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标本存放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第16卷 第22期(总第390期)2018年8月 医技与临床 Yijiyulinchuang①厦门市中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9②厦门市仙岳医院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叶琳① 蔡贤惠②【摘要】 目的:探讨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均行凝血四项检测,分析不同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及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采集量<2 ml 标本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均长于采集量合格标本,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采集量合格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集量>2 ml 标本的TT、APTT、PT 均短于重新采集合格标本,FIB 水平低于采集量合格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室温内(20 ℃~25 ℃)保存4 h 标本APTT 明显长于2 h 标本,TT 短于2 h 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溶血标本的TT 长于未溶血标本,APTT、PT 短于未溶血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000 r/min 离心15 min 与4 000 r/min 离心5 min 后,标本的FIB、TT、APTT、PT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集量不合理、室温保存时间过长及标本溶血将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为较快获得临床检测结果可采用4 000 r/min 离心5 min 替代3 000 r/min 离心15 min。
【关键词】 采集量; 保存时间; 溶血及离心时间; 速度; 凝血四项; 检测结果 doi:10.14033/ki.cfmr.2018.22.01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2-0039-02 凝血四项检查是诊断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疗效评估和术前预测凝血功能及抗凝血药物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其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将对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造成直接影响[1]。
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目的:探讨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均行凝血四项检测,分析不同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及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采集量2 ml标本的TT、APTT、PT均短于重新采集合格标本,FIB水平低于采集量合格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室温内(20 ℃~25 ℃)保存4 h标本APTT明显长于2 h标本,TT 短于2 h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的TT长于未溶血标本,APTT、PT短于未溶血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00 r/min 离心15 min与4 000 r/min离心5 min后,标本的FIB、TT、APTT、P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集量不合理、室温保存时间过长及标本溶血将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为较快获得临床检测结果可采用 4 000 r/min离心5 min替代3 000 r/min离心15 min。
标签: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速度;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凝血四项检查是诊断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疗效评估和术前预测凝血功能及抗凝血药物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其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将对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造成直接影响[1]。
血凝的实验室检测不是分析某一中特定物质,而是监测一系列酶促反应终点,故其诊断结果易受凝血标本存储时间、采集量、离心时间、溶血等多种因素影响[2-3]。
因此,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异常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促进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治疗准确性的提高。
基于此,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100份血液标本展开研究,旨在探讨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实验室检查凝血四项的质量控制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发表时间:2015-07-21T15:04:12.6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敏[导读] 在凝血标本检验中,检验试剂、样本血量、时间、温度等将影响凝血因子离体后的变化情况,进而影响检验结果。
张敏(贵州省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 550002)【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科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的60例抗凝静脉血标本,采集完立即在室温下对其进行常规四项检查,数据作为对照组。
