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2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 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考试科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以下关于环境保护法的民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2 分)A. 环境侵权责任应当适用民事侵权的过错原则B.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C. 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免予承担责任D.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2. 土地资源的特征有固定性、整体性、生产性、有限性和()(2 分)A. 价值性B. 不可更新性C. 自然性D. 不可替代性3. 某采石场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获批后,采用的爆破技术发生重大变动,其所生粉尘将导致周边居民的农作物受损。
关于此事,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 分)A. 建设单位应重新报批该采石场的环境影响报告书B. 建设单位应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并报原审批部门批准C. 该采石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完全相同D. 居民将来主张该采石场承担停止侵害的侵权责任,受3年诉讼时效的限制4. 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2 分)A. 可以建设永久性固定的噪声发生源装置B. 可以建设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有关的项目C. 可以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项目D. 可以建设高压线铁路塔等产生电磁辐射的装置5. 海睿化工厂因排放有毒废物而致使附近五个村庄250家农户的625亩庄稼减产。
下列关于此事的表述正确的是?(2 分)A. 受害农户的索赔诉讼时效为3年,自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B. 如果财产损失巨大,可以对化工厂的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C. 如果化工厂能够证明其主观上没有过错,则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D. 如果化工厂能够证明其有毒废物已达标,则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6.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________ 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环境法》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

《环境法》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法律文件是我国环境法的基本法?()A.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环境保护优先原则B. 公众参与原则C. 预防为主原则D. 经济发展优先原则3. 以下哪个机构负责全国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A. 环境保护部B.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C. 工业和信息化部D. 农业部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核心是()A. 环境影响报告书B. 环境影响登记表C. 环境影响篇章D. 环境影响简评5. 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法中的法律责任形式?()A. 刑事责任B. 行政责任C. 民事责任D. 道德责任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环境法的立法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_______和_______。
8.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环境保护部门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政强制措施。
10.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环境法的特征。
12. 简述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13.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我国环境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 论述如何加强我国环境法的实施。
### 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A4. A5. D二、填空题6.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保障公众健康7. 政策、措施8.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跟踪评价9.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10. 过错责任原则、因果关系原则、公平原则三、简答题11. 环境法的特征包括:①综合性;②技术性;③预防性;④强制性。
第二次环境作业

1.什么是大气污染?什么是大气污染物?简述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①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②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到大气中,对人或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
③分类:a.依照与污染源存在的形态,就、可分为颗粒污染物与气态污染物b. 依照与污染源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2.什么是大气污染源?简述大气污染源的类型。
①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排放足以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物质的生产过程、设备、物体或场所。
它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污染物的发生源”另一方面是指“污染物来源”②分类:a.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划分有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 b.按污染物排放的方式划分有点污染源、面源、)线源。
c.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划分有连续源、间断源、瞬间源。
d.按污染物产生的类型划分有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
e.其他污染源:燃料燃烧、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尘、烟、废气和交通运输废气等污染源。
3.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大气污染物扩散与下垫面的关系。
因素:①风(动力因子)②大气湍流(动力因子)③大气的温度层结(热力因子)④大气稳定度⑤混合层高度下垫面包括:平原、丘陵、山脉、水面、沙漠、城市和农村①城市下垫面的影响包括a.城市热岛效应 b.动力效应②山区下垫面的影响包括a.过山气流b.坡风和谷风③水路交界处的影响4.简述大气污染物控制的主要方法。
①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②加强绿化③加强对居住区内部污染源的管理④交通运输工具废气的治理⑤控制燃煤污染⑥除尘控制⑦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当代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责任感5.什么是水体?什么是水体污染?简述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水体:指水的集合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环境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 A. 预防原则- B. 污染者付费原则- C. 公平原则- D. 经济优先原则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法调整的对象?- A. 个人- B. 企业- C. 政府- D. 非政府组织答案:D二、判断题1. 环境法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
