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安规标准
产品安规标准证书

产品安规标准证书
产品安规标准证书是证明产品符合安全标准要求的证书。
安规标准是保障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对电子电器产品在原材料的绝缘、阻燃等方面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安规认证包含了产品安全认证、电磁兼容EMC认证、环保认证、能源认证等方面,是基於保护使用者和环境安全和质量的一种产品认证。
常见的安规认证标准有:
CCC认证:中国强制认证,英文缩写为“CCC”,简称3C认证。
凡是被列入强制性认证的产品目录的产品,在获得CCC证书并加施CCC标志以前,将被禁止进入中国海关或在中国市场上销售。
CE认证:欧盟CE认证,是欧盟成员国对进口和在欧盟内销售的产品都有安全要求,即CE认证。
UL认证:UL是美国保险商试验所的简写,它负责对产品进行检测、评定和认证。
UL标志是美国的安规认证标志,未获UL认证,不得出口美国。
VDE认证:VDE是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的简写,它负责对产品进行检测、评定和认证。
VDE标志是德国的安规认证标志。
GS标志:GS是德语安全性已认证的缩写,它负责对产品进行检测、评定和认证。
GS标志是欧洲市场公认的德国安全认证标志。
以上就是常见的安规认证标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安规要求和认证标志。
中国安规认证标准

中国安规认证标准
中国安规认证标准是指根据中国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认证的标准。
其中,安规是指安全规范、安全标准的简称,旨在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安全性和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以下是中国安规认证标准的一些示例:
1. CC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是根据中国GB标准(国家强制性标准)进行的产品安全性认证。
它适用于许多不同的产品领域,包括电子电器产品、汽车和摩托车、工业设备、玩具等。
2. CQC认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是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进行的产品安全性和质量认证,覆盖了多个领域和行业。
3. GB标准(国家标准):GB标准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制定的,用于规范不同产品类别的安全、质量和性能要求。
4. 行业标准:不同行业和领域可能会有自己的安规认证标准,例如消防产品、医疗器械、儿童用品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中国安规认证标准会因不同的产品类型、行业和领域而有所差异。
这些标准通常由相关的国家标准化机构或行业协会制定和发布。
如果您对特定产品的安规认证标准感兴趣,建议您咨询相关行业机构、认证机构或专业人士,以获取最准确和最新的信息。
电器产品安规要求.

IEC60335-2-30、C22.2 No.46-M1988版本:1A总页:15页标准项目检验项目标准要求检验方法1.安全标识1.1铭牌器具应有含下述内容的标志:—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V);—电源性质的符号,标有额定频率的除外;—额定输入功率(W),或额定电流(A);—制造商或责任承销商的名称、商标或识别标识。
视检1.2警告标识IEC要求加热器应标示警告:禁止覆盖(美国不适用)下列加热器不要求标上该标志:高位安装的加热器;可见发光的辐射式加热器;结构能够保证其不被覆盖的加热器。
外包装也要有相应的警告语视检1.3标识字体加热器带有警告标志应处于清晰可见的位置.标志使用高度不低于1/8英寸(3.2mm)的字母,符号的高度至少是15mm。
视检、游标卡尺测量1.4电源线警告标识UL及CSA要求警告标签要永久粘贴在电源线上,距离插头不超过6英寸(152mm),并使用坚固的材料,防止轻易移动。
标签的尺寸要便于所要求标记的辨认。
所有裸露的表面要有清楚的塑料覆盖物或等同物。
标签应为下面任何一种形式:a)旗形标签,具有一个孔,允许用塑料带或等手段固定到电源线上。
该塑料带只有切割卸除。
b)后部有粘性的旗型标签。
可粘贴到电源线上。
标签的终端彼此粘结,以小旗的形式突出。
要求的标记定位在标签的突出旗形部分。
视检、游标卡尺测量2.器具结构2.1接触安全器具的结构应使得诸如绝缘、内部布线、绕组、整流子和滑环之类的部件不会与油、油脂或类似的物质相接触,除非这些物质已具有足够的绝缘性能,以不损害对本标准而言的合格程度。
含多氯联苯的油类,不应使用在器具之中;器具不应含有石棉视检2.2机械强度器具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且其结构应经受住在正常使用会出现的粗鲁对待和处置。
经过冲击试验后,器具应显示出没有本标准意义内的损坏,防触电保护、防水等级、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应符合标准要求。