然后,将标本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其中,A组在-4℃条件下放置24h,B组置入-20℃条件下24h后再次进行凝血检查;C组在4h、8h、24h后进行检查。
对比不同检查数据。
结果:凝血标本在-4℃条件下保存24h后,凝血四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
而-20℃保存24h后,APTT明显延长(P<0.05)。
在室温下,放置4h、8h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放置24h后,FIB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三项指标发生明显变化(P<0.05)。
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凝血标本;检验结果;时间;温度【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221-02在医学检查中,凝血四项检查是必要检查项目,即是检查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主要用于预测术前凝血功能、诊断出血性疾病、监控抗凝血类药物等[1]。
同时,在凝血标本检验中,检验试剂、样本血量、时间、温度等将影响凝血因子离体后的变化情况,进而影响检验结果。
本文分别以温度、时间为变量对凝血检验的四项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影响。
以下为研究报告: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我院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采集的60例抗凝静脉血标本为本次研究对象。
凝血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对凝血四项检验的影响

凝血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对凝血四项检验的影响目的观察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对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11月的抗凝静脉血标本120例,对这120例标本进行凝血四项检测,之后把血液标本分别放在室温、4℃、-20℃,放在室温和4℃的血液标本在4h、8h、12h、24h时再检测一次,将血液标本放于-20℃时,分别在1、2、4、8w周再次检测,对比检测数据。
结果在室温的情况下标本放置24h后凝血酶原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8h后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4℃的情况下标本放置24h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20℃的情况下,放置2w时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和温度的选择对凝血四项的测定结果影响都比较大。
标签:凝血标本;时间;温度;检验凝血四项是临床上用于诊断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术前凝血功能预测、监控抗凝血类药物应用以及疗效评估的一类重要指标,包括PT(凝血酶原时间)、TT (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FIB(纤维蛋白原)[1]。
当人体受伤出血时,机体的自我止血功可以凝固血液从而减少血液流失,进而避免造成生命危险,若机体止血功能受阻,机体的自我凝血能力下降,则会给患者带来极大威胁。
凝血标本中的各凝血因子离体后的变化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选用仪器与试剂、样本放置时间与温度、样本血量等,进而导致不同的检验结果,使得检验结果失去可靠性与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正常的志愿者120例,分别取其血液作为凝血标本,所有样本均检验合格,无溶血、血量过量或不足样本。
1.2 检测方法对受试者清晨空腹采血1.8ml,并按1:9的比例与抗凝剂枸盐酸纳混合后,缓缓置于凝血专用试管中加塞,用速度为3000r/min的仪器进行10min离心,获得无脂血、无黄疸、无溶血的血漿,立即测定其凝血四项PT、TT、APTT及FIB,并分别放在室温、4℃、20℃,放在室温和4℃的血液标本在4h、8h、12h、24h时再检测一次,将血液标本放于-20℃时,分别在1、2、4、8w再次检测,对比检测数据,鉴定仪器选择SYSMEX 1500凝血仪。
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及影响因素

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及影响因素摘要:目的:探究凝血思想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以及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
方法:将我院检验科的1600份血液样本检测资料中,使用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分别放置了1h(n=60)、2h(n=60)、4h(n=60)的样本。
分别采取3000转/min下离心处理,分别处理5min(n=60)、10min(n=60)、15min (n=60)的样本,以及已经出现了溶血的样本,以及没有出现溶血的样本各60份,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三种采集处理条件下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结果: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放置了4h的血液样本中凝血酶时间检测结果与小于放置2h的样本相比明显减少,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则明显大于放置2h的样本,差异较大P<0.05。
结论:在血液样本的采集与处理的过程中,受检样品放置的时间、离心时间等,都会对实际的检测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该,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科凝血四项检测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应当高度重视。
关键词:凝血四项;检验;影响因素随着现阶段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给予患者的检查项目名目繁多,而凝血四项检查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辅助检查方法,是初步判断患者血栓形成以及抗凝治疗效果重要检测手段。
凝血四项检查具有简单、无痛苦和迅速的优点,患者进行疾病检查时只需要提供血液便可完成检查,血常规检查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大科室[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为凝血四项。
