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1《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生字。

能准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学法指导】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知识链接】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长远的影响。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自主学习】一、小朋友,你能区分下面的每组生字并组词吗?谙()镜()孤()厌()暗()境()狐()压()二、小朋友,你能帮小刚把下面的题完成吗?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两”指的是_____和_______。

诗句中,能表现出“孤独”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

诗人用“青螺”来形容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忆江南》是_______牌名。

诗人通过回忆,写出了江南日出时_______的红和春天_______的绿。

这样写对照鲜明,色彩浓丽,使我们体会到了诗人_________的情感。

三、小朋友,你能解释一下下面这些古诗句吗?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三首》导学案

《古诗三首》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望洞庭》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正确流利朗读古诗,并在诗句中用“/”划出朗读时需要停顿的地方。

(课件)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课件)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闯关一:解诗题,知作者:(课件)望洞庭:洞庭湖:刘禹锡:闯关二:抓字眼,明诗意。

(课件)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下列词语意思:和:秋月:潭面:遥望:翠:青螺: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课件)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④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闯关三:多诵读,悟诗情: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①《望洞庭》是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

这首诗描写_______景色,表达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②从《望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我可以想象出洞庭山水的秀美。

③让我们看着书上的插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达标检测:1、《望洞庭》中的“________”写出了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的景象。

“_________”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

“_________”写出了放眼远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像一件工艺珍品,使人爱不释手。

诗人通过恰当的___________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

2、“能不忆江南?”通过___________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___________与怀念,同时与___________呼应,使全词浑然一体。

5、古诗三首导学案

5、古诗三首导学案

1、 学会生字“篙、棹、媪、剥”会写生字“牧、蓑、遮、醉、媚、锄、剥”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默写课文。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体验诗词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想象古诗意境,感受、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第一课时(《牧童》)一、自学我能行: 1、我对作者吕岩的了解:吕岩: 2、我愿多读几遍古诗《牧童》,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完成以下练习。

⑴在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草铺(P Up U ) 逋开(P Up U ) 横野(y 也y e ) 黄昏(h rng h tn ) 蓑衣 ( suo shu d )⑵我能正确书写本课字词,而且写得美观漂亮。

铺开、黄昏、牧童、脱下、蓑衣、卧倒二、整理学习方法,我有妙招。

1、本课的生字我觉得比较难记的是 _____________ 。

我采用的识记方法是 —。

比较难写的字是 ___________________ ,我再写两遍,增强记忆 —2、 我能通过(弄: _________ 蓑衣:一 3、 ■结合诗句理解: 牧童:课堂小主人:5、古诗三首语文导学案班级:设计者:课型新授课课时3课时情感态度与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观 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意境,能背诵和默写古诗词。

难点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吕岩、杨万里、辛弃疾的生平轶事资料。

h——1: --「1 11 —r ------- '1 1「 1 1 1 I- ■■ 1 1「1 1 11- ■1 1T■ ■1-r -1 1T■ ■1 1 1「1 1 -F- 1 1 r--- 1 --T1 1 -4—1 1 1T■ ■1.■十--1 1T■ ■1 *1 1T 1 1■ 1 ■1 1)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卧: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A 、我知道这句诗的意思:B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铺”、“六七里”,让你感觉到那是 一片怎样的原野?从“弄”字,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你能读出这样的 原野吗?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5 古诗词三首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5 古诗词三首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5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5.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正确读写“洛阳、榆树、湖畔、帐表”等词语。

2、通过自读、品读、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情。

(重点)
3、学习通过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难点)
二、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的自学,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上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三、知识链接: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课前积累
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主学习
一、我要用心地把诗词读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诗词读流利。

二、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我还想把这些好词抄写两遍,并会用上其中的一两个造句。

三、通过预习,我搜集到了有关这三首诗的作者以及主要作品,我想摘抄下来。

王安石
张籍
纳兰性德
我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
四、质疑。

读完课文之后,我还有一些不理解的问题,我想记下来,上课与同学讨论。

合作探究
4、默写《长相思》。

五年级 古诗三首

五年级 古诗三首

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编制人:刘海茹何盼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温馨寄语:善于发现总结,勤于动手动脑,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利用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预习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读古诗,再将诗文下注释写到古诗里,记忆重点词义。

2、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运用好双色笔,规范书写,保证质量。

知识链接,了解作者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他的父亲一生只做了几任地方州县官吏,最后死于通判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任上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因此,他视南京为第二故乡年轻时,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江宁,最后忧愤而死由于他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倔强的性格,其诗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比,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情真意切其诗文有不少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遒劲清新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张籍(767—830) 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著有《通志堂集》阅读初体验——诵读古诗,整体感知1诵读古诗,用黑笔将重点的字词解释在诗中,了解古诗大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作者的图片,西湖的图片。(教师)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诗人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名句导入,引出课题。(用时:4分钟)
1.出示诗词名句,接上下句。
2.导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写景的词句旨在表达情 感,并非单纯的写景。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两首写景的诗词,让我们走进诗词中的景,感受作者的情。
1.进行接上下句的词句练习,教师要选择写景的句 子
2.对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时间。3.提示学生借助注释学习。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提出自读要求:
自读《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正确,读流利。
3.通过看插图,查找工具书,尝试说说两首诗词的大概意思。
3.本诗的灵感可谓突出一个“醉”字,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赋成即景佳作,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醉”。
;
三、拓展诵读(用时:12分钟)
1.出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 雨》。感受作者的不同写法。
2.指导朗读,了解大意。3.简单介绍:体会西湖的美。(出示图片)
4.再次说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西湖雨景的特点:狂放。作者是通过描写疾风骤雨来表现的。
2.继续学习古诗,板书诗题。
3.引导学生解诗题。
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谁做了什么
1.背诵《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读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根据教师提示,结合书上注释,说诗题的意思。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古诗词三首》,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一、导入1. 请学生阅读《古诗词三首》的标题,让他们猜测这三首古诗词的内容和主题是什么。

