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作业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交变电流的频率和周期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交变电流的频率和周期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微点4 交变电流的频率和周期1.(多选)关于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描述交变电流的周期性变化引入了周期,而不是频率 B .周期为0.02 s 的交变电流,其频率为50 Hz C .周期和频率是倒数关系D .频率为50 Hz 的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方向每秒改变50次 2.(多选)某正弦式交流电的方向在1 s 内改变100次,则周期T 和频率f 分别是( ) A .T =0.01 s B .T =0.02 s C .f =50 Hz D .f =100 Hz3.关于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弦式交变电流最大值连续出现两次的时间间隔等于周期 B .1 s 内交变电流出现最大值的次数等于频率C .交变电流方向变化的频率为交变电流频率的2倍D .频率为50 Hz 的交变电流,其周期等于0.05 s 4.(多选)某小型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e =50sin 100πt (V),对此电动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频率是50 HzB .频率是100 HzC .周期是0.01 sD .周期是0.02 s5.(多选)矩形金属线圈共10匝,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交变电流的频率为0.2 Hz B .1 s 内电流方向变化10次C .t =0.1 s 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D .1 s 内线圈转5圈 6.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 .交流电的频率是4π HzB .当t =0时,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磁通量最大C .当t =π s 时,e 有最大值D .t =32π s 时,e =-10 V 最小,磁通量变化率最小7.(多选)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对称轴转动,形成如图所示的交变电动势—时间图像.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100π3rad/sB .电动势的最大值为20 VC .t =1.0×10-2s 时,线圈平面和磁场方向的夹角为30°D .t =1.5×10-2s 时,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最大8.如图所示为一个单匝闭合线框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产生的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波形图,若只将线圈的转速变为原来的2倍,则( )A .峰值变为20 AB .周期变为0.4 sC .转速变为100 r/sD .提高转速前,在t =0.05 s 到t =0.1 s 时间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逐渐增大9.(多选)某交流发电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 .交变电流的频率为4 HzB .0~1 s 内电流方向变化50次C .若仅使线圈转速加倍,则周期变为0.02 sD .若仅使线圈转速加倍,则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变为400 V10.[2023·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多选)如图甲所示,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圈两次分别以不同的转速,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图像如图乙曲线a 、b 所示,则( )A.两次t =0时刻线圈平面均与中性面重合 B .曲线a 、b 对应的线圈转速之比为2∶3C .曲线a 表示的交变电动势频率为25 HzD .曲线b 表示的交变电动势最大值为10 V 11.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时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其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现若将线圈转速增加为原来的2倍,并以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时(如图乙)为计时起点,则下列关于电动势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四幅图像正确的是( )微点4 交变电流的频率和周期1.答案:BC解析:周期和频率都是为了描述交变电流的周期性变化而引入的,A 错误;周期是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频率是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所以周期和频率是倒数关系,若周期T =0.02s ,则频率f =1T=50Hz ,B 、C 正确;由于正弦式交变电流在每个周期内电流方向改变两次,所以频率为50Hz 的正弦式交变电流每秒电流方向改变100次,D 错误.2.答案:BC解析:交变电流在一个周期内方向改变两次,1s 内电流的方向改变100次,知经历了50个周期,则T =150s =0.02s ,频率f =1T=50Hz ,故B 、C 正确,A 、D 错误.3.答案:C解析: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交变电流会出现正向和负向最大值各一次,相邻两个峰值的时间间隔为半个周期,所以交变电流在一个周期内方向改变两次,即方向变化的频率为交变电流频率的2倍,选项A 、B 错误,C 正确;周期T =1f =150s =0.02s ,选项D 错误.4.答案:AD解析:由交变电动势的表达式可知,周期T =2πω=0.02s ,频率f =1T=50Hz.故A 、D正确.5.答案:BD解析:由题图可知T =0.2s ,故f =1T =10.2Hz =5Hz ,即1s 内完成5个周期,线圈转5圈,每转1圈电流方向改变2次,则1s 内电流方向变化10次,故A 错误,B 、D 正确;在t =0.1s 时,e =0,所以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故C 错误.6.答案:B解析:从题图像可知交流电的周期为2πs,频率为12πHz ,t =πs 时,e =0最小,A 、C 错误;t =0时,e 最小,Φ最大,B 正确;t =32πs 时,e =-10V ,e 最大,ΔΦΔt 最大,“-”号表示方向,D 错误.7.答案:ABC解析:周期T =6×10-2s ,角速度ω=2πT =100π3rad/s ,A 项正确;由题图可知,电动势的最大值为20V ,B 项正确;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e =20sin 100π3t (V),将t =1.0×10-2s 代入100π3t ,解得θ=π3,这是线圈从中性面开始转过的角度,故线圈平面和磁场方向的夹角为30°,C 项正确;t =1.5×10-2s 时,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小,D 项错误.8.答案:A解析:由题图可知周期为0.2s ,转速n =ω2π=5r/s ,转速变为原来的2倍后,n ′=2n=10r/s ,故C 错误;由ω=2πn 可知,角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由T =2πω可知,周期变为原来的一半,即0.1s ,故B 错误;由E m =BSω可知,峰值变为原来的2倍,即峰值变为20A ,故A 正确;由题图可知,提高转速前,在t =0.05s 到t =0.1s 时间内,电流逐渐增大,分析可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逐渐减小,故D 错误.9.答案:BC解析:由题图可知,交变电流的周期T =0.04s ,频率f =1T=25Hz ,选项A 错误;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变化2次,1s 内电流方向变化t T ×2=1s0.04s×2=50次,选项B 正确;若仅使线圈转速加倍,根据T =1n可知,周期将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即T ′=0.02s ,选项C 正确;若仅使线圈转速n 加倍,则角速度ω=2πn 加倍,根据E m =NBSω可知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加倍,最大值为200V ,选项D 错误.10.答案:ACD解析:从题图中看出,t =0时刻a 、b 曲线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均为0,因此线圈平面与中性面重合,选项A 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a 、b 曲线的周期分别为T a =0.04s ,T b =0.06s ,曲线a 、b 对应的线圈转速之比n a ∶n b =1T a ∶1T b=3∶2,选项B 错误;曲线a 所表示的频率f a=1T a=25Hz ,选项C 正确;线圈转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 m =BSω又n a ∶n b =3∶2,因此ωa ∶ωb =3∶2 可推出E m a ∶E m b =3∶2结合图像,计算出曲线b 表示的交变电动势最大值为10V ,选项D 正确. 11.答案:B解析:由题图甲可知,周期T =4×10-2s ,则角速度ω=2πT =2π4×10-2rad/s =50πrad/s,电动势最大值E m =NBSω=100V .当线圈转速增加为原来的2倍之后,根据公式ω=2πn 可知,角速度ω′=2ω=100πrad/s,周期变为T ′=12T =2×10-2s ,电动势最大值变为E m ′=2E m =200V .以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时(如题图乙)为计时起点,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为e ′=E m ′cos ω′t =200cos100πt (V),故B 正确,A 、C 、D 错误.。

