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加点字、词整篇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带翻译

原文: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之遗男与!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手,叩木石,箕畚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之遗男与!且焉置土石?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太行山和王屋山,方圆七百里,高八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快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进出都要绕道,于是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商量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老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辩驳说:“把土和石头扔到渤海的北边。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挖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北边。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者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和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无法改变,连孤儿都比不上!再说,把土和石头放到哪里去呢?”河曲的智者智叟无话可答。
初一上册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初一上册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初一上册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上册文言文原文及译文篇1原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初一上册文言文原文及译文篇2原文《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初一上册文言文原文及译文篇3原文《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完整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完整版《曹刿论战》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师:军队。
伐:攻打。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
庄公准备迎战。
2.曹刿请见..。
请:请求。
见:拜见。
译文:曹刿请求进见(庄公)。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谋:谋划。
间:参与。
译文: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见识)浅陋。
译文:曹刿说:“大官们(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
”5.乃入见。
问:“何以..战?”何:什么。
以:用、凭、靠。
译文:于是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靠什么作战?”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安定民生。
弗:不。
专:专有。
以:把。
译文: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普遍。
从:听从。
译文: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
加:虚夸。
信:诚信。
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不敢(向神)虚报数字,一定对神说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受到……信任。
福:降幅。
译文:小信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神是不会降幅给您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了解清楚。
情:实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1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属:类。
可:可以。
以:凭借。
请:请让我。
从:跟随,跟从。
译文: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
作战时请让我跟随前去。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在。
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13.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鼓:击鼓,这里指击鼓进军。
文言文初二翻译及注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翻译】
慈爱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游子缝制身上的衣服。
在临行前,母亲密密地缝补,担心游子迟迟不能归来。
谁说小小的草的心,能报答得了春天的温暖阳光?
【注释】
1. 慈母手中线:慈爱的母亲手中拿着针线,指母亲在为儿子缝制衣物。
2. 游子身上衣:游子,指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身上衣,指穿在身上的衣服。
3. 临行密密缝:临行,指即将离开。
密密缝,指母亲在缝补衣物时非常用心。
4. 意恐迟迟归:意,心意;恐,担心。
母亲担心儿子在外漂泊,迟迟不能归来。
5. 谁言寸草心:谁言,谁说;寸草心,指小草的心。
这里比喻儿子对母亲的爱。
6. 报得三春晖:报得,能够报答;三春晖,指春天的阳光。
这里比喻儿子希望自己的孝心能够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首诗通过描述母亲为游子缝衣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诗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两句,描绘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意;“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两句,则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早日归来的期盼和担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以小草比喻儿子,表达了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激。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亲情、孝道等主题,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
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识书面材料的结果。
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学校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考重点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一、《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叉,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周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殊的美丽。
看上去树木茂密、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慢慢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名来称呼这亭子的。
太守和来宾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名叫“醉翁”。
初中文言文的原文解释及翻译(精选5篇)

初中文言文的原文解释及翻译(精选5篇)初中文言文的原文解释及翻译(精选5篇)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的原文解释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文言文的原文解释及翻译篇1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长,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窥镜(照镜子),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第二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第二天),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远不如)。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认为我美)者,私(偏爱)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认为)美于(比)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受蒙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当面指责)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这里指“议论”,没有贬义。
)于市朝(公共场合),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不时,有时候)而间(间或、偶然)进(进谏);期年(满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朝见)于(到)齐。
此所谓战胜于(在)朝廷。
2、出师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初中一二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初中一二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翻译完整版《曹刿论战》1.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师:军队。
伐:攻打。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
庄公准备迎战。
2. 曹刿请见。
请:请求。
见:拜见。
译文:曹刿请求进见(庄公)。
3.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谋:谋划。
间:参与。
译文: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见识)浅陋。
译文:曹刿说:“大官们(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
”5. 乃入见。
问:“何以战?”何:什么。
以:用、凭、靠。
译文:于是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靠什么作战?”6.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安定民生。
弗:不。
专:专有。
以:把。
译文: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普遍。
从:听从。
译文: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8.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
加:虚夸。
信:诚信。
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不敢(向神)虚报数字,一定对神说实话。
9.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受到……信任。
福:降幅。
译文:小信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神是不会降幅给您的。
10.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了解清楚。
情:实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11.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属:类。
可:可以。
以:凭借。
请:请让我。
从:跟随,跟从。
译文: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
作战时请让我跟随前去。
12.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在。
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13.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鼓:击鼓,这里指击鼓进军。
译文: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
曹刿说:“不行。
”14. 齐人三鼓。
初中全部文言文及其翻译

