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习题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练习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及答案

习题1:常用工具书·填空题: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东汉_许慎_编著的《说文解字》,共分为540部首,收9353单字,重文1163个;主要用于查检字的本义。

2.《_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释诂、释言、释训。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其中提到两类词语需要研究,分别是字面生涩而义晦的词和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

4.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汉书•艺文志》,其后,较为完善的有《隋书•经籍志》等。

5.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等人奉诏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经,史,子,集,四部目次;语言文字学属于四部之经部•小学类。

6.清代高邮王氏父子的四部重要文献分别是,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音序,部首和笔画,四角号码检字法。

8.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刘淇的《助字辨略》、杨树达的《词诠》和今人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等都是研究古汉语虚词的工具书。

9.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臧庸等编的《经籍籑诂》;在此基础上,今人宗福邦等主编的一部汇辑从先秦至晚清的古籍文献中的注释材料的重要工具书是《故训汇纂》。

10.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训诂专书是刘熙的《.释名》。

11.第一部研究汉语方言的著作是汉代扬雄的《方言》,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目前该书最新、最详的校释本是华学诚著《扬雄方言校释汇证》。

12.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称为“十三经”,它们分别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13.唐代学者陆德明撰写的一部用于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著作是《.经典释文》,后世治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者,均十分推崇此书。

20XX年,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汇校本,即黄焯《经典释文汇校》。

古汉 练习题

古汉  练习题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说文解字·叙》中所谓“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指的是“六书”的()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全部都有的一组是()A、刃日除鱼B、象朱牧闻C、集日信暴D、山河旦车3、下面各组复音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A、匍匐参差萧条狼藉B、栗烈荒忽婀娜造次C、凛冽燕婉婵娟独特D、淡漠扶摇逶迤消息4、下列各句中,用“之”复指前置宾语的句子是()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B、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C、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D、宋何罪之有?5、下列四句中,用作指代性副词的“见”是()A、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6、下列四句中,用“于”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施事者)的是()A、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B、遂置姜氏于城颍。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7、在“是谁之过与”中,“是”的语法分析是()A、指示代词作主语B、判断词,表肯定判断C、指示代词作定语D、指示代词作谓语。

8、在下列四句中,用作兼词(于是)的焉字句是()A、姜氏欲之,焉辟害?B、万钟于我何加焉?C、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D、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9、下列四句中,含介词前置宾语的“孰与”句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0、下列各句中,“以”用作连词的是()A、宫之奇以其族行。

11、下列各句中,“之”是动词的是()A、之二虫又何知?B、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C、负耒耜而自采之滕。

D、寡人之于国也,可谓尽心焉耳矣。

12、《论语·季民》:“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萧之言肃也”,这一注释属以下训释方式中的()A、义训B、声训C、形训D、互训13、在“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段是()A、用典B、委婉C、共用D、分承14、在“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中,“壮”的用法是()A、形容词用作谓语B、形容词活用为动词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5、下列各联诗句,有对仗的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0分)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说明:学习和掌握外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多做练习,这恐怕没有异议。

古代汉语是古人使用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对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比较陌生的语言,要想学好古代汉语必须像学习外语那样下工夫。

即使只是为读懂,也不能不下工夫。

而下工夫学习的过程中,做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环节。

这里为大家设计了相当数量的练习题,供大家在学习时使用。

如果能够正确解答这些练习题,就说明你基本掌握了《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考试是毫无问题的。

练习题的最后还有四份自测题,期末时做一做,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不妨也做一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练习题的答案中如有与教材不一致的地方,请以教材为准。

如发现练习题中的错误,望能及时告诉我们,以便及时改正。

“非典”时期,潜心学习,肯定可以使你心态平和,平和的心态是战胜一切困难,度过一切难关的法宝。

希望本练习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祝愿所有学员学习好,身体好,家庭幸福!中央电大文法部古代汉语主持教师吴鸿清2003年5月7日壹、古代汉语被动句一、问答:1.什么是被动句?2.古代汉语的被动句有哪几种类型?二、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1.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

(中山狼传)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战国策·燕策)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心为鲧、禹笑矣。

(韩非子·五蠹)5.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李密《陈情表》)8.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禀禀也,窃为陛下惜之。

(论积贮疏)三、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2.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答李翊书)3.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汉书·霍光传)4.今不取,后世心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5.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起义)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___。

这是中国_____的奠基之作。

收字 _个,另有重文1163个。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古代汉语,又称古文,是中国古代书面语言的一种形式,它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词汇、句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以下是一些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1. 请解释“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

