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合集下载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营盘山小学梁光英【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以“他们让我感动”这主题的精读课文,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不舍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设计理念】高效的课堂应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置身课文的情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互相倾听、互相发现、互相欣赏,彼此心灵契合,透过美的语言,唤醒美的情感,达到语言和精神合一。

引领学生投身其中,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透过语言文字感悟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役、炭、谊”等12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战役、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挎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情谊、跺脚、捣米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体会为什么要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3、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教学重点】能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体会为什么要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教学难点】品读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教学准备】教师:了解课文背景,收集有关抗美援朝背景的文字材料,音像资料或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熟读课文,查找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课前老师想对孩子们说三句话,也很想孩子们跟着老师说,行吗?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下面请孩子们把双手搭在同桌的肩上对他说:“你很棒!你真的很棒!你真的真的很棒!”一、读题入情,揭示课题导入:教师板书“亲人”,请孩子们轻声地读读这个词。

问:“当你读到这个词的时候,想到了谁?”所谓亲人从字典上的意思来说就是和我们有着血缘关系的人。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1~3自然段,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等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1、2、3自然段。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难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在战斗中建立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1、(放《志愿军军歌》)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___”划出来。

板书:深情厚谊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⑴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⑴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出示)⑴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⑴指导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齐读)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板书: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⑴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再见了亲人》教案及反思

《再见了亲人》教案及反思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的口气,深情地追忆了与朝鲜人民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二、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是学好语文的“硬件”,任何年级都不可忽略它。

本课应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体会“雪中送炭”、“同归于尽”等词语。

要学会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本课要通过第一段的教案,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理解第二、三段课文的内容。

要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感悟到祈使句、反问句等句式在表达情感的特殊作用,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情感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落实语文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这篇课文是进行国际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三、教案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并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来表达一个中心的写作方法。

四、教案方法:情景教案,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多媒体课件七、教案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语: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多媒体出示照片)看了照片,你有什么想问的?(生质疑)2.师讲述:这张照片的男士就是我国的政协委员贾庆林;这位女士,她来自于朝鲜,她是朝鲜民主女性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长朴顺姬。

这是2004年5月24日,我国的政协委员贾庆林同志召见朝鲜的朴顺姬女士,他们见面的时候格外亲切,格外激动,此时,贾庆林同志说了一句话:(多媒体出示第2张幻灯片)3师:他又说了一句。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的5篇《再见了,亲人》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一【说教材】《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较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根据这些特点,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一自然段。

2、重点学习一段,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

3、在反复中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体会中朝人民之间有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内容所蕴含的思想。

【说教法】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出发,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1、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开始,先结合几组图片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2、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该文语言凝炼,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化积累。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及反思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及反思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及反思《《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及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体验亲人。

一、创设情境,体验志愿军是朝鲜人民的亲人1、(课件《英雄儿女》):你想说些什么吗?课件句式: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_______。

2、指名学生描述。

3、师小结:对于朝鲜人民来说,志愿军就是他们可亲可敬的亲人呀!(板书志愿军)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那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又做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自由地读课文,到文中去找一找,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反馈、交流。

课件句式:为了志愿军,大娘(小金花、大嫂)______。

三、精读品味,体验真情1、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大娘身上,他为了志愿军会出了哪些,请同学们再读这一段,哪些词句深深触动了你的心灵。

学生自由读。

2、反馈,品味:句子1: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⑴ 特别是哪个词感受动了你?⑵ 透过这个词,你看到了什么?⑶ 是呀,大娘的这些深深感动着我们,让我样读出这份感动吧!句子2: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这真是雪中送炭呀!⑴ 哪些词感动了你?⑵ 师导语创设情境,假如……假如……看到了……看到了……⑶ 你能读出这份感吗?句子3: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为我们失去了惟一的亲人。

⑴ 惟一是什么意思?⑵ 对于大娘来说,小孙孙是她惟一的亲人,对于小孙孙来说,大娘是他惟一的亲人,一老一少,他们两人相依为命着,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正在她家里休养,可是现在敌机来了。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再见了,亲人》课文教案(精选8篇)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再见了,亲人》课文教案(精选8篇)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再见了,亲人》课文教案(精选8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课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理解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音乐导入1、出示课件,听音乐《志愿军战歌》。

