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与功能锻炼指导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断指再植术是一种尖端的外科手术,可以将严重受损的指末端再次植回身体,并通过血液循环恢复其功能。
然而,术后可能会发生血管危象,导致再次手术或者失去植入的手指。
因此,认真分析血管危象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血管危象的原因可能是术前疾病、术中手术技术不当或者术后护理不当等因素。
术前疾病可能导致患者术后术后组织发生变化、血液循环不畅或者免疫力下降,增加了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风险。
术中手术技术不当可能损伤了植入的血管或者造成了局部出血,导致术后发生血管危象。
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手指移位、感染或者缺氧等问题,也会增加发生血管危象的风险。
对于断指再植术术后出现血管危象,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来进行处理。
首先,要注意术后疼痛的控制。
因为疼痛会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其次,要减少创口出血。
创口内出血会影响血管壁的完整性,从而导致血管堵塞,影响血液循环;第三,要注意局部感染的控制。
感染会导致局部充血、肿胀和疼痛,从而影响血管外壁的完整性,增加出血的风险,部分感染还会导致局部化脓、渗水等影响再植效果的不良后果;第四,要注意缺氧的防治。
再植后的手指需要尽快恢复供血而不受压迫,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氧状态,否则会引发血栓或坏死,严重危及患者的健康。
总之,血管危象对于断指再植术的患者来说是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
护理人员需要准确判断原因,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和协助诊治,以确保患者的康复。
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专业性、责任性和奉献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断指再植已成为一种相对成熟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但是,在断指再植术后,有时会发生血管危象,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病人健康,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护理对策。
血管危象在断指再植中较为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血栓形成:断指再植术后,局部血管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容易促使血栓的形成。
如果血栓堵塞了血管,就会引发手指皮肤皲裂、发黑等症状。
2. 血流量不足:在断指再植术后,出现血流量不足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胶原蛋白的沉淀会阻碍血液的流动,肌肉的肿胀会挤压神经和血管,局部组织水肿也会使血流量变小。
3. 微循环紊乱:手指皮肤下的微循环是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和功能的重要依据。
但是,在断指再植的手术中,微循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容易造成微循环紊乱。
针对上述原因,需要采取一定的护理对策,以防止血管危象的发生。
1. 抗凝治疗:针对血栓形成的问题,可以采取抗凝治疗。
常见的方法是使用低分子肝素类药物,能有效地抑制血栓的形成,保证血液的正常循环。
2. 转位:在出现局部组织水肿、肌肉肿胀等情况时,可以采取转位的方法。
这样可以使局部压力减小,促进血液的流动和微循环的正常。
3. 局部温热疗法:在断指再植手术后,经常使用局部冷敷的方法,以减轻疼痛和消肿。
但是,长期使用冷敷会产生局部血管收缩,反而不利于血液的流动和微循环的正常。
因此,可以采用局部温热疗法,促进血液的循环和代谢。
4. 纠正贫血:在断指再植手术后,由于手指的血液供应不足,容易引起贫血。
因此,在术后要加强营养,适当补充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
总之,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
同时,术后患者也要注意休息和定期复诊,以保证手指的恢复和健康。
断指再植术后注意事项

断指再植术后注意事项病员手指离断后不仅在肉体上,而且在精神上也是一个很大的创伤,再加上长时间的再植手术,病人是十分痛苦和疲劳的。
为此,术后应安排在一个舒适,安静,空气新鲜的病房休息。
室温要求保持在20-25摄氏度之间,尤其是冬季。
为了便于观察断指再植术后指体的血液循环变化及局部加温,常用60W侧照灯作局部持续照射,照射距离为30-40cm之间。
断指再植术后病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一般需要绝对卧床7-10天,避免因位体的改变而刺激患肢。
术后要求抬高患肢,使伤手的位置与心脏处于一个水平位,以维持手部稳定的、有效的循环量,减轻术后水肿。
再植指体渡过血管危象的危险期,可在床上作较大的活动,甚至可坐起及适当下地活动。
部分病员可外出活动,但是要受到一定限制,以确保再植指不出意外。
1.外出时用一棉套袖或毛巾保护患处2.不准吸烟 3.不准进入吸烟区与吸烟人共聚。
为什么必须要禁止吸烟呢??烟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痉挛,手指血流阻力增加,还可使血小板凝聚,粘稠度增加和血流变慢,是动脉危象的有效诱发因子,而且被动吸烟与主动吸烟同样有害。