稳态第1-3章作业答案

稳态第1-3章作业答案

1. 某变压器额定容量为 31.5MVA,变比为 110/38.5kV, Pk=200kW,Uk(%)=10.5,P0=86kW,I0(%)=2.7, 试求变压器参数并画出等值电路。若以100MVA及变压 器额定电压为基值,求各参数的标么值。
1、解:一般归算至高压侧即可
RT
Pk
U
2 N
1000 SN2
200 1000
1102 31.52
2.44()
XT
Uk
%U
2 N
100 SN
10.51102 100 31.5
40.33()
GT
P0
1000
U
2 N
86 1000 1102
7.11106 (S)
BT
I0% S 100 U
N 2 N
2.7 100
31.5 1102
7.03105 (S)
4
第二次堂测答案:
SA2 S2 +SA2 29.586+j16.771 MVA
UA2
PA2
6 QA2 UA
12
29.58610 16.77112 110
3.443
U2 UA UA2 106.557
(3)求变比 线路1-2无功潮流为0,
Q12 QA1 QC Q1 0
QC Q1 QA1 7.6
8.60 104
BT*
BT
U
2 N
SN
7.03105 1102
100
8.51103
注意:标幺值没有单位
11
❖ 2.三相三绕组降压变压器的型号为SFPSL120000/220,额定容量为 120000/120000/60000/kVA,额定电压为 220/121/11kV,Pk(1-2)=601kW,Pk(13)=182.5kW,Pk(2-3)=132.5kW,Uk(12)(%)=14.85, Uk(1-3)(%)=28.25, Uk(23)(%)=7.96,P0=135kW,I0(%)=0.663,求该变 压器的参数,并做出等值电路。

