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开题报告 模板 范文 史上最完整最规范最好

合集下载

中英白色的差异开题报告

中英白色的差异开题报告

中英白色的差异开题报告中英白色的差异开题报告背景介绍:白色是一种常见的颜色,无论在中文还是英文中,白色都是十分常用的词汇。

然而,尽管中英两种语言都使用白色这个词,但在实际使用中,我们会发现中英两种文化对于白色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英两种文化中白色的差异,从语言、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语言差异:首先,我们可以从语言层面来探讨中英两种文化中白色的差异。

在中文中,白色通常被视为一种纯洁、无暇的颜色,常常与善良、高尚的品质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常常被用来象征婚礼中新娘的纯洁和喜庆。

而在英文中,白色更多地被用来描述物体的颜色,没有太多的象征意义。

因此,中英两种语言对于白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象征意义差异:除了语言上的差异,中英两种文化对于白色的象征意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文中,白色被普遍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常常与祭祀、婚礼等重要场合联系在一起。

而在英文中,白色的象征意义相对较少,更多地被用来描述物体的颜色。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文化对于颜色象征意义的不同理解。

文化背景差异:最后,我们可以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探讨中英两种文化中白色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白色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例如,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白色被广泛运用,以表现深远的意境和审美情趣。

而在英国文化中,白色的地位相对较低,没有太多的文化象征意义。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导致了中英两种文化对于白色的理解和运用上的差异。

结论:综上所述,中英两种文化对于白色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语言、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等方面来看,中文中的白色更多地与纯洁、善良的品质联系在一起,而英文中的白色更多地被用来描述物体的颜色。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文化对于颜色的不同理解和审美观念。

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是促进中英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一步。

