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品质管理是企业持续改进和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员工对品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具备品质管理能力的人才,本次培训将介绍品质管理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培训内容:一、品质管理概述品质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有效的策略、流程和方法,以确保产品和服务达到或超过客户的期望和需求。
而良好的品质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
二、品质管理的重要性1. 品质管理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2. 品质管理可以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缺陷和投诉,降低成本和风险。
3. 品质管理可以增加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三、品质管理原则1. 客户导向:以客户需求和期望为导向,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2.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实现品质的持续改善。
3. 员工参与:培养员工的品质意识和责任感,推动全员参与品质管理。
4. 数据驱动: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做出基于事实的决策和改进措施。
四、品质管理体系品质管理体系是一套组织管理的相互关联的流程和程序,用于实施品质管理活动。
其中,ISO 9001是国际通用的品质管理体系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五、品质工具与技术1. 流程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描述和分析工作流程,识别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2. 鱼骨图:通过分析产生问题的各个因素,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 统计过程控制(SPC):通过统计方法对产品和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
4. 5W1H分析法:通过分析问题的“什么、为什么、谁、什么时候、在哪里、如何”等关键要素,找出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方案。
六、品质改进方法1. PDCA循环:通过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执行行动和评估结果,持续推动品质改进。
2. 6σ管理:通过分析数据和减少变异性,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卓越品质。
3. 过程重视法:将目光聚焦在关键过程上,通过改善过程质量来提升整体绩效。
品质管理的基本知识

品质管理的基本知识品质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策略、技术和工具,对产品或服务的各个阶段进行管理,以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品质管理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品质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品质管理的定义、目标和原则,以及品质管理的工具和技术。
一、品质管理的定义品质管理是指企业为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策略,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优化,并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
品质管理包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控制和监督。
二、品质管理的目标品质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不断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具体目标包括:1. 提供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产品或服务;2. 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生产和交付过程;3. 实现生产成本的控制和降低;4. 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5. 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三、品质管理的原则品质管理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1. 以客户为中心:了解客户需求、期望和反馈,将客户满意度作为品质管理的核心指标。
2. 全员参与:品质管理不仅仅是质量部门的责任,而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每个岗位都要对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负责。
3.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的分析和改进,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水平,确保不断超越客户期望。
4. 管理方法的科学性: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具,通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提高管理效能。
5. 过程管理:将产品或服务的供应链和流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全过程控制和管理。
四、品质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品质管理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和技术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品质计划:制定品质目标、指标和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点和流程。
2. 过程控制:通过控制图、流程图等工具,监测和控制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3. 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产品或服务的技术标准,确保产品或服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 品质检验:建立有效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机构,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抽样检验和全面检测。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一)基本术语:1.什么叫品质?就是规定规范及满足客户要求2.什么叫品管?按照品质所设定的标准利用统计技术等数学原理达到品质的管理目标。
