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作业 答案
清明时节趣味语文作业

清明时节趣味语文作业1、69. 下列选项中,加双引号字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单选题] *A、不独“亲”其亲。
B、不独“子”其子。
C、阡陌“交通”。
(正确答案)D、志“怪”者也。
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敷衍yǎn 门当户对dāngB、供给jī有求必应yīng(正确答案)C、家谱pǔ门框kuàngD、阎王yán 惦念diàn3、23. 下列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冬奥会展示了我国“二十四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正确答案) C.“记”是古代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记人、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小旦、小生、小丑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
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凤姐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待贾琏外出办事,把尤二姐骗到家中,百般羞辱二姐,后又利用贾琏新妾秋桐羞辱折磨尤二姐,最后逼得尤二姐吞金自杀。
(《红楼梦》)B.黛玉夜访怡红院,敲门时,正好晴雯正在气头上,得知是黛玉后,借故说都睡下了,不给黛玉开门。
黛玉气得哭了半夜,次日见了宝玉也不理睬。
(《红楼梦》)(正确答案)C.史湘云规劝宝玉要留心“仕途经济”,宝玉听了后,说了些“若黛玉也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之类的话,恰黛玉听见,很是宽慰。
(《红楼梦》)D.经常有两个贵妇来伏盖公寓找高老头,大家以为他有艳遇,高老头告诉大家,那是他的女儿:大女儿雷斯多伯爵夫人和二女儿纽沁根太太。
(《高老头》)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案:通“按”,用手压住。
(正确答案)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游:交往。
C.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三年级下册语文清明节假期作业

三年级下册语文清明节假期作业1、27. 下列各句中加双引号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单选题] *A.不管“海枯石烂”,还是转瞬即逝,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眼前的一切就都是美好的。
B.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花香鸟语”,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母亲的含蓄之美。
C.这次经历使他“大彻大悟”,决定改变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D.现在电信诈骗团伙作案手段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正确答案)2、1护士对刚出院的病人说:“欢迎您再来!”她这样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1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匠和百代文宗之名。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2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着落(zhuó)粗犷(guǎng)字帖(tiè)屏息敛声(bǐng)B.瞭望(liáo)稽首(qī)侍候(shì)浮光掠影(nüè)(正确答案)C.麾下(huī)睥睨(pì)鲜妍(yán)战战兢兢(jīng)D.一霎(shà)翌日(yì)箴言(zhēn)刨根问底(páo)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处分(chù)称职(chèng)B、占卜(pú) 瑰丽(guēi)C、逡巡(qún) 账簿(bó)D、蜷曲(quán) 妯娌(zhóu)(正确答案)6、关联词选用:路一直是宽整的,()探出身子的时候,()指导自己站在深不可测的山沟边,明明有水流,却听不见水声。
[单选题] *只有才(正确答案)不仅还不但而且不管都7、1“羽扇纶巾,谈笑间”的下一句是“一时多少豪杰”。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上溯suò陶冶zhìB、卑鄙bì诸多zhūC、往哲zhé执著zhùD、奸诈zhà浩瀚hàn(正确答案)9、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爱而不见(xiàn)B、搔首踟蹰(zhī)(正确答案)C、静女其娈(luán)D、彤管有炜(wěi)10、棘手、机遇、极乐鸟、集腋成裘此组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的读音相同。
清明节作业答案

