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赏析 地铁文化

合集下载

天使之翼_从科学性与艺术性解读南京地铁

天使之翼_从科学性与艺术性解读南京地铁

这座城市在全国、全球发展背景中,自身
务的核心价值——“驰载人文,身心直
(2)首创功能性音乐。
的科技水平以及文脉轨迹,在‘精、气、
达”,用“人文”特色来展示南京地铁与
在上下班高峰期,地铁站内奏起一 神’上辐射城市强烈的时代精神,从而体
其它地铁的区别,同时这也与南京作为六 阵阵优美的音乐,这是南京地铁首创的专 现追求卓越的意识和海纳百川的气度。
朝古都的文脉遥相呼应。
业功能性音乐,它分为上下班音乐、报站
通过对南京地铁的深入了解及实地
1.突出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的特点。 音等。此举试行以来,使广大乘客耳目一 考察,本人对地铁科学性与艺术性二者的
地铁内的墙壁本来是商业广告必争 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合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的“黄金地段”,而南京地铁一号线却选
从接触导线(接触网)或导电轨(第 文字、数据、图像等各种信息的综合数字
三轨)将电流引入动车的装置称为受流装 通信网。
置或受流器。
(三)总论
6 . 车辆内部设备
地铁不同于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
车辆内部设备包括服务于乘客的车 它预示着人类科技迈向了更高层次。诚
体内的固定附属装置和服务于车辆运行的 然,看一个城市是否发达,只需看该城市
南京地铁年
包括雕塑、绘画、音乐等;从艺术功能上, 车站。
可分为点缀性、纪念性、游乐性等公共艺
据葛主任介绍,糖果车
术;从材料所涉及的范围看就更是广而无 站 缘 起 一 个 真 实 的 感 人 故
穷。
事:一对夫妻带着患病的孩
(二)南京地铁公共艺术的特色
子到南京儿童医院治病后,
南京地铁公共艺术,赋予了地铁以 乘地铁返回。在珠江路地铁

公共艺术地铁赏析800

公共艺术地铁赏析800

公共艺术地铁赏析800当今社会,地铁不仅是一种便捷的出行方式,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和城市文化的载体之一。

在北京,地铁的客运量已达到每日近千万人,可以说是当地最为重要的交通设施,也是一个展示公共艺术的特殊平台。

下面以北京地铁4号线为例考察北京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

北京地铁4号线是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贯通城区西部南北方向的一条地下交通“大动脉”,沿途经过诸多知名地标,其中既有历史文化遗迹、高等学府,又有特色城市景点和商业活动中心。

线路建成通车后,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秉持“以人为本、增加文化品位”建设理念,以“记忆历史文脉,彰显城市文化,突出地理标志”为基本原则,邀请一批知名艺术家参与设计。

北京地铁4号线公共艺术设计多侧重于历史文化角度,如西苑、圆明园两站分别毗邻颐和园和圆明园两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站内陈列的公共艺术品与整体设计方案均选取这两处历史古迹为主要表现对象。

西苑站内有两幅壁画,较大一幅“颐和园万寿山图”位于站厅出口处,以长卷式构图描绘了颐和园皇家园林仙山胜景。

另一幅尺寸较小“寿字图”壁画位于站台尽头的墙壁,以不同形态、不同字体“寿”字组成黑白刻印的“福山寿海”抽象图案,既与上一幅“万寿山图”形成呼应关系,又暗含中国传统文化吉祥意蕴。

在艺术布局上,立柱上传统“卍”字形的汉白玉雕刻古朴雅致,天花板则模仿中国传统建筑,红色雕花长檐与立柱的红色侧面相映成趣,为单调的站厅增添了一抹亮色,整体设计风格简约大方,兼具现代与古典因素。

同是以皇家园林为主题,圆明园站的艺术设计则突出了历史记忆的厚重感。

大型浮雕“圆明园四十景”以园内大水法遗迹为主体,还原了这一知名地标性景观,上方刻有各景名称,并重点列出了建园、烧园、毁园的日期。

这种形式既向旅客简要介绍了圆明园历史沿革,又通过对遗迹的逼真再现,达成极具震撼力的视觉效果,具有潜在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该站整体设计呼应历史主题,立柱残破剥落的瓷砖形状正是西洋楼遗迹的造型,站台以黄色瓷砖铺设,与壁画灰、黄主色调相一致,营造出古朴厚重的沧桑感。