用弹簧冲击器在器具外壳每一个可能的薄弱点上用0.5J±0.04J的冲IEC60335-2-30、C22.2 No.46-M1988 版本:1AIEC60335-2-30、C22.2 No.46-M1988 版本:1AIEC60335-2-30、C22.2 No.46-M1988 版本:1AIEC60335-2-30、C22.2 No.46-M1988 版本:1AIEC60335-2-30、C22.2 No.46-M1988 版本:1AIEC60335-2-30、C22.2 No.46-M1988 版本:1AIEC60335-2-30、C22.2 No.46-M1988 版本:1AIEC60335-2-30、C22.2 No.46-M1988版本:1A附件1:表3. 正常温升的最大值IEC60335-2-30、C22.2 No.46-M1988 版本:1AIEC60335-2-30、C22.2 No.46-M1988 版本:1AIEC60335-2-30、C22.2 No.46-M1988 版本:1AIEC60335-2-30、C22.2 No.46-M1988 版本:1AIEC60335-2-30、C22.2 No.46-M1988 版本:1AIEC60335-2-30、C22.2 No.46-M1988 版本:1AIEC60335-2-30、C22.2 No.46-M1988版本:1A制作:审核:批准:。
逆变器 表面温度 安规标准

逆变器表面温度安规标准逆变器是一种用于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电子设备。
由于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此逆变器的表面温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用户的使用和维护都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逆变器的表面温度符合安全标准,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安规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逆变器表面温度安规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美国标准:根据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发布的“逆变器表面温度和安全标准”,逆变器的最大表面温度不应超过40℃。
2. 欧洲标准:根据欧洲标准(EN 62109-1),逆变器的最大表面温度不应超过55℃。
3. 国际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逆变器及其相关组件安全性的标准。
其中,IEC 62109-1是逆变器安全性的总体要求和试验的标准,其规定了逆变器的最大表面温度不应超过55℃。
4. 日本标准:根据日本产业标准(JIS C 5906-002)的规定,逆变器的最大表面温度不应超过45℃。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仅是一些常见的参考内容,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制定不同的标准。
此外,实际使用中还需考虑逆变器的散热设计、安装环境等因素,以确保其表面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这些安规标准的存在旨在保护用户和设备的安全,提高逆变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满足这些安规标准,制造商通常会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逆变器的表面温度。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散热设计:逆变器通常会采用散热片、散热风扇、散热器等散热设备,以提高散热效果,降低表面温度。
2. 温度监测和保护:逆变器通常会配备温度传感器,以实时监测逆变器的温度情况,并在温度超出安全范围时触发保护机制,如自动降低输出功率或关闭逆变器。
3. 材料选择:逆变器设计中使用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料,以提高散热效率。
4. 适当的安装和使用环境:用户在安装和使用逆变器时,应确保逆变器周围有足够的空间,避免过于密闭的环境和高温环境,以防止温度过高。
安规认证,电子产品安规标准

对一个电源线可以插拔的设备, 其电源线经常会被拔出插座, 拔出插座的电源插头, 经安规认证有以下测试项目:1、高压测试:Dielectric Voltage withsta ndtest 高压测试为一种国际安规认证机构所要求的必测项目,产品须于出厂前座百分比的测 试,它对产品而言,为品质的保证及电气安全性的指标, 其测试方式是将一高于正常工作电压的异常电压加在产品上测试, 并且这个电压须持续一段时间,最后判定只要无绝缘崩溃情形,即可算是通过此测试2、绝缘阻抗测试In sulatio n resista neetest 绝缘阻抗于相关的两点施加直流电压,最高可达判定良品及不良品3、接地阻抗测试 Ground bondtest 接地阻抗测试为测试产品的接地点,对产品的外壳或者金属部分,施加一个恒流电源来测试两点间的阻抗大小,一般产品规定测试25安培,阻抗不得大于 0.1欧姆,而CSA 则要求量测40安培检测,可检测出接地点螺丝未锁紧,接地线径太小,接地线路断路等问题—4、泄露电流测试Touch current test 是指当设备供应电流时,流经设备金属可接触部分经人体至接地部 分或可接触部分的电流。
-5、输入测试:输入电路是 否能够承受产品工作时需要的电流。
