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植物

合集下载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动植物特征与活动规律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动植物特征与活动规律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动植物特征与活动规律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农耕文化的国家,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规律,即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化中对于天文、气象、农事的分期规定,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志,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的感知和对季节变化的理解。

在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不仅代表着气候的变化,更体现了动植物的特征与活动规律。

本文将从动植物的特征和活动规律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二十四节气对于动植物的影响。

春季:立春:立春是农历的春季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天的开始。

在立春时,万物开始苏醒,春雷初响,气温逐渐回暖。

动物方面,一些早春鸟类开始筑巢,如喜鹊、麻雀等。

而植物方面,莺歌燕舞、桃花盛开,草木逐渐复苏。

雨水: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降雨增多,气温逐渐回升。

此时蛙鸣告诉我们春天真正来临了。

植物方面,杨柳垂柳开始吐芽,白梨花、油菜花初开。

而动物方面,蛙鸣蝶舞,蜜蜂开始飞舞采蜜。

惊蛰: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意味着春雷初鸣。

此时气温回升较快,动植物的活动都比较频繁。

植物方面,梅花、杏花、桃花盛开,蝴蝶、蜜蜂开始采蜜。

动物方面,春雷响起,蛇开始出洞,黄鹂、啄木鸟等鸟类开始啼叫。

清明:清明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代表着春光明媚、百花吐艳。

植物方面,杨柳开始吐叶,梧桐、罗汉松开始发芽。

动物方面,蝴蝶、蜜蜂、蚂蚁开始活动,鸟类开始孵化。

谷雨:谷雨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气温变化较大,是谷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植物方面,草木繁茂,蒲公英开始盛开。

动物方面,蜜蜂开始采蜜,燕子飞回洞窝。

夏季:立夏: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气温上升,进入了夏天。

植物方面,大豆、南瓜、西瓜等作物开始生长。

动物方面,蝉鸣告诉我们夏天到了,狗舔身子散热。

小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逐渐升高。

植物方面,五谷开始抽穗,棉花、菜瓜开始开花。

动物方面,蝉声嘹亮,蚜虫开始大量繁殖。

芒种: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正值稻田忙耕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现象

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现象

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现象立春(2月4日或5日左右):鸟类开始筑巢;蜜蜂开始活动;杏花开始盛开。

雨水(2月19日或20日左右):鸟雀开始求偶繁殖;萍蓬、水葱、荇菜等水生植物开始发芽。

惊蛰(3月5日或6日左右):春雷开始响;蛤蟆开始出现;杏、梨、桃花开始盛开。

春分(3月20日或21日左右):昼夜平分;万物开始萌芽生长;蚕蛹开始吐丝。

清明(4月4日或5日左右):桃花盛开;春耕春种;桑叶开始萌动。

谷雨(4月19日或20日左右):小麦、油菜、豆类等作物开始成熟;草木葱茏;雨水增多。

立夏(5月5日或6日左右):萤火虫出现;麦田变黄;荷花开始开放。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左右):麦类、杏、桃、李等作物开始成熟;荔枝花开始开放。

芒种(6月5日或6日左右):麦类、棉花等开始收割;蚕桑开始饲养;荷花进入盛花期。

夏至(6月21日或22日左右):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嫩茶开始收摘;芒种时节的作物开始成熟。

