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第五版块 语言文字运用 巩固练2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语言综合运用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十一1.(2019届石家庄市重点高中高三毕业班摸底考试)请在所给材料中选取六个“热词”,提炼其内涵,仿照画线句,将文段补写完整,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材料:锦鲤顺风车命运共同体港珠澳大桥上海精神广深港高铁枫桥经验长生疫苗国家宝藏直播答题“世界杯”引爆足球激情,“亚运会”点燃民族自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革开放四十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2018年的热词新语,让我们相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答题时要仿照画线句的形式,即“主语+谓语动词+宾语”;内容上要揭示所选热词的内涵,如“‘命运共同体’连接世界”“‘广深港高铁’推动经济集群”等。
注意整体内容的表达要围绕“改革开放”“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个主旨。
答案:(示例一)①“枫桥经验”点燃旧智慧,“上海精神”促进新发展②“广深港高铁”载动经济列车,“港珠澳大桥”连接中国梦想③“国家宝藏”传承历史文化,“直播答题”传播世界知识(示例二)①“顺风车”牵动全民神经,“长生疫苗”敲响生命警钟②“枫桥经验”绽放新彩,“上海精神”谋求共赢③“广深港高铁”带动经济集群,“港珠澳大桥”代言中国制造2.(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仿照下面的示例,围绕中国精神,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示例:自强不息,爱国奉献,守正气行正道,中国精神具体表现为民族精神。
材料:奋斗共赢时代改革创新坚韧执着携手同舟风雨不惧初心不忘百折不挠立潮头铸辉煌勤拼搏勇抗争共发展国繁荣答: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2020届高考语文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滚动组合练(2) Word版含解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限时:30分钟总分:32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2分)材料一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第二、三产业的转移。
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
“城镇化”一词的出现显然要晚于“城市化”,这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
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
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力推中国的城镇化概念,并获得了颇有见解、影响较广的研究成果。
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它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
这是近50年来中国首次在最高官方文件中使用“城镇化”。
(摘编自“360百科”)材料二1950年—2025年中国与世界城镇化率比较(%)(摘编自《1950年—2025年中国与世界城镇化率比较》,“人民网”2013年4月21日) 材料三依法执政能力是党领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增效剂,具体表现为依法决策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城镇化进程中依法执政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破解制度难题、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面对城镇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法治是最好的化解之道。
一方面,建立健全以保障农民权利为核心的法治体系。
从人口学意义上看,城镇化的本质问题是农民问题。
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
通过立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构建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通过司法保障农民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长期帮扶机制;等等。
2023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2)

2023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沙声;与此同时,大脑会对一些重要的线索保持关注,譬如汽车喇叭的声音、敲门声等等。
大脑对信息流的筛选主要是通过数十亿个突触组成的复杂神经网络实现的。
突触抑制性突触的互动,减缓信息在细胞间的流动,对建立平衡的大脑布线至关重要。
1.下列各项中,与划线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B.正如那位老乡所说,老根据地的百姓们做的鞋是“量天尺”。
C.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不崩的。
”“这个西红柿有一股番茄味,”“三人行,必有三人”……近期,“废话文学”悄然流行于社交网络,引起年轻人的极大兴趣。
说起“废话文学”,它和文学沾边,少不了一些名人的帮衬。
比如鲁迅在《秋夜》里写的那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就是著名的“废话”。
朱自清甚至专门写过一篇《论废话》,其中便提到:“所有的话到头儿来全是废话。
”由此可见,①_______。
而“废话文学”之所以在网络流行,或许和当下较为普遍的社交焦虑不无关系。
很多人活跃于网络,面对看不见的陌生人侃侃而谈、毫无戒备,但是在面对面的现实交流中,却小心翼翼起来,甚至还有了“社交恐惧症”一说。
这样看来,②_______,到了网络便会有一种找补心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哪怕是废话连篇。
废话或许是无用的,但可有趣,也有存在的意义。
