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_张佑印

合集下载

我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探究

我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探究

2012015年8月下半月刊经济发展研究我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探究 朱 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出门旅游已经成为了当今的时尚之一,而旅游经济在各省内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然而,由于各省份之间的差异,旅游资源以及旅游经济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就此加以分析。

一、我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一)省内差异空间格局整体特征的分析着眼于全国范围,区域性差异最为明显的在于东部地带而且东部沿海地带省内差异同样较为明显,其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增长超过了其他行业。

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旅游业差异明显而且各有侧重,在东部省份呈现出弱显著与一般显著性特征,在西部主要表现为强显著性特征而且较为明显。

此外,省内差异明显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省份,由于我国中西部经济整体偏弱的现状导致其旅游经济同样处于偏低的现象。

及时中西部省份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但从全国范围内而言其并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贡献率。

总体而言,东部地带省内差异性显著的省份较少,具有代表性的为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等而且这些省份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据了较大比例。

(二)二大地带省内差异空间格局分析处于东部地带的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虽然经济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但省内的差异性较大且差异性贡献率同样较大。

然而,三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福建省与广东省属于强显著而江苏省则属于较强显著,前两者省内的差异贡献率较大,不同地市之间的差距明显。

此外,广东省与江苏省差异贡献率之间的差距达到了10%,此现象说明了经济发达的省份之内有富有的地市亦有贫穷之地,旅游业在省内的经济的贡献率表现出来较大的区域差异,其发展状态呈现出来的是不均衡性。

广东省的旅游经济主要集中在珠三角而江苏省的旅游重镇在于苏南地区,深圳、珠海、广州、东莞、佛山等城市的旅游收入占据了全省旅游收入的80%以上,即使在全国旅游经济中同样占据了较大比例,而苏南地区的镇江、广州、无锡、南京以及苏州等具有非常高的入境旅游收入总数,在全国当中也占有比较高的比重。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引言旅游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家,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旨在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区域差异的表现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资源差异我国各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极为不均衡。

一方面,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一些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名胜古迹、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另一方面,像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由于资源限制和交通不便等原因,旅游资源发展相对滞后。

2. 旅游产业结构差异不同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旅游产业相对成熟,涵盖了旅游景点、酒店、交通、旅行社等多个细分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产业相对单一,主要依赖某一种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缺乏多样性。

3. 旅游服务水平差异不同地区的旅游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一线城市和一些旅游热门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和专业的旅游人才队伍,游客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旅游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由于人力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旅游服务质量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

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1. 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分布极为不均衡,导致了各地区旅游资源的差异。

比如,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滩和海洋资源,有利于海滨旅游的发展;而位于西部地区的城市则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如雪山、峡谷等,适合开展户外探险旅游。

2.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导致旅游业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达地区的经济相对较发达,人民收入水平高,人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旅游消费。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低,居民收入水平有限,旅游消费能力较弱。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时空差异研究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时空差异研究
[5]
。王 兆 峰 在 批 评 现 有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缺 乏
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的 基 础 上, 选取了区域旅游产业 发展潜力最主要的 5 类影响因素, 即旅游资源潜力 、 旅游市场潜力 、 旅游开发效益 、 各种社会经济支撑和 并对每类 因 素 涉 及 的 具 体 指 标 进 行 了 归 开发条件, 纳
构建了包 含 产 业 章概括了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内涵与特性, 自我成长潜力和外源 支 撑 潜 力 在 内 的 区 域 旅 游 产 业 发 展 潜 力评价指标体系, 并 运 用 加 权 主 成 分 TOPSIS 价 值 函 数 模 型 对我国 31 个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了时 空 分 析 。 研 究 并在空间上 表明: 我国区域旅游 产 业 发 展 潜 力 呈 增 长 态 势, 表现为东部较强 、 中部 和 东 北 部 次 之、 西部较弱的非均衡格 不少省份旅游产 业 发 展 潜 力 没 有 得 到 有 效 发 挥 。 最 后, 局, 文章归纳了加快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两点启示 。 [关键词]旅游 产 业; 自 我 成 长 潜 力; 外 源 支 撑 潜 力; 加 权 主 成分; TOPSIS 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 - 5006 ( 2012 ) 02 - 0052 - 10
丁建军等 |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时空差异研究
第 27 卷
2012 年第 2 期
潜力内涵的 界 定 则 主 要 有 两 类 观 点: 一 点 是“差 距 , 说” 以马勇等为代 表, 他们将特定时段内由区域环 社会经 济 所 支 持 的 和 旅 游 资 源 所 能 达 境所限制的 、 到的供应极限总量定义为区域持续发展潜力
。 因而, 适时地将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业发展迅速。