3.什么叫品检?借助于某种手段或方法测量、检查、计量产品品质的一种或多种性能,然后把测定的结果同规定的产品品质标准作比较从而对产品做出判断。
4.什么叫品质保证?就是指为使一项产品或服务满足所设定的品质要求所建立的各项必要的规划性及系统性的措施。
5.什么叫标准?指对重复的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6.什么叫美国MIL-STD-105E抽检法?MIL-STD-105E是美军军用抽样标准,是世界上应用最普及的抽样标准(1989年5月10日发布),是指根据AQL与样品代字为抽样计划指标,依据送检品质好坏来决定检测严格程度。
7.何为AQL?指品质允收水准,即物件依美军MIL-STD-105E抽检计划表,实施随机抽样检查检测,以产生不良数多少,占批量检测不良率百分比,判定该批量允收水准抽样检查的品质管制方法。
8.何为随机抽检?指在批量群体的不同分散批里,任意抽取检测样本数。
AC则合格判定数,指样本中允许的最大不良品个数。
RE则不合格判定数,指样本中不允许的不良品个数。
10.何为缺点?指产品单位上任何不符合规定条件者。
11.抽样?指从总体中取出一部份个体的过程。
12.不合格品?指不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
13.报废?指某种事物丢弃不用,通常指物料、成品、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报废。
14.选别?指按某一设定条件对物料进行分类,通常指选出不良品。
15.特采?指材料不符合品质规格时,已经作了选别或追生产不陷于停顿或受大更大的经济损失,在影响品质不大的范围内限定条件(数量)而进行的生产。
16.条件(接)收货?指不合格程序较小,经局部修整后可接受或直接使用时,不会影响产品的最终性能,在品质上可视为允收范围,也称:“让步接收”或“偏差接收”。
17.可追溯性?是指通过经记录的标识物,对产品的某一部份或整个生产过程,检验情况,放行情况,或产品所在位置进行品质追溯的能力。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全讲解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全讲解这篇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文章,涉及到基础层面的知识,您或已全然了于心,但对于质量新人或者您团队其它成员这或许是一份不错的培训课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或重温下吧!一、品质管理认知1. 什么是质量?质量的定义是符合要求。
(克劳士比)2. 什么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关于质量体系相互的活动。
通常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3. 什么是检验?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判断,必要是结合测量、实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4. 什么是验证?验证是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5. 确认的定义?确认是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使用及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二、QC基础知识1. 什么叫做QC?简易的讲就是质量控制。
2.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① 认识质量管理想获得品质必须认识品质管理,品质管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系统,经历了几个阶段。
② 质量检验阶段 QI(1920----1940年)特点:专业检验工人按照技术文件的规定,采用各种检测技术,对产品进行各项检验和试验。
做出合格与不合格判断,合格才能出厂,才能保证到达客户手中的都是合格产品。
优点:不合格品通向市场之路被切断。
局限性:能够'把关',不能'预防'。
③ 统计控制阶段 SPC(1940-----1960年)特点:将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质量控制之中,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统计手法(柏拉图、排列图、层别图、控制图)等。
通过统计手法获得品质波动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汇总,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波动异常因素,提高一次合格成品率,减少废品造成的损失。
优点:既能把关,又能预防。
④ 全面质理管理TQM(60年代)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型复杂的机械,电子新产品的出现,使人们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光靠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已经无法控制,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将质量活动向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过程扩展,以实现在产品形成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实施品管圈活动有下列诸多的目的:
1、 可以提高现场基层干部,班组长的管理能 力及领导力,进而提高部门绩效。
2、 可以提高最基层员工们的品质意识、问题 意识及改善意识,并能将此气氛渗透至现场每 一个角落。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姚世瑞 2018-03-20
CONTENTS
目 录
1 质量的基本概念 2 品质管理对工厂的作用 3 如何开展品质管理 4 品质管理的主要工具和方法
何为质量?
➢ 质量(Quality),也称品质。表示产品所具备的特质或属性。质量有优劣, 也可以说有高有低。人们往往将品质优的产品(或服务)视为“质量好”, 将品质低劣的产品(或服务)视为“质量差”。
1、品质管理基础—标准化
➢ 野蛮制造的“克星” ➢ 标准化是管理不稳定质量出现不可或缺的准则 ➢ 统一化 ➢ 通用化 ➢ 系列化 ➢ 简便化
2、品质管理基础—数据化
➢所谓数据化,就是尽量将事情用数值表示 。数据化是对品质状况的精确描述,是进 行质量判定和品质改善的依据。
3、品质管理基础—质量教育
3、可使现场成为品质保证的核心,使各部门 管理稳定并持续进步,总经理方针目标之达成 度得以提高。
4、可以提高员工对上班工作的喜悦与成就感 ,并提高员工向心力及士气,进而提高效率。
防错技术
“POKA-YOKE”又称愚巧法\防呆法.意即在过程失误发生之前即加以防止.是一种在作业过程中采用自 动作用\报警\标识\分类等 手段,使作业人员不特别注意也不会失误的方法. “使傻瓜都不会失误的一种 方法”。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定该批合格或不合格。 ❖ 逐批检查后的处理: ❖ (1) 不合格判定重检或特采; ❖ (2) 检查中发现的不良品退回生产单位修复后再交验
。
7S
❖ 整理、整顿、清洁、清掃、素养、节约、安 全因为它的第一个日文字母为S,
❖ 安全:生产中机器使的安全,生产过程的安 全。
檢驗設備
❖ 使用前要檢查,用於品質判定的設備。 ❖ 1.是否有校驗? ❖ 2.校驗日期是否過期? ❖ 3.設備的精度是否滿足圖面或規格的需求? ❖ 4.檢查設備是否堪用?