清明节作业答案一、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7、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8、万里赴戎机当窗理云鬓二、1、筹划2、兀兀穷年沥尽心血3、迥乎不同一反既往4、深邃5、踌躇6、磐石7、义愤填膺8、人迹罕至 9、人声鼎沸 10、讪笑三、A四、D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五、B六、C七、如:a、保护母亲,保护黄河;b、为了母亲的美丽,请保护黄河。
八、如:如果你是浮云,那快乐就是一阵阵飘飘洒洒的风;如果你是夕阳,那快乐就是一抹灿灿烂烂的彩霞。
九、A十、(一)1、①尝:曾经②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③扳:通“攀”,牵,引。
④泯然:消失。
2、(1)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2)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①童年时期,敏捷,天赋极高。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或者衰竭,“泯然众人矣”。
4、围绕以下三点展开答题:①“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②“父利其然也”③“不使学”5、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凭天资,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的学习。
(二)1、当权,当道推托,推辞用谁到了…的时候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的人。
2、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知识渊博精深的学者吗!②读书人离别了多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3、方法:但当涉猎目的:见往事耳4、对话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吕蒙:知错能改,有军人的坦诚5、对吕蒙佩服、赞叹;吕蒙才略大有长进;结友而别。
十一、(一)1、最后一课结束。
2、钟声与号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德语将取代法语,韩麦尔先生痛苦不堪。
3、不好,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他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清明语文假期作业及答案

2013级清明假期语文试题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徇私/驯熟炽热/滞纳金窗棂/高屋建瓴B.愆期/翩跹泊位/舶来品熨帖/与会代表C.囹圄/伛偻婢女/庇护权毗邻/沁人心脾D.骁勇/萧墙玄机/管弦乐官邸/中流砥柱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在皑皑雪峰环抱的山谷中,颜色变幻莫测的海子和色彩斑斓的彩林相映,赋予了九寨沟秋天独有的生动与灵气。
B.赵丽宏的小说《童年河》叙事不加雕琢,不事铺陈;语言文字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丝毫也不娇揉造作。
C.“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的一声悲慨让草木摇落到我们的心里,离别、相思、生命苍促、年华凋零……这样的感情从此而下,一路悲歌,绵延千古。
D.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文学灌注了天下一统的恢弘气概;统一文字,使中国文脉可以顺畅地流泄于九州大地。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为确保行车环境安全舒适,消除行车安全隐患,环湾高速公路管理局将对原路面存在的裂缝、坑槽等问题进行彻底。
②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1份中央一号文件已由新华社发布,文件全文约10000字,共分8个部分33条。
③院内有雕龙画凤,也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园天井,曲径回廊各处,处处表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
A.处治授权贯穿 B.处置受权贯穿C.处置授权贯串 D.处治受权贯串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食品加工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合作,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双管齐下....,把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B.英国《金融时报》指出,2013年的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长,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
C.近日,一则消息被炒得沸反盈天....:著名品牌赛百味、星巴克出售的食物,含有名为“偶氮甲酰胺”的食品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也被用于制作瑜伽垫和鞋底。