然而,中国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通过空间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深入探讨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现状、原因和影响,旨在为制定合理的旅游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空间分析,统计学方法近年来,中国旅游经济总体发展迅速,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持续增长。

然而,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的旅游经济较为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区域差异与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成因,本文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和空间滞后因变量的模型。

结果显示,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距离核心旅游城市的距离、当地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等因素显著相关。

中西部地区的地域辽阔、人口稀疏,导致旅游资源开发不足,也是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根据相关数据和信息,我们将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的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这种区域差异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均和市场竞争失衡,不利于全国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也会对当地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

本文通过空间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探讨了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现状、原因和影响。

研究发现,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距离核心旅游城市的距离、当地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等因素有关。

为促进中国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旅游经济的竞争力。

同时,各地区需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国家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探讨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政策调控和区域合作等手段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全国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时空差异研究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时空差异研究
表 部 较 弱 的 非 均 衡 格
大旅游 目的地 , 伴随这一旅游 产业 国际转 移过程 而
的是全球旅游 产业竞争更加 激烈 。 因而 , 时地将 适 各地 区旅游产业 发展 潜力转化 为发展 实力 , 加快实 对
现我 国由旅游 大 国向旅游强 国转变也意义深 远 。
坎 勒斯揣 尔 ( a etl 较早 地关 注 了旅 游地 竞 Cnsi) r1 争 力与 发展 潜力 的关 系 , 出旅 游 地 的 承 载力 是 影 指
二 、旅游 产 业发展 潜 力研 究 回顾 相 对 于旅 游产 业 竞 争力 研 究 , 游产 业 潜 力研 旅
也取 得了迅速 的发 展 , 并初步形成 了各 区域既竞 争又
合作的 良好发展 态势 。然而 , 由于资 源禀赋 、 区位 、 社 会 经济 、 交通等 条件 存在 差异 , 各地 区旅游 产 业发 展
然而 , 当前关 于旅 游 产业 发 展潜 力 的定量 研 究 还十分 有 限 。为 数不 多 的研 究或 者 聚焦于 旅游 产业 的某一 方 面 , 资源 、 场 和 就业 潜 力 , 如 市 或者 关 注 某一较 小 的地域 范 围 , 有极 少 数 文 献 研究 了我 只
[ 图分 类 号 ] 5 中 F9 [ 献标 识 码 ] 文 A [ 文章 编 号 ]0 2—50 (0 2 0 0 5 10 06 2 1 )2— 0 2—1 0
局 , 少 省份 旅 游 产 业 发 展 潜 力 没 有 得 到 有 效 发 挥 。 最 后 , 不 文章 归 纳 了加 快 我 国旅 游产 业发 展 的 两点 启 示 。 [ 关键 词 ] 游 产 业 ; 旅 自我 成 长 潜 力 ; 源 支 撑 潜 力 ; 权 主 外 加
成 分 ; OP I 型 T SS模

中国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分析

中国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分析

中国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分析作者:管文正则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20年第08期本文以我国世界遗产分类、分布情况为基础,以旅游资源分类为条件,将我国世界遗产在旅游发展模式上主要分为自然资源驱动模式、文化资源驱动模式以及混合资源驱动模式。

其中,自然资源驱动模式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文化资源驱动模式主要分布于我国第二、三阶梯上,混合资源驱动模式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

引言旅游发展方式的选择与当地的资源禀赋基础、社会经济条件和气候环境条件具有密切的關系,使许多地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选择不相同的道路,各自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总体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

学术界对旅游发展模式的分类认识不尽相同。

美国学者查尔斯认为价值和市场是推动旅游发展的动力,忽略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

郭金海(2009)认为旅游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之间是耦合协调的关系,若超过了现有经济社会承载量则为超前型,若旅游发展水平落后于社会发展则为滞后型;汪章飞(2013)根据区域条件差异将旅游景区的低碳发展模式分为了5个区。

世界遗产是学术界公认的旅游资源禀赋认定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和分布情况,从资源禀赋出发,分析我国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

一、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及分布情况早在1985年底,中国就正式加入了在法国巴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遗产申报工作。

根据最新数据和UNESCO公报,截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遗产项目列入最近更新的《世界遗产名录》。

