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灵解压读后感
破解心灵的密码读后感600字作文初中

初中《破解心灵的密码》读后感
哎呀,读了这本《破解心灵的密码》,我心头那个疙瘩算是解开了一大半。
这本书啊,就像是给咱四川娃儿心头的那把锁,找了把合适的钥匙,轻轻一转,嘿,通了!
里头说的那些个道理,咋个说呢,接地气得很。
就像是咱妈在耳边念叨的那些话,“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讲的是面子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头的平和与自在。
书里头提到的“心灵密码”,我估摸着,就是每个人心头那点子小九九,有时候藏得深,有时候又自个儿跳出来捣乱。
它教我啊,遇到事儿别慌,先往心里头搁一搁,冷静下来,像咱们四川人吃串串儿一样,一口一口慢慢捋。
捋清楚了,啥子烦恼都不是事儿。
还有啊,对待朋友家人,得用心,别光用嘴皮子。
心交心,那才是真的交情,比啥子密码都管用。
再说了,这本书里头还有句话,我记到心坎坎里头去了——“笑一笑,十年少”。
咱四川人嘛,生来就爱笑,笑对人生,啥子坎儿过不去?心灵密码嘛,说白了,就是让自己活得开心点,别给自己设太多框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心里头透亮多了。
以后啊,遇到啥子难题,我就拿这本书里头的话来开导自己,保证是药到病除,哈哈!总的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特别是咱们这些还在初中摸爬滚打的娃儿,多读点书,多懂点道理,以后的路,走起来才更稳当嘛!。
不懈努力纯化心灵读后感

不懈努力纯化心灵读后感
读完这篇文章,就像给自己的心灵来了一场大扫除,还顺带做了个深度保养。
文章一直强调不懈努力去纯化心灵,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生活。
有时候,感觉自己的心灵就像一个堆满杂物的小房间,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情绪和小烦恼都在里面挤着。
比如说,嫉妒邻居家换了新车,为了一点小利益和同事争得面红耳赤,这些不就是心灵被杂质污染的表现嘛。
而作者所说的不懈努力纯化心灵,就像是拿着扫帚和抹布,一点一点把那些心灵的脏东西清理出去。
这种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减肥一样,不是饿几顿就能瘦成闪电的。
它需要我们每天都提醒自己,要做个心灵干净的人。
这让我联想到那些伟大的人物,像甘地。
他一生都在追求非暴力抵抗,在那么复杂又充满暴力和压迫的环境里,他的心灵就像一盏明灯,始终纯净而明亮。
他不懈努力地去坚守自己的信念,用爱和和平去对抗仇恨与战争,这不就是纯化心灵并且让这颗纯净的心灵发挥巨大力量的最好例子吗?
从自己的小生活再到那些伟大的榜样,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纯化心灵的重要性。
而且,这种努力其实是一种对自己的爱。
如果心灵总是脏兮兮的,满是负面的东西,自己也会过得很不开心,就像穿着一身脏衣服,浑身不自在。
但要是心灵纯净了,看啥都觉得美好,和别人相处也更加融洽。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就像一个心灵导师,拍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儿/姑娘,该打扫打扫你的心灵啦。
”我觉得以后我也要像文章里说的那样,时刻努力让自己的心灵保持纯净,做一个心灵充满阳光的人。
破解心灵的密码读后感600字作文初中