通过深入研究和比较中英两种文化中白色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范文模版)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范文模版)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范文模版)第一篇: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范文模版)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2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3 Wessex Women: Female Characters in Thomas Hardy's Novels4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5 国际商务合同的英语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探析6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7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8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Senior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9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10 《紫色》中西丽的妇女主义研究 11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12 文体学视觉下的英语商务信函的礼貌表现 13 《欲望都市》四位女主角的爱情观分析14 《哈利•波特》的成功销售及其对中国儿童文学营销的启示15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16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对于新柏拉图主义的应用17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 18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广告翻译的分析 19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20 浅谈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21 浅析《愤怒的葡萄》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2 委婉语的适用性原则和策略23 海明威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精神荒原主题分析24 英文外贸合同中表时间介词的使用和翻译 25 中英禁忌语的异同性分析26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27 Comparative Study of Love-Tragedy Between Romeo and Juliet and The Butterfly Lovers 28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 29 走出迷茫,寻回丢失的信念——富兰克林给毕业者的条忠告30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 31 试析《我的安东妮娅》中的生态伦理观 32 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33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开题报告+论) 34 解读《拉帕希尼的女儿》中的父爱35 人性的救赎——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美国英雄主义的新侧面 36 中西方时间观差异分析37 从功能对等的理论看英语歌词的翻译38 探究中学生厌倦学习英语39 对中西方传统节日之文化差异的研究40 The Impact of Gender Differences o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41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42 《人鼠之间》中两主人公乔治和雷尼的对比分析43 关于英汉动物习语区别的研究 44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应用45 《傲慢与偏见》中的对立与统一 46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47 国际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应用的语用分析48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49 浅析《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 50 论商标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合作原则 51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美两国幽默的特点52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from Aesthetic Perspective—Based on the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Tian Jing ShaQiu Si”53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 54 论“绿山墙的安妮”中女主角的成长经历 55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5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urtes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57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58 语码转换———从正式场合到非正式场合 59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60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61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 62 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63 《基督山伯爵》中大仲马性格的显现及其对主人公言语行为的影响 64 从爱伦·坡《黑猫》探讨人性的善良与邪恶65 从反抗到妥协——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世界 66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象征主义67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68 论苏珊•桑塔格《在美国》的身份危机 69 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70 Gender Difference in Daily English Conversation 71 性别差异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72 应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英语新闻听力73 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开题报告+论) 74 《小妇人》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爱情观对比研究75 Status Quo of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Shanghai 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ement 76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 77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 78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 79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的文化融入 80 论功能对等原则下的商标翻译81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82 《老友记》中的对话分析83 黑人英语克里奥起源论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84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85 《蝴蝶梦》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86 《永别了,武器》的存在主义解读87 布什总统演讲词中幽默话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88 从简•奥斯汀作品中的礼仪看英国人的社交心理 89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90 On Sister Carrie’s Broken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91 从海明威的死亡哲学看麦康伯的死亡92 英语新词的形成特征93 论个人主义对美国英雄电影的影响94 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95 《红字》中的象征主义 96 《紫色》中“家”的解读97 英汉基本姿势动词(立、坐、躺)的语义实证比较研究98 Cultural Mediation in Interpreting—An Obser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99 英汉谚语中文化因素对比研究 100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 101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 102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103 从女性视角看文化冲突—基于亨利•詹姆斯的两部小说 104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105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的运用 106 商标翻译分析107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108 Hawthorne’s Feminism Consciousness in The Scarlet Letter 109 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110 “In”与“Out”的认知解读 111 透过《丛林》看美国梦的破灭 112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113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英文新闻标题翻译的策略 114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115 威廉•麦克佩斯•萨克雷《名利场》的道德研究116 浅析“Warming-up”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的功能117 论商务谈判口译员的角色118 汉语公示语翻译中的误译现象研究119 《紫色》所体现的“黑人性” 120 浅析语用含糊在外交语言中的应用121 (英语系经贸英语)贸易壁垒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突破之路—以华为为例 122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人物性格分析 123 梭罗《瓦尔登湖》中的“简单”原则124 “美国梦”的再探讨—以《推销员之死》为例 125 从《徳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贞操观和道德观126 论安东尼• 特罗洛普的现实主义思想——以《巴赛特的最后纪事》为例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127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128 论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语篇衔接与连贯 129 关于汉字“打”在英语翻译中的研究 130 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131 解析凯瑟琳的爱情与婚姻之分离132 An Analysis of Youth Subculture through the Movie--Trainspotting 133 浅析苔丝的悲剧134 在现实与理想间挣扎——论巴比特的无助与无奈 135 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136 试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137 解析名词化与商务语篇的汉英翻译 138 苔丝悲剧人生的起因139 以《最后一片叶子》为例论欧亨利的创作风格 140 现代汉语量词英译研究141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eacher’s Role to Promote 142 论《绯闻女孩》中的美国社会文化特征143 战争时期坠入凡间的天使——通过《永别了,武器》分析海明威眼中的理想女性 144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145 A Study of Children Images in Huck Finn and Tom Sawyer 146 完美女性与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 147 论《紫色》中西莉的精神意识的创建148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49 商标的特征及其翻译的分析150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151 探析《玛莎•奎斯特》中玛莎性格的根源152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153 影响中学生英语口语流利性的障碍及解决策略154 完美管家还是他者—浅析《长日留痕》中的管家形象(开题报告+论) 155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156 命运与性格--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因素 157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158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159 论《一个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女性意识的觉醒 160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161 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162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163 论交际法在组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64 谈新闻发布会口译中的礼貌原则165 浅析王尔德《快乐王子》中基督教救赎的表现形式 166 《红字》中的基督教因素初探 167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浅析168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 169 试论英汉日常礼貌表达的异同170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171 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172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173 《石头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174 《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中的石化现象与对策 175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泄密的心》176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 177 论《红字》中的道德观178 海明威小说硬汉形象的悲剧色彩179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180 英文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和写作原则181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182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 183 研究网络语言的特点,影响以及其规范性184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185 《奥罗拉•李》中的女性形象解读186 《嘉莉妹妹》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187 A Feminist Study of William Shakespeare’s As You Like It 188 模糊数词在英语习语中的构成形式及其修辞功能 189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190 “适者生存”在《野性的呼唤》中的释义191 《八月之光》里的悲剧艺术——基于尼采审美理论的分析192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 193 中式英语的潜在价值194 乡村音乐歌词的人际意义分析 195 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19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风声》的字幕翻译策略197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Proverbs 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98 苔丝之罪是谁之过199 浅析《贵妇画像》中的心理描写 200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第二篇:英汉颜色词“Yellow ”与“ 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小编推荐)《英汉语言与文化》课程论文 2016英汉颜色词“yellow”与“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姓名专业班级院系- 1《英汉语言与文化》课程论文 2016thus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s..1.