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热工基础(中科院中科大联合)

合集下载

2005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

2005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
四年
农学
71
北京外国语大学
050208△
波斯语
四年
文学
72
北京外国语大学
050213△
印地语
四年
文学
73
北京外国语大学
050221△
乌尔都语
四年
文学
74
北京外国语大学
050222△
希伯莱语
四年
文学
75
北京外国语大学
050235△
希腊语
四年
文学
76
北京外国语大学
050250W
塞尔维亚语
四年
文学
由原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专业调整
清华大学
030301*
社会学
四年
法学
59
清华大学
030402
国际政治
四年
法学
60
清华大学
060101
历史学
四年
历史学
61
清华大学
071206W
信息科学技术
四年
工学
62
清华大学
080711W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由原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调整
63
清华大学
081501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四年
工学
64
北京交通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162
华侨大学
040110S
华文教育
四年
教育学
163
华侨大学
090102
园艺
四年
农学
164
暨南大学
040201
体育教育
四年

中国科学院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参考答案

中国科学院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参考答案

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 固体物理一 回答下列问题1 简要阐述固体物理中的Born-Oppenheimer 近似(或绝热近似)。

并定性说明这种近似的物理依据。

答:原子核质量比电子大上千倍,电子的运动比核快得多,因而可以认为电子是在准静态的核构型的势场中运动。

从而可以被把电子与核的运动分开来讨论,即固体的运动简化成相对较简单的电子运动和核的运动。

2 固体中原子实运动的有效势场包括两大部分,分别说明其来源。

答:一部分是原子实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另一部分是电子态的能量对核构型的依赖关系 3 试用能带论简述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中电子在能带中填充的特点。

答:金属或导体中价电子没有把价带填满,此为导带。

绝缘体中的价电子正好把价带填满,且更高的许可带与价带间的间隔较宽的禁带。

半导体与绝缘体相似,但禁带较窄。

二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晶体可能有的独立的点对称元素。

答:1、2、3、4、6、i 、m 、42 按对称类型分类,布拉菲(Bravas )格子的点群类型有几种?空间群类型有几种?晶体结构的点群类型有几种?空间群类型有几种?答:7、14、32、2303 某种晶体的倒格子为体心立方结构,该晶体的正格子是什么结构?答:面心立方4 晶体中包含有N 个原胞,每个原胞有n 个原子,该晶体晶格振动的格波简正模式总数是多少?其中声学波和光学波各有多少?答:3nN 、其中声学波3N 、光学波(3n-3)N三 对面心立方布拉菲格子1 求格点密度最大的三个格点平面(晶面系)的面指数。

答:倒格子为体心立方,与三个最短的倒格矢相应,依次为{111}、{100}、{110} 2 画出这种格点平面上格点的排布。

答:六角、正方、正方(“面心”正方)3 设晶胞参数为a ,分别求出这三个晶面系相邻晶面的间距。

答:依次为a a a 42,21,23四 证明:如果一个布拉菲格子(或点阵)有一个对称平面,则存在平行该对称面的点阵平面系。

华北电力大学考试考试参考书目版本

华北电力大学考试考试参考书目版本
《信号与系统分析》第二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
宗伟,等
《信号分析与处理》
中国电力出版社
崔翔
电力经济综合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三版
水利电力出版社
陈珩
《工业技术经济学》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傅家骥
电子技术及半导 体集成电路
《半导体集成电路》不涉及工艺
清华大学出版社
朱பைடு நூலகம்涌
《半导体集成
《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或第五版(重点 考数字部分)
中国电力出版社
陈珩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三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
李光琦
只考第一、三、四、 五章
825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二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三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
陈珩
823
电路分析基础
《电路分析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翰荪
学 院
《电路》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邱关源
824
信号与系统一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蔡颖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2003年
机械工业出版社
束德林主编
无损检测基础
《无损检测基础》,2002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刘福顺、汤明编著
热力发电厂
《热力发电厂》
中国电力出版社
郑体宽
热工基础
《热工基础》
中国电力出版社
王修彦、张晓东
任选一
高教出版社
张学学
暖通空调
《暖通空调》
高教出版社
杨世铭、陶文铨编者
815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