公共艺术该如何走进北京地铁站

公共艺术该如何走进北京地铁站
视 觉 传 媒 有 别 于 传 统 的 表 现 方 式 , 也 值 得 我 们 考 虑 和
元素 ,缺憾 在于 走廊 的楼梯 限制 在合适 的位置 ,调节 内部 撑 阻碍 了旅客 的视线 ,延缓 了旅客流 通的速度 ,未能 很好 的 气 氛 。在 北京 ,地 铁站 内的导 向系统一直 为人所 诟病 ,不少 切合北京 日流通量 1 0 8 余万 人次的实 际需要 。相对 而言其候车 设 计师建议 采用 多层次 的设计方 式来增 加信息 附着量 ,但试 厅 内的棋盘设 计是将一 张硕 大的棋盘 置于场地 的 中央 ,大有 想当人群 如潮水 般涌入 或者涌 出的时候 ,复杂 仅仅意 味着 更
如 果继 承 传统 仅 停 留在 概 念 的 吟诵 和 逼真 的仿 制 上 ,
那 不是真正 传统 的精 神 。真正的传 统是蒂 固在文化 的命脉 之
上 、并 不拘 泥于 一定形 式的 民族 的气节 。新建 的北京地 铁五 现主义 画家 )创作 的抽象艺术作 品。 号线采用 的汉 白玉走廊 以及红 色圆柱 可谓蕴含 了丰 富的 中国
艺 术 该 如 何 走 进 北 京地 铁 站
摘要 :当我们 从审美 与功能 ,甚 至更 多角度来观 照公共 艺术作 品的设计 时,我们 不难 发现仍有很 多未 知的领 域 亟 待 探 索 。 如 今 的 艺术 创 作 已 不仅 局 限 干 作 品本 身 , 它 融合 了人 们 对 于 功 能 、科 技 、审 美普 及 、 内 心 情 感 等 多方 面 的诉 求 。
您是否 考虑过 通过地铁 空 间的色彩设 计达到 站 台区分 的
目的?是否 考虑过 地铁 空间 中的公共艺术 作 品具 有导 向分 流
随着 时 代 的 发 展 , 人 们 对 公 共 空 间 中 的公 共 艺 术 品 的价 旅 客的功 能?是否 考虑 过公共 空间 中的公共艺术 作品是宣 传

地铁文化与城市公共艺术规划探析

地铁文化与城市公共艺术规划探析

地铁文化与城市公共艺术规划探析【摘要】本文通过地铁中的公共艺术,提出要重视公共艺术的“对外价值”向“对内价值”的转变,应该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

通过和西方国家公共艺术的对比,讨论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启发完善公共艺术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具体编制内容。

在公共艺术的规划中,应该考虑以人为本,更好的在公共艺术中表现城市的特色。

【关键词】地铁公共艺术规划文化中西方1 背景介绍在早期,西方国家比较看重公共艺术对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等方面的对外价值。

但是,近年来很多政府开始重视公共艺术的对内价值潜力(如表1所示)。

国外的地铁建设比我国要早一个多世纪,在这个特殊的公共空间中,各个地铁站内优秀的艺术作品诠释着各个国家对公共艺术前瞻性的规划。

从国外的交通网上也可以找到很多优秀的地铁站内公共艺术的图片和信息,为我们研究国内地铁站内的公共艺术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通过国内和国外的公共艺术规划之间的对比可以发现,国内的大部分公共艺术规划还停留在西方早期阶段的思想:重视对外价值,即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竞争力,塑造城市形象,推进文化旅游等等。

由于地铁站内环境装饰的“对外价值”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认可,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然而,在注重对外价值的同时,重视公共艺术的“对内价值”,以便为制定一种“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提供依据,启发人们如何去研究城市中的生活,了解空间的质量与城市生活的特色是如何关联的,应该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

2 城市公共艺术的作用和价值selwood在《公共艺术的益处》一书中指出,公共艺术可以对应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强化当地的特色;推进文化旅游;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土地价值;减少破坏行为;增加城市空间的使用。

时向东曾经把城市公共艺术品的功能总结为四点:改善城市环境;缔造城市景观,体现城市文化;丰富城市生活;促进城市公共文明。

与他不同的是,中央美院教授王中却将它归纳为七点:发现、拯救、沟通、提升经济活力、推动社会和谐、增强社区认同、促进文化繁荣。

浅析武汉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中表现手法的应用

浅析武汉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中表现手法的应用

浅析武汉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中表现手法的应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增加,而如今我国地铁建设迅速,地铁早已成为人们每天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地铁公共空间也成为宣扬城市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场所。