金圣叹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林语堂也曾表示过:“得有点废话,我们的生活才有意思。
”因此,③____,就是在包容一种宽松的说话空间、轻松的交流心态,以及由此带来的松弛、融洽的人际关系。
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题型组合练2 Word版含答案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

组合练二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牡丹是中华名花,是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花卉之一。
牡丹色泽鲜艳,它以其国色天香、________、端妍富丽的特色,素称“花中之王”。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
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
东晋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中已经出现牡丹的形象,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作为观赏对象毫无疑问。
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________;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化浓”,________。
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
然而,这样一种富有文化传统堪为国花的著名花卉,()。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的分类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很不充分。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荣,使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谱”。
如今牡丹的家世已班班可考,但长期以来,人们或为观赏它的花,或为获取它的根皮入药,不断滥采乱挖。
野生牡丹陷入濒危、灭绝的困境,值得人们深思、反省。
________的牡丹,长期以来在为人们吉祥富贵、兴盛繁荣贺喜添乐的同时,自己却默默忍受着诸般委屈,甚至殇痛……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A.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华,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谱”B.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华,使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谱”C.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荣,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谱”D.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荣,使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仔细开始研究牡丹的“家谱”【解析】原句成分残缺,删除“使”字。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语言文字运用(附答案) (1)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
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
做事一定要坚决。
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
如果(______________),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
①当然,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
③在这一点上,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
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
‘破’和‘沉’都是动词。
‘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
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
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
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
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______________,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
”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
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
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1.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A.干打雷不下雨 B.又吃鱼又嫌腥C.前怕狼后怕虎 D.首尾不能兼顾2.文中画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3.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强化练习题 5套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强化练习题1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此人可以说是其貌不扬。
@长脸,很长。
鼻子下面的人中也特别的长。
他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脾气好。
多会也没见他和人红过脸嚷嚷过。
不论是开会,还是私底下,他总是慢条斯理地说话,脸上带看笑,眯缝着眼,有一点结巴,不厉害。
他不是随风倒的人,凡事自有主见。
但是表达的方式很含蓄,很简短。
对某人的行为不以为然,只是说:“看看!一这人!”对某种意见不同意,只是说:“嗯!一说的!”因此得了个外号:老苺。
另一个特点是:内秀。
