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红_名人故事
张贤亮:很多“书法作品”都没有体温——张贤亮书法艺术欣赏

张贤亮:很多“书法作品”都没有体温——张贤亮书法艺术欣赏张贤亮,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
1936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县。
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
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
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
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
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
2014年9月27日,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医治无效在银川去世,享年78岁。
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河的子孙》、《龙种》、《土牢情话》、《无法苏醒》、《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绿化树》、《青春期》、《一亿六》等;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习惯死亡》以及长篇文学性政论随笔《小说中国》;散文集有《飞越欧罗巴》、《边缘小品》、《小说编余》、《追求智慧》、《中国文人的另一种思路》等。
曾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1980年的《灵与肉》、1983的《肖尔布拉克》、1984的《绿化树》),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刊物奖,有9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电视搬上银幕(《牧马人》、《黑炮事件》、《肖尔布拉克》、《龙种》、《异想天开》、《我们是世界》、《男人的风格》、《老人与狗》、《河的子孙》)。
张贤亮不仅是位出色的作家,还是一位很棒的书法家。
但张先生自己认为他只是一个写字的:张贤亮:闲适书法我的“书法作品”其实应叫做“毛笔字”,因为只有字而无“法”。
我启蒙很早,抗日战争时期举家从南京迁往重庆,为了“躲警报”住在农村,附近有青山绿水却无学校,5岁时家里就请了位前清的落第秀才来教我,老先生只教认字不教写字。
《难忘的一课》四年级教学设计范本十份

《难忘的一课》四年级教学设计范本十份《难忘的一课》四年级教学设计 1【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
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__人,我爱__!”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审题:难忘的一课。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__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四、检查掌握情况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
“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__人,我爱__!”)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七、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一、复习__,引入本课时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1、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灰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灰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走进公园,跑至白桦树下,辨认出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踪影了。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跑遍了,也没找出。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男孩说道:“没有……我没看到。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要说列宁灰雀没死去,但又不敢谈。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一看列宁,说道:“可以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著。
”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确实地说道。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一看男孩,又看一看灰雀,微笑着说道:“你好!灰雀,昨天你至哪儿回去了?”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一、自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够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做错了事就要废止,搞一个正直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绘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具准备:课件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齐读。
九下语文必背古诗文(字帖描红)

《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唐雎不辱使命》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孔乙己教学教案优秀5篇

孔乙己教学教案优秀5篇孔乙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了解写作背景和封建科举制度,理清小说的情节;第二课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从多角度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第三课时,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交流法、点拨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感悟可笑形象1、本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讨论、明确:(1)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3)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性。
(4)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5)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孔乙己虚荣穷酸、穷困潦倒和迂腐可笑。
2、品析众人眼中的孔乙己提示:小说除了描写孔乙己外,还写了哪些人物?明确:酒客,小伙计,小孩,丁举人,掌柜等。
设问:那在众人眼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分四个小组讨论:(1)酒客眼中的孔乙己(2)小伙计眼中的孔乙己(3)小孩眼中的孔乙己(4)掌柜眼中的孔乙己3、“我”眼中的孔乙己PPT展示:“名人眼中的孔乙己”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字品如人品,字正人端正!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蕴含丰富,我们常常会因为一副精彩绝伦的书法作品赞叹不已,更能从中获益,感受到书法对灵魂的撞击带来的思想火花,饱含浓浓的育人气息。
“字品如人品”的品性教育“字品如人品”的说法,不是绝对,但却很有道理。
有人说,“‘字品如人品,因为字从心因而出,心正则字正,心术不正,字则不正。
’率性书写文字时,字的笔划、法度,都显露着一个人的某些性格特征;不同时期的书法,显露着一个人不同阶段的素养和心理状况。
”欧阳修在《集古录》中同样对颜真卿书品与人品的一致予以高度评价,他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颜真卿刚正不阿,临危不惧,一生忠义;他的字也方正刚劲,像他的人品一样,挺然奇伟。
有的说得更明白,颜真卿的字,“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
颜字,一看就知道他是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观颜字,不难从中体会满满的正能量,在习字的过程中穿插这样的名人故事,不也是一种难得的思想教育吗?书法的练习过程是一个磨砺心性的过程,不仅要耐得住寂寞,还要看得见未来。
众多的笔画,要一点一滴的练成,然后搭配间架结构,整字练习……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考虑字与字之间的组合。
一个这样的过程下来,即便成不了书法家,但也会养成宠辱不惊、泰然处事优秀品质。
何况,无论是练字还是书法欣赏的过程,都可以让我们远离尘嚣、烦躁,心境平和的享受生活之美。
“字正人端正”的规范教育小时候跟着爷爷练过一段时间的毛笔字,从执笔姿势做起,拇指食指、中指夹笔,无名指下顶,小指辅靠,笔杆要直……坐姿要端正,书写才能不出偏。
然后是点撇横捺到整字的成千上万次的练习……执笔方式、坐姿、甚至心情欠佳的时候,只能“挥毫泼墨”,却无任何收获。
爷爷说,汉字,就是方块字,只有笔画规范,才能写方正了,才能把握好间架结构,才能打好基础,做人亦是如此。
可以说,毛笔字的练习,往往从楷体入手,规范的意识,十分关键。
字要规范,遵守点撇横捺到整字的基本要求,做人也要端正,遵守法规制度。
第七单元学情分析:

