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网损系数法中的网损分摊调整方法

合集下载

网损计算和网损分摊方法

网损计算和网损分摊方法

网损计算和网损分摊方法作者:樊晓文来源:《科技传播》2012年第17期0 引言当今电力系统正经历着自上而下的改革,传统的生产及经营方式正在逐渐改变为发电公司、输电公司、配电公司三者独立的运营模式。

在这种运营模式下,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建立电力商品市场,引入科学的竞争机制,以降低电力商品的价格已成为必然。

网损,作为电力运输费用的重要一环,其费用的分摊是考察电力价格是否合理的基础,也是提高输电系统运行透明度、保障电力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1 网损计算和网损分摊网损计算就是电能经各级电压电网的输变电设备传输到终端电力用户所产生的电力损耗的计算。

在现今的电力市场中,电网公司提供输变电设备,负责将发电公司生产出的电能传输到广大用户。

同时电网公司为了回收成本、创造效益,要向电力供、用双方收取费用,这笔费用被称为输电费用。

输电过程中造成的电力损耗也是输电费用的一部分。

网损分摊实际上就是网损费用的分摊问题,是输电费用分摊的子问题。

电网在运行时,输电网络所引起的损耗不仅与传输的功率量、传输距离有关系,而且与电网系统所处的运行状态也密切相关。

所以电力用户在使用相同的电量时,无法确切的知道使用该电量所带来的电量损耗,这就给电量损耗的分摊带来了不便。

一般来说,进行大量的电量传输时网损约占总发电量的5%~10%,但是使用不同的网损计算、分摊方法会造成用户所占分摊比例的巨大差异,且对电力公司正常工作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公平合理的对网损进行分摊即有助于改善电力公司与用户之间友好关系,又有助于提高电网公司设备的使用寿命。

2 常见的网损分摊方法2.1 平均网损分摊法平均网损分摊法是一种取决于用户所用用电量的分摊方法,就是不考虑电网性能、结构,传输距离长短,用户所处地理环境,仅仅考虑总的发电量和用电量,在全国范围内计算总的网损系数进行,从而进行网损分摊。

平均网损分摊法是最早被电力联营市场所采用一种分摊方法,其具有简单明了,方便计算的特点,如今仍然被西班牙,英格兰等国家使用。

电力市场网损分摊方法综述

电力市场网损分摊方法综述

第32卷 第7期2004年4月1日 继电器RELA Y Vol.32No.7Apr.1,2004电力市场网损分摊方法综述刘梓洪1,程浩忠1,刘晓冬1,周坚2,杨立兵2,赵筠筠2,励刚2(1.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200030; 2.国电华东公司,上海200002)摘要:首先指出了电力市场网损分摊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从网损分摊方法的模型和基本原理出发,较为全面地综述了电力市场中网损分摊的不同方法,各种不同分摊方法的不同特点,和介绍了一些典型国外电力市场网损分摊的计算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今后电力市场中网损分摊方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电力系统; 电力市场; 网损分摊; 综述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4897(2004)07200702070 引言市场经济国家在制定有关电价法规或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时,判断的是非标准,都离不开效益与公平。

关于效益的内涵,目前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但对公平的理解,则存在着较多的分歧。

电力市场建立后,公平竞争成为电力市场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原则[1]。

在电力市场交易过程中,输电网的损耗虽只占全部成本很小的一部分(网损率由电气紧凑系统(Compact Systems )的1%到电气长距离系统(Long Systems )的5%,典型值为2.5%[2]),但是,对具体的交易和电网用户,却可能有很大的影响。

英国电力市场的运行实践表明,不同的网损分摊方案可能对交易电价的影响高达10%[3]。

因此,如何科学、公平合理地确定网损分摊方案,是当前电力市场改革所面临地重大的课题。

从公平性角度看,目前网损分摊方法虽然很多,但并没有一种通用的、能得到大家一致承认的最好方法。

目前,网损分摊的方法主要有:平均网损分摊法[4]、跟踪潮流法[5]、边际网损系数法[6]、合同路径法[7]、基于阻抗矩阵的网损分摊方法[8]以及其它的方法[9]等。