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Words Many scholars point out that words not only have denotative meanings but also have connotative meanings. For example, Palmer (1983)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some other meanings besides its “literal” meaning in a word. Geoffrey Leech (1978) proposes that a word may have seven types of meaning: conceptual meaning, thematic meaning, connotative meaning, stylistic meaning, affective meaning, reflected meaning, and collocative meaning. Zhu Guangqian(1984) also points out that besides its dictionary meaning, a word may have associative meaning and contextual meaning. Based on these a rguments, this paper uses the term “cultural connotation” to refer to the implied meaning of words originated from culture, including metaphorical meaning, associative meaning, symbolic meaning, emotional meaning as well as other extended meanings.Words in one language can reflect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a nation because the meaning of a word is determined by a group of people in the same society with the same culture. In terms of color words, we often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color words are used to refer to the physical features of color systems, but we should keep in mind that the color system is partially determined by the culture instead of being solely based upon their physical features. For instance, in Hanunoo, a language of Philippines, all living things are described as green, while dead things as red. So, the dead bamboo is described as red, even though its real color is not red. The meaning of red in this occasion is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2.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黄”The color word “yellow (黄)”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is the typical cultural words with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which can be either commendatory or derogatory. However,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黄” are not completely correspond with each other.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yellow” and “黄”. 2.1 Similarities between “Yellow” and “黄”(1) Both imply warning. For example, in sports, “a yellow card (黄牌)” is a card held up by a football referee to show that a pla yer has wrong behavior; in traffic control, “a yellow line (黄线)” is a line painted yellow to alert people on streets.- 3《英汉语言与文化》课程论文 2016(5) Honor “Yellow”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honors in sport competitions. For example, a “yellow jersey” is an award to the winner of cycle race, especially the tour de France. 2.2.2 Exclusiv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黄”(1) Imperial Power There are many expressions with “黄” related to imperial power. Imperial dress is called “黄袍”;the palace where emperors live i s “黄宫”;an imperial edict is called “黄榜”. (In the expressions mentioned above, “黄” can be replaced by “皇”. ) What’s more, the idiom “黄袍加身” comes from a historical story, saying that in the late period of the Five Dynasties, Zhao Kuangyin, an army commander of Zhou, grasped the military power and launched the mutiny. His subordinates dressed him up in imperial yellow dress and supported him as their emperor. (2) Luck “黄” is regarded as a lucky color in China. For example, “黄道吉日(a lucky day)” is a suitable day for Chinese to held some important events such as funerals and weddings. “黄星” is regarded as a propitious portent. (3) Preciousness “黄” is often used together with “金(golden)” to express preciousness. For example, “黄金周(golden week)” means a period of time that is good for something, such as tourism. “黄金时间(prime time)” often refers to the period of time from 7 pm to 10 pm which is the best time for TV series or TV advertisements. “黄金岁月(the best age)” refers to the most memorable age for people. (4) Children and Old People “黄”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children, such as “黄毛丫头”,“黄童白叟”and“黄口小儿”. However, “黄” also shows old age,such as “黄发垂髫”(5) Pornography “黄” appears in such Chinese expressions as “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书刊”. In these expressions, “黄” is associate d with pornography,filth, and obscenity. (6) Unhealthy Complexion “黄” implies illness and hunger, which is resulted from a unhealthy complexion. There are expressions like “面黄肌瘦” and “黄皮寡瘦” 2.3 Summery - 5《英汉语言与文化》课程论文 2016countries use “yellow(黄)” to express depression. 3.2 Cultural Causes for the differences Although “yellow” and “黄” share some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ey are still ver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Chinese, “黄” is mostly associated with commendatory meanings, such as imperial power, luck and preciousness. In contrast, “yellow” is nearly a derogatory word in English, which always implies betrayal, cowardliness and jealousy. Their contradictory connotations originate in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religions of ancient China and Britain. What’s more, although “黄” is noble in China,it is associated with pornography in modern Chinese. Similarly, although “yellow” is negative in English, it still can imply honor. Actually,these two connotative meanings is resulted in the cultural diffusion. 3.2.1 Environment DifferencesYellow River basin is the cradl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ith temperate climate, fertilized land and abundant fresh water resource, Chinese people developed great agriculture civilization. Thus, land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generations of Chinese people for they rely on it to live. Chinese people’s respect to earth can be shown in ancient Chinese legends in which Chinese people were created with the earth. Yellow, as the color of the earth and the Yellow River, obtained people’s worship. The firstemperor who united the tribes along Yellow River was addressed the Yellow Emperor. Since then, yellow has become the symbol of imperial power.Different from China, Britain is an island country that is surrounded by sea. The land in Britain is limited and less fertile, so ancient British people more emphasize on the sea where they greatly developed the maritime industry and fishery industry. Consequently, British people worship the color blue instead of yellow. In English, ther e are many expressions related to “blue” that show nobility and dignity. For example, a royal family is called “a blue-blooded family”; a medal is decorated with “blue ribbon”; the report that is released by British government is called “Blue Book”. 3.2.2 Religions Differences Taoism and Buddhism are two big religions in China. Both of these two religions regard yellow as a holy color. Taoist priests and Buddhist monks dress yellow cloths. “黄符” is a yellow paper with Taoist incantations,which is believed to have magical power of expelling evils. Thus, yellow is regarded as an auspicious color. Christianity is the dominant relig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Yellow is regarded as a derogatory- 7《英汉语言与文化》课程论文 2016and “黄” have many more differences: “yellow” is mostly associated with people’s bad characters, such as jealousy, cowardliness and betrayal; however, when “黄”used to describe people, it usually implies the age and bad health conditions. What’s more, “黄”, which is mostly associated with imperial power, luck and preciousness, is mostly a commendatory word, while “yellow” is usually used as a derogatory word. The reasons for these differences deeply rooted in the disparateenvironments and different religions of ancient Chinese people and British people: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vast land where people respect “yellow earth”, while Britain is an island country where people worship “blue sea”; “黄” is awed in Taoism and Buddhism, two big religions in China, while “黄” is distained in Christianity, the dominant relig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In addition, the diffusion of culture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黄”: the pornographic meaning of “黄” originated from the English phrase “yellow journalism” and gradua lly changed the original meaning in Chinese culture; the positive meaning of “yellow” is resulted from the America’s absorption of other cultures such as French and Japanese culture.From above, we can find that culture greatly influenced the connotative meanings of “yellow” and “黄”. Consequently,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emphasize on cultural adaption in translation and explain cultural background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s.References[1] Yu Guofang. A Comparis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olor Words and Phrases [J]. Science Information,2007,(10):116-117. [2] Zhang Li, Shen Zhenzhen. Study on the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Blu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J].