2024年清明节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2024年清明节知识竞赛题及答案1、下列哪个不是清明节的其他称呼(C)A、踏青节B、鬼节C、祭月节D、冥节2、下列哪首是关于清明节的诗(B)A、分不尽,半凉天。
可怜闲剩此婵娟。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下列关于清明节的知识正确的一项是(B)A、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和上巳节有关B、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节气C、清明节是为了纪念屈原D、古人常在农历清明节那天到野外招魂续魂4、以下哪个不是清明节的活动(D)A、踏青B、郊游C、荡秋千D、插艾草5、下列不能体现“清明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A)A、将社会活动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B、在清明节,祭拜祖先,体现了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C、清明节继承了上巳节的一些传统,人们在清明节踏青、郊游,尽享春光D、在现代生活中,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和植树6、以下国家中不过清明节的是(D)。
A、越南B、韩国C、马来西亚D、美国7、什么时期,清明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 A )A、宋元B、明清C、尧舜禹D、汉朝8、清明节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在全国范围盛行并设扫墓假期是在什么时期之后。
(C)A、尧舜禹时期B、秦C、唐宋D、明清9、宋代的寒食、清明放假(C)。
A、一天B、三天C、七天D、三十天10、哪一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
(B)A、1937年B、1935年C、1936年D、1921年11、清明节的日期是每年的(A)A、公历四月五日前后B、农历四月一日C、公历四月二十四D、农历五月十五日12、下面哪个不是清明节习俗(D)A、斗鸡C、蚕花会C、蹴鞠D、斗牛13、清明节有多少年历史了(A)A、约两千年B、约一千年C、约五百年D、约一千五百年14、下面哪首诗不是描写清明节的(D)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C、芳野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403-406清明节假期作业

清明节假期作业 4.3—4.6一. (必会)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出它们的解集.1. 8223-<+x x2. x x 4923+≥-3. )1(5)32(2+<+x x4. 0)7(319≤+-x5. 5223-<+x x6. 234->-x7. 1213<--m m8. )1(281)2(3--≥-+y y9. 22416->--x x10. x x x 212416-≤--11. 7)1(68)2(5+-<+-x x 12. 46)3(25->--x x13.1215312≤+--x x 14. 31222-≥+x x15. 求不等式69232322+≤+-+x x x 的非正数的解;16.求不等式1215312≤+--x x 的非正整数的解,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二.解下列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它们的解集.(1)(2) ⎩⎨⎧->+--≤-243213x x x x(3) (4)⎪⎩⎪⎨⎧-<-+≥+23423521x x x x(5)解不等式组并写出该不等式组的最大整数解.三.解方程组:1、43522x y x y -=⎧⎨-=⎩2、⎩⎨⎧=+=-162312y x y x3、2512357x y x y +=⎧⎨-=-⎩4、359276x y x y -=-⎧⎨+=-⎩(应用)四.列方程解应用题:1.某工厂一车间人数比二车间人数的54还少30人,若从二车间调10人去一车间,则一车间人数为二车间人数的43.求两个车间原来的人数.2.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一个队打14场比赛负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多少场?。
小学语文古诗清明试卷答案

小学语文古诗清明试卷答案一、填空题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
2.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村。
3.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景象,其中“断魂”一词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______之情。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清明》这首诗的意境?A. 清明时节的细雨B. 路上行人的哀思C. 牧童的悠闲D. 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2. “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断魂”一词,其含义是:A. 魂魄离体B. 极度悲伤C. 魂飞魄散D. 精神恍惚三、解释题1. 解释“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纷纷”一词。