破解心灵的密码读后感600字作文初中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破解心灵的密码读后感字作文初中篇1死,我们害怕;即使碰到了它的衣角我们也惊慌不已,所以我们尽可能地远离,希望一直不会在某个转弯路口,碰见它。
生,我们留恋;在年轻时,我们忘却关注这个世界;年老后,我们多想一直睁着眼睛,多想看看这我即将远去的花花世界。
可人总是这样,在失去之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眼前美景,只留下唉声叹气,抱怨当时的无知。
文中作者在兰亭集会上心情愉悦,此时的他却突然领悟到,快乐时光的短暂。
“死生亦大矣”表明了王羲之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
我想每个人都期望“好景常在,好花常开”,王羲之也不例外,他也想留住现在,尽情地享受在“生”的乐趣中,和志同道合的人畅谈志趣抱负;可是同时代有的人却随着自己的性情、爱好,不受拘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这是他们所追求的。
当他们沉浸在自得、愉悦时,衰老却在背后不知不觉地到来,于是,人们感叹人生无常。
有心智生活的作者更是感到悲痛,他知道只有珍惜此刻的生命,因为他无法改变下一刻的事态变迁。
对人生的倔强执著,对死的厌恶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我们痛恨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哪怕是回头看看走过的足迹的机会都没有,它无情地朝着没有尽头的终点走去,一路上,留下多少人伤心的泪水,痛苦的呻吟,它也不闻不问,只是冷酷的走着,把我们甩在一边。
为什么人会有生老病死?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掌控命运?好想永远停留在此刻,这幸福的瞬间,然后把所以令人烦恼的东西都赶走,只留下美好的。
但我们只有无奈地摇头。
有所观察、品味、感悟,就足可充实我的人生!破解心灵的密码读后感字作文初中篇2我很喜欢读童话故事,公主的、动物的……我吸收着故事中的智慧和力量,我的心灵也被净化了,像天空一样湛蓝湛蓝的,像湖水一样碧绿碧绿的。
暑假里,妈妈送给我一本书,是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写的名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书中提到的三个农场主分别是博吉斯、邦斯和比恩,他们都是最卑鄙、最小气的人,三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为了抓住偷吃他们东西的狐狸先生,不顾一切地离开了自己富有的饲养场,连把森林里的山谷都移成了平地。
《重塑心灵》读后感3篇

《重塑心灵》读后感《重塑心灵》读后感3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塑心灵》读后感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塑心灵》读后感3篇1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感受是:要想重塑心灵,必须重塑信念。
在此,我想从沟通和情绪两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过去每当我碰到沟通问题即沟通没有效果时我便会停止沟通,心里会产生“没有办法”的念头,于是这个问题就真的无法解决了。
李中莹先生在《重塑心灵》一书中告诉我们:“没有办法”的念头是我们停步不前的根源。
其实凡事至少有三个解决方案,若已知的办法不管用,可以再找别的办法。
以沟通为例,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必须准备以下前提条件:第一,有效的表达自己的信息;第二,建立和谐的气氛;第三,给别人一些空间;第四,学会倾听。
当我们沟通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反思,也许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情绪也是如此,关于情绪我们过去也有许多错误的看法:比如认为情绪是与生俱来的;认为情绪是无可奈何、无法控制的、认为情绪的原因是外在的人、事、物引起的;情绪有好坏之分,愉快、满足、安静就是好的、愤怒、悲哀、焦虑就是修养不够;认为不好的情绪只有两个处理办法,要么埋在心里,要么爆发出来等等。
但李中莹先生在书中告诉我们,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其实情绪有7点不为人知的意义:1、情绪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情绪绝对忠诚可靠。
3、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
4、情绪的出现,给了我们学习的动力。
5、情绪如能妥善运用可以使我们的人生更美好。
6、情绪是经验记忆的必需部分。
7、情绪是我们的能力。
当我们改变对情绪尤其是坏情绪的信念之后,我们才发现我们对情绪有很多的偏见。
当我们改变这些偏见的时候,我们才能找到处理情绪的方法。
当我们找到处理情绪的方法之后,我们才能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那么,我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呢?治标的方法有:消除、淡化、运用、配合;治本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心灵的轻松刘湛秋读后感

读刘湛秋的《心灵的轻松》有感刘湛秋的散文作品《心灵的轻松》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述方式,为我带来了强烈的共鸣。
这篇文章中,作者不仅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寻找心灵的轻松和自由,从而在生活中实现自我解脱。
首先,文章开篇便明确指出“生命是一个人自己的不可转让的专利”。
这一观点令我印象深刻,因为它强调了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旅程,这个过程既短暂又宝贵。
因此,珍惜生命、善待自己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在谈到时间时,作者提到“生命的过程,就是时间消费的过程”。
这让我意识到,时间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资源。
我们无法买进时间,也无法售出时间,只能选择如何利用它。
正因如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让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随后,作者提出了“轻诗歌”的概念,旨在追求心灵的轻松和自由。
这种轻松并非纯粹的游戏人生和享乐,而是一种心灵上的解脱和释放。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容易感到疲惫和焦虑。
而“轻诗歌”正是这样一种能够让我们暂时忘却烦恼、享受宁静与美好的方式。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自我轻松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活得很累,不仅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还会让周围的人和社会感到沉重。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调整心态,以轻松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这样,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还能够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我们的乐观和积极。
总的来说,《心灵的轻松》这篇散文让我对生命和时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视自己所拥有的每一天。
同时,它也教会了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轻松和自由,从而实现自我解脱。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像作者所提倡的那样,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我们就能够拥有更加美好、充实的人生。
读《心灵按摩师》有感

