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宝应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

合集下载

宝应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高二物理试卷答案

宝应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高二物理试卷答案

宝应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高二物理答案一、二选择题,请将答案涂在相应的答题卡上三、填空题:(每空3分,共计24分) 13. 吸收 、 5 14. 小于 、 a 15. 0.3 、非弹性碰撞16. 9.87 、 将悬线长记为摆长四、计算题(共计55分) 17.(9分)(1)v=0.5m/s …………………(3分) (2)水平向左…………………(3分) (3)y=8㎝…………(3分) 18.(10分)()()()2..................................6023sin 3........................sin 30sin 100'=='=βββn ()()()2....... (2)133233sin 3...........................331sin 2'-=-=∆=='==R R R d S RC R d n C19.(12分)①222218486842Rn Po He →+……………………………………(4分)② 设钋核的质量为m 1、速度为v 1,粒子x 的质量为m 2、速度为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有 22110v m v m -= ……………………(4分)粒子x 的动能210922)(12121122222k k E m m v m m v m E =⨯==…………………(4分)20.(12分)第一问输电效率4分,第二问电阻4分,第三问电压4分 21.(12分)解析:(1)因为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变化的周期与磁场变化的周期相同,所以由图象可知,线圈中产生交变电流的周期为T =3.14×10-2 s所以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V.0.82m m ==TSnB E π……………………(4分) (2)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电流的最大值为A 80.0mm =+=rR E I 通过小灯泡电流的有效值为A 240.02/m ==I I ……………………(2分) 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P =I 2R =2.88 W. ……………………(2分) (3)在磁感应强度变化的0~T /4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tBnSE ∆∆= 通过灯泡的平均电流tr R BnS r R E I ∆+∆=+=)( 通过灯泡的电荷量 C.100.43-⨯=+∆=∆=rR BnS t I Q ……………………(4分)。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C.丙试管内有大量的ATP产生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2.人体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要依靠细胞膜的A.选择透过性B.保护性C.流动性D.半透性3.植物茎维管束的韧皮部中有伴胞、筛管、薄壁细胞等,蔗糖在不同细胞间的运输、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和单糖的运输都需要载体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B.蔗糖的水解有利于其在植物细胞之间的运输C.上述过程体现了伴胞与筛管间的胞间连丝发挥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作用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4.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即胆固醇包裹于蛋白质内部。

人体内有2/3的LDL经受体途径进行代谢,下图表示LDL的降解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溶酶体是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其内的水解酶能降解LDLB.胆固醇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LDL进入细胞内与线粒体无关,仅与膜上的受体有关D.在LDL的降解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5.为了探究醇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小红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安装好。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英语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英语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英语试卷一、短对话1.What does George prefer to do?A.Take out the trash.B.Clean the table.C.Do the dishes.2.What kind of film does the man probably like?A.Comedy.B.Drama.C.Detective film.3.How does the woman find the talk show?A.Interesting.B.Average.C.Boring.4.Why did Sally come to Shanghai?A.To do some sightseeing.B.To attend a wedding.C.To go on a business trip.5.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turn the backyard into?A.A garden.B.A swimming pool.C.A storage place.二、长对话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以下小题。

6.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now?A.Sunny.B.Rainy.C.Cloudy.7.Where will the speakers go first?A.A park.B.A library.C.A supermarket.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以下小题。

8.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A.Guide and tourist.B.Husband and wife.C.Co-workers.9.Where does the woman prefer to go?A.A beach.B.A forest.C.A city.10.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discussing?A.Customs of the Spring Festival.B.A swimming experience.C.A holiday plan.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以下小题。

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调研测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调研测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画川高中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调研测试地理试卷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8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所示季节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丁D.丙、丁4.四幅图中,北京地方时最接近正午时刻的为()A.甲B.乙C.丙D.丁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

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

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A.15分钟B.30分钟C.45分钟D.60分钟6.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A.9:40B.10:10C.10:40D.11:107.空间站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在这期间能看到空间站的地点是()A.圣地亚哥B.卡马国C.马维尔拉D.上海我国某中学生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既可观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

