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美术作品赏析
名画介绍最后的晚餐

作者列奥纳多· 达· 芬奇(1452-1519 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 和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桑西并称文艺复 兴三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 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 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 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10 多年来,人们一谈起人类的文化进步, 就会提及其中灿烂辉煌的一页——意大 利文艺复兴时期,就要联想到达· 芬奇的 那些丰功伟绩。
欧洲美术作品鉴赏论文最后的晚餐赏析

08软件学院刘明坤手机:欧洲美术作品鉴赏带给我的收获和感悟记得大一下半学期时,老师对我们说过一段话,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他说“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不完整的,通过文理分科把你们变成二分之一个人,又通过更细致的专业分类把你们变成了四分之一甚至八分之一个人,做得再好也不过是比机器更高级的‘机器’罢了,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能在生活种发现美并懂得欣赏。
”听到这席话,我当时就反思自己的现状,发现确实像他说的那样,我只不过是一个“写代码的工具”(我是软件工程的)。
于是我决定学的人文方面的东西,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很有必要的。
于是这学期我毫不犹豫的选了“欧洲美术作品鉴赏”这门课。
我希望能学到一点欣赏艺术的能力,不想等到将来别人和我谈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毕加索时,我还弄不明白他们是谁;更不想在看《雅典学院》时感觉好像对着一张白纸一样。
后来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明智的。
在这门课程中,冯敏老师带领我们欣赏了从原始社会到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17—20世纪欧洲的美术。
在讲述的课程中,老师重点分析了那些影响深远的美术家,雕塑家及其作品。
让我领略到欧洲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与魅力,欣赏到一件件惊世骇俗的伟大作品,听到以前从未听到过的名词,真的对我的人文修养提高有很大帮助。
在这里我要感谢冯敏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对欧洲美术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觉得这门课最大的意义就是教会了我怎样去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我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发现美的眼光吧,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素养。
其次这门课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见识到以前闻所未闻的东西,像阿尔塔米拉洞窟上的壁画,母神雕像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哥特式的大教堂,威尼斯画派等等。
一门课最重要的作用不是它能为你贡献多少学分,而是通过它学到哪些有用的东西。
我觉得我收获了很多,我懂得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和《被缚的奴隶》,贝尼尼的《阿波罗和达芙娜》,梵高的《向日葵》,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绘画和雕塑作品。
最后的晚餐美术鉴赏800字

最后的晚餐美术鉴赏800字《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达·芬奇创作的一幅著名壁画,描绘了耶稣与其门徒在最后一次晚餐中的场景。
它是达·芬奇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广为人知的艺术之一。
以下是对《最后的晚餐》的美术鉴赏,字数为800字:《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巨大的壁画,位于意大利米兰的圣玛利亚·德葛拉齐修道院的修道士餐厅。
这幅壁画的尺寸为约460厘米×880厘米,采用混合媒介,以丙烯乳胶和酒精混合物上色。
它展示了达·芬奇的卓越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关注,呈现出艺术家独特的构图、透视和光影处理。
首先,这幅壁画的构图非常巧妙。
画面以耶稣为中心,坐在桌子的中央,身体略微向右倾斜,手臂呈现出一个大写的“V”字形,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耶稣。
耶稣周围的门徒按照一种对称的方式排列着,形成了一种稳定而平衡的结构。
达·芬奇通过精确的构图和人物位置的安排,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和静谧的感觉。
其次,透视处理展现了达·芬奇的深厚造诣。
从画面的角度来看,观众仿佛站在房间的一侧,与耶稣和门徒们面对面。
达·芬奇运用线性透视来增强画面的深度感,瓷砖和天花板的线条被放大以强调这种效果。
透视处理使得观众可以深入画面,仿佛置身于最后的晚餐的场景中,与耶稣和门徒亲密接触。
此外,光影处理是《最后的晚餐》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
达·芬奇善于利用光线和阴影来塑造形象和场景。
通过形象的灯光和阴影的刻画,他赋予了画中人物以立体感和生动的表情。
耶稣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他的头和上半身被明亮的光线所照亮,从而使他成为画面的焦点。
与此相反,门徒们被置于相对的阴影中,形成对比和层次感。
最后,达·芬奇通过每个门徒的姿态和表情来展现他们对耶稣的不同反应和情感。
每个门徒都有独特的表情和手势,从喜悦到困惑,从愤怒到悲伤,不同的表情传达了个体心灵和情感的复杂性。
《最后的晚餐》赏析PPT课件

