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书生_教育技术实践中的学习力构建

合集下载

促使教师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进行投入性学习

促使教师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进行投入性学习

教师 教 育技术 培训 的主 要 内容为 教育技 术 能力 ,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包 括 以计 算 机 网 络 、 多 媒 体 技 术 为 代 表 的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和 以 教 学 设 计 为 核 心 理 论 的 教 育 技 术 理 论 , 目的是帮助 教师利 用教 育技术 解决 教学 实践 中 存 在 的 问题 …。 当 前 的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培 训 中 ,培 训 的 效 果 并 不 是 很 理 想 , 导 致 这 一 结 果 的 原 因 有 很 多 , 如 受 训 教 师 参 加 培 训 的 积 极 性 不 高 、 培 训 教 师 对 受 训 教 师 以及 教 学
中 , 改善 培 训 效 果 。
线 的 现 状 掌 握 力 度 不 足 、 培 训 内容 与 教 学 实 践 脱 节
2 1 参 与 式 教 师 培 训 .
等 。 究 其 原 因 , 最 主 要 的就 是 受 训 教 师 没 能够 进 行 投 入 性 学 习 , 使 得 培 训 效 果 大 打 折 扣 。为 了改 善 教 师 教
张霞 沈书生 南京师范 大学信 息化教育研究所 南京 2 0 9 10 7
摘 要 为 改善教 师 教育技 术培 训的 效 果 , 促进 受 训教 师 的投 入性 学习至 关重 要 。 使投 入性 学习的方 式 有参 与式 促
培 训、 体验 式 培训 、 尔夫 教学法 在培 训 中的应 用 , 外还 可 向优 秀培 训项 目如英 特尔 未来 教育培训 汲取 经验 。 奥 此 关 键词 教 师教 育技 术培 训 ;投 入性 学 习 ;参与 式培 训 ;体验 式培 训 ;奥 尔夫 教学法
A t ac I o de t i ro e he bs r t n r r o mp v t ef e of Te c r’ s T r n ng t a he w o re rai d ho d f ct a he E T ai i , e c rs h a t ne s ul d e age le ni , whi h i o ng d ar ng c ncl des t a u he ppli a on c ti of P art ci to Trai ng E eri nt al i pa ry ni , xp e i T ai ng r ni an ff e hi t od i di i n, we a l ar f o I e Te c t t e u ur . d Or t ac ng me h , n ad t o c n e n r m nt l a h o h F t e

2020年中国互联网学习(基础教育)年会:《沈书生:学习过程重构,适应混合学习(南京师范大学)》

2020年中国互联网学习(基础教育)年会:《沈书生:学习过程重构,适应混合学习(南京师范大学)》

学习过程重构:适应混合学习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沈书生ssshen_nj@交流主题n混合学习:基本内涵n理解学习:五大维度n面向智慧:过程优化一混合学习:基本内涵n学校的变迁与混合学习的宽泛界定ü全球化背景下的学习延伸ü在线与面对面的共同存在ü丰富学习社区的多重关注ü学习体验的个性化新诉求ü学生自我掌控力的内驱动n课堂的变化ü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责任ü注重师生与生生的互动ü尊重学习者的个性需求ü以学习时间线综合评价ü关注教学策略的适切性n为何需要让学生成为积极参与者ü持续保持兴趣和动力,并愿意努力Ø维持学习动机的学习历程Ø促进深度学习的学习进程Ø鼓励挑战并实现自我管理n混合式学习的优势ü比单一方式更利于促进学生成绩提升ü容易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指导ü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度n混合式学习连续统理解“混合学习”n“网络”支持的学习变化ü学习时空:从静止到变化ü学习过程:从他主到自主ü学习资源:从有限到无限ü学习评价:从单一到多元二理解学习:五大维度“学习”到底是什么?n理解“学习”的五大视角ü人:学习主体的责任担当ü物:认识发生的支持空间ü事:认识发生的基本过程ü境:学习价值的实现场域ü脉:认识结果的内在关系“学习变化”的主要方面n学习者的角色变化ü主体与主体责任n学习行为的变化ü立足现实的学习ü基于事实的学习ü持续建构的学习三面向智慧:过程优化混合学习指向了学习者的“智慧”n智慧的特征:ü技术支持ü万物互联ü人机协同ü以人为本n解决“学习是为什么”ü去课堂孤立:建立关联ü去作业重复:发现问题ü去经验判断:基于证据ü去同一要求:满足个性ü去任务雷同:推动创新n 聚焦“智慧”ü发挥个体的“主体”作用ü体现技术的“助力”功能ü瞄准学习的“运演”逻辑ü基于数据的“决策”机制n 判断“智慧”的核心要点ü数据:是否指向“全数据”ü决策:是否基于“真数据”ü路径:是否利于“选择性”ü用户:是否体会“便捷化”如何实现“智慧学习”n需要防止出现的误区ü技术至上导致的人本性缺失ü回避技术导致的社会性缺位ü学科本位导致的知能性孤立ü学科让位导致的结构性失衡。