即使伤口愈合,动脉痉挛也可导致动脉危象而引起再植坏死。
为了提高再植指的成活率,我们的做法是:六周内绝对戒烟,并尽可能长期戒烟。
断指的保存及断指再植术后如何进行护理为了保护断指并延长再植时限,创造再植条件,应将离体指设法冷藏保存。
可以将断离手指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包裹3层~5层并装入塑料袋内,袋口扎紧,以防冰水进入,再把塑料袋放入装有冰块的冰瓶内,周围温度在2℃~4℃为宜。
切勿将离体指浸泡酒精、等渗盐水、葡萄糖液或已融化的冰水中,否则时间过久,组织水肿或脱水,断指就失去再植存活的可能。
应将病人的离断指包好,尽快地送到有条件进行再植手术的医院进行治疗。
离断手指在常温下15小时内均有再植条件,如冷藏处理后36小时内仍有再植条件。
离断指冷藏方法:应将离断指用湿纱布包裹,置于塑料袋中密闭,再放置于10oC左右环境中保存。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旨在减少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4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断指再植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有患者因素、环境等。
结果本组60例患者,手术手指共计134指,其中术后血管危象13例(34指),发生率为25.37%,经过及时发现,及时对症处理,24指成活,救治成活率为70.58%。
结论精神紧张、寒冷、血肿及敷料的压迫、体位不妥、便秘、吸烟、下床活动太早可导致血管危象的发生。
及时正确处理血管危象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加强术后早期的血运观察及处理,及时控制疼痛,做好心理护理,掌握并发血管危象的常见诱因,做好健康宣教是防止血管危象的有效措施。
标签:断指再植术;血管危象;护理血管危象是断指再植术后因吻合的动静脉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动脉危象和静脉危象,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是影响再植指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而导致血管危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好发时间多见于术后24~48 h。
对2008年4月~2010年12月收住笔者所在医院行断指再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血管危象的因素,并而更好地预防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4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全部断指再植病例60例,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1岁,平均32.2岁。
断指原因:电锯伤32例,刀切伤12例,挤压伤6例,其他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5~9 h。
手术手指共计134指,分别为拇指9指,食指98指,中指13指,环指14指,其中完全离断78指,不完全离断56指。
其中术后血管危象13例(34指),发生率为25.37%,其中动脉危象20指,静脉危象14指,经过及时发现,及时对症处理,24指成活,救治成活率为70.58%。
断指再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断指再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断指再植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它能够将严重受损的指头重新接回到人体中。
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消息,可以恢复指头的功能,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但是,手术结束后,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便是十分重要的。
术后观察:
1、伤口观察:术后24小时内,需清点伤口渗血量,以观察手术部位的疼痛和灌注情况,如果有过量出血,应及时进行处理。
2、局部感觉:重建术后6小时,应仔细观察局部应该红肿与否,按摩指尖可疏通末梢血管,摸察局部感觉和软组织压痛情况。
3、手指功能:重建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示恢复手指活动,并注意练习屈伸运动,以恢复手指灵活度。
4、肢体活动度:当患者开始康复训练时,应注意周围肌肉、关节与术后肿胀的相互作用,不可过度运动,以避免引起新的伤害。
术后护理:
1、冷敷:给伤口局部用冰袋和冷却液敷在疼痛部位,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2、止痛药:手术后,医生会开一些止痛药给患者,可以
在术后一段时间内缓解疼痛。
3、睡眠:患者需要注意术后的休息,可以采取比平时更
多的睡眠以恢复身体。
4、营养:术后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增加,需要增加蛋白质,多吃水果和蔬菜,以促进恢复。
5、温湿热疗法:患者可采取温湿热疗法,沿着患肢经络
方向配合针灸、按摩及物理治疗等,可以加速术后恢复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患者需要遵守医嘱,同时观察伤口的红肿情况和异常感觉,如果有异常,及时联系医生。