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粤教版)第3章交变电流分层作业16变压器

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粤教版)第3章交变电流分层作业16变压器

分层作业16变压器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1.(多选)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穿过原、副线圈每一匝磁通量之比是10∶1B.穿过原、副线圈每一匝磁通量的变化率相等C.原、副线圈每一匝产生的电动势瞬时值之比为10∶1D.正常工作时原、副线圈的输入、输出功率之比为1∶12.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交变电流,副线圈接电阻,下列方法可使输入功率增加为原来的2倍的是()A.副线圈的匝数增加为原来的2倍B.原线圈的匝数增加为原来的2倍C.负载电阻变为原来的2倍D.副线圈匝数和负载电阻均变为原来的2倍3.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0∶1,两个标有“12 V 6 W”的灯泡并联在副线圈的两端.当两灯泡都正常工作时,原线圈中电压表和电流表(可视为理想的)的示数分别是()A.120 V,0.10 AB.240 V,0.025 AC.120 V,0.05 AD.240 V,0.05 A4.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 900,原线圈为1 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 V的交流电源上.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上的功率为2.0 kW.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2和I1分别约为()A.380 V和5.3 AB.380 V和9.1 AC.240 V和5.3 AD.240 V和9.1 A5.(2024广东肇庆阶段练习)生活中选择保险丝时,其熔断电流是很重要的参数.如图所示,一个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1∶2,原线圈两端a、b接正弦式交流电源,在原线圈前串联一个规格为“熔断电流0.2 A、电阻5 Ω”的保险丝,电压表V的示数稳定为220 V,电压表为理想电表,若电路可以长时间正常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电阻R的最大电流的有效值为1.1 AB.电阻R两端的电压的有效值为36 VC.由题给条件不能计算出电阻R阻值的最小值D.正弦式交流电源电压的有效值为220 V6.(多选)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有两个相同的灯泡L1和L2,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开始时,开关S断开.当S接通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副线圈两端M、N的输出电压减小B.副线圈输电线等效电阻R两端的电压增大C.通过灯泡L1的电流减小D.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7.(多选)为保证用户电压稳定在220 V,变电所需适时进行调压,调压变压器示意图如图甲所示.保持输入电压u1不变,当滑片P上下移动时可改变输出电压.某次检测得到用户电压u2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u2=190√2sin 50πt(V)B.u2=190√2sin 100πt(V)C.为使用户电压稳定在220 V,应将P适当下移D.为使用户电压稳定在220 V,应将P适当上移8.(多选)如图所示,某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均可调节,原线圈两端电压为一最大值不变的正弦式交变电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使变压器输入功率增大,可使()A.原线圈匝数n1增加B.副线圈匝数n2增加C.负载电阻R的阻值增大D.负载电阻R的阻值减小9.(多选)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接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a和b.当输入电压U为灯泡额定电压的10倍时,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副线圈匝数比为9∶1B.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9C.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9∶1D.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1∶910.如图所示的理想变压器原线圈1接到220 V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2的匝数n2=30,与一个“12 V12 W”的灯泡L连接,L能正常发光.副线圈3的输出电压U3=110 V,与电阻R连接,通过R的电流为0.4 A.求:(1)副线圈3的匝数n3;(2)原线圈1的匝数n1和电流I1.11.