小暑(7月6日或7日左右):黄瓜、西瓜等开始成熟;麦秸开始晾晒。

大暑(7月22日或23日左右):麦类、高粱等农作物收割;荷花开始凋谢;蚊蝇成群出现。

立秋(8月7日或8日左右):凉爽之气开始出现;柿子开始成熟;秋燥风开始吹。

14处暑(8月22日或23日左右):荷花凋谢;气温渐趋凉爽;水稻进入成熟期。

白露(9月7日或8日左右):梧桐树叶渐黄;早稻开始收割;天气干燥,露水凝结。

秋分(9月22日或23日左右):昼夜平分,天气凉爽;二九天寒意开始显现;菊花开始盛开。

寒露(10月8日或9日左右):霜降开始出现;落叶开始凋零;田间地头露水增多。

霜降(10月23日或24日左右):霜冻开始出现;物种进入休眠期;柿子、橙子等水果开始成熟。

立冬(11月7日或8日左右):雨水转为雪;万物开始进入冬眠状态;冬季作物开始播种。

小雪(11月22日或23日左右):天气渐寒,开始降雪;落叶进一步增多;麦芽开始发芽。

大雪(12月6日或7日左右):雪花纷飞;地面开始结冰;腊月的饺子、腊肉等传统食品开始制作。

24节气代表植物

24节气代表植物

24节气资料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分别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时间为每年的公历2月3-5日.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是汉族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之后天气回暖,万物复苏。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代表植物:萝卜。

立春时节吃生萝卜,谓之“咬春”。

《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

”清《燕京岁时记》载: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谓可以却春困也。

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中医认为,春季保健,应该要特别注意对我们的肝脏进行保养,因为春季是属于阳气开始升发的特点。

所以,根据以上特点,应多吃一些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而少食具有酸收作用的食物.这其中,萝卜正是立春时节最佳的保健食物。

雨水:雨水,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时间为每年公历的2月18-20日。

立春后气候渐暖,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因而得名。

代表植物:杏花。

雨水节气的代表植物选择杏花并非偶然。

中医认为,杏花具有补中益气,祛风通络的作用,可以营养肌肤,祛除面上的粉斑。

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中,就有以杏花、桃花洗面治斑点的记载。

《名医别录》言其“主补不足,女子伤中,寒热痹,厥逆”。

雨水节气后,水湿渐盛,春风也冽,杏花为饮补中益气,正是应时良药。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当雨水润物,大地回春之时,生命的激情也应时而绽放,所以,杏花开时,既是春意盎然的时节,也是浪漫诗意的时节.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时间为每年的3月5—6日。

(附译文)24节气72物候

(附译文)24节气72物候

24节气72物候(附译文)先秦时期,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

立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雨水: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

(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草木开始抽出嫩芽。

)惊蛰: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桃李开始开花,黄鹂鸣叫,鹰变形为布谷鸟。

)春分: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燕子从南方非回来,下雨时会伴随雷声,发出闪电。

)清明:桐始华,田鼠化为鴽rú,虹始见。

(白桐树开始开花,田鼠变化为鹌鹑鸟,雨后开始有彩虹出现。

)谷雨: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水中的浮萍开始生长,鸣叫着的斑鸠开始梳理自己的羽毛,戴胜鸟开始降落在桑树上。

)立夏: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听到蝼蛄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小满: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

(老百姓们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往往以野菜充饥,喜阴的靡草热死,麦子成熟的季节到了。

)芒种:螳螂生,鹃始鸣,反舌无声。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破壳生出小螳螂;伯劳鸟开始在枝头鸣叫;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停止了鸣叫。

)夏至: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逐渐繁盛。

)小暑: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习。

(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也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带着小鹰学习搏击捕食。

)大暑: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腐败的草变化为飞舞的萤火虫,土地潮湿,天气闷热,雷暴雨时时出现。

)立秋: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凉风吹起,早晚时会在树叶草茎上凝结露水,比知了(蜩)体型略小、颜色发红的寒蝉作最后的嘶鸣。

24节气代表植物

24节气代表植物

24节气资料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分别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时间为每年的公历2月3-5日。

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是汉族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之后天气回暖,万物复苏。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代表植物:萝卜。

立春时节吃生萝卜,谓之“咬春”。

《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

”清《燕京岁时记》载: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谓可以却春困也。

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中医认为,春季保健,应该要特别注意对我们的肝脏进行保养,因为春季是属于阳气开始升发的特点。

