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研究_杨翠美
贫困山区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现状研究——以河南省C镇为例

结 果可 以看 出 ,在 此次测 查对 象 中 ,有 80.7%
本研究 采 用测 验 法 对 172名 4~7岁 的 儿 童进 的儿 童在 入 学 准 备 总 体 状 况 中 处 于 落 后 状 态 ;有
行人学 准 备水平 测验 。测验 借助 盖 笑松 等人 编 制 的 14% 的儿 童处 于不足 状 态 ;有 5.3% 的儿 童处 于 中
它包括 5个 分测 验 :学 习方 式分 测 验 、认 知 与一 般 在 贫 困山 区 ,大 多数 4—7岁 儿 童 的人 学 准 备 状 况
知 识分 测验 、言语 发展分 测 验 、情绪 和社 会 性发 展 显 著落后 于一 般儿 童 。
分 测 验 、运 动 技 能 分 测 验 。SRTB~CV 的 得 分 越
儿童入 学准 备综 合 测评 工 具 (School Readiness Test 等 状态 。在被 调查 对象 中 ,没 有儿 童 在入 学准 备 总
Battery—Comprehensive Version)(以下简称 SRTB—CV), 体 状况 中处 于 良好 或者 优 秀状 态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于城镇 儿童 ,以农村 儿童 特别 是 贫 困 山区 儿童 作 为 童 的平 均年 龄为 5.03岁 ,年 龄 最 大 的 6.84岁 ,最
对象的研究 尚少 。目前 ,在我 国 “城 乡二元结构 ” 小 的 4岁 ,年龄 标准 差为 0.68。研 究对 象 的性别 和
的背 景下 ,城 市和农 村 的学前 教 育状 况 存 在着 很 大 年 级分 布情 况见 表 1。
2016年 9—10月 本研 究 以贫 困 山 区 4—7岁 儿
一 。 美 国国家 教 育 目标 委员 会 (NEGP) 入 学 准备 童作为研究对象 ,以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作为研究 研 究小 组对 于入 学准 备概 念 的界 定 ,近 年来 得 到 了 内容 ,对选 取对 象 的入学 准 备水 平进 行 测 查 ,以反
皖北地区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皖北地 区返 乡农 民工子 女教 育问题研究
马丛 红 . 琴 刘
( 南师 范 学院 政 法 系, 淮 安徽 淮 南 22 3 ) 3 0 8
[ 要】 摘 近年来, 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 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 , 我国开始 出 现 农 民工 的返 乡潮 , 随着他 们 的返 乡, 前在 城 市 中就 学的子女 也 随之返 乡。这一 特殊群 体他 们在返 而 之
2 1年 第 5期 01
淮 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O U ] A O MA N V R IY O R A F H A N N N R LUe a .6 ,Vo . 3 n r lN o 9 11
第 1 3卷 ( 第 6 总 9期 )
8 8
淮 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一
、
农 民工 输 出 的重要地 区。 皖北 地 区包括 淮北 、 州 、 协议 . 多 的人实 现 了家 f 口就业 。 宿 更 - 1 毫州 、 埠 、 阳、 南六市 , 蚌 阜 淮 占安 徽 4 % 的人 口 , O 2 子 女教育因素的影响。 、 这里的子女教 育 因素主 3 %的 土地 .0 0 5 %的粮 食产 量 .在安 徽 经 济社 会 格 要是 来 自两个方面 : 一是受到户籍和学籍制度的限 制 , 局 中 ,地 位 尤 为 重 要 。但 皖 北 G P仅 占安 徽 的 使他 们不 能参 加所 在城市 的 中考和 高考 . D 不得不 回 2 % O 人均 收 入相 对较 低 , 活并 不 富裕 , 一情 形 原籍 读书和参加入学考试。阜 阳市教育局的统计数据 生 这 每 也 迫使 他们 为 了改变 自身 和家 庭现 状 而离开 家 乡 。 表明 . 年 因户籍 限制不 能参 加 入学 考试 而 回到家 仅 阜 阳市每 年 外 出务 工 的农 民工 就 达 2 0万 人 之 乡就 学 的学生 就达 8 0 5 0 0人 之 多 。 一方 面 。 由于 另 是 多, 占人 口总 人 数 的 2 % 。 劳 务 收 入 3 0亿 元 , 农 民工在 城市 的工 作生 活 . 5 年 0 使他 们深 刻认识 到 知识 和教育 的重要性 . 了不使 这一 情况 在他们 的子 女 为 占农 村 家庭 总收 入 的 4 % 0
农村留守儿童参考文献

农村留守儿童参考文献
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马军,陈斌
2. 《让留守儿童有归属感 -- 关于农村社区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的思考》王红波
3. 《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及其对策探析》刘秀娟,杨雨萌