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中输入电压U1=3 300 V,副线圈两端电压U2为220 V,输出端连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灯泡L1和L2,绕过铁芯的单匝线圈所接的理想交流电压表V 的示数U=2 V.(1)求原线圈的匝数n1.(2)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A2的示数I2=5 A,则电流表A1的示数I1为多少?(3)在(2)情况下,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1的示数I1'等于多少?答案:1.BD理想变压器无漏磁,因而穿过两个线圈的磁通量相同,磁通量变化率相同,因而每匝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等,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理想变压器可以忽略热损耗,故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故B、D正确.2.D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由输出功率决定,即P入=P出,输出功率P出=U 2R,U增大为原来的2倍,负载电阻也变为原来的2倍时,P出为原来的2倍.故选D.3.D当两灯泡都正常工作时,每个灯泡中电流为0.5 A.副线圈输出电压12 V,输出电流为2×0.5 A=1.0 A.由变压器变压公式U1U2=n1n2知原线圈中电压表读数为240 V,由功率关系U1I1=U2I2可知线圈中电流表读数为0.05 A,选项D正确.4.B根据理想变压器电压比关系U1U2=n1n2,代入数据解得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380 V,因理想变压器原、负线圈输入和输出的功率相等,即P入=P出=U1I1,解得I1=2×103220A=9.1A,B正确,A、C、D错误.5.A根据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线圈的匝数之比,可求得副线圈两端电压U2=n2n1U1=211×220 V=40 V,则电阻R两端的电压的有效值为40 V,故B错误;若保险丝不会被熔断,根据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之比等于线圈的匝数的反比,可求得副线圈中的最大电流为I2=n1n2I1=112×I1=1.1 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负载电阻R应不小于R=U2I2=401.1Ω=36.36 Ω,故A 正确,C 错误;正弦式交流电源电压等于保险丝两端电压与电压表示数之和,有效值大于220 V,故D 错误.6.BCD 由于输入电压不变,所以S 接通时,理想变压器副线圈两端M 、N 输出电压不变.并联灯泡L 2后,总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知,通过R 的电流增大,R 两端的电压U R =IR 增大.副线圈输出电流增大,根据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即I 1U 1=I 2U 2)得,原线圈输入电流I 1也增大.U MN 不变,U R 变大,所以U L1变小,通过灯泡L 1的电流减小,故B 、C 、D 正确.7.BD 根据题图乙可知该交变电流的最大值U m =190√2 V,周期T=0.02 s,则角速度ω=2πT =100π rad/s,结合正弦式交变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u=U m sin ωt ,可知选项B 正确,A 错误.根据变压器的变压比u 1u 2=n1n 2,u 1、n 2不变,要提高u 2,只能减小n 1,所以P 应上移,选项D 正确,C 错误. 8.BD 由U 1U 2=n 1n 2,P 出=U 22R,可得P 出=U 12n 22n 12R,又因为P 入=P 出,所以P 入=U 12n 22n 12R,分析可得选项B 、D 正确.9.AD 设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 0,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所以原线圈两端电压为U 1=9U 0,副线圈两端电压为U 2=U 0,故U 1U 2=91,n 1n 2=U 1U 2=91,A 正确,B 错误;根据公式I 1I 2=n 2n 1可得,I1I 2=19,由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根据公式P=UI 可得,灯泡a 和b 的电功率之比为1∶9,C 错误,D 正确.10.答案 (1)275 (2)550 0.255 A解析 (1)变压比公式对于两个副线圈也适用, 则有U 2U 3=n2n 3,n 3=n 2U 3U 2=30×11012=275.(2)由n 1n 2=U1U 2得,n 1=U1U 2n 2=22012×30=550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 P 1=P 2+P 3=12 W +0.4×110 W =56 W 原线圈中电流I 1=P 1U 1=56220 A =0.255 A .11.答案 (1)1 650 (2)13 A (3)23 A 解析 (1)由电压与变压器匝数的关系可得U1 n1=U2n2=U1,得n1=1 650.(2)当开关S断开时,有U1I1=U2I2,I1=U2I2U1=13A.(3)当开关S断开时,有R L=U2I2=44 Ω.当开关S闭合时,设副线圈总电阻为R',有R'=R L2=22Ω,副线圈中的总电流I2'=U2R'=10 A.由U1I1'=U2I2'可知,I1'=U2I2'U1=23A.。