小说《达·芬奇密码》的畅销在全球掀起一股“达·芬奇热”。找寻画中的蛛丝 马迹得出一些结论,但都存在较大争议。
意大利音乐家焦万尼·马里亚·帕拉在他9日出版的新书《LaMusica Celata》(意 为“隐藏的音乐”)中宣称,他从达·芬奇代表作《最后的晚餐》中发现了隐藏的乐 谱。图中的面包和手可以连成一张五线谱,能谱出约19秒的曲子。
作者简介
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Leonardo Di Serpiero Da Vinci),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公历1452年4月23 日)~1519年5月2日,享年67岁。他精通绘画、建筑、 解剖学、化学、流体力学,他实验了人类最早的飞行 器、潜水艇,他设计水坝、桥梁,对植物也有独特的 理解。对于现代的解剖学、病理学、医学,他都是先 驱。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发展出对声音频率的记录,测试声波的状态,甚至 指证出光波的存在。
由此可见,世界人民对这幅画的厚爱和热情。
自身价值及历史意义
图画本身展示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画面中的不同形象,巧妙 地寓意了人类社会与邪恶的较量,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 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此画无可争议的成为世界 美术图库中完美的杰作。
这幅画给后人带来较大的艺术影响。象征、隐喻的表现手法在后 来的绘画中被广泛应用,甚至在影视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整幅画面既稳定庄严,又充斥着变化的、规律的节奏。
画 面 布 局 ( 一
)
画 面 布 局
整图色彩以红褐色为主,光线明度由中心向四周放射。耶 稣金字塔型的造型和图中最为鲜艳的衣服搭配加强了耶稣的中心 地位和庄严感。
(
整个环境和道具的处理比较单纯,为的是更加突出激动的人
《最后的晚餐》赏析

关于《最后的晚餐》的美学赏析国际商学院 13030647 郑竣泽 53号画作简介:《最后的晚餐》(约1495-1498)(壁画420X910厘米)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
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画作赏析:《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题材取自圣经故事。
犹大向官府告密,基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基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基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
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基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
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最后的晚餐》是一个常见的题材,是表现耶稣已经知道自己的不幸降临时,在与门下众弟子一起共进晚餐的席上,宣布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
”这句话对耶稣的门徒来说,是如此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使每一个人从内心深处感到震惊。
《最后的晚餐》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最后的晚餐》作品赏析目录题目:对达.芬奇作品《最后的晚餐》赏析-----------------------------------------------1一、达.芬奇的生平简介-----------------------------------------------------------------------3二、文艺复兴下的巨浪------------------------------------------------------------------------3三、作品鬼斧般的构思------------------------------------------------------------------------4四、惊世秘密的揭示---------------------------------------------------------------------------5五、结束语---------------------------------------------------------------------------------------6《最后的晚餐》作品赏析【摘要】: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画作并不多,除了《蒙娜丽莎》,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壁画《最后的晚餐》。
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达芬奇持有彻底的人文主义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构图形式,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来进行构思和布局,另外还强调写实和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几百年来人们对它的各种猜测也从未停止过,其夸张程度丝毫不逊于人们对《蒙娜丽莎》众所纷争、议论不休,《最后的晚餐》等标志着文艺复兴艺术创造的成熟与伟大。
【关键词】: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文艺复兴布局惊世秘密引言: 1495年,达.芬奇应鲁道维可.史佛沙的要求,开始为米兰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的膳厅制作绘画《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壁画,全画长9米,高5米。
西方美术作品赏析