下图为该日日出、日落的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窗朝向()A.正南B.东北C.正北D.西南9.若该日日出为北京时间6时56分,日落地方时为18时59分,则该学生所在地最可能是()A.济南(117°E)B.海口(110°E)C.和田(80°E)D.拉萨(90°E)位于新西兰南岛的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内,有一处非常奇特的自然景观,其形态像一个惟妙惟肖的从中间剖开的苹果,被称为“分裂苹果岩”。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中学高三(上)期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中学高三(上)期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中学高三(上)期初数学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sin(1050o)=( )A. 12B. −12C. 32D. −322.已知集合A={x|2x−1>0},B={x|x2+2x−3<0},则A⋂B=( )A. (0,3)B. (0,1)C. (−3,+∞)D. (−1,+∞)3.已知函数f(x)=ax−sinx(a∈R),则“a=1”是“f(x)在区间(π2,+∞)上单调递增”的( ) A. 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已知f(x)={2x+m,x>0nx+1,x<0为奇函数,则m+n=( )A. 1B. 2C. 0D. −15.某圆锥母线长为1,其侧面积与轴截面面积的比值为2π,则该圆锥体积为( )A. 3π8B. π8C. 3π8D. 3π246.已知随机变量ξ~N(2,σ2),且P(ξ≤1)=P(ξ≥a),则1x +9a−x(0<x<a)的最小值为( )A. 5B. 112C. 203D. 1637.已知角α,β满足tanα=2,2sinβ=cos(α+β)sinα,则tanβ=( )A. 13B. 17C. 16D. 28.已知f(x)及其导函数f′(x)的定义域均为R,记g(x)=f′(x),g(5.5)=2,若f(x+1)关于x=−1对称,g(2x+1)是偶函数,则g(−0.5)=( )A. −2B. 2C. 3D. −3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已知a>0,b>0,a+2b=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1a +2b的最小值为9 B. a2+b2的最小值为55C. log2a+log2b的最小值为−3D. 2a+4b的最小值为2210.已知函数f(x)=sin2ωxcosφ+cos2ωxsinφ(ω>0,0<φ<π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A. φ=π6B. ω=2C. f(x +π6)为偶函数D. f(x)在区间[0,π2]的最小值为−1211.Sigmoid 函数S(x)=11+e −x 是一个在生物学中常见的S 型函数,也称为S 型生长曲线,常被用作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记S′(x)为Sigmoid 函数的导函数,则( )A. S′(x)=S(x)[1−S(x)]B. Sigmoid 函数是单调减函数C. 函数S′(x)的最大值是14D. ∑2024k =0[S(k)+S(−k)]=2025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解析】江苏省扬州市宝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测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解析】江苏省扬州市宝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测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中学高一(上)第一阶段测试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的体积足够小,物体就能看成质点B.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动作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C.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的位置时,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D.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时,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3.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秒很短,所以1秒表示时刻B.第3秒是指一个时刻C.12秒80是男子110米栏最新世界纪录,这里的12秒80是指时间D.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4.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D.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5.下列各选项中,所有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A.力、速率、加速度 B.力、加速度、位移C.速率、位移、加速度D.力、路程、速度6.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当作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移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B.C.D.7.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x=8t﹣2t2,x与t的单位分别是m与s,则质点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A.4 s末B.3 s末C.2 s末D.1 s末8.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大小不断减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减小D.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保持不变9.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时做了著名的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请根据物理史实判断下面关于他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说法正确的是()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倾角一定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滚下的时间相同D.通过改变倾角的大小,最终实验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10.某同学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绘出如图所示某质点的运动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质点()A.在t3时刻回到t=0时刻的位置B.在t1和t2时刻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在0~t1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v0D.在0~t3时间内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得得0分.11.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瞬时速度()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2011年8月28日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后,部分高铁和客专的动车组速度悄然降低,如济南西﹣杭州的G51次列车,在沪杭高铁段时速由350 km/h降至300 km/hC.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D.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 m/s12.如图所示,A、B 两物体在同一点开始运动,从A、B 两物体的位移图线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物体同时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比A晚出发2sC.A、B两物体速度大小分别是5m/s、10m/sD.A、B两物体在B出发4s后在距原点20m处相遇13.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4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14.在某一高度以v=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m/s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m/s)()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15 m/s,方向向上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向向下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向向上D.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 m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5.在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是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Hz)(1)根据运动学有关公式可求得v B=1.38m/s,v C=m/s,v D=3.90m/s.(2)在图2中利用求得的数值作出小车的v﹣t图线(以打A点时开始计时).利用纸带上的数据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2.(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纵坐标是0.12m/s,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16.某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来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2所示.(1)本实验中,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电源是(填“甲”或“乙”)甲﹣﹣电压合适的50Hz的交流电源;乙﹣﹣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2)设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3)根据纸带上数据,重力加速度的计算结果是g=m/s2(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7.(10分)(2015秋•宝应县校级月考)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m,从地面到塔顶高h=55m,如图所示.