本文通过考察分析武汉地铁公共艺术的特点、表现形式、结合色彩、材料、环境,探讨地铁公共艺术设计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传扬武汉地域特色文化。

标签:武汉地铁;公共艺术;地域文化地铁公共艺术是以地铁整体空间环境作为对象,运用综合媒介为载体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

在这种开放性的环境中,地铁公共艺术相比于传统艺术具有更多的表现形式与艺术价值。

它不仅为人类现代社会生活场所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同时也是运用特殊视觉语言表达城市生活风貌、精神文化的载体。

一、武汉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特点武汉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所以武汉地铁公共艺术也多以荆楚元素符号为题材,弘扬传承荆楚文化精神。

除此之外,武汉三镇还汇集各色各样的地方生活文化特色,如“汉味小吃第一巷”户部巷、“天下第一步行街”的江汉路、“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等,无一不饱含武汉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城市魅力,这些丰富的文化特点也成为地铁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手法的重要来源。

二、武汉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1.現实主义表现形式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一般以写实的表现手法为主,通过直接引用题材形成直观的造型和具象的艺术语言,这种表现形式更容易被群众接受理解。

这种表现形式的主题多用于反映和再现历史典故、建筑风景、生活场景等,通过写实性的艺术作品给观看者最为直接的认知与感受。

以武汉6号线特色站点汉正街站艺术墙的《汉正印像》表现形式为例,整个艺术墙整体长71.34米,高10米,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是根据现存古画来描绘的明末清初的武汉三镇老城景象;下部是以长卷的形式用汉白玉线刻还原的一幅汉正老街场景。

老式的屋瓦、穿梭的人群,整幅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汉正老街世俗图画,并在其中交汇武汉地域方言。

地铁公共艺术审美性分析word版

地铁公共艺术审美性分析word版

地铁公共艺术审美性分析摘要:地铁作为人流量庞大的公共场所,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地铁三号线公共艺术的建设用壁画的形式将城市的历史文化故事用最直接的方式呈现,一定程度满足了公众的审美,也让人感受城市的文化魅力。

本文以地铁壁画为主题,以南京地铁三号线具有代表性壁画为例,从壁画所具有的审美性切入。

色彩和题材,从壁画中表达了南京的地域文化和其审美性。

将历史名著的经典场景融入到壁画之中,与公众产生互动性,用艺术的形式给群众带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

一、地铁公共艺术的审美性地铁是地下的半封闭的空间,只有通道与地面相互连接。

进入地铁,视觉上的感受是地铁公艺发挥的主导方向,地铁公共艺术可以通过形式各样的作品来舒缓群众进入地下空间的不适感。

当处于嘈杂的地下时,地铁公艺过于复杂或单一的色彩会引起视觉疲劳,恰到好处的配色会给人舒适的视觉感受。

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亲近群众引起共鸣的,例如南京地铁三号线选择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这种文化内容的适当加入可以引起大家对文化的审美产生共鸣,提升乘车感受。

二、地铁公共艺术的表现在现代的城市交通建设中,地铁空间应使用公艺作品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

地铁空间多数分布广告,为带给乘客更好的视觉享受应适当的控制地铁广告的数量,多多增加例如壁画涂鸦或者雕塑这类公共艺术作品,更好的利用地铁空间从增加审美性的角度传播城市文,营造浓厚的文化底蕴。

特别对于旅游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将创造更鲜明的形象。

城市文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文化遗址进行传播。

给市民以精神上的需求。

地铁中公共艺术作品以壁画的形式来表现该城市的鲜明丰富更能让群众潜移默化的认知城市,从而对城市形成全新的文化体验。

而地铁壁画从诞生到现在题材种类越来越丰富多样,材料也变得多样化。

而南京三号线地铁大量采用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以壁画形式重现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经典场面,丰富了地铁空间的文化氛围,呈现具有中国传统特色题材的地铁壁画。

