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电磁辐射技术研究及其应用_陈亚运

合集下载

微波辐射用于处理和开采岩石的研究进展

微波辐射用于处理和开采岩石的研究进展

微波辐射用于处理和开采岩石的研究进展杨兆中;朱静怡;李小刚;刘紫微【摘要】微波辐射具有加热速度快、选择性加热、体积式加热、易于控制、高效、安全等特点.针对目前岩石破碎高成本高能耗、煤层气和油页岩无法高效开发等缺点,详细介绍和评述了微波辐射在处理和开采岩石中的应用.分析表明,微波辐射可以在岩石内部诱导产生热应力,进一步产生和延伸岩石内部的裂缝,从而达到预处理岩石和煤岩的作用;微波对煤岩有脱硫的作用;微波还可以加热煤层气和油页岩,帮助煤层气解析和油页岩的热解,从而对两种非常规油气资源进行原位开采.总结认为,精确描述不同岩石的介电特性、优化微波辐射的功率和时间、建立计算机数值模型并考虑化学反应的影响、研发大规模微波发生器下入井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9(019)005【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微波辐射;岩石;煤;煤层气;油页岩【作者】杨兆中;朱静怡;李小刚;刘紫微【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265.9;TU45;TE31矿石资源与石化能源在一个国家的GDP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推动世界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世界对于矿物和石油能源的需求巨大。

矿物加工和矿石开采的传统方式是机械、爆破破碎岩石[1],而一些非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一般采用降压排采[2]、注蒸汽[3]等开发方式,但这些方法存在精读较低、易磨损刀具、消耗水资源、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需要采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更加高效的开发方式。

微波技术已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非常成熟地运用在了工农业(加热、干燥、杀菌)[4]和化学工业(催化、萃取)[5]当中。

用于煤与瓦斯突出的3D电磁辐射探测系统

用于煤与瓦斯突出的3D电磁辐射探测系统
信号处理 。


词: 煤与瓦斯突 出; 偶极 子天线 ; 超 外差接 收机 ; 混频器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 T P 3 9 1
The 3 D e l e c t r o ma g ne t i c r a di a t i o n de t e c t i o n s y s t e m f o r c o a l a nd g a s bu r s t i ng S HI Lu n i n g , HU S h e n g b o '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e n t e r , G u i y a n g , G u i z h o u 5 5 0 0 0 1 , C h i n a )
Abs t r ac t:T he p a p e r a i ms t o i n t r o d u c e a 3 D e 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r a d i a t i o n d e t e c t i o n s y s t e m i n l i g h t o f t h e
( 1 .I n t e l l i g e n t I n f o ma r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g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G u i z h o u N o ma r l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i y a n g , G u i z h o u 5 5 0 0 0 1 , C h i n a ;
V0 1 . 3 2. No. 1
F e b .2 01 4
文章编号 : 1 0 0 4 -5 5 7 0 ( 2 0 1与 瓦斯 突 出 的 3 D电磁 辐 射 探 测 系统

移动式煤岩电磁辐射监测系统

移动式煤岩电磁辐射监测系统

移动式煤岩电磁辐射监测系统陈世海;王恩元;史先奎;梁俊义;郝延坤【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1()S1【摘要】针对煤岩动力灾害监测过程中电磁辐射信号具有很宽频带的特点,现有电磁辐射监测系统不能对电磁辐射信号连续波形采集与存储、造成监测信号部分信息丢失、可能漏检灾害前兆特征等问题,研制了移动式煤岩电磁辐射监测系统。

系统采用32位高性能ARM处理器,能够对井下电磁辐射信号进行连续波形采集与存储;能够同步监测8路电磁辐射信号;采用RS458和CAN总线通信方式,对其他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实验室与现场测试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可靠,能够对井下宽频电磁辐射信号进行连续波形采集与储存,在煤岩动力灾害预测预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5页(P137-141)【关键词】电磁辐射;监测系统;煤岩动力灾害;波形采集【作者】陈世海;王恩元;史先奎;梁俊义;郝延坤【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2;TQ53【相关文献】1.基于ZigBee技术的煤岩动力灾害电磁辐射监测节点设计 [J], 张全柱;孙晓磊;邓永红2.煤岩破裂电磁辐射的监测及应用 [J], 钱建生;王恩元3.煤岩动力灾害非接触电磁辐射监测系统及应用 [J], 聂百胜;何学秋;王恩元;刘贞堂;窦林名;张金锋4.基于电磁辐射监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过程中煤岩动力灾害预测 [J], 成云海;张东;李琳;张明5.电磁辐射技术在煤岩动力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J], 王恩元;刘晓斐;李忠辉;何学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磁成像系统在煤矿中的应用研究_刘鸿泉