2. 解释“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遥指”一词。
四、简答题1. 请简述《清明》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描述一下《清明》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清明》这首诗,回答问题: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2.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3. “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中,牧童的行为体现了什么?六、写作题1. 假如你是《清明》诗中的牧童,请你写一段日记,描述你那天的经历和感受。
2. 以“清明时节”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在清明节期间的所见所感。
七、连线题将下列诗句与对应的诗人连线: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 李白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杜甫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 杜牧八、判断题1. 《清明》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杜牧。
()2. “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清明”指的是清明节。
()3. “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遥指”表示牧童用手指向远方。
()九、翻译题将《清明》这首诗翻译成英文。
十、综合分析题1. 分析《清明》这首诗的结构和韵律。
2. 探讨《清明》这首诗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一、填空题1. 杜牧2. 杏花3. 怀念二、选择题1. C2. B三、解释题1. “纷纷”形容雨下得很密,很多。
浙江语文清明节试题及答案

浙江语文清明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清明节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B.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C.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D. 清明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答案:C2. 清明节通常在公历的哪一天?A. 4月4日或5日B. 4月5日或6日C. 5月5日或6日D. 6月4日或5日答案:A3. 下列哪首诗词与清明节无关?A. 杜牧的《清明》B.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C.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孟浩然的《春晓》答案:B4. 清明节期间,人们通常会进行哪些活动?A. 踏青B. 放风筝C. 扫墓祭祖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下列关于清明节的习俗,哪一项是错误的?A. 清明节要禁火寒食B. 清明节要插柳枝C. 清明节要举行龙舟比赛D. 清明节要进行扫墓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________节,人们在这一天会进行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答案:(春祭)7. 清明节期间,人们有踏青的习俗,也称为________。
答案:(踏春)8.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________,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节气命名的节日。
答案:(寒食节)9. 在清明节期间,很多地方有放风筝的习俗,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________。
答案:(放走晦气)10.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也是一个________的节气。
答案:(农事活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清明节的由来。
答案:清明节的由来与寒食节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被焚死的那一天禁火寒食,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清明节。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复苏,也是农事活动的重要时期。
12. 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答案: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插柳、植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清明节小长假练习卷答案一、多文本阅读,共27分。
