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斑尖塘鳢人工繁育技术
云斑尖塘鳢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云斑尖塘鳢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余德恭;郭忠东;林秀芬;李升毫;欧树典【期刊名称】《海洋科学》【年(卷),期】2005(29)12【摘要】对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 (Bleeker))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利用燃油热水炉加温进行亲鱼越冬,采取人工辅助控温、保温的方法,配合其生态条件的调控和投喂优质饲料,培育亲鱼成熟并能自然产卵,使用人工饵料、代用饵料、生物饵料等混合饵料互相搭配组合,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鱼苗全长达3 cm左右.亲鱼具多次产卵习性,观察到一年当中最多产卵4次.利用外源激素催产率达到95.0%,自然产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高于人工催产.【总页数】3页(P1-3)【作者】余德恭;郭忠东;林秀芬;李升毫;欧树典【作者单位】广州市水产研究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315;广州市水产研究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315;广州市水产研究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315;广州市水产研究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315;广州市水产研究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3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1【相关文献】1.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特性的初步研究 [J], 魏成清;陈永乐;朱新平;谢刚;骆豫江;刘毅辉2.云斑尖塘鳢消化酶活力的研究 [J], 欧阳冬冬;佘长宁;郭仁湘;李鑫炜;王茜;骆剑3.云斑尖塘鳢和中华乌塘鳢属间杂交得初步研究 [J], 李启亮;白晓光;苏跃朋;崔阔鹏;黄啓4.河川沙塘鳢(♀)与云斑尖塘鳢(♂)杂交子代胚胎发育研究 [J], 藏雪;张丽娟;汪亚媛;丁严冬;张国松;尹绍武5.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J], 李春枝;李敏;黄永强;李本旺;莫介化;王晓斌;陆昌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尖塘鳢繁养殖概况与建议

鱼 150 ~ 200 尾/ 米’ 经约 10 ~ 15d 适应性暂养, , 全
长达 3 一 厘米时转人网围。网围放养密度为 100 3.5
每亩设 8 一 个。 10 根据尖塘鳍性温顺 、不善游动,怕光、喜洞居, 夜晚活动较强的生活习性。人工养殖要修筑鱼巢。鱼 巢采用直径 11厘米、 35 厘米的塑料管,每 10 个 长 扎成一排, 视养殖密度每亩约 100 排。人工鱼巢管要 离开塘底 20 厘米用桩架固定,并稍倾斜, 避免管内 积聚泥土、 鱼粪。或放置较大直径竹筒、 瓦管。结合 水质管理, 可种养水浮莲、 水葫芦、 黑叶轮藻 (俗称 茜草) 等水生植物, 提供尖塘鲤苗栖息居所的同时又 可消化富余的有机物, 改善水质。 泰国尖塘鳍耐酸 、 耐低氧,通常情况不易因水质 变坏而死亡。养殖水体以 偏肥、 褐、 绿色为好。转人 成鱼养殖可逐渐增加水深至 1.5 米以上, 养殖后期适 量换水,每月用 10 公斤 / 亩生石灰全塘泼洒,在夏 季可视水质状况,可间隔使用含氯制剂全塘泼洒消 毒。投放鱼种一段时间后, 适当混养缩鱼,有利水质 的稳定。
水泥池为长方形, 1.5 米,面积 10 - 20 米 ’ 深 , 水深 50 ~ 80 厘米, 设置气石约 1个 / 米 z。在培育期 间视水质状况套换水3 一 次, 4 保持水质清新, pH值
7 .5 ~ 8 为长方形, 深 2.5 米, 面积 300 一 米 z, 600 底质为沙壤,四周铺 贴农用塑料薄膜。水深 50 一 厘米。在放苗前用生 100 石灰 50 公斤和茶鼓 30 公斤清塘,并施肥培育水质, 使水体透明度达 25 厘米左右。水质保持 “ 肥、活、 嫩、爽” 。 (2) 仔鱼至 1.5 厘米时的培育 收集人工繁殖的受精卵于水泥池中进行孵化。仔 鱼孵出至平游时,用体积估算法测算全池的仔鱼数 量。放养密度 6000 一 1000() 尾 / 米 z。仔鱼发育至卵 黄囊基本吸收完毕, 转人混合营养期时, 开始投喂自 主配制的人工饲料和小型浮游动物等饵料,小型浮游 动物用网绢过滤后全池泼洒投喂一次 / 天; 人工饵料 每天投喂 3 一 次。培育后期减少人工饵料而增加活 4 饵料的投喂量。培育 35 - 40 天后,鱼苗可长至 1.5
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催产试验