但对于这些分摊方法,国外一些大的电网公司采用较多的是边际网损系数法和平均网损分摊法。

Z-BUS法网损分摊的比例法调整

Z-BUS法网损分摊的比例法调整
S 2
S

! + " $ R +2 O) $> > U!
, 其中 S 为发电机 节点数, ’ 为负
荷节点数。最后, 用 G??? B "H 节 点网 络进 行了 验证 并同 其 他的网损分摊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说明了该 调整方法 的合 理性。
潮流追踪法
[ H]
、 边际网损系数法
[! ]
、 A B CDE 法
为了便于比较潮流追踪法顺流追踪和逆流追踪所得分摊结果乘以105分摊结果更合理调整后发电机节点和负荷节点所分摊的网损量保持在一个合理比例上避免了发电机节点承担大部分网损的不公平现象使发电商和用户能公平合理的分摊网损
广 东 水 利 电 力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第 ! 卷第 " 期 9::; 年 < 月 #$%&’() $* +%(’ ,-$’, ./01’20() 3$))/,/ $* 4(5/& =/>$%&0/> (’- ?)/05&20 ?’,2’//&2’, 6$) 7 ! 8$ 7 " @(& 7 9::;
"
"7"
示。
A B CDE 法网损分摊的基本原理及其调整
A B CD E 网损 分摊 方法
假定网络的潮 流解存 在, 则网 损的计 算公 式如式 (" ) 所

O )$ >> U =/ ( $ 6 V G" V )
V U"
( ")
设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为 W U + P TC, 令节点阻抗矩 阵 A UW
收稿日期: 9::F L""L9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F:F;H:! ;) 。 "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蒋功连, 硕士, 研究 向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市场下网损分摊策略综述

电力市场下网损分摊策略综述

电力市场下网损分摊方法综述摘要:输电开放环境下,网损分摊成为当前电力市场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几种常用网损分摊方法,给出每种分摊方法的优劣性,分析各国采用的分摊方法,提出在不同环境下适合的分摊方案。

1 网损和网损分摊概述电能在输送和分配过程中,在电网中运行的变压器和线路原件上产生的电能损耗被称为网损电量,简称网损(Loss Allocation )。

虽然在电力市场交易过程中,输电网的损耗只占全部成本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对具体的交易和电网用户却可能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英国电力市场运行实践表明,不同的网损分摊方案可能对交易电价的影响高达10%左右。

针对网损的合理分摊,目前所提出的方法已有很多种,例如平均网损分摊法、边际网损系数法、潮流追踪法和输电损耗微增法等,研究内容非常丰富,但是由于各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分摊结果不同,各自有其优缺点,因此方法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大争议。

本文重点对我国电力市场目前所采用最多的边际网损系数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与公式推导。

2 网损分摊方法 2.1 平均网损分摊法平均网损分摊法实际上是一种“邮票法”,是最早被电力联营市场所采用的模式。

西班牙、英格兰和威尔士电力市场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摊方法。

改方法算法简单,不考虑输电网的结构、输电线路的距离和输送功率的收发点位置,在全网范围内按相同的网损系数进行分配。

即无论转运路径如何,损耗分摊量总由转运功率量决定。

网损系数:/loss i R P P =∑ (1)其中i 为节点号,Pi 为第i 个节点的有功出力(将网损分摊给负荷时为该节点的有功负荷),P loss 为全网网损。

则节点i 的有功出力或有功负荷应该分摊的网损为:()loss i P i P R∆=⨯ (2)这种网损分摊法既直接又透明,可以通过事前计算、事后计算或者三者之间组合来完成回收输电损耗成本。

仅需在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做一简单的比较,而且其差值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电力交易的同一性和流畅性。

电网线损分析及解决方法

电网线损分析及解决方法

电网线损分析及解决方法第一篇:电网线损分析及解决方法电网线损分析及解决方法摘要:线损管理是生产技术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线损管理的优劣程度影响到供电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是供电企业经济中一项重要的指标。