地铁公共空间艺术

地铁公共空间艺术

3 从与城市关 系角度来讲 .
国际 性 大 都 市 地 下 交 通 网 络 与 地 上 公 共 交 通 的 配 套营 运 ,
1 国内概 况 .
中 国 的地 铁 始 建 于 16 年 ,相 对 于 国 外 地 铁 系 统 的 发 展 , 能高效发挥城市客运的综合 作用 , 高城 市的活力 。地铁空 间 95 提
道 、 筑 结 构 、材 质 和 色 彩 的 协 调 , 仅 需 要 建 筑 师们 的 努 力 , 建 不
在全 世界的地铁中 ,当属莫斯科地铁最有特色 。它充满文 也使越 来越多的美术家 、雕塑家参 与其 中。 化和艺术氛 围,装修奢华 , 各种浮雕 、雕刻 、 画都 别具 一格 , 壁 有 “ 地下的艺术殿堂 ”的美誉 ,具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 )斯德哥尔摩地铁 三 ( )材 质美 二 不同材质的运用能够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 , 比如石材华丽 、 凝 重; 金属冷峻 ; 玻璃可 以改善空间的密闭感 。 随着设计现 代
市的公共交通 问题 ,同时又是展示城市文化的窗 口。千姿百 态
7 8—— 环境艺术
所 承 载 的 文 化 意 义 ,能 给 人 带 来 无 限 的 艺术 感 受 。 ( )伦 敦 地 铁 一
( )装饰 美 一 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卡 冈诺维奇在莫斯科地铁通车典礼上 ,
英 国伦敦早 在 1I 年就修建 了地铁 , g1 是世界上最早建设地 曾有 过这样一段激情 的演讲 :“ 我们 的地 铁是普通 人的交通工 铁的城市 。伦敦地铁至今 已有 10多年的历史 。其地铁空 间内 具 ,不仅应该是最 方便 的 ,还应该是最美丽 的,在艺术上也首 o 景陈 旧古朴 ,地铁走廊 的壁画极具 艺术气息。 ( )莫斯科地铁 二 屈一指 。 ” 地铁空 间的装修设计的范 围广泛 , 同艺术形式的通 不

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管理

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管理

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管理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地铁已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铁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承载着巨大的交通功能,也具有重要的公共文化功能。

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管理是在地铁空间进行艺术创作和管理的过程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丰富公共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品位和文化素养的一种管理方式。

本文将从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管理的概念、意义、目标、策略和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意义1. 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管理可以为城市注入文化元素,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让城市居民在繁忙的行程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

2. 提高城市品位和形象。

地铁空间的艺术管理可以美化空间环境,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 丰富乘客的出行体验。

地铁空间的艺术作品可以为乘客在地铁出行时带来愉悦的感受,增加出行的乐趣和舒适感。

4. 增加文化交流与传播。

地铁空间的艺术作品可以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传播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促进文化交流与互动。

三、目标1. 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增强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打造具有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地铁空间,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形象。

3. 为乘客提供愉悦的出行体验,增加出行的乐趣和舒适感。

4. 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四、策略1. 组织专业艺术设计团队。

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管理需要有一支专业的艺术设计团队,他们能够根据地铁空间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并管理艺术作品的展示。

2. 开展公共艺术创作。

地铁空间需要定期开展公共艺术创作活动,邀请有实力和潜力的艺术家们共同参与,为地铁空间创造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3. 引入数字艺术展示。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艺术已经成为了艺术展示的一种新形式,地铁空间可以引入数字艺术展示,通过数字媒体为地铁空间增添动态的文化氛围。

4. 加强艺术作品管理。

对于已经展示的艺术作品,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确保艺术作品的展示效果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ANGHAI UNIVERSITY
课程论文
COURSE PAPER
题目: 地铁中的公共艺术
学院数码艺术学院
专业印刷品设计
学号09123517
学生姓名左佳佳
指导教师初旖
起讫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人民广场地铁站
人民广场地铁站是目前上海最大的地铁交通枢纽换乘站,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和八号线在此站交汇。

也是上海最大规模的“地下城”。

中央广场的顶部有一直径9米的圆形采光窗,地铁顶部圆滑的
凸起,金属玻璃架构的天窗将自
然光线引入到地铁中,充分使用
了自然光,体现了低碳,节能环
保的理念。

天窗的设计,以花形
为设计原点,采用的彩色玻璃,
体现了西方的装饰感,并且给灰
色的地铁站填上一点色彩。

天窗
钢架的结构充满了现代感,符合
上海目前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
充分融合了南京路东西方结合
的特点。

天窗的边缘垂着六根圆
柱,增加了天窗的造型感,当夜晚来临时,圆柱底部的灯便会亮起,弥补了天窗的光线。

采光窗的正下方还有一个花坛,种植着凸形的,绿色植被,与天窗形成呼应,天窗带来了植物生长所必须的阳光,绿色植被也给冰冷空荡的地铁站带来一点生机。

圆形的花坛在地铁中也起到了一个分流
的作用,就像十字路口的
安全岛,缓解客流对冲,
保障换乘客流的安全有
序。

花坛周围有用围栏围
起,我觉得这一安排很不
人性化,在一定程度上浪
费了地铁的空间。

我认为可以去除周围的障碍物,花坛周围可以设计成石凳的感觉,因为人民广场连接着地下商城,同时又有二十几个出入口,乘客换乘地铁相对来说比较远,圆形花坛的周边可以供乘客休息的话,这样可以给劳累的乘客或年迈的老人提供一个短暂休息的地方。