(对/错)2. 环境法的实施完全依赖于公民的自觉遵守。
(对/错)答案:1. 对 2. 错三、简答题1. 简述环境法的立法目的。
答案:环境法的立法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阐述环境法中“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含义及其意义。
答案:“污染者付费”原则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个人或单位应承担相应的治理费用和赔偿责任。
这一原则的意义在于促使污染者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同时为环境治理提供经济保障,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四、案例分析题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严重超标,导致附近河流水质恶化,居民健康受到威胁。
请根据环境法相关规定,分析该化工厂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
答案:根据环境法相关规定,该化工厂首先需要立即停止排放超标废水,并对已造成的污染进行治理。
同时,可能需要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可能面临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行政处罚。
- 民事责任:需要对因污染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包括对受影响居民的健康损害赔偿以及对环境损害的修复费用。
- 刑事责任:如果污染行为构成犯罪,相关负责人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五、论述题试论环境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环境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通过立法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准则和目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环境法通过规范个人、企业和政府的行为,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此外,环境法还通过经济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促进了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
河师大成人考试环境法学测试第二篇

您的位置:考核练习>> 在线答题结果第二编一、单选1、石油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分数:1 分)A.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B.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C.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和臭氧D.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颗粒物和铅标准答案是:D。
您的答案是:D 2、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分数:1 分)A. 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B. 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C. 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D. 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标准答案是:D。
您的答案是:D3、国务院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专门行政法规是()(分数:1 分)A. 《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B.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C. 《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D.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标准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B4、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分数:1 分)A. 易评估和暂时性B. 分散性和持续性C. 无形性和多发性D. 危害大和复杂性标准答案是:C。
您的答案是:C5、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城市区域的环境噪声标准值是()(分数:1 分)A. 夜间40分贝,昼间50分贝B. 夜间45分贝,昼间55分贝C. 夜间50分贝,昼间60分贝D. 夜间55分贝,昼间65分贝标准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B6、海洋石油钻井船、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的含油污水和油性混合物()(分数:1 分)A. 必须予以回收B. 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C. 不得向海域排放D. 未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向海域排放标准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B7、关于境外废弃物的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数:1 分)A. 境外的废弃物可以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B. 境外的废弃物经审批后可以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C. 禁止为了倾倒的目的,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送废弃物D. 经审批,为了倾倒的目的,可以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送废弃物标准答案是:C。
2019秋环境保护法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2010秋环境保护法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平时作业第1次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生态系统P6: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
2、生态平衡P7:生态系统经过长期演化以后,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期内会保持稳定状态。
3、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违背自然规律,不合理一开发利用环境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4、环境要素P4:是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5、食物链P7: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另一种生物再以第三者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相联接的链锁关系。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人类环境的含义和内容。
P2答: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指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环境条件,如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相应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和哲学的观点机构等。
自然环境一般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
2、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是什么?P3答: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要素有哪些重要特点?P4答:最小限制律、等值律、集体效应律、相关律等四方面的特点。
