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含水经济极限分析

合集下载

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经济极限问题研究

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经济极限问题研究

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经济极限问题研究摘要: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油井增产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经济极限问题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油井增产措施的经济性,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油井增产的经济极限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经济极限;影响因素;解决方案引言:随着石油资源的有限性日益凸显,油田油井增产成为油田开发的重要手段。

油田油井的增产措施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提高油井产能和产量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油井的增产经济有一定的极限性。

如果超过了经济极限,将导致增产措施的投资回报不佳,甚至亏损。

研究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的经济极限问题对于制定合理的油田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极限的概念与特征:经济极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油井增产措施的投资与收益达到平衡的边界。

超过了经济极限,增产措施将产生负面的投资回报率。

经济极限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益递减:随着投入的增加,增产效果递减,投资回报率逐渐降低。

2. 投资回收期延长:超过经济极限后,投资回收期将延长,增产效果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投资。

3. 产量上限:经济极限是产量的上限,无法通过增产措施进一步提高产量。

二、影响因素: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的经济极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油井原始状态:油井的初始产能和产量将影响增产措施的经济极限。

如果油井初始状态较低,增产的潜力相对较大,经济极限相对较高。

2. 市场需求:油价的高低对增产措施的经济极限影响较大。

当油价较高时,增产措施的经济极限相对较高;反之则相对较低。

3. 技术水平:油井增产的技术水平和成本也会影响经济极限。

技术水平较高且成本较低的增产措施,经济极限相对较高。

4. 管理水平:油田开发的管理水平也会对经济极限产生影响。

管理水平较高的油田,相对能够提供更高的经济极限。

三、解决方案:针对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的经济极限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解决方案:1. 技术突破: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提高油井增产措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从而提高经济极限。

油井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油井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37・一、引言油藏管理(Reservoir Mana g ement )是当今国际石油界最流行的用语之一。

油藏管理的实质是为合理利用多种技术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和经济采收率,手段是将油藏地质、技术、经济与管理等学科相结合,谋求多学科的协同与综合,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开发效果。

对于油田来说,油田开发进入含水不断上升,单井日产油量不断下降,单位采油成本升高,经济效益滑坡阶段,就要对老井和那些收不抵支的低效井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技术经济上制定单井亏损界限标准,以便管理人员定期对高含水井普查,采取针对措施,扭亏为盈,提高油田开发整体经济效益,为优化单井产量,优化油藏管理提供一种经济评价手段。

二、基本原理根据盈亏平衡原理,如果单井日产油量为Q 0,每吨原油售价为P ,原油商品率为a ,则每口油井的年收入为:S =Q 0×t ×a ×P 式中:S —单井年收入,元;Q 0—单井日产油量,吨/天;t —油井年生产天数,天;a —原油商品率,小数;P —原油价格,元/吨。

平均单井需上交国家的税金为:G =S ×β+Q 0×t ×k 式中:G —平均单井年税金,元;β—综合税率,小数;k —资源税和储量占用费,元/吨。

单井年操作费为:谢丛姣:女,硕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系讲师,主要从事油藏优化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430074,武汉武昌喻家山中国地质大学石油系)。

汪嘉联:男,高级工程师,前大采油厂总地质师,毕业于石油大学采油工程专业,现从事油田开发地质研究与管理工作(131100,吉林省松原市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大采油厂)。

【提要】本文以吉林油田前大采油厂387口油井为例,应用盈亏平衡的原理,从技术经济的角度进行低效井评价,并对特低效井提出开发措施,为油藏优化管理提供一种经济评价手段。

实践表明该评价结果对油井现场开采有指导作用。

【主题词】吉林油田盈亏平衡技术经济油藏优化管理谢丛姣油井技术经济评价方法谢丛姣汪嘉联地质科技管理1998年第6期MANA GEM EN T ON GEOLO 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No.6,1998・技术经济・C=F+Q0×t×v/(1-f w)式中:C—单井操作费,元;F—单井平均年固定成本,元;v—吨液可变成本,元/吨;f w—油井含水率,小数。