2.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古诗词的看法,以及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了解。

二、进修内容1. 第一首古诗词:《静夜思》请学生阅读《静夜思》,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 诗人是如何描绘夜晚的景象的?- 你觉得这首诗有哪些特点和亮点?2. 第二首古诗词:《登鹳雀楼》请学生阅读《登鹳雀楼》,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 诗人是如何描绘登高遥眺的场景的?- 你觉得这首诗有哪些特点和亮点?3. 第三首古诗词:《春晓》请学生阅读《春晓》,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 诗人是如何描绘春天的景象的?- 你觉得这首诗有哪些特点和亮点?三、进修方法1. 请学生尝试背诵这三首古诗词,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2.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这三首古诗词,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 指挥学生欣赏其他古诗词作品,扩大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范围。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自选一首古诗词进行解读和分享,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2. 指挥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潜力和想象力。

3. 组织学生参与古诗词朗诵比赛或文学讲座,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五、教室总结通过进修《古诗词三首》,学生对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了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六、作业安置1. 要求学生背诵并解读《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欣赏和解读,写下自己的解读和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活动,要求学生创作一首古诗词,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创作能力。

5.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5.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9.我能看着课文插图背诵《牧童》,谁也来试试?
10.我想看着课文插图说一说这个故事,请鼓励鼓励我。
【探究三】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做帆稚趣图
6.我能看着课文插图背诵《清平乐.村居》,也请男生试试吧。
7.我想看着课文插图说一说这个故事,请大家感受一下一个普通农家的幸福安详。
(导学航线:独学→群学: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展示。
【探究一】学习课文生字
1.我会读下面的生字并口头组词给我的对子听。
篙棹媪剥
2.我会读拼音写词语并能与我的对子互相批改。
5.我从诗句中感受到两小孩的,也能体会到作者对儿童的。
6.我能看着课文插图背诵《舟过安仁》,请大家背给对子听吧。
7.我想看着课文插图说一说这个故事,等会我说完后也请组派代表说一说。
【探究四】江南山村田园图
1.我能把《清平乐.村居》读通顺,请我们组也一起读。
2.我想说说题目的意思,“清平乐”是,“村居”意思是
mùtónɡsuōyīzhēdǎnɡjīlónɡchútóubāo lián pénɡ
( ) () ( )()()( )
(导学航线:独学→对学→对子互评)
【探究二】牧童晚归休憩图
1.我能把《牧童》读通读顺,谁能挑战我?
2.“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读着这一句诗,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3.第一句中的“”字用得精妙,把草原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诗句中的“”字也用得传神,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传达出来了。
4.“六七里”、“三四声”并不是确指的数字,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和山村傍晚的。
5.我想把第二句读通读顺,谁也来试试?
6.“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读着这句诗,我仿佛看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个案反思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前反馈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3-5遍,完成下列各题:
1、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洛阳榆关那畔千帐
2、介绍作者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的生平。

新知探究
背诵古诗词三首。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古诗,想想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
一写,组织好语言在小组内说一说
2、《泊船瓜洲》诗人所在的瓜州与他的故乡南京是近还是远?为什
么?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3、你喜欢《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中的哪句话?为什么?你
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把
这些词放入诗句读读、想想,结合课后资料袋想象画面,体会哪
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
4、是什么勾引起了诗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呢?作者在洛阳城里都
看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
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
5、细细地品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你发现有什么不
一样?
综合提升
1、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抓住“见秋风”“欲作”“意万重”
变成“写家书”片段,或者抓住“复恐”“临发”“又开封”
变成“送家书”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
当堂检测
1、给下面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还:①hái;②huán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重:①chóng ②zhòng
(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数:①shǔ②shù()
重:①chóng ②zhòng ()
(4)风一更,水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更:①gēng ②gèng
2、解释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
..照我还.。


时:还: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欲:意万重:
(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聒:
3、读古诗,回答问题。

(1)将古诗与作者、朝代用线连起来。

《秋思》纳兰性德宋
《泊船瓜洲》张籍清
《长相思》王安石唐
(2)、读《泊船瓜洲》填空
作者当时船停泊在(),从( )、()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这里离他的家乡并不远诗中的“绿”字可以换成、()、( ) 等字,但“绿”字更加传神,“绿”字让我们想到等描写春天的词语--------------,还想到描写春天的诗句--------------------------------------
4、王安石评价《秋思》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
功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抄一抄
5、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
说说为什么
(1)、红杏枝头春意()(旺、闹、浓)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6、默写《秋思》
知识梳理(
(1)《泊船瓜洲》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秋思》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长相思》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2)《长相思》一词的后两句大意
是。

表达了作
者。

《秋思》一诗的后两句
是;大意

;从中可知诗人是借来抒发感情的。

(3)《泊船瓜洲》一诗中一个字不仅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还让我们感受到了。

(4)拓展练习。

三十年前,你从柳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

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我也满。

(1)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是什么?
(2)“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从椰树梢头望你”,这两次树木的变化暗示着什么?
(3)“圆”“满”两个字隽永含蓄,耐人寻味,说说你的体会
(4)说说你对这首现代小诗主题的理解。

课堂反思
家庭作业
默写《秋思》
背诵《长相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