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之殇

合集下载

[“7 23”动车特大事故安全大反思] 动车特大事故

[“7 23”动车特大事故安全大反思] 动车特大事故

[“7 23”动车特大事故安全大反思] 动车特大事故“7.23”动车特大事故安全大反思“7.23”甬温线旅客列车特别重大事故,是我们铁路人终生难忘的日子。

惨痛的一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它不仅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也给予我们娇之自豪的高铁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它向我们再一次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面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责任大如天,安全工作压倒一切,要把客运安全特别是高铁安全摆在重中之重”,否则是别无选择的。

___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我们该怎样做?我的认识是必须吸取教训,深刻反思;必须脚踏实地,忘我工作;必须鼓舞志气,从头再来。

“7.23”动车特大事故安全大反思,按照中央领导讲话精神,特别是对盛部长三句话讲话深刻内涵的理解,自己从安全管理方面,特别是安全措施的落实、安全关键的卡控、干部作风,以及现场作业、职工两纪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感自身的安全责任、安全履责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安全第一的思想还没有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较薄弱,主动参加安全教育积极性不高,对事关安全的问题不够敏感。

深入发动、安全宣传力度不够。

对局、段要求记名式传达、学习的文件电报、典型事故案例时有传达不到位,结合实际,查找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不 ___。

2、对规章制度以及相关安全、业务知识还不能完全掌握。

平常自己学习安全规章比较少,对现场作业中的安全不能真正理解,使自己的安全防范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有时候出现无法发现不安全因素的情况,对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制定的不细化,敷衍了事,没有深层次的剖析发生“两违”的原因,存在着怕麻烦,简化程序思想。

“7.23”动车特大事故安全大反思。

3、干部作风务实下沉不到位。

工作中是不敢碰硬,好人主义思想严重,局限于量化指标的完成,对“两违”人员采取批评教育得多,硬性考核得少,搞下不为例多,叫真分析少。

速度、精度与温度

速度、精度与温度

速度、精度与温度作者:李春雷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第03期高铁,这些年是国人生活中的一桩大事件,在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重构着人们的思路,更在细细碎碎而又轰轰烈烈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对文学来说,这是一个大课题。

近年来,不少报告文学作家试图走进它,书写它,揭示它,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我即是其中之一。

2010年左右,高铁刚刚红火之时,我曾经采访郑西、武广、京津高铁,还有四方、唐山等高铁机车制造厂。

但由于这个题材太宽太大太深太玄,实在难以把握。

在困难面前,我止步了。

我想,总会有一个更适合的作家来书写。

现在,读到王雄的《中国速度———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格外欣慰。

作为集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创作和新闻记者工作于一身的中年作家,王雄用他宽阔的视野、扎实的料理、精致的叙述,从速度、精度和温度等方面为我们书写了一个全方位、多侧面、立体化的高铁时代。

速度,是火车最酣畅、最先进、最梦想的一种宣泄方式。

人类对速度的追求,是潜伏在心底的一种原始欲望,这是从追逐猎物之始就种下的基因。

后来,驯服了野马,发明了车轮,修筑了驿路,速度不断加快。

直到19世纪初期,英国人发明了蒸汽机车。

200多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火车速度也在不断刷新。

1901年的纪录,是德国时速162公里;1931年,仍是德国时速200公里;1955年,法国电力机车以时速331公里开始领跑世界。

直到2008年8月1日,中国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时速达到350公里,成为无敌世界的中国速度!高铁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产业,加快了城市带、城市圈的形成,明显地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精度,是火车最科学、最精准、最安全的一种保障方式。

中国需要高铁吗?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是轮轨还是磁悬浮?中国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能否保障高速列车的绝对安全?这里面是观念的碰撞,是文化的磨合,是制度的调整,是国民的观望,是专家的忐忑。

这期间,作者调动其独特的优势,深入其中,不仅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内部信息,也进行了一系列专业的、精准的介绍。

德国高铁ICE出轨事故的致命真相

德国高铁ICE出轨事故的致命真相

德国高铁ICE出轨事故的致命真相卢江良;王源源【期刊名称】《科学24小时》【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4页(P34-37)【作者】卢江良;王源源【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一提到德国制造,我们想到的往往是其产品经久耐用、值得信赖。

德国工业产品以品质优良著称,技术领先、做工精细,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1991年6月,德国城际特快列车(简称ICE)正式投入运营。