他是这个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老工人了。
主要工作是管理马铃薯试验田。
但这只是相对固定。
哪里需要人,他就被调去。
大田、果园、菜园都干过。
粉房的师傅请假回家探亲,他去看1几天粉。
酒厂的师傅病了,他去烧两锅。
过年杀猪,那是他的活。
骡马得了小病,不用送兽医院,他会扎针。
他是个好木匠,能开料,能算工。
什么地方开农具革新展览会,所里总是派他去。
回来后,不用图纸,两三天内,他就能照样鼓捣出几件。
他有一对好耳朵,一个好记性。
1不论什么乐器,凡是他见过的,他都能摆弄,甭I 1管是横的,竖的,吹的,拉的,弹的1。
他不识谱,一般的曲子,他听两遍,就能背下来。
所里有个李技师,业余爱拉小提琴。
这玩意工人们没有见过,给它起了个名儿,叫“歪脖拉”。
他很爱这洋乐器,常常到李技师屋里去看他拉,听他拉。
有一次李技师被所长请去研究问题。
回来时听见有人在他屋下拉他常拉的练习曲。
心想:这是谁呀?@推l1一看,是他!李技师当时目瞪口呆了半天。
l.下列句子中的“厉害”与文中加粗的“厉害”,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日高三丈,镇上人乱烘烘地都说强盗厉害。
B.不给他们一点儿厉害,总觉着我们光宽大,不严惩.C.他的心跳得厉害。
D.这么简单的事都可以搞成这样,你也未免太厉害了吧!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
文中有两处画横线句子,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五 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能力训练五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1.(2020浙江五校联考)电影海报的文字不仅需要直观、简洁、准确地传达出电影的主题信息,更要吸引观众的兴趣。
请阅读下面有关电影《荡寇风云》的信息,然后为之拟写一条20字以内的海报广告词。
《荡寇风云》根据中国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事迹改编,讲述了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与史上首支“特种部队”——戚家军一起抗击倭寇的故事,是一部英雄史诗巨制。
导演陈嘉上为了真实还原抗倭风云,两年潜心研究,查阅海量资料,邀请到了专业的日本演员,打造了符合明代历史的服饰和兵器。
其中主演洪金宝与赵文卓两大功夫明星首次合作。
该片于2020年5月30日在中国上映。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的认识过程中有两个基本的矛盾:。
①由此,审辩式思维的哲学基础被上溯到维特根斯坦的晚年思想②人必须借助语言才能思考和交流③还是价值层面的问题④同时,既有的知识将阻碍他形成新的发现⑤而语言本身不可避免的是思想和交流的枷锁⑥显然,在这里,它已经不仅是认识层面的问题⑦人必须借助已有的知识才能得到新的发现A.②⑦④⑤⑥③①B.⑦②④⑤①⑥③C.⑦④②⑤①⑥③D.⑦④②⑤⑥③①3.(2020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西安大学生小张在雁翔路附近一家银行看到的一幕让他动容:一位农民工在进入银行前,脱掉鞋子,然后跪着去ATM机前进行操作。
农民工说,他的鞋子太脏了,不想给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小张表示其实保安也很好,他对农民工说“没事没事,你进吧,脏了我再拖”。
可农民工说“我鞋上全是泥,没事,我一下就出来了”,然后就脱下了鞋。
这则新闻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如果让你针对这件事进行点评,你会怎么说?4.下面是某届奥运会赛场的一个场景,请你以电视节目主持人或现场记者的身份,为其配上一段画外音。
要求:有描述有评论,注意感情色彩,语言明快生动。
【场景】男子单杠决赛。
先后出场的日本、美国选手均得了9.787分。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试题:第五版块_语言文字运用_巩固练1_含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巩固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古典主义在________的方向选择中丧失独立品格、现代主义又遭遇________的失忆状态时,要挽救中国舞蹈,只能是看清我们的历史来路,辨析我们的文化基因,立足于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找到通往未来的可能。
这其中的关键环节,即是“传承”。
传统舞蹈文明的当代革新,前提必须是对传统的吸收、把握、辨析。
没有消化与吸收,就不会有吐故纳新与涅槃再生的可能。
()。
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当代舞乃至中国现代舞,不论在舞种和艺术风格上有多大差异,都肩负着传承中华舞蹈文明的责任。
近年来让人________的舞蹈作品,像《丝路花雨》《霸王别姬》《梁祝》《大梦敦煌》等,无不是整合了传统精神与当代观念,把民族文化精华真正融入创作中,同时注入新的创造和发挥,从而感染今天的观众。
即便是被称为“现代舞的中国典范”的林怀民及其创作,也是以“中国人编中国舞给中国人看”的态度,将《九歌》《水月》《行草》的符号传播至四域,________向世界推介中国传统文明。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A.传统舞蹈文明的当代革新,前提必须是对传统的把握、辨析、吸收。
没有吸收与消化,就不会有吐故纳新与涅槃再生的可能。
B.传统舞蹈文明的当代革新,前提必须是对传统的辨析、把握、吸收。
没有吸收与消化,就不会有吐故纳新与涅槃再生的可能。
C.传统舞蹈文明的当代革新,前提必须是对传统的把握、辨析、吸收。
没有吸收与消化,就不会有涅槃再生与吐故纳新的可能。
D.传统舞蹈文明的当代革新,前提必须是对传统的辨析、把握、吸收。
没有吸收与消化,就不会有涅槃再生与吐故纳新的可能。
【解析】注意“辨析、把握、吸收”“吐故纳新与涅槃再生”的先后顺序。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A.当代中国舞蹈的瓶颈主要表现为吸收消化中的失衡B.吸收消化中的失衡,主要归功于当代中国舞蹈的瓶颈C.当代中国舞蹈的瓶颈,多源于这种吸收消化中的失衡D.当代中国舞蹈的瓶颈,所以多源于这种吸收消化中的失衡【解析】A项,原因误解为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运用巩固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记一忘三二》是我读的第一本李娟的书。
之前她的《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因为对“畅销书”有出自本能的疑虑,我的阅读嗅觉故意绕道走。
直到有一天,偶然读到《猫馆记》。
我也是养猫之人,遇到李娟却甘拜下风,她不仅养猫无数,观察力更是比猫还敏锐。