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催产试验作者:曹昆徐献民韩晓磊宋亮徐建荣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08期摘要在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人工繁育的探索,发现2龄种鱼经HCG催产,水温29 ℃条件下40 h产卵,受精卵56 h孵出仔鱼,仔鱼孵出4 d后卵黄囊全部被吸收,仔鱼开口并进入平游阶段。
关键词云斑尖塘鳢;生物学特性;人工催产中图分类号 S961.2;S965.1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326-01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俗称泰国笋壳鱼,属鲈形目(Prciformes)虾虎鱼亚目(Gobicidei)塘鳢科(Ele-otrida)尖塘鳢属(Oxyeleotris)。
原产于湄公河水系的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因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无细刺、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是热带和亚热带的优质淡水鱼之一,市场潜力巨大[1-2]。
我国的引进途径比较复杂,目前进行了多次引种。
云斑笋壳鱼成为广东、上海大批量进口的水产品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需进口笋壳鱼5 000 t以上[3-4]。
因此,进行笋壳鱼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对于充分利用江浙沪地区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渔业具有积极意义。
1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云斑尖塘鳢形状酷似笋壳,体形长且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
头宽大而扁平,眼小而高,位于嘴唇上方、头背部最高处。
口上位,吻短而钝,下颌突出。
背鳍2个且分离,前背鳍条为硬棘;臀鳍圆;胸鳍大,呈扇形;腹鳍胸位;尾鳍圆形。
体被栉鳞,头背被圆鳞,体色为黄褐色,体侧具5~6个纵向大深褐色斑块,背部有暗绿色线纹,腹部淡黄色,体色会随生活环境变化而改变,鳍上也常有纵向的深褐色条纹或小的深褐色斑点。
1.2生活习性云斑尖塘鳢为底栖穴居鱼类,喜居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水体的底部、草丛、砂石缝隙或洞穴之间。
人工养殖淡水名贵鱼种

人工养殖淡水名贵鱼种塘鳢俗称虎头鲨、蒲鱼其肉味鲜美。
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域中常见。
塘鳢商品鱼历来依靠天然水域捕捞市场售价不断上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仅靠捕捞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便应运而生。
一、亲鱼。
可从天然水域中捕捞无病无伤、不缺鳞片、体质健壮的2-3冬龄的塘鳢个体作为繁殖用的亲鱼。
二、人工繁殖。
将亲鱼(雌雄比例为1:1)放入10目的聚乙烯箱中箱规格为5米×4米×1.5米箱中设置人工产卵鱼巢穴让其自然产卵产卵后捕出雌塘鳢让雄塘鳢守护巢穴。
三、苗种培育。
孵出的鱼苗继续放在箱中培育箱内放水草束作为仔鱼的栖息场所。
用鸡粪堆肥培育小型浮游生物作为仔鱼的食料并补充鸡蛋黄;随着鱼体生长增投豆浆等。
经25天左右的培育即可育出体长2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
四、成鱼养殖。
塘鳢成鱼既可混养也可单养尤以混养为好混养不仅可让塘鳢捕食池中的野杂鱼还可增加放养品种及产量有利于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一般在养殖河解、青虾和四大家鱼等的池塘中混养塘鳢每亩放养体长2厘米的塘鳢夏花鱼种1000尾左右可利用塘中的野杂鱼虾作饵料每亩可捕获塘鳢商品鱼20-30公斤。
如利用小型池塘主养塘鳢每亩放鱼种2000-3000尾饲养7-8个月亩产量可达150公斤左右。
塘鳢饲养池中可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以其栖息隐蔽还可改善水质。
可在池中投放野杂鱼苗、抱卵青虾让其在池中自然繁殖以便连续饵;也可投放小规格的团头鲂、鲫鱼等鱼苗塘鳢捕食。
在饲养后期或饲料不足的情况下可增投螺、蚬、蚌肉等饲料日投喂量为在池鱼体重的1%-3%。
平时要注意巡塘注换新水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防止塘鳢浮头避免发生泛塘和病害。
摘自《当代农业》2002.1期。
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催产试验

工繁 育技 术研究 , 于充分 利用江浙 沪地 区 的资金优 势和技 对
术优 势 , 调整 渔 业产业 结构 , 展 高效渔 业具 有积极 意 义。 发
1 云 斑 尖 塘 鳢 的 生 物 学 特 性 11 形 态 特 征 .
