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池养线纹尖塘鳢的生长和生长模型

池养线纹尖塘鳢的生长和生长模型

池养线纹尖塘鳢的生长和生长模型莫介化;张邦杰;黄永强;李本旺;李春枝;陆昌胜【期刊名称】《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24)001【摘要】于2001年4月至2006年8月对池塘养殖的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的生长特性连续进行了6年多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Ⅰ~Ⅵ龄鱼体长和体重相对增长率和生长指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0.0186L3.1312,体长(LB)与全长(LT)的关系式为LT=1.1385LB+0.8702;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求得其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48.43[1-e-0.3099(t+0.4826)],Wt=3515.53[1-e-0.3099(t+0.4826)]3.1312,体重生长曲线拐点tx=3.2龄,相应的体长为32.96 cm,体重为1053.93 g;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能反映生长过程的变化特点,按生长特征值分析可分为两个时期,即t<3.2龄前的生长迅速期和t>3.2龄后的生长减缓期,表明线纹尖塘鳢在池塘中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用特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一般Von Bertalanffy、Logistic、Gompertz 生长方程和灰色动态生长模型(GDGM)等5种生长方程拟合了池养线纹尖塘鳢的生长,根据各方程拟合残差平方和的大小判断,灰色动态生长模型对其生长的拟合效果较好,其次是一般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总页数】6页(P46-51)【作者】莫介化;张邦杰;黄永强;李本旺;李春枝;陆昌胜【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区域性水产试验中心,广东,东莞,523127;广东省,东莞,区域性水产试验中心,广东,东莞,523127;广东省,东莞,区域性水产试验中心,广东,东莞,523127;广东省,东莞,区域性水产试验中心,广东,东莞,523127;广东省,东莞,区域性水产试验中心,广东,东莞,523127;广东省东莞市,南方特种水产研究所,广东,东莞,5233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2【相关文献】1.池养线纹尖塘鳢苗种生长、食性与培育研究 [J], 梁仁杰;施时迪;张邦杰2.云斑尖塘鳢和线纹尖塘鳢自交与杂交子一代幼鱼生长性状及杂交优势分析 [J], 李敏;李春枝;黄永强;李本旺;王晓斌;莫介化;陆昌胜3.池养线纹尖塘鳢的生殖及全人工繁殖 [J], 张邦杰;李春枝;陆昌胜;莫介化;李本旺;张瑞瑜;梁仁杰;黄永强4.线纹尖塘鳢的池养生长特性与幼成鱼饲养研究 [J], 张邦杰;陆昌胜;李春枝;莫介化;李本旺;张瑞瑜5.池养线纹尖塘鳢仔、稚、幼鱼的食性与生长 [J], 张邦杰;李本旺;莫介化;李春枝;黄林波;张瑞瑜;陆昌胜;黄永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鳢、斑鳢及杂交种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及杂种鉴定

乌鳢、斑鳢及杂交种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及杂种鉴定

乌鳢、斑鳢及杂交种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及杂种鉴定乌鳢(Channaargus)和斑鳢(Channamaculata)是我国重要的土著鱼类品种,同属鲈形目(Perciformes)、鳢亚目(Channoidei)、鳢科(Channidae)、鳢属(Channa)。

乌鳢和斑鳢出肉率高,味道鲜美,肉质细腻,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及港澳市场和东南亚各国的欢迎。

并且它们对环境的要求不高,适应能力强,能实现高密度养殖,使得鳢科鱼类在水产养殖产业中越来越重要。

在生产养殖实践中,人们将乌鳢与斑鳢杂交获得了杂交鳢(斑鳢♀×乌鳢♂和乌鳢♀×斑鳢♂),杂交鳢在养殖生产中表现出良好的杂种优势。

由于杂交种具有优秀的养殖经济性能,养殖户更愿意选择杂交种进行养殖。

目前杂交鳢占了鳢科鱼类养殖量的绝大部分,成为鳢科中主要的养殖品种。

杂交种在实践生产中表现出优于亲本的性状,并且两杂交种之间也存在生长上的差异。

氧气是生产中影响水生动物的重要因素,耗氧率及窒息点与鱼类的生存、成长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从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方面对乌鳢、斑鳢及正反交杂交种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显示:在水温25.1℃条件下,平均体重48.88g的乌鳢、45.30g的斑鳢、44.20g的斑乌鳢和46.76g的乌斑鳢的耗氧率分别为0.22、0.16、0.19、0.17mg/gh,窒息点分别为2.47、1.45、1.18、2.01mg/L,讨论、分析了这4种鱼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窒息点的差异原因。