1.(3分)“清明节”既是天文学上的重要时间节点——节气,又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
如全抄第一段或答“拥有自然科学和民俗学的双重身份”得2分。
2.(3分)“清明”吸纳融合了寒食、上巳二节的习俗,从节气演变为兼有“节日”内涵的文化符号。
如答“上巳节与寒食、清明合在一起了”得2分。
3.(3分)立春立夏秋分(每点1分)4.(3分)C5.(6分)第一问:清明时节,我国江南、华南上空冷暖空气往来频繁、相持交锋,因此多雨,北方也有降雨概率。
(2分)第二问:①从生理层面看,阴雨连绵之时,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增加,促进神经兴奋和细胞代谢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减少,故清明雨令人忧郁不悦。
(2分)②从心理层面看,心怀悲戚的人会赋予清明细雨悲凉之意,清明冷雨又加剧悲凉的心理体验。
(2分)(意思对即可)6.(3分)清明时节,古人有亲近自然、游艺踏青的习俗。
(意思对即可)7. (6分)要点:清明节踏青、修禊等习俗反映了人们感受生命和谐的心理需求和张扬生命活力的愿望;(2分)清明节祭奠祖先先贤的活动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敬祖意识、感恩心理、天人观念以及人们以懿行嘉言留名传后、追求生命清明的理想;(2分)人们对安定祥和的社会生活、君圣臣贤(官清吏廉)的清明之治的渴求。
(2分)(意思对即可)二、文言文阅读,共18分。
8. (3分)D谩:欺骗9. (3分)B副词,更加。
(A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介词,把。
C动词,回头看;副词,表轻微转折,相当于“不过”。
D连词,而且;副词,将要。
)10. (3分)C(再:两次。
试:试用。
两次试用为吏,两次发愤离开。
)11.(3分)王君说:“狂妄小儿不值得共事。
”立刻谢绝了来客。
(狂妄的人不值得共事;立刻谢绝了这位客人。
均可)(得分点:狂、足、谢,每点1分,共3分)12. (6分)①狂放不羁:去应考时,沿路吟唱诗歌;在考场上,对答的话使人震惊。
②坚守大节:不肯向诸公贵人献媚,拒绝跋扈将军拉拢;一不如意,便弃官入山。
③不拘小节:年青时骗婚。
(三个角度,概括“奇”1分,简要分析1分,共6分)附参考译文:君名适,姓王。
他喜爱读书,怀抱奇志,恃其意气,不肯跟在别人后面去参加科举考试。
他见到功勋事业有其他道路随手可得,名节也可以另辟蹊径获致,苦于自己没有资历地位,不能凭自己的力量出人头地,这才去求各位公卿贵人,想借助他们的声势。
各位公卿贵人已经志满意得,都喜欢那些会用甜言蜜语媚人耳目的人,不喜欢听那种生硬的话,见过他一回,就吩咐守门人再不让他进门。
皇上刚登帝位,便另开四门制科来招募天下人才。
王君笑着说:“这不正是我的好机会吗”于是就提着他所写的书,沿路边走边歌咏,去参加直言极谏科的考试。
已经到了,他直言惊人,结果没有考上,从此更加困窘。
过了很久,他听说左金吾卫李将军年轻,喜爱才士,可以打动,就登门报告说:“天下奇男子王适,希望见到将军陈述事情。
”一见面,两人谈得合意,从此王君便出入于李将军门下。
卢从史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后,嚣张得很,鄙视那些按照规矩办事的人,想听无法无天的狂妄言论。
有人把王君的生平告诉他,他立即派人拉拢招致王君。
王君说:“卢从史是个狂妄的人,不值得和他共事。
”立刻谢绝了来客。
李将军从此越发尊重他,保奏他为左金吾卫胄曹参军,充当引驾仗判官,对他言听计从。
将军升迁为凤翔节度使后,王君跟着前往,改任试用大理评事,代理监察御史、观察使判官等职。
(他在任上为老百姓做好事),如同用梳子梳去污垢、搔摩痒处一样,使大家从重病中苏醒过来(清除积弊,解救疾苦,使老百姓得到休养生息)。
他任职一年多,好像有些不快活,有一天便毫不顾惜地用车载着妻子儿女到阌(wén)乡县南山去了。
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经常写信询问他的情况,不过不能勉强他出来做官,就没有立即推荐他。
第二年九月,他病了,病得很重,用车送到京城就医,同月某日去世,时年四十四岁。
十一月某日,葬在京城西南长安县界内。
曾祖名爽,曾任洪州武宁县令;祖父名微,曾任右卫骑曹参军;父亲名嵩,苏州昆山县丞。
妻子是上谷的处士侯高的女儿。
侯高本来也是个奇特的人,自比为伊尹、姜太公一类伟大人物,认为世人没有谁能采用自己的意见,两次试为官吏,两次都发怒离去,后来发狂投江自沉。
当初,侯处士打算把女儿嫁出去,告诫家里人说:“我因为和人意见不合才不得志,只有一个女儿,应怜爱她,一定把她嫁给做官的人,不嫁给普通平民。
”王君说:“我选择妻子很久了,只有这个老翁合人心意,而且我听说他女儿贤惠,不能失掉这个机会。
”就欺骗媒婆说:“我明经科考试及第,即将被选任官职,也就是当官的人了。
侯老翁的女儿希望出嫁,你如果能使老丈把女儿许给我,我就用百金作为谢礼。
”媒婆答应了。
侯翁问道:“那人确实是做官的人吗?拿文书来。
”王君无法,只好对媒婆说了实话。
媒婆说:“不要苦恼,老丈是位厚道君子,不疑心别人骗他。
你弄一卷大致像告身那样的文书,我放在袖内带去,老丈见了,未必会拿过去细看,可能有幸会听我的。
”于是王君就照媒婆的吩咐办。
侯翁望见“文书”藏在衣袖内,果然相信不疑,说:“满意了。
”就把女儿许配给了王君。
婚后生了三个孩子,一个男孩,两个女孩。
男孩三岁时就夭折了,长女嫁给亳州永城尉姚梃,小女儿才十岁。
铭记说:鼎不可以拿来顶车,马不可以用来守门。
戴着很多佩玉和拖着长袖,不便于疾走快奔。
(人的命运)只取决于机遇,无关智慧或愚蠢。
不符合当权者的要求,怀有才能也不能施展。
把这些言辞刻在石上埋在地下,陈列于幽暗的墓穴。
三、诗歌阅读,共20分13.(4分)(对一个得2分)D项,“北极”和“南溟”,是虚写,不能视为“皇上的位置”和“逐臣将去之地”,只是借此说明被贬之遥远。