砂岩油田经济极限含水率的预测方法

砂岩油田经济极限含水率的预测方法

由式 ( ) 出 , 济极 限含水率 与油价 、 品率 、 4看 经 商 吨油税金 和吨液操 作成本 有关 , 而税率 、 油商 品率 基本不 原
变 , 明经济极 限含水与 油价和 吨液操作 成本有关 , 说 当油 井 吨液操 作成 本保 持稳 定 时 , 油井 经济 极 限含水 率随油价 上升而 升高.吨液操作 成本在 不同 日产液 下是 变 化 的, 味着 不 同产 液对应 的经济 极 限含水 率 意 也会不 同.因此 , 发 中常笼 统取含 水率 9 作 为界 限值是不 能反 映客观 实际 的, 必要求 取随油价 和单 开 8 有 井 日产液 变化的经济 极 限含水 率.
目前 我 国绝大 多数 油 田已进入 高含 水及 特高 含水 阶段 , 这些 油 田一 般 是储 层 性 质较 好 、 产早 、 发 投 开 时 间长 的油 田 , 其年 产油 量 稳定 与否 对 整 个 中 国石 化 的可 持 续 发展 至 关 重 要.统 计 中国 石 化 2 0 0 9年 的 1 4个 砂岩 油 田中 , 高含 水油 田( 水率 厂 > 9 ) 6 特 含 w 0 占总 油 田数 的 2 . , 其 年产 油量 占总 年产 油 量 50 而
济 极 限 含 水 率 .盈 亏 平 衡 公 式 _ : 6 ]
E 一 % J( — R P )一 q C。一 0 , 。 () 1
式 中 :。 单 井 日产 油 ; 为 税 后 利 润 ; 为 油 价 ; 吨 油 税 金 ; 为 原 油 商 品 率 ; 。为 吨 油 操 作 成 本 . q为 E P R 为 C
项 成本 费用 的收集统 计 , 法 相对 简化 . 方
1 计算 原 理
1 1 操 作 成 本 .
石油 经济 评价 中 , 亏平 衡分 析主 要涉及 投 资 、 作成 本 、 金及 销售 收入.投 资 主要包 括 钻井 投 资 、 盈 操 税 地 面建设 投资 , 操作 成本 可分 为 固定 成本 和 可变成 本 , 金 主要包 括增 值税 、 税 教育 附加 税 、 市建设 维护 费 城

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经济极限问题研究

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经济极限问题研究

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经济极限问题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油田开发和油井增产成为了石油行业的重要课题。

油藏地质条件、油藏物理性质、油井技术、油田开发规模等因素,都对油井增产措施的经济极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实现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研究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的经济极限问题势在必行。

一、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的基本概念油田油井增产措施是指为了增加原有油井产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一般来说,油田油井增产措施可以分为三大类:地面增产措施、油井延产措施和油藏改造措施。

地面增产措施是指在地面上对油井的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包括改进采油工艺、提高采油效率、降低采油成本等。

油井延产措施是指通过调整油井的生产方式或者进行维护,延长油井的产能寿命,提高油井的产量。

油藏改造措施是指通过改变油藏的物理性质或者通过注入化学剂或者水进行调整,以改变原有油藏的产油方式,提高原有油井的产量。

以上三类措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油井的地质、物理特征以及工程设备、技术标准等都决定了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的一切研究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

经济性评价指标是评价油田油井增产措施效果的关键。

一般来说,经济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本投入和现金流资本投入是指投入到油田油井增产措施中的资金,包括各种设备、技术改造和人力物力的费用。

现金流则是指油田油井增产措施实施后产生的收入和支出的现金流量。

2. 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是指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回报预期,一般来说,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的投资收益率应该高于其他投资项目或者高于相同行业其他项目的平均水平。

3. 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是指油田油井增产措施实施后所需时间内,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

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投资项目的风险越低,回报周期越短。

4. 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带来的收益。

分析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关系,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优的生产水平。

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经济极限问题研究

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经济极限问题研究

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经济极限问题研究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井的增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油井的增产措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实施增产措施的过程中,经济极限问题成为了制约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的经济极限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油井增产的因素,并探讨如何在经济极限下提高油井产量。

一、油井增产的影响因素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影响油井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油井所处地质结构、储层性质、地层压力等都会直接影响油井的产能。

在一些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增产措施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成本。

2. 技术手段采用的增产技术和手段也会直接影响油井产量。

通过水平井、水力压裂、远距离水平井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油井的产量。

这些技术手段使用所带来的成本也是影响油井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3. 经济成本除了技术手段外,经济成本是影响油井增产的重要因素。

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增产措施,可以提高油井的产量。

在经济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经济极限下提高油井产量成为了一个挑战。

1. 成本效益分析在进行油井增产措施时,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评估增产措施的成本和可能带来的产量提升。