本实验接着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的角度对斑鳢、乌鳢和杂交鳢进行了比较分析,为鳢科鱼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设计了覆盖乌鳢线粒体DNA的1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对4种鱼的线粒体全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完成后经过人工修正和拼接,得到4种鱼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

对4种鱼mtDNA的结构进行分析,定位了13个蛋白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控制区域基因的位置及大小,比较了4种鱼mtDNA存在的的差异。

水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水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他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 3 个温度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水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
的摄食和生长有显著性影响,水温在 29℃时幼鱼的摄食状态最佳,生长最快。
关键词:云斑尖塘鳢;幼鱼;水温;特定增长率
中图分类号 S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89-03
鱼类属于变温动物,体温几乎完全随着环境温度的 变化而变化[1]。水温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不仅能影响鱼 类的活动能力,还能影响鱼类的代谢水平、消化酶活性和 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率,进而影响鱼类的摄食水平和生长 速度。
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 Bleeker),俗称 泰国笋壳鱼,属鲈形目(Prciformes)虾虎鱼亚目(Gobioid⁃ dei)塘鳢科(Eleotridae)尖塘鳢属(Oxyeleotris)。原产于东 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系底栖穴居型鱼类, 多栖息于水质较清、有微流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江河、水库、池塘底部的 泥沙或草丛中,性情温顺,多在夜间活动觅食,以小鱼、小 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为主食,最大个体可达 5~6kg。 云斑尖塘鳢属暖水性经济鱼类,适温范围为 15~35℃,耐 低氧,能在 15‰的咸淡水中生存。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 美,营养价值高,在东南亚等国享有“国鱼”之称[1-2],在国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4,20(19)
89
水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田 田 胡振禧 王茂元 黄洪贵 赖铭勇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2)
摘 要:该文主要研究了水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共设 4 个温度(23℃、26℃、29℃和

鱼类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鱼类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鱼类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图3 一步:法和多步法育种技术路线图 案例—杂交翘嘴鲂 用异源二倍体鲂鲌品系 (♀) 与团头鲂 (♂) 交配 :研制了优良的杂交翘嘴鲂 (图4)
杂交翘嘴鲂具有草食性、肉质鲜嫩、肌间刺少、外 形优美等优点:其肉质中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 、呈味氨基酸含量都高于双亲, 而碳水化合物含量 低于双亲
-
致谢词
感谢XXX提供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感谢团队,特别感谢XXX给予的耐心指导
感谢同事以及舍友的帮助 感谢评审!
7
[1]王石:汤陈宸, 陶敏, 覃钦博, 张纯, 罗凯坤, 赵如榕, 王静, 任力, 肖军, 胡方舟, 周蓉, 段巍, 刘少军. 鱼类远缘杂交育种技术的建立及应用[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8, 48 (12): 1310-1329
8 [2]罗凯坤:刘少军, 肖军. 优质淡水养殖新品种——杂交翘嘴鲂[J]. 当代水产, 2021, 46 (10): 67
杂交翘嘴鲂:还具有鱼苗成活率高、耐低氧、抗病 力强、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其生长速度比其父母本均 快20%以上
鱼类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鱼类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图4杂交翘嘴鲂的外形图
产业推广优势
杂交翘嘴鲂在人工催产实践中:以二倍体鲂鲌F1为母本,团头鲂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其 催产率要高于对照组团头鲂自交,并且其产后母本的死亡率低,更适应人工繁殖操作 ,并且具有高受精率和孵化率,受精率可达82.3%以上,孵化率在72.6%以上,苗种成 活率在75.2%以上,易于实现大规模的苗种生产
一步法和:多步法育种技术的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
鱼类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探索出了鱼类远缘杂交的遗传和繁殖规律:形成了适合于远缘杂交和近缘杂交的一步法育种技术和多

