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选调生行测言语理解:偏僻关联词

合集下载

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言语理解与表达全解

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言语理解与表达全解

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言语理解与表达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言语理解与表达21、【答案】B【解析】“曲高和寡”指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

旧指知音难得。

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

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孤芳自赏”“凄风苦雨”与“经典”感情倾向性不一致且语义不符。

“提倡”与珍重不搭,因此,本题答案B为选项。

22、【答案】C【解析】先看第一空,通过语境可知,应该是奢侈的衣食居住,带有消极色彩。

丰衣足食:作谓语、定语,指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带有积极色彩,不符合,故排除B;肥马轻裘:裘:皮衣。

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

形容阔绰。

作谓语、定语;指有钱人。

与衣食无关,故排除D;再看第二空,“不是……而是……”前后语义相反,“而是”后面是指学习不要带上物质的目的,因此应填入与“不要带上”相近意思的词,“排斥”合适。

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23、【答案】D【解析】第一空前有提示信息,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结晶,首先可排除A、B。

第二空比较变迁和演变,变迁一般形容时代、社会,侧重于改变;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能跟词义搭配的只有演变,故答案为D。

24、【答案】D【解析】先看第一空,根据搭配,“文化“不能与”推动“”提升“搭配,故排除A、B;再看第二空,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可以形容词义的变化过程,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25、【答案】B【解析】“涅槃”与文中语境信息强调“浴火凤凰”符合文段语境。

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26、【答案】B【解析】先看第一空,“漫长”一般形容一个过程,和“发展”不搭,一般为“漫长的发展过程”,故排除D;第二空,与“经历”搭配,“冲击”“影响”不符合,故排除A、C;“经历洗礼”搭配合适;第三空,“历练”指锻炼,“经历历练”符合语境,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27、【答案】C【解析】“镌刻”即“雕刻”之意;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

2015福建选调生行测备考:主旨概括轻松做

2015福建选调生行测备考:主旨概括轻松做

2015福建选调生行测备考:主旨概括轻松做分析近年的选调生考试真题,不难看出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片段阅读的核心题目主旨概括概括题题量有所下降,但是在解题技巧上标题填入题和意图判断题都和主旨概括题有所重合,并且细节理解题也出现了主旨化的趋势,这意味着出题人正在以其他的形式加强对主旨概括题的考查,毫无疑问主旨概括题仍然是片段阅读的重中之重。

许多考生在掌握了主旨概括题的两大解题技巧关联词和行文脉络之后在解题速度和正确率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伴随而来也面临两个问题:如何把握关联词和行文脉络的适用顺序,关联词和关联词之间的适用顺序,简单说起来就是技巧掌握清楚了,对技巧运用的顺序却产生了混乱。

接下来,中公选调生考试网跟大家分享相应的解决对策----核心语意置后原则和先微观后宏观原则。

这两大法宝帮助考生在掌握技巧之于更能游刃有余的灵活运用两大技巧,玩转主旨概括题。

首先介绍核心语意置后原则。

这个原则来自于中文的表达习惯,中国人说话是比较婉转和隐晦的,在表达某种意见的时候,一般不会直抒胸臆,有时先对事情的背景进行一定分析,或者援引别人的看法增强说服力,或者采用设问等表达形式引起注意力,之后才引出自己的真正的观点或者对策,当然在引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之时会利用一些关联词语加以引导。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在解言语题的时候也应当加以利用,在略读中有意识的关注文段靠后关联词引导的句子,一般情况下这也恰好是文段作者表达的重点所在。

下面以真题为例子:【例】有一种看法,认为结构游戏只不过是幼儿拼拼凑凑、搬搬运运而已,无须教师过多的参与。

其实,结构游戏如能进行得好,它不但能培养幼儿的搭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能促进幼儿手、脑、眼协调一致的能力和培养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

但要使结构游戏发挥出如此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参与,更要不失时机地示范、指导、点拨,否则,便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结构游戏B.幼儿教师与幼儿能力的形成有很大关系C.合格的幼儿教师应掌握结构游戏的教法D.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有赖于结构游戏解析:C。

福建省公务员局:2015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解题技巧

福建省公务员局:2015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解题技巧

福建省公务员局:2015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解题技巧备战公务员考试,时间是基础,方法是关键,如果考生们能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再加上从现在开始着手学习,相信一定会笑傲考场,成功上岸。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考试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题量一直稳定在40题,大约占到了总题量的1/3,对于想取得较高行测成绩的考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这一部分,考生的正确率并不高,成了很多考生的软肋,怎么复习也不见提升。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将重点介绍逻辑填空这种题型。

