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03《论语十则》精品
合集下载
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则 课件(20张)

-12-
1 《论语》十则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文脉图解
《论语》十则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2.主旨归纳 《<论语>十则》通过孔子与弟子的谈话,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思想品德修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礼”)等问题作了形象 而生动的说明,体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与深邃,对我们今天加强个 人修养,很有启迪意义。
-3-
1 《论语》十则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春秋时期,天下争战不断,动荡不安。春秋后期,诸侯国的数量已 大大减少,只剩下十几个。而诸侯国内部的矛盾又凸显出来,不少 诸侯国的国政被国内公族、卿大夫掌握,公族、卿大夫和国君之间 矛盾尖锐,甚至出现了国君被逼出逃、臣子弑君篡国的事情。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古汉语判断句的类型 1.“……者,……也。” 这种格式的判断句,在主语后用语气助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 用语气助词“也”煞句以表示肯定语气。如“诸葛孔明者,卧龙 也”(《隆中对》),主语“诸葛孔明”后用“者”表示提顿,谓语“卧龙”后 用“也”煞句,翻译时“者”和“也”都略去不译,添上判断词“是”。全句 译为:“诸葛孔明是隐居的俊杰。” 2.“……,……也。” 这种格式的判断句,在主语后不用语气助词“者”字,只在谓语后面 用语气助词“也”字煞句,以表示肯定语气。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 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在主语“和氏璧”后没有“者”提顿,在谓 语“天下所共传宝”后有语气助词“也”煞句。
-13-
1 《论语》十则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人教版 高中语文 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论语》十则ppt(84张)

(1)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即“君 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学习要谨慎,要深入思考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即 “敏于事而慎于言”。
(3)要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修 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即“就有道而正焉”。
(4)在学习的问题上要有谦虚求实的品格,“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要有恒定的志向,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体味其中的快乐。
5.如何理解“克己复礼”?“礼”和“仁”是什么关 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孔子的基本思想是“仁”,就是为人类生 活所确立的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德原则,也就是以仁爱的精 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能做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那么,男女老少,每个人平等相处, 安分守己,这是孔子所主张的最高的理想境界。
(2)子路、颜渊、孔子各自的志向不同,道德修养的境界 也有高低之异:
暂 举一 例:羁 鸟恋 旧林, 池鱼 思故 渊。 (《归 园田 居》)“羁”字看其字形,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为“束缚” 之意。类似带有“罒”的字均有“网罗、束缚”的意思,如 “罗、罩、罹、罟”等。
2.邻字帮助法 在文言文阅读中,实词以单音节为主,即一个字往往就 是一个词。而以两个或几个词义相同或相近的实词合起来表 示一个共同的意义的现象也经常出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相 邻的字来推断其意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03《论语十则》精品课件

第六则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者:知,同“智”。
乐:乐,喜爱。
第六则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 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 仁者长寿。”
第六则 【赏析】这则好像是用山水的比拟对仁者和智者作一 个比较。他认为智者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 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仁者仁慈宽容而不容易冲动, 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乐山乐水”不一定只是 就性情而言,或许它更体现了一种人生价值观或者是 生活态度。智者乐水,因为他们如水通过自身的流动 滋润万物,且海纳百川;仁者乐山,因为他们如山, 山虽不语却以自身的厚重令人高山仰止。 【感悟】“知者善行若水,海纳百川;仁者厚德如山, 容载万物。”
《论语》里多次提到“君子”品性,如“君子 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坦荡荡”“君子成 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病无能焉,不病 人之不己知也”,等等。请将有关语录整理出 来,联系日常的为人处世,讨论孔子所说的 “君子”人格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明确:《论语》里的“君子”一般是指道德修养达到 完善境界的人,即具备了“仁”的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说话要慎重,做 事须勤勉; “君子坦荡荡”,指君子因为依循于道,内心无私, 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小人则相反,内心充满杂虑, 所以总是忧愁不安;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要帮助人成就好 的品德,而不是去助长别人的恶,这其实也是“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强调个人应 该以修身求学为重,而不应在意能否出名。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 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女:同“汝”,你。 知:通“智”。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课件(64张)

