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常考知识点

合集下载

国考行测常识题

国考行测常识题

国考行测常识题国考行测常识题涵盖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1. 历史常识:中国古代历史事件、文化、科技、政治制度等;中国近现代历史事件、文化、科技、政治制度等;世界历史事件、文化、科技等。

2. 地理常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3. 科技常识: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环保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4. 文化常识:文学、艺术、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知识。

5. 政治常识:政治制度、国家机构、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6. 经济常识: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金融、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知识。

7. 生活常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国考行测常识题示例:1.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B. 《齐民要术》是综合性农学著作C. 宋应星编撰了《天工开物》D. 徐渭是明代最著名的医学家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B.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3. 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纯碱溶液除水垢B. 可用小苏打制作发酵粉C. 铜器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说明铜不如铁活泼D. 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酒4. 下列关于地理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B.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和寒带C.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北方地区D.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自然特征以高原、山地为主的是西北地区。

行测知识点总结高照

行测知识点总结高照

行测知识点总结高照一、行测概述行测即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行测主要考察考生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数量关系的运算、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常识判断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等。

行测的题型多样,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多种题型,考生需全面备考,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行测知识点总结1.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信息,正确把握作者的意图,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包括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翻译和改错等,涉及到词语理解、逻辑推理和语法表达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2.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数理逻辑能力和运算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数字和数据进行推理和计算。

数量关系题型包括逻辑计算、数量推理和数量关系比较等,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常见的数学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答题技巧和方法。

3.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能够准确分析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理。

判断推理题型包括逻辑判断、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行政能力测验等,考生需要熟练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是行测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常识判断题型包括时事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考生需要关注时事动态,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5.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提出适当的观点和结论。

资料分析题型包括图表分析、情景分析和应用文写作等,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资料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信息处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6. 注意事项在备考行测考试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熟悉考试大纲和题型,了解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政治常识:
1.国家的系统。

2.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能。

3.国家行政区划。

4.国际政治组织。

5.民主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常识:
1.宏观经济政策。

2.GDP的计算和意义。

3.我国的发展阶段和战略。

4.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

5.经济全球化。

法律常识:
1.法律的层级与法律体系。

2.法律的基本原则。

3.基本的民事法律关系。

4.基本的刑事法律关系。

5.基本的行政法律关系。

科学常识:
1.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本概念。

2.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3.研究方法和科学史。

4.疾病预防与健康。

5.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

文化常识:
1.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

2.文化遗产保护。

3.世界文化遗产。

4.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俗文化。

5.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意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知识点,实际考察的内容广泛而且多样化。

在备考过程中,应该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入学习和总结,掌握基本概念、原则和相关政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等。

同时,也要关注时事热点和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加强对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新动态的了解。

多进行模拟考试和题目演练,加强实践操作,提高答题能力和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在国考行测中的得分。

行测常识常考知识点集锦

行测常识常考知识点集锦

行测常识常考知识点集锦1.国家领土和行政区划:国家领土包括陆地领土、内水和领海。

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辖区、市、地级市、盟和旗。

2.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不平衡是指人口在空间上不均匀分布的现象。

人口聚集在城市的现象称为城市化。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率约为58%,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8%。

3.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常住单位和非常驻单位在生产活动中最终形成的全部价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居民人口总数得到的平均值。

4.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于其中一种原因,人们集体行动,导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干扰或破坏的事件。

群体性事件具有突发性、群体性、集中性和多数人参与性的特点。

5.人口文化与社会生活:人口文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特定内容、形式和特点的文化现象。

人民生活水平是指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总体状况。

人民的生活需要是指人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对于生存、发展和满足特定需要的要求。

6.生活垃圾处理:垃圾分类是指将生活垃圾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处置的过程。

目前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回收利用。

7.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8.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9.基层民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是指在我国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中实行的一种基层民主管理制度。

通过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成员,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10.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管理: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公共利益遭到或有可能遭到侵害、破坏的状态或潜在的状态。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一、国考行测常识概述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中国最重要的招聘公务员的考试之一,由国家公务员局主管,每年都有数十万人参加。

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国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所有职位必须参加的科目。

行测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数量关系1. 基本概念数量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或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题型包括比例、百分数、利率、速度等。

2. 比例比例是指同类事物之间数量大小的对比关系。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比例题型包括简单比例、复合比例和反比例等。

3. 百分数百分数是指把一个数以100为基数表示成百分之几。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百分数题型包括增长率、降低率、利润率和折扣率等。