2、边听音乐边看画面。

同学们,从这画面中,从这音乐里,你知道了些什么?(抽学生说一说)师:刚才你们听到的就是《志愿军战歌》,1950年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战士们就是高唱着这首歌,踏着这首歌的旋律,浩浩荡荡地奔赴战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可这一去就是八年,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回到自己的祖国,面对着许许多多送别的人们,每位志愿军战士都从心里默默地说着一句话,那就是“再见了,亲人!”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本课的背景,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谁能说一说。

1、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思考:“再见了,亲人!”这句话在文中是谁对谁说的?这里的“亲人”指的是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3、从一般意义上讲什么样关系的人才称为亲人?(血缘关系)志愿军战士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呢?他们又是怎样成为亲人的呢?4、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志愿军战士回忆大娘为他们做了哪些事?①抽学生回答:大娘做了哪些事?(送打糕救伤员)②,从这些事情中你体会到什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③请从这段话中找出最让你感动或你含义深刻的语句,把这句话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做好批注。

请你用朗读的形式,读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④学生交流展示。

出示课件: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这真是雪中送炭啊!理解“雪中送炭⑤指导朗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离别亲人时的感受,表达了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对家乡的眷恋。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学会珍惜家人,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感情,学生可能还难以完全理解和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的伟大,学会珍惜家人,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离别亲人时的情感,深入理解亲情的伟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法:通过写作,让学生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写作纸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标题《再见了亲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然后,请学生谈谈他们对亲人的理解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结束后,请学生简要概括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朗读结束后,进行生字词认读,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

4.巩固(10分钟)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案)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案)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李雁能力培养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中朝人民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所做的事情。

教学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的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预习要求:(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揭题1、师:1950年6月美国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他们把战火一直烧到我国的东北边境。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一直打了三年,迫使美国宣告停战。

停战后志愿军战士又留守朝鲜五年,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在漫长的八年时间里,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中朝两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58年10月的一天,当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即将离开朝鲜回国时,站台上,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人。

中朝两国人民有道不完的离别话,有说不尽的离别情。

在汽笛声中,在隆隆的车轮声中,志愿军战士深情地呼唤:再见了,亲人!(板书,全班齐读)2、什么样的人称之为“亲人”?(学生说)师:为什么把朝鲜人民称之为亲人?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二、明确学习目标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一)检查预习1、出示词语指名读:阿妈妮战役硝烟雪中送炭捣米谣看守噩耗崎岖同归于尽大嫂深情厚谊挎着血泊2、说说生字中哪几个比较难写,试着写一些,再与同桌交流写法。

重点指导:噩:噩的笔顺先写横,中间的一竖,然后从左到右写上面的两个口,然后写中间的一横,然后从左到右写下面的两个口,最后一横。

嫂:笔画顺序:撇点、撇、横、撇、竖、横、横折、横、横、竖、横撇/横钩、捺(1)学生自己写,指名交流并板演;(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写一行。

3、小组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教师出示难读的长句,指导朗读:(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2)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第一时教
案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从而培养学生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

2、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文内容和中心,并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生字、新词。

会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文。

按要求背诵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并学习文用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文通过几具体事例来表达一个中心的写作方法。

时准备: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教学节:3时
教学程序:
第一时
一、引入文,板书题。

审题:亲人指的是谁?
二、介绍时代背景。

、介绍中朝两国人民共同抗击美帝国主义的抗美援朝战争。

90年6月2日,美帝唆使李承晚进攻北朝鲜。

两天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占我台湾海峡。

190年9月1日,美国入侵朝鲜,并轰炸我安东等地,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0年10月2日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抗美援朝。

战争进行了近3年,中朝人民浴血奋战,很多志愿军战士光荣牺牲在异国他乡。

193年7月27日签订停战协约。

198年志愿军全部回国。

2、本文选自随军记者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三、范读文,学生初步了解文主要内容。

四、学生自学文。

自学要求:
、读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生字的方法记清字形。

2、读通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文上下句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文思考:文出现了几个人物?(划出来)他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五、检查自学情况。

、拼读生字表,纠正读音。

指出音易错字:暂(z4n)不读(zh4n);谊(@)不读
(0)。

混(h)n)是多音字。

多读几遍。

2、拿出生字卡片,读字、词:
指出哪个字字形易错,重点说一说。

暂时昏倒情谊捣米谣侦察员混进
区别:谣、瑶、摇。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讨论理解:(或查字典,或结合文,或结合生活实际。


4、读一读后第4题读读写写,说说暂时、雪中送炭的意思,并练习用两个词语造句。

、指名读文,回答思考题。

①文写了三个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

②大娘: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小金花:妈妈为救老王而牺牲。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

六、朗读全文,读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