只有在经济上是可行的情况下,才能够继续进行增产措施。

面对经济极限,技术创新是提高油井产量的关键。

研发新的增产技术,提高技术效率,降低成本,是解决经济极限问题的重要途径。

3. 资源综合利用在进行增产措施时,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

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增产措施的成本。

三、油井增产的经济极限下如何提高产量1. 优化生产管理通过优化生产管理,提高油井的开采效率,减少停产时间,提高生产能力。

有效的生产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2. 提高油井有效产能在经济极限下,提高油井有效产能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通过技术手段增加油井的有效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

3. 联合开采通过联合开采,多井复合开采,提高整体产量。

油藏经济极限含水研究

油藏经济极限含水研究
)… 0 ( — 6 x _ J 7 ( ) ×0% — 3 y I 而 P- l…
() 2
2 模 型建立
模 型研究 对象 主要针对 开采时 间较长 、 生产及 成本数 据较完 善单井及 区块 ; 究手 段是在单 井成 研
本 劈分 、 同类油 藏整 合 的基 础 上 , 假定 不 同 的平 均
单 井预 测方法 主要根据 盈亏平 衡分析 原理 , 即
收稿 日期 : 1 10 ; 回日期:00 10 2 0 13 改 0 2 11 2 作者 简介: 梁武全 (9 3一 , , 1 7 ) 男 高级工程师 , 9 1 7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 院油藏工程专业, 9 现从事油田开发工作 。
增 刊

梁 武 全 : 藏 经 济 极 限 含 水 研 究 油
3 9
‘ ‘× C一 ) ×0 、 P —j ’ 。 0 “ 一 X, E 1 … Z 一t + C

分 布 。例如 G, 区块 , 其单 井 日产液 量为 1 d 含 0t , / 水 为 5 % , 点 位 置 在 销 售 价 格 6 6 Y/ 和 3 6 0 其 7 v t _ 7 t 曲线 之 间 , 根据 盈 亏 平衡 分 析 原 理 , 即收 入等 于 成本 费用 , 其成 本大 于 3 6元 , 于 6 6 7 小 7 操 作成 本 ( 7 36 t由 ,

ax
() 3
式 中 : 油藏 年操作 成本 , ; 为 油藏 油井开 C为 元
井数 , 口。
本模 型用 P B语 言建 立 数 据库 , 下 设 “ 井 并 单 预测方法 ” 油藏 预测 方 法 ” 计 算 可 采储 量 ” 菜 “ “ 等
单。
如果 一个 油 田的原油 相 对密 度 与原油 体 积 系 数一定 , 可 以计 算该 油 田或 油井 的综 合 含水 经 就 济极 限值 [ , s 其表达 式 为 : j

油水井分析名词解释

油水井分析名词解释

1、沉积相:是指在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特定的岩石组合。

例如河流相、湖相等。

沉积单元级别划分是相对的。

应从油田开发实际出发进行沉积相级别划分。

比如,河流相为大相,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为亚相,曲流河的点坝、天然堤、决口扇等为微相。

2、沉积微相:指在亚相带范围内具有独特岩石结构、构造、厚度、韵律性等剖面上沉积特征及一定的平面配置规律的最小单元。

3、开发层系:为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气层组合,在沉积盆地内可以对比的层系。

4、有效孔隙度:岩样中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力条件下,流体在其中能够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5、渗透率:在一定压差条件下,岩石能使流体通过的性能叫岩石的渗透性,岩石渗透性的好坏以渗透率数值表示,流体通过孔隙介质时服从达西公式。

6、绝对渗透率:岩石中只有一种流体通过时,求的得渗透率值称绝对渗透率。

7、有效渗透率:岩石中有两种或三种流体,岩石对其中每一相的渗透率称有效渗透率或相对渗透率。

8、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称相对渗透率。

9、孔隙喉道:砂岩颗粒堆积,粒间形成孔隙,孔隙和孔隙之间连接的窄细部分称孔隙喉道。

10、渗透率级差:研究储层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的指针之一,即层内最大渗透率与最小渗透率的比值。

11、渗透率变异系数:反映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表示围绕渗透率集中趋势的离散程度。