泰国笋壳鱼之养殖优势

泰国笋壳鱼之养殖优势

泰国笋壳鱼之养殖优势笋壳鱼是广东地方名,其学名叫“尖塘鳢”或“褐塘鳢”,是亚热带名贵的淡水鱼品种。

笋壳鱼的原产地主要有泰国、柬埔寨、澳大利亚和南美等地,因其产地不同,笋壳鱼的名称也不同。

顺德现在养殖的笋壳鱼主要有三个品种,分别是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学名“线纹尖塘鳢”)和杂交笋壳鱼(泰国笋壳鱼×澳洲笋壳鱼)。

但近年来,通过比较分析,顺德人发现各种笋壳鱼在养殖效益、市场价格和消费群体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这些笋壳鱼品种中,泰国笋壳鱼在市场价格、养殖效益及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等各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因此,当地的笋壳鱼养殖户不断调整养殖品种结构,使得泰国笋壳鱼的养殖面积越来越大,在当地占据更大优势。

对此,本文从生活习性、养殖成本、口感和市场差价等方面对泰国笋壳鱼和澳洲笋壳鱼进行比较分析,以为欲发展笋壳鱼养殖的养殖户们提供参考。

一、生活习性体色:泰国笋壳鱼褐绿色;澳洲笋壳鱼体色偏黑。

斑纹:泰国笋壳鱼体侧有斑纹,澳洲笋壳鱼体侧无斑纹。

占地性:泰国笋壳鱼有占地性,只在栖息地附近活动,主动摄食能力不强;澳洲笋壳鱼无占地性,活动范围大,主动摄食能力强。

适温范围:泰国笋壳鱼为15~35℃,14℃以下死亡;澳洲笋壳鱼为10~36℃,9℃以下死亡。

越冬方式:泰国笋壳鱼冬季需搭建越冬棚越冬;澳洲笋壳鱼冬季可不搭建越冬棚越冬。

耐氧能力:两种笋壳鱼都耐低氧,运输相对容易。

从以上比较看出,虽然泰国笋壳鱼在养殖要求上比澳洲笋壳鱼高,但从其外观上看,其体色和体态更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在市场上的卖相好,所以更受消费者青睐。

二、养殖成本和市场差价泰国笋壳鱼(泰笋)属于底层鱼类,而澳洲笋壳鱼(澳笋)生活在水体中下层,投饵时可以看到澳笋吃食,所以很多人以为澳笋好养。

在种苗期间澳洲笋壳鱼要快一些,但泰国笋壳鱼在后期快,如果养到一斤重的话,两者的养殖时间相差不大。

并且在饲料方面,以前泰笋喂活饵料鱼,澳笋喂冰鲜要便宜一些,现在养殖技术不断成熟,泰笋也开始喂冰鲜,饲料成本方面也相差不多。

笋壳鱼总结——精选推荐

笋壳鱼总结——精选推荐

笋壳鱼一、简介尖塘鳢俗称笋壳鱼,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

分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Marbled sleeper)、澳洲笋壳鱼(线纹尖塘鳢) 和杂交笋壳鱼三种。

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其体色漂亮,市场卖相好,由于引入时间相对较晚,目前还未完全驯化和适应当地水土气候,不及澳洲笋壳鱼高产、好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将很快消失,该品种可能是今后主要的养殖品种。

澳洲笋壳鱼(线纹尖塘鳢),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诸国及澳洲大陆,底柄肉食性鱼类,喜穴居,性温顺,不善跳,耐低氧。

