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经济师《中级基础》: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与解读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与解读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全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来得出。
GDP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从三个角度介绍GDP的计算方法以及对其结果的解读。
一、支出法支出法是计算GDP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基于根据经济主体的支出情况来衡量经济总产出。
支出法可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即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
消费支出指的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和劳务所花费的总金额。
投资支出是指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和存货等的支出。
政府支出是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花费,包括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等。
净出口是指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
通过将这四个部分相加,我们可以得出GDP的数值。
例如,某国在某一年的消费支出为2000亿元,投资支出为1000亿元,政府支出为800亿元,净出口为200亿元,则该国2019年的GDP为4000亿元。
二、生产法生产法是另一种计算GDP的常用方法,它根据各个产业的产出值来衡量经济总产出。
按照产业的分类,我们可以将GDP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等原材料生产行业。
第二产业则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生产加工行业。
第三产业则包括服务业、金融业、教育、医疗等。
通过统计各个产业的产出值,我们可以得出GDP的数值。
例如,某国第一产业产出值为500亿元,第二产业产出值为2000亿元,第三产业产出值为2500亿元,则该国2019年的GDP为5000亿元。
三、收入法收入法是计算GDP的另一种方法,它基于各个经济主体的收入来衡量经济总产出。
收入法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劳动者报酬、利润和租金以及间接税净额。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务所获得的收入。
利润和租金是指企业和房地产等经济主体所获得的收入。
间接税净额是指减去由于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支付的间接税后的余额。
《中级经济基础》辅导: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中级经济基础》辅导: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1、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GDP的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1)价值形态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
①常住单位一般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从事经济活动在一年以上的单位,包括我国经济领土上的所有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居民户,不包括我国在境外投资的单位。
②中间投入:是各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是一次性的使用和消耗,不含固定资产折旧。
③增加值:是在生产过程中追加的价值,又叫做“附加值”。
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2)收入形态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3)产品形态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例题1-课后题第4题」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可以分为()。
A.价值形态
B.收入形态
C.产品形态
D.支出形态
E.实物形态
答案:ABC。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计算题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计算题公式汇总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计算题公式汇总[注意:本篇文章旨在对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经济基础计算题公式进行全面的深度探讨。
为了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请您自行参考并核实相关内容。
]引言:中级经济师考试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考试之一,其中经济基础计算题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掌握经济基础计算题的常用公式对于顺利通过考试非常关键。
本文将对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计算题中常见的公式进行汇总,并对其进行详细解释和应用示例,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经济增长率计算公式经济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计算经济增长率的公式如下:经济增长率=(现期GDP-前期GDP)/前期GDP*100%例子:假设某国家的2019年GDP为1000亿美元,2020年GDP为1200亿美元,那么该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1200-1000)/1000*100%=20%2.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通货膨胀率是反映物价总水平变动幅度的指标。
计算通货膨胀率的公式如下: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指数-前期物价指数)/前期物价指数*100%例子:某国家2019年物价指数为100,2020年物价指数为110,那么该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为(110-100)/100*100%=10%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名义利率是指借贷利率的实际数值,而实际利率则是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下公式刻画: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例子:某银行提供的贷款利率为6%,而通货膨胀率为4%,那么该贷款的名义利率为6%,实际利率为6%-4%=2%。
4.财务指标ROE(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ROE是衡量企业利润能力的重要指标。
计算ROE的公式如下:ROE=净利润/净资产*100%例子:某企业年度净利润为1000万元,净资产为500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ROE为1000/5000*100%=20%5.财务指标P/E(市盈率)计算公式P/E是衡量企业估值水平的指标。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终极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是评估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动状况的重要指标。
GDP主要通过三种计算方法进行核算,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一、生产法计算GDP:生产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活动的市场价值来计算GDP。
具体分为三个步骤:1.产业部门产出法:按照不同产业部门的主要产品生产计算,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2.产业部门产值法:通过采集和分析各个经济部门的产出数据来计算GDP。
3.原料和中间产品消耗法:计算各个经济部门在生产过程中购买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价值。
生产法计算GDP的优点在于能够很好地反映经济活动和经济结构。
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难以衡量非市场化的经济活动和无偿服务,以及如何处理重复计算等问题。
二、收入法计算GDP:收入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收入来计算GDP。
具体分为三个步骤:1.企业所得法:计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利润。
2.劳动者所得法:计算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工资、奖金和福利等收入。
3.资本所得法:计算资本所有者在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利息、股息和租金等收入。
收入法计算GDP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准确地衡量经济活动对各类收入的分配情况,以及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处理未分配利润和非营利组织等问题。
三、支出法计算GDP: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等方面的支出来计算GDP。
1.消费支出法:计算个人和家庭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费支出。
2.投资支出法:计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投资支出。
3.净出口法:计算国内生产与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差额。
支出法计算GDP的优点在于能够反映经济活动对不同支出项目的影响,以及国内生产与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关系。
中级经济师考试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公式涵盖了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汇总:
1. 基尼系数:G = 1 - Σ(xi/n)^2
其中,xi表示第i个收入阶层的人口数量,n表示全部人口数量。
2. 总量经济学相关公式:
- GDP计算:GDP = C + I + G + (X-M)
- 财政乘数:K = 1/(1 - MPC)
- 价格指数:P = (Nominal GDP)/(Real GDP) * 100
3. 边际效用相关公式:
- 总效用:TU = ∑MU
- 边际效用:MU = ΔTU / ΔQ
4. 需求和供给曲线相关公式:
- 价格弹性:E = (ΔQ/Q) / (ΔP/P)
- 总收入:TR = P * Q
5. 货币供给和需求相关公式:
- 货币乘数:m = (1 + c)/(r + e + c + rr)
- 货币需求:Md = k * PY
- 货币供给:Ms = m * MB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公式,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公式涉及的范围
较广,还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