12、渗透率突进系数:层内最大渗透率与平均渗透率的比值,也称非均质系数。

13、四性关系:是指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关系。

14、隔层:对流体流动能起隔挡作用的岩层,碎屑岩中储层中的隔层以泥质岩类为主,也包括少量其它岩性。

15、夹层:单砂层内存在一些不连续的薄层,如泥质、细粉砂质、硅质、钙质等薄层称夹层,它直接影响单砂层的垂直渗透率。

16、粘土矿物:组成粘土岩的矿物,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这些粘土矿物常充填于储层孔隙中,它的存在方式对储层的物性影响很大。

17、储层敏感性:所有油井的油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油层损害的程度即为储层敏感性。

油藏经济极限含水确定方法研究

油藏经济极限含水确定方法研究

原 油 价格 ×商 品率 ×( 1 一产 品税 率 ) ×产 液量 从 上式 可 以看 出 , 影 响经 济 极 限含 水 率 的 主要 参 数是 操作 成本 费用 、 产液 量 、 价格 和税 金 , 其中, 操
作 成本 费用 与 经济 极 限含 水率 成反 比 , 产液 量 、 油价
处 理 以外 的费用 固定 费 用 已知 , 上 述 费 用 均 可 在 油 田财务 成本 中查 出 , 就 可 以计 算该 油 田或 油井 的综
入 等 于成 本费 用 , 确定 含水 经 济极 限 , 其基 本表 达 式
为:
r1
F … ( ~ 1 一
3 6 5 QL ) , r ( P —R)
L / c
X 1 0 0 %
况下 , 假 设 不 同 的原 油 销 售 价 格 及 不 同 的单 井 产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0—2 0
合 含水 经 济极 限值 口 ] , 其 表达 式 为 :
F… = ( — 一 ×1 00% o
与 经济 极 限含 水率 成 正 比 。
模 型研 究 对 象 主要 针 对 开 采 时 间 较 长 、 生 产 及 成 本 数据 较完 善 单 井 及 区块 ; 研 究 手 段 是 在 单 井 成 本劈分、 同类 油藏 整合 的基础 上 , 假定 不 同 的平 均 单 井产 液 量和 销售 价 格 , 绘 制 理 论 的经 济 极 限含 水 图 版; 研究 的 目标 主要 是 通 过 油 藏 实 际 的产 液 量 和 含 水, 计 算 出经济 可采 储量 , 并 划分 出不 同成本 区间 的 经 济产 量 , 为下 步 制 订 合理 的开 发 技 术 经 济 界 限提 供依 据 。 本 模 型用 P B语言 建 立数 据 库 , 并下设“ 单 井 预 测方 法 ” 、 “ 油藏 预测 方 法” 、 “ 计 算可 采储 量 ” 等菜 单 。 单 井 预测 方法 主要 根 据盈 亏平 衡 分析 原理 即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井含水经济极限分析郭雪茹(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田规划所,西安,710021)摘要:文章主要针对进入开发中后期的老油田面临油井含水上升、产量递减的问题,运用盈亏平衡分析原理,建立不同油井含水经济极限模型,并据此将油井分为A 、B 、C 、D 四类井。

同时,运用单因素影响分析法,反算油井可承受的最低油价、最低开井时率及最高单井年操作成本,以便进行分类管理。

关键词:油井含水 经济极限 盈亏平衡分析 分类管理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产品都有一个从研制、生产、使用直至被淘汰的过程。

油田开发也遵循这个规律,存在一个建设期、稳产期、递减期的过程。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田含水逐渐升高,产量逐渐递减,严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益。

因此,为确保油田持续、有效、快速发展,根据不同阶段油田开发特点,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经济政策界限,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油井含水经济极限的含义油井开发到一定阶段,其含水达到某一数值时,投入与产出相抵,含水如再升高,就出现亏损,油井此时的含水率称为含水经济极限。

2 油井含水经济极限的计算模型2.1 分析原理根据盈亏平衡分析原理,即收入等于成本费用,确定含水经济极限。

含水经济极限越高,油井盈利的可能性越大,亏损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含水经济极限越低,油井盈利的可能性越小,亏损的可能性越大。

2.2 计算模型基本公式:365⨯单井日产液量⨯开井时率⨯(1-含水率)⨯商品率⨯(油价-单位税金)=单井年成本费用 (1) 模型1f max1=1-()⋅-⋅⋅⋅⋅⋅R P Q C L Cτα365104f max1——油井含水经济极限1,%; C c ——单井年操作成本,万元; Q L ——单井日产液量,t/d ; α——商品率,%; τ——开井时率,小数; P ——原油价格,元/t ; R ——吨油税金,元/t 。