新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第三章

新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第三章
(7) 各类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应完整、牢固、防雨、 防尘,箱体应外涂安全色标,统一编号,箱内无杂 物。停止使用的配电箱应切断电源,箱门上锁。固 定式配电箱应设围栏,并有防雨、防砸措施。
(8) 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按规范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 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 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 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 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9) 在采用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逐级设置 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 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该符合规定。
(10)现场金属架构物(照定装设避雷装置。
(11) 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应根据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采用Ⅱ类、Ⅲ类绝缘型的手持电动工具。工具的绝缘 状态、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无损,电源线不得 任意接长或调换,维修和检查应由专业人员负责。
新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第三章
第三章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一、作业现场用电安全要求 ➢二、作业现场消防安全要求 ➢三、现场作业环境基本要求 ➢四、安全标志和安全色的要求
第三节 临时用电安全
依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本规 范运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和 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中的电源中 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 力系统的设计、安装、使用、维修和拆除。
(3) 火灾救助: 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报警。我国火警 电话号码为“119”。火警电话拨通后,要讲清起火 的单位和详细地址,讲清起火的部位、燃烧的物质和 火灾的程度以及着火的周边环境等情况,以便消防部 门根据情况派出相应的灭火力量。
报警后,起火单位要尽量迅速地清理通往火场的 道路,以便消防车能顺利快速地进入扑救现场。同时。 并应派人在起火地点的附近路口或单位门口迎候消防 车辆,使之能迅速准确地到达火场,投入灭火战斗。

《应用数理统计》第三章假设检验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应用数理统计》第三章假设检验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第三章 假设检验课后作业参考答案3.1 某电器元件平均电阻值一直保持2.64Ω,今测得采用新工艺生产36个元件的平均电阻值为2.61Ω。

假设在正常条件下,电阻值服从正态分布,而且新工艺不改变电阻值的标准偏差。

已知改变工艺前的标准差为0.06Ω,问新工艺对产品的电阻值是否有显著影响?(01.0=α)解:(1)提出假设64.2:64.2:10≠=μμH H , (2)构造统计量36/06.064.261.2/u 00-=-=-=nX σμ(3)否定域⎭⎬⎫⎩⎨⎧>=⎭⎬⎫⎩⎨⎧>⋃⎭⎬⎫⎩⎨⎧<=--21212αααu u uu u u V (4)给定显著性水平01.0=α时,临界值575.2575.2212=-=-ααuu ,(5) 2αu u <,落入否定域,故拒绝原假设,认为新工艺对电阻值有显著性影响。

3.2 一种元件,要求其使用寿命不低于1000(小时),现在从一批这种元件中随机抽取25件,测得其寿命平均值为950(小时)。

已知这种元件寿命服从标准差100σ=(小时)的正态分布,试在显著水平0.05下确定这批元件是否合格。

解:{}01001:1000, H :1000X 950 100 n=25 10002.5V=u 0.05H x u αμμσμα-≥<====->=提出假设:构造统计量:此问题情形属于u 检验,故用统计量:此题中:代入上式得:拒绝域:本题中:0.950.950u 1.64u 0.0u H =>∴即,拒绝原假设认为在置信水平5下这批元件不合格。

3.3某厂生产的某种钢索的断裂强度服从正态分布()2,σμN ,其中()2/40cm kg =σ。

现从一批这种钢索的容量为9的一个子样测得断裂强度平均值为X ,与以往正常生产时的μ相比,X 较μ大20(2/cm kg )。

设总体方差不变,问在01.0=α下能否认为这批钢索质量显著提高? 解:(1)提出假设0100::μμμμ>=H H , (2)构造统计量5.13/4020/u 00==-=nX σμ (3)否定域{}α->=1u u V(4)给定显著性水平01.0=α时,临界值33.21=-αu(5) α-<1u u ,在否定域之外,故接受原假设,认为这批钢索质量没有显著提高。

第3章 会计软件的应用课后作业

第3章 会计软件的应用课后作业

第三章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系统级初始化的主要内容是()。

A.设置系统公用基础信息B.设置系统控制参数C.设置基础信息D.录入初始数据2.以下不属于初始化设置的内容的是()。

A.设置权限B.设置会计科目C.设置凭证类别D.设置报表公式3.将通用的会计软件转变为满足特定企业需要的系统,作为会计软件运行的基础是()。

A.期末处理B.系统管理C.日常处理D.系统初始化4.我国的会计核算软件主要为了()。

A.进行测试B.进行职称考试C.进行账务处理D.防止舞弊行为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账务处理模块期末处理的是()。

