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24种运动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24个节气有哪些?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立春: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旦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
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
立春,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在传统观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义。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
天维建元,从寅开始,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进入全新的循环,万象更新,新岁开启。
建寅的正月,又叫做“元”月,立春为元月元日,立春是干支(岁、摄提)的历元。
《史记.天官书》将立春称为“王者岁首”:“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
春季为四时之首,立春又是春季之始,立春既是“四时之始”,又是一岁之首。
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时至立春,在我国,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区,只能是说进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的冬天。
二十四节气图文介绍 PPT

大雪冬至后, 篮装水不漏
大雪
大雪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最低温度降到0℃或以下。积雪可储存作物来年生长所需 水分。“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应多喝水、食温补、常喝粥。
终藏之气, 至此而极也
冬至
古说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 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可吃羊肉等温补。
小寒
小寒大寒, 冷成冰团
小寒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小寒天冷,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 饮食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小寒过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置办年货。
大寒见三白, 农人衣食足
大寒
大寒后,神州大地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天气也开始渐渐回暖。人生的起伏就 像四季轮转,严寒褪尽才有大地回春,历经磨练方可破土重生。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立秋
立秋意味着夏季结束,秋季即将开始。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差别,大部分地区暑气难消,注意提防“秋老虎”。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
处暑节气意味着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正式开启,但由于“秋老虎”也在处暑期间出没, 因此人们会再次遭遇高温天气。处暑过后,秋意渐浓,是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万物至此皆长大
立夏
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是夏天的开始,万物在这个节气中 生长茂盛,小满小满, 麦粒渐满
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大麦等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但尚未成熟。各地渐次 进入夏季,南北温差缩小,降水增多。饮食以健脾养胃为原则,注意多饮水,别贪凉。
露气寒冷, 将凝结也
寒露
寒露节气,标志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北方已是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天冷露寒; 南方也蝉噤荷残,秋意渐浓。进入寒露后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
24节气中的规律

24节气中的规律二十四节气歌是一首充满智慧和规律的民歌,它以简洁明了的歌词表达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节气变化和农耕生活的节奏。
以下是二十四节气歌的完整版本: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花开万物生,雨水临门润如酥。
惊蛰草木初醒动,春分阳春布德泽。
清明踏青赏花时,谷雨润物细无声。
立夏种豆芒种忙,小满麦穗灌浆成。
芒种收麦夏至临,夏至阳生热难当。
小暑热浪渐盛起,大暑酷热难耐烦。
立秋凉爽送炎去,处暑炎热渐退去。
白露凝珠夜渐凉,秋分昼夜均长短。
寒露深秋霜降来,霜降叶落寒意浓。
立冬小雪接大雪,冬至严寒开始来。
小寒大寒迎新年,一年四季轮回转。
雨水农忙春耕忙,惊蛰春雷响四方。
春分昼夜均长短,清明踏青扫墓忙。
谷雨润物细无声,立夏种豆忙田间。
小满麦穗灌浆成,芒种收麦夏至临。
夏至阳生热难当,小暑热浪渐盛起。
大暑酷热难耐烦,立秋凉爽送炎去。
处暑炎热渐退去,白露凝珠夜渐凉。
秋分昼夜均长短,寒露深秋霜降来。
霜降叶落寒意浓,立冬小雪接大雪。
冬至严寒开始来,小寒大寒迎新年。
二十四节气中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每隔十五天就会有一个节或一个气,这是固定的规律。
这个规律与太阳照射赤道的变化规律有关。
一般来说,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行15度便是一个角度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歌中,每个季节都有对应的节气。
如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规律。
每个月都包含两个节气,两者相差最多一两天。
上半年的节气大多数在每个月的6号和21号,下半年的节气大多数在每个月的8号,23号。
从细小的时间点来说,15天就是一个节气的变化。
一个月为一个中变化,一年为一个大变化。
这也是一种规律。
每个节气的名称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
例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都反映了太阳在一年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季节的变化。
24节气活动方案