殖器 末 端钝 形 并 且红 肿 , 腹部 膨 大 , 卵巢 轮 廓 非常 明 显 。 在 我 国江浙 沪一 带 云斑尖 塘鳢 的 生殖 季节 为 6 1 — 0月 .云斑 尖塘 鳢 的相 对 怀 卵量 为 7 ~2 粒 /, 卵 适 宜 水温 为 2 ~ 0 20 g产 7
1 越 冬 . 5
属 鲈 形 目 ( ri r s 虾 虎 鱼 亚 目( o iie) 鳢 科 ( l— P c ome ) f G bcdi塘 Ee o ia 尖塘 鳢 属 ( x eets 。 td ) r O ylor ) 原产 于湄 公河 水 系的 柬埔 寨 、 i 老挝 、 缅甸 、 国和越 南 , 泰 因其具 有个 体 大 、 生长 快 、 无细剌 、 肉 质鲜 美 、 养价 值 高 等 优点 , 国际 上 享 有较 高 知名 度 。 营 在
云斑 尖 塘 鳢 ( xee ts ̄ O y lo i r
rta 俗 称泰 国 笋壳 鱼 。 au )
的鱼 苗 当年体 长 可达 1 — 01 体 重可 达 5 ~0 ; 年体 5 2 m, 2 0 10g 次 长 可达 3 以 上 , 重达 4 0 7 0 51 01 3 m 体 0 ~ 0 -。 6
国每 年需 进 口笋壳 鱼 50 0t 0 以上 。 因此 , 行笋 壳鱼 的 人 进
浙沪 一带 人工养 殖冬季 需要 有保 温 、 加温设 备 。
1 繁殖 习性 . 6
云斑尖 塘鳢 2龄 时达 性成 熟 ,5℃以 上开 始产 卵 , 熟 2 成 亲本 最小 个体 体 长 1 m 以 上 , 重 7 右 。 成熟 的 雄 5c 体 5g左 性 性个 体 一般 较 大 且 色泽 较 黑 , 生殖 器 突 出 , 外 末端 尖 细 , 尾 端红 肿 , 压腹 部就 有 精 液流 出 ; 性 个 体 体 色较 浅 , 生 轻 雌 外
塘鳢鱼高产养殖技术

塘鳢鱼高产养殖技术塘鳢鱼别称匍鳢哥、匍沙鱼、沙木朊等,为暖水性海水或淡水小型鱼类,广分布于世界各地热带及亚热带,常见的中华乌塘鳢、尖头塘鳢、沙塘鳢等,当前市场上的塘鳢为大部分野捕于河流或水泡的野生种,人工养殖的塘鳢比例还比较低,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塘鳢高产养殖技术吧!塘鳢的养殖前景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由质量型向营养型的演变,历史上不为人看重的小型淡水鱼(虾)类,诸如黄颡鱼、塘鲤鱼、乌鲤、黄鳝、螯虾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塘鳢作为中国东北地区土著鱼类,常被以酱焖或油炸的方式加工后食用,由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现已成为各大酒店和饭庄招揽客人的特色菜。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塘鳢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资源量剧减,这使塘鳢的价格快速上涨,市场价格现已涨至80元/千克左右且供不应求。
适应市场需求,投资塘鳢养殖业将大有可为。
塘鳢的养殖条件塘鳢由于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耐低氧,耐低温,对水深要求不高,天然水域内的昆虫幼虫、小的鱼虾、甚至鱼卵都可作为饵料。
人工养殖条件下,动物内脏、畜禽加工的下脚料和鲜杂鱼配以豆饼和玉米粉可加工成饲料,简单驯化后可替代天然饵料。
就养殖方式而言,利用塘鳢的底栖和摄食习性可以与传统鱼类混养,提高饲料和水体的利用率,也可发展高密度的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
此外,一些“水泡”加以改造也可用于塘鳢的养殖,这为发展塘鳢规模化养殖奠定了物质基础。