第七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以“求知”为主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求知”的过程,方法以及重要意义。
《古诗两首》给我们提供了关于读书的真知灼见。
《学与问》讲述了“学”与“问”在获取知识中的重要性。
《大自然的文字》告诉我们:只有对大自然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利用大自然的规律更好的创造生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讲述了日常生活中读报的中要想。
督促我们从小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确“求知”方法及重要性:“求知”要坚持不懈,知行合一;要心领神会,勤学好问;要勤于观察,敢于实践;更好时时处处努力获取知识。
22、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背诵古诗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呢?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
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
无遗力:不遗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
往往要到年老时才有所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遣余力地下苦功夫。
5 理解第三、四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读齐白石有感(含5篇).doc

读齐白石有感(含5篇)[说明]读齐白石有感共含5篇,由的会员投稿推荐,我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读齐白石有感给你一篇读齐白石有感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寒假里,我读了齐白石先生的一篇文章名叫不教一日闲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讲述我国现代国画艺术大师、篆刻家齐白石先生早年只是一位雕花木工,工余时间他经常学习画画和篆刻。
一次,齐白石在帮一户人家雕刻嫁床时遇到了书画家胡沁园,虽然当时齐白石的绘画已经小有名气,但他仍然决心拜胡沁园为师学习画画,齐白石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常常作画、阅读到深夜,短短几年,他就在绘画、篆刻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齐白石非常珍惜时间,从27岁开始,都坚持每天挥笔作画,数十年不变。
齐白石一直用“不教一日闲过” 这句警句来勉励自己,在他90岁生日的那天,在喜庆的气氛中,由于过度疲劳,在家人的一再劝阻下,他才勉强放弃了每日作画的习惯。
不过,第二天,他就早早起床认真地对家人说:“昨天客人多,我没有作画,今天可要补上昨天的‘闲过’呀!”“不教一日闲过”,说出了“业精于勤”的道理,也正是这种“不教一日闲过”的精神成就了齐白石这位名满天下的艺术大师。
齐白石的故事告诉我们,天才、大师不是上天恩赐的圣物,而是辛勤汗水的结晶。
智慧和能力总是潜藏在我们生命之中,只有当我们抓住机遇自信地去奋斗,自己开发自己,自己塑造自己,它们才会聚集起来,发挥作用,成就自己。
人一旦决定要做的事情,就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不应该随意放弃目标,别让拖延和借口阻碍了进程。
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首先要学会利用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地运用时间的习惯。
“不教一日闲过”,一分一秒都让它有价值。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时间是每个人最应该珍惜的财富,这种财富不能储存,不能借贷,也不能购买,它比金钱更宝贵,它是构成生命长度的基本单位。
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生面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善用时间就是珍惜生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珍惜和热爱时间吧!第2篇:读齐白石有感希望你能喜欢这篇读齐白石有感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红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
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经88岁高龄的齐白石。
此次登门,艾青还带来一幅画,请求他鉴别真伪。
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
艾青听后,赶紧收起画,笑着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您换。
”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
”原来,艾青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
一天夜里,儿子起来上厕所,发现父亲没在房间。
正要四处寻找时,看到书房的灯亮着,走进一看,原来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
儿子不解,便问道:“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早就盛名于世,怎么突然想起描红了,而且还描这么
初级的东西?”
齐白石摇了摇头,不紧不慢地答道:“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说我画得好,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有些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直到前几天,我看见自己年轻时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认真练习,自己管住自己啊。
”
此后,即便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还是坚持每天画画,而且从不敢懈怠。
有时为了一幅画,他甚至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不被赞誉冲昏头脑,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许正是这位书画大师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