据《伽利略传》记载,1589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当着其他教授和学生的面做了个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在斜塔顶无初速度释放一个小球,小球经过t=3.35s到达地面,且小球经过第一层的时间为t1=0.2s,不计空气阻力.(结果均取三位有效数字)(1)求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2)求比萨斜塔第一层的高度h1.18.(12分)(2012秋•宜秀区校级期中)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4s后速度达到20m/s,然后匀速运动了10s,接着经5s匀减速运动后静止.求:(1)质点在加速运动阶段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的大小?(2)质点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19.(14分)(2015秋•宝应县校级月考)在一平直公路上有一辆满载的货车以v1=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同时有一辆轿车在货车车后16m正以v2=30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这时轿车司机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如果前方没有任何障碍物,由于路面比较湿滑,轿车将要滑行45m才能停止.求:(1)轿车在刹车时的加速度为多大?(2)货车若仍按原速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不相撞,求两车之间的最小距离?(3)在(2)中若两车能相撞,为避免相撞,轿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使货车接收到信号立即加速前进(不考虑接收信号的时间差),则货车的加速度至少是多大时,才能避免事故发生?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中学高一(上)第一阶段测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参考系是描述运动时,假设不动的物体.甲车内人看到乙没有动,则甲和乙的运动情况一样,乙车中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乙向东运动.解答:因为甲车看乙车没有动,则甲和乙的运动情况一致,而乙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乙车相对路旁的树木向东运动,则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则乙向东运动,因为甲车和乙车运动状态一致,故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参考系的概念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本题中乙车内的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说明该同学是以自己作为参考系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的体积足够小,物体就能看成质点B.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动作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C.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的位置时,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D.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时,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考点:质点的认识.分析: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不是看物体的体积大小.解答:解:A、物体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比如研究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原子核就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B、若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动作表演时,演员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B错误;C、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的位置时,其大小和形状是可以忽略的;故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故C正确;D、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不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故D 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3.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秒很短,所以1秒表示时刻B.第3秒是指一个时刻C.12秒80是男子110米栏最新世界纪录,这里的12秒80是指时间D.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考点:时间与时刻.分析: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别,时间间隔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解答:解:A、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不是在于长短的不同,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时刻是指时间点,所以1秒表示时间间隔.所以A错误;B、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第3秒是一段时间,所以B错误;C、12秒80是男子110米栏最新世界纪录,这里的12秒80是指时间,所以C正确;D、第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1s初到5 s末这5 s的时间,所以D错误.故选:C.点评: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4.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D.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考点:位移与路程.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是指位置的移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有大小有方向;路程是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解答:解:A、质点的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所以路程可能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故A正确;B、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两者不能相比较,即使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也不能比较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关系.故B错误.C、物体的位移为零,但路程不一定为零,比如圆周运动一周,故C错误;D、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故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位移是指位置的移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有大小有方向;路程是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5.下列各选项中,所有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A.力、速率、加速度 B.力、加速度、位移C.速率、位移、加速度D.力、路程、速度考点:矢量和标量.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都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等都是标量,标量正负号表示大小,矢量正负号不表示大小,表示方向.解答:解:A、速率是速度大小,为标量,故A错误;B、力、加速度、位移全部为矢量,故B正确;C、速率是速度大小,为标量,故C错误;D、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为标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个基础简单题目,考查了学生对矢量和标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6.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当作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移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他们的速度v保持不变,v﹣t图象时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图知在相等时间t内,甲的路程S甲小于乙的路程S乙,即S甲<S乙,由v=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解答:解: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在相等时间t 内S甲<S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符合条件的图象是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是路程时间图象与速度时间图象,物理学上经常用图象反应物理规律,我们要学会读图、识图.7.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x=8t﹣2t2,x与t的单位分别是m与s,则质点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A.4 s末B.3 s末C.2 s末D.1 s末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质点速度为零的时刻.解答:解:根据s=v0t at2=8t﹣2t2得质点的初速度为:v0=8m/s,加速度为:a=﹣4m/s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知:t===2s.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8.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大小不断减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减小D.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保持不变考点:加速度;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是反应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说明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小说明速度变化越慢.