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鳢养殖及其产业发展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维持杂交鳢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需做好两件事情:杂交鳢父母本的种质保护及其选育,杂交鳢单
性苗的生产。但目前的状况缺乏对杂交鳢亲本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由于乌鳢主要分布于北方,斑鳢主
要分布于南方,i塞种保护工作必须南北方联动进行,而目前没有南北方杂交鳢养殖的沟通机制。
杂交鳢
养殖及其产业发展概述
■文/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邹记兴卓孝磊
杂交鳢,俗称杂交生鱼,是乌鳢 和斑鳢杂交的F1代。乌鳢、斑鳢及 杂交鳢等鳢科鱼类,在国际上统称为 “蛇头鱼”(Snakehead),在中国 有多种俗称,不同的地方称法不一 样,其中以“生鱼”的称法最多,因 其生命力顽强,活动力生猛,人食之 有增强体质,增添“生龙活虎”之 气。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大都称 之“生鱼”;在湖南、湖北等地称之 为“财鱼”,即食之发财之意;在安 徽、山东、江浙等华东地区和河北、 东北等北方地区称之为“黑鱼”,因 其身体有漂亮的黑色花纹。 笔者趁杂交鳢养殖风起云涌之
际,为引导杂交鳢产业走上可持续发
展之路,对杂交鳢产业发展概述如
下:
杂交鳢养殖背景
在鱼类分类学上,杂交鳢的父本
乌鳢和母本斑鳢都隶属硬骨鱼纲,鲈
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1]。乌 鳢在中国分布很广,除了西部高原地 区之外,从长江流域到黑龙江流域的 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主要分布 在长江流域,以湖北、湖南、江西、 浙江、安徽、河南、辽宁等省居多; 54・《当代水产》2011年1月 斑鳢分布较窄,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 的广东、福建、台湾、海南等省【2]。 杂交鳢的养殖历史可以追朔到 1994年。当时广东养殖的斑鳢和乌鳢 由于种质退化等原因都出现了许多弊 病,诸如,抗病性差,病害多,养殖 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个头小等 等。致使当时的许多养殖户一度失去 了养殖生鱼(乌鳢和斑鳢在广东都统 称“生鱼”)的信心,导致当时生鱼 的养殖水面和产量急剧萎缩。 后来,经过广东水产养殖专家数 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培育出了具有明 显杂交优势的杂交鳢,并迅速占领市 场,让广大的养殖户又重新拾回了养 殖生鱼的信心。现如今,越来越多的 省外和国外的养殖户,不远千里来广 东(珠三角)学习杂交鳢养殖经验, 同时,也让广东的杂交鳢“畅游全 国”,并走出了国fq[31。 杂交鳢属于鱼类远缘杂交的种间 (乌鳢和斑鳢)杂交后代,具有明显 的远缘杂种优势,如:肉质好、生长 速度快、抗病力强、个体大、病害 少、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产量高、
耐长途运输等杂交优势。王宇希等[4】
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养
殖6个月后,杂交鳢比父本乌鳢体长
增加19%,体重增加51%,成活率高
30%一40%,饲料成本少20%,平均