体色深,市场卖相不及泰国笋壳鱼,容易养殖,产量较高。

杂交笋壳鱼由上述两种笋壳鱼杂交而成,特征介于两者之间,体色深但可隐见斑纹,容易养殖,目前售价比澳洲笋壳鱼稍高。

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

当年繁育的粗苗(体长4cm~10cm )经过幼苗培育阶段,开始投喂鱼糜拌合鳗料,投喂时间越长则鱼苗驯化越好,成活率也越高,容易养成,这类种苗适合直接放养。

但是此类幼苗的价钱也相对较高,目前每尾幼苗的价格通常用以下公式计算:体长A 厘米×0.A 元,例如:体长4cm 规格的鱼苗每尾价格为4 ×0.4 元=1.6 元,如此类推。

循环水放养密度50-100条/m³,规格8-9cm,温度28℃以上,盐度10‰以下。

体长8cm放养密度8000尾/亩;越冬前进行分稀,放养密度6000尾/亩;越冬后再次分稀,放养密度3000-5000尾/亩。

人工配合饲料要求:4cm鱼,蛋白49;10cm鱼,蛋白46;鱼16cm,蛋白43;鱼25cm,蛋白40。

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以1h内吃完为宜。

在笋壳鱼整个养殖过程中,分稀2-5次为宜,一般越冬前和越冬后必须进行分稀。

二、生物学特性尖塘鳢形似笋壳, 前段粗壮呈圆柱状,向后渐缩延长。

头稍宽略扁平。

吻短而钝;口前位,下颌稍突出;口裂大斜;眼小,不突出,上侧位;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圆,有小鼻瓣,后鼻孔小,长圆形。

黄笋壳鱼黄,杂笋壳鱼黑,为何还有不黄不黑的?

黄笋壳鱼黄,杂笋壳鱼黑,为何还有不黄不黑的?

黄笋壳鱼黄,杂笋壳鱼黑,为何还有不黄不黑的?笋壳鱼是尖塘鳢属鱼类的俗称,原产于东南亚诸国及澳洲大陆,是虾虎鱼中较大的淡水名贵品种,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笋壳鱼主要养殖品种有泰国笋壳鱼、澳洲笋壳鱼,还有澳洲笋壳鱼和泰国笋壳鱼杂交选育的杂交笋壳鱼,其中以杂交笋壳鱼养殖最为普遍。

笋壳鱼主要养殖区域为广东珠三角,海南、广西、江苏、浙江等地也有少量养殖,其商品鱼主要以销往大城市酒楼为主。

(泰国笋壳鱼)(澳洲笋壳鱼)泰国笋壳鱼由于体色稍黄,肉质细嫩,因此市价高于体色偏黑的澳洲笋壳鱼。

云斑尖塘鳢又叫泰国笋壳鱼、泰国鳢鱼,隶属于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由于其体形似笋壳,故名笋壳鱼。

笋壳鱼的体形略延长,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头扁平、较大,体宽约为体长的1/3.5,嘴角下斜,与眼同宽。

眼睛凸出,位于嘴唇上方,上颌两侧为齿带,下颚长于上颚。

有一排小尖牙,身上的鳞片呈梳齿状,有四圈黑色斑纹,腹部的颜色较浅,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

线纹尖塘鳢分类上属鲈形目、嘏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俗称"澳洲笋壳鱼"。

线纹尖塘鳢形态上近似于云斑尖塘鳢,头大扁平,体形略延长、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

口上位,上、下颔齿多行,齿细小。

眼小而高。

体被栉鳞。

稚幼鱼体色黄褐色,容易随生活环境而变化,池养成鱼体色为黑褐色,澳洲也有天然橙色个体。

正常来讲: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为黄笋壳鱼,体色较黄;澳洲笋壳鱼(学名:线纹尖塘鳢),为黑笋壳鱼,体色较黑;澳洲笋壳鱼和泰国笋壳鱼杂交选育的杂交笋壳鱼,为杂笋壳鱼,体色灰色。

当然,少数由于养殖环境或暂养环境原因,出现不黄不灰的也有可能。

云斑尖塘鳢和线纹尖塘鳢已于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先后引进我国珠三角地区,并作为特色品种得到推广,成为热门的人工养殖水产新优品种之一。