言语理解与表达总共考察三类题型:逻辑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其中,逻辑填空20题,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20题。

逻辑填空这一名词是从2011年才开始出现的,在此之前一直为选词填空,2011年国考大纲明确提出,言语理解与表达包括逻辑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三个题型。

由选词填空到逻辑填空,虽然只有两个字的不同,但是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察的侧重点不同。

选词填空主要考察的是词义辨析,也就是给你几组近义词让你进行词义辨析,这种考察方式实际上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它需要大家有一定的积累,如果这几个词的细微差别你不知道,那么不会就是不会,但是现在逻辑填空的侧重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重在考察对题干中逻辑关系的把握,也就是说题干当中会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只要你找到这些逻辑关系,根据逻辑关系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看几道真题,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思想。

例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

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________、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

【2011-26】A.孜孜不倦B.坚忍不拔C.按部就班D.一丝不苟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A。

在本题中,横线后面的标点符号为顿号,顿号在逻辑填空中最常见的意思为并列,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并列关系,分析出这个关系,我们很容易知道,横线处所填的词语应该与后面的“日积月累,不断求知”这些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因此,四个选项中很容易把答案定位在A。

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关联词解题小诀窍

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关联词解题小诀窍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关联词解题小诀窍在公务员考试中,有的考生一提到言语就头大,所以现在我们在笔试行测中主旨题型可能是大部分考生最为头疼的题型了。

因此,中公教育总结整理出利用关联词解答言语题的解题技巧,以备考生的不时之需。

这部分试题的提问方式主要有“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这类题目一般都是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或者某个问题展开的论述。

作者通常不会仅仅局限于对现象、问题本身的描述,而是倾向于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或者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作者往往点到为止,不会直接摆出明确的观点,需要考生作进一步转换。

关联词是连接上下文的纽带,对理解文意、把握文章重点具有重要意义。

借助关联词来解答强调式主旨题,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联词,用来表强调的主要有以下四种:1.转折关系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而、只是、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这类关联词转折后边是重点。

例题:1、财富的增加与道德的堕落并不必然成正比。

但如果财富的增加不能与公正的分配财富并行,如果社会的普遍的道德水平非但不能相应地得到提高,反而持续不断地下降,那就谈不上有实质意义的自由与平等,社会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这段文字的主旨在于()A.财富的增加会带来道德水平的提高B.全社会的公平与幸福应体现在为财富的公平分配与道德水准的提高C.道德水准的提高应以公正地分配社会财富为基础D.美好社会得以形成的前提是财富的增加【答案】B。

【解析】文段第二句通过转折词“但”进行了重点强调,其中包含了一个“如果”引导的假设条件句,从反面论证了财富增加、公正分配、道德水平提高几方面相悖时的危害,从而加强了正面论述的观点,B项正确。

2.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大多是强调结果,如“因为(由于)……所以(于是、以致)……“因此”等等。

2015选调生行测备考:容易忽视的言语表达倾向

2015选调生行测备考:容易忽视的言语表达倾向

【欢迎加入选调生考试交流群:156707386 ,和小伙伴们一起备考】在选调生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中,尤其是面对主旨概括题时,考生们常常是通过微观的逻辑关联词方法和宏观的行文脉络方法找出文段中的主旨句或主题句,从而最终选出正确答案。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有效的锁定文段材料的中心句主题句。

而对待不同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一定的观点和立场,像支持、反对、喜欢或讨厌。

那这些表达感情的词语我们都称为表达倾向词语。

这些词语在解题过程中可以为考生提供解题思路,下面,中公选调生考试网通过例题为大家进行讲解。

【例1】中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和他们一样的人,遗憾的是,他们成功了。

作者认为中国的家庭教育成功了吗?( )A.成功B.不成功C.对成功与不成功不置可否D.无关紧要【解析】提问方式表明该题为态度观点题,文段材料就一句话,其中有个“遗憾的是”,这个词语就是我们需要认真理解的表达倾向词语,该词表明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是反对的,那显然该题答案选择B。

【例2】对后现代文化有一种概括,就是:中心变成了边缘,系统变成了断裂,整体变成了碎片,深度变成了平面,价值变成了虚无。

在后现代艺术中,复制取代了原创,操作取代了想像,破碎取代了整体,取代了作品。

艺术形象完全变成了模型的模型、模仿的模仿。

这段文字反映出作者对后现代文化的态度是()A.欣然认同B.不能接受C.勉强接受D.不置可否【解析】快速略读全文的时候,可以发现是对后现代文化的一种概括,那么对于一种文化而言,中心要比边缘要好、系统要比断裂要好、整体要比碎片要好……那么这些表达倾向性的词语表明了作者对于后现代文化的态度和倾向性是不能接受或是反对的。