读《心灵按摩师》有感《心灵按摩师》是一部由韩国作家崔岚所著的小说,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心理医生的故事,同时也是一本关于自我治愈和内心成长的书籍。
我在阅读这本书之后,被深深地触动了,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内心的真实渴望以及人类的情感诉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李溪茹的心理医生,她被视为“心灵按摩师”,一位帮助他人疗愈心灵创伤的专家。
在书中,作者以李溪茹为切入点,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在一些病人的个案介绍中,读者通过她的观察和解读,看到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故事和心理状况。
通过书中的故事,我深刻地意识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渴望被理解的愿望。
无论是过去的创伤、痛苦的经历,还是对未来的焦虑和彷徨,这些都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隐秘,只有在和他人的交流与分享中,才能找到疗愈和释放的机会。
因此,对于心理医生来说,正确的倾听和反馈非常重要,他们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人们解开内心的枷锁,找到心灵的平静。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李溪茹的角色,刻画了一位温暖、善良的心理医生形象。
书中描写了她爱心如涓涓细流般渗透于每个病人的心灵中,她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让人为之倾倒。
她不仅仅是治疗师,更是一个朋友,一个倾听者,一个安慰者。
通过她的疗愈之旅,我们也能感受到她在努力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受益匪浅。
这让我深思:当我们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时候,其实我们也在不经意间成长和升华自己。
此外,这本书还深入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在疗愈的过程中,病人们向李溪茹敞开心扉,分享着他们的忧愁和心事。
通过这些故事,作者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有时候,我们会害怕被伤害,封闭自己的内心;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过去的伤痛而陷入无尽的痛苦;有时候,我们也会渴望被理解和关心,渴望有人能真正地陪伴我们。
这些情感和渴望都是人类共同的,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同时也更好地开始关心和接纳自己的情感。
最后,通过《心灵按摩师》,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我治愈和内心成长的重要性。
2023关于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心得体会(10篇)

2023关于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心得体会(10篇)2023关于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心得体会(精选10篇)11月14日,202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在重庆举行。
202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以“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主题,坚持政府统筹、央地联动,教育牵头、全民参与。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3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心得感想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2023关于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心得体会精选篇1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心得感悟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全民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我认为,全民终身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
在这一周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首先,我要感谢这次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还深入了解了不同领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
其次,我认为全民终身学习应该注重实践和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同时,也要勇于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最后,我想说的是,全民终身学习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够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深入发展,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全民终身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热爱,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关于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心得体会精选篇2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今日的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一中教学成绩的期望越来越高,学校管理工作越来越细致,老师的工作负担与工作压力与日俱增。
重塑心灵读后感