关于编写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于编写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本《传播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本科目的考试要求考生了解和理解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研究的方法和模式、传媒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大众媒介的受众和效果、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以及传播研究的历史和主要流派等。

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有较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社会中的传播现象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试卷包括术语解释(30分)、问题简答(60分)、论述(60分)三类题型。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1.传播学与大众传播的基本理论了解(1)传播、传播学、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的类型及其特点;(2)代理人及其改变人们对大众传播理解的方式;(3)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效果;(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传播学的基础学科(社会科学);(5)传播的四种模式;(6)拉斯韦尔模式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影响,施拉姆、勒温、拉扎斯菲尔德、拉斯维尔、霍夫兰的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对传播学做出的贡献;(7)人际传播的理论和模式,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8)拉斯韦尔的5W模式。

理解(9)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10)大众传播理论的变化;(1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概念及其研究的主要课题;(12)新媒介环境的特点;(13)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对大众传播负面功能的认识,大众传播的公共性与公益性;(14)麦克卢汉关于人类传播发展史的基本观点;(15)编码与解码,传播过程中的“噪音”。

2.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与模式了解(16)归纳和演绎;(17)科学调查的目标;(18)模式与理论的区别;(19)大众传播研究模式的功能与评估。

理解(20)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21)传播学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22)影响调查研究效度和信度的因素。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热力学考研真题答案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热力学考研真题答案

权威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学II、 工程热力学考研真题资料, 订购热线 QQ:1084688581
北京工业大学 2000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 852 科目名称: 工程热力学 ★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是非题(共 10 分,每题 2 分)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绝热节流过程是等晗过程。 2.不同物质的临界状态均处于对应状态。 3.理想气体的比热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闭口系统的放热过程也可能熵增。 5.机械能和过程中传递的功均不含熵。 二.名词解释(共 15 分,每题 3 分) 1.混合气体的分容积。 2.露点温度。 3.推动功。 (流动功、推挤功) 4.状态参数及特点。 5.喷管内工质的临界状态。 三.简答题(共 15 分,每题 5 分) 1.求 5 标准立方米氧气的质量及在 P=0.2Mpa, t=200℃时占有的容积。 2.为什么采用回热循环可提高热效率? 3.写出空气在喷管内定熵流动时ΔP、ΔT、Δh、ΔC(C 为声速) 、 Δv 的正负。 四.应用题(共 60 分) 1.(10 分)如右图所示,12341 为高温热源 T1 与低温热源 T2 间的卡诺循环; 56785 为多热源可逆循环,其最高温度不高于 T1,最低温度不低于 T2,热效 率为ηt。 求证: η t 1
注:在 P-V 图上 dp>0 在定压线上方,反之在下方;dT>0 在定温线上方,反 之在下方;δq<0 在定熵线上方,反之在下方;dv>0 在定容线右方,反之在 共 4 页第 2 页
易水制作,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4
权威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学II、 工程热力学考研真题资料, 订购热线 QQ:1084688581
3.( 10 分 ) 某 循 环 在 600K 和 300K 两 热 源 间 进 行 , 已 知 |W0|=5 × 103kJ,|Q2|=3×103kJ,试判断循环能否实现?如能实现, 进一步判断循环的 方向及是否可逆。 4.(15 分)如右图所示:刚性绝热容器隔板左右侧各有 1kg 温度为 27℃, 压力分别为 0.4MPa 及 2MPa 的氮和氢,求抽 去隔板前后的ΔT、ΔH、ΔS,设氮和氢的分 子量为 28 和 2,均为理想气体。 提示:可按特定的可逆过程计算ΔS。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考研资料收集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考研资料收集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招生单位代码:80135
专业代码:080701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4热工基础或818化工原理专业科目:④814热工基础或818化工原理
参考书目: 1.工程热力学:曾丹苓(重庆大学)等著《工程热力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工程流体动力学:《气体动力学基础》,三航合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3.燃烧学:傅维镳等著《燃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传热学:杨世铭著《传热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5.动力装置及循环分析:上海机械学院沈炳正等著《燃气轮机装置》
6.转子动力学:钟一谔王正等著《转子动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7.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张直明著《滑动轴承的流体动力润滑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什么时候发复试通知?
一般等国家、北京市教委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公布初试分数及录取最低分数线后,我所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和考生的考试情况,按不低于120%的比例确定本所复试分数线。

