【解答】解:(1)样本人数为:8÷0.16=50(名)a=12÷50=0.2470≤x<80的人数为:50×0.5=25(名)b=50﹣8﹣12﹣25﹣3=2(名)c=2÷50=0.04所以a=0.24.b=2.c=0.04;(2)在选取的样本中.竞赛分数不低于70分的频率是0.5+0.06+0.04=0.6.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有:1000×0.6=600(人)∴这1000名学生中有600人的竞赛成绩不低于70分;(3)成绩是80分以上的同学共有5人.其中第4组有3人.不妨记为甲.乙.丙.第5组有2人.不妨记作A.B从竞赛成绩是80分以上(含80分)的同学中随机抽取两名同学.情形如树形图所示.共有20种情况:抽取两名同学在同一组的有:甲乙.甲丙.乙甲.乙丙.丙甲.丙乙.AB.BA共8种情况.∴抽取的2名同学来自同一组的概率P==【点评】本题考查了频数、频率、总数间关系及用列表法或树形图法求概率.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形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频数与频率教案

频数与频率教案这是频数与频率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频数与频率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2.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二)能力训练要求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2.数据收集与处理.教学难点1.决定组距与组数.2.数据分布规律.教学方法交流探讨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师]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生]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2.收集有关数据.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你能否帮卖雪糕的李大爷设计一种方案,确定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生]首先应开展调查.统计一下李大爷每天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频数与频率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2.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二)能力训练要求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2.数据收集与处理.教学难点1.决定组距与组数.2.数据分布规律.教学方法交流探讨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师]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生]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2.收集有关数据.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你能否帮卖雪糕的李大爷设计一种方案,确定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生]首先应开展调查.统计一下李大爷每天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频数与频率教案第3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以掌握的概率模型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问题没有理论概率只能借助试验模拟获得其估计值,一般而言,它是一个纯粹的现实问题;第二类问题虽然存在理论概率,但其理论计算已经超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只能借助试验模拟获得其估计值;第三类问题则是简单的古典概型,理论上容易求出其概率。
中考数学必备知识点统计中的频数与频率

中考数学必备知识点统计中的频数与频率中考数学必备知识点-统计中的频数与频率统计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通过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事物的规律和特征。
在统计中,频数和频率是两个基本概念,是我们进行数据分析和描述的重要工具。
一、频数频数(Frequency)指某个数值在给定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
在统计学中,我们通常用频数来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数据的集中程度和分散程度。
例如,下面是某班级30位学生的身高数据(单位:厘米):160, 150, 155, 165, 168, 170, 160, 160, 165, 172, 156,168, 170, 172, 160, 158, 160, 170, 180, 165, 162, 155,150, 160, 165, 170, 180, 165, 158, 160我们可以对这组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列出每个数值出现的次数:150出现2次155出现2次156出现1次158出现2次160出现6次162出现1次165出现5次168出现2次170出现4次172出现2次180出现2次通过统计频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从而对数据的分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频率频率(Frequency)指某个数值在给定数据集中出现的相对次数,是频数与总数之间的比值。
频率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数据集之间进行比较,并更好地把握数据的分布特点。
频率可以用百分数或小数形式表示。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频率 = 频数 / 总数继续以上述身高数据为例,共有30个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数值的频率:150的频率为2 / 30 ≈ 0.067 ≈ 6.7%155的频率为2 / 30 ≈ 0.067 ≈ 6.7%156的频率为1 / 30 ≈ 0.033 ≈ 3.3%158的频率为2 / 30 ≈ 0.067 ≈ 6.7%160的频率为 6 / 30 = 0.2 = 20%162的频率为1 / 30 ≈ 0.033 ≈ 3.3%165的频率为5 / 30 ≈ 0.167 ≈ 16.7%168的频率为2 / 30 ≈ 0.067 ≈ 6.7%170的频率为4 / 30 ≈ 0.133 ≈ 13.3%172的频率为2 / 30 ≈ 0.067 ≈ 6.7%180的频率为2 / 30 ≈ 0.067 ≈ 6.7%通过计算频率,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比较数据集中不同数值的出现情况,了解每个数值的占比和分布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频数与频率
一、选择题
1. ( 2014•安徽省,第5题4分)某棉纺厂为了解一批棉花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了20根棉花纤维进行测量,其长度x (单位:mm )的数据分布如下表所示,则棉花纤维长度的数据在8≤x <32这个范围的频率为( )
A
. 0.8
B . 0.7
C . 0.4
D . 0.2
考点: 频数(率)分布表.
分析: 求得在8≤x <32这个范围的频数,根据频率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 解:在8≤x <32这个范围的频数是:2+8+6=16, 则在8≤x <32这个范围的频率是:=0.8.
故选A .
点评: 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表,用到的知识点是:频率=频数÷总数. 二.填空题
1.(2014年四川资阳,第12题3分)某校男生、女生以及教师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若该校师生的总人数为1500人,结合图中信息,可得该校教师人数为 120 人.
