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细菌的通用解释标准
16s rrna报告解读

16s rrna报告解读摘要:1.16s rRNA简介2.16s rRNA报告解读方法3.报告结果分析与应用4.报告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方向正文: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16s rRNA报告已成为微生物学、生态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
16s rRNA是细菌核糖体的一部分,具有种属特异性,可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群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文将介绍16s rRNA报告的解读方法、结果分析与应用,以及报告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16s rRNA简介16s rRNA存在于细菌细胞中,负责蛋白质生物合成。
由于不同细菌物种的16s rRNA序列存在差异,可通过测定该序列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鉴定。
目前,16s rRNA测序已成为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手段。
二、16s rRNA报告解读方法1.序列分析:将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质控、比对、组装等处理,得到序列。
然后,通过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分析,对微生物物种进行分类和鉴定。
2.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序列数据,进行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代谢途径等分析。
常用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包括MetaPhlAn、Kraken等。
3.统计分析:对生物信息学结果进行统计,评估样本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为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三、报告结果分析与应用1.物种多样性分析:通过统计不同物种的序列数量,评估样本中的微生物多样性。
2.群落结构分析:分析不同物种在样本中的相对丰度,揭示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变化。
3.功能基因分析:基于代谢途径和基因功能,分析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
4.应用:16s rRNA报告可用于医学、环境、农业等领域的微生物学研究,为疾病诊断、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报告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方向1.局限性:16s rRNA报告无法区分共生和病原微生物,且受样本制备和测序深度等因素影响。
2.未来发展方向:发展更高效的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方法,以及整合多组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
16SrDNA鉴定菌株的标准操作规程

16SrDNA鉴定菌株的标准操作规程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通过特定引物对细菌的16SrDNA片段进行PCR扩增,然后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比对,快速获得细菌种属信息的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未知细菌的快速种属分析,以及为细菌的生化鉴定提供指导信息。
2.方法和原理16SrDNA鉴定是指用利用细菌16SrDNA序列测序的方法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
包括细菌基因组DNA提取、16SrDNA特异引物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DNA测序、序列比对等步骤。
是一种快速获得细菌种属信息的方法。
细菌rRNA(核糖体RNA)按沉降系数分为3种,分别为5S、16S和23S rRNA。
16S rDNA是细菌染色体上编码16S rRNA相对应的DNA序列。
16S rDNA由于大小适中,约1.5Kb左右,既能体现不同菌属之间的差异,又能利用测序技术较容易地得到其序列,故被细菌学家和分类学家接受。
在16S rRNA 分子中,可变区序列因细菌不同而异,恒定区序列基本保守,所以可利用恒定区序列设计引物,将16S rDNA片段扩增出来,利用可变区序列的差异来对不同菌属、菌种的细菌进行分类鉴定。
16SrDNA序列的前500bp序列变化较大,包含有丰富的细菌种属的特异性信息,所以对于绝大多数菌株来说,只需要第一对引物测前500bp序列即可鉴别出细菌的菌属。
针对科学论文发表或是前500bp无法鉴别的情况,需要进行16SrDNA的全序列扩增和测序,得到较为全面的16SrDNA的序列信息。
由于测序仪一次反应最多只能测出700bp的有效序列,为了结果的可靠性,通常将16SrDNA全长序列分成3部分进行测序。