她既写喵生也画人情,令“猫奴”们________。
我的阅读嗅觉从此锁定了她。
李娟的文字带有一种清晰光明的节奏感,所以只用了大半个上午,我就读完了这本《记一忘三二》。
我以为作为散文家,李娟最大的美德是:不抒情。
________,抒情成为熬制散文(尤其是“美文”)的底料。
有的作者像撒鸡精般拼命往文章里撒“抒情”,以至于整锅汤漂浮着炫丽的辞藻,闻起来________,一打捞,却没什么干货。
李娟不同,她描述,叙述,讲述,但不抒情。
换言之,不是李娟用语言修饰生活,就是让语言从生活里长出来。
不抒情,那靠什么呢?细节。
《猫馆记》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处处见细节。
李娟详写猫的高冷与谄媚,写猫的来与去,写“我家每一只猫咪生平第一次迈出家门的时刻”,均神态毕现,________。
她写扫雪,写老师,写院子,写梦境,写过年,写冰箱,()。
何谓栩栩如生?有了栩栩的细节,才能“如生”。
李娟捕捉细节的能力堪称一流。
1.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C)A.魂不守舍转瞬即逝香远益清跃然纸上B.神魂颠倒转瞬即逝香远益清跃跃欲试C.神魂颠倒曾几何时芳香馥郁跃然纸上D.魂不守舍曾几何时芳香馥郁跃跃欲试【解析】神魂颠倒: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
形容对人、物或事入迷着魔。
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也形容惊恐万分。
根据语境强调着迷,应用“神魂颠倒”。
曾几何时:指才过了没多少时间,即时间没过多久。
根据语境,强调时间短,应用“曾几何时”。
转瞬即逝:一转眼就消逝,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芳香馥郁:一般用来形容盛开的花朵美丽芳香、香气浓厚。
也可用来比喻美丽的女性,周身散发的浓烈香气。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新芳香,褒义词。
根据前文的“炫丽的辞藻”,应用“芳香馥郁”。
跃然纸上:活跃地显现在纸上,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根据前文“神态毕现”,应用“跃然纸上”。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A.换言之,不是李娟用语言修饰生活,就是让生活里让语言长出来。
B.换言之,李娟不是让语言从生活里长出来,而是用语言修饰生活C.换言之,不是李娟让语言从生活里长出来,就是用语言修饰生活。
D.换言之,李娟不是用语言修饰生活,而是让语言从生活里长出来。
【解析】原句一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不是”应该放在“李娟”的前面,因为前后分句的两个主语一致,第二处是根据前后的语境应该用并列的关联词语“不是……而是……”,不应该用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不是……就是……”,另外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应该是李娟让语言从生活里长出来。
由此可以确定答案为D。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A.反而不充盈着细节B.也无不充盈着细节C.也不充盈着细节D.反而充盈细节【解析】根据前面的意思,李娟写猫的细节很好,所以后面的“写扫雪,写老师,写院子,写梦境,写过年,写冰箱”应该是用“也”,构成并列关系,而不能用“反而”,因为“反而”表示转折关系,由此可以排除A、D两项,根据上下文的语意,应该表达“充盈着细节”,所以选择答案为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历代的文学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实践,倒不如说是“审美人格”的构建。
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为人熟知。
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时所作,作者借月夜孤鸿既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幽独、寂寥,也表达了________、蔑视流俗的心境。
(),使艺术追求与人格信仰完美地融合。
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则无法呈现这种审美人格。
魏晋风度能永远地让人铭记,这和那个时期人物磊落坦荡的心胸________。
王羲之堪称这方面的代表。
《世说新语》记载,郗太傅派人向王丞相家求女婿,王家男儿们个个表现矜持。
唯有王羲之“坦腹卧,如不闻”,却获郗太尉赞赏,把女儿嫁给他,这也是“________”一词的来源。
它启示我们,生活的境遇无论如何呈现出生命状态的本真,表现出磊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达到高出俗流的人格。
交流出智慧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
曹植喜欢结交文士,喜欢与这些文士高谈诗词歌赋,他虽未成为一代帝王,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更为艺术更具审美情怀的姿态,其《洛神赋》《白马篇》都是后世________的佳作。
“盛唐之音”的形成也如此。
因此,思想交流与对话的展开离不开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这种文化境遇也更有助于推动审美人格的建构。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A.无论生活的境遇如何,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表现出磊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拥有高出俗流的人格。
B.生活的境遇无论如何,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表现出磊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获得高出俗流的人格。
C.生活的境遇无论如何,如能呈现生命状态的本真,表现出心胸的磊落坦荡,就能形成高出俗流的人格。
D.无论生活的境遇如何,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表现出磊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达到高出俗流的人格。
【解析】B项,语序不当,“生活的境遇”不是“呈现”“表现”的主语,应放在“无论”后面。
C项,除“生活的境遇无论如何”语序不当外,“如能……就能”说法太绝对,不合逻辑。