除了中央广场的圆形采光窗外,
在换乘一号线的地方也采用了采光窗
的设计,人民广场地铁站公分三层,
这个长形的采光窗位于最顶层,采光
窗的正下方即为地铁一号线的电梯入
口,这个采光窗结合了电梯的设计,
不仅将自然光线引入第一层,也顺着
电梯的入口,将自然光引入了地下二
层,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

与中央广场相同的是,采光窗的下方也布置了一定的绿色植物,给单调的地铁提供了生机,同时绿色植物也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铁内部的空气流
通。

南京东路地铁站----第一中华街
南京东路享有“购物天堂”之美
誉,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
街。

每到节假日这里总是人头攒动,
一片热闹繁华之景。

路旁遍布着各种
上海老字号商店及商城,大店名店林
立,百业兴盛繁荣,各式商厦、优秀
建筑聚集交汇,商街中西方文化相互
融合。

正是这种多样性的包容;互相渗透与吸收、涵盖古今中外精粹、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发展向前的坚定信念,使南京路充满勃勃生机,展现出它百余年不落的繁华。

南京东路地铁站有一面双向通行的墙上装饰着中华第一街的宣传画。

中华第一街----南京路,宣传画的背景部分为南京路和外滩的建筑物,上面有姿态各不相同的人物剪影,反映了南京路在不同时期发展的状态。

由于是双向通行,所以宣传画分别在两面,两面分别展示了南京
路的不同时期的状态。

其中一
面的背景为南京东路的建筑
群,是上世纪时期的老照片,
褐色色调的建筑让人看到了
上世纪时期南京路的样貌,是
对历史的追溯。

建筑前有用褐
色线条勾勒出的人物,人物的
衣着样貌都为上世纪时期的
模样,人物姿态各异,有小贩挑着扁担兜售东西,有茶馆的小二在招呼客人,有黄包车夫拉着身着旗袍风情万种的女客人······宣传画上的各种人物都反映了上世纪时期,南京路的商业情况。

墙体的另一面的宣传画
风格迥异,之前的是在追溯
历史,而这一面的宣传画就
是在反映现在。

宣传画采用
了颜色鲜丽的红色,背景部
分为南京东路和外滩的建筑群,有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各种具有现代色彩的建筑,和南京东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南京东路上店铺的广告牌。

建筑上面采用了黄色的人物剪影,与之前用褐色线条勾勒的人物完全不同,人物的特征也充满着现代化的感觉,包括打着篮球的小伙子,手提购物袋的女士,不同姿态的人在逛街······,部分黄色剪影的人物上还做了一些改变,一些女性的服饰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纹样,不仅使得宣传画不那么单调,也反映出具有现代商业信息的南京路仍然保持着中国古典气息。

两面墙上的宣传画向我们
展示了不同时期南京路的样貌,
反映了作为中华第一街的南京
路的发展历程,当人们在地铁中
行走,看着墙上的宣传画,看着
南京路的发展,一定会感受到南京路的过去和今日。

这一公共艺术作品充分利用了其地理条件,在两面墙上展示了不同的南京路,同时缓解了客流对冲,保障换乘客流的安全有序。

不论游客是离开南京路,还是走进南京路,宣传画都给了游客不同的感觉,给来往的行人讲述南京路的历史变迁。

天潼路地铁站
天潼路地铁站临近七浦路,华东地
区最大的中低档服装批发市场。

上海七
浦路服装批发市场高成交金额、多服饰
批发商人数、商品种类新潮的专业服饰
市场,每日成千上万的客商进行交易,
商业繁华地段特有的人气迅速聚集效
应,快速提升区域内的新增人流数量,
所以天潼路地铁站的人流量也是相当
大的。

地铁本身就是一个空气流通不
畅,当人流量大时,难免会是乘客闷热,
烦躁。

天潼路地铁站的柱子上采用了雪
景的壁画,当乘客一出地铁,看到柱子
上的雪景,便会突然感觉凉爽许多,也
会使心情愉悦。

壁画的设计相当人性
化,天潼路本身的客流量就大,加上其
购物环境也相对拥挤,游客会感到透不过气来,但地铁站的雪景壁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附近的购物环境,让乘客从闷热烦躁的环境中解脱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