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彼得与狼教案湘教版
《彼得与狼》音乐教案

《彼得与狼》音乐教案一、《彼得与狼》曲目特色一开始,乐队把每一个角色分别以七种不同乐器,奏出七个具有特征的短小旋律主题:1、表示小鸟的主题音乐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
使妈咪和宝宝犹如看见小鸟在天空中愉快地飞翔,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2、表示鸭子的主题音乐与唢呐相似双簧管的音色,和鸭子的叫声很像。
因此,在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具有悲歌性,表达鸭子后来被大灰狼吞掉的悲惨命运。
由于鸭子是善良可爱的,所以吹奏出的鸭子主题音乐也是优美动听的。
3、表示猫的主题音乐猫在这部交响童话里是个调皮捣蛋的角色,因此,表达它的音乐,是用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
4、表示老爷爷的主题音乐由于老爷爷讲话的声音低,并且说起话和走起路来慢吞吞的,又爱唠唠叨叨地没完没了,所以就用音色浑厚的大管,徐缓地吹奏出较长的叙事音调。
使妈咪和宝宝仿佛看到老爷爷唠叨样子。
5、表示大灰狼的主题音乐大灰狼是凶残可恶的,表达它的音乐是用三只圆号吹奏出来的,从音色、音量和音调上,都有一种阴暗的感觉。
妈咪和宝宝会感觉到这是反面形象的音乐。
6、表示猎人开枪的主题音乐定音鼓急速密集的滚奏,表达猎人从树林一边走出,一边开枪。
7、表示彼得的主题音乐最后,乐队以弦乐奏出明快、进行性地音乐,生动地表达了活泼、勇敢的小朋友彼得的机智形象。
二、《彼得与狼》音乐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彼得与狼》音乐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彼得与狼》音乐教案1教学目标1、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片段,初步辨别出主人公彼得和动物朋友的有趣的音乐形象和不同的乐器的音色。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游戏、创编、表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生生合作学习。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五课《彼得与狼》教案

第五课彼得与狼教学目标1、能说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梗概,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听后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懂得“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道理。
2、能积极参与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各种听赏活动,能听辩出交响乐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
3、能与同学愉快合作,边听音乐边尽情地表演。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效地听赏音乐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教学难点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及不同的表现手法所展现的不同人物形象和故事情景。
教学过程一、辨——音乐角色导语: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剧组又接到一个新的演出任务——表演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这堂课由我担任总指挥,而参加策划、演出的小导演及演员均由招聘考试产生,希望同学们踊跃报告!那么,到底要招聘哪些演员呢?1、招聘筹备(1)招聘人员——介绍人物。
简单交接故事中的任务及主要特征。
①聆听音乐(任务介绍部分)。
师:我们来听听到底要招聘哪些人物呢?学生聆听《彼得与狼》的人物介绍部分。
②招聘启示:向同学们出示一张招聘启示,使之了解招聘的角色及特点。
(2)招聘要求——感受音色。
①师:同学们,要想当选可不容易,对导演和演员都分别有要求。
②聆听音乐,感受乐器音色。
通过聆听人物音乐主题,感受各乐器音色,认识演奏的乐器。
2、招聘考试过渡语:招聘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考试将以小组为单位、人人都参与的方式进行,各小组根据考试情况内部商议,选出一名导演和七名主要演员。
设计意图:“辨析音乐角色”这一教学板块分为“招聘筹备、招聘考试”两个环节,以“招聘导演和演员”的情境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竞争的积极性。
将“认识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小号、木管、小提琴、大管的音色”、“了解人物形象小鸟、小鸭、小猫、老爷爷、狼、彼得、猎人的音乐特点及人物特征”两个内容,巧妙地融合到招聘活动中,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学习内容,又为赏析全曲作了铺垫。
其中,“招聘筹备”环节是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告诉学生,本课需要掌握的要点及应达到的要求,以利于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9彼得与狼》word教案 (3)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9彼得与狼》word教案 (3)一. 教材分析《彼得与狼》是一首著名的交响童话作品,由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
本课选取的是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通过学习这首作品,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感受交响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但交响乐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音乐形式,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感受交响乐的特点,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知道交响乐的组成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并感受《彼得与狼》的音乐情感。
3.通过学习《彼得与狼》,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交响乐的基本知识介绍。
2.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彼得与狼》的音乐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和《彼得与狼》的背景。
2.示范法:播放《彼得与狼》的音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引导法: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情感变化,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参与音乐演奏或合唱,增强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交响乐的基本知识介绍、《彼得与狼》的音频、视频等。
2.乐器:钢琴、小提琴、长笛等交响乐常用的乐器。
3.合唱队: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包括交响乐的组成、特点等。
让学生对交响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播放《彼得与狼》的音频,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情感变化。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乐器演奏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交响乐的演奏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合唱《彼得与狼》的部分片段,加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听赏)彼得与狼-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听赏:彼得与狼-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针对的是《彼得与狼》这一乐曲的听赏和分析。