塘鳢的育种技术1、亲鱼培育:塘鳢应挑选体质健壮、体表无损伤、无寄生虫、体重在75克以上的个体作为亲鱼,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轮廓明显,手感柔软,富有弹性,将其腹部朝上时可见明显带状花纹,卵巢所在部位即向两侧下坠,腹中央呈浅沟状,生殖突浅红色,挤压腹部可见饱满游离卵粒流出,雄鱼以生殖突呈桃红色为佳。
2、人工催产:塘鳢以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地欧酮(DOM)、鲑鱼激素(SGnRH-A)为催产剂,单用与混合使用,分一次和二次注射,胸鳍基部进针,以HCG一次注射催产效果最好。
塘鳢的生物学及人工繁殖技术

、
生 物 学 特 。 分 布 陛及
1 形 态 特 征 。塘 鳢 成 鱼 体 长 一 般 在 、 1— 8 m, 0 1e 体重 3 0~1O 。体延 长 , 壮 , lg 粗 头
动 物 , 食 水生 昆 虫 , 也 为伏 击性 摄食 方 式 。 人 工饲养投 喂轧 碎的螺蛳 、 肉也喜食 。在 蚌
凶猛 , 捕食 的时候 , 会变得很灵 活 , 能迅速地 追 逐猎物 。冬 季潜伏 在水 层较 深处或 石块
下越冬 。
。
塘鳢过 去主要依靠天然 捕捞 , 由于长期
滥捕 , 加之 现代工 农业 的迅猛发展 , 导致水
域 环境 逐渐恶化 , 宜塘鳢生长 繁殖 的水域 适 日趋减少 , 因而天然 捕捞产 量逐年 降低 , 其 资 源 日益 枯竭 , 市场供 不应求 , 格不 断上 价
全 人工养殖条件 下 , 可驯化投 喂冰鲜鱼 肉碎
大 而阔 , 扁平 , 部 浑 圆 , 部 侧扁 。口 稍 腹 后
也是 夜间觅食为 主 , 在黄鳝摄食 时泥鳅上窜 下 跳 , 利于 防止 黄鳝相互 缠绕 , 有 也有 利于
充 分利用 残饵 。一般 在养鳝 网箱 中可混 养
腐皮病 。用 03/ . m 溴氯海因对水 全箱泼洒 , g
属, 俗称 沙乌鳢 、 鱼 、 头 蒲 虎
鲨 、 才 鱼 、 憨 巴 、 狗 土 土 土 公, 是淡 水底栖 小型 肉食性 经 济鱼类 。塘鳢 个体 虽小 , 但 肉多 刺少 , 可食部 分 比例 大, 肉味 鲜美 , 营养价 值高 , 在江 、 一带是 群众 喜爱 的 浙
刺 。胸 鳍 大 , 形 ; 圆 尾鳍 后 缘 稍 圆。 无侧
全箱泼洒 , 同时每千克 饲料 添加三 黄粉 5 + g
塘鳢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塘鳢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塘鳢,学名河川沙塘鳢(Oclontobutispota-mophila),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为底层肉食性小型鱼类,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周围附属水域,平时栖息于江河湖泊底层淤泥及杂草等水生植物上,游泳能力弱,行伏击性摄食方式。
塘鳢个体虽小,但肉多刺少,肉味鲜美,在江浙一带是群众喜爱的传统名肴,尤以每年繁殖季节前后的”菜花塘鳢”最为出名。
塘鳢过去产量主要靠天然捕捞,由于长期滥捕,加之由于现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水域环境逐渐恶化,适宜塘鳢生长繁殖的水域日趋减少,因而天然捕捞产量逐年降低,其资源日益枯竭,受市场经济的刺激,广大养殖户对塘鳢池塘养殖的积极性很高,但受苗种供应的限制,养殖生产一直未能大面积开展。
为了解决苗种供需矛盾,现将塘鳢人工繁殖技术介绍如下,为养殖创造条件。
1汞本的准备1.1亲本规格一般要求雌性塘鳢体重在100g以上,雄性在75g以上。
1.2亲本年龄2龄以上性腺已发育成熟的塘鳢。