24节气活动方案24节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农事活动。
下面是一些在24节气期间可以开展的活动方案:1.春节:举办庙会活动,展示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举办舞龙舞狮表演和京剧、豫剧等戏曲演出。
2.雨水:举办雨水节活动,组织集体祈雨,准备各种赛龙舟或赛鸭子活动,并举办民间水乡音乐会。
3.清明:举办祭祖扫墓活动,组织清明祭祀仪式,引导大家瞻仰先祖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立夏:举办立夏集市,推出各种新鲜水果和农产品,同时还可以举办农民运动会,包括拔河比赛、足球比赛等。
5.小满:举办小满农事体验活动,带领孩子们去农田体验插秧、耕耘等农活,并进行种植技巧讲座。
6.芒种:组织芒种节庆活动,推广传统民俗文化,包括划龙舟、吃龙船饺子等。
7.夏至:举办夏至夜文化活动,比如举办夏至夜音乐会或赏月活动,同时还可以品尝夏至节气的传统食品。
8.小暑:组织夏令营活动,包括冰淇淋制作、露营体验等,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又难忘的假期。
9.大暑:开展清凉消暑活动,举办冰棍大赛、水枪对战等水上游戏活动,给大家一个消暑的机会。
10.立秋:举办秋季健康讲座和食品展览,宣传秋季养生和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11.处暑:举办处暑节活动,可以组织水上比赛,如游泳比赛、竞速赛等,同时也可以举办户外音乐会。
12.白露:组织白露节文艺晚会,邀请各种文艺团体进行演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
13.秋分:举办赏秋活动,可以组织登山、野餐、赏月等,给人们一个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机会。
14.寒露:开展寒露游园活动,策划各种娱乐项目,如旋转木马、碰碰车等,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15.霜降:举办农耕体验活动,组织大家参与收割、打谷等传统农事活动,让人们重温农耕文化。
16.立冬:举办立冬民俗活动,可以组织糖画制作、剪纸等传统手工艺活动。
17.小雪:组织滑雪比赛,安排专业指导员为大家提供滑雪技巧培训,同时还可以举办冰雕展览。
18.大雪:开展民间冬季运动比赛,如冰球比赛、滑冰比赛等,让人们在冬天也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全)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全)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全)农历二十四节气歌(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六、廿一,下半年八、廿三。
注释:廿(niàn)二十四节气歌(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双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六、廿一,下半年八、廿三。
每节分为三物侯,每一物侯为五天。
一季三月孟仲季,每季六节亦不变。
太阳黄经定气温,七十二候跨全年。
各候名称很形象,草木鱼虫生态变。
注释:中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
以5日为候,3候为气,6气为时,4时为年,一年分24节气,共72候,每候有一种相应的物候现象,即候应。
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
源于黄河流域,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 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
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分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
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形成的

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形成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中的一项重要知识,它是根据太阳在地球上视运动的规律,结合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划分一年的时间,并反映了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和经验。
下面将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过程和相关的背景知识。
一、二十四节气的定义二十四节气是指将一年分为24个时段,每个时段约15天,用来反映太阳视运动规律和气候变化的周期节律。
每个节气与一年中的特定日子相对应,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
二、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时期。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农民以太阳的视运动为依据,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划分一年的时段,以便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这种观察方法被逐渐总结和推广,形成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三、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原则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是基于太阳视运动的规律和气候变化。
它以太阳经过黄经的位置作为标志,每次经过一个黄经,即为一个节气的开始。
同时,二十四节气还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有关,这也是二十四节气能够准确反映季节变化的原因之一。
四、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发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它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世代相传。
在过去,农民通过观察太阳和大自然的变化,来判断农事和农田的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十四节气的知识逐渐积累和丰富,并被纳入到农历和农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二十四节气的现代意义尽管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二十四节气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和传统价值。
其次,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仍然对农业生产和天文学研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之,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视运动的规律,结合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划分一年时间的重要知识。
它的形成和发展源自古代农耕文明,通过世代相传和对自然观察的总结,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二十四节气。
这一知识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小学二十四节气对应24个班活动方案