2.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 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4. 请解释“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中的特点,并给出例句。

5. 阅读以下句子,并指出其主谓宾结构:> 吾日三省吾身。

6. 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7. 请解释“倒装句”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并给出例句。

8.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并指出其中的修辞手法:>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答案1.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的虚词,用于句中起到停顿、连接或强调的作用。

“之”通常用来代指人或事物,“乎”、“者”、“也”多用于句末,表示疑问、判断或陈述。

2.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又时常温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范吗?”3.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用作使令的意思,使宾语做某事。

例如:“使”字,可以翻译为“让”或“使”。

4. “宾语前置”是指在古代汉语中,宾语有时会放在动词之前,起到强调的作用。

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身”就是宾语前置。

5. 主谓宾结构为:“吾(主语)日三省(谓语)吾身(宾语)”。

6. “意动用法”是指动词表示一种意向或愿望。

例如:“欲”字,可以翻译为“想要”。

7. “倒装句”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句式,主语和谓语的位置互换,起到强调或修辞的作用。

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桃之夭夭”就是倒装句。

8. 修辞手法包括排比和拟人。

“桃之夭夭”是排比,“灼灼其华”是拟人,将桃花比喻为有生命力的少女。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与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与答案解析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0分)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完整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完整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C故日月不高,則光暉不赫。
D以齐王,由反手也。
16.现在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的时代是()。
A夏代B商代C周代D春秋
17.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心、二、取、行B羊、四、北、步
C口、甘、莫、菽D册、鬲、寒、飞
53.许慎为“形声”所下的定义是()。
A建类一首,同意相受B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C以事为名,取譬相成D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54.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
A胙B脩C期D朔
55.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
A阙掘咏詠B雕凋岩巌C賸剩笋筍D阱穽喻谕
13.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
A弓 熊 本 固B一 车 盥 空
C皿 燕 休 修D上 陣 北 莫
14.下列加着重号的字,属于简化字的是()。
A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
B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
C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
D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15.下列加着重号的字,属于通假字的是()。
31.下列各项每组对应的汉字都属于通假字关系的一项是()。
A采-採、取-娶、修-脩B修-脩、伸-信、亡-無
C說-悦、昏-婚、叛-畔、D拒-距、益-溢、原-源
32.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声符均居于一角的一组是()。
A修、滕、栽、戚B.旌、衷、颍、載
C贏、務、隨、徽D旄、旗、徒、寶
3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了简化字的一句是()。
18.下列各组形声字中声符都相同的一组是()。
A錦、欽、钺、钜B馮、凛、冽、冰C祝、祥、祜、社D條、倏、脩、修
19.下列各组字,属于假借字与后起本字关系的一组是()。
A睧—惛B以—己C采—彩D凋—雕
20.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具有假借字与本字关系的是()。
A甚矣,汝之不惠(慧)。
B公叔禺人遇負杖入保(堡)者息。
A蹟迹B何荷C禽擒D干幹
44.下列四组字,属于异体字关系的一组是()。
A咏詠嘆歎韵韻妒妬B其箕匡筐云雲孰熟
C早蚤與予屎矢拒距D赴讣张胀不丕大太
4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简化字的是()。
A窈窕淑女,钟鼓樂之。
B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C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
D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46.下列各组汉字,形符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岳嶽B益溢C烟煙D罢疲
40.下列各组汉字中,不含会意字的一组是()。
A朋、比、林B炎、吕、多C頁、券、劵D圭、从、棘
41.下列各组汉字中,全部为形符相同的形声字的一组是()。
A和秋颖B影彩彰C復徒行D相材桃
42.下列各组繁简字,在古代汉语中没通用过的一组是()。
A舍捨B饥饑C礼禮D笔筆
43.下列各组汉字中,属异体字关系的是()。
A《说文解字》B《康熙字典》
C《正字通》D《字汇》
11.下列注释书中,为古籍正文和注文作注并以反切音注为主的一部是( )。
A《经典释文》B《毛诗正义》
C《群经音辨》D《毛诗诂训传》
12.下列各组工具书中专释文言虚词的著作是()。
A《助字辨略》和《尔雅》B《经传释词》和《词诠》
C《广雅》和《虚字说》D《经籍籑诂》和《辞通》
3.六书中,、、、是造字法.
4.六书中,、是用字法。
5.六书的名称、、、、、。
6.最早的字体是和。
7.形声字“修”的声符是,省声字“莹”是省声。
8.隶书最早产生于代。
9.“蜡(zhà)”的本义为虫蛆,现在却把它作为(là,写出繁体)的简体。
10.形声字通常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_______,也叫音符。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
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
3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的本义是昏暮,它的后起字是“暮”。