三、词类活用 1.饭.疏食、饮水 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吃_________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安__逸__,__使__…___念__
3.就有道而正.焉 _形_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修__正__(自__己__的__道__德__行__为__)______
◎国学链接 [文学常识]
语录体经典——《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的儒家学 派经典著作。 《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叙事体为 辅,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 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四书”。
4.知者乐水,____仁__者__乐__山______;知者动,_仁__者__静___;知 者乐,_仁__者__寿___。
5.不义而富且贵,___于__我__如__浮__云_____。 6.___君__子__坦__荡__荡_____,小人长戚戚。
节选的《 论语 十则》,通过孔子与弟子的谈话,对学习的
谨就食有之道,而时正而焉.献焉_助.__词___,代____表词____陈,____述相____语当____气于___“__之__”__ 且 则牛 焉.置 羊土 何石 择焉.__助__兼__词__词__,__,__表__于__疑__何__问__,__语__在__气__哪___里_____ 8.焉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_助__词__,__用__于__句__中__表__语__气__舒__缓__、__停__顿___ 于 _相__乱_当_石_于_间_“_择_然_其_”_一_,_二_…_扣…_的_之_样_,_子_硿__硿焉. _助__词__,__形__容__词__词__尾__,_ 青 _“__麻在__头这__伏里__焉、.__在___那兼____里词____”,____“____于__此__、__于__之__”__,__意__思__是____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课件(37张)

(2)一.日.克己复礼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பைடு நூலகம்
语文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8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 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 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 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9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课前预练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0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1.作家作品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文本常识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1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第12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2.背景资料 孔子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春秋时期,周王室日 益衰微,各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连年不断,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也 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此时为了变革社会现实,挽救统治者灭亡的命运, 孔子建立了宽宏博大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仁”(爱人),而“仁”的核心就是推己及 人的忠恕之道。孔子从“仁”的主张出发,政治上要求实行德政,重视教化;经济上惠民, 使民“足食”。为了把德政变为现实,孔子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道德修养 和政治有机结合起来。在孔子看来,言行中的道德是最尖锐、最重要的问题了。因此,在 整部《论语》中,几乎每一篇都有关于修养身心、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的论述。这些论述, 尽管有一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对于今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仍然有 极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语文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8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 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 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 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9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课前预练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0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1.作家作品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文本常识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1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第12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2.背景资料 孔子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春秋时期,周王室日 益衰微,各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连年不断,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也 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此时为了变革社会现实,挽救统治者灭亡的命运, 孔子建立了宽宏博大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仁”(爱人),而“仁”的核心就是推己及 人的忠恕之道。孔子从“仁”的主张出发,政治上要求实行德政,重视教化;经济上惠民, 使民“足食”。为了把德政变为现实,孔子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道德修养 和政治有机结合起来。在孔子看来,言行中的道德是最尖锐、最重要的问题了。因此,在 整部《论语》中,几乎每一篇都有关于修养身心、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的论述。这些论述, 尽管有一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对于今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仍然有 极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精品课件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 求知的正确态度吧!对待知识,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 说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 的啊!”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 要表达的意思?
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
4、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颜回、子路 侍:陪侍 盍:何不 裘:本指皮衣 共:共同享用 憾:抱怨 敝之(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 伐善:夸耀长处 施:表白 安之,信之,怀之:
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 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参考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 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 仁者长寿。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饭:吃,作动词 疏食:粗粮 饮水:喝水 肱: gōng胳膊。曲肱,弯着胳膊 而:连词,修饰 而:却,转折连词
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 人常是忧愁悲伤。” 【评析】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 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 计较个人厉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 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 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9、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复礼:使言行回复到周礼上。 克己:克制自己。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学习目标:1、理解各则语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_课件1

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___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乐___ 6.不义而富且贵___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得__到__富__贵______________ 7.戒之在得____动__词__活__用__作__名__词__,__泛__指__一__切__贪__欲____________ 8.请事斯语矣___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施__行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文翻译
子曰:“君子 食 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而 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 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修正自己的德 行,这样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 (以上“学而”篇)
无:副词,不,不要。安:安逸,舒适。敏:敏捷,勤快。 ①而:连词,表并列。②而: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就:靠近。有道:有道德的人。 正: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已:同“矣”,句末语气助词。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 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 云一样。”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饭:动词,吃。疏食:粗粮。饮:( yìn )喝。肱( gōng): 由肩膀到胳膊肘这一块,泛指胳膊。
动词,称许,赞许 动词,女子出嫁
动词,使……返回,回去 动词,带回
动词,归附,归属
(8)焉
就有道而正焉
助词,表陈述语气
谨食之,时而献焉
代词,相当于“之”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则牛羊何择焉
《论语》十则(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返回
一、多维探究 激活你的思维 1 .《〈论语〉十则》的前面几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 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关于学习有哪些主张? 提示:从节选的这三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学习 有如下主张: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即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习要谨慎,要深入思考后再 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敏于事而慎于言”;要善于向有道德的 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即“就 有道而正焉”;在学习的问题上,要有恒定的志向,才可以有 一定的作为,要谦虚、诚实,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 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以记 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 箴言。“论语”即是论纂( 先师孔子的 )语言。《论语》成于 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 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 “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 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 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 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 《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 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 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 《古
慎于言 ①敏于事而 . 枕之 ②曲肱而 . 知之 ①知之为 . ②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
A.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 字,用法不同。 B.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 字,用法相同。
返回
C.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
返回
《论语》还善于通过对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 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