该模型确定了当油井的年税后收入等于油井年操作成本时的含水经济极限。

(2) 模型2f max2=1-()⋅-⋅⋅⋅⋅⋅R P Q C L Sτα365104f max 2——油井含水经济极限2,%; C S ——单井年生产成本,万元。

单井年生产成本为单井年操作成本与折旧、折耗之和。

该模型确定了当油井的年税后收入等于油井年生产成本时的含水经济极限。

(3) 模型3f max 3=1-()⋅-⋅⋅⋅⋅++R P Q C C C L K q S τα365)(104f max 3——油井含水经济极限3,%; C q ——单井年期间费用,万元; C K ——单井年地质勘探费,万元。

该模型确定了当油井的年税后收入等于油井年生产成本与应分摊的期间费用、地质勘探费之和时的含水经济极限。

这三个模型层层递进,成本费用范围逐渐扩大,从而确定了三类油井含水经济极限。

3 案例计算分析截至2002年,某油田处于中含水开发阶段,综合含水率49.7%,为保证油田稳产,加强油田含水经济极限分析,争取在中高含水阶段,获得较好的开发效益。

3.1 有关参数及开发数据某油田2002年有关参数及开发数据如下:(1) 2002年全年实际销售平均价格为1 458.94元/t ,折合23.72美元/桶。

(2) 单井年均商品率95.56%。

(3) 根据油田平均水平,单井年开井天数276.9天,即开井时率0.76;平均单井日产液7.12t 。

(4) 原油总的销售税金及附加、资源补偿费平均每吨商品油税金为28.57元/t 。

(5)根据油田平均水平,单井年操作成本32.92万元,单井年折旧、折耗35.48万元,单井年应分摊的期间费用为6.22万元,单井年地质勘探费6.53万元。

3.2 油井含水经济极限f max1=1-()⋅-⋅⋅⋅⋅⋅R P Q C L Cτα365104=87.78%f max2=1-()⋅-⋅⋅⋅⋅⋅R P Q C L Sτα365104=74.6%f max 3=1-()⋅-⋅⋅⋅⋅+R P Q C C L q S τα365)(104=69.87%根据油井含水经济极限三个模型的计算,油井年税后收入能弥补操作成本的含水经济极限为87.78%,能弥补生产成本的含水经济极限为74.6%,既能弥补生产成本,又能弥补应分摊的期间费用、地质勘探费的含水经济极限为69.87%。

该油田目前的综合含水率为49.7%,均小于上述三值,因此油田目前的开发含水率可获得较大效益。

由于该油田油井的年折旧、折耗额较大,因此对油井经济极限含水影响较大。

3.3 单因素影响分析在油田开发时期,各因素、变量都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油价、单井年操作成本、开井时率的变化更为显著,下面分析这三个因素的变化对含水经济极限的影响。

(1) 油价的影响分析假设其他因素不变,油价的变动对含水经济极限的影响如表1。

表1 不同油价的含水经济极限 %从上表可看出,油价与含水经济极限同向变动,即随着油价的上升,含水经济极限也随之上升。

由于含水经济极限上升,表明油田的盈利区范围扩大,即盈利的可能性加大,因此,我们所追求的是采取措施使油井的含水经济极限上升。

2002年该油田的综合含水率为49.7%,均小于在1 458.94元/t 油价水平下所计算的三类指标。

当油价下降为800元/t 时,f max3为44.14%,小于49.7%,油井处于亏损状态。

为确保49.7%含水率的经济性,运用内插法对该49.7%含水率所能承受的最低油价进行计算。

采用指标f max3,当P =800元/t 时,f max3=44.14%,当P =900元/t 时,f max3=50.55%。

P =800+(100⨯%14.44%55.50%14.44%7.49--)=886.74(元/t )在油价为886.74元/t 时,49.7%的含水率可保本,低于此价格,油井就亏损。

(2) 开井时率的影响分析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开井时率变动对含水经济极限的影响如表2。