电磁成像系统在煤矿中的应用研究_刘鸿泉

试验研究电磁成像系统在煤矿中的应用研究刘鸿泉1,孙希奎2,张华兴1,陈 钢1,张刚艳1,徐乃忠1,曹宝光2(11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北京 100013;21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厂煤矿,山东济宁 272173)摘 要:EH4电磁成像系统是一套双源型电磁法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的物探系统,它是M T 和CSAM T 的结合体,适合地面2D 连续EMAP 张量式电导率测量。

本文介绍了EH4电导率成像系统的原理、特点和该系统初次在煤矿进行的采空区、断层和钻孔位置等物探实例及其效果。

关键词:电磁成像系统;视电阻率;采空区中图分类号:TD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336(2002)10-0039-04Applied research on electric magnetic image system in coal mineLI U Hong-quan 1,SUN Xi -kui 2,ZHANG Hua -xing 1,CHEN Gang 1,ZHANG Gang-y an 1,XU Nai-zhong 1,Cao Bao-g uang2(11M in ing Departmen t,Tiandi Sc 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any L td.,Beij ing 100013,China;21X uchang M ine ,Zibo Mining G roup Cor p.L td.,Jining 272173,China )A bstract:EH4electric image system is a set of double electric pow er electric magnetic me thod collection and handling exploration sys-tem.It is a combination of M T and CSAM T.It is suitable fo r surface 2D continued EM AP tensor electric conductive measurement.T he paper introduced the principle of the EH4image system and features,also introduced the ex ploration cases and results in coal mine goaf,fault and bore holes.Key words:electric mag netic image;visual resistance rate;go af基金项目:科学技术部专项基金项目(NCS TE -1999-JKZX -161)电磁探测方法自20世纪初的M T (大地电磁法)到80年代末的CSAM T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随着现代物理学和电子学理论的发展,其新技术新仪器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地质效果显著提高。

电磁辐射监测技术在新安煤矿冲击矿压预测中的应用

电磁辐射监测技术在新安煤矿冲击矿压预测中的应用

电磁辐射监测技术在新安煤矿冲击矿压预测中的应用
蒲文龙;刘洪泉
【期刊名称】《煤》
【年(卷),期】2011(020)007
【摘要】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冲击矿压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新安矿矿井动力灾害情况,引用电磁辐射监测技术及使用电磁辐射监测仪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进而为预测新安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提供技术支持.
【总页数】3页(P20-21,28)
【作者】蒲文龙;刘洪泉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司新安煤矿,黑龙江双鸭山1551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24
【相关文献】
1.地音监测技术在冲击矿压预测预报中的应用 [J], 孙书亮;王元杰;乔中栋;于贵良;马连兄
2.电磁辐射在冲击矿压预测方面的应用 [J], 冯小军;张呈国;曹新奇
3.冲击矿压预测的电磁辐射技术及应用 [J], 窦林名;何学秋;王恩元
4.微震监测技术应用研究——"SOS"微震监测系统预测冲击矿压的应用分析 [J], 成明遐;乔中栋;于贵良
5.冲击矿压危险的电磁辐射监测技术 [J], 窦林名;曹其伟;何学秋;王恩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岩识别技术发展综述

煤岩识别技术发展综述

煤岩识别技术发展综述贺艳军1, 李海雄2, 胡淼龙3, 薛竞飞4(1. 国能包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包头 014070;2. 榆林市能源局,陕西 榆林 719000;3. 浙江维思无线网络技术公司,浙江 嘉兴 314001;4. 西安科技大学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摘要:煤岩识别技术可为采煤机自动调高提供依据,是实现煤矿智能无人化开采的关键。

现有煤岩识别技术包括图像识别、过程信号监测识别、电磁波识别、超声波探测识别、多传感器融合识别等。

详细介绍了上述几种技术原理及应用现状:① 图像识别技术目前处于实验阶段,主要涉及大规模煤岩图像数据标注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识别问题。

② 过程信号监测识别技术可分析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相关信号,识别潜在的煤岩界面信息,但需要解决信号噪声干扰和复杂煤岩界面识别问题。

③ 电磁波识别技术和超声波探测识别技术已在实际煤岩界面探测中应用,但仍需要提高识别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对于复杂煤岩结构和界面情况。