单产量高189%。杨菁l5]研究表明,在 相同的养殖条件下,杂交鳢比母本斑 鳢生长速度快50%左右,上市规格大 50%,养殖成活率高30%左右,平均 亩产量高96%,养殖成本低20%,亩 净利润高240%。作者在珠三角的中 山、顺德、广州分别指导杂交鳢的育 苗和养殖,均取得亩产杂交鳢7t以上 的养殖效益。杂交鳢养殖地域遍布全 各地,养殖全程能摄食配合饲料, 比其父母本更耐长途运输[ ,销售市 场空问更加广阔。 杂交鳢养殖现状 自从杂交鳢苗种培育成功以后, 杂交鳢的杂种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 养殖者,其养殖面积以每年l倍的速 度在不断扩张。近年来,仅广东省杂 交鳢的养殖面积就超过400Ohm2,其 养殖区域已逐步向湖南、湖北、山 东、江西、江苏、四川、广西、福 建、浙江、辽宁等省不断延伸。由于 母本斑鳢不耐寒,其养殖和培育大部 分局限于广东,所以每年全国各地, 甚至越南,来广东拿苗的养殖户络绎 不绝,杂交鳢苗种供不应求。 现在,广东珠i角地区的杂交鳢 养殖基本上都是高密度集约化模式。 杂交鳢亩产量基本 都在5000kg以 上,养殖水平较高的杂交鳢养殖专业 户亩产量可达7500kg,如果水质管理 好的池塘亩产量lOt也不难,实施流水 养殖的池塘亩产量可达20t,这一产量 在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中是不可想象的 数字。杂交鳢是产销两旺的淡水养殖 晶种,出塘价一般都在10元/kg以上, 养殖成本一般在8元/kg左右(2009年 饲料价计算,不包括饲料价格上涨因 素),利润空间在2元/kg1)2 E,南此 推算,每亩利润基本都有两万元。 杂交鳢的成功培育和养殖推广克 服了其父本乌鳢和斑鳢斑鳢养殖的地 域局限性。在杂交鳢出现以前的乌鳢
和斑鳢养殖中,一般乌鳢北方养殖,
斑鳢南方养殖。而杂交鳢适温较广,
能在全国各地广泛养殖。杂交鳢养殖 与罗非鱼养殖相比,具有耐低温、能 高密度养殖两个巨大优势。所以,随 着杂交鳢养殖的逐步推广,养殖户认 识的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的高度重 视,杂交鳢养殖及其相关配套产业会 得到蓬勃发展。 杂交鳢的产业效应 1.杂交鳢对水产饲料行业的影 响。杂交鳢不仅肉质、抗逆性、生长 速度等方面比亲本具有明显优势,而 且在食性上,一改亲本“非肉不食” 的本性,很容易驯化为食人工配合饲 料的养殖品种。杂交鳢全过程可投喂 人 配合饲料促使“水产生鱼饲料” 业的高速发展。生鱼饲料的兴起,挽 救许多当时面临困境的水产料中小 企业,特别是广东水产饲料企业。如 今,广东很多饲料企业把生鱼料作为 公司的主打产品来经营开发。 2.杂交鳢对水产流通业的影响。 杂交鳢不仅生长快,肉质好,而且耐 鲜活长途运输。相比而言,杂交鳢母 本斑鳢的鲜活运输范围一般局限于本 省,长途运输死亡率很高,如果将斑 鳢从广东运到江浙地区,无论是下塘 养殖还是市场销售,死亡率均在50% 以_卜,5~7d后死亡率有的达: ̄1J70% 以上;父本乌鳢长途运输的死亡率虽 较低,但到达运输地下塘养殖5~7d 后有10%以上的死亡率,市场销售的 存货5d以后死亡率达到30%以上,而 且存货越长死亡率越高,所以批发商 不敢进行大批乌鳢进货,分次进货增 加了运输成本;杂交鳢则有从珠三角 运到哈尔滨成活率达100%的经验, 而且到达运输地后,无论是下塘养殖 还是市场销售,很少死亡,市场销售 55・《当代水产》2011年1月 的存货15d后,成活率97%。杂交鳢 的这种长途运输高成活率和易于存货 的优良特性,直接催生了杂交鳢流通 产业的发展,为广东利用温度优势,
发展“北运鱼”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
间,也为北方杂交鳢的销售提供了便
利,所以在杂交鳢上市的高峰期,仅
广东顺德运往外省的杂交鳢每天都超
过300t。
3.杂交鳢养殖的生态效应。乌鳢
和斑鳢都是肉食性鱼类,传统的养殖
都是全程投喂冰鲜鱼,这不仅容易引
起水质恶化,暴发鱼病,而且在养殖
过程中需要频繁换水,既浪费了水资
源,又污染了环境。而杂交鳢可全程
投喂膨化颗粒饲料,在养殖投喂过程
中,基本没有饲料沉积水体中,这不
仅节约饲料,而且对环境基本是零
污染。王宇希[4】等研究表明,杂交鳢
的一个养殖周期内换水量比亲本少
70%,这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更
加弥足珍贵。JtL ̄l,,杂交鳢整个养殖
过程,比亲本病害少,用药少,养出
的商品鱼也比亲本更加环保与健康。
4.杂交鳢的产业延伸。1)杂交
鳢的药膳保健功能的开发。古人常说
“乌鳢浑身是宝”。此话不假,据
《本草纲目》记载,乌鳢肉、肝、
肠、胆都可入药。现在,民间还一直
都把乌鳢当一种极好的药膳来用,特
别是对手术后病人或是产妇有着很
好的功效。杂交鳢营养比乌鳢更加