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基础知识,能够较好地理解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分析《彼得与狼》这一乐曲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能够感受和表达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美感。
3.能够独立完成《彼得与狼》这一乐曲的绘画作品。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入1.让学生们闭目静听一段盪漾的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2.引入《彼得与狼》这一乐曲,询问学生对该歌曲或其名字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部分:讲授1.分享《彼得与狼》这一乐曲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让学生对音乐背后的故事情节有所了解。
2.介绍歌曲的乐器和旋律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歌曲。
3.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和美感。
第三部分:活动实践1.给学生分发素描纸和颜色笔,要求学生独立画出《彼得与狼》这一乐曲的形象,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画作,并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3.整理学生的画作,制作成展板并在班内展示和交流。
第四部分: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总结本节课通过听赏《彼得与狼》这一歌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美感。
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学生独立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进一步提高了音乐素养和审美素质,并提高了对音乐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听赏)彼得与狼》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7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听赏)彼得与狼》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分辨西洋乐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能力目标:
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学生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情感目标:
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学生知道音乐也能讲故事,从而喜欢交响童话,并能从故事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
听辨西洋乐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音色,感受并体验乐器音色刻画出来的人物和动物的性格特征,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哼唱彼得的音乐主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我想给同学们一起看两段音乐童话片段。
1.播放《彼得与狼》音乐童话动画片段(无声)
2.播放《彼得与狼》音乐童话动画片段师:在这两段视频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第二段有了音乐,效果有什么不同?
师:音乐让我们的童话故事更生动有趣并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
今天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走进音乐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板书:彼得与狼。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听赏)彼得与狼》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9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听赏)彼得与狼》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彼得与狼》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积极参与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各种听赏活动,能听辩交响童话中每一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
2、了解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熟悉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在故事中所分别扮演的“角色”,从而培养和训练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与体验:
1、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知道音乐也能讲故事,并能从故事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2、通过音乐听赏活动感受交响童话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分角色进行表演。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电子琴、头饰
四、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钢琴弹奏的方式)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好。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请聆听这段旋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请听(视频)(在边聆听边学视频演奏小提琴)
1、师:这又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下它是怎么演奏的?学:小提琴。
师:你们太聪明了。
2、师:这又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它是怎么演奏的?
(同学和老师边聆听边学视频演奏长笛)学:长笛。
(听赏)彼得与狼-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听赏彼得与狼-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本节课的内容是“彼得与狼”的听赏,通过听爵士乐团演奏的《彼得与狼》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了解爵士乐并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爵士乐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能够辨别乐曲中的不同乐器,及其所表现的角色;•能够通过听赏,感知和理解乐曲的情感表现。
能力目标•发现和感知音乐中的细节情感表达;•通过绘画、言语和舞蹈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情感目标•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文化,增强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通过欣赏优美的音乐和文化,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气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请学生们观看《彼得与狼》动画片的简短片段,让他们猜猜这首乐曲是什么,作用是什么?2. 学乐曲•在播放乐曲前,通过简单的导入,让学生感知乐曲中主要角色和乐器的声音。