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2013:401-405.[3] 程文宣. 关于颜色词“黄”的语义研究[D]. 吉林大学,2010 [4]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 樊华.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D]. 吉林大学,2005 [6] 黄宏. 英汉“黄”“蓝”颜色词文化内涵的不对等性[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8):17-18.- 910 -第三篇: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Some Writing Skill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MET2 歧义的语用研究3 Culture-oriented Strategies in Publicity Material Translation for Yangzhou City: 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m4 从消费心理学角度谈汽车品牌名称的翻译5 英语新闻标题的前景化6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7 A Feminist Reading of A. S. Byatt’s Possession 8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 9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10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11 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 12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13 分析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影响14 从女性主义看《呼啸山庄》 15 美国俚语中的文化特征16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17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18 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19 从《草原日出》看多丽丝•莱辛的成长观 20 英文外贸合同中表时间介词的使用和翻译 21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 22 从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探讨23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etic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rom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 24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25 大学生上网调查26 探析《蝴蝶梦》中的悬念写作手法27 通过巴丝谢芭看哈代的宿命论 28 论《金色笔记》中的象征手法 29 中英酒吧文化对比30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31 The Influences of the Bible on Some American Movies 32从《卖花女》看萧伯纳的费边主义思想33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关联缺失 34 爱伦•坡的《乌鸦》中的浪漫主义分析 35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与对策36 论英汉机器翻译中被动语态翻译的缺点37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38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39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40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41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翻译研究42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43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44 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的罪恶的探究45 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46 How to Avoid Chinglish on English Writ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47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Holden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48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 49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 50 吸血鬼传说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51 中英社交禁忌习俗异同之比较分析 52 广播英语的语言学分析53 On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littling the Female 54 论视觉小说中的西方神话形象重塑——以《命运之夜》系列为例55 中美居民不同储蓄态度对比分析56 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57 物欲与爱情的搏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观对现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启示习策略的实证研究58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59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60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个案为例 61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 62 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63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64 “适者生存”在《野性的呼唤》中的释义65 [税务管理]我国开征遗产税国际借鉴和政策选择研究 66 斯嘉丽的新女性形象探析 67 比较研究广告中中美文化差异 68 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69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70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 71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 72 中国公司简介的英译技巧73 从生态和消费的角度解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思想74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成语的翻译 75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76 从习语来源看中西文化之不同77 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78 The Destruc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Heroines in William Faulkner’s Works 79 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80 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新解81 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82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 83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84 苔丝的反叛精神85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86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87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88 丽塔. 海华丝和肖申克监狱的救赎》与《肖申克的救赎》接受比较 89 对《灿烂千阳》中姐妹情谊的分析90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91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92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93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94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95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96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97 英语新词的形成特征 98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 99 英语幽默的认知语用分析 100 王尔德戏剧作品中的道德观101 分析《野性的呼唤》的生存原则—从美国自然主义观的视角102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性解读 103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04 《等待戈多》的荒诞色彩105 论《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昌盖茨“美国梦”的转变106 中英谚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107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cDonald’s Success 108 Olympic Economy 109 一位《飘》不去的女性—《飘》中斯佳丽的女性主义性格特点成长分析110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商务翻译中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对等翻译111 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112 An Analysis of Snobbery in Jane Austen’s Pri de and Prejudice, Sense and Sensibility, and Mansfield Park 113 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14 英语中显性和隐性的性别歧视 115 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116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117 An Analysis of F. Scott Fitzgerald’s ―Babylon Revisi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11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及其作用119 在孤独中寻找自我——析《没有指针的钟》J.T.马龙的救赎120 探析《玛莎•奎斯特》中玛莎性格的根源 121 简析比喻在《围城》中的运用122 顺应理论视角下公益广告英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123 Imagery Translatio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124 从现代性角度浅议商标名的改写技巧 125 论商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126 The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 127 探析《夜访吸血鬼》中的孤独128 Etiquette and Protocol on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129 英语广告语中隐喻的研究130 “美国梦”的再探讨—以《推销员之死》为例 131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 132 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133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 134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135 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136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The Big Bang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137 论电影《傲慢与偏见》对小说的二次创作138 海明威战争小说人物悲剧色彩研究139 多元智力发展与外语教学140 从隐喻视角解析《黄墙纸》的疯癫意象 141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142 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143 魔鬼之子:论《呼啸山庄》和《呼唤》中的男主人公形象144 从人格结构论视角看《红字》中男女主人公的矛盾心理 145 试论金融英语词汇的特点与翻译146 从语用学角度对英语课堂中委婉语的使用探究 147 在关联理论观照下电影名称翻译探析148 Feminist Thoughts of Theodore Dreiser——A Case Study of Sister Carrie 149 怎样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150 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冲突和不确定性的体现151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152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153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154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155 中美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性研究156 《紫色》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 157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158 关联理论关照下文化缺省现象及其翻译应对策略159 从传递文化信息视角探讨《红楼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 160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161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 162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喜福会》 163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