3.设备和材料3.1器材移液器(1000μL、200μL 、100μL、10μL);涡旋振荡器;Eppendorf MixMate;离心机;水浴锅;电泳仪;制冰机;低温冰箱;PCR仪:Veriti 96 Well Thermal Cycler;凝胶成像仪:VersaDoc MP 4000;基因分析仪:AB3500、AB31303.2试剂DNA快速提取试剂:PrepMan Ultra;琼脂糖;PCR试剂:Taq酶,10×Taq Buffer(Mg2+),dNTPs,O等; ExoSAP-IT;测序试剂:BigDye Terminator,5×Sequencing Buffer;BigDye XTerminator ddH2Purification Kit;3.3耗材移液器吸头:1000μL、200μL、10μL;离心管:1.5mL、200μL;Micro Amp TM Optical 96-Well ReactionPlate;Micro Amp TM Optical Adhesive Film;3.4引物16SrDNA 名称序列扩增长度第1部分正向引物27F5'-AGA GTT TGA TCC TGG CTC AG-3'500 bp左右反向引物519R5'- GWA TTA CCG CGG CKG CTG -3'第2部分正向引物357F5'- CTC CTA CGG GAG GCA GCA G-3'750bp左右反向引物1115R5'-AGG GTT GCG CTC GTT GC-3'第3部分正向引物926F5'- AAA CTY AAA KGA ATT GAC GG-3'560 bp左右反向引物1492R5'-TAC GGC TAC CTT GTT ACG ACT T-3'其中M=C:A, Y=C:T. K=G:T, R=A:G, S=G:C. W=A:T; all 1:1 4.操作流程5.实验方法5.1 核酸提取:挑取单菌落,然后置于装有100μLPrepMan Ultra 的离心管中,涡旋震荡混匀30s 左右,然后100℃水浴10min 后,以离心机最大转速离心3min ,取10μL 上清液与490μL ddH 2O (即稀释50倍),混匀作为下步PCR 的模板DNA 。
16SrRNA在细菌鉴定与分类中的应用 (2)

结课论文题目名称:16SrRNA在细菌鉴定与分类中的应用学生姓名:刘*学号:***专业: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结业课程:系统细菌学中国·武汉2016年12月16SrRNA在细菌鉴定与分类中的应用刘*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摘要]:由于细菌种属间生理生化特征的相似,单凭传统的表型和化学鉴定方法已无法准确对其进行分类鉴定。
随着包括PCR技术、测序技术等分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细菌的分类鉴定也由在最初的表型和化学鉴定演变到分子水平,使人们可以通过对细菌的DNA鉴定来达到区分种属的目的。
细菌的16S核糖体RNA(rRNA)以其在进化上的特征性序列,基因序列的保守性和存在的普遍性,应用16SrRNA作为分子指标已逐渐成为微生物检测和分类鉴定的一种强有力工具。
本文就16SrRNA在细菌鉴定与分类研究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16SrRNA;细菌分类鉴定;DNA测序;高级结构传统的细菌系统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性状,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对细菌进行纯培养,然后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特征以及免疫学特性等方面加以鉴定。
大量菌种的分类鉴定是一项繁琐、费时的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简单、方便、易于操作的分类鉴定方法,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科学、精确、快速地找到微生物的分类地位,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20世纪60年代开始,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细菌分类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许多新技术和方法在细菌分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PCR技术的产生发展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新的分类方法,如质粒图谱、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指纹图、rRNA基因(rDNA)指纹图、16S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序列分析等。
这些技术主要是对细菌染色体或染色体外的DNA片段进行分析,从遗传进化的角度和分子水平进行细菌分类鉴定,从而使细菌分类更科学、更精确。
特别是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的出现,使细菌进化与否可以通过试验研究来证实。
16s核糖体rna作为菌种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16s核糖体rna作为菌种鉴定的原理和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 16s 核糖体 RNA 作为菌种鉴定那点事儿!你知道不,这 16s 核糖体 RNA 就像是每个菌种的独特身份证一样。
咱先说说原理哈,为啥它能用来鉴定菌种呢?这就好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相和性格,菌种也有它们特有的特征呀!16s 核糖体RNA 在不同的菌种里可是有着不一样的序列呢,这就好比是它们的“基因密码”。
通过对这个“密码”的解读,咱就能分清谁是谁啦!那具体咋个鉴定法呢?这可就有讲究啦!就像警察破案得找线索一样,我们得先把菌种里的 16s 核糖体 RNA 给提取出来,这可是个精细活儿,得小心翼翼地操作,不然就把重要的“线索”给弄丢啦。
提取出来后,再用一些高科技的手段去分析它的序列。
这就好像给这个“身份证”做个详细的检查。
然后呢,把得到的序列和已知菌种的序列进行比对,这就像是在一个大数据库里找匹配的信息一样。
一旦找到了匹配的,那不就知道这个菌种是啥啦!这过程是不是挺神奇的?你想想啊,以前要鉴定一个菌种得多麻烦呀,得观察它的形态、生理特征啥的,还不一定能准确鉴定出来呢。