学生学习力薄弱的原因分析及提升策略

学生学习力薄弱的原因分析及提升策略

・78・表学占猜理2019年7月20日E-mail:jxyglllb@学生学习力薄弱的原因分析及提升策略李云峰1,2(1.浙江大学,杭州,310002;2.浙江省义乌市民友小学,浙江义乌,322008)摘要学习力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域,有其基本的内涵。

分析当前我国学生学习力薄弱的原因发现,受工具理性彩响,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观;满足当下需求,课程内容未考虑学生兴趣与长远发展;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够响学生学习的提升;使用传统学生评价体制,制约学生学习力发展。

因此,须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树殳正确的学习观;结合学生兴趣与现实需求,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构建学生评价体制,引领学生学习力发展。

关键词学生学习力学习观课程内容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制学习力是有效衡量学习者学习状况与学习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是学习者对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更是指向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动等多个方面,是学生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发生机制。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现在的学习状况与未来的人生发展,特别是在当下知识爆炸式增长的时代背景下,以往那种通过一次的学习就可以终身受用的知识教学弊端日益凸显,质疑、反思这种知识教学的声音不断涌现,由此,学生学习力成为教育领域关注和研究学生学习的热门话题。

一、学生学习力的基本内涵“学习力”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成为当时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前沿理论,受到管理界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广泛重视。

随后被引用到教育领域,用来专指学生的学习力,受到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借鉴和青睐。

目前对学习力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

有学者从学习力的组成视角出发,指出学习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关乎人的思想、情感、行为及需求的复合体,如克莱斯顿认为,学习力是一种联合起来的有关个体学习的态度倾向、价值观的复合体,目的是塑造个体的综合学习素养叫也有学者从学习力能量的视角出发,认为学习力是影响人类学习、发展的生命能量,如柯妮卡(R.D.Crick)提出,学习力是促进学习意愿与学习结果相互作用的能量叫还有研究者从关联主义的角度分析,如光霞提岀学习力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学习效率、学习动力、学习创新力、学习转化力、学习合作力和学习反思力等多个要素叫学习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是人有意识的行为,与人的思想、情感、行为、需求等紧密相关,既是切切实实的存在,又具有不可见性。

促使教师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进行投入性学习

促使教师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进行投入性学习

促使教师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进行投入性学习
张霞;沈书生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卷),期】2011(000)030
【摘要】为改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促进受训教师的投入性学习至关重要.促使投入性学习的方式有参与式培训、体验式培训、奥尔夫教学法在培训中的应用,此外还可向优秀培训项目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汲取经验.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张霞;沈书生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研究所南京210097;南京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研究所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2
【相关文献】
1.Epss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技术实现 [J], 朱丽莉;施艺
2."探究学习"法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J], 陶祥亚;胡建华;王启东
3.网络教学系统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有效性研究 [J], 陶祥亚
4.行动学习法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J], 曾兰芳;王艳;黄荣怀
5.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J], 陈英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沈书生教授报告PPT智慧学习:如何从设计到实践?

沈书生教授报告PPT智慧学习:如何从设计到实践?

沈书生教授报告PPT智慧学习:如何从设计到实践?
报告简介
沈教授的报告从对智慧的解读开始,先探讨了智慧学习的内涵:
智慧学习是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空间支持下的个人能力发展的自组织过程。

学习者为了适应未来的生活需要,借助于现代学习空间构建的一套支持自我调整与校正的学习平衡系统,开展有序的学习行为,逐步建立并完善体现个体特征的心智结构。

然后,逐步深入地阐释了如何使智慧学习从设计走向实践,实现学生发展。

沈书生简介
沈书生,教育技术学理学博士,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获评学校“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主要从事信息化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多项。

出版专著《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与层次:适应信息化教育》,译著《教学样式》,合作编著教材多本,在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参与建设的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获省部级一等奖两项。