4. 利率利率是指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率关系。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利率题型包括单利、复利和综合利率等。

5.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路程。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速度题型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赶上问题等。

三、逻辑推理1. 基本概念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推理和判断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逻辑推理题型包括命题逻辑和谬误判断等。

2.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指通过对命题进行分析和推理来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命题逻辑题型包括命题联结词、充分必要条件和三段论等。

3. 谬误判断谬误判断是指对于一个观点或论述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谬误。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谬误判断题型包括假设谬误、因果关系谬误和类比谬误等。

四、数量关系与逻辑推理综合应用1. 基本概念数量关系与逻辑推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国考行测中常常综合应用。

通过数量关系推理出结论,或者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数量关系等。

2. 综合应用题型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综合应用题型包括数据分析、图形推理和信息处理等。

这些题型需要考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知识,综合分析和判断问题。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常常被称为“公考的第一关”。

合格的行测成绩是顺利进入下一轮面试的基础。

行测的知识点较为广泛,涵盖了数学、逻辑、常识、判断推理等多个方面。

下面对行测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数学类知识点:1. 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整数、分数、百分数等计算。

2. 代数运算:包括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含有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算与解题方法。

3. 几何运算:包括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几何变换等。

4. 数据分析与统计: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与描述,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等。

5. 概率与统计:包括基本概率计算、频率分布、正态分布等统计概念与方法。

逻辑类知识点:1. 命题逻辑:包括命题与命题联结词的逻辑运算,命题的真值表,命题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等。

2. 调节词逻辑:包括如果……,那么……推理,虽然……但是……推理等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

3. 排列组合与概率:包括排列组合的计数原理,概率的计算与应用等。

4. 数列与数列运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计算与性质,数列的前n项和,通项公式等。

5. 空间想象与抽象:包括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空间关系的判断与推理。

常识类知识点:1. 政治常识: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党的理论与指导思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经济常识:包括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政策与经济管理等知识。

3. 时事政治:包括国内外的重大时事,重要政策,政治事件等。

4. 文化常识: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 社会常识:包括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基本概念与常识。

判断推理类知识点:1. 推理判断:包括条件判断、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推理方法。

2. 逻辑关系:包括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论证过程中的逻辑关系,逻辑谬误等。

3. 排序逻辑:包括时间、空间、数字、大小、长度等排列顺序的判断。

4. 综合判断:包括信息综合、图表分析、文章理解等综合判断能力的考察。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常识政治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常识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及基本纲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政治组织和民主监督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治常识等。

1、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领导人民战胜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反动性和其他反动武装力量,推翻三座大山进行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反动力量不断腐败烂掉,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但仍然坚定信念、忠诚为党、爱党、为共产主义、为中国革命战斗终身。

2、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及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活动方针是坚决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克服形式和能力“两个在”、坚决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清除社会腐败等。

党的基本路线是实行调整、改造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式,实现人民生活的全面建设小康。

党的基本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3、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二、历史常识历史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常识包括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历史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必考的内容,要求考生熟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一种以农民为基础、以地主阶级为核心的社会形态。

行测常识大全

行测常识大全

行测常识大全一、行测常识的概述行测常识是指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所需掌握的各种与社会常识相关的知识点和技巧。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行测常识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对行测常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

本文将从常见的行测常识考点入手,帮助考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行测成绩。

二、行测常识知识点2.1 政治常识政治常识是指与政治体制、政府组织、政治文化等方面相关的知识。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政治常识的考点包括宪法、法律、政府机关等。

比较常见的政治常识考点有:•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宪法修订和法律生效的程序;•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决策部署等。

2.2 经济常识经济常识是指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金融等方面相关的知识。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经济常识的考点包括经济基本概念、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

比较常见的经济常识考点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和意义;•货币供给的调控和货币政策的执行;•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等。

2.3 法律常识法律常识是指与法律法规、法律制度、法治理念等方面相关的知识。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法律常识的考点包括法律知识的基本原则、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等。

比较常见的法律常识考点有:•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等法律领域的基本概念和规定;•内外国际法律法规的适用和执行;•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和治安管理等。

2.4 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指与文化传统、文化艺术、文化产业等方面相关的知识。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文化常识的考点包括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文化艺术的发展动态、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等。

比较常见的文化常识考点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影响;•戏曲、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文化产业的分类和发展趋势等。

2.5 社会常识社会常识是指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福利等方面相关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常识常考知识点1.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 庐剧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已有近200年历史。