在产品标准里面规定是:最大功耗的输入电流不能大于产品标称值的110%。
这个标称值也是告诉用户该产品安全工作需要的最小电流,让用户在 使用这个设备前要准备这样的电气环境。
6、安全标识的稳定性测试:对用户使用安全的警告标识,必须是稳定可靠的,不能因为使用一段时间后,变得模糊不清,而导致用户错误使用,而导致危险,或直接导致危险发生。
所以需要测试这个稳定性。
在安全标准里面规定是:用水测试15S ,然后用汽油测试 15S ,标识不能模糊不清。
~1000伏特,通常使用单位为欧姆,可安规输入测试目的是考察产品设计时考虑输入是否满足产品在正常工作时,7、电容放电测试:对一个电源线可以插拔的设备,其电源线经常会被拔出插座,拔出插座的电源插头,经常是被人玩,或任意放置。
kc认证安规标准

KC认证安规标准:保障电子产品安全的关键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确保消费者的使用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规范。
KC认证安规标准是韩国针对电子产品所制定的一套安全认证体系,旨在确保产品的安全性能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KC认证安规标准的内容、意义以及实施过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关键性标准。
二、KC认证安规标准概述KC认证安规标准是韩国政府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针对电子产品所制定的一套强制性安全认证体系。
该标准覆盖了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热安全、化学安全等方面,要求电子产品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能和质量。
三、KC认证安规标准的意义1. 保障消费者安全:KC认证安规标准通过对电子产品的严格检测,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从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 提升产品质量:KC认证安规标准对电子产品的各方面性能提出了明确要求,促使生产商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注重产品质量,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3. 促进国际贸易:KC认证安规标准是国际通用的安全认证体系之一。
获得KC认证的电子产品可以在韩国市场顺利销售,同时也有助于打开其他国际市场,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4. 推动产业升级:KC认证安规标准的实施,要求生产商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以满足更高的安全性能要求。
这将推动整个电子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四、KC认证安规标准的实施过程1. 申请与受理:生产商首先需要向韩国认证机构提交申请,并提供相关技术和产品资料。
认证机构在收到申请后,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2. 初始检查:受理申请后,认证机构将对生产商的生产线、质量管理体系等进行初始检查,确保其满足KC认证安规标准的要求。
3. 产品检测:初始检查通过后,认证机构将对申请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测。
检测内容包括电磁兼容、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热安全、化学安全等方面。
en61000安规标准

en61000安规标准EN 61000安规标准是一套关于电磁兼容性的国际标准,由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制定并发布。
该标准旨在确保电气和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工作,同时减少电磁干扰对其他设备的影响。
以下是对EN 61000安规标准的详细说明:一、概述EN 61000安规标准涵盖了电磁兼容性的多个方面,包括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抗扰度(EMS)。
这些标准适用于各种电气和电子设备,包括家用电器、工业设备、医疗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等。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制造商可以确保其产品在电磁环境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并满足国际市场和监管机构的要求。
二、标准分类1.EN 61000-1系列:基础标准和通用标准EN 61000-1-1和EN 61000-1-2是电磁兼容性的基础概念和定义的标准,提供了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这些标准为后续的具体测试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2.EN 61000-2系列:环境标准EN 61000-2系列标准主要关注电磁环境对设备的影响,包括电磁场的强度、频率等参数。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设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受干扰或损坏。