英汉基本颜色词中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

英汉基本颜色词中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

商丘学院毕业论文( 2011届本科)题目:英汉基本颜色词中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作者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 2014 年 12 月 25 日二○一四年十二月1外国语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5ContentsAbstract(English) (8)Abstract(Chinese) (9)1. Introduction (10)2.Cultural Connot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olor Words (10)2.1 The Sense of the Basic Colors in Chinese (11)2.2 The Sense of the Basic Colors in English (15)3.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olor Words (18)3.1 Differences in History and Culture (18)3.2 Differences in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19)3.3 Differences in Religious Belief (19)4. Conclusion (20)References (21)Acknowledgment (22)7AbstractCulture has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 is a unique creation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in the specific environment, history, geography, religion and customs.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se factors, color terms have connotative meanings as well as conceptual meanings. Color term, a special kind of Culture-bound words, is the important reflection of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 One color may have identical symbolic meaning in different cultures but it may indicate different cultural mentality resulting in different association of ideas, therefore they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With the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every field between China and west countries (English-spoken countrie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learn that. The article compares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which help us understand different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 countries, and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Key words: color term, culture, difference摘要文化具有明显的名族特色,是不同人群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历史习俗的独特产物,由于受到这些原因的影响,颜色词不仅具有自身的概念意义,还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

英汉基本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开题报告

英汉基本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开题报告

1选择课题,确定分工
2写好开题报告,制作PPT.
3查找相关资料,对研究对象加深了解. 4拟定一份高质可行的问卷调查表. 5分析数据及其它资料. 6整理并完成阶段结题报告.
1增加同学会能力. 3运用所学知道更好地完成实际课题研
开题报告
主导课程:英语 相关课程:历史,语文






指导老师:施婉玲 组 长:李鸿丽 信息员:吴静渝 赖珊婷 记录员:郑诗怡 卢嘉慧 资料收集员:曾施婷 陈晓雯 颜鸿玉 许奕琪 庄育瑜
1.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了解英
汉颜色的文化差异使我们更加热爱 和了解世界上的各种颜色.组员们 对此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究,对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可以有所提 升.
1.通过对英汉基 2.组员之间学会共
本颜色词汇的文化 差异的学习,了解 英语国家和我们汉 语国家对不同颜色 的理解和应用,进 一步深化对中外文 化差异的理解,继 而学以致用.
同合作,认识team是 一群人的事情,只有 友好相处,对我们共 同的小组怀有希望和 热情;在团结合作时, 学会求同存异,相互 理解,才能获得荣 誉.
2.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外文 化的差异及思维方式上的不同.
1资料获得方便,内容丰富而有趣.
2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色彩斑斓,课
题贴近生活,大家对各种颜色有一定认识.
3组员和指导老师对这个课题有兴趣,愿
意花时间了解相关知识.
学习较紧张,时间不足. 实践机会少,难以创新 文化差异大,理解困难

英汉语言中颜色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中颜色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中颜色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第一篇:英汉语言中颜色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英汉语言中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摘要:颜色词是人类语言中主要的感官词之一,是每一个民族文化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深广的文化象征意义,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色彩意思和文化传统。

其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申、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

这种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颜色词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颜色词;语言文化;象征意义;文化差异Abstract: Color words belong to the main sensory words of human language, and they are the indispensable part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a nation.Their unique language function and broad cultural symbolic meaning reflect special color meaning and cultural tradition color words in different nations have different features, some of which, after being extended and converted, have become reverence and taboo words of colors.This difference is caused by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different nations, and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history, therefore it is a permanent cultural phenomenon.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words.Key words: color words;language and culture;symbolic meaning;cultural differences 一颜色词颜色词是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被赋予很强的喻意,用于描写抽象的事物和人物性格,生活特征,心理活动情绪等,使表达增添了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

英汉颜色词开题报告

英汉颜色词开题报告

英汉颜色词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英汉颜色词一、引言颜色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在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颜色词的异同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二、英汉颜色词的基本特点1. 英语中的颜色词数量较少,大部分是单词,如red、blue等;而汉语中的颜色词较多,既有单词,如红、蓝,也有合成词,如粉红、深蓝等。

2. 英语中的颜色词通常是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而汉语中的颜色词既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甚至可以作为动词使用。

三、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1.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常用于婚礼、春节等场合。