要做好线损工作的管理,必须规范管理条例,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完善管理秩序。

如何做到加强线损管理,提高供电公司的效益和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供电企业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供电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线损的定义;降损节能;问题;困难;管理措施一、线损的定义及分类供电企业在电能的输送、分配以及管理等环节中所造成的损失统一称为线损。

线损管理是衡量供电企业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如何做到降低损耗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降损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供电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手段,加强线损管理,同时积极实施降损措施,从而真正的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目前线损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线损波动较大,管理能力不强变电站更换ct、电能表、计量回路异常等原因形成的可追补的损失电量参数没有详细记录下来;关口电量缺少必要的数据而出现估抄现象;售电电量与关口电量未同时抄录;供、售电量实时跟踪能力较差,由于负荷的快速增长,造成了滞留电量的增加。

2、网架基础结构薄弱,自动化水平还不高。

变电站10千伏出线建设相对滞后,配网运行不经济;一些高损耗变压器还在运行;部分线路老化严重现象;配电变压器容量与实际用电负荷不匹配,配变负荷没有在经济运行区间;一些配变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发生偏移;配网自动化水平还不高。

3、无功补偿容量不足。

由于家用电器增长速度较快,配网的无功补偿设备容量不足,导致了线损率的升高,电压质量也难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三、降损节能的技术措施在负荷功率不变的条件下,电网元件中的负荷损耗部分随电压等级的提高而减少,提高电网电压,通过电网元件的电流将相应减小,负载损耗也随之降低。

第5章 网损分摊

第5章 网损分摊


报价网损折算原理
• 目标函数
F min[ Fi ( PGi )]
i 1
m
• 约束条件
P
i 1

m
Gi

PD PL
报价网损折算原理
• 引入拉格朗日乘子λ 。拉格朗日函数为
L Fi ( PGi ) ( PD PGi PL )

潮流跟踪法
• 网损分摊从本质上说,是寻找一种方法,该方法能 计算出某一给定的运行方式下系统中各发电机或负 荷各自引起的网损的大小,然后,按各自的网损大 小在总网损中所占的比例进行网损分摊。 • 由于这里研究的是线路上功率的分解问题,对于非 线性的电力网络,简单的线性叠加显然不适用。而 对于灵敏度分析法来说,单独的每一种灵敏度系数 实际上只能特定的表示线路潮流与发电机输出功率 或负荷间的灵敏度关系,并不能实际给出某一发电 机在给定运行方式下引起的网损究竟有多大,因此 不能解决电力市场环境下用户对输电透明度的要求。
• 如果按照电流的平方分摊网损,则:
P( k ) l P( k )
( I ( k )l ) 2
(I
l 1
L
( k )l
)
2

潮流跟踪法
• 这种分摊原则不合理,因为它可能使全局网损 和电源分摊网损的增长趋势出现矛盾的情况。 设想一个单位电流的电源g接入一条电流为x 的输电线路。若线路电阻为1,则由于该电源 的接入使整个网损增加δ Δ P
潮流跟踪法
• 而按电流分摊时,电源g应承担的网损为:
• 这种情况下,Δ Pg与δ Δ P同步增长,从而使 输电线路用户更关心整体网损的降低。

潮流跟踪法
• 另一方面,如果按照电流的平方分摊网损, 不利于以整个电厂报价的发电公司,假如电 厂A电流为IA,电厂B电流为IB,这时候电厂 A分摊的网损为IA2/(IA2+ IB2),如果电厂A 拆分成两个机组IA1=IA2=IA/2,则分摊的网损 为2* (IA/2)2/(IA2+ IB2),小了2倍。