④ 多传感器融合识别技术需解决数据融合和匹配的难题,确保不同传感器之间的精确校准和可靠性,并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针对上述问题,指出煤岩识别技术发展方向:① 煤岩识别研究应着重提高算法的实时性和抗干扰能力,确保在特定条件下并兼有复杂环境干扰下也能准确识别煤岩,满足井下实际开采需求。

② 加强矿用传感器的研究,以提高其抗干扰性能,同时采用先进的视觉相机和智能设备,与传感器相结合,提高煤岩识别的精度和效率。

③ 多种煤岩识别技术交叉融合使用:对于不同硬度的煤岩,可采用过程信号监测识别和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对于硬度接近的情况,可结合图像识别和电磁波识别技术,实现煤岩壁界面和煤层厚度的准确识别。

关键词:煤岩识别;采煤机滚筒;图像识别;过程信号监测识别;电磁波识别;超声波探测识别;多传感器融合识别中图分类号:TD67 文献标志码:A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rock recognition technologyHE Yanjun 1, LI Haixiong 2, HU Miaolong 3, XUE Jingfei 4(1. CHN Energy Baotou Energy Co., Ltd., Baotou 014070, China ; 2. Yulin Energy Bureau, Yulin 719000, China ;3. Wins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Ltd., Jiaxing 314001, China ; 4. 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Abstract : Coal rock recognition technology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automatization improvement of shearer and is the key to achieving intelligent unmanned mining in coal mines. The existing coal rock recognition technologies include image recognition, process signal monitoring recognition, electromagnetic wave recognition,and ultrasonic detection recognition, multi-sensor fusion recognition.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above-mentioned technologies. ① Imag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is currently in the experimental stage, mainly involving large-scale coal rock image data annotation and recognition problems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② Process signal monitoring and recognition technology can analyze relevant signals during coal mining and recognize potential coal rock interface information. But it needs to收稿日期:2023-08-28;修回日期:2023-12-04;责任编辑:王晖,郑海霞。

煤岩变形破坏电荷感应规律试验研究及现场应用

煤岩变形破坏电荷感应规律试验研究及现场应用

煤岩变形破坏电荷感应规律试验研究及现场应用
赵洪瑞
【期刊名称】《煤矿安全》
【年(卷),期】2024(55)3
【摘要】准确掌握岩体受载破坏过程电荷感应规律,对于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荷监测仪采集精准度优化提升基础上,对砂岩试样单轴压缩受载破坏电荷感应规律进行了实验室监测试验,并进行井下监测试验,详细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下砂岩电荷感应与应力降以及裂纹扩展的关系和超前工作面支承压力影响区电荷感应特征。

结果表明:岩样受载破坏过程中裂纹的多次形成、发育与扩展均伴随着电荷感应信号,前兆电荷信号的产生早于岩样受载破裂出现的应力降;在
0.005、0.015、0.020 mm/s 3种加载速率条件下,岩样破坏过程的电荷信号规律随加载速率的变化显现出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加载速率越大,电荷信号越丰富,超前应力突变前兆电荷信号越发提前出现;现场各测点平均感应电荷量最大值均位于超前支承压力影响区内,且平均感应电荷量大小与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趋势一致。

【总页数】9页(P222-230)
【作者】赵洪瑞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物理学院;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26
【相关文献】
1.含水煤体失稳破坏电荷感应规律试验研究
2.煤与瓦斯复合体受载变形破坏特征及微震-电荷感应规律
3.含水煤岩变形破坏过程电荷感应和微震信号特征试验研究
4.煤岩体拉伸失稳破坏电荷感应规律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的力电耦合规律

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的力电耦合规律

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的力电耦合规律
撒占友;何学秋;王恩元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
【年(卷),期】2006(049)005
【摘要】理论分析了煤岩变形破坏过程中电磁辐射脉冲数与损伤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产生机制及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的力电耦合规律,建立了等围压三轴应力状态下含瓦斯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的力电耦合模型,实验测定并分析了单轴压缩状况下含瓦斯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的力电耦合规律.结果表明,含瓦斯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力电耦合模型很好地反映了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特征规律和微观损伤机理.
【总页数】6页(P1517-1522)
【作者】撒占友;何学秋;王恩元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系,青岛,266520;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徐州,22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FLAC在煤岩变形破裂力电耦合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J], 肖红飞;何学秋;冯涛;王恩元;郑百生
2.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规律及其应用研究 [J], 秦玉红
3.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实验研究 [J], 撒占友;何学秋;王恩元;于广明
4.基于力电耦合煤岩特性对煤岩破裂电磁辐射影响的研究 [J], 肖红飞;何学秋;冯涛;王恩元
5.煤岩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特性及产生机制 [J], 撒占友;何学秋;王恩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煤层试样单轴压裂破坏过程中电磁辐射试验结果煤岩电磁辐射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摘要:电磁辐射是煤岩体受到采动影响后应力重新分布或变形破裂趋向新的平衡的结果。综述煤岩的电磁辐射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包括煤岩受载产生的电磁辐射与应力和变形破裂程度的关系、电磁辐射的原理等研究,以及电磁辐射技术在煤岩冲击地压灾害预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关键词:煤岩;电磁辐射技术;冲击地压;应用中图分类号:TD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725(2011)09-0203-02