而在英语中,红色常常与愤怒、危险等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

2. 黑色:在英语中,黑色通常表示悲伤、死亡等消极意义,如black mood、black day等表达方式。

而在中国文化中,黑色被视为神秘和庄重的象征,常用于葬礼和正式场合。

3. 白色:在英语中,白色通常表示纯洁和无暇,如white lie、white wedding等。

而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与丧葬有关,被视为不吉利的颜色。

四、英汉颜色词的翻译难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存在着一些翻译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差异: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对于某些颜色词的理解和运用也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意文化的转换。

2. 词性转换:英语中的颜色词通常是形容词,而汉语中的颜色词既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这就需要在翻译时进行词性的转换。

3. 合成词的翻译:汉语中存在较多的合成词,如粉红、深蓝等,而英语中的颜色词通常是单词,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合成词进行拆分或者使用类似的表达方式。

五、结论英汉颜色词在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

在进行颜色词的翻译时,需要注意文化的转换和词性的转换,同时也要考虑合成词的翻译问题。

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摘要:颜色词作为词汇中的一部分,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以及心理状态等造就了他们对于颜色词的不同理解。

本文主要对比研究英汉颜色词,首先介绍了研究意义、论文结构以及研究目的,其次,概述国内外有关颜色词的研究情况,再确定基础颜色词,运用大量的实例对它们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研究,然后探究产生这些颜色词文化内涵不同的原因,如认知角度、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等,最后总结本文如何选词,通过什么形式分析这类词,然后归纳出结论:虽然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有很大的差别,但总体来说还是有相似的,比如,他们的文化内涵都是多样化的,都有褒贬义等。

本论文有助于理解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差异,其研究成果可以运用于跨文化交际和外国语言学习当中。

关键字:颜色词,对比研究,文化内涵The Contrastive Study on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lor TermsAbstract: As a part of the vocabulary, color terms have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 Different ethnic people hold different comprehension of color terms because of different historic background, culture, thinking patterns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color terms.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research structure and aims of the study. Secondly, it summarizes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studies of the color terms. Thirdly, it confirm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n studies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s by applying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Fourthly, it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se color terms, such as cognition, religion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s. Finally, it concludes how to select the color terms, how to analyze them, and deduces that although their connotations have big differences, generally speaking, they still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such as their diversification, commendatory and derogatory meanings and ect.This paper is beneficia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lor terms, and its findings can be applied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Key words: color terms, contrastive study, cultural connotation1. IntroductionIn this part, it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research structures and aims of the study. It will tell each of them one by one.1.1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V ocabulary is the most dynamic and active portion, and occupie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Color terms, as a part of vocabulary, possess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People from different nations hold different comprehension of color terms for their natural environments, regions, cogni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diffe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China expands the pattern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and promotes its international position, so the collision and blending of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 become frequent. In English as well as Chinese, color terms are widely put into use not only in oral language but also in literal language. Therefore, it’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color terms.This thesis enhances the understanding of color terms’ connot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ir natural environments, religions and cognition, for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th ease.1.2 Research StructureThis thesis is written in the following five parts: introduction, reviews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research, contrastive study on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color terms, causes of differences and conclusion. Many examples of these seven color terms will be analyzed. There are three causes, cognition, religion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1.3 Research AimsFirstly, we can have a better comprehension to our Chinese cultural origin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contrastive study on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term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urthermore, we can feel the peculiarity of our Chinese culture.。

中英文化下颜色词的不同含义 开题报告

中英文化下颜色词的不同含义 开题报告

表了《基本色彩词语:普遍性与进化论研究》一书,经研究表明,在各种语言的颜色词 系统中,有11个基本颜色:白、黑、红、绿、黄、蓝、棕、紫、粉红、橙、灰。这本论 著在颜色词研究领域有很大影响力,之后的很多学者在对颜色词进行研究时都以此作为 基础理论。
随后,凯恩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不断补充和更新这一论点,在1978年,凯恩和迈克、 丹尼尔两位学者合作发表文章,对基本颜色词的普遍发生顺序作出了调整,他们认为语 言中有六种主要的颜色,分别是红、黄、绿、蓝、黑和白,其他颜色都是在这六种主要 颜色的基础上复合、派生出来的。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 顾嘉祖.《跨文化交际》[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郭再顺. 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底蕴[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 胡仲文.《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蒋栋元. 论颜色及颜色词的文化差异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3).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89.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6. 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励雪莹. 试论英语中的颜色词的象征意义[J].《黑龙江教学学院学报》.2005(2). 邵志红.《英汉与研究与对比》[M].江西南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魏恒毅.《中西颜色词使用》[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杨宇光.《黄关福.英汉英美社会生活辞典》[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尹泳龙.《中国颜色名称》[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7. 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张宗久. 英汉颜色词修饰色彩比较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8(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中文)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题目(英文)A Contrastive Study of Color Words’CulturalConnot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院系外国语2016级12班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师范英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黄多多学号1234567899指导教师某某指导教师职称教授绵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制二Ο一四年五月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题目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一、设计选题的依据(一)选题研究的目的:人类生活的世界五彩斑斓,色彩缤纷。

