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公务员行测备考:辅助工具巧解数学题
2014重庆下半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剖析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

辽宁中公教育: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一、差分法“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
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313/51.7。
特别注意:辽宁中公教育: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1、“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2、“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3、“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4、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之数学运算 应用计算题解决方案(二)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之数学运算应用计算题解决方案(二)重点推荐: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简章/general/91/2292/2014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网校课程4折起/bkzt/2014gk/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336756661阜阳教师考试交流群:283349375事业单位交流群:224510618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之数学运算应用计算题解决方案(二)应用计算题在国考行测中属于高难度的题型,不仅涉及知识面广,且解题思路较为繁杂。
为了帮助考生解决这一难点,中公教育专家将应用计算题按考查方向的不同,分为三类:数据分析、统筹问题、推理问题,逐一进行详细讲解。
二、统筹问题统筹问题研究的是怎样安排使总用时最短,或总效率最高。
历年国考行测中涉及的统筹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类:黑夜过桥问题、排队问题、任务分配问题、物资集中问题、货物装卸问题。
1.过桥问题过桥问题一般是多个人或者多个动物需要过河,由于过河时间不同,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最终过河时间最短。
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则:(1)尽量让时间相近的两个人一起过桥;(2)让对岸过桥时间最短的人返回。
【例题1】毛毛骑在牛背上过河,他共有甲、乙、丙、丁4头牛,甲过河要20分钟,乙过河要30分钟,丙过河要40分钟,丁过河要50分钟。
毛毛每次只能赶2头牛过河,要把4头牛都赶到对岸去,最少要多少分钟?A.190B.170C.180D.160中公解析:甲乙先过河,甲返回,用时30+20=50分钟。
丙丁过河,乙返回,用时50+30=80分钟。
甲乙过河,用时30分钟。
最少要50+80+30=160分钟。
2.排队问题在这类问题中,通常有若干人排队做某事,要求合理安排顺序,使这几个人排队等候和完成事情的总时间最少。
【例题2】A、B、C、D四人同时去某单位和总经理洽谈业务,A谈完要18分钟,B谈完要12分钟,C谈完要25分钟,D谈完要6分钟。
如果使四人留在这个单位的时间总和最少,那么这个时间是多少分钟?A.91分钟B.108分钟C.111分钟D.121分钟中公解析:时间越短越靠前,因此谈话顺序为DBAC,停留时间为6×4+12×3+18×2+25=121分钟。
2014益阳市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方法汇总

2014益阳市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方法汇总数学运算是益阳市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重点题型,考生们在复习数学运算的过程中,要重点掌握数学运算的常用解题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帮助考生快速找到思路、简化解题过程、优化计算步骤,而且有几种方法经常用到并适用于大多数题型。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解题方法。
一、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法就是从选项入手,代入某个选项后,如果不符合已知条件,或者推出矛盾,则可排除此选项的方法。
代入排除法包括直接代入排除和选择性代入排除两种。
其中,直接代入,就是把选项一个一个代入验证,直至得到符合题意的选项为止;选择性代入,是根据数的特性(奇偶性、整除特性、尾数特性、余数特性等)先筛选,再代入排除的方法。
代入排除法广泛运用于多位数问题、不定方程问题、剩余问题、年龄问题、复杂行程问题、和差倍比问题等等。
二、特殊值法特殊值法,就是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取一个恰当的特殊值直接代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方法。
特殊值法必须选取满足题干的特殊数、特殊点、特殊函数、特殊数列或特殊图形代替一般的情况,并由此计算出结果,从而快速解题。