所以,根据以上特点,应多吃一些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而少食具有酸收作用的食物。

这其中,萝卜正是立春时节最佳的保健食物。

雨水:雨水,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

时间为每年公历的2月18-20日。

立春后气候渐暖,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因而得名。

代表植物:杏花。

雨水节气的代表植物选择杏花并非偶然。

中医认为,杏花具有补中益气,祛风通络的作用,可以营养肌肤,祛除面上的粉斑。

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中,就有以杏花、桃花洗面治斑点的记载。

《名医别录》言其“主补不足,女子伤中,寒热痹,厥逆”。

雨水节气后,水湿渐盛,春风也冽,杏花为饮补中益气,正是应时良药。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当雨水润物,大地回春之时,生命的激情也应时而绽放,所以,杏花开时,既是春意盎然的时节,也是浪漫诗意的时节。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时间为每年的3月5-6日。

二十四节气中的植物奇观

二十四节气中的植物奇观

二十四节气中的植物奇观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二十四节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以规律的周期性引导着人们的生活。

在这二十四个节气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植物奇观。

本文将带您领略二十四节气中的植物奇观,展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1. 立春:梅花春意盎然立春,意味着冬天的尽头,中国传统的春节也在这个节气之内。

在此时,梅花盛开,给人带来暖意和美感。

梅花的花形秀丽,花色绚烂,给寒冷的冬季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

2. 雨水:雨后春笋涌现随着雨水的滋润,大自然开始呈现春天的气息。

这个时候,春笋开始冒出地面,徐徐生长。

春笋鲜嫩可口,被誉为春季的美味佳肴,也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3. 惊蛰:百花争艳在惊蛰时节,气温逐渐回升,大地解冻,万物复苏。

各种花卉相继绽放,形成了绚烂多彩的花海。

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等,各种花朵竞相绽放,给人带来了无尽的美丽与享受。

4. 春分:樱花遍地开放春分时节,天空湛蓝万里,阳光明媚,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

樱花作为日本国花,也在中国盛行多年。

粉红的花瓣飘落在大地上,犹如一场绚烂的梦境,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5. 清明:杨柳成荫清明时节,阳光温暖,气温回升。

在河岸边,杨柳成行,把河岸装饰得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微风拂面,树叶轻轻摇曳,给人带来一种宜人的感觉,也使人们更加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6. 谷雨:油菜花田里的金黄谷雨时节,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

广袤的田野里,一片金黄的油菜花海,与碧蓝的天空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油菜花的花香扑鼻,同时也给人带来一种安宁与宜人。

7. 立夏:荷花绿叶浮水面立夏时节,天气渐渐转暖。

而荷花正是夏季的代表之一。

荷花的绿叶浮于水面,配以粉红的花朵,构成了一幅宁静而优雅的景色。

荷叶上的露水晶莹剔透,给人一种纯净与清爽的感觉。

8. 小满:稻浪涌动小满标志着水稻的成长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此时,田野里的调整正处于秧苗嫩绿的时刻。

稻浪随风摆动,仿佛一片波涛,令人心旷神怡,也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二十四节气代表性植物