显然,正确答案为B。

通过上面两道真题的演练,相信广大考生对于表达倾向性词语一定有所理解,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留心考题中这些“有感情的词语”,可以通过这类词迅速解题,选出正确答案。

2015福建龙岩选调生行测备考:教你如何巧妙运用语境作用解逻辑填空题

2015福建龙岩选调生行测备考:教你如何巧妙运用语境作用解逻辑填空题

龙岩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5福建龙岩选调生行测备考:教你如何巧妙运用语境作用解逻辑填空题何谓语境?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

在选调生行测考试当中,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既然是逻辑填空,那么空中所填词语一定和语言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空中所填词语会受到其他文字的限制和解释。

中公选调生考试网这里教给出大家如何运用语境的限制、解释作用解逻辑填空题。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进一步理解语境的这一作用。

例:有研究表明,生物大灭绝在历史上发生过二十几次,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________。

对于物种大灭绝的发生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

但即便是最________的估计,也认为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是非常明显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必然性乐观B.规律性简单C.突发性粗略D.周期性保守【中公答案】D。

解析:第一个横线前提到“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其中“每”字在此表示同一动作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必然性”“突发性”与此矛盾,根据语境的限制作用,这里不能填AC两项。

根据第二句可知,后半句“认为”的内容和前文的“估计”的特点,具有互相解释的关系,“至少有5次”和简单、复杂没有关系,与“简单”相比,“保守”侧重于指一种底线或最低的限度,与后面的“至少”对应更恰当。

因此本题答案为D。

在这道例题当中,第一个划横线处根据语境的限制作用,我们排除了AC两项,第二个划横线处我们根据语境的解释作用确定了正确选项是D。

相信通过这道题目学员们已经学习到了如何运用语境的限制、解释作用解题,那么下面大家要做的就是将它应用到逻辑填空的解题实践当中。

/general/195/17079/?wt.mc_id=bk5196(选调生辅导简章)/html/sanzhiyifu/kaoshitiku/?wt.mc_id=bk5196(选调生考试题库)。

2015选调生考试行测备考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2015选调生考试行测备考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2015选调生考试行测备考之言语理解与表达随着2015年选调生脚步的临近,考生们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之中。

从2010年到2014年的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在行测中一直占据着40道题的题量,可谓是非常重要。

在离考试最短的时间里,我们为考生总结了言语理解考察的范围及技巧,帮助大家更好的梳理考点,突破重围,考出优异的成绩。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最大特点就是时间短、信息量大、考查能力丰富、题目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

因此要求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从题型分类的角度入手,重点掌握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能够确保在处理较长较多的文字时迅速辨清题型,直击考点,快速解题。

考查的重点题型有: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细节判断题、逻辑填空题、语句排序题等。

下面对于言语的必考题型给大家梳理一下快速解题的方法。

主旨概括、意图判断题是片段阅读的重点题型,但是很多同学在做主旨概括题的时候能找到文段主旨句,但同义替换时仍然出错,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抓住文段的主体。

什么是主体?整个文段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我们把这个话题词叫做文段主体词语,简称主体。

找到主体,然后对应到选项中,能够快速排出干扰选项,有时选项中的主体能跟文段主体对应的,只有一个选项,那我们就更能够快速的找出答案了。

如何找主体?文段中的高频词往往是主体专业词汇往往是主体特殊的标点符号往往能提示主体设问句往往能提示主体逻辑填空题在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个版块一直以20道题的题量出现,分据了言语的半壁江山,不仅重要,也是言语的一个难点。

做题时,侧重分析语境,一般题干当中都有些信息给于提示,比如,词语,句子,关联词,标点符号等,然后将选项中的词语与之对应,最为恰当的选项就选出来了。

语句排序题一直是考生们在做言语题时非常头疼的一个部分,不仅仅占用大量时间,而且做题的准确率也不高,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些解题的小技巧。

方法一:首句验证法(1)适合做首句:援引观点、背景铺垫、设问等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2)通常不做首句:补充类描述(如当然、也、又、另外、此外等)指代类描述(如这、此、前者、后者、这些等)反面论证(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结论类(因此、所以、最终、终于等)方法二:找捆绑结构验证关联性捆绑连接的方式:① 关联词语固定搭配前提:围绕同一主体② 话题一致(词语重复)③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希望上述总结的方法,大家能运用到考试中,以切实的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将国考行测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分数大把的括入囊中。

