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起源及夏商周的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①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尹 Nhomakorabea内服
◎ 商
及各类事务官。 ②内外服制
商王直接统治的 王畿地区
族 势 力 范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
外服
围 示
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

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
商王间接控制的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方国和部落
(3)考古发现:甲骨文、青铜器
龟甲兽骨——甲骨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 妇好鸮尊 兽型觥
1、“三皇五帝”

禅 让

禅 让

黄帝战蚩尤
2、夏朝的建立
(1)建立:BC2070年 (2) 政 治 : 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 ③夏部族对除生活以外的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 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关于启的即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3)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址。
关于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依据学者观点制作 ◎二里头早期宫殿复原 想象图
三、商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约BC1600年
(2)政治:
结合课本,完成表格
时期
区域
文化遗存
距今约
7000-5000 年前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 5000年前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长江流域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主要考古发现 彩绘陶器、粟

中国文明的起源与诸夏认同的产生

中国文明的起源与诸夏认同的产生

中国文明的起源与诸夏认同的产生中国文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幅员,是世界上最为独特的文明之一。

它的起源和发展,自古至今,始终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同样,诸夏认同作为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引起了广泛的。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明的起源和诸夏认同的产生,以深入理解这两者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

到了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定居生活,人类开始逐步形成文明。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文明的雏形,它们的历史记载于《史记》等古代文献中。

这一时期,出现了汉字、青铜器、城市等文明要素,标志着中国文明的诞生。

中国文明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连续的历史记录之一。

中国文明幅员辽阔,涵盖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特色。

中国文明重视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强调社会秩序和稳定。

中国文明拥有独特的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文明对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影响和贡献也是巨大的。

以汉字为例,它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对日本、韩国等国的文字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成果也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例如,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等思想观念,以及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诸夏认同是指对于中国文明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华夏文明,而现代诸夏认同则是在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诸夏认同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语言、历史等方面,它代表着一种民族自觉和文化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中,诸夏认同的实际应用也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上。

文化传承是诸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文化在诸夏认同的推动下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
目录
一、远古人类与史前文化遗存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三、夏商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 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 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 家产生的关系。
二.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 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 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理解从部 落到国家的历程。
三、中华文明的形成:夏商西周的兴亡
(四)商朝的灭亡
在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 商王帝辛(纣王)仓促间只能 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 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 倒戈”,牧野一战,“血流浮 杵”,国内商军尽墨,帝辛逃 到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 灭亡。
三、中华文明的形成:夏商西周的兴亡
(五)西周的建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从部落到国家
目 录
陶寺遗址 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 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 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 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为华夏 族先民所创造,华夏文明的源头 之一。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从部落到国家
目 录
石峁(mǎo)遗址 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
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 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 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2006年 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 步判断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 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 存。
(二)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约BC2070年)
目 录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河姆渡文化
是指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宁波地区古老而 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目 1973年,发现于浙江宁波的河姆渡镇,因而

夏商周华夏文明的起源

夏商周华夏文明的起源

夏商周华夏文明的起源华夏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商周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方面,探讨夏商周华夏文明的起源。

一、夏朝的兴起与华夏文明的初现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它的兴起标志着华夏文明的初现。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他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成为夏朝的开国君主。

夏朝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基础,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贵族阶层享有特权,百姓则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夏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耕种土地,为国家提供粮食和财富。

夏朝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祭祀、礼仪、音乐等方面,这些文化传统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商朝的崛起与华夏文明的发展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它的崛起标志着华夏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商朝的政治制度相对于夏朝更加完善,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贵族阶层的地位得到巩固,百姓的权益也得到一定的保护。

商朝的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劳动成果为国家带来了繁荣和富裕。

商朝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文字的进一步发展、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祭祀活动的丰富多样等方面,这些文化成就为后世的文明进步奠定了基础。

三、周朝的兴起与华夏文明的全面发展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它的兴起标志着华夏文明的全面发展。

周朝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基础,君主的权力受到更多的制约,贵族阶层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百姓的权益也得到更多的保护。

周朝的经济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主,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劳动成果为国家带来了更大的繁荣和富裕。

周朝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礼乐制度的完善、儒家思想的兴起、诸子百家的争鸣等方面,这些文化成就为后世的文明进步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总结起来,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华夏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夏朝的兴起初现了华夏文明的雏形,商朝的崛起进一步发展了华夏文明,周朝的兴起则使华夏文明达到了全面发展的高峰。