根据分类,我国共有C类遗产(文化遗产)共计37项。

其中,包括了CL类别(文化景观类)5项,N类遗产(自然遗产)14项,C-N(双遗产型)遗产4项,具体分情况如表1所示。

在这些世界遗产分类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遗产项目数,黑龙江、香港及台湾等地没有世界遗产项目,其他省市地区都有世界遗产项目分布。

二、中国世界遗产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旅游资源禀赋决定了旅游开发的规模和模式。

对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

对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

对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作者:陈丽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10期陈丽作者简介:陈丽(1978-),女,汉族,河南省滑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得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分析与研究旅游产业结构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因此,本文结合旅游业统计数据,以旅行社、景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以期对旅游业的调整提供一定参考。

一、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间的频繁沟通与交流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令世人瞩目的重大新兴产业,旅游产业结构间的协调也已经成为影响和决定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0年,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将在所难免地遇到旅游产业结构非优化的矛盾”。

如何有效调和矛盾,推进旅游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成为当今人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笔者认为,明确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差异是一大重要前提。

二、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分析(一)区位熵分析区位熵用于衡量某一区域内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用于反映产业部门的集中度及某区域相较于高层次区域的作用及地位。

结合我国多个省份旅行社区位熵数据来看,较高数值的集中在北、上、广、浙、苏等东部省市,在西藏、宁夏、甘肃等西部省市较低。

由此可见,旅行社区位熵的空间分布具有鲜明的区域性:东部最高,中部居中,西部稍低,由东到西呈梯度递减的格局。

笔者引用2000-2009年我国旅行社的区位熵结合分析,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区位熵下降的省份明显多于上升的省份,旅行社总体集中度面临下降的趋势;从区域角度而言,东西部省份大幅变化,中部相较稳定;从总趋势而言,西部省份上升明显,以重庆、四川、湖南增幅最为明显,东部正呈下降趋势,而中部小幅上升。

不过,总的来说,我国旅行社区位熵仍处于均衡化发展状态。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摘要:运用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中东、中、西三大区域及省际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缓慢缩小趋势,省际间和区际间的差异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省际间的差异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呈缩小态势,区际间差异的贡献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区域差异;区际差异;省际差异;旅游业关于我国旅游业的区域差异研究,张凌云运用洛伦兹曲线、首位度指数、变异系数、竞争力指数探讨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旅游业的时空演变趋势。

周云波等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区域非均衡增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唐留雄分析了1986~2000年中国国际旅游业的旅游收入、接待人数、饭店数的基尼系数,结果表明地域非均衡增长差别正在逐步缩小,并探讨了其缩小的原因。

陆林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例,以入境旅游为重点,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特征,阐释了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的对策。

本文运用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对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旅游业发展差异作动态的比较研究,为我国协调各区域旅游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分析方法(一)研究对象1.研究时期。

本文采用1991年以来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原因如下:(1)1991年以来的相关统计数据容易获得;(2)从“八五”至今,是我国旅游业大发展并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阶段,其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2.研究区域。

本文采用国内学术界大多选择的“东、中、西三大区域”、省份为区域单元,其中“三大区域”按照国家最新公布的划分标准①,“省份”指大陆的31个省市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②。