4、简述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P5答:人类是环境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人类是环境的改造者,能够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各种条件去能动地改造自然,对环境造成良性的或恶性的影响。
5、什么是“十分之一定律”?P7答:低位营养级的生物为高位营养级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而能被高位营养级利用的能量只有所供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这种现象被称为“十分之一定律”。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三(含一、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三)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环境分类法是把环境另为自然环境和()A.生活环境B.居室环境C.城市环境D.人工环境2.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
()A.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B.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排放标准是1973年制定的()A.《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B.《工业“三废”排放标准》C.《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D.《工矿业“三废”排放标准》4.对黄河上游的森林系统应当绝对禁止采伐,其生态学依据是()A.“能流物复”律B.“物物相关”律C.“协调稳定”律D.“时空有宜”律5.我国设立长江水源保护办公室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体现了环境管理的()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规划和协调性原则6.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是国家对环境管理的时期。
()A.早期限制B.治理C.综合防治D.总体策略与全面调整7.是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实现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A.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B.制定环境保持计划C.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D.实行行政首长环境问责制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建议: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应该是为主。
()A.治理B.规划C.预防D.治理与预防相结合9.在我国“三同时”制度最早规定于()A.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9年《环境保护法》D.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0.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集体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的是()A.天然孳息B.法定取得C.开发利用取得D.强制取得1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A.50%B.75%C.80%D.85%12.进行工程建设时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应当承担()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治理责任13.退耕还林后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可以延长到()A.30年B.40年C.50年D.70年14.根据的生态规律,任何草原都有一定的载畜量。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法学专业《环境法学》科目考试要求平时作业试题及参考答案

电大法学专业《环境法学》科目考试要求平时作业试题及参考答案第1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生态系统P6: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
2、生态平衡P7:生态系统经过长期演化以后,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期内会保持稳定状态。
3、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违背自然规律,不合理一开发利用环境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4、环境要素P4:是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5、食物链P7: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另一种生物再以第三者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相联接的链锁关系。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人类环境的含义和内容。
P2答: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指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环境条件,如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相应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和哲学的观点机构等。
自然环境一般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
2、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是什么?P3 答: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要素有哪些重要特点?P4答:最小限制律、等值律、集体效应律、相关律等四方面的特点。
4、简述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P5答:人类是环境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人类是环境的改造者,能够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各种条件去能动地改造自然,对环境造成良性的或恶性的影响。
5、什么是“十分之一定律”?P7答:低位营养级的生物为高位营养级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而能被高位营养级利用的能量只有所供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这种现象被称为“十分之一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15 页 《环境法》作业评讲(2) 辅导教师 程卫平
《环境法》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选修课,用重庆电大平时作业。本评讲中知识点评析仅供同学们理解知识、扩充知识面使用,重点请看答题要点。 红色字体为知识点评析,蓝色字体为答题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可持续发展: 答: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它的基本思想:(1)鼓励经济增长;(2)提倡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3)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2、环境保护法: 答:是指调整因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人体健康,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环境法律关系: 答:是指根据环境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的一种社会关系。 4、环境权: 第 2 页 共 15 页
答:是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对健康、干净、良好环境的享有权。包括安宁权、采光权、通风权、清洁空气权、优美环境享有权等。 5、“三同时”制度: 答:是指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二 、简答(结合教材有关内容进行理解) 1.当代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哪几方面? 一是突发性重大污染事故频频发生,二是出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三是出现大规模的生态破坏。