代表高科技的ICE是世界上最快的列车之一,通达德国各地,并且以豪华舒适和极高的安全性著称,号称世界上最安全、最先进的设备。

ICE列车高速行驶了7年无一例死亡事故,成为德国人自豪的资本。

但是,1998年6月3日,一辆从德国慕尼黑开往汉堡的高速列车却在途中突然出轨,造成了世界高铁历史上第一次严重的伤亡事故,打破了德国制造的神话。

1998年6月3日5时47分,一列编号为884号的德国ICE列车驶离慕尼黑车站,前往汉堡。

这趟列车共搭载了400多名乘客,此次行程全长共计850千米,中途停靠7个站,通常5小时45分钟左右便可抵达目的地。

该车配备有电脑监控系统,12节由强化铝合金打造的豪华车厢宛如飞机商务舱。

当日10时56分,884号列车已平安行驶了5个多小时,再过40分钟左右,列车便可抵达目的地汉堡。

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了车厢中的平静,第一节车厢中的乘客吃惊地看到,一截巨大的金属条从车厢地板下贯穿而出,将地板捅出了一个大洞,卡在两个座位之间的扶手上。

但此时列车仍在以200多千米的时速行驶,受惊的乘客纷纷离开车厢,寻找车长并告知这一令人惊恐的情况。

然而,车长却表示,根据高铁的运营管理制度,他必须先查看详情,才能核准启动紧急刹车。

10时58分,整趟列车已经开始左右摇晃。

此时,列车正在向距离汉堡130千米的埃舍德镇疾驶。

在这个小镇附近,有一座横跨高铁路轨的水泥双线路桥。

10时59分,车长和报告列车异常情况的乘客来到第一节车厢,正在乘客准备向车长指出受损位置时,灾难降临了——正在高速行驶的884号列车突然出轨,急速冲向埃舍德镇路桥。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

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其中2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

对于任何铁‎路专业人士‎而言,动车组相撞‎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动车组‎装有自动防‎护系统(ATP),如果后车迫‎近前车,系统将会自‎动导致后车‎停车,司机“就是想撞也‎撞不上”。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很成功,能保证后面‎不追尾、前面不撞车‎。

那么,这起不可思‎议的事故究‎竟如何发生‎的?南方周末记‎者由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了解到‎,事故原因已‎经基本查明‎,其中调度方‎面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而信号系统‎也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出‎现了最致命‎的错误。

此前,由铁道部总‎调度长调任‎上海铁路局‎担任局长的‎安路生在事‎故发生后曾‎向外界通报‎了7.23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他是这样说‎的,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而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电务值班人‎员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

人们对此次‎事故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总‎的来说,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系统方面和‎人为方面的‎原因。

系统方面的‎原因是铁路‎信号系统存‎在严重缺陷‎,由于雷电和‎暴雨的影响‎发生故障,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

温州和谐号重大事故天灾或人祸?

温州和谐号重大事故天灾或人祸?

温州和谐号重大事故天灾或人祸?2011年7月23日,由北京出发的D3115次动车“和谐号”,行驶至温州撞车,车厢脱轨坠落桥下。

(网友图片)温州“和谐号”重大事故天灾或人祸?(网文)7月23日晚20时34分,温州双屿高架桥上两辆动车组发生追尾事故,导致车厢脱轨翻落桥下,截至目前死亡人数上升至35名,受伤人数上升至210人。

大陆官方报导称,事故是因为雷雨天气所致,民众对此则表示质疑,有民众指“10天动车司机速成班”或是“铁路杀手”,还有人揭露因有关方面疏于培训、司机水平极低使高速动车组事故频发。

雷雨天气惹祸?民众质疑《中国广播网》报导温州动车撞车脱轨原因是动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追尾。

对此温州双屿镇陈先生表示质疑,他说:“天气是不太好,我认为这个理由不能说服人。

”对此网友发微博也表示质疑,动车上有避雷器,雷击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据《财新网》报导,事故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梦恕表示,发生此类事故令人感到意外,司机失误可能是事故原因之一。

王梦恕介绍说,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如果前方有车停下来,自动闭塞系统装置会通过信号提示后面的车。

“自动闭塞装置要求6公里以内,没车的时候才可以开行,距离前车4公里内就亮黄灯,提示减速,距离2公里时会显示红灯,提示要停车。

”王梦恕表示,动车紧急情况下自动制动系统现在还没有实现,行驶主要依靠人工进行。

司机的判断和操作是动车行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10天速成司机或成铁路杀手上级下了死命令,动车司机培训10天就上路。

(网友图片)中国高铁自运行以来频频出现故障,7月23日温州双屿动车组又发生特大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其安全性令人担忧。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优秀5篇)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优秀5篇)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优秀5篇)动车事故调查报告篇一报告日期:20xx年10月15日调查人员:xxx调查地点:xxx城市动车站事故概况:20xx年10月14日,下午3点30分,xxx动车站附近发生了一起动车事故。

事故造成了列车脱轨和多人受伤。

我作为调查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展开调查。

调查过程:1. 事故现场检查:一到达现场,我们立即对事故现场展开了调查。

发现一列动车出轨,部分车厢倾斜,多人被困在车厢内部。

2. 证人询问:我们对事故现场的目击者进行了询问,了解到事故发生时,列车突然发生剧烈抖动,并发出异响,随后出轨。

3. 调查列车维护记录:我们调查了列车的。

维护记录,发现该列车在近期曾经进行过维护,但并未发现任何严重机械问题。

4. 黑匣子分析:我们找到了列车的黑匣子,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初步结果显示,事故发生前列车速度正常,未检测到任何异常情况。