这四种不同的指标,是当前临床上行抗凝治疗、血栓形成等的相关检查中最为基础的项目,同时也是止血、凝血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采集血液样本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其他因素造成最终的检查结果出现不同程度差异,与实际的结果造成偏差[2]。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我院凝血四项的检查质量,特对我院近一年接受凝血四项检查的1600例患者的检测报告进行了整体,并做出回顾性的分析,旨在为我院后续提升凝血四项检查的整体质量中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具体如下。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7-07T15:26:57.67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作者:徐芬[导读]徐芬(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眉山620575)??临床检验中,常常需要采集血液标本,这些标本在分析检测前的质量控制极为重要,检验人员往往忽视了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实际工作中多数标本在采集后不能很快送检,加之标本运送过程以及分开不同批次上机检验,导致部分标本会耽误很多时间。
?另外很多医院的标本送检单上也未注明标本的采集时间,对于标本具体放置时间无法得知。
而作为检验人员,对于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对不同项目结果产生的影响要有一定的了解。
一、在生化检验结果方面的影响1. 对血糖的影响,室温下?血液标本 GLU 每小时约降解 5%,主要原因是葡萄糖的酵解作用和细胞对糖的消耗吸收。
血液离体后,糖酵解为红细胞供给能量,细菌分解葡萄糖,白细胞降解酶作用,?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糖浓度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2. 对电解质的影响,随着血液离体时间的延长,由于 ATP 产生障碍、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导致离子发生细胞内外的转移,4 小时后K+、Na+ 水平升高,放置 8 小时后发生较大程度的波动。
3. 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血样样本放置 4 小时后,AST 和 ALP 增高,TBIL 和 ALT 下降。
主要由于红细胞中的 AST 等因子可转移至细胞外引起酶活性升高,加速红细胞裂解,而 TBIL 可随着胆红质被氧化,因此?导致细胞因子水平异常。
4. 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血 Scr 不受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而血 BUN 和 β2 - 微球蛋白明显下降,可能由于脂蛋白的胆固醇在放置过程中脂蛋白颗粒结构发生了改变甚至裂解,因此?BUN 和 β2 - 微球蛋白水平随着血液离体时间增长而下降。
5.对血清电介质浓度测定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血清钾放置1h 后与即刻比较明显升高,血清氯放置5h 后即刻比较明显下降,所以标本采集后应在允许留置时间内送检。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30例血凝检验的患者作为样本,于标本获取后0h、3h、6h、12h、24h,分别进行血凝检验,对比不同标本存放时间下的血凝检验结果。
结果:血液标本存放12h者APTT(38.4±1.5)s、PT(20.4±0.7)s、Fib(5.4±0.5)g/L,与存放0h、3h及6h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
血液标本存放24h者APTT(43.2±1.3)s、PT(28.9±0.3)s、Fib(7.6±0.6)g/L,与存放0h、3h、6h及12h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
标本存放0h、3h、6h者相比,血凝检验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随着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数值逐渐增大。
当存放时间达到12h后,检测结果异常情况明显。
故建议临床将存放时间控制在6h内,提高血液标本质量,确保检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血凝情况。
关键词:血液标本;存放时间;血凝检验结果;出血性疾病前言: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为血凝检验的三项主要指标,可用于辅助判断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从而为各类外科手术提供参考,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
临床研究发现,血液标本的质量,是影响血凝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根据标本存放时间的不同,检验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为提高血凝检验项目数值的准确性,本文于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样本,观察了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30例血凝检验的患者作为样本,患者性别:男/女=15/15,年龄(45.4±10.2)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无乙肝、无肝硬化、无抗凝药物使用史。
凝血四项标本室温条件下不同时间检测对结果的影响

凝血四项标本室温条件下不同时间检测对结果的影响申卫和;黄倩【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凝血4项在室温条件下,不同时间段对其检测结果有何影响.方法取30例抗凝血标本,使用日本Sysmex生产的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按要求采集1.8 ml静脉血混匀、离心后立即上机检测,和在室温分别放置2 h、4 h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标本在室温保存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计数呈下降趋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直接计数逐渐上升.结论 2h、4h所测定结果与立即检测的结果PT、Fbg、TT,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项只要在4h内完成标本测定对结果影响不大,而APTT在4h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项检查应在2h内完成.【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04【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室温对比【作者】申卫和;黄倩【作者单位】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五指山572200;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五指山57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凝血四项检查是反映人的凝血机能,广泛应用于血栓与出血性疾病诊断、预后、术前常规组合的检查项目[1]。