D项“达到”和“人格”不搭配。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A.可以说,有了作者本真高洁的人格追求,才有旨趣淡远、含蓄蕴藉的艺术B.可以说,作者不如意的生活境遇和作者本真高洁的人格水乳交融在创作中C.艺术追求上的旨趣淡远、含蓄蕴藉与人格上追求的本真高洁交融在创作中D.人格上追求的本真高洁与艺术追求上的旨趣淡远、含蓄蕴藉交融在创作中【解析】该段主要是谈作家审美人格的建构,根据后文“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则无法呈现这种审美人格”句,A项、D项没强调审美人格,B项没谈到艺术修养、艺术追求,所以答案为C。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C)A.孤高自许息息相关乘龙快婿琅琅上口B.孤芳自赏休戚相关东床快婿琅琅上口C.孤高自许息息相关东床快婿脍炙人口D.孤芳自赏休戚相关乘龙快婿脍炙人口【解析】孤高自许:指孤特高洁,不流于世俗,并以此称许自己。
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含贬义。
这里应用“孤高自许”。
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
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这里应用“息息相关”。
东床快婿: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
乘龙快婿:意思是称意的女婿好比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
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
这里应用“东床快婿”。
脍炙人口: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
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
琅琅上口:指诵读熟练、顺口。
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这里应用“脍炙人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人们称黄山为“天下第一奇山”,这种美誉以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温泉“五绝”著称而闻名。
其中,冬雪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而云海在冬季出现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夏季,其时,峰、石、松隐现于云海之中,________,亦真亦幻,恍如人间仙境。
冬日,皑皑白雪,遍铺峰峦,处处冰雕玉砌,千姿百态,令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
雾凇、冰挂等也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道亮丽风景。
“一夜寒风起,万树银花开。
”百里黄山,一夜之间________,分外妖娆。
棵棵黄山松婉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
满树满枝的雾凇、冰挂,仿佛珠帘长垂,风吹树动,万籁有声,()。
冬天的黄山云海________,比其他季节显得更加奇绝壮观。
清晨雪霁,红日东升,霞光万道,映射在云海之上,霎时间________,鲜艳夺目,形成了奇妙壮观的霞铺云奇景。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D)A.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这种美誉以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温泉“五绝”著称。
B.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以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温泉“五绝”著称而闻名。
C.人们称黄山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温泉“五绝”著称。
D.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温泉“五绝”著称。
【解析】 A 项,删除“这种美誉”,属于结构混乱,明换主语;B 项,“著称”和“闻名”重复;C 项,偷换主语,“以……著称”主语应该是黄山,前面句子主语是“人们”。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A.影影绰绰玉树琼枝气势磅礴色彩斑斓B.出奇不穷玉树琼枝气势如虹云谲波诡C.出奇不穷金枝玉叶气势磅礴云谲波诡D.影影绰绰金枝玉叶气势如虹色彩斑斓【解析】出奇不穷:指多出奇兵,多用奇计。
比喻变化多端,使人难以捉摸。
此处语境指景物的若隐若现。
影影绰绰:可形容人或物模糊,隐约,看不真切。
排除BC。
玉树琼枝:形容树木华美。
金枝玉叶:指皇族子孙。
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此处错误。
排除D项。
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
气势如虹:形容精神高昂,气势极其壮盛,好像可以贯穿长虹。
一般对象指人。
云谲波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
色彩斑斓:形容灿烂多彩,与后面的“鲜艳夺目”相应。
故选A。
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D)A.和谐有节,如闻仙乐,清脆悦耳B.清脆悦耳,如闻仙乐,和谐有节C.清脆悦耳,和谐有节,如闻仙乐D.和谐有节,清脆悦耳,如闻仙乐【解析】“和谐有节”声音本身的特点,“清脆悦耳”给人听觉的感受,“如闻仙乐”打比方。
注意区分前后逻辑顺序。
10.下面是某小区物业张贴的一则启事,在语言表达、格式上共存在五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5分)尊敬的阳光城住户:夏季即将来临,又到了火灾事故多次频发的时候。
为了增强小区广大住户对火灾事故的防范意识,请大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楼梯口、家中阳台畅通,切忌不要堆放杂物。
2.家用电器应摆放在防潮、防晒、通风处,在不使用时应拔下电器插头,开关、路线应经常检修。
3.点燃的蚊香不可直接放置在桌子、凳子等木制家具或可燃物上;当离开房间时,应及时把蚊香熄灭。
2018年5月1日【答案】①删去“多次”;②删去“务必”;③删去“不要”;④在“或”后加“其他_”;⑤在结尾时间的上一行添加“阳光城物业管委会”【解析】①“多次”和“频”重复;②“务必”使用不得体;③“切忌不要”不合逻辑;④“桌子、凳子等木质家具或可燃物”并列不当;⑤缺少启事的发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