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宝应中学高一化学 氯气的生产原理教学案
氯气的生产原理、性质教案

氯气的生产原理、性质一、学习目标:1、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氯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装置;3、通过实验观察是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课前导入】众所周知,海水带有咸味。
但不知你是否想过,浩瀚的大海中究竟蕴藏着什么?用化学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海水中氯化物的含量相当高。
事实上,海水中蕴含的元素有80多种,它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人们去开发利用。
二、自主探究:考点一:氯气的生产原理1.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业)(1)装置:铁棒-与电源负极相连-阴极// 石墨棒-与电源正极相连-阳极(2)原理:2NaCl + 2H2O 通电2NaOH + H2↑+ Cl2 ↑(3)产物:①NaOH溶液——酚酞溶液变红(阴极)②H2——利用可燃性气体的爆鸣声检验(阴极)③Cl2——黄绿色气体(阳极)例1下列关于电解饱和食盐水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工厂要首先将实验进行除杂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区有NaOH生成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区有氯气生成D.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过程中Na+浓度减小2.实验室制法(1)原理:MnO2 + 4HCl(浓)△MnCl2 + Cl2↑+ 2H2O提示:制取时要注意反应条件是“浓盐酸”和“加热”,若盐酸成为稀盐酸,反应将不再进行。
(2)制备气体的类型:固体+液体△气体(3)根据反应物的特点分析制得的中可能混有HCl、水蒸气等杂质,可采用通过饱和食盐水和浓H2SO4的净化装置以除去这些杂质。
(4)根据Cl2的密度和水溶性分析,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从收集装置中逸出的尾气应用NaOH溶液吸收。
例2用1molMnO2和含4 molHCl的浓盐酸加热充分反应,不考虑挥发,制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A.等于1mol B.等于2molC.小于1mol D.大于1mol例3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制备纯净的Cl2。
氯气的生产原理教案

氯气的生产原理教案【教学理念】本节课的内容是《氯气的生产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用实验或视频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本节课充满兴趣,积极性也会提高,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2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主要介绍氯气的工业制备方法和实验室制备方法,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以及氯水的性质。
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为前提,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典型非金属卤素单质——氯气的性质,了解认识物质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此外,教材注重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体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而且,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既对前面内容的学习有所承续,同时为后面卤族元素性质的分析打下基础,因此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都较弱,若一节课以讲授的形式将知识讲解给学生听,效率必定不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调动起来。
但是高一的学生也有他们那个群体的特点,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做实验等,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些有利因素,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发和工业制备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氯气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分析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2.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教学重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氯气实验室制法各部分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教学用具】仪器:圆底烧瓶、烧杯、集气瓶、玻璃弯管橡皮管试剂:浓Hcl,MnCl、食盐水【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视频欣赏,导入新课PPT:观看海洋的图片和海洋中的生物的视频教师:大家看了视屏和图片后有什么体会学生:大海很美丽学生:我们要爱护海洋坏境学生;海洋中含有丰富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氯气的生产原理》参考教案

氯气的生产原理教案氯气的生产原理(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的操作。
3.了解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分组实验、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使学生从中不断获取新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2.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3.通过认识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及产品的利用,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4.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2.电解方程式书写三、课前准备:教师:①自制多媒体课件。
②实验仪器:U形管、烧杯、试管、电源、酒精灯、导管等实验试剂: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淀粉碘化钾试纸、酚酞、铁棒、石墨棒等学生:①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阅海水的主要成分、氯气生产原理的相关知识。
②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型小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一、氯气的生产原理(一)氯气的工业制法1、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方程式:2NaCl + 2H2O H2↑+ Cl2↑+ 2NaOH2、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①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的组成②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③精制食盐水3、氯碱工业概念氯气的生产原理(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料和原理。
2.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净化装置等。
3.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反应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氯气的生产原理教案

氯气的生产原理【教学理念】本节课的内容是《氯气的生产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用实验视频以及知识间的类比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本节课充满兴趣,积极性也会提高,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专题的第一课时,也是高中化学中第一块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内容的学习。
本节课继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中“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和“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之后,是学生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化学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的深化体验,也为之后氯气的性质及溴、碘、钠、镁等其它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及工业制取氯气的模拟实验,来激发学生进入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帮助学习者逐渐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有助于在以后的学生中了解其它几种从大自然中提取的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地位。
而本课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也为《化学与技术》中氯碱工业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的学习,已经体验和了解了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学会了一些简单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再加之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的反应,对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现象和生成产物能在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下找出比较接近的设计方案。
但对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现象以及结果的分析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通过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思考去分析、归纳,并自主得出结论。
但学生通过给定的结果来书写电解方程式可能也有一定的困难,对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程式和实验室制氯气的方程式学生可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应该在此对学生做及时引导。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水晒盐的过程。
(2)掌握氯气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3)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过程、原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养成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氯气的生产原理 教案