A.对账B.自动转账C.工资表的查询输出D.月末结账6.在一个会计期间可多次计提并不重复累计的是()。

A.工资管理模块B.报表管理模块C.应收、应付管理模块D.固定资产管理模块7.当审核记账凭证时,发现工资费用结转凭证有误时应返回()进行凭证设置修改,并重新进行工资费用的分配与结转。

A.固定资管理模块B.报表管理模块C.工资管理模块D.账务处理模块8.在报表公式设置中,属于计算公式的是()。

A.账务取数公式B.审核公式C.舍位平衡公式D.校验公式10.以采购发票和付款单为原始数据,完成各种应付款的登记、核销以及应付款分析的模块是()。

A.账务处理模块B.应收管理模块C.应付管理模块D.工资管理模块11.下列不属于凭证审核操作控制的是()。

A.审核人员和制单人员不能是同一人B.审核凭证只能由具有审核权限的人员进行C.修改或删除凭证需审核人员取消审核签字后才能进行D.审核未通过的凭证可以直接记账13.()用于定义该会计科目在账簿打印时的默认打印格式。

A.账页格式B.打印格式C.方向D.编码14.在账务处理系统中,()功能每月可多次使用。

A.结账B.建账C.记账D.登账15.特殊情况下,已达账项通过设置的对账条件系统无法识别时,需要()通过人工识别进行勾兑。

A.出纳人员B.会计人员C.稽核人员D.档案管理人员二、多项选择题1.按输出方式不同,会计报表可分为()。

九下第3章圆4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3圆内接四边形作业新版北师大版

九下第3章圆4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3圆内接四边形作业新版北师大版

(1)试说明:DB平分∠ADC,并求∠BAD的大小; 【解】∵∠BAC=∠ADB,∠BAC=∠CDB, ∴∠ADB=∠CDB.∴DB平分∠ADC. ∵BD平分∠ABC,∴∠ABD=∠CBD. ∵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ABC+∠ADC= 180°.∴∠ABD+∠CBD+∠ADB+∠CDB=180°. ∴2(∠ABD+∠ADB)=180°. ∴∠ABD+∠ADB=90°.∴∠BAD=180°-90°=90°.
证法二:如图,连接BC. ∵AB是⊙O的直径,∴∠ACB=90°. ∵∠PBC=∠BAC+∠ACB,∴∠PBC-∠BAC= 90°. ∵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四边形, ∴∠ADC+∠ABC=180°. ∵∠PBC+∠ABC=180°, ∴∠ADC=∠PBC.∴∠ADC-∠BAC=90°.
(2)若∠ACP=∠ADC,⊙O的半径为3,CP=4,求AP的长. 【解】由证法二得∠ADC=∠PBC. ∵∠ACP=∠ADC,∴∠PBC=∠PCA. ∵∠BPC=∠CPA,∴△PBC∽△PCA.∴PPBC=PPAC. ∴PC2=PA·PB. ∵⊙O 的半径为 3,∴AB=6. ∴PA=PB+6.∵CP=4,∴42=(PB+6)·PB, 解得 PB=2 或 PB=-8(舍去).∴AP=2+6=8.
∵∠AOD=120°,∴∠BOC=360°-90°-90°-120°=60°.
∵OB=OC,∴△OBC 是等边三角形.∴BC=OB.
过点 O 作 OE⊥AD 于点 E,
∵OA=OD,∠AOD=120°,AD= 3,
∴∠OAD=∠ODA=30°,AE=DE=12AD=
3 2.
∴∠CAO=∠CAD-∠OAD=45°-30°=15°,OE=12OA.
【答案】C
3 [2022·长春]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 若∠BCD=121°,则∠BOD的度数为( ) A.138° B.121° C.118° D.112°