现在有了 16s 核糖体 RNA 这个法宝,就方便多啦!而且哦,这 16s 核糖体 RNA 鉴定菌种的方法还特别灵敏,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菌种,也能给它鉴定出来,厉害吧!这就好比是在一堆沙子里找到那颗特别的小石子一样。
当然啦,这也不是说这个方法就完美无缺啦。
有时候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小误差,就像人也会偶尔犯错一样。
但总体来说,它可是为我们研究菌种立下了大功呢!总之呢,16s 核糖体 RNA 作为菌种鉴定的原理和方法,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它让我们对菌种的认识更加深入、准确。
以后咱再看到那些小小的微生物,可不能小瞧它们啦,说不定它们的“身份”可大有来头呢!这就是科学的魅力呀,能让我们发现那些隐藏在微小世界里的大秘密!你说是不是很有趣呢?。
菌种鉴定通用引物

菌种鉴定通用引物引言菌种鉴定是微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于疾病诊断、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菌种鉴定的关键是通过引物对目标微生物的DNA序列进行扩增和分析,从而确定其分类地位和种属鉴定。
本文将介绍菌种鉴定通用引物的原理和应用。
一、引物的选择原则菌种鉴定通用引物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具有足够的特异性,只能扩增目标微生物的DNA序列,而不扩增其他非目标微生物的DNA序列。
2. 引物的保守性:引物应选择在目标微生物的DNA序列中高度保守的区域,以确保扩增的目标序列的一致性。
3. 引物的长度:引物的长度应适中,一般为18-30个碱基对,过长的引物可能导致扩增效率降低,而过短的引物可能导致特异性降低。
4. 引物的G+C含量:引物的G+C含量应适中,一般在40-60%之间,过低或过高的G+C含量可能影响扩增效率。
5. 引物的互补性:引物的两个端部应互补,以确保引物在目标DNA 序列上的结合和扩增。
二、常用的菌种鉴定通用引物1. 16S rRNA通用引物:16S rRNA序列是细菌和古菌中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因此广泛用于细菌和古菌的鉴定。
常用的引物包括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和1492R(5'-GGTTACCTTGTTACGACTT-3')。
2. 18S rRNA通用引物:18S rRNA序列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因此广泛用于真菌和原生动物的鉴定。
常用的引物包括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
3. 基因编码区通用引物:除了rRNA序列外,一些基因编码区的引物也被广泛应用于菌种鉴定。
例如,ITS区(内转录间隔区)是真菌常用的鉴定区域,常用的引物包括ITS1和ITS4。
16SrRNA基因在细菌菌种鉴定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 2006- 05- 12; 作者简介: 都立辉( 1981- ) ,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 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863 计划”课题资助( 2002AA248041) 。
出来, 利用可变区序列的差异来对不同菌属、菌种 的 细 菌 进 行 分 类 鉴 定 。 但 较 其 它 方 法 而 言 , 16S rRNA 序列测定分析更适用于确定属及属以上分 类单位的亲缘关系。
表 1 目前比较通用的几种 16S r RNA 基因 PCR 扩增引物
引物
序列( 5’- 3’)
fD1
ccgaattcgtcgacaacAGAGTTTGATCCTGGCTCAC
fD2
ccgaattcgtcgacaacAGAGTTTGATCATGGCTCAC
fD3
ccgaattcgtcgacaacAGAGTTTGATCCTGGCTTAG
2 16S r RNA 在乳酸菌鉴定方面的研究进 展
近年来 T Yamamoto 等设计和合成出人肠道 区系中常见的双歧杆菌属 5 个种( 两歧双歧杆菌、 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长双 歧杆菌) 的特异性的寡核苷酸探针, 它们具有 16 ̄
19 个碱基长度, 并与这 5 个种的 16S rRNA 序列 互补。用天然高分子量的 RNA 制备物作为靶子, 这些寡核苷酸探针对于人肠道中这些种的菌株具 有高度的种特异性, 结果表明用此法检测这 5 个 种的 16S rRNA 序列能取得所期望的结果, 并且 整个试验过程从获得纯细胞物后只需 6h 可完成。
16SrDNA鉴定菌株的标准操作规程

16SrDNA鉴定菌株的标准操作规程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通过特定引物对细菌的16SrDNA片段进行PCR扩增,然后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比对,快速获得细菌种属信息的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未知细菌的快速种属分析,以及为细菌的生化鉴定提供指导信息。
2.方法和原理16SrDNA鉴定是指用利用细菌16SrDNA序列测序的方法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
包括细菌基因组DNA提取、16SrDNA特异引物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DNA测序、序列比对等步骤。
是一种快速获得细菌种属信息的方法。
细菌rRNA(核糖体RNA)按沉降系数分为3种,分别为5S、16S和23SrRNA。
16SrDNA是细菌染色体上编码16SrRNA相对应的DNA序列。
16SrDNA由于大小适中,约1.5Kb左右,既能体现不同菌属之间的差异,又能利用测序技术较容易地得到其序列,故被细菌学家和分类学家接受。
在 16SrRNA 分子中,可变区序列因细菌不同而异,恒定区序列基本保守,所以可利用恒定区序列设计引物,将16SrDNA片段扩增出来,利用可变区序列的差异来对不同菌属、菌种的细菌进行分类鉴定。