(注意:实际上,EN 61000-2系列并不存在。
可能是对标准编号的误解,通常我们讨论的是EN 61000的其他系列,如EN 61000-3、EN 61000-4等。
这里为了保持连贯性,我们假设存在一个虚拟的EN 61000-2系列,并将其解释为环境标准。
)3.EN 61000-3系列:限值标准EN 61000-3系列标准涉及到电源品质和稳定性的测量和控制。
这些标准规定了设备在电源输入端产生的电磁干扰的限值,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不会对电网造成过大的干扰。
同时,这些标准还规定了设备对电源波动的抗扰度要求,以确保设备在电源质量较差的环境中也能正常工作。
4.EN 61000-4系列:测试方法和测量技术EN 61000-4系列标准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电磁干扰测试方法和测量技术。
61000-6-1对应的安规标准

61000-6-1对应的安规标准61000-6-1是指IEC 61000-6-1标准,它是属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简称IEC)所制定的与电磁干扰相关的标准之一。
IEC是一个非政府的、非盈利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和推广电气、电子和与之相关的技术规范。
IEC 61000-6-1标准是关于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的一部分,它主要是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同一环境中能够和其他设备以及环境一起正常运行而制定的。
该标准规定了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的性能要求,以及如何评估和证明设备是否符合这些要求。
它适用于各种电气设备,包括工业设备、医疗设备、家用电器等。
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磁环境的分类和评估:标准将电磁环境分为不同的环境等级,如家庭环境、商业环境、工业环境等。
针对每种环境,标准规定了相应的电磁干扰源,以及设备需要具备的抗干扰能力。
2.电磁兼容性的要求:标准规定了设备在不同电磁环境下需要满足的性能要求,包括电磁辐射、电磁传导、静电放电等方面。
设备需要通过测试来证明其满足这些要求,以确保在各种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3.测试方法和程序:标准给出了设备测试的方法和程序,包括测试设备的选择、测试条件的设定、测试参数的测量等。
这些测试方法和程序可以帮助制造商评估和验证自身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并最终获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4.标准的应用:标准还规定了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设备,设备使用者应该如何评估和管理其电磁兼容性。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的放置、连接、接地等方面的要求,以及设备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IEC 61000-6-1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于保障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在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各种电器、电子设备相互之间的干扰问题也愈发突出。
遵循该标准可以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降低设备故障和事故的风险,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手册0、概论1、产品资料的安规设计要求2、安规元器件3、安规标识4、产品的安规设计要求4.1、工作电压的测量4.2、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4.3、温升4.4、抗电强度4.5、输出过载及变压器过载4.6、输出短路4.7、风扇堵转及通风孔堵塞4.8、元件故障试验5、附录5.1、附录A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表5.2、附录B 抗电强度试验电压表5.3、附录C异常测试时变压器绕组和电感允许的温度限值0、概论应用安全标准的目的在于减少由于下列危险造成伤害或危害的可能性。
—电击;—与能量能关的危险;—着火;—与热有关的危险;—机械危险;—辐射;—化学危险。
设计者不仅要考虑设备的正常工作条件,还要考虑可能的故障条件以及随之引起的故障,可预见的误用以及诸如温度、海拔、污染、湿度、电网电源的过电压和通信线路的过电压等外界影响。