3.统计指标及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结合国家现有的衡量旅游业发展指标,本文拟采用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等四个指标来研究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 年,在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中指出,发 展中国家将不可避免地遇到旅游产业结构非优化 的矛盾[1]。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发 展中国家,连续不断的分析和研究旅游产业结构明 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相关研究来看,关于产 业结构方面的研究在区域经济领域已相当成熟[2], 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在于不同区域的产业分工与 协作,根据各自优势条件选择优势产业加以扶持发
Research on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al Difference of China
ZHANG You - yin1,2,GU Jing2,HUANG He - qing2
(1.China Tourism Academy,Beijing 100005,China;2.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State Key Lab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CAS,Beijing 100101,China)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是由哈盖特(P.Haggett) 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之中。该方法在衡量某 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 集中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2]。数学公式如下:
∑ ∑∑∑ LQ
k i
=
Xk i
X N
k
k=1 i
Xn k
ii
n k
展,避免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实现在整体上互补互 利[3]。我国对于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 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师萍曾对旅游产业结构评价进 行了研究,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了分 析[4];罗明义提出了旅游产业结构集中度的概念,并 进行了实证分析[5];黄蔚艳在对我国区域旅游产业 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路 径[6]。葛盛荣等运用投入产出特征分析法分析了昆
收稿时间:2011 - 11 - 10;修回时间:2012 - 02 - 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0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5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051) 作者简介:张佑印(1981—),男,陕西周至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E-mail:yyzhang@。
156
经济地理
第 32 卷
明旅游产业结构特征[7]。张河清等采用区位熵的方 法对广东省的旅游产业集群集聚绩效进行测算,并 对旅游产业集群竞争态势进行了比较分析[8]。邹统 钎等研究了我国高速铁路网的演变对区域旅游产 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9]。从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对区 域旅游产业结构研究的文章还相对较少,实践经验 和理论积淀都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文章试图依 托多年旅游行业统计数据,通过引入地理学以及区 域经济学理论方法,以星级饭店业、旅行社业和旅 游景区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国区域旅游核心产 业结构的变化及差异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旅游产 业结构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补充与完善作用。
DOI:10.15957/ki.jjdl.2012.04.027
第 32 卷第 4 期 2012 年 4 月
经 济 地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32,No. 4 Apr.,2012
中国区黄河清 2
(1.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 北京 100005;2.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 北京 100101)
Xn k
ii
式中:LQik 表示 i 地区 k 行业的区位熵;Xik 表示 i 地 区 k 行业在本地总产出,总体来看,区位熵及表示 i 地区 k 行业在本地总产出中的份额与整个 k 行业占 全国经济总产出的份额之比[13],该指标主要用以反
映区域产业专业化程度。 1.2 产业结构变化指数
产业结构变化指数是反映在某一特定时间段
1 数据来源及指数模型
数据由我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汇 总而来,为了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在此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业发展的相关数据主要 从 2000—2010 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中国旅 游统计年鉴(副本)》中获取 。由 [10-11] 于不同旅游企 业存在等级、规模的差异,这些势必影响研究结果 的科学性,为了降低这种影响,文章中选择以主要 行业的旅游收入作为研究的数据基础。 1.1 区位熵
第4期
张佑印,顾 静,黄河清: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
157
地区主要以上升为主,其中湖南、山东、重庆、四川 和福建的区位熵值的增长幅度相对最大,而北京、 上海、广东、广西和江苏等 5 个省市的区位熵值下 降幅度相对最大,总体来看,我国旅行社业的区位 熵仍然处在向均衡化发展的一个过程中。
i 在 t - 1 年在旅游产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当两 个时间点所有产业部门无变化,即:si(t) = si(t - 1) 时,指数值为 0;反之,如果 t - 1 年旅游业收入全部 集中于某一部门,t 年集中于另一部门,则指数为 90;其他情况下,指数在 0—90 之间变动;指数值扩 大表示 t 年和 t -1 年之间的差异增加。 1.3 产业集中指数
上区域某产业结构变化的程度[14]。公式如下:
é Q = arccosê
∑isi(t·) si(t - 1)
ù ú
∑ ∑ ëê( isi(t))·2 ( isi(t - 1))2ûú
式中:Q 表示结构变化指数;si(t) 表示行业 i 在 t 年
在旅游产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si(t - 1) 表示行业
(S n
i=1 i
-
-S)2
n-1
式中:α表示产业集中度指数;Si 表示各行业营业收 入所占比例,表示各行业营业收入所占比例的平均 值;n 表示行业个数。
其中α的取值范围为[0,+∞),α得分越趋近于 0,说明区域内各产业收入的水平越是接近,而α得 分越大说明区域各产业收入差异越大。另外,由于 餐饮业、旅游交通业以及旅游娱乐业难以较为科学 的从普通服务业和旅游业间进行剥离,所以此处仅 以旅游住宿业、旅游景区业和旅行社行业三个旅游 业的核心行业作为研究对象。
Abstract: The research introduced 4 theoretical models which include Location Entropy, industry concentration index,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index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direction, and take 2000 to 2009 statistical data to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and change of regional core tourism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cation Entropy of tourism industry showed a gradient decreasing feature from east to west, and the travel agency showed the most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it showed that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development to regional equalizatio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is relatively weak, and the trend of th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index is decreased year by year, that mea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urism industries were trend to equalization. The industry structure index is relatively flat in recent years, and a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has shown that the South is higher than the North. In recent years, the east and west were change obviously than the central region. From the direc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change it could be seen tha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but it still has more consisten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is the proportion of scenic industry and travel agency is increasing, and hotel industry is declining. Key words: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structure change index;location entropy;concentration index
产业集中度指数用于反映区域内各行业的集 中程度 。而 [15] 对于旅游业这种综合性产业来说,由 于 6 大行业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和互为补充的关 系,所以如果区域发展过于集中于某个行业是不利 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为了更好的反映出旅游产 业结构的集中程度,在此采用标准差来判断。其数 学公式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