西方美术作品赏析西方美术作品赏析西方美术作品是世界美术史上的瑰宝,其多样化的风格和丰富的主题让人沉浸其中。
本文将以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一些西方美术作品的赏析,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灵感和启发。
1. 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后的晚餐》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
这幅巨大的壁画描绘了耶稣与十二使徒的最后晚餐场景,展现了典型的文艺复兴艺术风格。
作品中,达·芬奇运用精确的透视法和光影效果,使人物栩栩如生。
此外,他捕捉到了人物的情感和表情,为作品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最后的晚餐》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艺术作品,还承载着宗教和哲学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和信仰的思考。
2. 波普艺术的《美国旗帜》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常常以大众文化的符号为主题。
其中,《美国旗帜》是沃霍尔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以多个画布组合而成,用鲜艳的颜色和明确的线条描绘了美国国旗。
通过对国旗的再现,沃霍尔探讨了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的影响。
作品既让我们反思了美国的价值观和民族身份,也引发了对艺术与商业的关系的思考。
3. 后印象派的《水上睡莲》克劳德·莫奈是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他的作品以自然景色为题材。
《水上睡莲》是莫奈的系列作品之一,他通过对水面和荷花的描绘,呈现出了丰富的色彩和光影效果。
作品中的色块和笔触的运用,表现了光线的变化和空气的流动,创造出了一种模糊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莫奈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周围的环境,并欣赏其中的细节和美感。
通过赏析这些西方美术作品,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指导意义。
首先,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和风格多种多样,每个时期和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同的艺术技巧和创作思路。
其次,艺术作品常常在审美层面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思考,激发我们对社会、文化和人生的思考。
艺术不仅是美的享受,也是一种启迪和引导,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世界的本质和意义。
最后的晚餐艺术鉴赏简短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的杰作之一,创作于15世纪末。
这幅壁画描绘了耶稣与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的场景,是基督教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在艺术鉴赏方面,《最后的晚餐》展现了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和深刻的人物刻画。
首先,画面的构图非常精妙,通过透视和比例的运用,使观者的目光自然地聚焦在耶稣身上。
其次,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光影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彩的运用,将每个门徒的表情和动作都表现得栩栩如生,展现了他们对耶稣言行的不同反应。
此外,达·芬奇还通过对细节的精心处理,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他通过人物的姿态和表情,暗示了后来的背叛和悲剧的发生。
他还巧妙地利用了空间的布局,将耶稣置于画面的中心,象征着他的重要性和神圣性。
总的来说,《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具有深刻内涵和卓越技艺的艺术杰作。
它不仅展示了达·芬奇作为一位艺术家的才华,也传达了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思想。
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主题层面,这幅作品都值得我们深入欣赏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的晚餐美术作品赏析
一、作品简介
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
题材取自圣经故事。
犹大向官府告密,耶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耶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耶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
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耶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
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耶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
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约圣经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
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
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
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
二、作品赏析
在这幅画上,达·芬奇是这样来构思这一题材的,他对称地设计了两边六个门徒的形体动作:
1.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
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
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2.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3.耶稣左手边一组是多马、老雅各、腓力。
疑惑不解的多马,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好像在问老师:“有一个人要出卖你?”和他并坐的老雅各张开两手,他试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表示:“这是多么可怕呀!”年轻的腓力则用双手掩着胸部,似乎说:“难道在怀疑我对老师有背叛行为吗?”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4.他右手边一组的彼得、约翰和犹大三人最富有表情,也是画上的主要角色。
坐在耶稣旁边的圣.约翰,头朝彼得垂着。
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
约翰像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而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
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达·芬奇采取了特别的表现手法:听了耶稣的话后,犹大情绪紧张,身子稍向后仰,右臂支在桌上,右手紧握钱袋,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惊恐。
这十三个人中,只有犹大的脸色是灰暗的。
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皙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
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
火性的彼得,则情绪激昂,他从座位上跳起,似乎在问约翰,叛徒是谁?他手中已握着一把刚切了面包的刀,无意地靠近了犹大的肋部。
5.在耶稣右边的外面一组是由巴多罗米奥、安德烈、小雅各三人组成。
巴多罗米奥好像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从座位上跳起来,手按在桌上,面对耶稣,情绪激动;安德烈双手张开,手指向上。
夹在中间的小雅各紧张地由背后伸手到第四个人的肩上,形成两组间的联系。
这三个人都面向耶稣。
6.耶稣左手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由马太、达太和西门组成。
三个人听了这骇人听闻的消息后,自发地谈论起什么来,三人的手都指向餐桌的中央。
7.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摊开双手,把头侧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加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
而这十二个人,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
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
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在达·芬奇的这幅画上得到了空前有效的体现。
这幅杰作的艺术成就也正在此处。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中,桌子上有很多个小面包,把它们按音乐的顺序排列可以排列出一首将近一分钟的歌曲,曲调很悲伤。
在空间与背景的处理上,达·芬奇利用食堂壁面的有限空间,用透视法画出画面的深远感,好像晚餐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间食堂里。
他正确地计算离地透视的距离,使水平线恰好与画中的人物与桌子构成一致,给观众造成心理的错觉,仿佛人们亲眼看见这一幕圣经故事的场面。
在这幅画的背景上有成排的间壁、窗子、天顶和背后墙上的各种装饰,它那“向心力”的构图是为了取得平衡的庄严感的对称形式,运用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呆板感。
明暗是利用左上壁的窗子投射进来的光线来表现的。
所有人物都被画在阳光中,显得十分清晰,惟独犹大的脸和一部分身体处在黑暗的阴影里。
这种象征性的暗示手法,在绘画上是由达·芬奇开始的。
三、历史价值
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
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