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资源

世界自然资源
世界自然资源

世界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分布大势:耕地分布在温带湿润平原地区;林地分布在热带和亚寒带地区;草原在热带、温带半干旱地区。

2、生物资源

(1)森林:(两大林带)

热带雨林、季雨林: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与几内亚湾沿岸及东南亚;

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

(2)草原:

温带草原: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中部

热带草原:非洲、拉丁美洲、大洋州

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

3、水资源(径流总量由大到小)

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州

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4、矿产资源

(1)分布

铁矿: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煤: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石油:中东地区储量占一半,也是世界最大生产和输出地区,此外,俄、美、中、墨、英等国产量也较大。

(2)铁矿运输: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的不平衡是铁矿运输的根本原因。出口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进口主要在发达国家。

我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①自然资源大国:土地面积、矿产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河流径流、森林面积世界第六

②人均资源不足:人均土地、耕地占世界人均量的1/3、径流量占1/4、森林占1/5、矿产占3/5

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水资源特点

①总量丰富(年江河径流量世界第六)

②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水能资源特点

①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②地区分布不均。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3、生物资源

(1)森林资源

①森林资源特点:

宜林地区广,树种丰富

森林覆盖率低,林木蓄积量少

②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三大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最大天然林区

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岭等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我国人工造林面积世界首位。

③森林资源破坏严重:重采伐,轻抚育;滥伐森林、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和虫害。

④主要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世界生态工程之最”: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旱涝灾害发生频率,改善生态环境,改变社会经济状况。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沿海防护林体系:缓解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

太行山绿化工程: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

平原绿化工程:保护农田。

(2)、草场资源

我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面积3亿公顷为耕地的3倍。

主要牧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宁夏牧区、南方草山草坡。

(3)动物资源

我国珍稀水生动物:白鳍豚、扬子鳄、文昌鱼等。

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化和各种生态系统。

13个加入全球人与生物圈计划:长白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盐城、神农架、卧龙、九寨沟、天目山、武夷山、梵净山、茂兰、鼎湖山、西双版纳。

4、土地资源

(1)特点:

①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印度耕地面积超过国土30%,我国10%多一点(0.08公顷/人),加拿大耕地1.69公顷/人。

③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较少;

④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着。

(2)分布:

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北方以旱地南方以水田为主

草地:非季风区的高原和山地,南方的山坡。

林地: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山区(横断山、雅鲁藏布江谷地)及东南部山地。

5、矿产资源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磷矿南方居多。有利于在资源集中地区大规模开采,但加重运输负担。

煤:华北、西北、东北、西南石油:东北、华北、西北

天然气:西南、西北铁矿:辽宁、河北、四川

磷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

能源矿产,煤居首位,煤炭产量世界第一位,石油产量和发电量居世界第四位。

铁矿:钢铁工业的“粮食”钢铁工业又是衡量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我国铁矿物质资源丰富,其中以河北、辽宁、四川三省最多。

有色金属矿产基地—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稀土工业基地—内蒙古;磷矿基地——湖北、云南、贵州。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经典例题

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所含能量。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C.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D.从西南向东北递减2.关于该区域气候要素与生物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上生物量随着多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降低

B.地上生物量随着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C.若该区域变暖,水分蒸发和蒸腾加剧,地上生物量下降

D.若该区域变暖,光合作用增强,地上生物量增多?

答案:1.B

2.D

1.图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部分是

A.①

B.②

C.③

D.④2.有关自然资源数量有限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只是指非可再生资源

②水可以循环,但需要一定的周期

③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数量有限

④不包括土地资源,因为它是可再生资源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1、C

2、B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测试题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持续可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数量有限,不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 题型:判断题难易度:简单?

A.数量增多,种类减少

B.数量减少,种类增多

C.数量和种类都减少

D.数量和种类都增多?

题型:单选题难易度:简单?

1.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从中东等地区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A.甲、a

B.乙、b

C.丁、d

D.甲、b2.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B.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煤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C.我国应大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迅速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一致D.我国面临着人均能源少,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题型:单选题难易度:简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