E项,“结句是诗人途中的所见所感”错,尾联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
14.(6分)(每点2分)①放逐之悲:诗人被贬遥远南方,难免有悲情。
②浓浓的乡愁:途中思念故园,内心无限悲伤。
③伤春之痛:暮春将去,时光易逝。
15.(10分,每空一分)(1)莫春者(2)山映斜阳天接水(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4)杨花落尽子规啼我寄愁心与明月(5)烟笼寒水月笼沙(6)野径云俱黑花重锦官城(7)其言不让四、散文阅读,共25分16.(4分)A E (每个选项2分)17.(5分)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村清明祭祖时,后代人丁兴旺的情景,将一个非常肃穆的场景写得妙趣横生,富有生活情趣。
/照应了上文祭祖时和祖辈谈说“土里的收成”、“大地上的甜美”,想象自然合理,使文脉连贯。
[评分标准:本题5分,点出修辞手法1分,解说2分;指出照应上文1分,解说1分]分析准确,逻辑思维严谨18.(6分)①“清明”是文章的线索(形式,表象):作者对奶奶的追忆由清明祭祖时写起;奶奶把世间一切看得清明;大地清明是奶奶每日清早常说的话;奶奶临终遗言是“心存清明,一世淡好”。
②“清明”是奶奶的处事原则(实质,内涵),是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主旨。
③“大地清明”更是一种期盼(实质,内涵),寄托了作者希望与读者达到的共鸣。
[评分标准:本题6分。
点出线索并分析2分;点出主旨并简要分析2分;点出期盼并分析2分]答题思路要清晰,主旨归纳要全面19.(10分)从全文看,这句话在于告诫人们,在尘世铅华中,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只有心存清明,知止承福,不去追名求利,只求于心无愧,只有洞悉社会自然的规律,才能活得明白透彻。
获得内心的清明(A看淡金钱财物;B洞悉许多人间道理;C处事公平、认真、公正等都可以理解为正确)(从全文看,此处“清明”并非时节上的清明,不可以理解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而应属于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
联系阅读经历或生活体验分析(他这么说,你怎么看?可以围绕“只有这样,才可以……”展开,也可围绕“芸芸众生中多少人可以看明白,又可以看明白多少呢,但求无愧于心”展开。
也可以持反对态度,何必事事看得那么明白呢?难得糊涂。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当然也可以围绕“含义”中的一点展开分析)。
[评分标准:含义的理解2分;联系阅读经历或生活体验分析4分,其中观点2分,材料和分析4分;语言表达2分(层次清晰1分,语言准确1分)]五、微写作(10分)①“仁者爱人”:释义:仁是善良、慈爱、包容、尊重;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②“克己复礼为仁”:出自《论语•颜渊》。
释义:约束自己,做每件事都遵循天理,这就是“仁”。
礼的本质是仁爱。
“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
③“仁者人也”:释义: A人指他人说:“仁者人也”是指“仁”包含了他人优先的伦理原理,仁,不仅仅是克己,更是爱人,不仅是为己,也是为他。
释义:B人之所以为人说:这里提出“仁”是天地之心,也是人得以生的生理;“人”是人身,人身是具此生理的主体。
④“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释义: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处于俭约中,也不能够长久处于安乐中。
有仁德的人能够安守于仁,有智慧的人能够有利于仁。
答案示例一:我以为“仁者爱人”中的“仁”体现了一种包容与体谅的品质。
孔子为处理人际间关系而为世人制定了“仁”的交往准则,孟子为处理君民关系而为君主制定“仁”的治国理念。
于个体而言,在世俗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必会产生矛盾,而若以“包容、体谅”的“仁”心来处理关系,则社会和谐,从而可达“爱人”的目标。
于家国而言,臣民包容君主的不妥之举,君主体谅臣民生活之艰辛,从而“施仁政”,使君民可达“相爱”的境界。
“仁者爱人”的追求是爱人,是百姓互爱,君民互爱,而实现的前提便是有“包容、体谅”的“仁”心。
8—9分【点评】观点明确,分析有条理答案示例二:学生问仁,孔子答曰“克己复礼为仁”。
我认为这是孔子对人的内在世界和对外态度都提出要求。
“克己”即是克服自己的惰性等性格的弱点,克制自己对外物过分的欲望,自己修正、自我完善。
而“复礼”则是孔子提倡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里不为外界所动,努力恢复周礼,更要按等级、按规则做事。
只有当这两方面都做好,才可以成为“仁”,称为高尚君子。
此论当世仍具现实意义,克己、自修、知可为、知不可为才能在大环境中拥有自我,持“仁”持“礼”立于世。
8—9分【点评】观点明确,分析有条理答案示例三:“克己复礼为仁”孔子的意思是限制自身的私欲、恢复周礼才是“仁”。
在现在社会中我理解的意思是克服自身的缺点,而且遵守如今的社会道德才是“仁”。
克服自身缺点与私欲,这是无论在哪个时期都需要遵守的,它可以改变我们的自身,提高精神品质。
遵守社会道德不仅会提高自身素养,也会在交际中受人尊敬。
修身修己才是“仁”的表现。
“仁”是一种品德,又是一种精神,孔子告诉我们克己复礼才会成为有仁德的人,这也让我明白“仁”是规范人的行为的一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