配电网的网损计算与降损措施分析

配电网的网损计算与降损措施分析

毕业设计题目配电网的网损计算与降损措施分析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〇一七年三月三十一日配电网的网损计算与降损措施分析摘要总结了国内外对配电网网损计算的研究情况, 介绍了传统的配电网网损计算方法; 提出采用最大电流法与新的数据处理方式相结合的线损计算方案, 充分地利用了所能采集到的运行数据, 采用持续负荷曲线直接求线损, 提高了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适用于10 kV 及以下的县级配电网的线损计算; 并对电力市场化后, 配电网经济运行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配电网; 网损计算; 持续负荷曲线; 经济运行随着配电自动化工作的开展, 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降低线损是提高配电网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是电力企业追求效益最优化的必然趋势。

配电网线损率是表征一个供用电企业经济效益和技术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 也是国家贯彻节能方针考核供用电部门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前, 我国的线损率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高, 各省、市电力公司的线损率差距也不小, 节电潜力比较大。

因此, 进行线损的理论计算和降损分析计算,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传统的配电网网损计算分析1. 1均方根电流法均方根电流法原理简单, 易掌握, 对局部电网和个别元件电能损耗的计算或线路出口处仅装设电流表时是相当有效的。

尤其是在0. 4~10 kV 配电网的电能损耗计算中, 该法易于推广和普及。

但缺点是负荷测录工作量庞大, 需24 h 监测, 准确率差, 计算精度不高, 且由于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所限, 缺乏用户用电信息的自动反馈手段, 给计算带来困难, 所以该法适用范围较窄。

1. 2节点等值功率法节点等值功率法方法简单, 适用范围广, 对于运行电网进行网损的理论分析时, 所依据的运行数据来自计费用的电能表, 即使不知道具体的负荷曲线形状, 也能对计算结果的最大可能误差作出估计, 并且电能表本身的准确级别比电流表要高, 又有严格的定期校验制度, 因此发电及负荷24 h 的电量和其他的运行参数等原始数据比较准确, 且容易获取。

输配电系统电能损耗问题

输配电系统电能损耗问题

输配电系统电能损耗问题摘要:无论在任何的输配电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对电能产生一定的损耗。

但是如果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完善程度相对较强,损耗量仅仅占据了总站发电量的5%左右。

从现如今社会发展的现状上看,电能越来越成为一种相对比较重要的商品,在电力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输配电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电力系统运行的成本,并且产生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关键词:输配电系统;电能损耗;分配方法1 电能损耗的计算1.1 输电线路造成的电能损耗电力线路中运行情况与电能损耗的情况是与时间有很大关系的,比如某条线路在一段时间的电能损耗量是无数个阶段时间段中电能损耗量的总和。

通过计算的方法发现,输电线路中有功功率越高,耗电能越高;输电线路中无功功率的平方值越大,电能耗损越大;线路电阻越大,电能损耗越大;输电电压的平方值越大,电能损耗越小。