氯气的生产原理【所用教材】江苏省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氯气的生产原理”是本册教材“专题 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中“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第一部分内容。
教材编排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紧扣上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专题学习的实验方案设计,为探究氯气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本课时是学生对必修化学的核心知识(主要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开始,同时氯气是学生需要系统学习的第一种化学物质,为本专题其它内容以及“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深入学习提供了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氯气的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制备的原理。
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的操作,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净化装置等。
2. 能力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通过认识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及产品的利用,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问题引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浩瀚的大海吗?美丽壮阔的大海中蕴藏着哪些资源呢?【图片展示】大海的图片【学生活动】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课前的预习作出回答【图片展示】海水晒盐、每千克海水中几种氯化物的含量柱形图【讲述过渡】在众多的自然资源中,海水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之一,海水中有极其丰富的资源等着我们去发现利用,。
利用海水中富含的氯化物如氯化钠,能获得活泼的卤素单质氯气。
【趣味阅读】氯气的“功”与“过”。
(投影展示)【设疑】氯气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工业上用什么原料、采用什么方法制取大量氯气呢?【引导】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原料选用要廉价、易取。
【设疑】海水中虽然含有丰富的氯元素,但都是以氯化物的形式存在,如何以此为原料制取氯气呢?【演示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出电解氯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过渡】以上是生产氯气的一个简易装置,在实际生产中,电解食盐水常在电解槽中进行。
【教案】氯气的生产原理教学设计

《氯气的生产原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从海水中获取氯气的基本原理;
②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的操作;
③掌握氯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装置。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生产实践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②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大胆猜测、讨论交流等学习方
法,使学生从中不断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②让学生感悟化学实验的精妙。
二、教学重点: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基本原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三、设计思路
以海水图片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通过资料分析海水中的丰富资源,进而围绕海水中储量丰富且价廉的氯化钠展开教学线索,探究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的方法以及氯化钠的主要工业用途。
四、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1、工业制氯气——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2H 2O====2NaOH+H 2↑+Cl 2↑
2、实验室制氯气
(1)药品:MnO 2 和浓盐酸
(2)原理:MnO 2 + 4HCl (浓)==== MnCl 2 + Cl 2↑ + 2H 2O (3)装置:发生装置——固液加热装置
净化装置: 除杂——饱和食盐水(除HCl ) 干燥——浓硫酸(除H 2O )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尾气处理——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Cl 2)
△
通电。
氯气的生产原理教学设计07

氯气的生产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依据新课程让学生参与,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以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实验探究的要求,制定“氯气的生产原理”这一教学设计方案。
本节内容主要采取创设问题情境、师生互动、实验探究和教师讲授等教学方式依循发现氯气及生产氯气的历史过程逐步展开。
具体思路是:通过西南旱灾缺水的视频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体验水及对水进行消毒的重要。
创设问题情境,思考用于自来水消毒的氯气来自哪里?以时间为序带着探索的眼光寻找氯气发现的历史,并学习氯气的工业制法。
接着再次提出问题情境:怎么把实验室小规模的氯气生产发展到工业化的地步?从海水晒盐得到氯化钠开始介绍工业上制备氯气的方法——电解饱和食盐水法。
最后让学生思考工业制取氯气的办法是否还有缺陷,认识到科学发展到这里并没有停止,氯气的工业生产亟待同学去发现问题,寻找更优的办法。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发现教学法,通过创设许多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是高中化学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
教材首先从海水晒盐引出氯化钠的工业用途——制取氯气。
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中学习工业上制取氯气的原理,以及电解的现象和电解方程式。
接下来通过氯气的发现以及氯气的性质介绍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实验装置。
各部分内容之间紧密联系,氯气的工业制法是实验室制法的拓展,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体验生产中的应用。
初中科学中安排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基础,有涉及氯化钠和氯气,还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气体的制备方法,专题一安排了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因此学生初步具备元素知识和实验研究的能力。
但是前面的实验都比较基础,也没有涉及工业制法,学生掌握的元素化学物知识也比较零散。
本节课将开始系统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前面知识的深化。
本节内容为后续继续学习碘、溴以及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
高一化学上学期 14氯气的生产原理学案 苏教版