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建议考生全面复习相关知识,并掌握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的常用指标,也是评估经济增长、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重要参考。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个经济部门和产业的产出,再加总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产出法包括产业产值法和增加值法。
产业产值法是根据各个产业的产值进行统计计算,通过统计每个产业的产出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法是在产业产值的基础上,减去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中间投入,即原材料、劳动力等的成本,计算得到各个部门和产业的增加值,再加总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国内居民和非居民在生产流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报酬和收入,包括劳动报酬、资本报酬和企业营业盈余等。
收入法包括工资报酬统计法、利润统计法和间接税法。
工资报酬统计法是通过统计就业人口的工资和福利收入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利润统计法是通过统计企业的营业利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间接税法是通过统计收取的一系列税费,统计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国内最终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三个部分的总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法、投资支出法和净出口法。
最终消费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居民和政府的最终消费支出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投资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变动等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净出口法是通过统计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在实际计算中,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但由于统计数据的缺陷和测算方法的不同,计算结果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总之,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对于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判断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注意并解决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方法的准确性等问题,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011年经济师考试计算题答题技巧总结

2011年经济师考试计算题答题技巧总结一、关于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总产量1—总产量2.例题:当企业投入劳动的数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500、1167;当投入劳动数量为4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800、950.则该企业的边际产量为——3800减去3500,等于300.二、关于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总产量÷单位个数例如:当企业投入劳动的数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000、1000;当投入劳动数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500、500.则该企业的投入劳动数量为3个单位时的平均产量是——3500÷5等于1167.三、关于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总成本1—总成本2.例题: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000、1200、800、1000元。
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100、1300、900、700元。
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为——2100减去2 000等于100.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乘以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乘以资本增长率)例题: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率为7%,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3%.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65和0.35.根据索洛余值法,在7%的经济增长率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贡献约为——百分之7减去(0.65乘以2%)减去(0.35乘以3%)=4.65%约等于4.7%.四、关于货币量。
记住两个例题。
第一个例题:已知全社会现有货币供应量为24亿元。
中央银行又重新放出基础货币2亿元。
当时的货币乘数为4.5,则全社会将形成的最高货币供应量为——24+2乘以4.5=33亿元。
第二个例题:当存款准备金率为6%,货币供给比例为14%时,中央银行放出1000万元信用,最终形成的货币供应量为——1000乘以(6%加上14%之和的倒数)=5000万元。
ggdp的计算方法

ggdp的计算方法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家经济的综合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衡量经济体内社会财富总量的标准。
它是由国家政府或国家统计局按照一定财产估价法计算出来的国民所有财产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如下:
一、生产方法:
1、全要素收入(GDP):衡量一个经济体在特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物质要素、劳动力要素、生产组织要素)收到的报酬总值。
2、值添加(GVA):衡量生产经营活动对流通或使用货物所增加的价值。
3、总收入(Gain):衡量公司在某一特定时期内,除营业成本和非营业支出外,所有收入的总和。
二、支出法:
1、消费支出(C):衡量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的最终产品和服务
支出的总额。
2、投资支出(I):衡量一定时期内,企业从属与投资有关的支出的总额,即投资支出。
3、净出口(NX):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的货币汇率下,国家本身的净出口的价值,即净出口的收入减去净进口的支出。
三、GDP的计算公式:
(1)生产方法:GDP=C+GVA+I+NX
(2)支出法:GDP=C+I+G+NX
上述便是GDP的计算方法,简单来说,GDP 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种:生产方法和支出方法。
而两种方法常用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C+GVA+I+NX 和 C+I+G+N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经济师《中级基础》: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掌握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生产法―――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GDP.
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的内购买最终产品支付总和来核算GDP
收入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GDP.
其中,支出法和收入法是核算GDP的两种主要方法。
(一)支出法
1、含义:
所谓支出法,即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单位(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部门),
对最终产品的支出总量相加,得出总支出来计量GDP的方法。
2、支出法GDP的构成:
支出法下的GDP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GDP=C+I+G+(X-M)
其中:
C―――――消费;
I―――――投资;
G―――――政府购买;
(X-M)―――净出口;
3、教材第25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
净出口:是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出口价值减去进口价值后的差额。
出口是本国向国外销售和无偿转让的货物和服务。
进口是本国向国外购买和无偿得到的货物和服务。
「例题07、08年单选」如果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
示进口,则按照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公式是( )。
A.GDP=C十I十G十X
B.GDP=C十I十G—M
C.GDP=C十I十G十(X十M)
D.GDP=C十I十G十(X—M)
「答案」D
「例题——07年多选」在我国统计实践中,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
A.消费支出
B.固定资产投资
C.净出口
D.营业盈余
E.政府购买
「答案」ABCE
(二)收入法
1、含义:
收入法下,国内生产总值收入主要是指提供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也包括一部分非生产要
素(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的收入。从企业角度来看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成本,
是生产要素的收入,所以用收入法核算的GDP有时又称为要素成本法。
2、GDP的构成:
按收入法核算所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3、第25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四项:
(1)劳动者报酬: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总额、福利费和其
他物质形式的劳动报酬。
(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如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及企业管理费
中各种税金等,是企业的利前税,不包括所得税。
(3)固定资产折旧:反应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4)营业盈余: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
「例题——07年单选」按照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其公式是( )。
A.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十利润十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十折旧十统计误差
B.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十利息十租金十利润十折旧十统计误差
C.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十利息十租金十利润十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十统计误差
D.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十利息十租金十利润十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十折旧十统计误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