2015年选调生考试网语句衔接题解题技巧

2015年选调生考试网语句衔接题解题技巧

2015年选调生考试网语句衔接题解题技巧纵观这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在行测卷中所处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主要基于这几个方面的原因,从纵向来看近三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量保持135道,言语这一模块就考题数量40道,也就是占到了行测考题数量的1/3仅从数量上来看就有这不可轻视的的地位。

从横向来看在整个行测卷中相对于数量关系,逻辑判断,来说难度适中。

所以绝大多数考生不会轻易放弃言语模块,但费时长,答案模棱两可,题目技巧性不强,抓不到文段的核心,这些问题造成了考生在言语这一模块的失分。

针对这问题,笔者在下面的文章中针对国考中的几个常考题型一一做一技巧的分析,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语句衔接题这一名称实际上是三种小题型的统称,这其中包括了居中填空题、居末填空题、结语推断题这三种题型。

语句衔接题在2010年之前的国家公务员中考查的频率非常低,2006年---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部分中只考了一道语句衔接题,所以在片段阅读中我们认为此题型是选考题型,但从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启衔接题开始重出舞台,在2013年的国考中更是以两道居末填空题、一道居中填空题、一道结语推断题,共4道题的数量露相,所以对于备考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此类题型一定要严加备考,再次出现在2014国考卷中的可能性非常高。

对于这一题型技巧的探讨,我们以以下几道例题为例:(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中,木偶人匹诰曹一撒谎,鼻于就会变长,谎话显而易见,现实生活中,虽然说谎话时我们的鼻子不会变长,但我们身体确实也会产生一些细微的生理变化,有的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到,有的则要通过精密的测谎议器才测试出来。

日前,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一款新型的眼球测谎仪,通过追踪眼球运动来判断被测试人有没有说谎。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眼球测谎仪如何识别撒谎眼球测谎仪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市场上测谎仪的种类眼球测谎仪未来发展趋势这就是道语句衔接题,具体来说属于结语推断题,对于此类题型很多考生是通读文段,再去选择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福建选调生行测言语理解:偏僻关联词很多选调生考生认为在判断推理中的翻译推理很难,难在哪里,直接卡在第一步——根本不会翻译,更不要说后面的分析选项。

那么如何将题干条件进行正确的翻译呢?下面,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为大家介绍如何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

平常学到的翻译主要有四组:如果…那么,只有…才,且,或。

后面两组关系比较简单,这里只提一点:或关系是包括三种情况,缺一不可。

我们在做题中经常考察到的就是如果…那么和只有…才两种翻译形式以及它们的替代形式。

但是在考试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我们平常没有遇到的关联词,这时候应该怎么进行翻译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技巧:将这些不常见的的关联词替换成常见的关联词,最好是如果…那么或者是只有…才,当然前提是保持题干句意不变。

例如:“巨额的国家预算赤字必然会导致巨额的国家贸易逆差”,这句话里面出现了必然这一关联词,很多同学将这句话误认为是只有…才的翻译形式,用公式表示为:巨额的国家贸易逆差→巨额的国家预算赤字,实际上这个翻译形式是错误的。

这里可以将原句理解成为:如果出现巨额的国家预算赤字,那么就会导致巨额的国家贸易逆差。

这就变成大家学过的如果…那么的翻译形式,即翻译成为:巨额的国家预算赤字→巨额的国家贸易逆差,在正式考试中不需要写这么麻烦,可简写为:赤字→逆差。

举一例题:在由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的过程中,大量资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高储蓄率是获得大量资本的必要条件。

就目前来说,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时期,因此,储蓄率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正常而合理的现象。

由此可以推出( )?
A.有了大量的资本支持,就可以实现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跨越
B.有了高储蓄率,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
C.如果没有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说明储蓄率不高
D.如果没有高储蓄率,就不能实现向发达国家的转变
这一道题中的出现“必不可少”和“必要条件”这类词,很多同学直接用到了“后推前”的翻译形式,但实际上可以将题干理解成为:如果要由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那么就要有大量资本,如果要有大量资本,那么就要有高储蓄率。

据此题干可翻译为:前进过
程→大量资本,大量资本→高储蓄,根据逆否推理,答案选择D。

来源:福建选调生:/html/xuandiaosheng/?wt.mc_id=bk53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