课题14 氯气的生产原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中的化学资源;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原理和方法;
2、了解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掌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和原理。
【知识梳理】
一、氯气的工业制法
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2、主要仪器:。
3、实验装置图
【例题分析】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和。
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方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变蓝色,证明是;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方收集到的气体是,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水溶液中滴几滴酚酞溶液,则溶液,证明有生成。
若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方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4.48L,则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方将收集到气体,在溶液中产生。
停止通电后,待溶液混合均匀,溶液的pH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氯气的生产原理
【学海导航】1.人类如何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生产氯气的?
2.电解食盐水时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3.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主干知识】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1.海水中氯化物的含量非常高,主要为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
2.氯碱工业
工业上制取氯气大多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_____工业。
我国主要以____为原料,海盐中含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镁等杂质,要净化后制成饱和食盐水再电解。
3.电解饱和食盐水装置原料:____阳极:__阴极:__
(1)接通电源,观察阴阳两极现象
(2)通电一段时间后,用小试管收集U形管左端产生的气体,2min后,提起小试管,并迅速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观察现象
(3)取一只小试管,用向上排空法收集从U形管右端收集到的气体,并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4)关闭电源,打开U形管两端的橡皮塞,分别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将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所得结论填入下表
实验现象结论
(1)
(2)
(3)
(4)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__气。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__气。
问题:(1)b端为何要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2)两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
(3)电解食盐水除了得到氯气以外,还能得到___________。
【例题1】目前我国工业上大多采用离
b
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制烧碱和氯气。
如图:电解槽中用石墨或钛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接,用铁网作阴极与电源负极相接,中间设特殊的离子交换膜。
a
试分析:从a进入的液体是,从b流出的液体是;图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_____离子通过,该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
【思考】你认为这种制碱的方法存在的缺点是________(填序号)
A、消耗大量的电能
B、产品中氢气和氯气用途不大,造成浪费
C、食盐不易获取
D、生产过程中若处理不当易造成环境污染
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在实验室里,氯气可以用____和____在__________条件下反应来制取。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及主要仪器:
①a、b、d中所装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气瓶(__进__出)。
②本气体发生装置为三大发生装置之一,适用于固体(或液体)与液体在加热条件下制气体的实验。
3.净化方法:因浓HCl有挥发性,制的Cl2中常混有和杂质,常用饱和食盐水除___,用除水蒸气,其顺序是先通过__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__。
4.收集方法:利用Cl2密度比空气密度且(填“能”或“不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可用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5.尾气吸收装置:因Cl2有毒污染空气,用吸收多余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检验: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现象是试纸变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题号1234 5 6789
答案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
A、钠离子
B、氯离子
C、钙离子
D、镁离子
2、氯在自然界以化合物形态存在,18世纪70年代,首先发现并制得氯气的化学家是
A、汉弗莱·戴维
B、舍勒
C、阿伏加德罗
D、侯德榜
3、如图所示装配仪器,接通直流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则电解片刻,在碳棒和铁钉表面都有气体生成,其中碳棒表面生成的气体是
A、Cl2
B、O2
C、H2
D、HCl
4、若上题中电解的是未精制的饱和食盐水(即是粗盐溶于水),结果很快在某一电极附近出现浑浊现象。
造成浑浊的难溶物主要是
A、碳酸镁
B、硫酸钡
C、氢氧化镁
D、碳酸钡
5、在电解食盐水之前,需要提纯食盐水。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
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
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③①
6、实验室用浓盐酸和足量的MnO2共热制氯气时,若实际参加反应的HCl为0.2mol,理论上可收集到的氯气的质量
(A)约等于3.55g(B)小于3.55g
(C)大于3.55g(D)约等于7.1g
7、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氯化氢146克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②用87
克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氯气(提示:稀盐酸与MnO2不发生反应)
A、②比①多
B、①比②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8、为了在实验室制得不含氯化氢的干燥的氯气,正确的净化顺序是
A、第一步通过浓硫酸,第二步通过无水氯化钙
B、第一步通过浓硫酸,第二步通过饱和食盐水
C、第一步通过饱和食盐水,第二步通过无水氯化钙
D、第一步通过碱石灰,第二步通过浓硫酸
9、实验室制取氯气可以有以下途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若制取等质量的氯气,消耗盐
酸最少的是
A、8HCl+K2Cr2O7==2KCl+Cr2O3+4H2O+3Cl2↑
B、16HCl+2KMnO4==2MnCl2+8H2O+2KCl+5Cl2↑
C、4HCl+MnO2 △MnCl2+2H2O+Cl2↑
D、6HCl+KClO3==KCl+3H2O+3Cl2↑
10、实验室制氯气有如下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
①缓缓加热
②加入MnO2粉末
③连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④从装有浓盐酸的分液漏斗中加浓盐酸
⑤将多余氯气用NaOH溶液吸收
⑥向上排气收集氯气
11、右图表示在没有通风橱的条件下制备氯气时设计的装
置,图中a、b是可控制的弹簧铁夹。
(氯气在饱和氯
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
)
⑴仪器A的名称是;水槽中应盛放的
是;烧杯中盛放的是;
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在收集氯气时,应打开 ,关闭___。
当氯气收集完毕
时打开 ,关闭___。
(填a,b)
⑶若要制得标准状况下的Cl2 0.672L,理论上需要MnO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解:
12、某氯碱厂打算利用电解食盐水所得气体生产盐酸。
⑴写出电解食盐水制取H2、Cl2的化学方程式:。
⑵若该氯碱厂日产50% NaOH溶液3000 kg。
如果把同时生产的Cl2和H2都制成38%的盐酸,试计算理论上每天可生产盐酸的质量。
解:
【登高眺望】
13.足量的浓盐酸与4.35gMnO2混合加热,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6g10%的Na2CO3溶液,恰好不再产生气体,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求:
①标准状况下产生Cl2的体积
②生成AgCl沉淀的质量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