考点: 扇形统计图.
分析: 用学校总人数乘以教师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1500×(1﹣48%﹣44%)[来源:]
=1500×8%[来源:学&科&网]
=120.
故答案为:12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2.(2014年山东泰安,第22题4分)七(一)班同学为了解某小区家庭月均用水情况,随机调查了该小区部分家庭,并将调查数据整理如下表(部分):
若该小区有800户家庭,据此估计该小区月均用水量不超过10m3的家庭约有户.分析:根据=总数之间的关系求出5<x≤10的频数,再用整体×样本的百分比即可得出答案.
解:根据题意得:=100(户),15<x≤20的频数是0.07×100=7(户),
5<x≤10的频数是:100﹣12﹣20﹣7﹣3=58(户),
则该小区月均用水量不超过10m3的家庭约有×800=560(户);故答案为:560.点评:此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和频数、频率、总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总数和样本估计整体让整体×样本的百分比是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2014•毕节地区,第24题12分)我市某校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开设的体育选修课有:A:篮球,B:足球,C:排球,D:羽毛球,E:乒乓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易门,学校李老师对某班全班同学的选课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制成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
(1)请你求出该班的总人数,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该班班委4人中,1人选修篮球,2人选修足球,1人选修排球,李老师要从这4人中人选2人了解他们对体育选修课的看法,请你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选出的2人恰好1人选修篮球,1人选修足球的概率.
则概率是:=.
2.(2014•孝感,第21题10分)为了解中考体育科目训练情况,某县从全县九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中考体育科目测试(把测试结果分为四个等级:A级:优秀;B级:良好;C级:及格;D级:不及格),并将测试结果绘成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抽样测试的学生人数是40;
(2)图1中∠α的度数是54°,并把图2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该县九年级有学生3500名,如果全部参加这次中考体育科目测试,请估计不及格的人数为700.
(4)测试老师想从4位同学(分别记为E、F、G、H,其中E为小明)中随机选择两位同学了解平时训练情况,请用列表或画树形图的方法求出选中小明的概率.
=40×=54°
3500×
=.
3.(2014•四川自贡,第20题10分)为了提高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增强保护汉字的意识,我市举办了首届“汉字听写大赛”,经选拔后有50名学生参加决赛,这50名学生同时听写50个汉字,若每正确听写出一个汉字得1分,根据测试成绩绘制出部分频数分布表和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表:
请结合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1)求表中a的值;
(2)请把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3)若测试成绩不低于40分为优秀,则本次测试的优秀率是多少?
(4)第5组10名同学中,有4名男同学,现将这10名同学平均分成两组进行对抗练习,且4名男同学每组分两人,求小宇与小强两名男同学能分在同一组的概率.
)本次测试的优秀率是=0.44
则小宇与小强两名男同学分在同一组的概率是
4. (2014•湘潭,第23题)从全校1200名学生中随机选取一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情况:
A、上网时间≤1小时;
B、1小时<上网时间≤4小时;
C、4小时<上网时间≤7小时;
D、上网时间>7小时.统计结果制成了如图统计图:
(第1题图)
(1)参加调查的学生有200人;
(2)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全;
(3)请估计全校上网不超过7小时的学生人数.
20÷=200 1200×=960
5. (2014•益阳,第17题,8分)某校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读书活动.“放飞梦想”读书小组协助老师随机抽取本校的部分学生,调查他们最喜爱的图书类别(图书分为文学类、艺体类、科普类、其他等四类),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被调查的学生人数;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已知该校有1200名学生,估计全校最喜爱文学类图书的学生有多少人?
(第2题图)
;
1200×=480
6. (2014•株洲,第19题,6分)我市通过网络投票选出了一批“最有孝心的美少年”.根据各县市区的入选结果制作出如下统计表,后来发现,统计表中前三行的所有数据都是正确的,后三行中有一个数据是错误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统计表中a=0.1,b=6;
(2)统计表后三行中哪一个数据是错误的?该数据的正确值是多少?
(3)株洲市决定从来自炎陵县的4位“最有孝心的美少年”中,任选两位作为市级形象代言人.A、B是炎陵县“最有孝心的美少年”中的两位,问A、B同时入选的概率是多少?
=
7.(2014•呼和浩特,第20题9分)学校为了了解初三年级学生体育跳绳的训练情况,从初三年级各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了60秒跳绳的测试,并将这5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即
60秒跳绳的个数)从低到高分成六段记为第一到六组,最后整理成下面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直方图中样本数据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哪一组?由样本数据的中位数你能推断出学校初三年级学生关于60秒跳绳成绩的一个什么结论?
(2)若用各组数据的组中值(各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求这50名学生的60秒跳绳的平均成绩(结果保留整数);
(3)若从成绩落在第一和第六组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学生,用列举法求抽取的2名学生恰好在同一组的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