解答:解:A、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变化大,但不知所用时间的长短,故不能说明加速度大,故A错误;B、加速度反应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小反应速度变化的快慢,故B正确;C、速度增加还是减小看加速度的方向,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故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不一定减小,故C错误;D、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时,速度方向可以改变,比如平抛运动,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加速减速看加速度与速度方向而不是看加速度的大小变化,这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9.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时做了著名的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请根据物理史实判断下面关于他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说法正确的是()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倾角一定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滚下的时间相同D.通过改变倾角的大小,最终实验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分析:伽利略通过通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发现,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的确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换用不同的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只要斜面的倾角一定,小球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不断增大斜面的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得知小球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解答:解:A、倾角一定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A错误;B、倾角一定时小球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小球的动能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B错误;C、倾角一定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滚下的时间相同,故C正确;D、通过改变倾角的大小,加上合理的外推,最终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要明确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实验过程,可以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同时实验事实与理论应该是一致的,故可结合匀变速运动的知识求解.10.某同学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绘出如图所示某质点的运动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质点()A.在t3时刻回到t=0时刻的位置B.在t1和t2时刻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在0~t1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v0D.在0~t3时间内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来分析质点的位置.由图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根据位移关系分析质点的平均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关系.根据斜率表示加速度分析加速度的变化.解答:解:A、质点的速度一直为正,说明质点一直沿正向运动,则知在t3时刻质点没有回到t=0时刻的位置,故A错误.B、在t1和t2时刻图象相交,说明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B错误.C、在0~t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所以平均速度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0.故C错误.D、根据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在0~t3时间内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得得0分.11.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瞬时速度()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2011年8月28日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后,部分高铁和客专的动车组速度悄然降低,如济南西﹣杭州的G51次列车,在沪杭高铁段时速由350 km/h降至300 km/hC.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D.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 m/s考点:瞬时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瞬时速度是指物体通过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的速度大小,而平均速度与某段时间和某段位移相对应的,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据此可正确解答.解答:解: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的速度对应一个点,为瞬时速度.故A正确.B、济南西﹣杭州的G51次列车,在沪杭高铁段时速由350 km/h降至300 km/h,是平均速度,故B错误;C、返回地面的太空舱落入太平洋的速度对应一个位置,表示瞬时速度,故C正确;D、在隧道内的车速对应一段位移,是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A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会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是和物理知识相互对应的,因此要经常利用所学物理概念深入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12.如图所示,A、B 两物体在同一点开始运动,从A、B 两物体的位移图线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物体同时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比A晚出发2sC.A、B两物体速度大小分别是5m/s、10m/sD.A、B两物体在B出发4s后在距原点20m处相遇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位移图象中图象的斜率代表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位移发生变化时代表物体发生运动.解答:解:AB、由题意可知,A、B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开始运动,但A比B提前2s开始运动.由于A、B位移图象的斜率都大于0,故两物体运动的方向都为正方向,故A错误,B正确.C、由图可知A物体的速度为:v1===5m/s,B物体的速度为:v2===10m/s,故C正确.D、由题意可知在t=4s时两物体到达同一位置s=20m处相遇,即在B出发2s后在距原点20m 处相遇;故D错误;故选:BC点评:①处理图象问题要注意纵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意义.②s﹣t的斜率代表物体运动的速度,纵坐标相同代表两物体相遇.③无论v﹣t图还是s﹣t图只能描绘直线运动.13.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4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自由落体运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分析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根据△x=aT2,判断小球运动的性质,并求出加速度.根据一段时间内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解答:解:A、若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为:1:3:5…,而题中,1、2、3、4、5…间的位移之比为2:3:4…所以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故A错误.B、由于相邻两点间位移之差等于d,符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x=aT2,所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由△x=aT2,得:加速度a==.故C错误.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等于2、4间的平均速度,则有v==.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相当于打点计时器问题,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大推论求出加速度和速度,并判断小球运动性质.14.在某一高度以v=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m/s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m/s)()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15 m/s,方向向上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向向下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向向上D.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 m考点:竖直上抛运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各阶段具有严格的对称性.(1)速度对称:物体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时间对称:物体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段高度所用的时间相等.(3)能量对称:物体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段高度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为mgh.本题初速度方向已知,末速度方向未知,分情况讨论.解答:解:以向上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0=20m/s;①当末速度向上,即v=10m/s时,平均速度为:==m/s=15m/s,向上;运动位移:x==m=15m;②当末速度向下,即v=﹣10m/s时,平均速度为:==m/s=5m/s,向上;运动位移:x==m=15m;。