重塑心灵读后感重塑心灵读后感(通用7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塑心灵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重塑心灵读后感篇1读《重塑心灵》,又恰巧,读到了关于压力,关于时间线,关于选择、焦虑、风险和时间的处理技巧,读到这些,我不禁微笑了,自己的问题有解了,真是及时雨!内感官,是第一次接触的概念,就是人的外部感觉器官接收到信息后传入脑内,由内部对应的部位进行处理,称为内感官,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感受型三种,而每个人都有自己侧重的内感官,并且可以通过一些外部表情特征、行为模式及语言特征等加以判断。
经验元素是所有记忆神经元所储存的数据,并且经过内感官让我们能够意识到。
所有的经验元素,都可以由本人随意改变,而所有经验记忆带来的情绪感受,都因此可以凭改变经验元素而改善。
我对于此的理解是有点类似于ABC理论,即通过对事情的看法的改变而改变情绪。
事情在脑里的位置即时间线,右利手的人,一般过去在左边,未来在右边。
那么通过调节事情在脑海里的不同位置,远近,高低,颜色,大小等,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受,缓解压力或者增强推动力。
想到之前自己一直在用的手账,我立马拿出手账,开始计划,首先是把事情分类,工作,家庭,个人成长等,然后再按照重要及紧急程度,把每一类事情排序,不仅是在脑海里,而且是落实到笔头和纸上,再接下来,给每一类事情分配时间,哪些是需要马上做的,哪些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时间计划,可用资源等。
仅仅是如此,计划了当天的事情,已经让我感到心轻目明,压力和紧迫感随之消失。
然后,翻翻自己以前的计划,一周的,一月的,一年的……这些是年初写下的,原本走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迷失了呢?看来,再怎么忙碌,也不要忘记时时检视自己才行!做完这些,不仅感叹一句:啊,我的世界终于清静了!哈哈——重塑心灵读后感篇2近期,有幸拜读李中莹老师的《重塑心灵》,且不谈其中论述的颇为高深的理论,仅关于人生,我有了以下两点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心灵解压》读后感
姜堰俞垛中心小学 常海源
寒假中,我选择阅读了《为心灵解压》这本书。翻至目录,全书分为四个部
分:心理调节篇、师生关系篇、家庭关系篇和事业成就篇。每个部分都结合典型
案例提出问题,并用心理学的观点进行分析,并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温馨建
议。细细品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心理调节篇、师生关系篇两个
部分印象深刻之处谈谈我的感受。
一、正确面对压力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巨大,特别是老师这个群体,不仅要背负繁重的教学和研
究任务,还要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和他们身后殷殷期盼的家长,特别需要得到理
解。这本书对我们教师这个职业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有效的梳理,看过之后觉得
对自己很有帮助,里面对老师如何面对工作和生活的重负给出了非常具体实用的
策略方法,不仅易读,而且耐读,最主要的是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放松心灵的方法。
书中谈到,“既然压力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回避,我们就必须直面压力,学
会与压力和谐共处。”压力的增强更多来自于内心的躲避,因躲避致使压力堆积、
升级,使自身陷入压力的恶性循环,因此,唯有积极面对才是上策。在承受诸多
压力后,要努力提高自己承受压力的能力,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具备良好的性格,
对待事情能够拿得起,放的下,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压力与目标一样,也是可以
分解,逐步实施。作为一名教师,最好的减压方式就是将压力进行分解,即将暂
时达不到的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好每个时间段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最后逐步
完成预期目标。
“面对压力,有多种解决方式,如:自卑应对方式、愤怒应对方式、自闭应
对方式、悲观应对方式、紧张应对方式等等,但职场中人更应该懂得快乐排遣方
式,如访友、旅游、娱乐、运动、倾诉等,将压力通过能让自己快乐的方式疏导
出去,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排遣压力。”我觉得,我们教师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
可以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便利条件,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开展丰富多彩的
业余活动可以调节教师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弛,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
同时,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书中还谈到,“作为
一名教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积极情绪会感染学生,帮住学生更好的发展。
教师要自觉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绪,自觉养成
公正、无私、宽容、接纳等情感特质,让自己在愤怒等消极情绪面前应对自如。”
我们教师就要自觉培养积极的情绪,对工作中的一切,多一点责任心,少一
点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行之,保持良好的心态,
学会分散快乐的支点,将天平的指针偏向快乐的一端。
二、学习倾听“美好”声音
《出租你的耳朵》这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
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
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
飞机上的燃料用完了,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
会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当现场
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
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
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这个案例让我明白了老师要学会倾听,给自己、给孩子多一些勇气。苏霍姆
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
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去倾听,与学生交
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
们的谈话,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
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班有一位学生,作
业经常丢三落四。有一次,新发下的回家作业本又没交,把作业写到了自备本上,
我生气地批评他要改改坏习惯,学会整理,没有给他解释的机会,并让他把作业
补到回家作业本上。后来才有同学告诉我不是他粗心,而是同桌不小心把他的作
业本带回了家。他晚上六点多还和妈妈到教室找了一遍,可是没有找到„„知道
事情的真相后,我后悔自己没有给他他解释的机会,于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
了他,并向他道了歉,他很诚恳地说:“老师,这没什么,谁让我以前老丢三落
四呢。”是呀,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
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
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因此,我们要让“倾听”成为最美好的无声语言,让“倾听”成为沟通你我
的五彩桥梁!
一本好书,一份指导我们教师保持积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关爱学生的心
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