5. 调查列车驾驶员:我们对列车驾驶员进行了调查,了解到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前并未收到任何异常报警信号或感觉到异常。

结论:经过调查,我们初步认定此次动车事故是由列车突发技术故障导致的。

具体的故障原因仍需进一步深入调查。

我们将继续进行案件调查,以查明事故的详细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全文篇二关于动车事故的调查报告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信号设备故障后,电务值班人员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

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暴露出铁路部门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不到位。

现场作业控制不力,值班人员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没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事故反映出的设备质量、人员素质、现场控制等问题,说明铁路部门的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反映出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抓住历史机遇,制定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加强了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建设工作。

7.23铁路事故反思材料

7.23铁路事故反思材料
美国彭博社说,印度7月4天内发生3起火车事故:7日,一列火车撞上一辆汽车,38人死亡;10日,一列火车脱轨,至受伤。
法新社称印度铁路是“世界上最致命的铁路,2009年印度火车事故共造成25705人死亡。
尊重人的生命是人权的第一要义,但有些事件的发生确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故造成36人死亡、192人受伤。
此事故发生在京沪高铁开通不久,又是暑期运输期间,令全国上下十分震惊,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铁路安全形势严峻。
作为一名铁路客运管理干部,我充分认识到安全职责大于天,安全工作压倒一切工作,我们务必集中精力,迅速行动起来,狠抓安全,落实管理,切实采取措施,理清安全管理思路,迅速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摒弃傲慢,政府才会赢得民心,放下偏见,人民才能融入社会。
检验事件反思的最终成果是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任何一个政党从来都不会缺少“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但缺失的往往是心态和执行力。
公众也不应有因个别事件而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偏见。
一个处在转型和发展关键时期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这是任何国家成长和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
前苏联时期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98年德国的高铁事故和最近日本的福岛核泄漏事故无不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
7.23铁路事故反思材料
一次次的铁路安全事故向我们每一名铁路职工搞响了安全警钟,为深刻吸取723铁路事故的惨痛教训,以下是为你整理的7.23铁路事故反思材料,希望能帮到你。
7.23铁路事故反思材料篇1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北京西开往福州的D301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局管内永嘉—温州南间瓯江大桥处,与前行的杭州开往福州南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
执政者要植入“权为民所赋的思想,深刻认识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恋人关系,在理论上并无上下之分,更无轻重尊卑之别。

“7.23”动车特大事故安全大反思、大检查自我剖析

“7.23”动车特大事故安全大反思、大检查自我剖析

“7.23”动车特大事故安全大反思、大检查自我剖析安全大反思、大检查自我剖析此次甬温线发生的“7.23”动车追尾特大事故造成了40人死亡192人伤亡及巨大的财产损失说明铁路部门的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反映出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是一起典型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国内外人辈感震惊对铁路运营安全和铁路建设安全质量产生了极大的怀疑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铁路人几十年为之奋斗的积累下来口碑几乎被毁也对铁路运输生产和收入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事故造成的影响短期内很难消除。

作为一名铁路人深感痛心和愧疚和不安血的教训提醒我们安全生产是铁路运输和建设的命根子也敲响了警钟在全路反响较大我也在思考和反省。

反问自已在本职岗位上所完成的工作特别是现在监理及已完成的项目实体质量能否经得起查验经得起将来行车安全的考验。

对于企业来说安全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具体来说如果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相关单位的每个岗位人员身上每个人都能履职到位不违章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在此次大反思、大检查中通过自我剖析我认为自身有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意识不强总觉得监理重点是管好质量对安全方面发现的问题重视不够不敏感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力度不够。

2.对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及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透觉得自已所掌握的安全方面知识已能应付监理工作。

3.工作热情不足遇事不够冷静性子急躁碰到挫折就容易灰心对事业的坚持程度不够。

4.在监理工作中有时做老好人对施工单位怀有同情心没有做到铁面无私。

5.有时对领导布置落实的安全工作不能正确理解和领会不重视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要通过以下方法对自身进行整改:第一要树立“安全工作是目前压倒一切的工作”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质量和安全是分不开”的理念始终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自己开展监理工作的指南。

第二加强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学习加强继续教育使自己打下扎实理论基础为安全生产监理工作服务为铁路建设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车之殇
利益相关者:消费者(民众、高铁出口国家)
铁道部(政府)

问题隔离/引导:
人祸(人的问题):
抛出可能是调度的问题(证明:一是D3115撞D301而非
D301撞D3115,二是及时处理了上海三个铁路局官员)
而非天灾(不是车的问题、不是系统的问题)

危中之机:
1.提升动车组、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2.树立政府、铁道部门的良好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