ResearchandApplianceofTechniqueofCoalRockElectromagneticRadiationCHENYa-yun,ZHOUZhen-jun(CollegeofSunyueqi,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Xuzhou221116,China)Abstract:Electromagneticradiationhappenswhenstressisre-distributed,deformedorbrokenandthencomestoanewbalanceafterthecoalrocksareextracted.Thisarticlemainlydealswiththeresearchandapplianceofthetechniqueofcoalrockelectromagneticradiation.Itincludesthereasearchoftheelectromagneticradiationreducedbythestressedcoalrocksandithassome-thingtodowith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tressandtheextentofthedeformingandbreak-ing.Itdealswiththetheoryofelectromagneticradiation.Alsoitdealswiththeresearchandap-plianceofthetechniqueofelectromagneticradiationinthedisasterpredictionofrockburst.Keywords:coalrocks;techniqueofcoalrockelectromagneticradiation;rockburst;appliance

收稿日期:2010-12-29;修订日期:2011-05-13作者简介:陈亚运(1990-),男,江苏盐城人,中国矿业大学学生。

陈亚运,周桢钧0引言随着采掘深度的加大和采掘速度的不断提高,煤岩灾害动力现象呈现增加的趋势,由此预测预报的重要性凸显。电磁辐射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预测、预报冲击地压危险的技术,目前只有俄罗斯和中国(中国矿业大学)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4]。电磁辐射法预测冲击地压等灾害动力现象

的优点是综合反映了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灾害动力现象,可真正实现非接触预测。

1煤岩电磁辐射机理煤岩电磁辐射实验系统包括加载及载荷-位移记录系统、声电信号数据采集系统和电磁屏蔽系统3个部分,实验系统示意图见图1。煤岩材料的破裂一般呈拉伸或剪切形式。煤岩体在裂纹扩展时,处于裂隙尖端表面区域在应力诱导极化作用下积聚大量正负电荷,裂隙尖端表面区域的扩展运动、电荷的迁移过程以及破坏停止后正负电荷的快速综合过程均会伴随电磁辐射效应。煤岩剪切摩擦过程同样也会伴随电磁辐射效应。因此,承载煤岩在非均匀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及破裂过程必然伴随着电磁辐射效应[1-4]。

图2为某矿煤层试样单轴压裂破坏过程中电磁辐射的试验结果,其中图(a)为载荷-时间曲线,图(b)为EME脉冲数-时间曲线。在110s~140s之间,煤试样发生破坏如图2(a),电磁辐射脉冲突然增加,明显变化如图2(b)。

2电磁辐射技术的应用2.1预测煤岩动力灾害大量的实验观测证明煤岩体变形破裂过程中能

(中国矿业大学孙越崎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技术交流!!!!"!"

!!!!"!

"