1.2 变压器造成的电能损耗电力线路的运行中,有功功率以及无功功率均会引起电能的损耗,所以这两种问题也是配电变压器所造成的电能损耗的一部分原因。

配电变压器所造成的电能损耗和其空载情况、负载情况、电阻电压百分比值成正比关系,而与供电的功率值的平方成反比关系。

2 输配电损耗的合理分配方法2.1 按照比例进行分配,原理简单,为普遍运用的方法之一此种方法是根据输电网中的损耗节点和负荷功率的大小进行正比的分配。

而对于发电以及负荷功率在电网中的作用欠考虑,并且在发电方的设定以及负荷方电能损耗的比例两方面中,但需要人为地进行安排。

2.2 MW-Mile Method(MWM)的方法此种方法首先是计算交易中造成的线路功率问题,而输配电损耗的分配是根据传输功率的值乘以线路长度的方法成正比进行。

这种方法解决了部分按着比例进行分配的弊端,但是没有全面地参考无功功率在电能损耗中的影响,对于交易中的祸合作用也没有综合地分析。

2.3 微增损耗法(Incremental Transmission Loss Methods)微增损耗法在输配电系统中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应用过程,所以对其的应用和其产生的效果得到一定的认可,是一种普遍被应用的降低电能损耗的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5 L 5 L Pi + Qi 5P i 5 Qi 最后得到各节点应承担的网损为
i, FM L C
Li= Α L
i, FM L C
系统实际总网损与计算出的总网损相等, 即
L =
6
N
Li=
i= 1
6
N
i= 1
Α L
i, FM LC
( 12)
3 算例及其分析
采用本文方法在 IEEE 214、 IEEE 230 节点标准 系 统和华东电网 2243 节点实际系统实现, 因数据 限 制, 该处仅列 IEEE 214 节点系统的数据进行比 较。 为便于分析比较并符合实际, 算例中的网损只 5 L 分摊到有功功率, 即 L i, FM LC = P i。 5P i ・79・
( 4) ( 5)
5 L 5Η Η i = 2 6 G ijV iV j sin ( Η i j)
j= 1
N
又因为 5 L 5 Vi=
6 6
N
N
j= 1
(5 L 5P j
5P j 5 Vi+
( 6)
5 L 5 Qj 5 L 5Η i =
j= 1
5 Qj 5 V i)
(5 L 5P j
5P j 5Η i +
第 17 卷第 3 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Vol . 17 N o. 3 2005 年 6 月 P roceed ing s of the CSU 2EPSA J un. 2005
边际网损系数法中的网损分摊调整方法
伍期刚, 程浩忠, 刘梓洪
(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上海 200030)

根据式 ( 8) 可以解出 5 L 5P i、 5 L 5 Q i , 即完全 边际网损系数。 但是, 按完全边际网损系数计算出 的总网损量与实际的总网损并不一致, 因而需要对 完全边际网损系数进行调整。 2. 2 比例法调整 比例法是通过对所有节点的边际网损系数同 时乘以一个比例因子, 使调整后的边际网损系数计 算出的总网损与实际总网损相等。 令比例因子 Α为 Α=
Abstract: T he m a rg ina l lo ss coefficien t m ethod is one of the m o st typ ica l and p ro sp ective m ethod s to a lloca te the tran sm ission lo ss in pow er m a rket becau se it can reflect the increm en ta l co st of system lo ss and can g ive the co rrect econom ic signa l fo r investm en t. B u t its to ta l lo ss by the fu ll m a rg ina l lo ss coefficien t m ethod (FM L C ) can no t keep con sisten t w ith the actua l lo ss, so it is necessa ry to regu la te the ca lcu la ted lo ss . T h is . T he si p ap er in troduces a m ethod nam ed Sca ling M ethod to regu la te the to ta l lo ss m u la tion on IEEE 142bu s, 302bu s system and a p ractica l 22432bu s system show s tha t Sca ling M ethod can a lloca te the lo ss rea sonab ly and keep the lo ss con sisten t. M o reover, the econom ic signa l of FM L C m ethod is w ell kep t by the sca ling m ethod. Key words: lo ss a lloca tion; m a rg ina l lo ss coefficien t; regu la tion; sca ling m ethod
表 1 各算例统计 Tab . 1 Sta tistics of som e exam ples
节点数
14 30 2 243
总有功出 力 MW
272. 84 288. 77 43 188. 63
总有功负 荷 MW
259. 00 283. 40 42 634. 60
总有功网 损 MW
13. 84 5. 37 554. 05
① 收稿日期: 2004207203; 修回日期: 2004209227
点而言, 若M L C 为正值, 则表示该节点上有功出力 的增加将会使系统总网损增加, 因而, 该节点上的 发电机需要支付网损费用; 相反, 若 M L C 为负值, 则表示该节点上有功出力的增加将会使系统总网 损减少, 因而, 该节点上的发电机将得到奖励。 对于 负荷节点,M L C 的意义则与发电机节点完全相反。 但边际网损系数法不能保证所计算出的总网 损与系统实际发生的总网损一致, 加州运行经验表 明, 边际网损系数法算出的总网损大约是实际总网 损的 1. 8 倍[ 3 ]。 为了保证总网损的一致性, 不致于 过多地回收网损费用, 需要对各节点的网损系数或 网损量进行调整。 本文使用比例法, 使得调整后的
1 前言
边际网损系数法[ 1 ] 是一种对各节点上负荷或 发电机进行网损分摊的灵敏度方法。 节点注入功率 的单位变化引起全网网损变化量的大小, 称边际网 损系数 (m a rg ina l lo ss coefficien t s) , 简称 M L C。 该 方法也是目前国外大多电力市场的网损分摊方法。 这种分摊方法能反映各节点造成全网网损的微增 成本信息, 能够提供经济信号, 通过市场的手段促 使潮流向网损减少的方向流动, 达到优化潮流、 提 高经济效益以及指导用户投资决策的目的。 边际网损系数 (M L C ) 有正有负, 但对于发电 机节点和负荷节点有着不同的意义[ 2 ]: 对发电机节
6
N
( 9)
i= 1
(5 L 5P i
Pi + 5 L 5 Q i Q i)
调整前, 各节点的网损分摊量 ( 即完全边际网损分 摊量) 为
电 力 系 统 及 其 自 动 化 学 报 2005 年第 3 期
在此, 先列出算例数据及其图表 ( 表 1, 表 2, 图 1) , 便于后面分析。
2005 年第 3 期 伍期刚等: 边际网损系数法中的网损分摊调整方法
总网损等于实际总网损, 从而能够避免网损的过度 回收。 并且, 该方法保持了一定的经济信号, 有利于 通过边际网损信号激励发电厂商 ( 或负荷) , 使系统 总网损朝减小的方向流动。
节点 s 也不应对其收取网损费用, 即 5 L 5P s = 0, 5 L 5 Qs = 0 ( ) ( 设总网损为 L V i , Η i = 1, 2, …, N ) , 则 i
( 7)
5 L 5 Qj 5 Q j 5Η i) 将式 ( 6) 和 ( 7) 写成矩阵形式 5 L1 5P 1 5 L 5P N 5 L 5 Q1 5 L 5 QN
L