1、产品资料的安规设计要求1.1产品规格书:产品规格书应包括: 抗电强度的描述、输入输出线与端子的描述、冷却条件的说明(如为强迫风冷且又未自带风扇,则要详细说明风扇的规格和安装位置)、完整的标签等,还应规定额定输入电压(范围)、额定输入频率(范围)、额定输出电流(范围)、最大输入电流、工作环境温度;产品规格书应对产品的安装方式或条件、保护接地方式以及安全性警告予以说明,以使公司对于用户的不规范操作带来的危害可以免除责任。
另外,产品规格书中的中英文应分开、独立。
关于产品规格书的制作和内容的具体要求如下。
1.1.1产品外形及主要规格:a.型号应为产品在市场销售的名称,而不能写成公司内部的型号,如D78的产品规格的型号应为PMA52F,而不能写成D78。
b.表示范围的符号应用“-”,而不能用“~”。
这个要求也同样适用于整份规格书。
1.1.2使用环境:散热方式的自然风冷或强制风冷的条件要写清楚。
如果是强制风冷且未自带风扇,则应规定风扇的规格(型号、尺寸大小、电气额定值、风扇转速等)和安装位置以及其它说明,此信息可在“强制风冷环境”一节中详细描述。
另外,环境温度要注明清楚。
注:环境温度的最大温度会影响到安规的一些测试(如温升、异常测试等),所以在客户的要求内应尽量将环境温度的上限值取低一些。
1.1.3电气特性:a.如果产品的初级为危险电压的二次电路(例如DC-48V输入。
如果难以判断是否为危险电压的二次电路,可询问安规工程师),且产品本身不能承受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则应在电压输入的备注栏增加说明:“本产品应由加强绝缘隔离的变压器或电池供电”。
注:安规上的危险电压指的是高于42.4VAC峰值或60VDC的电压。
b.额定输入电压(范围)、额定输入频率(范围)、额定输出电流(范围)、最大输入电流要清楚无误。
如果自然风冷、强制风冷时输出有所差异,则要详细说明。
C.额定电压和额定电压范围的问题:对于AC输入,额定电压可标明为100-240VAC或200-240VAC,额定电压范围则可以是客户指定的输入电压范围,如“85-285VAC”等。
对于DC输入,额定电压可标明为“-36 - -76VDC”、“-40 - -75VDC”等形式,额定电压范围也可标明为客户指定的范围。
1.1.4安规及EMC特性:将“绝缘强度”一词改为“抗电强度”。
1.1.5机械特性:a.应对输入、输出连接器进行详细说明。
b.如果输出有软线,则应写明各路输出和软线颜色一一对应关系。
C.如果输入、输出线有地线(指大地),则此地线必须用黄绿线。
1.1.6标贴:参考本资料的3.1铭牌标签。
1.1.7强制风冷环境模拟:应详细规定风扇的规格(型号、尺寸大小、电气额定值、风扇转速)和安装位置以及其它说明。
1.2 变压器规格书:变压器规格书中应包括其所用物料的清单(包含名称、规格、制造商、认证编号的信息);对于安全性隔离变压器,其初、次级绕组出线都就套上绝缘套管并穿过挡墙1~2mm;规格书中应包括所有绕组的铜阻阻值;如果产品需要申请UL认证,则变压器须有变压器绝缘系统认证,且变压器所用的材料及其供应商(磁芯除外)须为其绝缘系统内的材料及其供应商。
变压器的尺寸标注不应写为“XX MAX”的格式,而应为“XX±XX”的格式。
1.3 电感规格书:如果产品需要申请TUV认证,则需要提供各电感的铜阻阻值。
同样,电感的尺寸标注也不应写为“XX MAX”的格式,而应为“XX±XX”的格式。
2、安规元器件安规关键性元器件应标注其厂商、规格、型号和参考位号。
对于本公司的产品来说,安规关键性元器件大体上指:塑胶外壳、铭牌;PCB板、保险丝、保险丝座(如果是塑胶的);压敏电阻、放电管;电感、变压器(包括bobbin、线材、胶纸、挡墙、套管、清漆等);光耦、X电容、Y电容;插座、开关、输入塑胶端子、各种软线;热缩管、套管、PVC片、硅胶片、绝缘片;风扇、继电器、温度开关;Bulk电容、泄放电阻、整流桥、开关管。
对于具体机型和具体所用的场合,关键元器件的判定有所不同。
除Bulk电容、泄放电阻、整流桥、开关管外,其它关键性元器件一般需要与认证相对应的认证书。
(如,产品做UL认证,则需UL证书,做TUV认证,则需VDE证书或TUV证书。
)3、安规标识3.1 铭牌标签:铭牌标签通常应包括:a.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
以V为单位,电压范围用“-”隔开,多个额定电压和多种额定电压范围用“/”分开,如100-120V/200-240V,交流供电还应用“~”指明。
直流供电应用“”指明。
b.额定频率或额定频率范围,频率范围用“-”隔开,多个额定频度和多种额定频率范围用“/”分开。
(直流供电除外)c.额定输出电流或额定输出电流范围。
以mA或A为单位,电流范围用“-”隔开。
d.制造商名称或商标。
e.产品型号。
f.如果是Ⅱ类(Class Ⅱ)设备,应有Ⅱ类设备符号“回”。
g.如果已通过了认证,则应有相应的认证标志。
3.2 PCB板的标识:PCB板应丝印其厂商名称(或商标)、规格、防火级别、安规认证号等,还应丝印输入、输出(输出公共端不能用“GND”表示,而应用“COM”表示)的标识,火线(L)、零线(N)、地线(G)的标识、接地的标识,保险管的标识、机型号及版本、各元器件的标识等。
所有的标识应丝印在显著的位置上,不应被遮挡住,还应清楚无误。
保险管的标识必须包括: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位号。
如果客户或工程师有其它特性的要求(如慢熔‘T’、快熔‘F’、高分断率‘H’、低分断率‘L’等),也可标上,但工程师必须确定保险管的特性与所标特性一致。
如果电源外壳上有保险管座,操作者可直接更换,则此保险管应标识也必须包括快慢熔及高低分断率的特性。
3.3整机的标识:开关上应标识其开/关状态(on/off),电感、变压器上应标识其规格、制造商的商标或名称。