表2 不同开井时率的经济极限含水 %随着开井时率的提高(年开井天数增加),含水经济极限不断上升。

当开井时率达到1时,即全年365天开井,含水经济极限分别为:f max1=90.73%,f max2=80.73%, f max3=77.15%。

所以,应最大限度增加年开井天数,以扩大油井盈利区域。

在2002年开井时率为0.76(年开井天数276.9天)的条件下,49.7%的含水率可获得较大利润。

当开井时率下降为0.38(开井天数139天)时,f max3=39.75%,小于49.7%,油井处于亏损状态。

运用内插法计算经济极限含水为49.7%时的开井时率。

采用指标f max3,当τ=0.38时,f max3=39.75%,当τ=0.46时,f max3=49.79%。

τ=0%75.39%79.49%75.39%7.49--⨯)=0.45油井可承受的最低开井时率为0.45,即油田应采取措施保证单井年开井天数达到164天,才能保证在49.7%的含水率时有利可图,少于164天,油田就处于亏损状态。

(3) 不同单井年操作成本的含水经济极限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单井年操作成本的变动对含水经济极限的影响如表3。

表3 不同单井年操作成本的含水经济极限 %单井年操作成本与含水经济极限反向变动,即随着单井年操作成本的上升,含水经济极限不断降低,这将减少油井的盈利区域。

当单井年操作成本由32.92万元上升到98.77万元,经济极限含水(f max3)由69.87%下降到45.43%,下降幅度较大。

此时,油井49.7%的含水率就已处于亏损状态。

运用内插法计算油井可承担最高操作成本。

采用指标f max3,当C c =82.31万元,f max3=51.54%,当C c =98.77万元,f max3=45.43%。

C c =98.77-(16.46⨯%43.45%54.51%43.45%7.49--)=87.27(万元)通过计算,必须将油井的单井年操作成本控制在87.27万元之内,才能确保49.7%含水率的经济性,高于此值,油井处于亏损状态。

4 结论及建议通过上述三个计算模型,确定了油井的三类经济极限含水,据此对处于中高含水阶段的油井进行分类管理。

(1)A 类井,含水率≤f max 3油井年税后收入能弥补全部成本费用(包括生产成本和应分摊的期间费用)及地质勘探费。

此类油井属于效益一类。

(2)B 类井,f max 3<含水率≤f max 2油井年税后收入不能弥补全部成本费用,但能弥补生产成本。

此类油井属于效益二类。

(3)C 类井,f max 2<含水率≤f max 1油井年税后收入不能弥补生产成本,但能弥补操作成本。

此类油井属于效益三类。

(4)D 类井,含水率>f max 1油井的年税后收入不能弥补操作成本。

此类油井属于无效益。

通过以上案例计算,很明显,该油田的综合含水率49.7%< f max3 =69.87%。

由于案例计算所采用的参数及开发数据是根据油田平均水平确定的,因此,只能说明该油田油井的平均水平属于效益一类,单井年平均可获利润54.64万元,综合含水上升1%,单井年平均可获利润减少2.4%。

根据每个油井的开发数据确定油井含水经济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对高含水、低效、无效益油井、区块重点归口管理,实施综合治理,延缓老油田递减。

(1)改进生产管理方式。

对高含水、低效无效且无潜力油层的油井回收设备,实行计划关井;对具有潜力油层,但现阶段暂时无法动用的油井实行暂时性关井;对易管理且采取间开方式不影响产量的油井实行间开。

(2)引入市场机制,根据市场油价,及时调整油井含水经济极限,采用分类开井。

(3)依靠新技术、新工艺,实施工艺流程再造;加强注水管理,提高水驱油效率和水驱控制程度;加强措施管理,提高措施有效性,夯实稳产基础。

(4)改变管理方式,实行边远低效油井集中承包管理,降低人工成本。

油井含水经济类别的确定是一个动态过程,应依据市场变化,即油价和成本费用的实际,及时进行调整。

采取措施提高油井含水经济极限,减少C类井和D类井数量,增加A类井和B类井数量,提高油井效益。

参考文献1 刘守军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油田开发方案编制中的应用.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4)Analysis of Economic Limit of Water-Containing Oil WellGuo Xueru(CNPC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710021)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 of rising water content and falling oil output that is encountered by old oil fields at their intermediate or late stage of production, this paper sets up water content economic limit models for different oil wells by means of breakeven analysis. According to such models oil wells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of A,B,C and D. Using one-factor influence analysis the author makes an inverse calculation of the lowest acceptable oil price, the least open well rate and the highest single well operation cost for oil fields for the purpose of classified management.Keywords:Water-containing oil well, Economic limit, Breakeven analysis, Classified management收稿日期:2003-09-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