5 L 5 V1 5 L 5 VN 5 L 5Η 1 5 L 5Η N
= ( 10) ( 11)
… …
… …
=
( 8)

New Regula t ion M ethod of M arg ina l L oss Coeff ic ien t in L oss A lloca t ion of Power M arket W U Q i2gang, CH EN G H ao 2zhong, L I U Zi2hong
( Schoo l of E lect ron ic Info rm a t ion and E lect ric Eng ineering, Shangha i J iao Tong U n iversity, Shangha i 200030, Ch ina )
L =
( 2)
2 边际网损系数法及其调整方法
2. 1 边际网损系数法
1 2
6 6
N
N
G ij [V i + V j -
2
2
i= 1 j = 1
2V iV j co s ( Η Η i j) ] 对式 ( 3) 求偏导, 得 5 L 5 V i = 26 G ij [V i - V j co s ( Η Η i j) ]
现就比例法的特点进行分析。 1) 比例系数的计算 比例系数就是系统实际网损总量除以边际网 损系数计算出来的总网损。 例如, IEEE 214 节点系

表 2 14 节点的边际网损系数与网损分摊量 Tab . 2 M arg ina l loss coeff ic ien ts and loss a lloca tion s of the 14- bus system

摘要: 边际网损系数法由于能够反映各节点造成全网网损的微增成本信息, 提供经济信号, 已成为国外电力 市场中最典型、 最有应用前景的一种网损分摊方法。 完全的边际网损系数法 ( FM L C ) 能提供最好的经济信号, 但它不能保证所分摊的总网损与系统实际总网损一致, 所以需要对该方法所分摊的网损量进行调整。 本文应 用比例法来调整网损分摊量。 IEEE 214、 IEEE 230 和华东电网 2243 节点系统的算例表明: 比例法合理地分摊 了系统总网损, 使之与实际总网损一致, 并且, 使用比例法后, 保持了边际网损系数法的经济信号。 关键词: 网损分摊; 边际网损系数; 调整; 比例法 中图分类号: FM 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8930 ( 2005) 03200782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