但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存在着门诊与住院患者的标本集中送检的现象,由于标本量大,检验人员有限,很难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全部检测。
标本在室内放置时间过长是否影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检查的结果?为此笔者采集30份凝血4项标本,分为0 h(<1 h)、2 h、4 h进行测定,以观察标本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2011年5~7月来院就诊的门诊及病房送检的凝血项检测患者,随机抽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 影 响 、
建议 凝 血 试 验 的 标 本 应在 2h内检 测 完 毕 , 则 会 对 检 测 结 果 造 否
[ 键 词 ] 凝 血 酶原 时 间 ; 关 活化 部 分凝 血 活 酶 时 间 ; 血 酶 时 间 ; 维 蛋 白原 凝 纤 [ 图 分 类号 ] R 4 6 12 中 04 .l [ 献标 识 码 ] B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84 (02 O — 0 8— l 0 8— 8 9 2 1 ) 1 0 8 0
1 临 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 料
纤 维 蛋 白 原转 变 为 纤 维 蛋 白的 时 间 。本 研 究 结 果 显示 ,T在 T
2h与 1h时 的检 测 结 果 比较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后 随 着 标 本 在 之
窀 温 下存 放 时 间 的延 长 , 结 果 逐 渐 缩 短 , 显 著 性 差 异 , 其 有 因 此建议 T T的 测 定应 在 2h内 完成 。FB是检 测 血 浆 中 纤 维 蛋 I 白原 含 量 的项 目, 血 栓 形 成 的 重 要 因 素 , 浆 内含 量 增 高 , 是 血 机 体 内便 存在 血 栓 形 成 的倾 向 。本 实 验 中 ,I 在 8h时 FB仅
时的 结 果 与 2h和 4h时的 结 果 无 显著 性 差 异 , 8h时 的 结 果 比较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A T 与 P T测 定在 标 本 采 集 1 h时 的 结
果 与 2h4h 8h时 的 结果 比较 均 有 显 著 性 差异 。T 、 和 T测 定在 标 本 采 集 1 结 果 与 2h时 的 结果 比较 无 显 著性 差异 . h时
刘媛媛 , 辛 武, 忠学 韩 ( 武警辽 宁省总 队 医院 , 宁 沈 阳 10 3 ) 辽 10 4
[ 要 ] 目的 研 究 标本 室 温 下存 放 时 间 对 凝 血 四项 结 果 的 影 响 。方 法 随 机 选取 10侧 标 本 分 别在 室 温 下 摘 0
放 置 l 、 、 2 4h和 8 h h 进行 凝血 四项 测 定 , h时 所得 结 果 与 1 h检 测 结 果进 行 t 验 。 结果 检 P 、i 定 在 标 本 采 集 1 T Fb测 h
内 完成 。A T P T主 要用 于检 测 内源 性 的凝 血 因子 缺 乏 , 实 验 在 中 , h时 A T’ 测 结 果 已 经 开 始 延 长 _, 着 存 放 时 间 的 2 P 3检 r 随 延 长 , 结 果 的 差 异更 加 明显 , 其 因此 , P T最 好 在 标本 采集 后 AT
越 早检 测 越好 , 据 实 际 工 作 中 的 情 况 , 迟 也 不 应 晚 于 2h 根 最 时 测 定 。T T测 定 主 要 反 映凝 血 共 同 途 径 中生 成 的 凝 血 酶 使
凝 血 四项 检 测 包 括 凝 血 酶原 时 问 ( T 、 化 部 分 凝 血 活 P)活
匀 , 0 / i , 心 5 r n 2 0 r n离 5 ra i a 。 。获 得 无溶 血 、 黄疸 、 无 无脂 血
的 血 浆 , 于室 温下 且避 光保 存 分 别 测 定 1 2h 4h 8h时 置 、 、 h、
凝 血 四项 的 结 果 。
13 仪 器 与 试 剂 .
11 一 般 资 料 选 择 我 院 2 1 . 00年 8 1 — O月 住 院 患 者 10 0
例, 5 男 4例 , 4 女 6例 ; 均 年 龄 3 . 平 5 5岁 。 选 取 对 象 时 , 已排
除 抗 凝 比例 不 准确 , 采血 不 顺 利 及 标 本 中有 凝块 的标 本 。 12 方 法 . 采集 患者静 脉血 , 19m o L枸橼 酸钠按 9 1 与 0 m l / : 混
的结 果 与 1 在 显 著 性 差异 , 明其 在 4h内 还 是相 对 稳 定 h存 说
的 ,a bn等 报 道 称 FB在 6h内都 相 对 稳 定 , 此 4h时 Lm o I 因 测 定 FB不会 给 检 测 结 果 带 来影 响 。 I
根 据 本 研 究显 示 的结 果 , 议 凝 血 四 项 标 本 采 集 后 应 尽 建
法 国 S A O公 司 生 产 的 S TG T—A T R 4半 自
早 检 测 , 2h内 完 成 是 比较 合 理 的 。否 则 无 法 给 临 床 提 供 于 准确 、 可靠 的 检 验 数 据 。 对 于 异 常 的结 果 , 及 时 与 临 床 沟 应 通, 考虑 重 新 抽 血 复 查 , 询 问 患 者 的病 史 , 保 检 测 结 果 能 并 确 够 为临 床 诊 断 提 供 可靠 的依 据 。 [ 参 考 文 献 ]
酶 时 间 ( P T 、 血酶 时 间 ( T 及 纤 维 蛋 白 原 ( I ) 是 临 A T )凝 ) F FB , 床诊 断 出血 性 或 血 栓 性 疾病 , 凝 血药 物 用 量 监 测 , 效 评 估 抗 疗 和 手术 前 预 测 凝 血 功 能 的 重 要 指 标 。 其 检 测 结 果 的 准 确 性、 可靠 性 与 分析 前 的质 量 控制 密 切 相关 。笔 者 对 10例标 本 0 进 行检 测 , 观察 标 本 不 同 放 置 时 间 对 凝 血 四项 结 果 的影 响 , 并 旨在 为临 床 及检 验 人员 合 理 安排 采 血及 检测 时间 提供 依 据 。
・
8 8。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Junl f n ga dTaio a C i s adWet nMeii 0 2Jn 2 ( ) dr ora o It rt rdtnl hn e n s r dc e2 1 a , 1 1 e e i e e n
凝 血 四项标 本存 放 时 间对 测定 结 果的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