3. 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主体共有四类: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4.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实施行政许可的结果是,相对人获得了从事特定活动的权利或者资格。

5. 《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6. 《行政诉讼法》第19条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7. 我国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两类:一是企业法人;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这是根据法人设立的宗旨和所从事的活动的性质所进行的分类。

社会团体法人是指由自然人或法人自愿组成,从事社会公益、文学艺术、学术研究、宗教等活动的各类法人。

社会团体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

如人民群众团体、社会公益团体、学术研究团体、文学艺术团体、宗教团体等。

8. 行政监察是国家行政系统内部由专门监察机关实施的,对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以及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廉政、勤政和执法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职能活动。

纪检委是负责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0.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都是股票价格指数11.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

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

12.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 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经济越富裕。

反之,如果这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的经济越困难。

13. 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

本题选C。

“墨宝”指宝贵的字画,也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或画。

“金石”: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竹”: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

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14. 在建国初期的50年代,为了根治淮河水患,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大别山区修建了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四大水库。

15. 南非加入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成为BRICS,成为金砖五国16. 2011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17. 凯恩斯主义,或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18.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创立,这一理论因认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费者的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地被决定的而得名。

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内,消费与收入保持较为固定的比率,故而长期消费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短期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故短期消费曲线是具有正截距的曲线。

19. 公民的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合称广义的言论自由;担任国家公职的权利。

20. 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量子力学本身是在1923-1927年一段时间中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器是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转基因工程是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

21. “书圣”指王羲之,其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筋柳骨”指的两位楷书家是颜真卿和柳公权;而“颠张醉素”指的两位草书家是张旭和怀素, 我国古代绘画常以朱红色和青色为主色调,故称绘画为“丹青”22. 明四家:沈周--庐山高图文征明--惠山茶会图唐寅--落霞孤鹜图仇英--桃源仙境图23.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24. 《特别行政区制度》规定:“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可以根据基本法规定、按既定程序制定法律,但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政府任命。

特别行政区不能行使国家主权。

特别行政区的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防务由中央政府负责。

”2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8章对外贸易救济中规定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限制进口等都是一个国家保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手段,使之免受国外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26. 宪政的基本精神是建立有限政府,宪政的集中表现是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27.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共有49个体育组织和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参加在巴黎举行的成立大会。

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28.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都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29.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他与北宋苏轼同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并称苏辛30.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都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31. 剧本《伪君子》、《吝啬鬼》、《贵人迷》是17世纪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的著作32. 领域含领陆、领水、领空、船舶、航空器、驻外使领馆,犯罪的行为与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即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

33. 北京市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包括:明十三陵、故宫博物院、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天坛、颐和园。

34.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

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所谓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所谓社会属性是指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

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但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人的自然性,而在于人的社会性。

因此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出发,必然得出结论: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社会性。

35. 曾母暗沙,是一座位于中国南海的岛礁,位于北纬3度58分,东经112度30分,终年没于水下,有水下珊瑚沙洲之称,为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宣示的领土的最南端。

36. 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①宏观调控职能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③市场监管职能37.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货币发行业务,这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人民币发行业务是通过发行库与业务库的调拨往来进行的;对银行的业务包括集中准备金、最后贷款人(对商业银行提供的再抵押放款、再贴现和信用放款)、全国清算;对政府的业务包括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发行、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并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38. 宪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宪法在调整社会关系、确认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基本原则时所应当产物的思想、理论依据和准绳。

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39. 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

40. 极昼是出现在极圈范围内的一种“太阳终日不落”的现象,所以又称“永昼”。

极昼只出现在地球南、北极圈以内地区。

太阳直射于北半球时,极昼出现在北极地区;而极夜则出现在南极地区。

41. 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在当代,由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大发展,生产和流通日益社会化,劳动资料中的能源动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运输系统和信息传递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大。

42. 公务员实现职位分类制度,其划分的类别包括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类。

43. 法律关系根据其调整内容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

44. 根据政府职能的需要,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政府责任范围的调整、政府责任重点的转移、政府职能实现方式的转变45.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遭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6.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由于在太阳中心进行着将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汤姆生发现电子,并非是他“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卢瑟福,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频率太低,而光的频率与波长成反比,所以这时只能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长。

47. 我国刑法总则明确规定的原则只有三个,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是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48. 《商标法》第8条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49. 2006年12月22日—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明确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50.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

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51. 法律规定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可以属于集体所有。

52.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