❖ 常用设备仪表介绍ຫໍສະໝຸດ 遊標卡尺❖ A量內徑
A
❖ B量外徑
❖ C量深度
❖ ABC尺寸應一致
❖ 最初是5S, 起源於日本, 後發展到6S及7S. 7S
❖ 7S是一個現代公民的基本要求,從事職業的 基本需求
整理:
❖ 不再使用的 清理掉 ❖ 不常使用的 -贮存.备用! ❖ 经常用到的 保留于现场养 ❖ 每天用到的 随手中取处
整顿:
❖ 场地进行规划; ❖ 物品摆放整齐; ❖ 容易混淆、容易遗忘的物品进行标识
产品称为不合格品,根据检验性质不同分为 三类,分别为A类不合格品(CR)、B类不合格 品(MA),C类不合格品(MI),同时有两类以上 的不合格,归入较严重的一类。
❖ 合格判定数(AC):作出批合格判定,样本 中所有允许的最大不合格数或不合格数
❖ 不合格判定数(RE):作出批不合格判定, 样本中所不允许的最小不合格品数或不合格 数
C
B
高壓儀
高壓表
高壓棒引線
高壓儀輸出時會有0-4000V電壓,故要注意安全
❖ 公司目前採用的是 抽樣數不隨箭頭變化。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基础管理培训教材质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无论是生存质量(社会),还是生活质量(个体),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而企业的生存竞争实质是质量竞争,有好的质量,才有生存的空间,才有发展的天地,也才能占领市场.品牌效应、名牌模式都是品质管理的典范,二战后日本能够迅速崛起,得益于日本式的质量管理;日本能够在电子和汽车等行业主导全球市场,完全得益于“高品质”的产品.一.品质管理的沿革(演进史)及现状:品质管理从无到有,从最初的作业者自行检验到现在的“零缺陷”管理,历经了数代人的努力,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大阶段。
1.检验品质控制阶段此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全检或抽检,通过检验发现问题,再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它关注的是最终的结果,等发现问题时只能采取补救措施,可谓是“亡羊补牢,犹为晚也”!检验质量控制阶段具体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①作业者自行检查(质量控制)阶段: 在18世纪,手工工业兴起之初,作业大多是手式作坊形式,同一产品一人从头到尾,对产品品质的保证也只是同一人担当(制作完成后的检查),处于最初级的品质控制阶段.②领班(工长)负责的检查阶段: 从19世纪开始,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批量生产,部分企业开始规模生产,由领班监督控制品质,这比作业者控制品质成本低,效率高,是一个长足的进步.③专职检查员检查阶段: 一次大战期间,工厂开始变得复杂,原有的一个领班除了要管理大量的工人以外,还要负责管理品质,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发展出指定专人来负责产品检验.④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1924年,贝尔实验室的修华特博士发明SPC管制图以来.各企业陆续导入SPC管理.20世纪50年代,美国品管大师戴明博士将SPC引入日本公司,获得巨大成功,此后SPC在过程品质控制中得到迅速普及,并取得飞速的发展.2.靠品质系统来保证品质阶段靠品质系统来保证品质阶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表现为建立品质系统,形成从供应商管理、过程品质管理直至远及客户管理的整个品质管理链,环环相扣,从体系上保证产品和服务品质.方兴未艾的ISO9000质量体系就是一种典型的靠系统来保证品质的模式.和检验品质控制相比,它将目光聚焦在整个系统上,靠严密的体系而不是单靠被动检验来防错,如果体系中每个要素做好了,结果正确的概率就大很多.基于ISO9000质量体系,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联合推出的QS9000体系、通信领域的TL9000体系等.在此阶段,各种品质控制、品质改善手段被空前充分地利用,如6Sigma品质系统,引发了一场品质革命.3.“零缺陷”品质管理阶段这是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Crosby)所提出的一套品质管理理论,其核心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它追求的标准为“零缺陷”,即没有不良品.强调品质控制和品质保证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意识,即所有人必须清楚理解自己的工作要求是什么,然后使每项工作符合要求,则可达零缺陷.它完全着眼于预防.这是真正以人为本的品质管理,把品质管理上升到艺术和哲学的高度.如通用电气、摩托罗拉、可口可乐、IBM等世顶级公司在实施“零缺陷”管理后,深受其利,目前此理论正得到越来越多的组织的认同和采用.二.品质管理中有关术语之定义:1.质量(Quality):定义(3.1.1):质量是指“一组织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QC品质管理基本知识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的作用①降低不良的依据;②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③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II.