在公务员考试中,特殊值法常应用于和差倍比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几何问题等。
其中,在工程问题、浓度问题相关的比例问题时,一般将特殊值设为1;在涉及多个比例的问题时,有时为了将数值整数化,可以设特殊值为总量的最小公倍数。
在运用特殊值法时,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要注意:确定这个特殊值不影响所求结果;数据应便于快速、准确计算,可尽量使计算结果为整数;结合其他方法灵活使用。
三、方程法方程法是指将题目中未知的数用变量(如x,y)表示,根据题目中所含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组),通过求解未知数的数值,来解应用题的方法。
因其为正向思维,思路简单,故不需要复杂的分析过程。
方程法应用较为广泛,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绝大部分题目,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盈亏问题、和差倍比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年龄问题等均可以通过方程法来求解。
2014江苏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两大方法快解选择题

2014江苏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两大方法快解选择题一、整除法整除法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能够快速提高数量关系的解题速度,有效节省做题时间。
但由于其公务员考试出题方式的灵活性和隐蔽性,很多考生在考场上,经常因为思维紧张而忽略掉简便的算法。
那么如何才能熟练运用整除法?整除法在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中的运用主要由以下三种情况:1.明显型这类题比较简单,一般考生能够明显看出可以通过整除法来解题。
【例1】已知甲、乙两人共有260本书,其中甲的书有13%是专业书,乙的书有12.5%是专业书,问甲有多少本非专业书( )A. 67B. 75C.87D.174【解析】A 书的数量有一个特点,就是最小的单位为1。
设甲一共有x本书,则甲的专业书的数量13%x一定是整数,根据甲、乙两人共有260本书可知,x=100或 200,带入乙的条件,可知甲有100本书,乙有160本。
甲的非专业书为100-13=67。
故选A。
提示:具有“最小单位为1”这样特点的还有人、动物之类不可拆的东西。
【例2】小明和小强参加同一次考试,如果小明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3/4,小强答对了27 道题,他们两人都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2/3,那么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共有( )A. 3道B. 4道C.5道D. 6 道【解析】D 本题属于集合问题。
题中只有一个条件是整数,即小强答对了27题,说明应该从整除法入手。
根据题意可知,题目总数的3/4和2/3都是整数,说明题目的总数可以被12整除。
通过“小强答对了27 道题”这个条件可知,只有x=36满足条件(很容易排除x=12,24,因为x<27;若x=48,则两人都答对2/3x=32>27,不符合题意)。
通过二集合的方法可知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共有6道。
故选D。
2.技巧型这类题隐蔽性较强,大家可以通过正常的列方程之类的方法求得答案,但速度较慢,而整除法作为一种速算技巧却可以迅速求得答案。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数学运算题解法大搜罗

行测答题技巧:数学运算题解法大搜罗行测答题技巧: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脚步已经越来越临近,准备参加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你们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了解又有多少?就内容层面来说,国家公务员考试经过长期的沉淀,所形成的潜在规律,你又是否知晓?由于数学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一块“心病”,尤其对于文科类考生来说,高考后很少接触数学了,更是觉得头疼。
下面我们就一块来剖析一下数学运算部分的做题规律。
对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我们大家都知道题型是多样的,对我们的考查也是比较全面的。
但是通过对近五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数学运算部分的深入研究,发现有那么几种题型几乎是每年必考的,成为了“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户”。
如果我们把这些必考题型搞透彻、弄明白,有针对性的练习,逐一击破,那么对于行测取得高分是事半功倍的。
(1)极值问题极值问题在2009-2013年这五年考了五次,共计8道题目,每年必考的题型。
考查形式为和定求最值、抽屉问题(最不利原则)。
例1.某单位2011年招聘了65名毕业生,拟分配到该单位的7个不同部门。
假设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问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61】A.10B.11C.12D.13【答案】:B【解析】:法一:根据和一定求最值。
