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

1.1 复习笔记

一、后现代理论与非文学化、泛文化化

(一)解构派理论对比较文学的消解

从根本上说,解构派理论对比较文学的消解来自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消解。

1.文学观念的发生和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长期以来,无论中外,文学的涵盖面都是非常宽泛的。

(2)文学这一相对独立的领域像别的领域一样,近几十年来受到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巨大冲击。一种情形是从对语言本身的怀疑导致对文学的否定。

(3)语言是有缺陷的,它不足以表达人类最精妙、最深沉的感情,甚至无法说明一朵花的神秘,因此,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也就是虚幻的。

(4)文学自身的失落,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丧失,导致文学研究也失去了存在的前提。于是种种“超批评”大量涌现。

2.文学的非文学化

(1)文学自身本质特征的丧失;

(2)文学边界向文化领域无限延伸,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取代的倾向。

3.文学的“泛文化化”

(1)文学的“泛文化化”的含义“文学边界向文化领域无限延伸,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取代的倾向。

(2)文学泛文化化的原因

①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相关的符号学、叙事学把文学研究变成语言学研究

它们过分注重语言本身的问题,而往往忽视文学的审美特征,把文学文本等同于任何一种文本,这样,文学文本就有了文化文本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研究被语言学研究取代。

②新历史主义对后结构主义等思潮非历史化倾向的反拨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历史主义是对后结构主义等思潮非历史化倾向的反拨,但在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上却不可避免地接受了后结构主义的影响。新历史主义不仅颠覆旧历史主义关于历史真实、确定性等观念,而且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整个人类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新历史主义的创造者是葛林伯雷。

③女性主义是从女性角度出发的一种理论

女性主义早期阶段较多关注文学,但后期则逐渐转向文化的各个领域。新马克思主义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其关注的焦点始终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因此二者对文学的巨大影响也必然导致文学研究向文化领域转移。

(二)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化和泛文化化倾向

1.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化和泛文化化倾向的原因

(1)比较文学本来就是一门跨民族文学、跨学科、跨文化的学问,其研究领域似乎比任何一门人文学科都要大。由于比较文学自身理论的不完善,加上解构大潮的冲击,它的研究近年来迅速向更大的领域扩展,研究的重心已经转移到文化的层面。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比较文学主要是影响研究,六七十年代的比较文学主要是平行研究,八九十年代的比较文学则主要是文化研究了。

(3)女性主义中的跨文化研究、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后殖民主义中的跨文化研究以及种种文化批评极大地改变了文学研究的面貌,也改变了比较文学的面貌。

2.比较文学的“非文学化”和“泛文化化”

(1)由于“跨文化”是比较文学的一个规定性特征,比较文学的研究涉及文化问题本无可厚非,问题是以比较文化取代比较文学,以“文化”取代“文学”,使比较文学丧失了文学研究的本质特征,却明显地是一种极端化倾向。

(2)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在这里谈后现代理论对文学和比较文学的负面影响,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们把它称作“非文学化”和“泛文化化”。

二、消解民族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

(一)民族沙文主义

1.根源:文艺复兴时期。

2.具体表现

(1)“爱国主义”实质上是民族沙文主义

韦勒克所说:“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研究的动机都是爱国主义的。英国人编出一串作家的名单以便证明他们在学术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法国人、意大利人、德国人的所作所为也是如此。”这种“爱国主义”实质上是民族沙文主义。

①随着欧洲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国力的强盛,这种民族沙文主义情绪不断强化,19世纪达到高潮。

②比较文学之所以首先在法国问世,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比较先进的法兰西民族文化试图向欧洲乃至世界证明自己优越的产物。

(2)当一个民族在争取政治独立时随着民族意识的高涨,在文化上追寻文化之根的偏

激。

3.评价: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弥足珍视的文化传统,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可以说是这个民族的灵魂,捍卫和张扬自己的民族传统应该说是值得称颂的,然而,如果把这种文化寻根的浪潮推向极端,则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不利于不同文化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二)欧洲中心主义

1.欧洲中心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在面对亚非、拉美等非欧世界时的发展。

2.原因:随着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扩大殖民地,强化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他们在文化上的傲慢也达到惊人的程度。

3.观点:欧洲中心主义轻视甚至无视东方各国的文明,认为只有欧洲(或日西方)文化优越,东方文化还处于原始、野蛮阶段。

(三)民族沙文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对待古代东方文化的态度

1.古代东方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与近代以来欧西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影响在任何意义上都难分伯仲。其实,西方也有人看到了这种影响,如韦伯、庞德、福特。

2.相当一部分人仍像麦考莱一样,对东方文明始终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一味坚持欧洲中心主义立场。

(四)民族沙文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背景下的比较文学

1.民族沙文主义在帝国主义的政治背景下恶性发展,一些西方人大搞文化殖民主义,并以他们自己的标准来衡量殖民地文学和文化,对自己的文学和文化不遗余力地吹捧,对殖民地文学和文化则肆意践踏。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比较文学自然不能不受影响。

2.许多比较学者也认为东方没有可与欧洲或西方相提并论的精英文学和经典作家,因此对东方不屑一顾。这就是为什么比较文学长期以来只在西方范围内发展的根本原因。

3.这种满怀种族偏见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态度即使在欧洲中心主义遭到大多数比较学者唾弃的今天仍有一定的市场。

(五)比较文学消解民族沙文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的具体表现和历史进程

1.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后结构主义逐渐汇聚成解构一切的大潮

(1)其核心就是要解构文化各个层面上的权威,解构中心,打破种种观念上、建制上的等级体系和不平等。

(2)这种与西方传统思维模式相对的新思维模式对西方文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比较学者由于其学科自身跨民族文学界限的性质和学术眼光的敏锐,自然是首当其冲。

(3)他们率先反思本学科欧洲中心主义的弊病,要求打破欧洲中心主义的桎梏,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批判思潮。

2.80年代中,艾田伯的呼吁可以说是这股批判思潮中的最强音

(1)许多学者开始寻求东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对话,关注东西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比较文学的国际会议和地区性会议开始在东方举行。

(2)越来越多关于东方的议题出现在比较文学的杂志期刊中,越来越多的东方比较学者参加了最近几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比较文学出现了东渐的强大势头。

3.《多元文化主义时代的比较文学》

(1)1995年出版的《多元文化主义时代的比较文学》一书收入了引起广泛争议的“伯恩海默报告”以及围绕这一报告产生的不同论争,其主旨却正是倡导多元文化主义、全球主义、国际主义和世界主义,反过来说,也就是要摈弃欧洲中心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