正常檢驗/加強檢驗/減輕檢驗的關系:
1. 2.
XIII.
質量檢驗員必須具備:
1. 2. 3.
2011/1/11
XIV.
檢驗工作的目的:
1. 2. 簽別產品的合格與否 及時取得產品(物件)的質量信息以預防不合格品的產生, 提高產品質量. 進貨檢驗:對進廠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外加工件進行驗收 並做驗收記錄.填寫(來料抽樣檢查報告). 制程檢/試驗:
2011/1/11 周潔陽 3
11. 缺陷:未滿足與預期或規定用途有關的要 求. 12. 質量管理: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 協調活動. 13. 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是一個把與 質量有關的組織結構、過程和資源等組 合起來的有機整體,強調系統性和協調性. 14. AQL含義:英文Accepted Quality Level 縮寫,即允收品質水平.
2011/1/11
周潔陽
1
本廠的質量政策是:顧客政上、持續改善. II. 質量目標是:提高產品合格率,減少客戶投訴 及退貨. III. 本廠抽查產品的依據:MIL-STD-105E(II) IV. 名詞解釋:
I.
1. QC定義:英文Quality Control縮寫,即質量控制.質量控 制就是為了使生產或服務滿足規定的質量要求所采取的 一系列作業活動. QA定義:英文Quality Assured縮寫,即品質保證.品質保 證就是為了提供足夠的信任,表明實體能夠滿足質量要 求而在質理體系中實施並根據需要進行證實的全部有計 劃和有系統的知動.
鑒別 標識 隔離 返工 采取措施 措施跟蹤等. 記錄 原因分析
2011/1/11
周潔陽
8
XVII.
檢驗和試驗狀態的標識包括:
1. 2. 對待驗、驗後合格、驗後不合格和驗後待處理的產品要 有管理規定. 對合格與不合格要有隔離措施,具有埆定放置地點及有 明確標識. 產品滿足規定要求的證據. 質量體系有效動作的客觀證據 實現可追溯的依據 采取糾正與預防措施的證據 準確 及時 全面 清晰 完整
周潔陽 9
XVIII.質量記錄的作用:
1. 2. 3. 4.
XIX.
質量記錄的要求是:
1. 2. 3. 4. 5.
2011/1/11
XX.
安全性測試項目名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利角測試(Sharp point test) 利邊測試(Sharp edge test) 小物體測試(Small part) 安全投擲測試(Impact test) 扭力/拉力測試(Torque/tension test) 咬力測試(Bite test) 壓力測試(Compression test) 屈曲測試(Flexure test) 拗力測試(Bending test) 繩長測試(String standard) 包裝物料/膠袋標準(Packing films std) 可觸及性探測標準(Accessibility std) 嬰兒玩具/響鈴標準(Infant toy/rattle std) 布料之伸長比率(The elongation rate of fabric material) 15. 冷凍測試(Preconditioning test) 16. 燃燒測試(Flammability test)
2.
2011/1/11
周潔陽
2
3. 質量:英文是Quality.其含義是產品或服務滿足規定 或潛在需要的特征與特性的總和. 4. 過程:英文是Process.其含義是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 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過程是質量活動的 基本單元,過程由三個基本要素組成,分別是輸入、輸 出和活動. 5. 產品:產品就是活動或過程的結果.它包含:服務、硬 件、軟件,流程性材料或它們的組合. 6. 可靠性:是某物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種功能的能力. 7. 安全性:產品在制造貯存和使用過程中,保證人身及環 境免遭危害的程度. 8. 質量檢驗:對產品過程或服務的一種或多種特性進行 測量、檢驗、試驗並將這些特性與規定要求進行比較, 以確定各個特性的符合性活動. 9. 首件檢驗:對新產品設計投產或工序要素發生變化後 生產的首批產品進行檢驗. 10. 關鍵工序:對產品質量起決定作用的工序. 11. 品管部(品質控制部):為達到抽質量要求所采取的作 業技術和活動的部門.
周潔陽 10
2011/1/11
XXI.