2020届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线上月考试题(下载版)

2020届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线上月考试题(下载版)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马可·波罗东行途中经过的A、B、C三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气候夏季炎热干燥B.B地气候夏季炎热多雨C.C地气候全年寒冷干燥D.由A到B到C,年均温变化巨大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经过的D、E、F三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处为沟通两大洋的麦哲伦海峡B.E处夏秋季节经常受到台风侵袭C.F处附近荒漠广布,盛产石油D.马可·波罗选择夏季起航,因为此时顺风顺水读甲、乙两岛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信息表明( ) A.乙岛的面积大于甲岛B.两岛的中部地区地势较高C.X与Y互为对跖点D.两岛上的城市均分布在沿海地区4.关于两岛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南半球B.都位于北半球C.都位于东半球D.都位于西半球据地质学家估计,北冰洋海底储藏着全球四分之一未勘探的石油和天然气,很可能是个“大油库”。

近年俄、美、加等国纷纷在北极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北极形势骤然紧张。

读地球极地投影图,回答5~6题。

5.近年北极地区争夺日益激烈,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北冰洋海底储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B.气候变暖使北极地区海底出露引发领土争夺C.近年自然资源价格的提升将使资源的竞争愈加激烈D.气候变暖将使北冰洋航海线日益繁忙6.关于甲、乙两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两大洲的分界线②都在同一国境内③两端都直接连接大洋④都是石油的重要运输通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我国某山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山峰可能属于( ) A.秦岭山脉B.太行山脉C.武夷山脉D.祁连山脉8.北坡1月降水量大于7月降水量的区域大致位于海拔( ) A.1 000米以上B.1 000米以下C.1 400米以上D.1 400米以下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9~10题。

2024学年江苏省江都中学 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江苏省江都中学 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江苏省江都中学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列声波在空气传播的过程中通过一个障碍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以下哪种情况可以使衍射现象更明显()A.增大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B.增大障碍物的尺寸,同时缩小波的频率C.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D.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2、实验得到金属钙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下表中列出了几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和逸出功,参照下表可以确定的是( )A.如用金属钨做实验得到的E km-ν图线也是一条直线,其斜率比图中直线的斜率大B.如用金属钠做实验得到的E km-ν图线也是一条直线,其斜率比图中直线的斜率大C.如用金属钨做实验,当入射光的频率ν<ν1时,可能会有光电子逸出D.如用金属钠做实验得到的E km-ν图线也是一条直线,设其延长线与纵轴交点的坐标为(0,-E k2),则E k2<E k13、如图,在一水平、固定的闭合导体圆环上方,有一条形磁铁(N极朝上,S极朝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磁铁从圆环中穿过且不与圆环接触,关于圆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从上向下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总是顺时针B.总是逆时针C.先顺时针后逆时针D.先逆时针后顺时针4、如图甲所示,矩形线圈abcd固定于方向相反的两个磁场中,两磁场的分界线oo′恰好把线圈分成对称的左右两部分,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规定磁场垂直纸面向内为正,线圈中感应电流逆时针方向为正.则线圈感应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A.B.C.D.5、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A.等于零B.不为零,方向向右C.不为零,方向向左D.不为零,v0较大时方向向左,v0较小时方向向右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玛丽·居里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D.玻尔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宝应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试卷一、单项选绎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6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书写危机”,这个名词越来越被人们广泛提及。

面对渐行渐远的中国传统书法,2012年4月,书法家张惠臣在海口疾呼,社会应当重视书法教育,让更多的孩子们用毛笔书写美丽的汉字。

这是因为A.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B.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C.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汉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2.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新浪网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1”启动仪式于11月11日在商务印书馆举行。

“汉语盘点”意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概括过去的一年,描述心中的中国和世界。

“汉语盘点”活动的文化宗旨在于①彰显汉语魅力,推进汉语传播②见证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③促进文化创新,加强文化融合④立足群众实践,体会文化内涵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3.从2012年2月17到4月17日,震旦博物馆开展了第一阶段的“中国古代器物展”。

其中传世不多,独具特色的青花瓷尤其引人注目。

精美绝伦的青花瓷及其精湛的陶瓷工艺,向人们说明了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独树一帜④中华文化薪火相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以“天宫一号”命名目标飞行器,不但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还与此前的“神舟”、“嫦娥”相呼应,得到国人的共鸣。

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稳定的特点 C.特有的包容性 D.博大精深的特点5.下列表述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蕴涵的文化意义不一致的是A.君子和而不同(《论语》)B.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C.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费孝通)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6.“广陵自古繁华地,三月烟花八月涛”。