模式识别作业第三章2

模式识别作业第三章2

第三章作业3.5 已知两类训练样本为设,用感知器算法求解判别函数,并绘出判别界面。

解:matlab程序如下:clear%感知器算法求解判别函数x1=[0 0 0]';x2=[1 0 0]';x3=[1 0 1]';x4=[1 1 0]';x5=[0 0 1]';x6=[0 1 1]';x7=[0 1 0]';x8=[1 1 1]';%构成增广向量形式,并进行规范化处理x=[0 1 1 1 0 0 0 -1;0 0 0 1 0 -1 -1 -1;0 0 1 0 -1 -1 0 -1;1 1 1 1 -1 -1 -1 -1];plot3(x1(1),x1(2),x1(3),'ro',x2(1),x2(2),x2(3),'ro',x3(1),x3(2),x3( 3),'ro',x4(1),x4(2),x4(3),'ro');hold on;plot3(x5(1),x5(2),x5(3),'rx',x6(1),x6(2),x6(3),'rx',x7(1),x7(2),x7( 3),'rx',x8(1),x8(2),x8(3),'rx');grid on;w=[-1,-2,-2,0]';c=1;N=2000;for k=1:Nt=[];for i=1:8d=w'*x(:,i);if d>0w=w;t=[t 1];elsew=w+c*x(:,i);t=[t -1];endendif i==8&t==ones(1,8)w=wsyms x yz=-w(1)/w(3)*x-w(2)/w(3)*y-1/w(3);ezmesh(x,y,z,[0.5 1 2]);axis([-0.5,1.5,-0.5,1.5,-0.5,1.5]); title('感知器算法')break;elseendend运行结果:w =3-2-31判别界面如下图所示:若有样本;其增广;则判别函数可写成:若,则,否则3.6 已知三类问题的训练样本为试用多类感知器算法求解判别函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的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同质性”
特点决定的。( )
2、按数量标志分组,各组的变量值能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上的区别。
( )
3、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数列就是次数分布数列。( )
4、由于离散型变量不能用小数表示,因此只能以单项数列来表现资料。( )
5、所谓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也就是组的上限与下
限之差。( )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 )
A、对调查资料的审核 B、统计分组 C、统计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
正确的( )
A、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80%以下 80.1—90% 90.1—100% 100.1—110%
C、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85%以上 85—95% 95—105% 105—115%
3、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 )
A、必须是间断的 B、必须是重叠的
C、既可以是不重合的,也可以是重叠的 D、应当是相近的
4、次数分配数列是( )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D、按总体单位数分组形成的数列
5、分组标志一经确定就( )
A、掩盖了总体单位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
B、突出了总体单位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
C、突出了总体单位在其他标志下的性质差异
D、使得总体内部的差异消失了
6、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人口按性别分组
C、居民家庭按总收入分组 D、职工按工龄分组
7、统计表的形式应该是( )
A、上下不封顶,左右不开口 B、上下要封顶,左右要开口
C、上下要封顶,左右不开口 D、上下不封顶,左右要开口
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如其临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
组的组中值为( )
A、520 B、510 C、530 D、540
9、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
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10、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
A、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 B、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C、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D、职工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

三、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确的)
1、统计分组同时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
A、对总体而言是“分” B、对总体而言是“合”
C、对个体而言是“分” D、对个体而言是“合”
E、对总体而言有“分”,也有“合”
2、下列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
A、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B、工人按出勤率状况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3、下面哪些是连续型数量标志( )
A、住房面积 B、商店的商品销售额
C、高校的大学生人数 D、人口的出生率 E、工业增长速度
4、下面哪些是变量分配数列( )
A、大学生按所学专业分配 B、大学生按年龄的分配
C、商店按商品销售额大小的分配 D、工人按生产每一零件时间消耗的分配
E、1991年某工厂每个月工人劳动生产率
5、形成的统计分组体系有( )
A、类型分组体系 B、平行分组体系
C、结构分组体系 D、复合分组体系
E、分析分组体系

五、计算题
1、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66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
90—100分为优
要求:(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
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
2、某企业某班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分组(件) 工人数(人)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6
12
18
10
7
合计
53
根据上表指出:
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
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
计算组距、组中值、频率。

3、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
41 25 29 47 38 34 30 38 43 40
46 36 45 37 37 36 45 43 33 44
35 28 46 34 30 37 44 26 38 44
42 36 37 37 49 39 42 32 36 35
要求:根据数据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和折线图。

4、某地区50个企业完成年利润计划情况如下(%)
93 98 123 110 118 158 121 146 117 108
105 120 107 137 120 163 125 136 127 142
118 103 97 115 141 117 123 126 138 151
101 96 92 113 114 119 126 135 93 142
108 101 105 125 116 132 138 131 127 125
根据上述资料整理分组,编制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数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