第30卷第9期2011年9期煤炭技术CoalTechnologyVol.30,No.09September,2011

图1电磁辐射实验系统示意图1.MTS815伺服试验机2.绝缘垫块3.电磁天线4.煤岩试样5.声发射传感器6.电磁屏蔽网煤炭技术第30卷·204·够产生电磁辐射,且电磁辐射与载荷以及煤体的变形破裂呈正相关系,载荷越大,煤岩体的变形破裂过程越强烈,电磁辐射也越强,反之亦然。电磁辐射技术现已成功应用于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当电磁辐射数据超过临界值时,认为有动力灾害危险,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电磁辐射变化情况。当电磁辐射强度或脉冲数明显增强且变化较快,表明有动力灾害危险,应立即采取解危措施。因此,采用临界值法的电磁辐射预警和预测煤岩动力灾害在理论上是可靠的,技术上是可行的,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推广。2.2监测预报矿山采空区顶板稳定性回采工作面投产后,要经历直接顶的初次垮落、老顶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过程。而在工作面顶板的来压期间,顶板运动剧烈,易发生顶板事故,因此对采面顶板要进行动态监测。由于煤岩电磁辐射法可以进行非接触、定向及区域性测试,且测试结果反映的是测试区域范围内的总体情况,再加上操作简便,既可进行实时监测,也可进行移动式测试,便于煤矿推广使用,再者在进行短期临时性检测时优势明显,为矿山顶板稳定性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山采掘过程中,采面的老顶岩层容易出现周期性的断裂破坏和运动,导致顶板岩层应力和支承压力等局部矿山压力分布的变化,从而工作面前方煤体的应力状态也随着老顶岩层的周期性断裂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产生变形或破裂,进而产生电磁辐射。顶板垮落前电磁辐射会异常增大或呈现增长趋势,具体表现为采空区顶板垮落前垮落区附近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数(EME)异常增大或呈逐渐增强的趋势,或工作面支撑压力带处的电磁辐射增强,这2种情况不一定同时出现,但其共同特征是异常电磁辐射信号值均超过正常值的1倍以上,顶板垮落后的电磁辐射值又会显著降低。在矿山采掘过程中,伴随顶板活动会产生明显的电磁辐射信号,会异常增大或呈现增长趋势,用电磁辐射法监测预报顶板垮落是可行的,提出的电磁辐射法监测预警顶板垮落的技术方法是可靠的。2.3电磁辐射法与顶板来压法结合预测煤岩冲击危险性鉴于煤矿的顶板来压和冲击矿压监测情况,国内有关学者还做了有关电磁辐射与顶板来压对应关系的研究,普遍认为采用电磁辐射法配合顶板来压分析法,可以更容易的掌握煤岩冲击危险性的动态变化情况,使煤岩冲击危险性监测、预测预报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研究表明,顶板的破坏具有这样的规律,即随着采面的推进,老顶岩层的跨距逐渐增加,其中的应力也逐渐增加。当老顶岩层内的应力超过岩层能承受的极限强度时,就会发生断裂破坏。如图3所示,在四边固支的情况下,老顶岩层首先会在长边的中心部位形成断裂,而后在短边的中央形成裂缝,继而到四周裂缝贯通呈“O”形后,板中央超过极限强度,进

而形成“X”型破坏。在老顶初次破断后,随着采面的推进,将发生周期性的断裂。实践中发现,采场前方的电磁辐射信号会随着采面的推进呈周期性起伏变化,变化的周期与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步距相对应。顶板来压期间,尤其是初次来压,电磁辐射信号会明显升高。也就是说,在顶板来压期间,工作面前方煤体具有的冲击危险性会显著升高[5]。

3电磁辐射法技术的应用前景目前,电磁辐射技术除了广泛应用于监测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矿山煤岩动力灾害和监测顶板来压及顶板事故外,还在露天矿边坡滑移、地表沉陷、超前探测地质构造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6]。不仅

如此,随着电磁辐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煤岩电磁辐射技术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如今,电磁辐射技术在岩石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监测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无损检测、监测地质滑坡、评估大坝、隧道、建筑等方面。

4结论(1)煤岩体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及破裂过程中有电磁辐射信号产生。电磁辐射与煤岩体的载荷及变形破裂过程密切相关,基本上随着载荷及变形破裂强度的增大而增强。(2)电磁辐射监测技术能够有效预测矿井煤岩动力灾害现象。电磁辐射技术对冲击矿压的危险性评价及预测预报方面的成效显著。如果电磁辐射监测配合其它监测方法一起使用,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工作面冲击危险的预测预报准确程度。(3)电磁辐射凭借非接触,误差小,检测的可控性等优点,其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将更加深入。参考文献:[1]窦林名,何学秋.由煤岩变化破坏引起的电磁辐射[J].清华大学学报,2001,41(12):86-88.[2]窦林名,何学秋.冲击矿压防治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3]窦林名,何学秋.采矿地球物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2.[4]王恩元,何学秋.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0,43(1):131-137.[5]牟宗龙,窦林名,王绪胜,等.巩思园冲击矿压防治实践中电磁辐射与顶板来压的对应关系[J].煤炭工程,2009(3):81-84.[6]王恩元,何学秋,刘贞堂.煤岩电磁辐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6,16(5):532-536.(责任编辑张欣)

图3老顶岩层的“O-X”型破断规律(a)长边中部断裂;(b)短边中部断裂;(c)OX破断;(d)周期性断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