要使分得毕业生人数最多的行政部门人数最少,则其余部门人数尽可能多,但又不能多于行政部门人数(设为x人),即各部门人数尽量接近(可以相等),其余部门最多为x-1,所以根据和一定,x+(x-1)*6=65,解得x=10.1,因为所求为人数最多的部门的最值,所以x取11,选择B。
法二:求最小值,就从最小的选项开始代入。
从人数最少的选项开始验证,当行政部门有10人时,其余各部门共有65-10=55人,平均每部门人数超过9人,即至少有1个部门人数超过9人,与行政部人数最多的题干条件不符。
若行政部有11人,其余部门总人数为54人,每个部门可以是9人,满足题意。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数量关系最牛十招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数量关系最牛十招数学运算作为行测最难,费时最多的题目之一,是我们许多考生最容易放弃的板块但同时数学又是最有技巧性可言的,换句话说,行测中最有可能秒杀的题目就是数学运算部分。
而实际上,行测中数量关系部分绝大多数题目要求每一位考生要在一分钟之内快速解出,没有技巧确实是不行的。
因此,中公教育专家通过长期的研究,对数量关系部分的答题技巧作了如下总结:【例1】将A、B、C三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12分钟可以灌满;将B、C、D三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15分钟可以灌满;将A、D两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20分钟可以灌满。
如果将A、B、C、D四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需()分钟可以灌满。
A.25B.20C.15D.10中公解析:选择D。
此题出题人考的是考生整体把握的能力,A、B、C三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12分钟可以灌满,而现在加入D管,帮助A、B、C三个水管放水,因此时间一定低于12分钟,因此此题选D。
【例2】一列客车长250米,一列货车长35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经过15秒,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5:3。
问两车的速度相差多少?A.10米/秒B.15米/秒C.25米/秒D.30米/秒中公解析:选择A。
此题问的是两车的速度相差,因此,做题时找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数据,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5:3,而B、C比值正好是5:3,推断分别为客货车速度,而两车速度相差为10米/秒。
【例3】学校有足球和篮球的数量比为8∶7,先买进若干个足球,这时足球与篮球的数量比变为3∶2,接着又买进一些篮球,这时足球与篮球的数量比为7∶6。
已知买进的足球比买进的篮球多3个,原来有足球多少个?A.48B.42C.36D.30中公解析:选择A。
足球和篮球的数量比为8∶7,A、B选项刚刚为8:7,推断它们分别为足球与篮球的数量,而且只有48是8的倍数。
因此选A。
【例4】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2014年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资料分析之速算技巧(二)

2014年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资料分析之速算技巧(二)天津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部分题目的难度并不高,只是由于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以造成失分。
如果考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几种运算技巧,并且学会在试题中运用,那么想要在这一部分拿到高分并非难事。
这一节依然结合几道典型天津公务员行测考试例题详细介绍几种速算技巧。
速算技巧三:化同法所谓"化同法",是指"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将这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化为相同或相近,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速算方式。
一般包括三个层次:一、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从而只需要再看分母(或分子)即可;二、将分子(或分母)化为相近之后,出现"某一个分数的分母较大而分子较小"或"某一个分数的分母较小而分子较大"的情况,则可直接判断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将分子(或分母)化为非常接近之后,再利用其它速算技巧进行简单判定。
事实上在资料分析试题当中,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一般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化同法更多的是"化为相近"而非"化为相同"。
速算技巧四:差分法“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313/51.7。
2014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 巧解数学应用

2014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巧解数学应用随着公务员考试的白热化,公务员考试进入了“微分”时代,考生之间的笔试分数差距越来越小,如何在公考中让自己脱颖而出,顺利进入面试,除了平时的刻苦努力,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也很重要。