各种各样的颜色构成了我们这个精彩纷呈,五光十色的地球,给人类的生活添加了趣味,让人类能够享受到视觉的饕餮大餐。

颜色是物体的自然属性,人们用它来描绘不同事物给人们的视觉的第一感受。

颜色不仅可以用来描绘人们所看到的物体,也可以用来表达人们的内心感受。

颜色不仅仅承载着一个国家从古至今的物质文化发展轨迹,更加沉淀着不同地域的人们所独有的政治观念,文化观念,审美观念等文化精髓。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大步迈向了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交流无国界化的时代。

随着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日趋开放,现代交通工具飞速发展这些“硬实力”大幅提升,随着现代新型信息交流媒介电脑,通讯媒介手机等在全球人民的普及这些“软实力”迅猛发展,各国人民在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中的接触和交流日趋频繁。

不同地域的人们交流,即是不同文化从碰撞到融和的过程。

在这种形势之下,对中西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研究便是很必要并且迫切的一件事情。

首先,透过对中西方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我们能更加了解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祖国的文化起源,发展。

我们能更加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性,民族自豪感便会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让我们对自己的祖国更加地挚爱。

其次,拨开颜色词语的表象来看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加精确地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作品通过颜色词语所传达的意境。

在文学作品中,颜色词语广泛运用于环境描写,来渲染和烘托作品主题。

只有对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做到准确的拿捏,才能对文学作品有透彻的理解。

最后,关注颜色词语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能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知己知彼,绝不冒犯”。

在当今的”地球村”,不同国家的人们在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有了更多的交集。

只有避免文化的冲突,才能让跨文化交际取得实质性的成功。

(二)选题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关于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国内外均有许多著作,期刊等可以考察。

但是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的发展,颜色词不断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本次研究将通过文献法,比较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新的观点,能进一步完善跨文化交际英语理论体系和作品翻译理论体系,为语言学习者和文学作品翻译者提供更加准确的理论依据。

实际意义:如今,全世界人民的交流日趋频繁,颜色词语是人类交流中使用频度最高的一类词汇之一,由于没有透彻了解双方的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总是不能准确地理解对方想要传达的意思,闹出了一些笑话,甚至引发一些矛盾,对跨文化交际非常不利。

迥异的文化必然孕育出各异的语言果实。

本文将基本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的异同点一一列举,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思,从而让跨文化传播收获更大的成功。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颜色词作为人类使用最高频的词语之一,国外专家对其本体,内涵,外延的研究都有涉猎,国内大多学者都集中于对颜色词语文化内涵的研究。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国外对于颜色词语的研究与国内颜色词语研究大相径庭,他们的研究呈现出研究角度更加多维,研究方式更加多元,研究人员更加多样的特点。

国外研究更加强调颜色词语文化联想含义,基本颜色词语的发生顺序,颜色与特定领域的关系等,对于颜色词语的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鲜有涉猎。

同时参与颜色研究的人群多来自不同的领域,例如民族学家,语言学家,画家,美学家等,因此他们多能把对于颜色的研究与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有机地调和,打造出一种别开生面的研究成果,对于艺术,民族融合,语言发展,等有着更大的实际作用。

以下我将根据国外研究人员的不同的维度来进行总结。

一,颜色与基本颜色词语的关系研究美国民族学家柏林和语言学家凯恩于1969年发表的著作《基本颜色词语:普遍性和进论论研究》奠定了颜色系统研究的基础,对后来的研究者影响深远,在颜色研究领域意义重大。

他们在考察了世界上九十八种语言的颜色词语之后,对这些语言的颜色词语进行整合和分析,独辟蹊径,提出了所有语言系统中,都有11中基本的颜色词语组成的开创性观点。

他们还指出颜色词语的出现次序是遵循普遍的规律,即是:如果有语言都至少有黑白两个颜色词;如果一种语言有三个颜色词,第三个颜色词必定是红色;如果有四个颜色词,则必定是外加绿色或者黄色的词;如果有五个颜色词,必定是外加绿色和黄色的词;如果有六个颜色词,必定是外加蓝色的词;如果有七个颜色词,必定是外加表示棕色的词;如果有八个或更多的颜色词,必定是外加表示紫色,粉红,灰或其他混合色的词。

并且基本颜色词语都有着相似的中心意思。

这一观点对于我国研究基本颜色词语的学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78年,经过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凯恩,迈克,丹尼尔三位学者共同发表了一篇论述基本颜色词语的发生顺序的文章,对11中基本颜色的观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他们认为基本颜色只有6种,分别是红,黄,绿,蓝,黑和白,然而其他的颜色,例如粉红,紫,橙,灰等颜色都是在6种基本颜色上复合和派生而来。