断指再植术是很发达的手术,但需要患者和医生一起努力,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断指再植术后护理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术后一般护理 • 疼痛护理 • 患肢血液循环观察与护理 • 感染预防与护理 • 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
01
术后一般护理
保持适宜的体位
保持患肢高于心脏
术后应将患肢放置于心脏水平之上,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
应定时改变体位,以减轻肌肉疲劳和预防压疮。
观察生命体征
监测体温
术后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以预 防感染。
监测心率和血压
术后应定期测量心率和血压,以 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 食物:以促进新陈代谢,预防便秘 。
控制盐分摄入:避免过多的盐分摄入 ,以减轻水肿。
02
疼痛护理
心理因素
如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导 致的疼痛。
外界刺激
如环境因素、物理刺激等引起的疼 痛。
疼痛评估
01
02
03
疼痛性质
了解疼痛的性质,包括疼 痛的持续时间、强度、频 率、范围等。
疼痛部位
确定疼痛的部位,有助于 判断疼痛的原因和制定相 应的护理措施。
疼痛伴随症状
观察疼痛伴随的症状,如 红肿、发热、分泌物等, 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疼痛原因分析
生理因素
如伤口愈合、组织损伤修复等引 起的疼痛。
断指断肢和组织瓣移植后血循环危象的观察和处理

毛细血管返流情况
干扰因素 1.皮肤色素,色素深者不易观察 组织部位:足趾移植易观察,腹部皮瓣
不易观察 ——毛细血管充盈不够准确,不很可靠
局部情况的观察
皮温: 较准确的指标(相同环境条件与健侧) 每l~2小时测试一次 患肢与健肢皮温相同或低1℃左右,移植
皮瓣有时亦可高于健肢1℃左右 若患肢皮温较健侧低3℃以上,则提示血
静脉受阻
表现为:
1.严重肿胀 2.皮肤发紫 3.水泡 4.皮温下降 5.指腹的张力增加
静脉受阻
引起静脉回流不畅的原因
1. 静脉受压 2.血肿压迫 3.吻合口欠佳 4.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等
静脉受阻
及时换药,去除渗血纱布阻碍回流 拾高患肢 拆除部分缝线 防止静脉扭转与受压 伤口内置皮片引流 提高血管吻合质量 断指再植,指端侧方作一小切口滴血 药物应用 手术探查,重新吻合或血管移植
大,后期出现水泡。根据颜色变化可分 为四期:发红→红紫→紫红→紫黑
局部情况的处理
局部血循环的观察 干扰因素 1.光线的明亮程度 2.皮肤色素、色泽 3.消毒剂影响
局部情况的处理
肿胀程度 移植组织轻微肿胀 组织肿胀,皮纹尚在 肿胀明显,皮纹消失 极度肿胀,出现水泡
“—” “+” “++” “+++”
伤或小儿更适合)
血管早期栓塞的处理
征象:反复采用解除血管痉挛的措施后,移
植组织血循环暂时好转,又突然苍白 有 初步血栓形成的可能
处理:早期一般在吻合处发生,一经证实,
则需取出栓子或切除有血栓的一段血管, 再重新吻合
局部情况的处理
温度 1.室温:维持在20~25℃ 2.灯罩与肢体之间维持在30~50cm,4060W 3.维持在7~10天左右
断肢指再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断肢指再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1.术后初期观察:
在手术后的头几天内,需要密切观察再植部位的情况,包括疼痛、肿胀、出血、感觉和血供恢复情况等。
特别需要注意是否有感染的征兆,如局部红肿、温度升高和化脓。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伤口护理:
伤口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减少感染的风险并促进伤口愈合。
术后初期,伤口通常是开放的,需要每天进行清洁和更换敷料。
在清洁伤口时要注意不要用力擦拭,以免伤及再植部位。
3.活动与功能锻炼:
术后的恢复和功能锻炼对于再植部位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和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康复。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恰当的活动,以避免过度使用或损伤再植的手指。
4.药物治疗:
术后可能需要一些药物来帮助控制疼痛、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患者需要按时服用医生开的药物,同时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5.远期观察:
手指再植术后也需要长期的观察与护理。
患者应定期复诊,让医生对再植部位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
此外,患者也需要定期进行康复训练,以帮助手指恢复功能。
6.心理支持:
在总结:断肢指再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非常关键,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促进再植部位的康复。
患者需要密切注意术后伤口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护理,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并接受必要的药物治疗。