要求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无病无伤、无寄生虫。
1.3收集时间亲本收集时间一般在每年的年底到第二年的3月份,分批采集亲本时,尽量把同一批次的放养在一口塘内。
2亲本的强化培育2.1池塘条件塘鳢的亲本培育池面积以1.0~1.5亩为宜,水深1.5m 左右,要求池塘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少。
2.2清塘消毒培育池塘在亲本放养前的一星期进行清整,清除过多的淤泥,然后进行清塘消毒,采用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50kg化浆全池泼洒,以杀灭病原菌及其它敌害生物。
2.3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塘鳢亲本培育池内池底要求种植一定量的水草或堆放水花生,并在池塘四周浅水区域放置鱼巢,鱼巢用两片对合的瓦片扎成,为亲本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
2.4亲本的消毒收集的亲本在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浴5~10min,进行鱼体消毒。
2.5放养密度塘鳢的亲本培育每亩放养500组1000尾左右,雌雄比为1∶1,或雄鱼略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鱼产卵后, 要及时将附卵的鱼巢移人水泥孵化池进 行孵化。 水泥孵化池 5m x 4m, 60- 70cm, 水深 上盖遮荫棚, 利用散气石进行曝气, 6- 8 个, 每池 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确 保鱼卵破膜时高耗氧的需要, 进一步提高孵化率。
云 斑 尖 塘 , 鳗
人 工 繁 育 技 术
云斑尖塘鳍亲鱼的培育分为生长期 培育、 越冬期培育和产前培育 3个阶段。 生长期培育 拆冬棚后至人冬棚前 为云斑尖塘鲤的生长期, 一般为每年的 5 - 11 月份,后备亲鱼和亲鱼在生长温度 下培育, 培育期内主要用冰鲜鱼粒投喂, 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 4%, 以沿塘边均 匀泼洒的形式 ,每天上 、 下午各投喂一
O C E A N A N D F IS H E R Y
表1 产卵时间
产卵时间和受精卵数i
增氧机或扒水车, 宜要在每个小格塘内设置4- 6 个气石,
采用压缩机曝气增氧, 确保塘水溶氧充足, 防止鱼苗缺氧
M -} }l C
O C EAN AND F IS HE R Y
2007 年 第 5 期
本期关注 : 尖塘蟾养殖
云斑尖塘0 (O 0 xyeleotris marmoratl s )俗称褐塘鲤 、 l 尖塘鳍或褐虾虎鱼, 属 妒形 目、 虾虎鱼亚 目、 塘鲤科 、 尖塘鳗属, 为虾虎鱼亚 目中个体较大的种类,是热 带、 亚热带的优质淡水鱼类 ,主产于泰 国、 柬埔寨 、 越南等国, 且已成为这些国 家效益较高的大宗出口 水产品。 2003 年 5 月, 我站引进云斑尖塘鲤 饲养, 经过几年的养殖, 该鱼逐渐得到 殖户和消费者的喜爱。为了解决该鱼的 繁育技术 , 更好地适时开发 、 繁育名优水 产养殖新品种, 结合顺德的养殖环境和 气候状况 , 2005 年开始 , 从 我站进行云 斑尖塘鳗繁育技术的研究。