丰富,替代乌鳢的药膳功能真是有
过之,而无不及了。据刘新轶[6】等研
究,杂交鳢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含
量等都比亲本高。因此,杂交鳢作为
一
种药膳保健产品的开发是极具前
景。
2)杂交鳢肉质品的加工出口开
发。杂交鳢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
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而且杂交鳢
内脏团小,出肉率高,比罗非鱼和斑
点叉尾鲴等高3%~5%,非常适合做 生鱼片加工出口。与此同时,杂交鳢 养殖过程病害少,用药少,产品健康安 全,用杂交鳢鱼肉加工成即食食品, 如:鱼肉干、鱼肉松等也是一个很好 的开发利用途径。 3)杂交鳢皮革的开发利用。中 央电视台报道“养鱼卖鱼皮”的沈金 荣,靠一张鱼皮年收入过百万。沈金 荣卖的鱼皮就是杂交鳢皮。杂交鳢皮 不仅花纹漂亮、柔韧性好,而且非常 结实,即使两个人用力对拉都拉不 坏,张力比牛皮要大30%,非常适合 做箱包、皮鞋、皮衣等皮具制品【7l, 而且由于鳞基的存在,杂交鳢皮通气 防水,日本、韩国还利用杂交鳢皮制 作上等和服,在中国收购大规格的杂 交鳢用作皮制品原料。所以杂交鳢皮 产业的延伸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 4)杂交鳢体表粘液的开发利 用。杂交鳢有“过道”的行为,即杂 交鳢会跃出水面,在池塘的塘埂上像 蛇一样滑动前行。杂交鳢的这种独行 为除了得益于它有鳃上器官能直接呼 吸空气外,还有杂交鳢体表分泌的 丰富粘液,保护其身体在陆地滑动前
行时,能仍然湿润,且不受伤害。此
外,杂交鳢的体表粘液中富含多种抗
菌肽,有极强的保湿功能。倘若能开
发利用杂交鳢体表粘液的功效成分,
用于护肤化妆品上,其前景将不可限
量[8]
存在问题
1.杂交鳢的养殖及其产业发展基
本在民间进行,缺乏政府的引导和监
管,导致杂交鳢苗种良莠不齐,种质
退化已初步显现,产业发展面临瓶颈
杂交鳢的制种技术应该是优质父
本乌鳢与优质母本斑鳢之间的交配,
但目前无法保证民间杂交鳢繁殖场所
进行的杂交鳢制种父母本来源优质问
题。由于杂交鳢苗种供不应求,经济
利益驱使下,有些民间繁殖场利用市
场上购买的乌鳢、斑鳢就进行配对繁
殖,有的甚至利用杂交鳢冒充父母本
进行回交、有的就是杂交鳢之间的交
配,生长速度放缓、病害严重等种质
退化现象在有的地区已经很明显。
要维持杂交鳢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需做好两件事情:杂交鳢父母本的
56・《当代水产》2011年1月
种质保护及其选育,杂交鳢单性苗的
生产。
杂交鳢父母本的种质保护及其选
育是确保杂交鳢父母本优质来源、生
产优质杂交鳢苗种、维持产业可持续
发展的前提。但目前的状况缺乏对杂
交鳢亲本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由于
乌鳢主要分布于北方,斑鳢主要分布
于南方,这种保护工作必须南北方联
动进行,而目前没有南北方杂交鳢养
殖的沟通机制。
父母本的优良性状是杂交育种培
育出优良种质、展现杂种优势的前提
基础。杂交鳢育种中利用的就是乌鳢
抗寒、个体大、耐低氧和斑鳢肉质好
的优良特性,北方养殖的父本乌鳢与
广东养殖的母本斑鳢进行杂交,杂种
优势最为明显,而广东养殖的乌鳢与
斑鳢之间杂交生产出的杂交鳢抗寒能
力低下。所以乌鳢的选育工作要在湖
南、湖北以上的北方进行;而斑鳢抗
寒能力较差,其选育工作只能在南方
进行。
杂交鳢制种工作的地点只能在南
方,尤其是广东。原因是母本斑鳢不
耐寒,在北方难以过冬,长途运输损
失较大。斑鳢运到北方目的地后,应
激反应强烈,无法产卵。与作者合作
的中山三角裕荣水产种苗繁殖场,从
2008年来就探索将斑鳢运到江浙地区
进行杂交鳢生产,但至今未获成功;
乌鳢可以长途运输,在北方经过冬季
的低温刺激后运到南方作为杂交父
本,而且可以与南方上年秋苗养成的
大个体杂交鳢商品鱼进行互通运输,
即:北方选育后的优质乌鳢运到广东
作为父本亲鱼,南方利用温度优势养
殖的大个体杂交鳢商品鱼运到北方满
足市场需求,是繁荣南北杂交鳢养殖
业的大事,广东物流发达,运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