可靠性測試項目名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老化測試(Aging test) 濕度測試(Humidity test) 模擬運輸測試(Transit test) 擦油測試(Abrasion test) 沖沙測試(Sand abrasion test) 介油測試(Adhesion test) 干磨/濕磨測試(Dry/Wet crocking test) 布料手洗測試(Fabric hand wash test) 機洗測試(Machine wash test) 表面清洗測試(Surface wash test) 吊重測試(Static loading test) 監水測試(Salt solution test) 絲縫位拉力測試(Seam pull test) 硬度測試(Hardness test) 鉛筆硬度測試(Pencil hardness test) 壓力測試(Crush test) 監水濕度測試(Salt humidity test) 生熟測試(Curing test)
2011/1/11
周潔陽
13
周潔陽 6
2011/1/11
XI.
抽樣檢驗幾種方法:
1. 2. 3. 隨機抽樣 分層抽樣 聚集抽樣 正常檢驗轉為加強檢驗:當連續抽查5批貨時,有連 續2批拒收,就應為加強檢驗. 正常檢驗轉為減輕檢驗:當連續5批貨時,抽查壞貨 率在正常檢驗壞貨數量接受範圍內,就可轉為減輕 檢驗. 熟試產品結構原理及檢驗標準 熟試產品安全標準及有關法規要求 熟識檢驗儀器,設備的正確使用和操作規程及注意 事項.
a) b) c) 對首件產品進行鑒定,並做好鑒定記錄,填寫(首件/試驗報 告) 對關鍵工序產品是否合格進行鑒定,並做記錄 最終成品檢驗:以AQL普通II級單次抽樣標準,對每批最終 成品進行抽檢,並做好鑒定記錄,填寫(最終成品檢查報告)
XV.
檢驗與試驗的工作範圍包括:
1. 2.
XVI.
不合格品的處理程序包括:
V.
次品介定可分為:极嚴重、嚴重、輕微.
1. 2. 3. 极嚴重定義:開於安全條例或與國家法律不配合 的問題. 嚴重定義:可能導致產品失效或減低其效能的缺 陷,影響顧客購買或會被顧客退貨的缺陷. 輕微定義:任何不符合已定要求,容易被發覺但不 致於退貨的缺陷.
周潔陽 4
2011/1/11
VI.
AQL檢測法程序主要有:
2011/1/11
XXIII.
常用單位的換算及轉化:
1. 換算: 1FT(英尺)=12 INCH(英寸),1M(米)=10DM(分米)=100CM(厘米) 1KG(公斤)=1000G(克),1CM(厘米)=10MM(毫米) 1MM(毫米)=1000C(微米) 2. 公/英制轉化: 1inch(英寸)=2.54cm(厘米)=25.4mm(毫米), 1LB(磅)=0.45KG(千克)=454G(克), 1KG(千克)=2.2LB(磅) 1K=1000 英寸化毫米:毫米=英寸╳25.4 毫米化英寸:英寸=毫米Ι25.4 千克化磅:磅=千克Η2.2 磅化千克:千克=磅Η0.454
包裝產品通常從六大方面檢查:
1. 2. 3. 4. 5. 6. 外觀 功能 安全性 可靠性 包裝要求 客人特別要求
IX. X.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品質管制的目標:用最低的成本為顧客生產 用最低的成本為顧客生產 最好質量的產品. 最好質量的產品. 品質管制的意義:
1. 2. 3. 保障消費者 減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建立公司良好聲譽
周潔陽 11
2011/1/11
XXII.
品管七大手介紹:
1. 舊七大手法:
a) b) c) d) e) f) g) 查檢表 層別法 魚骨圖(特性要因圖) 柏拉圖 散布圖 管制圖 直方圖 親和圖 系統圖 關聯圖 矩陣圖 箭線圖 PDPC法 矩陣數據解析法
周潔陽 12
2.
新七大手法
a) b) c) d) e) f) g)
1. 2. 3. 4. 5. 6. 7. 埆定檢驗水平 規定合格質量水平 規定抽樣方式 按產品量確定批量大小 根據抽樣表抽取樣本 根據抽樣表判定合格與否 填寫相關報告並待處理 操作者 設備 環境 操作方式 物料
VII.
影響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有:
1. 2. 3. 4. 5.
2011/1/11
周潔陽
5
V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