越冬期培育 越冬期 ( 12 月至次年 4 月份) 改用适口的活饲料鱼进行投喂, 以底栖的鳗鱼和麦鳗苗(4- 4.5cm)为好 , 便于云斑尖塘鲤摄食和控制越冬棚内鱼 塘的水质环境, 避免水中氨态氮、 亚硝酸 1 生物学特性 盐等有害物质偏高, 期间还不定期地使 用光合细菌改善鱼塘水质保持水质清 1.1 形态特性 梁锦基 岑伟 良 新。 云斑尖塘鲤最大的个体体重达 产前培育 4 月下旬,要拆除越冬 5-6Kg。 体型略 延长, 前段呈圆 粗壮, 柱形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农 棚, 对亲鱼及时进行强化培育, 适时冲注 后部稍扁, 头扁平 、 较大, 体宽约为体长 业综合技 术站 528315 ) 新水, 定期检查亲鱼。经过 2 年培育, 共 的2/7, 口裂较宽, 下斜, 与眼同宽。体表 挑选出预备亲鱼 500 对, 2006 年 5 月孵化前, 至 亲鱼每尾 有黄褐色云斑状的花纹, 体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 化。 的 平均规 格0.8kg 以 上。 繁殖前 , 将亲鱼过塘一次, 更换新的水环境, 并将雌雄 1.2 生活习性 亲鱼分隔开, 不断冲水, 加速雌性亲鱼的卵巢发育至V期, 云斑尖塘鳗属肉食性、 底栖、 喜穴居性鱼类, 畏光、 喜 抽检雌性亲鱼发现生殖孔外突, 呈桃红色, 腹部膨大柔软, 欢藏于石头缝隙、 洞穴中, 不喜游动。 平时只静静地呆在水 卵廓明显,挤压雄性亲鱼生殖孔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 表 中, 捕食的时候才变得灵活。 养殖的水温范围15- 33c , C 适 明亲鱼性腺已发育成熟 , 将雌雄亲鱼并合 , 做好云斑尖塘 宜温度为 25- 30'C, 下限温度为 loot , 上限温度为 39`C , 适 鳍产卵的准备。 宜 的pH值 为6.5- 7.5, 欢 弱酸 水 喜 微 性的 体。 1.3 食性 亲鱼要求鳞鳍完整无缺, 体表无损伤, 无疾病, 无寄生 云斑尖塘鲤以肉食性为主, 其食物组成根据鱼的生长 虫 感染, 活 体重0.6- 1.5kg, 龄以 游动 泼, 三 上。 阶段而变化。全长 lcm 以下的鱼苗以轮虫和微小的枝角 2 .3 产卵 类、 挠足类等活饵为食, 2cm 过渡到以大型的枝角类、 1挠 亲鱼性腺发育成熟, 不断向亲鱼塘注入新水, 因云斑 足类等活饵为食, 以上先以红虫、 2cm 鱼浆等饲料为食, 后 尖塘鳗的卵属粘性卵, 故在亲鱼塘底部离塘边 lm 竖立设 以冰鲜鱼粒为食, 也可以适口的小鱼小虾为食。 置 40cm x 40cm 已消毒的瓷片或者棕桐片,每个相隔 1- 1.5m, 沿塘全部设置, 作为云斑尖塘鳄亲鱼自然产卵的 1.4 生长特性 云斑尖塘鲤的养殖周期较长, 在养殖条件适宜, 各生 鱼巢, 经常检查鱼巢有否附卵, 为下一阶段的孵化作好准 长阶段饲料充足的条件下, 一般养殖 17 个月左右, 部分可 备。 达上市规格。养殖早期生长速度较慢, 养殖后期生长速度 2006 年5 月 8 日, 亲鱼开始产卵, 根据亲鱼产卵的数 量, 适时收集受精卵, 移人孵化池进行孵化。至 7 月底止, 较快。 年鱼苗( 1龄)可长到15cm左右, 当 ( 体重约30g, 次年
次。
鱼( 2 龄)部分可长到400g 的商品鱼。 ( 性成熟年龄为三龄, 每年5-7 月为产卵期(珠三角地区), 适宜水温2 . C 9 8 2 5
2.池塘繁殖 2., 亲鱼来源
累计获受精卵量约 1440 万粒。
2 .4 孵化
2003 年5 月, 我站从广州嘉禾水产研究所引进云斑尖 塘鲤 20 尾, 雌雄各半, 每尾规格为0.7 0.9 斤, 在乐从镇平 步村进行饲养。通过当年的摸索, 共培育6cm 以上规格的 云斑尖塘鳗种苗 1200 尾。 当年鱼苗人冬前已长至 13cm 以
云斑尖塘鲤属多次产卵鱼类, 据研究, 1K 的雌 一条 g
性亲鱼第一次可产卵 1 万粒, 以后逐批减少。云斑尖塘鲤 有占 地的特性, 雌雄亲鱼产卵时各自 将受精卵产在各自的 鱼巢中, 鱼巢取走后, 应及时补回。
14
健 44 ;f,%1 04
本期关注 : 尖塘鲤养殖
朋 别 娜拼{ 啼1 列 苦
2007 年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