2.应当怎样理解环境保护法的定义? 环境保护法定义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要在人类与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的关系,二是环境保护法主要通过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等途径达到目的。三是环境保护法是若干法律规范的总称。
3.环境保护法有哪些主要特点? 环境保护法有三个主要特点:综合性,其所要保护的环境是由多种环境要素组成的统一体;科学技术性,直接而具体地反映着生态学基本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要求;区域特殊性,因各地的环境条件不同而不同。 第 3 页 共 15 页
4.环境权与生存权有哪些区别? 与生存权相比,环境权有以下特点:一是环境权是当代环境危机的产物,二是环境权的主体还包括后代人,三是环境权更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强调可持续发展。
5.公民环境权和人类环境权是什么? 公民环境权是各类环境权中最基础的环境权,主要侧重于生态性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安静权、观赏权等。国家环境权是宪法授予国家用以保障公民环境权益的权利,是一种委托代管权。 三、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 ) 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物的关系 C 人与自然的关系 D 人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参考答案: A 2.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依据是( ) A 环境功能的不同 B 环境范围的大小 C 环境要素的不同 D 环境要素的形成 参考答案: D 第 4 页 共 15 页
3.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指( ) A 所有的生物 B 所有的微生物 C 所有的动物 D 所有的植物 参考答案: C 4.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内容的宪法是( ) A 1954年宪法 B 1975年宪法 C 1978年宪法 D 1982年宪法 参考答案: C 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现了生态学基本规律中的( )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 C协调稳定律 D时空有宜律 参考答案: A 6.一般而言,环境权是指( ) A 法院有审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权利 B 国家有管理环境的权利 C公民享有在优美、舒适环境中生活的权利 第 5 页 共 15 页
D企业在获得排污许可后,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 参考答案: C 7.下列对水体的自净能力认识正确的是( ) A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无限的 B 人类无法影响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C 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就会产生水污染 D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重在保持水体稳定以利于沉淀 参考答案: C 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值不超过标准值 ( ) A 5分贝 B 10分贝 C 15分贝 D 20分贝 参考答案: C 9.为了贯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国确立了( )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C “三同时”制度 D排污许可制度 参考答案: C 10.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是( ) A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保方法标准 C环境基准 第 6 页 共 15 页
D环境质量标准 参考答案: A 11.只有国家级而无地方级,全国统一执行国家级标准的是( ) A 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 D环境控制标准 参考答案: C 12.环境噪声不具有的特点是( ) A多发性 B危害性 C无形性 D 持久性 参考答案: D 13.国家要求凡有条件的地方,年满11周岁的公民,除老弱病残外,每人每年植树( )棵,或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 A 1—3棵 B 2—4棵 C 3—5棵 D 4—6棵 参考答案: C 第 7 页 共 15 页
14.环境影响评价属于( ) A终局性评价 B预断性评价 C准确性评价 D事后性评价 参考答案: B 15.国际环境法最主要的渊源是( ) A 国际条约 B 国际习惯 C 一般法律原则 D“软法” 参考答案: A 16.我国规定贸易性动物产品检疫工作的承担部门是( ) A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B国家商检部门 C国家动植物检疫机关 D林业主管部门 参考答案: B 17.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排污者,可不再缴纳( ) A排污费 B管理费 第 8 页 共 15 页
C 补偿费 D整治费 参考答案: A 18.对固体废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其中基础是( ) A 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无害化和资源化 参考答案: A 19.下列地区经依法定程序可以兴建污染性工业的是( ) A居民稠密区 B 水源保护区 C风景游览区 D城市下风向 参考答案: D 20.下列不属于环境法律事件的是( ) A 森林大火 B 种树 C 地震 D 洪水 参考答案: B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 9 页 共 15 页
1.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考察的,而且联系与制约最为密切的因素是( ) A资源 B人口 C发展 D 环境 E科技 参考答案: ABCD 2.下列哪些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也是环境保护法的组成部分( ) A刑法 B民法 C经济法 D劳动法 E 行政法 参考答案: ABCDE 3.《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包括( ) A警告 B责令停业、关闭 C罚款 D责令重新安装使用 E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 第 10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 ABCDE 4.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是( ) A受害人无过失引起 B不可抗力 C第三者的故意引起 D受害人自身引起 E第三者的过失引起 参考答案: BCDE 5.下列属于人工环境的是( ) A公园 B野生动物保护区 C水库 D 名胜古迹 参考答案: ACD 6.环境要素有哪些重要特点( ) A最小限制律 B集体效应律 C 相关律 D协调稳定律 参考答案: ABC 7.一地区因为人为地大量捕杀蛇而引起田鼠种群大爆发,是因为违反了生态学什么规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第 11 页 共 15 页
A违反了物物相关律 B 违反了相生相克律 C违反了能流物复律 D 违反了负载有额律 参考答案: ACD 8.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举措? A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之一 B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发展战略 C制定了三大环境基本政策 D完善了环境法律体系 参考答案: ABCD 9.环境保护法的综合性体现在( ) A 法律关系 B 法律规范的构成 C法的渊源 D法规的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ABCD 10.我国已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有( ) A人类环境宣言 B内罗毕宣言 C生物多样性公约 D气候变化框架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