下面再看看尖塘鳢属和沙塘鳢属的区别:尖头塘鳢体较细长,头宽钝,平扁;吻尖长;口近端位,下颌略突出,口裂斜,后端延伸至眼中心垂直线下或稍前。

云斑尖塘鳢AFLP分析技术的建立

云斑尖塘鳢AFLP分析技术的建立

第21卷第3期 2012年6月 

激光生物学报 

ACTA LASER B10L0GY SINICA V()1.21 NO.3 

June.20l2 

doi:10.3969/j.issn.1007-7146.2012.03.017 云斑尖塘鳢AFLP分析技术的建立 

朱晓平 ,骆剑 ,王茜 ,尹绍武 (1.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大学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 2.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 要:以云斑尖塘鳢为对象,对其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体系中的连接、预扩增、选择扩增等关键步骤 的参数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磷酸化接头,预扩增PCR增加延伸反应及20倍稀释预扩增产物的 条件下,可得到清晰稳定的电泳图谱。所筛选的48个引物组合中,14个引物组合的产物带型稳定清晰,分布均 匀,扩增片段为50—70条。本研究获得的AFLP优化参数及引物能够运用于云斑尖塘鳢群体遗传分析及分子辅 助育种研究。 关键词:AFLP;云斑尖塘鳢;反应体系 中图分类号:Q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46(2012)03-0283-06 

AFLP Molecular Marker Technology System of Oxyeleotris marmorata ZHU Xiaoping ,LUO Jianh,WANG Qian ,YIN Shaowu。 (1.The Ocean College of Hainan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Biological Resources of Hainan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Haikou 570228,Hainan,China;2.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m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46,Jiangsu,Chi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卷第 9期 1
2 1 年 9月 1日 00 di1. 6  ̄i n10- 0 1 0 00 . 8 o:03 9 .s. 4 2 9 . 1. 0 9 s 0 2 90