产品外壳上各种按钮、输出端子的功能应进行标识。
4、产品的安规设计要求4.1工作电压的测量在确定工作电压时,下列所有要求都适用:a.额定电压值或额定电压范围上限值应:-用作一次电路和地这间的工作电压;和-在确定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之间的工作电压时应考虑;和b.未接地的一次电路可触及导电零部件应假定其是接地的;和c.如果变压器绕组或其它零部件是接地的,即不与相对于地有确定的电位的电路连接,则应假定该变压器绕组或零部件有一点接地,由于这一点接地而产生最高工作电压;和d.如果使用双重绝缘,则基本绝缘上的工作电压,应按假定附加绝缘为短路的状态来确定,反之亦然。
对于变压器绕组之间的双重绝缘,应假定有这样一点发生短路,由于这一点短路而在其它绝缘上产生最高工作电压;和e.对变压器两个绕组之间的绝缘以及对于变压器绕组与另一个零部件之间的绝缘,应取两绕组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最高电压以及绕组上任意一点与该零部件之间的最高电压。
注:一次电路:直接与电网电源连接的电路。
二次电路:不与一次电路直接连接,而是由位于设备内的变压器、变换器或等效的隔离装置供电或由电池供电的一种电路。
测试方法:(1)测试条件:电压:额定电压的上限或额定电压范围的上限(取较大值)频率:额定频率的上限或额定频率范围的上限(取较大值)负载: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负载或负载组合中的最严重情况。
(2)测试过程:1、确定所有的受测点:受测点可以是初、次极之间的任意的两点,通常可选取变压器、光耦、Y电容初、次极之间的任意的两个插脚。
如果测量初极或次极对地的工作电压,受测点可以是初、次极的任意的一点。
2、将输出的共同端(或输出的负极)和输入的N线(在整流桥前,对于AC-DC电源)或输入的负极(对于DC-DC电源)短接起来,以获取参考电压。
如果测量对地的工作电压,可将输入的N线(对于AC-DC电源)或输入的负极(对于DC-DC电源)和地之间连接起来。
3、将示波器的探头分别接到两个受测点上。
4、开机,将输入电压、频率、输出负载调到要求的大小。
5、调节示波器并读取示波器上显示的工作电压的最大峰值和有效值。
6、将示波器的探头接到另外的两个受测点上,重复上述的步骤1到4。
7、将测得的数值记录下来。
注:确定电气间隙、爬电距离,需要用到工作电压的有效值和最大峰值。
确定抗电强度,需要用到最大峰值。
(3)判定:无。
4.2、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设备应同时满足安规上对设备所要求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具体数值可参考附录5。
1附录A。
下面所列出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数值仅作一般情况下参考用,并不代表最后的实际情况。
4.2.1术语解释:电气间隙:导电体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爬电距离:导电体间测得的最短绝缘表面距离。
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4.2.2元件及PCB的电气隔离距离:(电气隔离距离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综合考虑)对于Ⅰ类设备的开关电源(本公司的大部分开关电源均为Ⅰ类设备),在元件及PCB 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a、对于AC—DC电源(以不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4.4mm 6.4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5.5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0mm 2.5mmb、对于AC—DC电源(以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5.2mm 9.0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6.4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2mm 3.2mmc、对于DC—DC电源(以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36-76V 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DC+)-(DC-)(保险管之前) 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之前) 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之后) 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基本绝缘) 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加强绝缘) 1.8mm 2.8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0.7mm 1.4mm4.2.3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