4.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何春,李盼
5.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李春草,吕剑峰
6. 《留守儿童的生活特点及其心理问题分析》赵炜,刘梅
7.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研究》张洪海,李飞
8. 《心理咨询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赵瑞,赵凤娟
9. 《关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保障的探讨》王玉芹,邓韬
10. 《留守儿童的生活困境及其应对策略探析》郭琳琳,刘娜。
- 1 -。
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网络现存问题与优化策略——基于安徽省农村地区调查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网络现存问题与优化策略——基于安
徽省农村地区调查分析
刘小俊;钱丽
【期刊名称】《乡村科技》
【年(卷),期】2024(15)3
【摘要】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其教育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通过实地调查安徽省农村留
守儿童教育情况,发现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网络存在政府支持不足、社会关爱薄弱、学校教育匮乏、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
基于此,提出构建政府向导、社会辅导、学校主导、家庭先导的“四位一体”教育模式,从而优化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网络,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实践路径。
【总页数】6页(P28-33)
【作者】刘小俊;钱丽
【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1
【相关文献】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皖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的生态困境与改善策略——基于甘肃省甘南州和
临夏州农村学校的调查与分析3.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分析——基于
贵州省大方县部分农村学校的调查4.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基于X地区的个案调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1. 姚晓芬,蔡丽莉,史国华.(2019).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社会工作研究,42(02): 77-89.
2. 秦波,曹洁,霍庆祥.(2017). 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及其防范策略[J]. 儿童研究,24(01): 36-4
3.
3. 魏德泉,宋新平,陈清.(2016).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J]. 教育研究,37(02): 39-47.
4. 蒋亚丽,高琳,关静.(2019).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对其自尊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42(06): 1324-1331.
5. 牛瑞梅,梅长彬,党岚.(2018).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环境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6(02): 280-284.
6. 张昭仪,李忠华.(2020). 农村留守儿童青少年期行为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 50(03): 87-94.
7. 李秋明,张航,顾瑜.(2018). 乡村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34(03): 281-291.
8. 崔冠华,刘晓.(2017).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特点及其发展对策[J]. 心理与行为研究,15(03): 420-425.
9. 陈晓岚,李华旭,梁子健.(201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析与干预策略[J]. 中国特殊教育,29(03): 68-72.