佰林和凯提出的基本颜色观点与上述观点判然不同。

他认为基本颜色应该与地球运转的周期白昼黑夜一致,即基本颜色为黑白两色。

昼夜交替成就了五彩缤纷的地球,黑白两种基本颜色能衍生出五光十色。

二,颜色与认知的关系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Heider在探究认知与颜色词语的关系之时,将被试分成两组进行对照试验,得出这样的结论:语言中颜色词语的多少并不影响人类对于颜色的认知,即人类对颜色的记忆独立于颜色词语。

她还发现虽然新几内亚的达尼族的语言中虽然只有两个颜色词语,但是他们对于各种各样的颜色仍然有着敏锐的认知,从而得出颜色知觉主要受光波的物理特征等因素影响,而语言颜色词语的多少对此影响甚微的结论。

这一结论在当时的颜色研究领域荡起了较大的涟漪,颠覆了人们对于语言中颜色词语多少与对于颜色认知成正比的固有看法。

Soja的观点进一步验证了heider的观点的正确。

Soja认为人类对于颜色的认知是人的视觉器官和外界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人类的身体构造大致相同,因此即使处于不同的地理区域,有迥异的文化沉淀,对于颜色的认知能力地丑力敌。

三,颜色与文化联想意义的关系研究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在其著作《语义学》中将颜色与文化联想意义的关系做了探究。

他认为在不同的语境中,颜色词语不再只是一种描绘物体属性的词语,而是超越了其物理意义,上升到联想意义的高度,即颜色词语具有特定的情感和褒贬的联想意义。

利奇将语义分为7种类型:理性意义,主题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内涵意义,并把后五种意义统称为联想意义。

他还认为基本颜色范畴应该被看作一种弱普遍现象,而不是强普遍现象。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国内对于颜色词语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

这主要是由于到了这一时间段,国家日趋和平,人民生活日趋稳定,中西方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愈来愈凸显,而颜色词语是在文化交流中使用频度最高的一类词语之一,因此,对颜色词语的研究有了土壤便开始萌芽。

在这之前,鲜有学者对颜色词语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这之后,对于颜色词语的研究便出现了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井喷状态。

高校英语教师,英语翻译专家为这一研究是颜色词语研究的主力军。

国内学者对于颜色词语的研究受到的西方早期颜色词语研究者柏林,凯恩的影响比较大。

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比较单一,主要是分析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语的异同以及颜色词语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旨在为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西方文学作品翻译提高更多的理论基础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步骤。

对于中西文化颜色词语的结构组成的异同,颜色词语的起源,发展,范畴等方面的研究涉及得较少。

下面我将从国内颜色词语研究的不同切入角度来对研究现状做出总结。

一,中国颜色词语研究对于颜色词语的研究,只有少部分学者定位到了中国颜色词语的系统研究,其他大多数学者都趋于对中西颜色词语的关系进行研究。

杭州大学中文系刘云泉副教授于1990年出版的《语言的色彩美》是颜色词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著作。

它系统地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色彩,论述了汉语颜色词汇的演变,特征等本质属性以及与艺术,文学,科学乃至社会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外延属性。

这一著作在语言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获得了众多学者的推崇,同时对后来的颜色词语研究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尹泳龙的著作《中国颜色名称》全面分析了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2000余种颜色名称,并且首次将颜色归类为三大颜色名称系统:系统名称。

统名称,惯用名称。

尹泳龙先生对两千余种颜色的名称都做了释义,还给出了颜色的色调,彩度,孟赛尔参考值等数据,是一本中国颜色的“百科全书”。

二.西方颜色词语研究国内少数学者对西方颜色词语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其中张培基先生在1964年出版的《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影响最大。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用中国人的视角对西方颜色词语进行了研究,从英语颜色词语的词源,构成,演变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

三,中西颜色词对比研究在颜色词语研究领域,对于中西颜色词语的对比研究是最为普遍的,这一方面的论述成果亦是硕果累累。

顾嘉祖在2002年出版的《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中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探究了中西颜色词的发展受到的中西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写到了在跨文化交际中颜色词语反应的民族差异。

陈嘉珍于2011年发表的《论“红”与“red”的英汉文化内涵之异同》从颜色词语的客观属性上升到了社会属性的程度。

她认为颜色词语不仅是简单的物体属性的表达,更是社会文化内涵的载体。

透过颜色这个点,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或者不同社会的宗教信仰,伦理倾向,审美情趣等一个广阔的面。

人们利用颜色这个放大镜可以将社会的优点与弊端略窥七八。

张宗久在著作《英汉颜色词修饰色彩比较研究》中采用了全新的视角来描绘中西颜色词语。

他认为国内其他学者对于颜色词语的研究多把两者间的差异作为了主题,张宗久老师则认为在两种文化进行交汇时,不能忽视中西颜色词语的共同点,片面强调差异是徒劳的。

发展趋势:研究期间,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于颜色词语的研究,我总结出学者们颜色词语研究的几大方向:颜色在翻译方面的研究;颜色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颜色在社会属性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