扬州即将迎来建城2500年的庆典。

近250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灿烂的城市文化,漆器玉器、雕版印刷、淮扬美食、扬州三把刀等传统元素至今还是扬州响亮的城市名片。

材料表明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②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文化可以是自然孕育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7.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这里的“民族脊梁”体现了①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②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③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8.胡锦涛指出,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凝聚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 B.弘扬中华民族精神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9.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③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④为中华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时代增添了新内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2011年6月10日至25日,“不能忘却的纪念——圆明园文化遗产全国巡展·南宁站”在广西博物馆展出,修复的150件富有悠久历史底蕴的圆明园文物熠熠生辉,使人百感交集。

这些修复的文物能够使人感受到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国家衰落不会伴随着文化衰微③国家富强伴随着文化兴盛④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11.一幅《富春山居图》让两岸文化交流再度成为2011两会的热议话题。

有人认为,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两岸文化交流将向深层次发展。

2011年5月8日,《富春山居图》在中华世界坛胜利团圆。

这说明①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②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民族精神之中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被誉为“大爱仁医”的吴殿华,从医63载仍无懈怠,77岁高龄仍奔波南北参加志愿服务,其善行义举感动世人。

吴殿华的事迹体现了①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②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④文化能够对人产生重要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播出“开心学国学”,开辟了全新的中华文化弘扬之路,使国学知识更加深人人心。

这说明A.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传播带来了可喜的变化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C.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物质载体的形式D.通俗文化的价值大于传统文化的价值14.“通过一句话或者一张照片,随时分享你身边的精彩”。

微博的兴起是因为它A.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 B.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能以创新的方式进行文化传递、沟通与共享 D.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5.如果你把2011年度收视率最高的30部国产电视剧看一遍,这就意味着你在28部电视剧中与2561个烟草镜头“不期而遇”。

一些电视剧中的人物把烟酒消费当作时尚,通过电视传播使许多少年儿童把烟酒与“显赫、有趣、人缘好”等特征联系在一起,加大了成人后抽烟饮酒等不健康生活倾向。

材料启示我们①文化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②电视是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文化传播手段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十分必要的④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6.2012年中央电视台“开门办春晚”,让普通老百姓登上舞台。

“大衣哥”等草根明星的出现,拉近了与亿万电视观众的距离,给“春晚”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说明发展大众文化A.要面向广大人民,让群众喜闻乐见 B.就是要发展娱乐性强的流行文化C.有了好的社会效益就有经济效益 D.要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17.目前文化市场上存在的各种“恶搞名著”、“恶搞经典”等现象,其内容低俗,对中小学生影响不可小视。

这表明文化建设应该①加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基本职能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加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④坚持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8.漫画《水牛肉》充分说明了①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人们思想道德的沦丧、社会风气的败坏②市场经济在带给社会富有时代气息的观念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③应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④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

这一观点强调了①教育在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中起着决定作用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③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④教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0.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为此,应当A.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C.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D.改造腐朽文化并抵制外来文化21.漫画《十指连心》给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是要①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②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③牢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④紧抓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A.①② B.①④C.②④ D.②③22.马克思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下列做法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C.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对文化的独特功能做出的形象概括。

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②文化建设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④发展大众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A.①④B.②③ C. ①②③D.②③④24.2012年春晚小品《荆柯刺秦》讽刺了当下一些影视作品歪曲史实、胡编乱造、低俗媚俗的不良现象,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

这说明A.反映历史事实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B.要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作用C.影视作品创新就能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D.反映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25.送出一本好书,打开一扇亮窗。

把手中闲置的书籍,捐赠给贫困地区中、小学校的孩子们,为他们的梦想插上知识的翅膀。

持续不断的“映山红”捐书计划,目的是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播“平等、包容、分享”的志愿文化。

爱心捐赠活动的开展①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②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③能够快速改变贫困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④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26.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的两岁小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

18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悦悦不理睬,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悦悦。

“小悦悦事件”后,冷漠路人受到舆论的严厉谴责。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要①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②进一步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③加强爱心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同一的思想认识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7. “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搞不好,可能不打自败。

”对我国来说,要避免不打自败,第一位的是要A.壮大传媒实力,推进有效传播 B.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C.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文明对话 D.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8.江苏省“十二五”期间将实现文化强省的跨越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以文化人”是文化的最高境界。

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A.最大限度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B.发挥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C.着力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提升文化竞争力29. 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