彼得:听到的是哪个乐器的声音?小鸟:听到的是哪个乐器的声音?狼:听到的是哪个乐器的声音?•播放爵士乐团演奏的《彼得与狼》音乐,老师让学生用心感受乐曲中主要角色的声音。
•听完后,让学生自己画彼得、小鸟、猫、鸭、爷爷、狼等主要角色的画像,并标注乐曲中的各个乐器。
3. 分享与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彼得与狼画像,并分享他们的想法:你们画的彼得和狼是什么样的?这个乐曲让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乐曲中的哪个角色最具有感染力?•观看电影《彼得与狼》(古典音乐启蒙动画)的片段,并对比学生们的画像,看看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 进一步的思考与表述•提出问题:“乐曲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角色?”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
•有一些学生可以选择用舞蹈、朗诵或其他形式,表达对这个角色的喜爱与评价。
•让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来描述这首乐曲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环节富有趣味性,既展示了音乐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并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课堂中,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意见,扩展了对音乐的理解。
新湘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彼得与狼》

新湘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彼得与
狼》
《彼得与狼》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堂乐器音响PPT教学过程教学随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聆听《彼得与狼》1.该作品采用朗诵和音乐交替进行的方式,并以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性节展开,所以吸引学生聆听是不成问题的。
但该作品演奏的时间较长。
达20多分钟,因此复听一次,在一节课内是有困难的,所以在一节课内只能听一遍。
2.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内容,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提出以下要求:(1)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2)每人准备一张纸,边听音乐边画出童话音乐的过程图。
这样以便听完后自己讲故事、做表演。
如:或(3)在听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动作相互交谈,但不能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聆听。
同样也要求教师不要插话,也只能用动作与学生交流。
3.听完后,组成七人一组(宜学生自由组合),并各自担任其中一角色,听音乐片段做即兴表演。
4.插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后彼得用绳套把狼套住→结束,学生根据音乐的情节发展,七人一组作即兴表演(或讲故事)。
5.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含时间及学生情绪),可适当调控次数及形式。
6.小结:了解
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课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 复习木管乐器的知识,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塑造的各种音乐形象。
2. 巩固和运用医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并发展他们对音乐的听觉及想象力。
3. 使学生懂得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勇敢机制的斗争,就能战胜凶恶的敌人。
教学难点与重点
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及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音乐教室。
二、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西洋乐器中的木管乐器,请同学们想一想,木管乐器中都包括那些乐器?
(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
教师用大屏出示木管乐器的图片。
师: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点?
(管状按键的吹奏乐器,长笛、短笛为金属制,单簧管、双簧管、大管为木制)
师:在音色上都有哪些特点?
(长笛音色甜美,高音轻快活泼,人们把它比作乐队中的女高音;短笛、双簧管音色柔和、清悠最适合表现田园风光的旋律;单簧管音色光辉华丽,表现力极为丰满,善于演奏流畅、快速的乐曲;大管是低音乐器,适合表现诙谐、滑稽,塑造丑角形象。
)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得很准确,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表现力。
在管弦乐队中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代表不同的人物,也是根据它们的属性来表现的。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用乐器表现性格特征的故事------《彼得与狼》。
文学上把植物、动物拟人化手法的故事叫什么形式?(童话)音乐上把用乐器表现人物的故事叫交响童话。
教师板书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普罗柯菲耶夫
交响童话:就是通过管弦乐器演奏音乐来叙述的童话故事。
《彼得与狼》是一部小型管弦乐队演奏的作品,它的作者是前苏联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
普罗柯菲耶夫对儿童有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专为儿童写的,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童话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舞剧音乐《灰姑娘》、歌曲《丑小鸭》都是享誉世界乐坛的。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写于1936年春天,是世界上第一部交响通话。
故事里的每个人物都是用乐器来表现的,下面我们欣赏。
教师放乐曲(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并提问:
1. 小鸟为什么要用长笛而不用大管哪?
2. 猫为什么用单簧管而不用提琴?
3. 鸭子走路用什么特点?
4. 老爷爷讲话有什么特征?用什么乐曲表现老爷爷性格最好?
5. 小彼得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听到这段音乐以后你的情绪怎样?
6. 狼的本性是什么?为什么用圆号的不和谐和弦表现?
7. 听了用圆号的不和谐和弦你的感觉怎样?
8. 这首交响童话给了你哪些启示?
欣赏完乐曲后教师小结:只要团结起来,勇敢机智的斗争,就能战胜敌人。
少先队员应该不怕苦困难,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
教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填写他们的性格特点:
小鸟…轻快、活泼
鸭子摇摇摆摆
猫机智
老爷爷严肃、唠叨
彼得勇敢、聪明
狼阴险、凶恶
猎人坚定
教师:这些角色的形象都通过音乐描绘出来的,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是有内容的。
通过音乐可以表达特定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它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就是比较具体的。
但更多的音乐作品是抽象的,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听觉、去感受、分析、理解、想象到底是什么内容,所以我们要从小学更多的音乐知识,不断提高我们的音乐欣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