中小学二十四节气对应24个班活动方案第一节气:立春活动方案:开学仪式活动内容:在立春这一天,学校举行开学仪式,欢迎新生和老生们回到校园。
仪式上分别有校长和学生会代表发表讲话,让全体师生重新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氛围。
同时,还可以举行一些小型的文艺表演活动,让学生们放松心情,迎接新学期的挑战。
第二节气:雨水活动方案:社团展示活动内容:在雨水这一天,学校可以举办社团展示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
各个社团可以摆摊展示自己的特色活动,并邀请学生参与其中。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节气:惊蛰活动方案:课外游园活动活动内容:惊蛰之际,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游园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游园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体育竞赛或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锻炼他们的身体。
第四节气:春分活动方案:植树活动活动内容:春分是一个适合植树的好时机。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为校园增添绿色。
在植树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同时也锻炼他们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五节气:清明活动方案:祭扫纪念活动活动内容: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祭祖扫墓的日子,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祭扫纪念活动中,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家国情怀。
学校也可以借此机会组织一些清明文化讲座或传统手工艺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第六节气:谷雨活动方案:农耕体验活动活动内容:谷雨时节,正是田间农作的关键时刻。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农耕体验活动,让他们亲近土地,了解农耕文化。
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体验种植、施肥、浇水等农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勤劳和耐心。
第七节气:立夏活动方案:户外拓展活动活动内容:立夏时节,正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拓展活动,让他们接触大自然,锻炼身体。
在拓展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们团队合作,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歌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整年的运动规划
立春——散步
春练应以小运动量为宜,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
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健身运动,帮助身体多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雨水——健身球
雨水时节降水开始增多,气温极易变化,因此可采取室内活动的方式进行锻炼。
健身球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惊蛰——内养功
两手放在肚脐上,同时以肚脐为中心揉转,先由内向外,由小到大缓缓画圈,左转30圈,右转30圈。
再由外向内,由大到小画圈,右转30圈。
然后,可以随意活动身体,但不要做剧烈运动。
春分——放风筝
放风筝时一种很好的全身运动。
有利于放松筋骨、活动肌肉。
对提高反应能力也大有益处。
清明——踏青
郊野的空气新鲜,包含了人们称之为“空气维生素”的负离子。
负离子进入血液循环后,能促进细胞代谢活动,从而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谷雨——荡秋千
荡秋千在不断克服紧张和恐惧心情的同时,可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经常荡秋千者,很少发生晕车、晕船的毛病。
立夏——头颈操
夏季可练习头颈操来缓解疲劳;1、头向左扭,再向右扭。
2、头先由
左向右转圈,再向右扭,再后仰。
4、头尽量向上伸,再尽量向下缩。
5、嘴尽量张大,搓热手干洗脸数次。
以上每个动作之间都停顿一下,反复做四八拍。
小满——八段锦
很多人在小满前后会感觉到气温的升高,产生心烦、不思饮食等“苦夏”的症状。
而练八段锦能使心情平静。
芒种——心区按摩
按摩心区,可直接作用于心脏,能疏通心血运行,预防心血瘀阻而引起的心前区疼痛等心脏病的发生。
夏至——扇扇子
悠闲地摇扇不仅可以促进手指、手腕、肘关节的灵活性,锻炼双肢的肌肉力量,更可有效地刺激大脑两半球,增加其血流量和脑血管的柔韧性,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小暑——“呵”字功
练习时,双脚分开直立,与肩同宽。
两膝微屈。
头正颈直,含胸收腹。
两手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两手掌轻靠于大腿外侧。
全身放松,两眼微开,平视前方。
练功时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大暑——游泳
经常游泳的人,心脏能得到锻炼,心肌发达,收缩能力强。
同时,呼吸肌亦强壮有力,肺活量大。
立秋——太极拳
秋季练习太极拳,能达到“秋养阴”、“养肺气”、等养生目的,也是秋季常见疾病防治、康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处暑——慢跑
秋季是由“盛长”转向“闭藏”的收敛过程,慢跑节奏和缓,而且运动量适中,是处暑时节理想的运动项目。
白露——打羽毛球
白露后,可选择羽毛球运动,以出微汗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肌肉内气血调畅。
青少年运动量宜为中强度,活动时间以40-50分钟为宜。
老年人和体弱者运动量宜较小,活动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
秋分——登山
登山时最适合秋天的健身运动了,有益于身心健康,可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寒露——冷水浴
所谓冷水浴就是用5℃~20℃之间的冷水洗澡。
初练冷水浴的时间以秋季为最好。
水由微温逐渐降低至自来水水温,洗浴时,多次用湿毛巾从上肢开始,轻轻顺沿肩、背、胸、腹和腿部擦洗。
霜降——倒着行走
高龄多病和初学者,可用双手分按腰部两侧,向后倒走。
对于较熟练的人,向后倒走,配合摆臂甩手。
对于训练有素者,还可以曲肘握拳,进行快速倒行或倒跑。
立冬——长跑
长跑时一项老少皆宜的冬季健身运动。
长跑每周至少要进行三次,每
次时间在30-40分钟。
要注意,过饱和餐后不可立即长跑。
小雪——滑冰
滑冰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增强人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身体的柔韧性,同时还可增强人的心肺功能,提高下肢力量,十分适合开车族。
大雪——冬泳
冬泳之前,尤其是中老年人,要认真体检,有严重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的人不宜冬泳。
冬泳前要认真进行足够的热身准备运动,并喝一杯热开水。
游泳时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循序渐进。
冬至——爬楼梯
据有关资料统计,爬楼梯时消耗的热量比静坐多10倍,比散步多4倍。
循着六层楼的楼梯跑上2~3趟,每次10~15分钟。
大寒——滑雪
滑雪是一项既浪漫又刺激的体育运动。
大寒时节室外温度非常低,许多人因此对室外活动望而却步,但如今滑雪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