在上海市考中,数学应用一直是能够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题型,考查10道,题量不大,但往往比较耗时,这样也会占用做其他题型的时间,因此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就显得极其重要,以下是几个解数学应用题目常见的技巧。
技巧一利用整除巧解题目例1.某人共收集邮票若干张,其中1/4是2007年以前的国内外发行的邮票。
1/8是2008年国内发行的,1/19是2009年国内发行的,此外尚有不足100张的国外邮票。
则该人共有张邮票。
A.87B.127C.152D.239【答案】C。
技巧点拨:根据题意邮票总数一定是4、8、19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
例2.韩信故乡淮安民间流传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
有一次,韩信率1500名将士与楚军交战,战后检点人数,他命将士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命将士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命将士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用兵如神的韩信立刻知道尚有将士人数。
已知尚有将士人数是下列四个数字中的一个,则该数字是。
A.868B.998C.1073D.1298【答案】C。
技巧点拨:所求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
代入选项可知C正确。
技巧二不易求解,用代排例1.某单位举行“庆祝建党90周年”知识抢答赛,总共50道抢答题。
比赛规定:答对1题得3分,答错1题扣1分,不抢答得0分。
小军在比赛中抢答了20道题,要使最后得分不少于50分,则小军至少要答对道题。
A.16B.17C.18D.19【答案】C。
技巧点拨:结合题干,首先排除A,代入B,当答对17道题目时,最多可得17×3-3=48,小于50,排除B;同理代入C,可得符合题意,直接选C。
技巧三遇到平均量的混合,用十字交叉法例1.孙某共用24000元买进甲、乙股票若干,在甲股票升值15%、乙股票下跌10%时全部抛出,共赚到1350元,则孙某最初购买甲、乙两支股票的投资比例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公教育2014年公务员考试
2014公务员行测备考:辅助工具巧解数学题
在公务员考试中,数学类题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
数量关系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是难度最大的一块,且资料分析涉及到的都是一些统计性数据,且这些数据往往比较复杂,且计算起来又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在考试中解起题来就相对来说比较麻烦。
公考考场上往往是不允许带计算器,有的同学也曾问过我:“不是不让带计算器吗?为什么我看到考场上有的考生带计算器但监考老师也没有制止,且该考生在考场上还用上计算器了呢?”注意,考场上不允许用计算器就是不允许用,出现上面的情况是监考老师对其他考生的不负责,其他考生有权利去举报这位考生及老师。
在这里也建议各位考生,千万不要以身试险,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在考场上用计算器也可以,一旦被监考老师发现或举报,那么考试的成绩即为0分,精心准备的这次考试就完了。
虽然不让带计算器,但一些基本的工具性的东西,比如准考证、腕表、直尺、量角器等都是可以带的。
那么,我们就充分利用让我们带的这些东西,让它们在考场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首先是准考证:(1)可以在做图形推理的时候派上用场;(2)准考证还可以草稿纸去用;(3)在数量关系中,曾考过一根绳子对折几次从中间剪几刀可以剪成几段的题,这类剪绳问题虽有公式,但如果在考场上忘记公式的话,可以很快从准考证上撕下一条来当作绳子,对折完再撕然后再数几段就可以了,能保证既快又准确。
腕表:第一可以用来看时间,第二主要用来做时间类的题目,比如,2013年浙江省考有这样一道题:3点19分时,时钟上的时针与分针所构成的税角为几度?如果利用时间相关公式去做,计算量相当大,此时只需把时间调到3点19分,然后拿量角器去量角度,答案很快就出来了。
直尺、量角器:
在学习利用直尺、量角器前,首先了解指数相关知识:
指数:用于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
1.相应两期实际值的比=相应两期指数的比。
2.指数的增长率=实际值的增长率。
3.指数一般表示的是那些我们并不关心其绝对值大小,而只关心其相对变化的指标量。
在资料分析中,给的图形肯定都是标准的,图形的比例和实际数值的比例都必然是一致的,故可采用直尺和量角器。
直尺主要用于柱状图中。
(1)比较两期增长量的大小,可直接利用直尺量出两期长度的差值再比较大小即可;(2)计算增长率,如:2005年产量相对2004年产量的增长率可直接用2005年长度相对2004年长度的增长率即可;(3)部分长度÷总体长度=部分产量÷总体产量,用来计算产量等;
量角器主要用于饼状图中,若一个题目只给出一张饼状图,且给出每一分部分的具体数值,但未给出总体数值,问某一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是多少,此时,我们只要量出该部分的圆心角角度,再用这个角度去除以360°即可得出该部分占总体的比重。
总而言之,各位考生要利用能带进考场的辅助工具,以使自己能快速解决相关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