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中的多重适应性学习阶段分析

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中的多重适应性学习阶段分析

作者: 沈书生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江苏南京210097
出版物刊名: 中国电化教育
页码: 19-21页
主题词: 信息技术环境 多重适应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 反审认知 创新学习
摘要:创新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但它绝不是教育的全部,由于有时创新学习与传统教育形式看成是教育的不同类型,因而在推广创新学习时自然地将其与传统的许多教育形式对立起来。

本文提出,将创新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及反审认知看作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重适应性学习的三个阶段,而不是与他们相并列的三种不同类型,并试图探讨如何将其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有效结合起来。

高中生学习力的探索研究

高中生学习力的探索研究

高中生学习力的探索研究曹立人;王婷;朱琳【摘要】We developed a scale to explore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ing ability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AHSS) . By surveying 3245 high school students, we have four major findings. First,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consists of 4 dimensions: The abilityto implement methodology, the ability to moderate atti-tudes, the abilityto self-control, and the ability to reciprocate questions. Second, LAHSS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scholastic achievement. Students with high scholastic achievement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in all 4 dimensions than those with lower scholastic achievement. Third, 11th grade students had higher scores in the ability to moderate attitudes than did 10th grade students. Female students had higher scores in the ability to reciprocate questions than male students. Forth, 11th grade students with excellent scholastic achieveme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in the ability to implement methodology than did 10th grade students. 11th grade stu-dents with excellent or moderate scholastic achieveme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in the ability to moderate attitudes than did 10th grade students.%采用自编学习力问卷,对3245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明高中生学习力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信息化学习设计聚焦五大维度心得体会

信息化学习设计聚焦五大维度心得体会

《信息化学习设计聚焦五大维度》读书心得高尔基先生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阅读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不断进步。

尤其作为一名教师,阅读专业知识的书籍,可以让我们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快速成长,少走弯路。

正值暑假,是教师阅读,不断充电的好时节,于是《信息化学习设计聚焦五大维度》这本书便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这本书的作者是沈书生,本书以“学习结构”的视角,关注学习结构导向下的教育实践范式的转型,以设计体现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成长。

本书沿着这一思路,从影响学习结构的关键维度出发,聚焦于人、物、事、境、脉五大维度,剖析如何通过变革师生的行为过程实现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信息化教学设计五大维度的指向:1.关于指向“人”的维度。

主要指向学习中的师生关系,书中讲师生之间的信任度与投入会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状态,而各自的主体责任意识与定位又是维护两者关系的重要因素。

2.关于“物”的维度,主要指向学习空间的优化设计。

物的存在是因为学习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展示物的存在。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人们对物的理解程度有多高,运用物支持教学变革的程度就有多高。

3.学习活动中的“事”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关于教与学的事,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做的事与学生所做的事的集合,两者本身是相互联系的。

对于教师而言,其所做的所有与教学相关的事都需要以学生能否接纳和适应为基本依据,对学生而言,要想让学习顺畅,就需要充分借助于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来实现,这两件事的意图是相同的,然而不同事件的主题责任却不一样。

4.关于“境”的维度,主要指向学习的应用价值实现。

学习活动中的“境”是指学习过程中描述的知识和技能赖以生存的场所,既有现实的真实世界的场景,也有虚拟世界的意境等。

围绕“境”的维度设计教学,主要在于帮助师生借助“境”来理解学习内容的存在价值,通过将学习内容与真实世界的应用场景建立关联,或者通过对虚拟场景的设计与想象,引导学习者更好地开展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实践中的学习力构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沈书生
ssshen_nj@
交流主题
Ø关于学习力研究
Ø什么是学习力
Ø如何支持教育技术实践
Ø澳大利亚的PEEL项目
Ø澳大利亚的PEEL项目库。

Ø英国ELLI项目简介
Ø主要观念:
Ø英国Guy Claxton的4R观
Ø英国RUTH.D.CRICK 的七要素观
依赖或脆弱顺应力
固化(机械)策略意识
孤立或依赖学习互惠
墨守陈规创造性
知识孤立(零散)意义形成
被动学习关键好奇心
静止或固定变化和学习
消极面积极面
Ø一种可以意识到的状态,可以通过人的特定价值观、态度或倾向来感知;
Ø涉及到人的性格、生活经验、社会关系、价值观、态度和信仰等方面,直接影响着人们预见和接受新知识的机会;
Ø学习力是不可见的,但却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测量;
Ø学习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学习力是维系课堂生态系统的中心,课堂教学行为应当能够帮助构建学习力。

三如何支持教育技术实践Ø注重教育技术实践与日常学习场景的关联
Ø建立对应的学习力考核量化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