中华文明起源

中华文明起源

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掌握了火的使用技术,并开始进行农业生产。

这些进步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公元前6000-5000年),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化形式,如仰韶文化、瓦片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等。

这些文化表明当时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农业时代,人们开始耕种、养殖,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

同时,陶器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储存和烹饪食物,进一步提高了生活水平。

在公元前21世纪末至公元前16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转变。

这一时期被称为夏商时代,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阶段。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文明社会的开始。

夏代的王朝统治者使用象形文字纪录历史事件和政治决策。

据传,在夏代末期,夏王的统治开始衰落。

帝位传给了商朝的创始人商汤。

商朝进一步发展了文字和政治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商朝末期,商帝国逐渐衰落,周公旦率领西周联军终结了商朝的统治,并建立了东周王朝。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重要阶段。

东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基于封建制度,贵族家族被赋予了地方统治权。

同时,礼乐典章也被制定和推广,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等。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东周时期的结束,中国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256年)。

这一时期的中国充满了分裂和动荡。

各个国家之间进行了频繁的战争和争霸。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他们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思想,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国的嬴政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帝国-秦朝。

秦朝实施了苛刻的法律和大规模的工程项目,如修建了万里长城和兵马俑等。

从古到今 一次看懂中国历史

从古到今 一次看懂中国历史

从古到今一次看懂中国历史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漫长进程。

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我们理解和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带您一次看懂中国历史,从远古时代一直到现代,讲述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演变。

一、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历史的起始点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是传说中的夏禹所建立,夏禹被封为夏王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君主。

随后,在夏朝之后,商朝兴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王朝。

商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初步建立,同时也开启了封建社会的大门。

在商朝时期,王权开始形成,乡村社会逐渐演变为封建社会,同时商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法律的朝代。

商朝共享王位的统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很常见,此后同样运用于周朝。

二、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夏商周时期结束后,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和思想家们得以自由表达的时期,也是百家争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间争霸不断,诸子百家的学说甚嚣尘上。

其中,儒家的孔子提倡仁义道德,儒家思想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则主张爱人平等,商鞅变法为法家思想的流行奠定了基础。

而道家则追求个人自由和自然无为的境界,与其他学派形成鲜明对比。

三、秦汉之际:统一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最终导致了秦朝的兴起。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使中国历史首次实现了统一。

这一时期,中国的疆域被大大扩展,秦朝还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万里长城。

秦朝的统一行政制度、法律法规和货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后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汉朝则进一步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并对世界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和交流,将丝绸带到了远方。

四、魏晋南北朝:逐渐分裂秦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中央政权逐渐瓦解,中国分裂成了多个王朝和政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经历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外族入侵不断,中原地区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权更迭。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我国从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产生,阶级和早期国家形成、发展,引发了中国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1.政治: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禅让制;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原始社会农业产生,夏商周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文化:商周时期,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1)划分依据: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

(2)典型代表原始社会特征(1)原始社会分期: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知识点二 从部落到国家.部落联盟(1)三皇五帝:远古祖先,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厚。

1时期代表生产生活旧石器时代(约300万年—1万年左右)元谋人、北京人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新石器时代早期(约1万年前—5 000年前)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彩绘陶器、种植粟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水稻 、养蚕缫丝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 000年—2 000年左右)龙山文化(黄河流域)黑陶,俗称“蛋壳陶”红山文化(辽河上游)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长江下游)2.1(2)华夏始祖: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170万年前—前221年)【阶段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一)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工商业,青铜时代,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政治: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思想文化:礼乐制度、甲骨文、傩(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经济:铁犁牛耕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促使了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和小农经济的形成。

私营工商业兴起。

政治: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各国纷纷改革推动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思想:百家争鸣推动思想的大解放。

科技:取得很高成就。

(司南、《甘石星经》、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黄帝内经》)文艺:帛画、《诗经》、楚辞、宫廷宴乐、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阶段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工商业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

思想:文化专制,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造纸术、张衡、《九章算术》、医学(《黄帝内经》、张仲景、华佗)等领先世界的成就。

文艺:秦篆汉隶、帛画、汉赋第三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政治: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