(15)近几年报考与录取情况怎样?
报考与录取比例大概3:1或4:1左右。

(16)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英语和政治线一般参照国家统一划线,数学和专业课要求略高于国家线。

总成绩一般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热工基础:①工程热力学:曾丹苓著《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明善著《工程热力学题型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②传热学:杨世铭著《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工原理: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齐鸣斋编《化工原理》(第二版)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

山东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工程热力学2005

山东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工程热力学2005
科目代码:415
请在答题纸(本)上做题,在此试卷及草稿纸上做题无效!
二、 (15 分)一闭口热力系中有 0.5kg 的空气,从初态 p1=0.9MPa、V1=0.02m3,可逆膨胀 到终态 V2=0.05。已知各膨胀过程维持以下关系: (1)pV=定值;
山东科技大学 2005 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工程热力学试卷 (共 2 页)
一、问答题(80 分) (1) 、 (9 分)热力系实现过程的具体条件是什么? (2) 、 (9 分)何谓状态参数,其有何特点? (3) 、 (9 分)何谓致冷系数和供热系数,写出其计算式,并指出其分别适合何种循环? (4) 、 (9 分)试述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5) 、 (11 分)单级活塞式压气机分别按以下三种特殊热力过程在给定的初态 1 及终压 P2 之 间进行压缩: ①定温压缩过程; ②定熵压缩过程; ③界于定温与定熵之间的多变压缩过程。 已知三种压缩过程所消耗的理论压气轴功分别为 Ws,T、Ws,s 和 Ws,n,则三者之间的绝对值大 小关系如何,并以 p-V 图中的面积表出。 (6) 、 (9 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实质分别是什么?写出各自的数学表达式? (7) 、 (9 分)若一闭口系统从恒温热源取热 4500kJ,系统的熵增加值为 20kj/K,已知系统在 吸热过程中的温度为 300K。问这一过程是可逆的、不可逆的、还是不能实现? (8) 、 (15 分)某有压装置上安装有指示压力的测压表。若已知与这种测压表同时同标高点 的大气压力读值为 0.1MPa,试完成下列计算: ①表压力为 1.8MPa 时的绝对压力为多少?(MPa) ②真空表读值为 4kPa 时的绝对压力为多少?(kPa) ③绝对压力为 80kPa 时的真空值为多少?(kPa) ④绝对压力为 1.1MPa 时的表压力为多少?(MPa) 第1页

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录

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录

杨兴明、 王新华、 张瑞福、 蒋建东、 洪
南京农业大学、大丰市农业局、南京市江 宁区农业局 14 J-201-2-04 入侵害虫蔬菜花斑 虫的封锁与控制技 术 张润志、王春林、刘晏良、张广学、夏敬 源、迪拉娜·艾山、梁红斌、王福祥、任 立、赵红山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全国农业技术推 广服务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 站 15 J-201-2-05 优良玉米自交系综 3 戴景瑞、谢友菊、刘占先、苏胜宝、王守 和综 31 的选育与利 用 才、陈伟程、宋同明、孙世贤、侯爱民、 廖 琴 教育部
周守为、李 一、范 陈 刚
宁、姚德彬、吴植融、曾恒
中国海洋石油 总公司
模、房晓明、赵耕贤、马延德、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研究中 心、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 舶工业集团第七 O 八所、 大连新船重工有 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 44 J-210-2-02 中国海岸带环境遥 感监测与信息系统 技术集成及其应用 周成虎、蒋兴伟、侯一筠、王钦敏、陈述 彭、陈介中、王 苏奋振 宏、恽才兴、杨晓梅、 中国科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22 J-201-2-12 主要作物硫钙营养 周 卫、李书田、林 葆、魏 丹、刘光 北京市
特性、 机制与肥料高 荣、朱 效施用技术研究 戴万宏
平、李早东、孙克刚、高义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 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 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 中心、山东省烟台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河 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 23 J-201-2-13 水稻耐热、 高配合力 况浩池、郑家奎、左永树、李 籼粳交恢复系泸恢 17 的创制与应用 耘、刘国 洪、 四川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