二十四节气代表性植物
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树木和草本植 物开始萌发新芽,大地呈现出一片生 机勃勃的景象。
早春花卉陆续绽放
如梅花、水仙等,它们在寒冷的冬季 就开始酝酿,立春时节便纷纷绽放, 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
雨水滋润下的早春植被
雨水节气带来适量降水
01
雨水节气是早春时节的重要节气,此时降水逐渐增多,为植物
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
早春植被开始繁茂
02
在雨水的滋润下,早春植被开始迅速生长,各种绿色植物竞相
展现生机。
花卉逐渐进入盛花期
03
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雨水的增多,许多花卉逐渐进入盛花期,如
樱花、桃花等,它们的花朵繁茂而艳丽。
惊蛰唤醒的昆虫与花卉
1 2
惊蛰节气唤醒冬眠昆虫
惊蛰时节,气温逐渐回升,春雷开始响起,唤醒 了冬眠的昆虫,它们开始活跃起来,为植物传粉 授粉。
反映农耕文明和乡土情感
01
节气植物与农事活动紧密相关, 如春分时节的油菜花、芒种时节 的小麦等,反映了我国农耕文明 的特色。
02
节气植物寄托了人们对乡土的眷 恋和感恩之情,如清明时节的柳 树、白露时节的桂花等,都具有 浓郁的地方特色。
体现中华民族传统审美观念
节气植物的美学特征符合中华民族的 审美习惯,如立春时节的梅花、立秋 时节的菊花等,都被赋予了高洁、坚 贞等品质。
节气植物在诗词歌赋、绘画等艺术形 式中得到了广泛表现,展现了中华民 族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
传承民间习俗和节庆活动
节气植物与民间习俗和节庆活动密切相关,如冬至时节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等 都与特定的植物有关。
一些节气植物还被赋予了吉祥如意、祛病消灾等寓意,成为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与植物物候

二十四节气与植物物候

植物繁殖过程
• 花的发育与开放 • 传粉与受精 • 果实发育与成熟
二十四节气与植物休眠现象
二十四节气与植物休眠
• 每个节气对应不同的植物休眠阶段 • 如落叶、休眠等 • 植物休眠受气候变化影响
植物休眠现象
• 落叶性休眠 • 旱生性休眠 • 低温性休眠
03
二十四节气与植物物候现象
二十四节气与植物发芽现象
二十四节气与传统农耕文化
二十四节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农耕生产
• 指导农民根据气候变化安排农事活动 • 如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 •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十四节气与民间生活
• 影响人们的饮食、服饰、出行等方面的生活习惯 • 如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活动安排 • 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02
二十四节气与植物生长周期
二十四节气与植物结果现象
二十四节气与植物结果
• 每个节气对应不同的植物结果阶段 • 如夏至、小满等 • 植物结果受气候变化影响
植物结果现象
• 结果时间 • 结果速度 • 结果率
04
二十四节气与植物病虫害防治
二十四节气与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
二十四节气与病虫害发生
• 每个节气对应不同的病虫害发生阶段 • 如惊蛰、白露等 • 病虫害发生受气候变化影响
二十四节气与植物生长规律
二十四节气与植物生长
• 每个节气对应不同的植物生长阶段 • 如萌芽、开花、结果等 • 植物生长受气候变化影响
植物生长规律
• 季节性生长 • 阶段性生长 • 适应性生长
二十四节气与植物繁殖过程
二十四节气与植物繁殖
• 每个节气对应不同的植物繁殖阶段 • 如开花、传粉、结实等 • 植物繁殖受气候变化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十四节气植物
篇一:二十四节气植物版
二十四节气植物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20XX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个节气在大自然中的反馈也是不同的,四季变化,景色迥然。

让我们来欣赏下每个节气带给我们的不同风景。

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
意思。

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每五日为一候,共计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信。

二十四节气的顺口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篇二:二十四节气组图
二十四节气组图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

在前的为节历,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历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由于上下五千年历史以来,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组美到窒息的二十四节气摄影,以及与其相关的传统仪式、场所、植物……走进春草花开的世界,走进中国传统之美。

立春(摄于杭州西溪)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摄于湖州南浔)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惊蛰(摄
于湖州南浔)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摄于江西婺源)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摄于杭州茅家埠)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摄于江西山区)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摄于余杭竹海)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摄于安徽宣城)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芒种(摄于温州楠溪江)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篇三:二十四节气与农耕
五日为一候,三候即十五日为一气。

月的第一个气称为节,第二个称为气(又称中气)。

一个月为一个节、一个气,一年即分为二十四节气。

从春开始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中表示温度的节气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表示降水的有雨水、谷雨、白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