16SrDNA序列的前500bp序列变化较大,包含有丰富的细菌种属的特异性信息,所以对于绝大多数菌株来说,只需要第一对引物测前500bp序列即可鉴别出细菌的菌属。
针对科学论文发表或是前500bp无法鉴别的情况,需要进行16SrDNA的全序列扩增和测序,得到较为全面的16SrDNA的序列信息。
由于测序仪一次反应最多只能测出700bp的有效序列,为了结果的可靠性,通常将16SrDNA全页脚内容1长序列分成3部分进行测序。
3.设备和材料1.1器材移液器(1000μL、200μL、100μL、10μL);涡旋振荡器;Eppend orfMixMate;离心机;水浴锅;电泳仪;制冰机;低温冰箱;PCR仪:Veriti96WellThermalCycl er;凝胶成像仪:VersaDocMP4000;基因分析仪:AB3500、AB31301.2试剂DNA快速提取试剂:PrepManUltra;琼脂糖;PCR试剂:Taq酶,10×TaqBuffer(Mg2+),dNTPs,d dH2O等;ExoSAP-IT;测序试剂:BigDyeTerminator,5×SequencingBuffer;BigDyeXTerminatorPurificationKit;1.3耗材移液器吸头:1000μL、200μL、10μL;离心管: 1.5mL、200μL;页脚内容2MicroAmp TM Optical96-WellReactionPlate;MicroAmp TM OpticalAdhesiveFilm;1.4引物16 SrDNA 名称序列扩增长度第1部分正向引物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500bp左右反向引物519R5'-GWATTACCGCGGCKGCTG-3'第2部分正向引物357F5'-CTCCTACGGGAGGCAGCAG-3'750bp左右反向引物1115R5'-AGGGTTGCGCTCGTTGC-3'第3部分正向引物926F5'-AAACTYAAAKGAATTGACGG-3'560bp左右反向引物1492R5'-TACGGCTACCTTGTTACGACTT-3'其中M=C:A,Y=C:T.K=G:T,R=A:G,S=G:C.W=A:T;all1:1页脚内容3页脚内容44. 操作流程1.5核酸提取:挑取单菌落,然后置于装有100μLPrepManUltra 的离心管中,涡旋震荡混匀30s 左右,然后100℃水浴10min 后,以离心机最大转速离心3min ,取10μL 上清液与490μL d dH 2O (即稀释50倍),混匀作为下步PCR 的模板DNA 。
16s rdna序列 16s rrna基因序列

16s rDNA序列是细菌和古细菌特有的一种特征序列,是通过测定16s rDNA基因所编码的16s rRNA的序列而得到的。
在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领域,16s rDNA序列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微生物系统进化研究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16s rDNA 序列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成因和结构16s rDNA序列是细菌和古细菌特有的一种特征序列,它是细菌和古细菌核糖体小亚基rRNA基因的一部分,通常有约1500个核苷酸碱基对,可由16s rRNA基因编码。
这一序列在细菌和古细菌的核糖体RNA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稳定地与核糖体蛋白结合,形成核糖体的小亚基,并参与到细菌和古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中。
二、意义和应用1. 微生物分类16s rDNA序列在微生物分类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16s rDNA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可以鉴定和分类细菌和古细菌的种属和亚属。
这是因为16s rDNA序列在不同种属和不同亚属的细菌和古细菌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异,可以作为分子生物学特征用于分类鉴定。
2.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通过对环境样品中的16s rDNA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可以了解微生物裙落的组成和结构,揭示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多样性。
这对于研究微生物的生态学、环境适应性和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3. 微生物系统进化研究利用16s rDNA序列进行系统进化研究,可以揭示细菌和古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和演化过程,为了解细菌和古细菌的起源、多样性和进化提供重要的分子学证据。
三、研究方法1. PCR扩增通常情况下,从细菌或古细菌的DNA中提取16s rDNA序列,然后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
通过选择适当的引物和反应条件,可以特异性地扩增出16s rDNA序列,为后续的测序分析做准备。
2. 测序分析测序是获取16s rDNA序列信息的关键步骤,目前常用的测序方法包括Sanger测序和高通量测序。
通过测序分析,可以获得16s rDNA 序列的具体碱基序列信息,用于后续的分类鉴定和系统进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6SrRNA基因序列鉴定细菌的通用解释标准
相似度
序列的类型
相似度差是否大于0.8%
结果报告
评述
≥99.பைடு நூலகம்%
模式菌株
是
属名和种名
≥99.0%
模式菌株
否(与他多个种的相似度差小于0.8%)
属名和多个种名
低鉴定度的鉴定
97.0-98.9%
模式菌株或有效命名的菌株
能与其他属区分
属
需注明“亲缘关系最近的菌种”
95.0-96.9
模式菌株或有效命名的菌株
可能的新属新种,并注明“亲缘关系最近的菌属”
< 95%
模式菌株或有效命名的菌株
可能的新属新种