10. 王盈,刘海东,张亚菲.(2017).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困境与人际关系困境的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 48(12): 64-68.。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以S市X乡L小学为例

区域治理LIVELIHOOD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以S市X乡L小学为例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郑无云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的加速,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地受到冲击,许多农村青壮年也开始走出熟悉的乡村社会,进入城市寻求工作机会。
因此,就产生了我国现代经济社会中独有的留守儿童现象。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着我国农村未来的发展,也关乎我国未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助人自助的专业,能够以专业的知识和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工作;介入方法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1-0291-0002留守儿童是指年龄未满16周岁,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打工,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子女。
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社会个体,具有社会属性特点,即基础性。
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其人生的基础,儿童是每个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具有小组、个案、社区等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用专业的工作方法介入留守儿童问题,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一、L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本文以安徽省S市X乡L小学留守儿童为案例,通过实地观察该校留守儿童,访问该校老师以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分析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社会工作介入。
安徽省S市X乡位于皖北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长三角地区较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东部发达城市低,当地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通过对该校学生的调查了解,全校共有206人,其中,留守儿童98人,全校学生中有近半数同学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照顾居多。
在儿童身心成长快速且关键的阶段,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陪伴、关怀和正确引导,基本生活照料不足,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出现了不同方面的问题。
农村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发表时间:2020-06-16T16:20:27.8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作者:杨吉梅[导读] 鼓励家长参与随班就读工作等几个方面来改善农村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随班就读特殊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农村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教育仍旧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随班就读评价工作开展困难、随班就读和谐环境缺失。
究其原因是农村小学缺乏特殊教育的有效环境、教师的特殊教育能力欠缺、农村家长不重视特殊儿童教育。
建议从改善农村小学特殊教育环境、发挥教师在特殊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家长参与随班就读工作等几个方面来改善农村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
关键词:农村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对策引言随班就读安置形式是指在我国实施的将特殊儿童安置于普通学校与普通儿童一同接受教育的方式。
随班就读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推行。
20世纪90年代,全纳教育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在全纳教育的指引下,我国随班就读得以快速发展,尤其表现为随班就读规模的不断扩大。
至2016年,教育部发布《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随班就读生入学率已达特殊学生总数的56%。
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开展形式。
与此同时,随班就读逐渐呈现出“功能泛化”的倾向,促使研究者有必要重新考虑何谓“合适”的随班就读策略。
本研究拟对随班就读功能泛化的表现与成因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给出解决随班就读功能泛化问题的建议,为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真正实现普特融合作一得之见。
1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1)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能够加快特殊教育发展的步伐。
在适龄的特殊儿童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儿童具备随班就读的条件。
我国的经济文化教育实际情况和家庭居住地分散等特点,决定这些适龄儿童不可能完全靠筹建特殊教育学校解决。
国培打算安徽省农村幼儿园

“国培打算”安徽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简报2012年第11期(总第47期)淮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2年3月5日北京海淀区吴采红研究员和合肥市庐阳区方明惠教师应邀为“幼师国培”学员作专题讲座3月3日,北京海淀区学前教育教研室吴采红研究员、合肥市庐阳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方明惠教师应邀来我校为“幼师”国培第三期学员做《活动区域的设置及环境创设实务》、《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与组织》的专题讲座。
吴采红研究员采纳多媒体教学手腕,结合北京市学前教育的现状和特色做法等,运用大量的图片,向学员详细地论述了活动区的相关问题、活动区创设的大体要求、活动区创设实务分析和活动区游戏的指导等大体知识;方明惠教师为学员讲述了幼儿一日活动包括的内容、幼儿在园生活和同意教养的内容和如何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等。
两位专家的讲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直击一线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学员们迫切需要学习和了解的内容和工作中的困惑等不同程度到取得了解答,有力地增进了学员们实际教学能力的提升。
两位幼教专家的讲座取得学员们的烈火欢迎。
(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程志宏主任和杨翠美教师为国培第三期班学员做报告3月4日,淮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程志宏主任在逸夫楼为第三期学员做了题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讲座。
程教师重点教学了科学探讨活动的进程、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幼儿科学教育方式等内容。
整个教学理论与教学案例紧密结合,给学员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随后,杨翠美教师为学员做了题为“幼儿园社会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讲座。
她强调在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时,必需注重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术等三者和谐统一,要把这三方面的教育看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不可偏废,以确保幼儿社会教育的成效。
两位教师的讲座在给学员们转达了当前科学课教学要求的同时,也使学员们受到了专门大的启发:课堂教学进程中不能仅仅重进程而轻知识,在教学目标、进程的设计上都要反复琢磨,要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想方法把幼儿注意力转移到教学活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