【文言文】《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庄子》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翻译】《论语》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处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可以成为老师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困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能顺应环境,七十岁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孟子》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众人的帮助,失道的人会失去众人的支持。
失去众人的支持到了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得到众人的支持到了极点,天下都会顺从他。
用天下人的支持去攻击亲戚的背叛,所以君子有不战而胜的可能。
”孟子说:“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会放弃鱼而选择熊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
(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
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
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
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用鞭子抽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人称代词,我。
3.忆:回忆。
4.稚:幼小。
5.张目:张大眼睛。
6.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小。
8.细:仔细。
9.故:所以10.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以外。
11.私:私下里,暗暗地。
12.于:在。
13.则:那么,就。
14.或:有时。
15.项为之强(jiāng):脖子因此变僵了。
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6.素:未染色的。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17.徐:慢慢地。
18.以:用。
19.使:让。
20.而:并且。
21.作:当做。
22.观:景观。
23.唳(lì)鸟鸣24.为之:因此。
25.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然,……的样子。
26.项:脖颈,颈。
27.以……为……:把……比作……。
28.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29.兴:兴致。
30..盖:原来31.虾(há)蟆:癞蛤蟆。
在古文中,“虾”相当于“蛤”(但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 32.方:正。
33.鞭:名词动用,用鞭子抽打 34.之:代词,它指虾蟆。
35.驱:驱赶。
36.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后来引申为外表上强大而实际很虚弱的东西) 37.果:果真 38.林:森林 39.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40.私拟作:(我)暗暗把他们比作物外之趣的三件事:1.观蚊如鹤: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观蚊成鹤]2.神游“山林”: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驱赶蛤蟆: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出自本文的成语:明察秋毫(形容视力极佳)怡然自得 (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夏蚊成雷(形容蚊子很多。
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倒装句:徐喷以烟(即以烟徐喷)山市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翻译: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
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屋脊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了。
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用亿万来计算。
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
(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不一。
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字词解释《聊斋志异》1 、山市: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2 、奂山:山名。
旧淄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
3.、邑:县。
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
4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
恒,经常。
然,但是。
数年,许多年。
5 、同人:同业的朋友。
6、饮:喝酒 7 、青冥:青天,天空。
青,形容天空的颜色。
冥,形容天高远无穷的样子。
8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9 、念:心想。
10 、近中:近处。
11 、禅院:寺院。
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11 、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12 、碧瓦飞甍(méng):青色的瓦和翘起的屋檐甍,屋檐。
13 、始悟:才明白。
始:才,悟:明白 14 、未几:不久,不一会儿。
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
15 、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
高垣,高墙。
睥睨,又写做“埤堄”。
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16 、连亘:连绵不断。
17 、居然城郭:竟然像一座城市。
居然,竟然。
城郭,城市。
18 、中有楼若者:其中有的像楼房。
19 、堂若者:有的像厅堂。
堂,厅堂。
20 、坊若者:有的像街巷。
坊(fǎng),街巷,店铺。
21 、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22 、以:用 23 、莽莽然:这里形容尘土之大。
莽莽,广大。
24 、依稀:隐隐约约。
25 、既而:一会儿。
26 、一切乌有:这个词用来形容什么都没有,或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无几。
现指,所有的(景象)都没有了。
乌有,没有。
乌,同【无】。
27 、危楼:高楼。
危,高。
28、直接:一直连接。
29、霄汉:云霄与天河。
30、窗扉:窗户。
31、皆:都 32 、洞开:大开。
洞:像洞一样。
33、裁如星点:才像星星那么小。
裁,同【才】,仅仅。
34、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分明。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35、而:连词,表示承接。
36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
屑屑,忙碌的样子。
37、或:有的。
38、凭:靠着。
39 、不一状:姿态不一。
40、逾时:过了一会儿。
41、倏忽:突然。
42、人烟市肆:人家和商店。
市肆,集市。
肆,店铺。
43、遂:终于。
44、孤:孤零零 45、耸:耸立 46、惊疑:惊奇,疑惑 47、碧:青绿色 48、同人:同业朋友 49、然:但是 50、数:几 51、明(出自文中“则明渐少”):光亮, 52、行(出自文中“又闻有早行者”):赶路(另一说行也为走的意思) 53、与世无别: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54、孙公子禹年:对孙禹年的尊称。
55、风定天清:大风停止,天空晴朗。
56、孤塔耸起:意思是孤零零的一座塔耸立起来。
57、直接霄汉:古意:无限接近于天河,形容山高。
今意:直直的插入云霄与天河,比喻山高景色美。
58、市肆:集市。
肆,店铺。
59、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60、黯然飘渺:昏暗的看不分明。
词类活用窗扉皆洞开(洞:像洞一样,名词作状语)。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名词作状语依次译为:像楼一样,像厅堂一样,像街巷一样)。
var cpro_psid = "u2787156";var cpro_pswidth = "966";var cpro_psheight = "120";《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原为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三十六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曾指出:“《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作一部名士底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