此外,提供心理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术后患者在家人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往往能够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与功能锻炼指导
发表时间:2016-07-18T15:21:30.3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作者:刘亭亭唐颖超[导读] 总结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要点与功能锻炼方法,以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和功能锻炼效果。
郑州市骨科医院显微外科 450000
摘要:目的总结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要点与功能锻炼方法,以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和功能锻炼效果。
方法对80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血管危象的观察与对症处理以及康复功能锻炼指导。
结果 80例断指再植术术后发生血管危象31例,其中静脉危象16例、动脉危象13例、动静脉危象1例,通过积极治疗和有效的康复护理,功能恢复优68 例,良 10 例,差2例。
结论断指再植手术的成活率不仅取决于手术技术,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并给予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指导,是断指再植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断指再植;血管危象;功能锻炼
断指再植是将完全或不完全断离的肢体,在光学显微镜的助视下,采用近端的动脉及断指的静脉吻合,重新接回原位,恢复血液循环,使之成活并恢复一定功能的高精细度手术,它在我国创伤领域日臻完善,成为挽救离断手指、恢复手指功能的有效措施。
有研究表明[1],造成断指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系再植术后患指发生血管危象,因此,动态观察血液循环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危象是保证断指离断伤病人再植成功的关键,对挽救患者指体及恢复其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再植目的有重要的意义。
2012年—2015年,我科共收治手指离断伤再植术病人80例,通过对再植指进行血管危象的观察和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断指再植术患者80例,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37岁。
受伤原因:机械挤压伤49例,电锯伤12例,玻璃切割伤12例,刀伤7例;受伤类型:不完全离断49例,完全离断31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l~14h,2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肢体坏死1例。
1.2 临床表现血管危象出现在断指再植术后0.5~30h;其中动脉危象症状表现为再植肢体远端皮肤苍白,指腹张力降低,皮温下降,指端小切口出血少或不出血,毛细血管反应迟缓。
静脉危象症状表现为再植肢体皮肤颜色暗红、发紫,起水疱,早期指端小切口溢出暗紫色血液,毛细血管反应由迅速至消失,皮肤张力增高,皮温逐渐下降。
1.3 治疗出现血管危象后,立即给予保温、镇静、镇痛、补充血容量及解痉治疗等。
积极解除诱发因素,如缝线、敷料或血痂的压迫等,静脉危象则抬高患肢,指端小切口放血及肝素化治疗。
当保守治疗30min后血循环危象无改善,则果断行血管探查术,解除血管栓塞或痉挛。
2 结果
21例血循环危象患者中,动脉危象5例,静脉危象15例,动静脉危象1例。
保守治疗后术指成活11例,8例血管探查后血运恢复,2例肢体坏死,后期行截指术。
3 护理
3.1 全身护理
全面评估伤情,患者经过长时间的创伤和手术,失血较多,首先要确保伤者生命安全[2]。
某些患者为全身多处刀砍伤,常伴失血性休克,全身情况更差。
此时要以抢救生命为先,密切观察主命体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止血抗休克治疗,改善血容量。
本组中有l例合并重要脏器损伤,病情危重,加上血压持续偏低,离断远端灌注不足,此时再植成活率偏低,肢体坏死后又进一步加重原有病情。
在这种情况下更应重点观察患者全身状况。
3.2 心理护理
患者经过严重创伤和肢体的缺失,即便是经过再植,也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此时需要耐心的心理辅导,消除患者恐惧和紧张的情绪,有助于防止周围血管的痉挛,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
3.3 患指护理
术后患者安排清洁、安静的病房,并严格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室温要保持在23℃~25℃,患肢抬高制动。
侧灯保温,应采用40W白炽灯,距患肢40cm,因患指再植后感觉尚未恢复,要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皮肤灼伤。
警惕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肢体离断加上止血带的使用,肢体会出现血循环中断和复流的过程。
氧自由基的形成将损伤各种组织细胞包括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影响血管再通。
3.4 血管危象的观察及处理除生命体征的观察外,严密观察再植手指远端颜色、皮温、张力、毛细血管反应和针刺出血反应等,重点观察再植手指的肤色、皮温、指腹张力、毛细血管充盈反应。