V0 -1, . I3 No9 Se p.1, 01 2 0
J u n lo u c l r o r a fAq a u t e u
鱼体 总重 的 2 %左 右 , 晚各 1 。每 日观 察鱼 的摄 早 次 食、 活动情 况及水 质情 况 , 防病害 的发生 。 预 1 人工采 卵 、 . 2 授精 至 5月后水 温 稳定 在 2 5℃ 以上 时 ,开始挑 选 亲 鱼准 备进 行杂 交 繁 育。选 择腹 部丰 满柔 软 、 殖 泄 孔发 红 的雌 性 云斑尖 塘鳢 作 为杂交 母 本 , 选择 体形
纛麓黛耀
(. 1 东莞市水
东莞
寨癞 阐嘲澜
东莞 53 8 ) 2 30
李春枝 李 敏 ・ , , 黄永强 一 , 李本旺 , , 莫介化 , 王晓斌 陆昌胜 ,
5 3 ; . 2 7 2广东省东莞市南方特种水产研究所 , 1 2 广东
要 : 用 从 国外 引 进 的云 斑 、 纹 尖塘 鳢 的 自繁 后代 , 利 线 经过 强化 培 育 、 腺促 熟后 ,0 9年 5 9月开 展 人 工 杂 交试 验 。 性 20 -
人 工 培 育 的条 件下 , 通过 激 素 调控 , 云 斑 尖塘 鳢 使
和线纹 尖塘鳢 亲 鱼同步 发育 , 而 在 同一 时 期获 得 从
成 熟 的卵子 、 子 , 精 随后进 行人 工授 精 , 开展 杂交 育 种 ,最 终 目的在 于将 两 亲 本 的优 良性 状 组 合 到一 起 , 育 出生长 快 、 形美 、 苗成 活 率 高 、 选 外 培 易起 捕
顺, 养殖成 活率 高 , 易于养殖 和起 捕 , 南于外 形不 但
及云斑 尖塘 鳢美 观 , 场售 价相对 较低 。本试 验在 市
正 常 、活力 良好 的雄 性线 纹尖 塘鳢 作 为杂 交父 本 。 将 选好 的 亲鱼在 网箱 中暂 养 2d后 ,采用 胸鳍基 部
“ 二次 注射 法 ” 进行 催 产 , 用 药物 为宁 波激 素制 品 所
功 。云 斑 尖塘 鳢 , 称 秦 国笋 壳 鱼 , 俗 体色 为 黄 褐
色 , 纹 明显 , 形美 观 , 斑 外 市场 售 价 高 , 育 苗 及 养 但 殖 过程 中个 体生 长差 异 大 ,大 吃 小 的相 残 现 象严 重 , 终培 苗 和 商 品鱼 养成 率 低 , 最 由于 云斑 尖 塘鳢 的穴居性 , 也难 以起捕 。 纹尖塘 鳢 , 称澳洲 笋壳 线 俗 鱼, 原产 于澳 大利亚 , 体色 黑 , 格较 云斑 尖 塘鳢 温 性
野生 幼鱼 , 经过多代 人工 繁殖 、 育而成 。亲鱼培 育 选 池 为 面积 2× 6 m 左 右池 塘 , 深 约 2m, 良好 67 水 具
试验 结 果 : 化 水 温 2 ~ O℃时 , 孵 83 云斑 尖 塘 鳢 9x 纹 尖塘 鳢 6孵 化 时 间 6 , 精 率 为 9 .%, 化率 为 8 . , 苗 出苗 率 为 线 8h 受 00 孵 36 培 %
6 .1 , 究 证 明尖 塘 鳢 属种 间杂 交 可 以成 功 。 0 % 研 5
的新 品 种 ;促进 尖塘 鳢属 鱼 类 养殖 业 的 可 持续 发
展。
有 限公 司生产 的 H G和 L R — 两种混 合注射 , C H H A,
HC G剂量 约 3 0I /g L R — 2 0 k , H H A ,约 2 gk , U . 5 /g 以
注射用 生理 盐水 配制 , 注射 量视鱼 体 大小在 1 ~ . . 25 5 m 。2针 间 隔时 间约 2 , 注射过 的亲鱼 放 回 网 L 4h 将 箱 中, 加水 流刺 激 , 2次 注射 催产 激 素后 2 , 第 0h 开 始检 查 亲鱼发育情 况 , 以后每 隔 1 h检查 1 。 压 次 轻
雌 鱼腹 部 有 黄 色 卵粒 流 出 ,即 可进 行 人 工授 精 繁 殖 。用 湿 毛 巾包裹 鱼体 , 出腹 部生殖 孑 位置 , 用 露 L 并
l 材 料 与方 法
1 亲 鱼培育 . 1
云斑尖塘鳢 、 线纹尖塘鳢亲鱼群体为东莞市南 方 特 种水 产 研 究所 分别 从 泰 国和澳 大 利亚 引 进 的
保 持水 温 在 1 以上 ,其余 时 间水 温 随 自然水 温 8
变化。 选择 2龄 以上 , 体重 5 0 0 g以上 的雌性 云斑尖 塘鳢 作为母 本 ; 选择 2龄 以上 , 个体 重在 4 0 0 g以上
的雄 性 线 纹 尖 塘 鳢作 为父 本 。亲本 池 塘 放养 量 为 05 08k/ .~ . g 。每 日投 喂冰鲜 鱼打成 的鱼糜 , 适量 m 并 添 加 维生 素 、 鱼粉 等作 为 营养增 强剂 。 日投 饲量 为
关键 词 : 云斑 尖塘 鳢 ; 纹 尖塘 鳢 ; 线 杂交 中 图分 类 号 : 13 文 献标 识码 : Q 7 A 文 章 编 号 :0 4 2 9 ( 00)9 0 3 — 3 10 — 0 12 1 0 — 0 0 0
云 斑 尖 塘 鳢 ( x eetsma r sBek r O y l r r  ̄u l e oi mo e 1 5 )与线 纹 尖 塘鳢 ( xeetsl el u Se — 82 O yl r i o ts t n oi n a i c cn r 8 7 同属 鲈形 目( ri r s 、 l h e 6 ) a 1 Pcome )虾虎 鱼亚 目 f ( oii i 、 塘 鳢 科 G bc e) d ( l td e 、 尖 塘 鳢 属 Ee r a ) oi ( x l t 。 者均 已在我 国取 得人工 繁养殖 的成 O ye r ) 两 o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