B“夫”的本义是成年男子,“夫”作为指示代词是它的假借义。
C“午”的本义是中午,“午”作为十二地支的第七位,是其假借义。
D“戚”的本义是一种斧钺类武器,忧愁是其假借义。
C《广雅》D《辞源》
8.下列工具书汇集并解释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是()。
A《词诠》B《诗词曲语辞汇释》
C《经传释词》D《助字辨略》
9.《辞通》和《联绵字典》的作者依次是()。
A符定一、朱起凤B陈廷敬、张玉书
C张玉书、陈廷敬D朱起凤、符定一
10.下列工具书中,汉字用部首排列、注音有“叶音”,释义罗列古书旧注的一部是( )。
古汉习题
第一部分绪论与工具书
一、填空题
1.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2.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
3.《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着,共部首。
4.清代对《说文解字》作注解的有和桂馥、王筠、朱骏声等四家。
A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
B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
C吾聞出於幽谷迁於喬木者。
D孝文在代時,前后有三男。
34.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A钟鼎文B籀文C小篆D隶书
35.许慎所说的“建類一首,同意相受”是指“六书”中的()。
A指事B形声C转注D假借
36.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属于使用简化字的一句是()。
A其——箕B踪——蹤C雕——彫D鐘——鍾
8.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鹿寸步攻B行四病空
C人上逐甦D刀刃亦泪
9.下列各组汉字,有相同意符的一组是()。
A造徒徙近B朕胸胡期
C祈視祁禁D影彰杉衫
10.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简化字的是()。
A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丑。
15.“布”、“甫”等字的声符是。
1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1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18.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而不是源。
19.“知、智”是一对字。
20.“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
21.“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
22.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C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23.下列各项两组字都属于异体字关系的一项是()。
A凄—悽 昆—崑B游—遊 杯—盃C脣—唇 睹—覩D雕—凋 遍—徧
24.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A寸、末、刃、上B行、下、本、州
C三、本、刃、及D高、大、小、目
25.下列各组字中,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B晋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墻。
C且許子何不爲陶冶,舍皆取諸其宫中而用之?
D姜氏欲之,焉辟害?
11.下列各组汉字,全部为形声字且意符相同的一组是()。
A然 燕 烈 熬B服 騰 勝 腹
C春 泰 秦 奉D階除隄隅
12.下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锦,从金从帛。B和,从禾从口。
C视,从示从见。D伐,从人从戈。
A條倏脩修B穀轂彀縠C勝騰謄滕D旗施旌旂
47.下列各组字,都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
A闷岩集友B囚秉牢逐C行莫亦大D雷遘集各
48.在“宣子説,乃輕幣”句中,“説”字后来通常用“悦”代替,下面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説”字的情况相类似的一句是()。
A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
B亡不越竟。
C故饑歲之春,幼弟不餉。
13.下列工具书中,按平水韵韵目排列的是()。
A《词诠》B《经传释词》
C《经籍籑诂》D《诗词曲语辞汇释》
14.下列工具书中,最适合初学者掌握古书常用字的常用义的一本是( )。
A《康熙字典》B《玉篇》C《说文解字》D《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工具书中,专门训释古汉语虚词的著作是()。
A《辞通》B《词诠》C《助字辨略》D《经传释词》E《切韵》
11.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12.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
13.“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_____;“祁”、“部”、“邦”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

14.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属于,而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则属于今文字。
C螾(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作结绳而为罔(網)罟。
2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属于使用简化字的一句是()。
A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B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C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D之二虫,又何知?
22.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
B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
A蹟迹咏詠嘆歎泪淚B蠶蚕遷迁會会鑿凿
C早蚤舆予赴讣张胀D屎矢拒距采彩益溢
6.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具有假借关系的是()。
A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務(侮)。
B齐王亨(烹)郦生。
C螾(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此其所以为我禽(擒)。
7.下列各组汉字,前后两字读音(包括古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各个义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燕火止木B上寸甘亦C武秉牧采D江河娶景
2.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A知智益溢B早蚤昏婚C说悦赴讣D惠慧锡赐
3.下列四组形声字,属于“内形外声”的一组是()。
A闺问固围B园阎匮衙C辩闷輿哀D基裳恐然
4.下列四组汉字中,由“网”作形符的一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