每30 min评分1次,记录于手外科专用的护理表格上。
如出现皮肤苍白、皮温下降、张力降低、毛细血管反应时问延长(甲床充盈时间超过2s)等情况,则考虑动脉危象。
排除低温、疼痛、心情紧张、吸烟或被动吸烟等原因,患肢安放于略低于心脏位置,避免大幅度活动,以增加血液供应。
检查敷料是否适宜,调整过紧的外固定,拆除过紧的缝线,以免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可在再植指指腹处切开数处小切口放血以促进血液循环。
手指离断病人因手术时间长,容易引起生命体征的改变,而血压下降、血管痉挛、血流变慢,吻合血管容易发生栓塞,致手术失败[3]。
因此,必须保证足够的血容量,维持出入量平衡。
观察到血管危象时,立即报告医生,给予无菌换药,并肌肉注射罂粟碱30 mg,30 min后可重复给药1次,必要时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如血管危象仍无改善,应立即行探查手术。
3.5 功能锻炼指导
3.5.1 术后 1 ~ 4 周为软组织愈合期。
康复功能锻炼的重点是预防和控制感染,为软组织愈合创造条件,手放于功能位,未制动的关节做轻微的伸屈活动。
3.5.2 术后 4 ~ 6 周为无负荷功能恢复期。
康复功能锻炼的重点是预防关节僵直和肌肉、肌腱粘连及肌肉萎缩。
由于骨折端愈合尚不牢固,应以主动活动为主,做再植指主动伸屈功能锻炼。
3.5.3 术后 6 ~ 12 周,康复功能锻炼的重点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软化瘢痕,减少粘连。
加强运动和感觉训练,用捏皮球的方法锻炼再植指屈伸、内收及对掌肌力。
每个动作持续用力3 ~4 s,重复10 ~20 次,直至局部有疲劳感为止。
由于神经生长较慢,所以患指感觉恢复时间较长,在患指感觉恢复前,应注意保护再植指体,防止烫伤、冻伤及损伤。
3.5.4 术后 12 周以后,强化日常生活的手功能,提升手指的灵活性、握力、捏力,如拧瓶盖、解衣扣、系鞋带及拣核桃、火柴杆、花生、黄豆捏、钱币、抓小球、练习写字、开门等日常生活动作等,10 ~20 min/次,3 ~5 次/d,并逐渐加大活动量。
2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及康复功能锻炼指导,功能恢复优68 指,良 10 例,差2例。
4 讨论
4.1 血管危象发生原因造成血管危象的因素主要情绪紧张、下床活动、大幅度变换体位及伤指位置、疼痛、吸烟、饮酒、辛辣刺激、过热或过冷不良刺激等。
4.1.1 血管危象指皮瓣移植术后因吻合的动、静脉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动脉危象和静脉危象,好发于术后24~48 h[5]。
血管危象发生的原因很多,术前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可使得血管危象发生率升高,糖尿病由于可引起微血管病变,而影响皮瓣移植预后。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血管壁硬化,较正常患者更易引起血管痉挛,发生血管危象。
术中的处理情况和术后相关不利因素均可导致血管危象的发生。
4.1.2 由于皮瓣移植过程中需经皮瓣切取、移位和血管再通等环节,故受影响因素较多,血管危象的发生与手术设计不合理、血管清创不彻底、血管吻合技术不良、皮瓣的血管变异等因素密切相关。
4.1.3 术后疼痛刺激可导致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等生理变化,激发交感肾上腺系统引起血管收缩,且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引起末梢血管痉挛,导致吻合口血流减慢、血管闭塞或血栓形成而诱发血管危象。
术后体位不当引起血管蒂受压、牵拉、打折,使皮瓣血运回流不畅,引起血管危象。
血容量不足、低温寒冷室温过低易引起血管痉挛、吸烟等均可导致微循环障碍,刺激交感肾上腺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引起小动、静脉及微动、静脉收缩,静脉短路开放,外周阻力增加,心搏出量减少,使皮瓣移植区域血供不良,发生动脉危象,如不及时纠正,可引起皮瓣长时间缺血、缺氧导致皮瓣坏死。
4.2 断指再植术后,护理人员除加强病人的各项基础护理外,还须有敏锐的观察力,密切观察再植指的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协同医生正确处理好各种血管危象。
在再植指成活后,除了术后动态观察血液循环,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危象外,还应尽早指导其早期进行手指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断指再植后感觉与运动功能的良好恢复,保证断指再植手指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刘国龙,胡洪涌.腕掌侧静脉动脉化皮瓣在皮肤缺损型断指再植修复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7):1042-1043.
[2]李集慧,王猛,张元信,等.持续桡动脉输注肝素和利多卡因防治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10):868-870.
[3]董秀丽.小儿断指再植失败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2(12):84-85.
[4]胡靖,张坤,蒋宏魁,等.断肢再植失败因素浅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4(4):27-29.
[5]陆征峰,张全荣,寿奎永,等.60 岁以上老年人断肢再植体会(附 45 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0(19):2994-2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